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八县(市)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考试时间:2012年1月9日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古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共6分,每空1分) 1、(1)渔舟唱晚 。(《滕王阁序》) (2) ,形影相吊。(《陈情表》) (3) ,躬自悼矣。(《氓》) (4)舞榭歌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6)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葛怀敏为王德用妹婿,德用贬,亦降知滁州。陕西用兵,起为泾原路马步军 副总管兼泾原秦凤两路经略.….范仲淹言其猾懦不知兵,复徙泾原路兼招讨、经 略、安抚副使。 庆历二年,元昊寇镇戎军①,怀敏出瓦亭砦②,督砦主都监许思纯、环庆路 都监刘贺等御敌。军次安边砦,给刍菻末绝,怀敏辄离军,夜至开远堡北一里而 舍。既而自镇戎军西南,又先引从骑百余以前,承受赵正曰:“敌近,不可轻进。” 怀敏乃少止。日暮趋养马城,与知镇戎军曹英及泾原路都监李知等会兵。 俄报敌已拔栅逾边壕,怀敏入保定川砦,敌毁板桥,断其归路,别为二十四 道以过军,环围之。又绝定川水泉上流,以饥渴其众。刘贺率蕃兵门于河西,不 胜,余众溃去。怀敏为中军屯寨门东偏,英等阵东北隅。敌自褊江三、叶燮会③ 出,四面环之。先以锐兵冲中军,不动,回击英军。会黑风起东北,部伍相失 阵遂扰。士卒攀城堞争入,英面被流矢,仆壕中,怀敏部兵见之亦奔骇。怀敏为
福州八县(市)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考试时间:2012年1月9日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古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共6分,每空1分) 1、(1)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2)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陈情表》) (3)________________ ,躬自悼矣。(《氓》) (4)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5)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6)扪参历井仰胁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葛怀敏为王德用妹婿,德用贬,亦降知滁州。陕西用兵,起为泾原路马步军 副总管兼泾原秦凤两路经略……范仲淹言其猾懦不知兵,复徙泾原路兼招讨、经 略、安抚副使。 庆历二年,元昊寇镇戎军①,怀敏出瓦亭砦②,督砦主都监许思纯、环庆路 都监刘贺等御敌。军次安边砦,给刍秣未绝,怀敏辄离军,夜至开远堡北一里而 舍。既而自镇戎军西南,又先引从骑百余以前,承受赵正曰:“敌近,不可轻进。” 怀敏乃少止。日暮趋养马城,与知镇戎军曹英及泾原路都监李知等会兵。…… 俄报敌已拔栅逾边壕,怀敏入保定川砦,敌毁板桥,断其归路,别为二十四 道以过军,环围之。又绝定川水泉上流,以饥渴其众。刘贺率蕃兵门于河西,不 胜,余众溃去。怀敏为中军屯寨门东偏,英等阵东北隅。敌自褊江三、叶燮会③ 出,四面环之。先以锐兵冲中军,不动,回击英军。会黑风起东北,部伍相失, 阵遂扰。士卒攀城堞争入,英面被流矢,仆壕中,怀敏部兵见之亦奔骇。怀敏为
