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上)期末 语文 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 篇文章的优劣,取决于能否映射现实、有无社会观照。倘若文风浮夸自大,标题一’晾一乍,事实似是而 非,这不仅唐突了读者,也丧失了传播价值,污染了輿论生态。 最近在网上,“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文章,总能赚取不少莫名点击 纵观这些所谓“爆款”文章,其实却了无新意,一味夸大,文风堪忧。比如,有的任意拔高、以偏概全,高喊 《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有的自我安慰、贻人口实,鼓吹《别怕,我国科 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有的内容一厢情愿、断章取义,将国外的只言片语,放大成“中国在世界舞台 上占据中心位置…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等声音。 这些“雄文”的共性,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经不起一点风吹日晒。 要知道,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大而变强。挑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容易造成公众 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狂妄误区,导致社会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维程序化的认知闭环 新闻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最好的编辑一定是个营销专家”。而某些媒体,其浮夸自大的文风,无异于“吸 晴涨粉”的气球,一触即破。这类文章的始作俑者,把标题当作一枚带着诱饵的鱼钩,诸如“全球首款”“世界 第一”的标题党,给标题大加“刺激”的猛料,以博人眼球,吊人胃口。然而,新闻不是爽文。如果只讲营销不 讲营养,只要眼球不讲責任,即使一时流量爆棚,也是在误导大众。 有网友感慨,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新闻越来越多,离真相却越来越远。的确,浮夸自大的文风套路,看似抄 了“10万+”的近路,实则误入新闻生产的歧路。据统计,去年新媒体运营行业人数超过300万,各类机构对内容 创业者的投资金額超过50亿元,可谓既有前途,又有“钱途”。然而,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自媒体要想创作自 如,就更需恪守自律。倘若毫无底线蹭热点,肆无恩障造噱头,结罘只能是漫岀道徳水位,偏离法治轨道,消解 媒体公信力。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人疑惑,是文章不会写了吗?并不是。还记得,南海仲裁闹剧群情激愤,“中国 点都不能少”的新闻作品却产生共鸣。针锋相对却有礼有节,气贯长虹而又言之有物,这样的文风文气,怎能不 引发輿论场同声同气?全媒体时代,真实客观理性的新闻潐绳没冇变,新鲜有趣优质的价值取向没有变,平实求 实务实的文风导向也没有变。只有创作者自律自觉,将文风与世风勾连,给流量和情绪松绑,方能写出真正从容 自信的作品。 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與 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新闻讲事实,讲真 相,讲正道,来不得半点虛假和浮夸,那些热衷于耍噱头、故弄玄虛、哗众取宠的路数可以休矣。 (取材于林峰《文章不会写了吗?》) 1.下列对“文风”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浮夸自大的文章,从标题到内容大多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一味夸大事实 B.浮夸之作无事实、无内容、无思想,外强中干,极少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C.浮夸作品多哗众取宠以博人眼球,其作者受到利益的驱使而罔顾社会责任。 D.文风好的文章从容自信,追求言之有物,而不讲求营销,不追求“吸睛”。 2.下列对文中所举例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10
1 / 10 2019 北京海淀区高三(上)期末 语 文 2019.1 一、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5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6 题。 材料一 一篇文章的优劣,取决于能否映射现实、有无社会观照。倘若文风浮夸自大,标题一’晾 -乍,事实似是而 非,这不仅唐突了读者,也丧失了传播价值,污染了舆论生态。 最近在网上,“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文章,总能赚取不少莫名点击。然而, 纵观这些所谓“爆款”文章,其实却了无新意,一味夸大,文风堪忧。比如,有的任意拔高、以偏概全,高喊 《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有的自我安慰、贻人口实,鼓吹《别怕,我国科 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有的内容一厢情愿、断章取义,将国外的只言片语,放大成“中国在世界舞台 上占据中心位置…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等声音。 这些“雄文”的共性,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经不起一点风吹日晒。 要知道,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大而变强。挑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容易造成公众 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狂妄误区,导致社会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维程序化的认知闭环。 新闻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最好的编辑一定是个营销专家”。而某些媒体,其浮夸自大的文风,无异于“吸 晴涨粉”的气球,一触即破。这类文章的始作俑者,把标题当作一枚带着诱饵的鱼钩,诸如“全球首款”“世界 第一”的标题党,给标题大加“刺激”的猛料,以博人眼球,吊人胃口。然而,新闻不是爽文。如果只讲营销不 讲营养,只要眼球不讲责任,即使一时流量爆棚,也是在误导大众。 有网友感慨,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新闻越来越多,离真相却越来越远。的确,浮夸自大的文风套路,看似抄 了“10 万+”的近路,实则误入新闻生产的歧路。据统计,去年新媒体运营行业人数超过 300 万,各类机构对内容 创业者的投资金额超过 50 亿元,可谓既有前途,又有“钱途”。然而,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自媒体要想创作自 如,就更需恪守自律。倘若毫无底线蹭热点,肆无恩障造噱头,结果只能是漫出道德水位,偏离法治轨道,消解 媒体公信力。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人疑惑,是文章不会写了吗?并不是。还记得,南海仲裁闹剧群情激愤,“中国一 点都不能少”的新闻作品却产生共鸣。针锋相对却有礼有节,气贯长虹而又言之有物,这样的文风文气,怎能不 引发舆论场同声同气?全媒体时代,真实客观理性的新闻准绳没有变,新鲜有趣优质的价值取向没有变,平实求 实务实的文风导向也没有变。只有创作者自律自觉,将文风与世风勾连,给流量和情绪松绑,方能写出真正从容 自信的作品。 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 ”、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 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新闻讲事实,讲真 相,讲正道,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那些热衷于耍噱头、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的路数可以休矣。 (取材于林峰《文章不会写了吗?》) 1.下列对“文风”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浮夸自大的文章,从标题到内容大多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一味夸大事实。 B.浮夸之作无事实、无内容、无思想,外强中干,极少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C.浮夸作品多哗众取宠以博人眼球,其作者受到利益的驱使而罔顾社会责任。 D.文风好的文章从容自信,追求言之有物,而不讲求营销,不追求“吸睛”。 2.下列对文中所举例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以“爆款”文章的标题为例,指出文风不良的文章存在“一味夸大”的弊端,树立了批判的靶子。 B.本文以加“刺激”猛料来“吸睛涨粉”的“标题党”为例,批评文风浮夸的作者重利轻责,误导大众 C.作者举新媒体运营的数据,意在证明自媒体创作虽有“前途”和“钱途”,但若浮夸会步入新闻生产的歧途, D.本文以新闻作品“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引发社会共鸣为例,说明言之有物、言而有文的文章方可行而致远 3.根据文意,在最后一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喻体,以突出好的舆论对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2分) 材料二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 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但近来,所谓“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 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却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言 网语,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众号制作标题的“口头禅”。一款“炫酷”的国产LED电风扇发售,“老外纷纷 跪求购买链接”;央行公示百行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有人却哭晕在厕所”……如果说这样的标题只是夸 大其词,那么,某国遭遇金融风暴而“跪求中国伸岀援手”等内容则纯属子虛乌有。有网友评论说:“跪求体…, 哭晕体”横空出世,配合惊天一响…,全球震惊”等词语,感觉假得无以复加。 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创新表达无可厚非,但肆意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 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于 是,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利是图的心理,令有的媒体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长此以 往,就会忽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报道难免岀现漏泂:而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那么,记录历史 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就更无从谈起。 文变染乎世情”,一个时代的文风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汉初文章质朴畅达、经世致用,折射出开明务实 的治世风貌;为扭转晚唐“俪偶章句”的浮靡,古文运动开启了中国散文的又一高峰;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 求文章摆脱空洞抽象,“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全党文风焕然 新。而当下,祛除媒体报道里的浮夸风、标题党,让沾泥土、带露珠的文字喷涌而出,网络环境才会风清气正。 好文风源自好作风,祛除浮夸不单是改文字,也要改思路。一些自媒体写作者乃至媒体从业者不深入生活, 闭门敲键,杜撰文章;不掌握情况,标题惊悚,文章空虛。把讲故事当作讲大话,把喜闻乐见等同于耸人听闻, 放弃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放弃了守正求真的輿论担当,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 不管在什么时代,持中守正都是写作的根本,与此同时也要推陈出新。媒体人应转换“声 道”,掌握互联网语言,强化互联网思维。近年来,不少主流媒体创新表达语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 《中国一分钟》等产品迅速“刷屏”,“圈粉”无数,靠的正是对互联网规律的洞悉。但推陈出新并不意味着把 制造噱头当成传播规律,盲目跟风。用各种招式吸引受众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权威的信息、理性 的观点、真诚的写作。 曾经,读者反感“裹脚布”式的八股文章和“板着脸说话”的态度。现在,一些网络媒体又走向了另一个极 端:有的热衷故弄玄虛,语不惊人死不休;有的沉迷卖萌八卦,失于轻佻……种种不良文风,需要引起警惕。归 根结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 (取材于石羚《表达当守正,修辞立其诚》) 4.根据下面语句的内容,从文中筛选恰当的成语,填写在横线上。(2分) 文风浮夸的“跪求体…,哭晕体”,其博取眼球的主要手段是_,其文风浮夸的根源在 于作者 5.下列语句的内涵与材料二中作者所论述的主要观点,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A.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B.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 2/10
2 / 10 A.作者以“爆款”文章的标题为例,指出文风不良的文章存在“一味夸大”的弊端,树立了批判的靶子。 B.本文以加“刺激”猛料来“吸睛涨粉”的“标题党”为例,批评文风浮夸的作者重利轻责,误导大众。 C.作者举新媒体运营的数据,意在证明自媒体创作虽有“前途”和“钱途”,但若浮夸会步入新闻生产的歧途。 D.本文以新闻作品“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引发社会共鸣为例,说明言之有物、言而有文的文章方可行而致远。 3.根据文意,在最后一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喻体,以突出好的舆论对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2 分) 材料二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 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但近来,所谓“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 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却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言 网语,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众号制作标题的“口头禅”。一款“炫酷”的国产 LED 电风扇发售,“老外纷纷 跪求购买链接”;央行公示百行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有人却哭晕在厕所”……如果说这样的标题只是夸 大其词,那么,某国遭遇金融风暴而“跪求中国伸出援手”等内容则纯属子虚乌有。有网友评论说:“跪求体…, 哭晕体”横空出世,配合惊天一响…,全球震惊”等词语,感觉假得无以复加。 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创新表达无可厚非,但肆意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 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于 是,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利是图的心理,令有的媒体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长此以 往,就会忽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报道难免出现漏洞;而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那么,记录历史、 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就更无从谈起。 “文变染乎世情”,一个时代的文风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汉初文章质朴畅达、经世致用,折射出开明务实 的治世风貌;为扭转晚唐“俪偶章句”的浮靡,古文运动开启了中国散文的又一高峰;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 求文章摆脱空洞抽象,“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全党文风焕然 一新。而当下,祛除媒体报道里的浮夸风、标题党,让沾泥土、带露珠的文字喷涌而出,网络环境才会风清气正。 好文风源自好作风,祛除浮夸不单是改文字,也要改思路。一些自媒体写作者乃至媒体从业者不深入生活, 闭门敲键,杜撰文章;不掌握情况,标题惊悚,文章空虚。把讲故事当作讲大话,把喜闻乐见等同于耸人听闻, 放弃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放弃了守正求真的舆论担当,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 不管在什么时代,持中守正都是写作的根本,与此同时也要推陈出新。媒体人应转换“声 道”,掌握互联网语言,强化互联网思维。近年来,不少主流媒体创新表达语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 《中国一分钟》等产品迅速“刷屏”,“圈粉”无数,靠的正是对互联网规律的洞悉。但推陈出新并不意味着把 制造噱头当成传播规律,盲目跟风。用各种招式吸引受众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权威的信息、理性 的观点、真诚的写作。 曾经,读者反感“裹脚布”式的八股文章和“板着脸说话”的态度。现在,一些网络媒体又走向了另一个极 端:有的热衷故弄玄虚,语不惊人死不休;有的沉迷卖萌八卦,失于轻佻……种种不良文风,需要引起警惕。归 根结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 (取材于石羚《表达当守正,修辞立其诚》) 4.根据下面语句的内容,从文中筛选恰当的成语,填写在横线上。(2 分) 文风浮夸的“跪求体…,哭晕体”,其博取眼球的主要手段是____,其文风浮夸的根源在 于作者____。 5.下列语句的内涵与材料二中作者所论述的主要观点,最接近的一项是(2 分) A.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B.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
C.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D.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6.请按要求回答①一③题。(13分) ①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好文风的特点。(不少于四条)(4分) ②下面这则时评符合好文风的诸多特点,请任选两条加以分析。(4分) 乐见故宫变身小清新 汊。“年轻的朋友们,你们好!”新近播出的文创类真人秀节目《上新了·故宫》中,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 集开头都会和年轻人这样打招呼。从开咖啡店、卖彩妆到搞綜艺,故宫屡屡引爆话题,成为网红。 年近如00岁的故宫扔掉拐杖、戴上墨镜、穿上潮牌、玩起綜艺,和亿万年轻人热情互动,并且成为网红,具 备了一定的潮流引领力,实在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故宫变身网红,有许多先天禀赋,比如近600年历史 的厚度,明清两代帝王家的神秘,各种清官剧的不断演绎等。这些“独一份”的东西其他机构的确很难拥有。但 是,故宫近些年展现出的青春活力,以及运营管理国队那颗不老之心,却可以后天习得。 稍加梳理我们会发现,故宫这些年忽而赋予雍正、乾隆等皇帝以卡通形象,显得萌萌哒;忽而推岀别具匠心 的复古风口红等文创产品,在“双11”“双12”活动中大卖;忽而与年轻人熟识的艺人合作,在“耍宝卖萌”的 综艺节目中圈粉……隔一段时间,故宫就会“闹腾”一下,产出热点、形成话题,让公众特别是年轻人有参与其 中的机会。和一些文博单位的“老成持重”不同,和少数机构的故作深沉也不同,“最有资格摆谱”的故宫近些 年把身段放得很低,这看似是对潮流的迎合,实际上是与现代人的接通,与时代的接通 天地万物本无趣,只因有人便生情。不论是故宫还是别的古建筑、古文物,核心价值是其承载的历史本身 但历史是死的,人是活的。古建筑、古文物只有与人发生关联,与人的情感产生接通,才有时代价值,才能成为 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否则就是一个陈旧的夺在,凉飕飕、冷冰冰,叫人不愿亲近。一旦远离了人的关注,文物 难免蒙上厚厚灰尘。故宫则不同,它以寻常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出现,与年轻人亲密互动,展现出一派青春气象, 种可爱的“反差萌”,如一位返老还童的潮流老人。古往今来,物是人非,天地里看似“唯有江山不老”,实 际上真正不老的是与时俱进的青春之心。 青春不是年岁,而是一种心境。以青春之心对接时代、接通人心,600岁的故宫也可以返老还童,不断推陈出 新,不断以“萌萌哒”面貌示人。故宫尚且能从代表国家形象的板正文博机构外壳里跳脱出来,获得被外界重新 打量的机会,其他文博机构自然也能以更青春、更可人的面貌示人。 (节选自李思辉同名文章) ③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反思你的写作实际,说说你在哪一方面最需要改进,怎样改进。(5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 杂说 阳修 夏六月,暑雨既止,欧阳子坐于树间,仰视天与月星行度,见星冇殒者。夜既久,露下,闻草间蚯蚓之声益 急。其感于耳目者,有动乎其中,作《杂说》。 蚓食土而饮泉,其为生也,简而易足。然仰其穴而鸣,若号若呼,若啸若歌,其亦有所求邪?抑其求易足而 自鸣其乐邪?苦其生之陋而自悲其不幸邪?将自喜其声而鸣其类邪?岂其时至气作,不自知其所以然而不能自止 者邪?何其聒然而不止也!吾于是乎有感 3/10
3 / 10 C.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D.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6.请按要求回答①一③题。(13 分) ①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好文风的特点。(不少于四条)(4 分) ②下面这则时评符合好文风的诸多特点,请任选两条加以分析。(4 分) 乐见故宫变身小清新 “年轻的朋友们,你们好!”新近播出的文创类真人秀节目《上新了·故宫》中,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 每集开头都会和年轻人这样打招呼。从开咖啡店、卖彩妆到搞综艺,故宫屡屡引爆话题,成为网红。 年近 600 岁的故宫扔掉拐杖、戴上墨镜、穿上潮牌、玩起综艺,和亿万年轻人热情互动,并且成为网红,具 备了一定的潮流引领力,实在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故宫变身网红,有许多先天禀赋,比如近 600 年历史 的厚度,明清两代帝王家的神秘,各种清官剧的不断演绎等。这些“独一份”的东西其他机构的确很难拥有。但 是,故宫近些年展现出的青春活力,以及运营管理团队那颗不老之心,却可以后天习得。 稍加梳理我们会发现,故宫这些年忽而赋予雍正、乾隆等皇帝以卡通形象,显得萌萌哒;忽而推出别具匠心 的复古风口红等文创产品,在“双 11”“双 12”活动中大卖;忽而与年轻人熟识的艺人合作,在“耍宝卖萌”的 综艺节目中圈粉……隔一段时间,故宫就会“闹腾”一下,产出热点、形成话题,让公众特别是年轻人有参与其 中的机会。和一些文博单位的“老成持重”不同,和少数机构的故作深沉也不同,“最有资格摆谱”的故宫近些 年把身段放得很低,这看似是对潮流的迎合,实际上是与现代人的接通,与时代的接通。 天地万物本无趣,只因有人便生情。不论是故宫还是别的古建筑、古文物,核心价值是其承载的历史本身。 但历史是死的,人是活的。古建筑、古文物只有与人发生关联,与人的情感产生接通,才有时代价值,才能成为 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否则就是一个陈旧的存在,凉飕飕、冷冰冰,叫人不愿亲近。一旦远离了人的关注,文物 难免蒙上厚厚灰尘。故宫则不同,它以寻常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出现,与年轻人亲密互动,展现出一派青春气象, 一种可爱的“反差萌”,如一位返老还童的潮流老人。古往今来,物是人非,天地里看似“唯有江山不老”,实 际上真正不老的是与时俱进的青春之心。 青春不是年岁,而是一种心境。以青春之心对接时代、接通人心,600 岁的故宫也可以返老还童,不断推陈出 新,不断以“萌萌哒”面貌示人。故宫尚且能从代表国家形象的板正文博机构外壳里跳脱出来,获得被外界重新 打量的机会,其他文博机构自然也能以更青春、更可人的面貌示人。 (节选自李思辉同名文章) ③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反思你的写作实际,说说你在哪一方面最需要改进,怎样改进。(5 分)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2 题。 杂说 欧阳修 夏六月,暑雨既止,欧阳子坐于树间,仰视天与月星行.度,见星有殒者。夜既久,露下,闻草间蚯蚓之声益 急。其感于耳目者,有动乎其中,作《杂说》。 蚓食土而饮泉,其为生也,简而易足。然仰其穴而鸣,若号若呼,若啸若歌,其亦有所求邪?抑.其求易足而 自鸣其乐邪?苦其生之陋而自悲其不幸邪?将自喜其声而鸣其类邪?岂其时至气作,不自知其所以然而不能自止 者邪?何其聒然而不止也!吾于是乎有感