众蹂躏几死,舆致瓮城,久之乃苏。复选土据门桥,挥手刃以拒入城者。赵珣等 以骑军四合御敌,敌众稍却,然大军无斗志。珣驰入,劝怀敏还军中。 是夕,敌聚火围城四隅,临西北呼曰:“尔得非总管厅点阵图者邪?尔固能 军,乃入我围中,今复何往!”夜四鼓,怀敏召曹英、赵珣、李知和、许思纯、 刘贺等计议,莫知所岀,遂谋结阵走镇戎军。鸡鸣,怀敏自谕:“亲军左右及在 后者皆毋得动,平明,从吾往安西堡。以英、珣为先锋,贺、思纯为左右翼,知 和为殿,听中军鼓乃得行。”至卯,鼓未作,怀敏先上马,而大军按堵④未动 怀敏周麾者再,将径去,有执輊者劝不可,怀敏不得已而还。使参谋郭京等取刍 城中,未至,怀敏复上马,叱执辔者使去,不听,拔剑且击之,土遂散。怀敏驱 马东南驰二百里,至长城壕,路已断,敌周围之,遂与诸将皆遇害。余军九千四 百余人,马六百余匹,为敌所断。 初,怀敏令军中步兵毋得动,及前阵已去,后军多不知者,故皆得存。 怀敏通时事,善候人情,故多以才荐之。及用为将,而轻率昧于应变,遂至 覆军。帝念之,赐谥忠隐。(选自《宋史葛怀敏传》,有删减) 注释:①镇戎军,地名。②砦zhii,同“寨”。③褊江三、叶燮会,地名。 ④按堵,安定。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吴寇镇戎军侵犯B.为众蹂躏几死踩踏 C.怀敏自逾命令 怀敏周麾者再第二次 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能体现葛怀敏“轻率”的一组是()(3分) ①怀敏为中军屯塞门东偏,英等阵东北隅②军次安边砦,给刍秣未绝,怀敏 辄离军③既而自镇戎军西南,又先引从骑百余以前④怀敏召曹英、赵珣、李知和、 许思纯、刘贺等计议⑤至卯,鼓未作,怀敏先上马,而大军按堵未动
众蹂躏几死,舆致瓮城,久之乃苏。复选士据门桥,挥手刃以拒入城者。赵珣等 以骑军四合御敌,敌众稍却,然大军无斗志。珣驰入,劝怀敏还军中。 是夕,敌聚火围城四隅,临西北呼曰:“尔得非总管厅点阵图者邪?尔固能 军,乃入我围中,今复何往!”夜四鼓,怀敏召曹英、赵珣、李知和、许思纯、 刘贺等计议,莫知所出,遂谋结阵走镇戎军。鸡鸣,怀敏自谕:“亲军左右及在 后者皆毋得动,平明,从吾往安西堡。以英、珣为先锋,贺、思纯为左右翼,知 和为殿,听中军鼓乃得行。”至卯,鼓未作,怀敏先上马,而大军按堵④未动。 怀敏周麾者再,将径去,有执鞚者劝不可,怀敏不得已而还。使参谋郭京等取刍 城中,未至,怀敏复上马,叱执辔者使去,不听,拔剑且击之,士遂散。怀敏驱 马东南驰二百里,至长城壕,路已断,敌周围之,遂与诸将皆遇害。余军九千四 百余人,马六百余匹,为敌所断。 初,怀敏令军中步兵毋得动,及前阵已去,后军多不知者,故皆得存。 怀敏通时事,善候人情,故多以才荐之。及用为将,而轻率昧于应变,遂至 覆军。帝念之,赐谥忠隐。(选自《宋史 葛怀敏传》,有删减) 注释:①镇戎军,地名。②砦 zhài,同“寨”。 ③褊江三、叶燮会,地名。 ④按堵,安定。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昊寇镇戎军侵犯 B.为众蹂躏几死踩踏 C.怀敏自谕命令 D.怀敏周麾者再第二次 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能体现葛怀敏“轻率”的一组是()(3分) ①怀敏为中军屯塞门东偏,英等阵东北隅②军次安边砦,给刍秣未绝,怀敏 辄离军③既而自镇戎军西南,又先引从骑百余以前④怀敏召曹英、赵珣、李知和、 许思纯、刘贺等计议⑤至卯,鼓未作,怀敏先上马,而大军按堵未动
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⑤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刘贺部队溃散后,元昊的军队包围了葛怀敏,然后首先用精锐冲击葛 怀敏的中军,取胜后,再掉头进攻曹英。 B.夜晚,敌军包围了城池四面,四鼓时分,葛怀敏召开军事会议,诸位将 领献了很多计策,最后选用了结阵向镇戎军突围的策略。 C.葛怀敏驱马向东南逃跑时,后军很多人知道他将突围失败,所以没有跟 去,因而都活下来了 葛怀敏通晓时事善于观察民情,很多人推荐他。等到他为将后,却是轻 率昧于应变。范仲淹曾经说葛怀敏不知兵,后来果然言中,定川砦一战,葛怀敏 兵败身死。 5、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会黑风起东北,部伍相失,阵遂扰。(3分) (2)尔固能军,乃入我围中,今复何往!(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柳州开元寺夏雨① 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晩秋,鸦归门掩伴僧幽。云深不见干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沉浮②。面如田字③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注释:①南宋初年,吕本中历经艰辛,长途跋涉,从北方流亡到柳州避乱, 因有所感而做此诗。②沉浮:把信遗失了。③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 封侯状也”。 (1)诗歌颔联从什么角度写雨?请简析。(3分) (2)请简析诗歌尾联所抒发的诗人情感。(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名著阅读(10分)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刘贺部队溃散后,元昊的军队包围了葛怀敏,然后首先用精锐冲击葛 怀敏的中军,取胜后,再掉头进攻曹英。 B.夜晚,敌军包围了城池四面,四鼓时分,葛怀敏召开军事会议,诸位将 领献了很多计策,最后选用了结阵向镇戎军突围的策略。 C.葛怀敏驱马向东南逃跑时,后军很多人知道他将突围失败,所以没有跟 去,因而都活下来了。 D.葛怀敏通晓时事善于观察民情,很多人推荐他。等到他为将后,却是轻 率昧于应变。范仲淹曾经说葛怀敏不知兵,后来果然言中,定川砦一战,葛怀敏 兵败身死。 5、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会黑风起东北,部伍相失,阵遂扰。(3分) (2)尔固能军,乃入我围中,今复何往!(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柳州开元寺夏雨① 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沉浮②。面如田字③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注释:①南宋初年,吕本中历经艰辛,长途跋涉,从北方流亡到柳州避乱, 因有所感而做此诗。②沉浮:把信遗失了。 ③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 封侯状也”。 (1)诗歌颔联从什么角度写雨?请简析。(3分) (2)请简析诗歌尾联所抒发的诗人情感。(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对作品的故事情节叙述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欧也妮签署了自动放弃继承母亲财产的声明,可是老葛朗台却言而无信, 虽然曾经庄严地许诺每月给女儿一百法郎,但到第一年的年底连一个苏也没给。 欧也妮开玩笑向他提起的时候,他不禁脸红了,赶紧去密室,回来时,将从侄儿 那里拿到的全部首饰递给女儿 B.欧也妮嫁给了德·蓬风,后随德·蓬风前往昂热。在离开索漠前,欧也 妮叫人将一直珍藏的査理的首饰熔掉,加上査理寄给她的八千法郎,铸了一个圣 体显供台,送给她曾经为查理祷告过无数次的教堂 C.袁绍等护送被张让、段珪劫持到北邙山的汉少帝、陈留王回宫,路上, 遇到了带兵进京的董卓。董卓厉声问道“天子何在?”陈留王战栗不能言,少帝 勒马向前叱问,显示出气魄胆识,让董卓大惊,于是暗怀废立之意。后来,董卓 立陈留王为帝,废了少帝。 D.周瑜死后,孙权委任鲁肃为都督。鲁肃向孙权推荐了庞统,但是孙权见 庞统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而且谈话中庞统轻视周瑜,所以不用庞统。 庞统长叹一声而出,并拒绝鲁肃为其写给刘备的荐书,自己径直前往荆州去见刘 E.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蜀军大败。刘备在赵云的护驾下逃到白帝城,陆 逊乘胜追击,路遇诸葛亮设下的八阵图。陆逊入石阵察看,迷失其间,无路可出, 幸得诸葛亮的岳父指点才走出来。陆逊自叹不如诸葛,于是不再追赶,下令班师。 8、简答题(二选一)(字数在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刘备白帝城托孤”的相关的情节。 (2)《欧也妮·葛朗台》第九章,写老葛朗台看见査理母亲的梳妆匣,“像猛 虎”一般扑去抢夺,即便女儿拿起刀子准备自杀,也没有改变主意。但后来,他 却突然改变了态度。请简述他转变态度的原因及表现。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谓坻①日:“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②,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