星殒于地,腥矿顽丑,化为恶石。其昭然在上而万物仰之者,精气之聚尔。及其毙也,瓦砾之不若也 ,骨肉臭腐,蝼蚁之食尔。其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其精气不夺于物,则蕴而为思虑,发而为事业,著而为 文章,昭乎百世之上而仰乎百世之下,非如星之精气。随其毙而灭也,可不贵哉!而生也利欲以昏耗之,死也臭腐 而弃之。而惑者方日:“足乎利欲,所以厚吾身。”吾于是乎有感。 天西行,日月五星皆东行。日一岁而一周。月疾于日,一月而一周。天又疾于月,一日而一周。星有迟有速 有逆有顺。是四者,各自行而若不相为谋,其动而不劳,运而不已,自古以来,未尝一刻息也。是何为哉?夫四 者,所以相须而成昼夜四时寒暑者也。一刻而息,则四时不得其平,万物不得其生,盖其所任者重矣。人之有君 子也,其任亦重矣。万世之所治,万物之所利,故日“自强不息”,又日“死而后已”者,其知所任矣。然则君 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吾于是乎有感。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仰视天与月星行度行:运行 B.抑其求易足而自鸣其乐邪抑:抑制 C.其精气不夺于物夺;改变 D.其动而不劳 劳:疲倦 8.下列虚词填入文中第二段横线处,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9.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 而惑者日:“足乎利欲,所以厚吾身。” 10.作者认为,人“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请根据文意解说这里“精气”的含义。(4分) 1.请根据文章第四段的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从“日月天星”的运行中得到生命感悟的。(5分) 12.作者说“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矣”,请你结合所积累的名言警句或参考下列链接材料,谈谈对“君子之 任”的认识。(6分) 链接材料: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春秋-曾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明·杨继盛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5题 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 元好问 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2】,因见古人心。 笑青山底,未受二毛[3]侵。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4]。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我有一卮芳酒, 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注释:【1】神光牛背:指面对他人侮辱不与之计较。【2】春风马耳:指对于外界议论漠然无所动心。 4/10
4 / 10 星殒于地,腥矿顽丑,化为恶石。其昭然在上而万物仰之者,精气之聚尔。及其毙也,瓦砾之不若也。人之 死,骨肉臭腐,蝼蚁之食尔。其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其精气不夺.于物,则蕴而为思虑,发而为事业,著而为 文章,昭乎百世之上而仰乎百世之下,非如星之精气。随其毙而灭也,可不贵哉!而生也利欲以昏耗之,死也臭腐 而弃之。而惑者方日:“足乎利欲,所以厚吾身。”吾于是乎有感。 天西行,日月五星皆东行。日一岁而一周。月疾于日,一月而一周。天又疾于月,一日而一周。星有迟有速, 有逆有顺。是四者,各自行而若不相为谋,其动而不劳.,运而不已,自古以来,未尝一刻息也。是何为哉?夫四 者,所以相须而成昼夜四时寒暑者也。一刻而息,则四时不得其平,万物不得其生,盖其所任者重矣。人之有君 子也,其任亦重矣。万世之所治,万物之所利,故日“自强不息”,又日“死而后已”者,其知所任矣。然则君 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吾于是乎有感。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仰视天与月星行度 行:运行 B.抑其求易足而自鸣其乐邪 抑:抑制 C.其精气不夺于物 夺;改变 D.其动而不劳 劳:疲倦 8.下列虚词填入文中第二段横线处,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 分) A.故 B.亦 C.以 D.然 9.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 分) 而惑者日:“足乎利欲,所以厚吾身。” 10.作者认为,人“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请根据文意解说这里“精气”的含义。(4 分) 11.请根据文章第四段的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从“日月天星”的运行中得到生命感悟的。(5 分) 12.作者说“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矣”,请你结合所积累的名言警句或参考下列链接材料, 谈谈对“君子之 任”的认识。(6 分) 链接材料: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春秋-曾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明·杨继盛)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3-15 题。 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 元好问 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2】,因见古人心。 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3]侵。 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4]。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我有一卮芳酒, 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注释:【1】神光牛背:指面对他人侮辱不与之计较。【2】春风马耳:指对于外界议论漠然无所动心