7、下列对作品的故事情节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欧也妮签署了自动放弃继承母亲财产的声明,可是老葛朗台却言而无信, 虽然曾经庄严地许诺每月给女儿一百法郎,但到第一年的年底连一个苏也没给。 欧也妮开玩笑向他提起的时候,他不禁脸红了,赶紧去密室,回来时,将从侄儿 那里拿到的全部首饰递给女儿。 B.欧也妮嫁给了德·蓬风,后随德·蓬风前往昂热。在离开索漠前,欧也 妮叫人将一直珍藏的查理的首饰熔掉,加上查理寄给她的八千法郎,铸了一个圣 体显供台,送给她曾经为查理祷告过无数次的教堂。 C.袁绍等护送被张让、段珪劫持到北邙山的汉少帝、陈留王回宫,路上, 遇到了带兵进京的董卓。董卓厉声问道“天子何在?”陈留王战栗不能言,少帝 勒马向前叱问,显示出气魄胆识,让董卓大惊,于是暗怀废立之意。后来,董卓 立陈留王为帝,废了少帝。 D.周瑜死后,孙权委任鲁肃为都督。鲁肃向孙权推荐了庞统,但是孙权见 庞统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而且谈话中庞统轻视周瑜,所以不用庞统。 庞统长叹一声而出,并拒绝鲁肃为其写给刘备的荐书,自己径直前往荆州去见刘 备。 E.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蜀军大败。刘备在赵云的护驾下逃到白帝城,陆 逊乘胜追击,路遇诸葛亮设下的八阵图。陆逊入石阵察看,迷失其间,无路可出, 幸得诸葛亮的岳父指点才走出来。陆逊自叹不如诸葛,于是不再追赶,下令班师。 8、简答题(二选一)(字数在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刘备白帝城托孤”的相关的情节。 (2)《欧也妮·葛朗台》第九章,写老葛朗台看见查理母亲的梳妆匣,“像猛 虎”一般扑去抢夺,即便女儿拿起刀子准备自杀,也没有改变主意。但后来,他 却突然改变了态度。请简述他转变态度的原因及表现。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谓蚳鼃①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②,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
月矣,未可以言与?”蚯龍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齐人日:“所以为蜓龍 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公都子③以告。 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 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袷哉?”《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①坻電( chiwa):齐国大夫。②灵丘:齐国邑名。士师:官名,掌禁 令、狱讼、刑罚,为古代法官之通称。③公都子,孟子弟子 (1)下列各项对于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蜓龍辞去了灵丘长官的官职而要求担任士师,似乎是有道理的, 是因为这个职位能向君王谏言,他还鼓励坻向齐王谏言。 B.齐人觉得孟子替坻龍出的主意不错,蜓龍也照办了,而孟子自己是怎么 样做的,就不知道呢。言下之意是,蜓龍向齐王谏言,齐王不听,蜓龍就辞职了 孟子也给齐王提过意见,齐王没有接受,为什么孟子却没有离开齐国呢?齐人的 话实际上是对孟子的讽刺。 C.