【3】二毛:指头发白黑相间。【4】山阴:语出《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 应接不暇 13.词中描写的龙门景色美不胜收,请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龙门美景的特点。(2分) 14.“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是词人形象的生动写照,词中多有这样的传神之笔,请结合相 关诗句对词人形象加以分析。(6分) 15.如果将“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这一诗句作为赠言与朋友共勉,请你说说其中的寓意。(4分) 16.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在大国崛起的征程上,并不都是“① 下天光,一碧万顷”(《岳阳楼记》)的晴天 丽日、风平浪静,有风有雨是常态。今天的中国,正经历成长的风雨。但纵有“乱石穿空,③ ④ 《念奴娇·赤璧怀古》)的惊险,也动摇不了中国人民“⑤ 《沁园 春·长沙》)的决心。面对艰难险阻,中国人民坚信“⑦ ⑧”(《菩萨蛮·书江西造口 壁》)。无论什么样的风雨,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勇往直前的脚步。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1题。 秋的文章 刘成章 ①秋风起了的时候,燠热的酷暑隐退,黄土高原的广阔天空清清爽爽。碧蓝的夭上,七八片白云悠悠。像有 什么东西在远天闪现,先是缥缥缈缈,不可捉摸;接着有了影子,有了起伏,有了节奏,一声一声地明朗起来清 晰起来——那是大雁的歌。呵,高高的天空,大雁飞过,“一”字“人”字飞过 ②“一”是汉字,“人”也是汉字,那是仓颉创造的字,那是我们辈辈先人用过的字,那是我们字典里总是 印着的字,那是连幼儿园的孩子们也会认会写的字。“一”和“人”,那两个饱含沧桑的字,擦着蓝天,唱着高 亢明快的歌,在白云里向南方飞去。 ③“一”是什么?“一”是地平线,“一”是大地,“一”是一切物事的初始,有“一”才会有五洲万象 “人”呢,有灵魂,有意志,你看他,总是张腿站立,目光炯炯,神情专注,世世代代地为了生存为了幸福迎接 挑战。 ④字形忽然变幻起来,那是书圣王羲之在运笔,底气浮漾,力道遒劲。笔锋上是大雁的翅羽挟着风声,墨迹 渗着大自然的风韵。王羲之的笔下,是蓝天,是白云,是生命如歌似梦的演绎。 ⑤天空是简洁洗练的,可天空下的茫茫大地就很不一样了。秋的黄土高原脉络纵横,纷乱复杂。赤橙黄绿青 蓝紫,软硬香辣横竖斜,各种顔色、各种味道、各种气韵、各种声息、各种姿态和各种果实,都经过了一春一夏 的成长和韬晦,现在都不甘寂寞了,都显示出了强烈的表现欲。它们都想说些什么,唱些什么,争论些什么,压 倒些什么,夸耀些什么,畅想些什么。它们都是有实力的角色,都有点君临天下的气度。 ⑥面对这一切,闭着眼睛默默想,王羲之的书法也是写在地上的,但地上不仅仅是王羲之的书法了,还有怀 素的,颜真卿的,柳公权的,黄庭坚的,于右任的,鲁迅的,舒同的,赵朴初的,欧阳中石的,但书法上的字掉 下来到处游移,它们混在一起,叠压在一起,千笔万画有如密林里树枝的交错,乱人眼目,无从赏鉴 ⑦咳,是乱了。 ⑧野藤如怀素的笔墨趴于槐树梢,老鹰像于右任的手迹琢磨着崖畔上的羊蹄印儿。忙罘欲落,闲枝想舞,玉 米棒子没有牙刷也想刷刷它着实可观的牙,显摆显摆,一只红狐跳了两跳,枯黄的向日葵回忆着青春。有人在石 头边给收割机加油,婆姨爬上断墙不知在摘唅。还有些羍牛花刚刚钻岀土来,它们误以为现在还是春天,兴高采 烈地努力生长,准备开上几个月的鲜艳花朵。挑水的汉子忙里偷闲地往那里瞅了几眼,好像在嘲笑,又好像在品 味。芝麻地里蝴蝶喝露水,露水珠里有它的影子。好多庄稼都低垂着头颅,似乎在请罪。错矣!它们籽粒又多又 饱满的低头姿态,是大丰收的表现!老了的韭菜连驴也不理,好不哀伤。北漂回来的青年不太会干农活,穿着雪 5/10
5 / 10 【3】二毛:指头发白黑相间。【4】山阴:语出《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 应接不暇”。 13.词中描写的龙门景色美不胜收,请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龙门美景的特点。(2 分) 14.“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是词人形象的生动写照,词中多有这样的传神之笔,请结合相 关诗句对词人形象加以分析。(6 分) 15.如果将“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这一诗句作为赠言与朋友共勉,请你说说其中的寓意。(4 分) 16.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 分) 在大国崛起的征程上,并不都是“① ,②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岳阳楼记》)的晴天 丽日、风平浪静,有风有雨是常态。今天的中国,正经历成长的风雨。但纵有“乱石穿空, ③ , ④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惊险,也动摇不了中国人民“⑤ ,⑥ ”(《沁园 春·长沙》)的决心。面对艰难险阻,中国人民坚信“⑦ ,⑧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 壁》)。无论什么样的风雨,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勇往直前的脚步。 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7-21 题。 秋的文章 刘成章 ①秋风起了的时候,燠热的酷暑隐退,黄土高原的广阔天空清清爽爽。碧蓝的天上,七八片白云悠悠。像有 什么东西在远天闪现,先是缥缥缈缈,不可捉摸;接着有了影子,有了起伏,有了节奏,一声一声地明朗起来清 晰起来——那是大雁的歌。呵,高高的天空,大雁飞过,“一”字“人”字飞过。 ②“一”是汉字,“人”也是汉字,那是仓颉创造的字,那是我们辈辈先人用过的字,那是我们字典里总是 印着的字,那是连幼儿园的孩子们也会认会写的字。“一”和“人”,那两个饱含沧桑的字,擦着蓝天,唱着高 亢明快的歌,在白云里向南方飞去。 ③“一”是什么?“一”是地平线,“一”是大地,“一”是一切物事的初始,有“一”才会有五洲万象。 “人”呢,有灵魂,有意志,你看他,总是张腿站立,目光炯炯,神情专注,世世代代地为了生存为了幸福迎接 挑战。 ④字形忽然变幻起来,那是书圣王羲之在运笔,底气浮漾,力道遒劲。笔锋上是大雁的翅羽挟着风声,墨迹 渗着大自然的风韵。王羲之的笔下,是蓝天,是白云,是生命如歌似梦的演绎。 ⑤天空是简洁洗练的,可天空下的茫茫大地就很不一样了。秋的黄土高原脉络纵横,纷乱复杂。赤橙黄绿青 蓝紫,软硬香辣横竖斜,各种颜色、各种味道、各种气韵、各种声息、各种姿态和各种果实,都经过了一春一夏 的成长和韬晦,现在都不甘寂寞了,都显示出了强烈的表现欲。它们都想说些什么,唱些什么,争论些什么,压 倒些什么,夸耀些什么,畅想些什么。它们都是有实力的角色,都有点君临天下的气度。 ⑥面对这一切,闭着眼睛默默想,王羲之的书法也是写在地上的,但地上不仅仅是王羲之的书法了,还有怀 素的,颜真卿的,柳公权的,黄庭坚的,于右任的,鲁迅的,舒同的,赵朴初的,欧阳中石的,但书法上的字掉 下来到处游移,它们混在一起,叠压在一起,千笔万画有如密林里树枝的交错,乱人眼目,无从赏鉴。 ⑦咳,是乱了。 ⑧野藤如怀素的笔墨趴于槐树梢,老鹰像于右任的手迹琢磨着崖畔上的羊蹄印儿。忙果欲落,闲枝想舞,玉 米棒子没有牙刷也想刷刷它着实可观的牙,显摆显摆,一只红狐跳了两跳,枯黄的向日葵回忆着青春。有人在石 头边给收割机加油,婆姨爬上断墙不知在摘啥。还有些牵牛花刚刚钻出土来,它们误以为现在还是春天,兴高采 烈地努力生长,准备开上几个月的鲜艳花朵。挑水的汉子忙里偷闲地往那里瞅了几眼,好像在嘲笑,又好像在品 味。芝麻地里蝴蝶喝露水,露水珠里有它的影子。好多庄稼都低垂着头颅,似乎在请罪。错矣!它们籽粒又多又 饱满的低头姿态,是大丰收的表现!老了的韭菜连驴也不理,好不哀伤。北漂回来的青年不太会干农活,穿着雪
白的衬衣,鞋是名牌,说要去买些扎捆谷物的绳子。他边走边看手机,不料,被割下的几捆子荞麦绊得跌到一汪 牲口尿里了。唉!白衬衣弄得臊气难闻,怎么上街?唉唉唉! ⑨有的成熟,有的颓败;有的高挺,有的倒下;有的还在,有的却不见了。 ⑩面貌乱了,色彩乱了,序列乱了。 ①眼前的景象乱哄哄的,很有点 ⑩高原的大地原先可不是这个样子,这里原先不但像一场隆重的书法展览,而且像一篇好文章。它立意高远 内容青翠;行文上,谷子一层,糜子一层,玉米一层,高梁一层,向日葵一层,而且谷子糜子玉米高梁向日葵内 部还分着细微的层次,豆类花生就是标点符号。真是有条不紊,眉目清楚,读起来非常舒服。可是现在,这文章 就像在电脑上出现乱码了,无法卒读 ③3哎喲,的确很乱很乱了 ⑩太阳的热汗有时还在冒,风的赤膊却穿上了衫子,说凉了凉了都加点衣服吧。土里的洋芋如一窝汉字拱破 地皮,怕大家说它们出来得太早了,慌里慌张,前言不搭后语,而左近却无人,一个都没有,只飞过一些想偷吃 的麻雀。谷子糜子玉米向日葵们都熟成了金子。一亩大白莱依然我行我素,國执地不肯脱下白绿搭配的长裙,声 言春天还在身边。高粱地最是引人矚目,几万面红旗飘飖,秋日照射下,竞像火般漫延,火焰都快把地皮把稿纸 烧着了。突然间,文章中糜子那节被割倒一片,一行一行飘香的字词都被放在地上,扎成了捆子。字词的茬子带 着残留的丝丝干叶,缩在巨大的壑口里,白得刺眼。谷子的段落也被一句一句地放倒了,形成了空缺、少行、断 片,谷地变得壑壑牙牙,少东没西。路上,一个牵驴的姑娘边走边望,对这栟的残缺那样的破损露岀了笑容,颇 为欣赏。 ⑤那边厢,男童似的,女童似的,一亩黄豆喊叫着它们也熟了,真的熟了,南瓜也帮腔说很熟很熟异常地熟, 豆豆们就更加自信了,有的喊着喊着就从豆英里蹦出来了,不懂什么叫作沉稳,这些碎怂娃娃们!下沟里有人急 急跬河,水声哗里哗啦的。羊在两块石头前吃苹。山畔上的好枣子打下一摊,美死了甜死了那山畔上的一切。林 带的背后老一声,少一声,蛐蛐五声牛两声,众声喧啸纷杂。运送谷物的汽车有好几辆,一个车轱辘不幸爆裂了 看起来很有几分悲壮;崖底,有人从红火尚存的灰烬里拿出烤红薯,那红薯热气袅袅,俨然炫耀着它的二次成熟 的这是秋的文章吗? ①当然是,是黄土高原上的秋的文章。 ⑩⑧短短几天,成熟了的庄稼地不再规整,而是色彩驳杂,结构松散,缺三少四,参差不齐,犬牙交错,横七 竖八,乱得一塌糊涂。这情状就像明初文学家宋濂所批评的那样,“黄钟与瓦釜并陈,春裱与秋枯并出,杂乱无 章,刺眯人目者,非文也”。 ⑨不对!谁说这不是好文章!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变化的季节,流转的季节,眼花缭乱的季节,秋的文章愈 乱愈好!秋的文章总在删节着,斧削着,大剪大裁,成亩成亩地往下割刈,也在不断地追求着精美。 ②秋的文章可上典籍。 秋的文章总能让人欢喜,也总能让人激动得落泪。 (有删改) 17.下列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 A.天空是简洁洗练的,可天空下的茫茫大地就很不一样了 B.野藤如怀素的笔墨趴于槐树梢,老鹰像于右任的手迹琢磨着崖畔上的羊蹄印儿 高原的大地原先可不是这个样子,这里原先不但像一场隆重的书法展览,而且像一篇好文章 D.不对!谁说这不是好文章! 18.下列对本文语言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6/10
6 / 10 白的衬衣,鞋是名牌,说要去买些扎捆谷物的绳子。他边走边看手机,不料,被割下的几捆子荞麦绊得跌到一汪 牲口尿里了。唉!白衬衣弄得臊气难闻,怎么上街?唉唉唉! ⑨有的成熟,有的颓败;有的高挺,有的倒下;有的还在,有的却不见了。 ⑩面貌乱了,色彩乱了,序列乱了。 ⑪眼前的景象乱哄哄的,很有点 ⑫高原的大地原先可不是这个样子,这里原先不但像一场隆重的书法展览,而且像一篇好文章。它立意高远, 内容青翠;行文上,谷子一层,糜子一层,玉米一层,高梁一层,向日葵一层,而且谷子糜子玉米高梁向日葵内 部还分着细微的层次,豆类花生就是标点符号。真是有条不紊,眉目清楚,读起来非常舒服。可是现在,这文章 就像在电脑上出现乱码了,无法卒读。 ⑬哎哟,的确很乱很乱了。 ⑭太阳的热汗有时还在冒,风的赤膊却穿上了衫子,说凉了凉了都加点衣服吧。土里的洋芋如一窝汉字拱破 地皮,怕大家说它们出来得太早了,慌里慌张,前言不搭后语,而左近却无人,一个都没有,只飞过一些想偷吃 的麻雀。谷子糜子玉米向日葵们都熟成了金子。一亩大白菜依然我行我素,固执地不肯脱下白绿搭配的长裙,声 言春天还在身边。高粱地最是引人瞩目,几万面红旗飘飘,秋日照射下,竞像火般漫延,火焰都快把地皮把稿纸 烧着了。突然间,文章中糜子那节被割倒一片,一行一行飘香的字词都被放在地上,扎成了捆子。字词的茬子带 着残留的丝丝干叶,缩在巨大的壑口里,白得刺眼。谷子的段落也被一句一句地放倒了,形成了空缺、少行、断 片,谷地变得壑壑牙牙,少东没西。路上,一个牵驴的姑娘边走边望,对这样的残缺那样的破损露出了笑容,颇 为欣赏。 ⑮那边厢,男童似的,女童似的,一亩黄豆喊叫着它们也熟了,真的熟了,南瓜也帮腔说很熟很熟异常地熟, 豆豆们就更加自信了,有的喊着喊着就从豆英里蹦出来了,不懂什么叫作沉稳,这些碎怂娃娃们!下沟里有人急 急跬河,水声哗里哗啦的。羊在两块石头前吃苹。山畔上的好枣子打下一摊,美死了甜死了那山畔上的一切。林 带的背后老一声,少一声,蛐蛐五声牛两声,众声喧啸纷杂。运送谷物的汽车有好几辆,一个车轱辘不幸爆裂了, 看起来很有几分悲壮;崖底,有人从红火尚存的灰烬里拿出烤红薯,那红薯热气袅袅,俨然炫耀着它的二次成熟。 ⑯这是秋的文章吗? ⑰当然是,是黄土高原上的秋的文章。 ⑱短短几天,成熟了的庄稼地不再规整,而是色彩驳杂,结构松散,缺三少四,参差不齐,犬牙交错,横七 竖八,乱得一塌糊涂。这情状就像明初文学家宋濂所批评的那样,“黄钟与瓦釜并陈,春裱与秋枯并出,杂乱无 章,刺眯人目者,非文也”。 ⑲不对!谁说这不是好文章!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变化的季节,流转的季节,眼花缭乱的季节,秋的文章愈 乱愈好!秋的文章总在删节着,斧削着,大剪大裁,成亩成亩地往下割刈,也在不断地追求着精美。 ⑳秋的文章可上典籍。 秋的文章总能让人欢喜,也总能让人激动得落泪。 (有删改) 17.下列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 分) A.天空是简洁洗练的,可天空下的茫茫大地就很不一样了。 B.野藤如怀素的笔墨趴于槐树梢,老鹰像于右任的手迹琢磨着崖畔上的羊蹄印儿。 C.高原的大地原先可不是这个样子,这里原先不但像一场隆重的书法展览,而且像一篇好文章。 D.不对!谁说这不是好文章! 18.下列对本文语言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用黄土高原上一组组物象景观、一连串事态人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收获季节的大地风貌和人们的喜 悦之情。这种铺排手法在《木兰诗》中也有使用。 B.作者描写天空中的雁阵、田野里的庄稼以及辛勤劳作的汉子、手忙脚乱的小伙儿,不惜笔墨,细致入微 议论、抒情则惜墨如金,画龙点睛 C.作者将秋天黄土高原的大地比成一篇立意高远、内容青翠、有条不紊、眉目清楚的好文章,形象地描绘出 田野上一派喧啸纷杂、欣欣向荣的景象。 D.作者运用生动鲜活的口语和饱含着生活气息的方言,表现了富有黄土高原地域特色的景象,语言和内容相 得益彰,文质兼美,独具韵味。 19.本文用语讲究,用词精妙。请根据文意,从下列成语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填人文中第⑥段横线处,并说明理 由。(4分) ①五彩斑斓②光怪陆离③零乱不堪 20.文章开篇多次写到“一”字“人”字,绘形传神,请根据文章内容解说“一”字“人”字所传之“神”。(6 分) 21.黄土高原“秋的文章”杂乱无章,作者却说“秋的文章可上典籍”,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作者这样说的 理由。(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2.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①2018年秋分这一天,是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人民“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在生活中, 人们也会享受各种“丰收”的喜悦。请你写一首“丰收之歌”,来歌颂丰收、赞美丰收。要求:感情真挚,富有 文采,可诗可文。 ②新年伊始,同学们即将进入新的学习阶段,请以“星光不负赶路人”为开头,给你的同学写一则新学期寄 语。要求:富于理性,言辞真切 ③某报“这里是……”的征稿活动正在进行中,其推出的系列作品以独特视角展现全国各地改革开放40年的 伟大成果。请你以“这里是北京”为题,写一段文字应征投稿。要求:言之有物,条理清楚 23.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2018年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在我国召开,大会的主题为“学以成人”,它启发我们思考:通过学习成为一个 名副其实的人 请以“学以成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2035年,是伟大祖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里程碑;2035年,是伟大祖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加 油站,是新征程的新起点;2035年,正值而立之年的你们相聚一堂,或回首往事,或展望未来 请展开想象,以“2035年,我们来相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叙事有波澜,有细节描写 7/10
7 / 10 A.作者用黄土高原上一组组物象景观、一连串事态人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收获季节的大地风貌和人们的喜 悦之情。这种铺排手法在《木兰诗》中也有使用。 B.作者描写天空中的雁阵、田野里的庄稼以及辛勤劳作的汉子、手忙脚乱的小伙儿,不惜笔墨,细致入微; 议论、抒情则惜墨如金,画龙点睛。 C.作者将秋天黄土高原的大地比成一篇立意高远、内容青翠、有条不紊、眉目清楚的好文章,形象地描绘出 田野上一派喧啸纷杂、欣欣向荣的景象。 D.作者运用生动鲜活的口语和饱含着生活气息的方言,表现了富有黄土高原地域特色的景象,语言和内容相 得益彰,文质兼美,独具韵味。 19.本文用语讲究,用词精妙。请根据文意,从下列成语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填人文中第⑥段横线处,并说明理 由。(4 分) ①五彩斑斓 ②光怪陆离 ③零乱不堪 20.文章开篇多次写到“一”字“人”字,绘形传神,请根据文章内容解说“一”字“人”字所传之“神”。(6 分) 21.黄土高原“秋的文章”杂乱无章,作者却说“秋的文章可上典籍”,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作者这样说的 理由。(6 分) 五、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0 分。 22.微写作(10 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 字左右。 ①2018 年秋分这一天,是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人民“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在生活中, 人们也会享受各种“丰收”的喜悦。