孟子认为自己和蜓龍不同,自己既没有固定的官职,也没有谏言的责任 所以可以进退自如,有充分回旋的余地。这也是孟子比蜓鼋认识更高明的体现。 D.这一文段是说“尽忠职守”的问题 (2)请结合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谈谈你对上述孟子选段的认识 (3分)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并雄踞古代文坛霸主地位达两三 干年之久 中国诗经历了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再到七言诗的发展演变。陈伯海曾提出:以 诗与乐的关系来论,诗经是入乐的,可唱的;随后的楚辞就摆脱了与音乐的联系
月矣,未可以言与?”蚳鼃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齐人曰:“所以为蚳鼃 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公都子③以告。 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 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①蚔鼃(chíwā):齐国大夫。②灵丘:齐国邑名。士师:官名,掌禁 令、狱讼、刑罚,为古代法官之通称。③公都子,孟子弟子。 (1)下列各项对于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蚔鼃辞去了灵丘长官的官职而要求担任士师,似乎是有道理的, 是因为这个职位能向君王谏言,他还鼓励蚔鼃向齐王谏言。 B.齐人觉得孟子替蚳鼃出的主意不错,蚳鼃也照办了,而孟子自己是怎么 样做的,就不知道呢。言下之意是,蚳鼃向齐王谏言,齐王不听,蚳鼃就辞职了; 孟子也给齐王提过意见,齐王没有接受,为什么孟子却没有离开齐国呢?齐人的 话实际上是对孟子的讽刺。 C.孟子认为自己和蚳鼃不同,自己既没有固定的官职,也没有谏言的责任, 所以可以进退自如,有充分回旋的余地。这也是孟子比蚳鼃认识更高明的体现。 D.这一文段是说“尽忠职守”的问题。 (2)请结合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谈谈你对上述孟子选段的认识。 (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并雄踞古代文坛霸主地位达两三 千年之久。 中国诗经历了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再到七言诗的发展演变。陈伯海曾提出:以 诗与乐的关系来论,诗经是入乐的,可唱的;随后的楚辞就摆脱了与音乐的联系
独立发展了文学,是不可唱的;再后来到了汉乐府和五言古诗时代,又重新建立 了诗与音乐的联系,但它们是对诗经和楚辞的综合,也是对二者的超越,像五言 诗的创作既注意格律,具有一定的音乐性,但又不同于专门用于歌唱的作品。如 果说诗经是诗与乐关系的正命题,那么楚辞就是一个反命题,而汉乐府和五言诗 就是一个合命题,是否定之否定。 以内容与形式关系而论,先秦至汉魏时代的文学质朴无华,还没有考虑到形 式问题,是质胜文的时期;随后的六朝文学与之完全相反,过分地讲究形式,形 式甚至淹没了内容,可以说是文胜质的时期;再后来的唐宋文学综合了二者的成 就,既重视内容,也不忽略形式,追求内容与形式并重,可以说是文质彬彬时期。 如果说先秦至汉魏时代是有关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正命题,六朝时代就是它的 反命题,唐宋就是合命题,否定之否定。 以诗的特点而论,唐诗富有情趣,视野开阔宏大,充满外向精神,是以诗为 诗的时代;随后的宋诗别开蹊径,以理趣取胜,眼界狭小,是内向型的,是以文 为诗的时代;再后来的明诗追慕盛唐,批驳宋诗,但缺少宋诗开创新路的精神, 走上了复古模拟之路,其内在的精神指向实际是企图揉合唐、宋诗的特点。如果 说唐诗是诗歌写作原则的正命题,宋诗就是一个反命题,是对唐诗的否定,明诗 就是一个合命题,是否定之否定 (本文节选自刘登阁著的《中国文学史话》) 10、以下不属于本文语段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的起源B.诗歌的音乐性C.诗歌的内容与形式D.诗歌的特点 l1、下列表述中,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是可唱的,楚辞是不可唱的,汉乐府和五言诗与音乐有联系,也可