请你写一首“丰收之歌”,来歌颂丰收、赞美丰收。要求:感情真挚,富有 文采,可诗可文。 ②新年伊始,同学们即将进入新的学习阶段,请以“星光不负赶路人”为开头,给你的同学写一则新学期寄 语。要求:富于理性,言辞真切。 ③某报“这里是……”的征稿活动正在进行中,其推出的系列作品以独特视角展现全国各地改革开放 40 年的 伟大成果。请你以“这里是北京”为题,写一段文字应征投稿。要求:言之有物,条理清楚。 23.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2018 年第 24 届世界哲学大会在我国召开,大会的主题为“学以成人”,它启发我们思考:通过学习成为一个 名副其实的人。 请以“学以成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2035 年,是伟大祖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里程碑;2035 年,是伟大祖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加 油站,是新征程的新起点;2035 年,正值而立之年的你们相聚一堂,或回首往事,或展望未来…… 请展开想象,以“2035 年,我们来相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叙事有波澜,有细节描写
语文试题答案 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1.(3分)D 2.(3分)C 3.(2分)黏合剂(聚合剂、连接器、联合器等),符合语境意思的喻体即可 4.(2分)夸大其词(哗众取宠、耸人听闻、故弄玄虚)(1分)唯利是图(1分) 5.(2分)C (13分) ①(4分)内容真实饱满:形式质朴清新,言之有文:讲求经世致用,持中守正:体现实事求是、真诚的创作态 度。(意思对即可) ②(4分)评分要点:结合内容2分,分析文风特点2分 ③(5分)评分要点:指出问题1分,反思问题2分,改进2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7.(3分)B 8.(2分)D 9.(3分)然而糊涂的人说:“满足(自己的)利益、欲望,以此来厚待自己。 10.(4分)精气是指人不为利益、欲望等外物所改变的品格(人格、操守等)(2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及利国利民的担当精神(2分)。(意思对即可) 11.(5分)作者从“日月天星”各自一刻不停的运转(1分),担负平衡四季、生长万物的重任(1分),悟得 人之君子应学而不止(自强不息、死而后已)(1分),以担当使万世太平、为众生谋福利的重任(2分)。(意 思对即可) 12.(6分)评分要点:结合恰当的名言警句或链接材料(1分),解说君子所担重任的内容(2分),谈自己对 “君子之任”的意义、价值等的理解、思考(3分)。 、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3.(2分)壮观清静(清幽、幽静、静谧、清雅)山青水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写出整体特点或局部特点均可,答对3点得2分,答对2点得1分,答对1点不得分) 14.(6分)评分要点:结合诗句(2分),分析词人形象(2分),概括词人形象特点(2分)。(至少分析两个 特点) 15.(4分)评分要点:诗句理解(2分),解说寓意(2分) 16.①(至若)春和景明 ②波澜不惊 8/10
8 / 10 语文试题答案 一、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5 分。 1.(3 分)D 2.(3 分)C 3.(2 分)黏合剂(聚合剂、连接器、联合器等),符合语境意思的喻体即可。 4.( 2 分)夸大其词(哗众取宠、耸人听闻、故弄玄虚)(1 分) 唯利是图(1 分) 5.( 2 分)C 6.(13 分) ①( 4 分)内容真实饱满;形式质朴清新,言之有文;讲求经世致用,持中守正;体现实事求是、真诚的创作态 度。(意思对即可) ②(4 分)评分要点:结合内容 2 分,分析文风特点 2 分。 ③(5 分)评分要点:指出问题 1 分,反思问题 2 分,改进 2 分。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3 分。 7.(3 分)B 8.(2 分)D 9.(3 分)然而糊涂的人说:“满足(自己的)利益、欲望,以此来厚待自己。” 10.(4 分)精气是指人不为利益、欲望等外物所改变的品格(人格、操守等)(2 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及利国利民的担当精神(2 分)。(意思对即可) 11.(5 分)作者从“日月天星”各自一刻不停的运转(1 分),担负平衡四季、生长万物的重任(1 分),悟得 人之君子应学而不止(自强不息、死而后已)(1 分),以担当使万世太平、为众生谋福利的重任(2 分)。(意 思对即可) 12.(6 分)评分要点:结合恰当的名言警句或链接材料(1 分),解说君子所担重任的内容(2 分),谈自己对 “君子之任”的意义、价值等的理解、思考(3 分)。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13.(2 分) 壮观 清静(清幽、幽静、静谧、清雅) 山青水绿(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写出整体特点或局部特点均可,答对 3 点得 2 分,答对 2 点得 1 分,答对 1 点不得分) 14.(6 分)评分要点:结合诗句(2 分),分析词人形象(2 分),概括词人形象特点(2 分)。(至少分析两个 特点) 15.(4 分)评分要点:诗句理解(2 分),解说寓意(2 分)。 16. ①(至若)春和景明 ②波澜不惊
③惊涛拍岸 ④卷起千堆雪 ⑤到中流击水 ⑥浪遏飞舟 ⑦青山遮不住 ⑧毕竟东流去 (8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17.(3分)B 18.(3分)C 19.(4分)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2分)。这一成语准确形象地概括了黄土高原丰收季节的奇 异景象:既体现出黄土高原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繁杂色彩,又表现岀其参差错落、杂乱无章的风貌(2分)。 评分说明:选择其它成语,如果结合内容说明理由合理,可酌情给分,最高得3分 20.(6分)①“一”字“人”字描写大雁在天空中向前飞翔、奋进高歌的姿态,表现出大雁虽饱尝艰辛却奋力 追求幸福的品格(2分)。②“一”字“人”字是汉字中最古老、最常见、最常用的字,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世代 相传的创造力,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2分)。③“一”字像地平线(像大地),是一切物事的初始,“人 有灵魂、有意志、顶天立地,它们共同体现了人在大地上迎接挑战、创造幸福生活的执着顽强、坚定乐观的精神 (2分)。(意思对即可) 21.(6分)①“秋的文章”表现了大地丰收的景象,展现了人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图景(1分)。②“秋的文章” 由辛勤耕耘的劳动者创作,蕴含着劳动者的创造智慧(2分)③“秋的文章”体现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迎接挑战, 追求幸福生活的奋斗精神(2分)。④“秋的文章”具有激励、鼓舞人心的力量,值得被记载传承(1分)。(意 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2.(10分) 类卷(8-10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较有文采 二类卷(5—7分),基本符合题意,内容较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1-4分),偏离题意,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 23.(50分)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 以46分为基准分浮动。 一类卷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作文 可得48分以上。 (42-50分)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以37分为基准分浮动 二类卷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 的作文可得39分以上 9/10