独立发展了文学,是不可唱的;再后来到了汉乐府和五言古诗时代,又重新建立 了诗与音乐的联系,但它们是对诗经和楚辞的综合,也是对二者的超越,像五言 诗的创作既注意格律,具有一定的音乐性,但又不同于专门用于歌唱的作品。如 果说诗经是诗与乐关系的正命题,那么楚辞就是一个反命题,而汉乐府和五言诗 就是一个合命题,是否定之否定。 以内容与形式关系而论,先秦至汉魏时代的文学质朴无华,还没有考虑到形 式问题,是质胜文的时期;随后的六朝文学与之完全相反,过分地讲究形式,形 式甚至淹没了内容,可以说是文胜质的时期;再后来的唐宋文学综合了二者的成 就,既重视内容,也不忽略形式,追求内容与形式并重,可以说是文质彬彬时期。 如果说先秦至汉魏时代是有关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正命题,六朝时代就是它的 反命题,唐宋就是合命题,否定之否定。 以诗的特点而论,唐诗富有情趣,视野开阔宏大,充满外向精神,是以诗为 诗的时代;随后的宋诗别开蹊径,以理趣取胜,眼界狭小,是内向型的,是以文 为诗的时代;再后来的明诗追慕盛唐,批驳宋诗,但缺少宋诗开创新路的精神, 走上了复古模拟之路,其内在的精神指向实际是企图揉合唐、宋诗的特点。如果 说唐诗是诗歌写作原则的正命题,宋诗就是一个反命题,是对唐诗的否定,明诗 就是一个合命题,是否定之否定。 (本文节选自刘登阁著的《中国文学史话》) 10、以下不属于本文语段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的起源 B.诗歌的音乐性 C.诗歌的内容与形式 D.诗歌的特点 11、下列表述中,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是可唱的,楚辞是不可唱的,汉乐府和五言诗与音乐有联系,也可
以当作专门用来演唱的作品。 B.汉魏时代的文学,重视内容,而认为形式是不需要考虑的,是个质胜文 的时代。 C.六朝文学,重视形式,甚至认为形式可以超过内容,讲究形式过了头, 是个文胜质的时期。 D.唐诗富有情趣,以诗为诗:宋诗富有理趣,别开蹊径,以文为诗,所以 唐诗内向,宋诗外向 、联系文章内容,请解释第二段划线句子的具体意思。(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 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政绩 小张和小李同时分配到一个山区乡工作两人相处得挺不错工作上也你追我 赶领导对他俩常常露出几分赞许。 乡政府一侧有条阴沟附近的居民常把垃圾倒进沟里经水一浸泡,便有一股恶 臭的怪味。小张就常常地掏那阴沟干得热火朝天汘流浃背。小李也时时帮着干。 领导开会时顺手就抓了这么一个典型:你看人家小张,当然还有小李人家能掏那 阴沟你们整天吊儿郎当像个啥。后来还是小李不知从哪找来几块废旧水泥板盖 严了那沟掏阴沟的故事才算告一段落。 小张主动到一个偏远村蹲点。有三户人家住得更远离那村子还有八九里山路, 不通公路不通电骑个自行车有时还要驮着过岭,一年到头最大的愿望就是混个肚 儿圆。小张经常去那儿教他们一点种养技术引导他们因地制宜搞发展像种高山
以当作专门用来演唱的作品。 B.汉魏时代的文学,重视内容,而认为形式是不需要考虑的,是个质胜文 的时代。 C.六朝文学,重视形式,甚至认为形式可以超过内容,讲究形式过了头, 是个文胜质的时期。 D.唐诗富有情趣,以诗为诗;宋诗富有理趣,别开蹊径,以文为诗,所以 唐诗内向,宋诗外向。 12、联系文章内容,请解释第二段划线句子的具体意思。(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 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政绩 小张和小李同时分配到一个山区乡工作,两人相处得挺不错,工作上也你追我 赶,领导对他俩常常露出几分赞许。 乡政府一侧有条阴沟,附近的居民常把垃圾倒进沟里,经水一浸泡,便有一股恶 臭的怪味。小张就常常地掏那阴沟,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小李也时时帮着干。 领导开会时顺手就抓了这么一个典型:你看人家小张,当然,还有小李,人家能掏那 阴沟,你们整天吊儿郎当,像个啥。后来还是小李不知从哪找来几块废旧水泥板盖 严了那沟,掏阴沟的故事才算告一段落。 小张主动到一个偏远村蹲点。有三户人家住得更远,离那村子还有八九里山路, 不通公路不通电,骑个自行车有时还要驮着过岭,一年到头最大的愿望就是混个肚 儿圆。小张经常去那儿,教他们一点种养技术,引导他们因地制宜搞发展,像种高山