9 / 10 ③惊涛拍岸 ④卷起千堆雪 ⑤到中流击水 ⑥浪遏飞舟 ⑦青山遮不住 ⑧毕竟东流去 (8 分,每句 1 分,有错别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 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2 分。 17.(3 分)B 18.(3 分)C 19.(4 分)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2 分)。这一成语准确形象地概括了黄土高原丰收季节的奇 异景象:既体现出黄土高原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繁杂色彩,又表现出其参差错落、杂乱无章的风貌(2 分)。 评分说明:选择其它成语,如果结合内容说明理由合理,可酌情给分,最高得 3 分。 20.(6 分)①“一”字“人”字描写大雁在天空中向前飞翔、奋进高歌的姿态,表现出大雁虽饱尝艰辛却奋力 追求幸福的品格(2 分)。②“一”字“人”字是汉字中最古老、最常见、最常用的字,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世代 相传的创造力,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2 分)。③“一”字像地平线(像大地),是一切物事的初始,“人” 有灵魂、有意志、顶天立地,它们共同体现了人在大地上迎接挑战、创造幸福生活的执着顽强、坚定乐观的精神 (2 分)。(意思对即可) 21.(6 分)① “秋的文章”表现了大地丰收的景象,展现了人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图景(1 分)。②“秋的文章” 由辛勤耕耘的劳动者创作,蕴含着劳动者的创造智慧(2 分)③“秋的文章”体现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迎接挑战, 追求幸福生活的奋斗精神(2 分)。④“秋的文章”具有激励、鼓舞人心的力量,值得被记载传承(1 分)。(意 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0 分。 22.(10 分) 一类卷(8—10 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较有文采。 二类卷(5—7 分),基本符合题意,内容较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1—4 分),偏离题意,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 23.(50 分)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42—50 分)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 46 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作文 可得 48 分以上。 二类卷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以 37 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 的作文可得 39 分以上
(33-41分)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以29分为基准分浮动 (25-32分)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 文可得31分以上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四类卷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以24分为基准分浮动 (24-0分)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说明:作文没有抄写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 50个字减1分 附录:文言文译文 夏天的六月,暑雨过后,我(欧阳子为作者自称)坐在树间,仰望天空与月亮、星星的运行,看到有星星陨 落。夜已深,露水滴落,听到草丛间蚯蚓鸣叫之声更加急促了。耳闻目睹这一切,我的内心有所触动,于是写下 了这篇《杂说》 蚯蚓吃泥土、喝泉水,它们的生活简单而又容易满足。然而它们(仍会)把头探出穴外鸣叫,像在悲号又像 在呼唤,似在长啸又似在歌唱,(难道)它们也有欲求吗?抑或是它们的欲求容易得到满足而自得其乐呢?或是 为自己鄙陋的生命感到痛苦而悲叹自己的不幸呢?再或是喜欢自己的声音而得意地鸣叫给同伴听呢?又或是它因 节气的变化而气血运动,既不明白自己为何而鸣又不能停止鸣叫呢?它为什么会如此聒噪不止啊!我对此深有感 触 流星陨落到地上,腥臭粗糙的殒石,变成了丑陋的石头。它们在天上灿然闪耀时能得到万物的景仰,是因为 精气凝聚在身的缘故:等到它们跌落到地上,连破砖碎瓦都不如。人死后,骨肉发臭腐烂,成为蝼蚁的食物而已 人比万物高贵的地方,也是在于精气。他们的精气若不被外物改变,便会积聚于内成为思想,表现于外成就功业 写在纸上成为文章,灿然光耀于百世之前而又能受到百世之后人们的仰慕,不像星星的精气会随着它们的陨落而 消亡。这岂不是很可贵吗?但是若活着的时候被利益、欲望冲昏了头脑、耗尽了心血,死后便同样会发臭腐烂而 被丢弃。然而糊涂的人说:“)然而糊涂的人说:“满足(自己的)利益、欲望,以此来厚待自己。”我对此深 有感触。 天从东向西运行,日、月、五星都从西向东运行。太阳一年转一圈。月亮比太阳快,一月转一圈。天又比月 亮快,一天转一圈。星星有慢有快,有逆行的有顺行的。这四者,各自运行自己的而似并无商量,它们运转而不 疲倦,运行而不停止,自古而今,一刻不曾停息。这是为什么呢?这四者,相互依赖而形成昼夜、四季、寒暑。 (如果)停息一刻,则四季不能平衡,万物不能生长,所以它们的责任重大。人群之中有君子,他们肩负的责任 也是很重的。(要)担当使万世太平、为众生谋福利的重任,所以(君子)说“自强不息”,又说“死而后已”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使命啊。既然如此,那么君子的学习,难道可以有一天懈怠吗?我对此深有感触。 10/10
10 / 10 (33—41 分)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三类卷 (25—32 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 29 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 文可得 31 分以上。 四类卷 (24—0 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 24 分为基准分浮动。 说明:作文没有抄写题目,扣 2 分。每 3 个错别字减 1 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 50 个字减 1 分。 附录:文言文译文 夏天的六月,暑雨过后, 我(欧阳子为作者自称)坐在树间,仰望天空与月亮、星星的运行,看到有星星陨 落。夜已深,露水滴落,听到草丛间蚯蚓鸣叫之声更加急促了。耳闻目睹这一切,我的内心有所触动,于是写下 了这篇《杂说》。 蚯蚓吃泥土、喝泉水,它们的生活简单而又容易满足。然而它们(仍会)把头探出穴外鸣叫,像在悲号又像 在呼唤,似在长啸又似在歌唱,(难道)它们也有欲求吗?抑或是它们的欲求容易得到满足而自得其乐呢?或是 为自己鄙陋的生命感到痛苦而悲叹自己的不幸呢?再或是喜欢自己的声音而得意地鸣叫给同伴听呢?又或是它因 节气的变化而气血运动,既不明白自己为何而鸣又不能停止鸣叫呢?它为什么会如此聒噪不止啊! 我对此深有感 触。 流星陨落到地上,腥臭粗糙的殒石,变成了丑陋的石头。它们在天上灿然闪耀时能得到万物的景仰,是因为 精气凝聚在身的缘故;等到它们跌落到地上,连破砖碎瓦都不如。人死后,骨肉发臭腐烂,成为蝼蚁的食物而已。 人比万物高贵的地方,也是在于精气。他们的精气若不被外物改变,便会积聚于内成为思想,表现于外成就功业, 写在纸上成为文章,灿然光耀于百世之前而又能受到百世之后人们的仰慕,不像星星的精气会随着它们的陨落而 消亡。这岂不是很可贵吗?但是若活着的时候被利益、欲望冲昏了头脑、耗尽了心血,死后便同样会发臭腐烂而 被丢弃。然而糊涂的人说:“)然而糊涂的人说:“满足(自己的)利益、欲望,以此来厚待自己。”我对此深 有感触。 天从东向西运行,日、月、五星都从西向东运行。太阳一年转一圈。月亮比太阳快,一月转一圈。天又比月 亮快,一天转一圈。星星有慢有快,有逆行的有顺行的。这四者,各自运行自己的而似并无商量,它们运转而不 疲倦,运行而不停止,自古而今,一刻不曾停息。这是为什么呢?这四者,相互依赖而形成昼夜、四季、寒暑。 (如果)停息一刻,则四季不能平衡,万物不能生长,所以它们的责任重大。人群之中有君子,他们肩负的责任 也是很重的。(要)担当使万世太平、为众生谋福利的重任,所以(君子)说“自强不息”,又说“死而后已”,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使命啊。既然如此,那么君子的学习,难道可以有一天懈怠吗?我对此深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