茶呀贩野菜、挖药材,给这三户人家增加了不少收入。有时看人家小孩上学交不 出学费小张还自个儿掏腰包。领导知道后大加赞许,亲切地拍着小张的肩,意味深 长地说不错。后来那三户人家从山里迁了出来据说是小李花了半年的口舌才说 服了他们。 那一年小张入了党接着小李也入了党。 每年6、7月,最怕的就是洪水。山区乡没有大江大河别的还好些让人悬心的 是那分布在全乡的十多座山塘水库。由于年久失修,个个都像定时炸弹在那摆着。 那年雨水特多有两座水库泄洪道排水不畅暴满告急随时有倒库的可能。一场水 库保卫战在一片吼声中开始了。小张和小李一马当先奋不顾身,为了抢堤护坝两 天两夜没合眼。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抗洪表彰会上两人双双评为先进。 第二年,乡镇换屈,小张和小李变成了张副乡长和李副乡长。 张副乡长和李副乡长分别带队下村蹲点。张副乡长雷厉风行,抓计划生育清 理尾欠税费……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李副乡长完成任务就要勉强 一些但他经常往水库上跑。后来水库维修工程就上了马李副乡长天天跑工地 年复始张副乡长和李副乡长仍在各自村蹲点。 这年6月底天像是豁了口子雨哗哗地下个没完。县乡不停地召开抗洪抢险工 作会抗灾成了当前最大的政治,并且制定了严格的组织措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打响了。乡党委书记在会上严厉要求各副科级领导各自蹲好自己的点各负其责 并要求把被子背到库坝上…… 张副乡长不敢怠慢组织群众准备好麻包运到库坝并组织120名青年突击队 分三批轮流值珽而自己干脆在库坝上搭了间茅屋吃住都在那,日夜巡视。这事被
茶呀,贩野菜、挖药材,给这三户人家增加了不少收入。有时看人家小孩上学交不 出学费,小张还自个儿掏腰包。领导知道后大加赞许,亲切地拍着小张的肩,意味深 长地说:不错。后来那三户人家从山里迁了出来,据说是小李花了半年的口舌才说 服了他们。 那一年,小张入了党;接着,小李也入了党。 每年6、7月,最怕的就是洪水。山区乡没有大江大河,别的还好些,让人悬心的 是那分布在全乡的十多座山塘水库。由于年久失修,个个都像定时炸弹在那摆着。 那年雨水特多,有两座水库泄洪道排水不畅,暴满告急,随时有倒库的可能。一场水 库保卫战在一片吼声中开始了。小张和小李一马当先,奋不顾身,为了抢堤护坝两 天两夜没合眼。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抗洪表彰会上两人双双评为先进。 第二年,乡镇换届,小张和小李变成了张副乡长和李副乡长。 张副乡长和李副乡长分别带队下村蹲点。张副乡长雷厉风行,抓计划生育,清 理尾欠税费……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李副乡长完成任务就要勉强 一些,但他经常往水库上跑。后来水库维修工程就上了马,李副乡长天天跑工地…… 一年复始,张副乡长和李副乡长仍在各自村蹲点。 这年6月底,天像是豁了口子,雨哗哗地下个没完。县乡不停地召开抗洪抢险工 作会,抗灾成了当前最大的政治,并且制定了严格的组织措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打响了。乡党委书记在会上严厉要求各副科级领导,各自蹲好自己的点,各负其责, 并要求把被子背到库坝上…… 张副乡长不敢怠慢,组织群众准备好麻包,运到库坝,并组织120名青年突击队, 分三批轮流值班,而自己干脆在库坝上搭了间茅屋,吃住都在那,日夜巡视。这事被
县报的名记者登在报上。县长见报后动了去看一下的念头于是一个庞大的车队 开进了张副乡长蹲点的村。领导们不顾车马劳顿换上高统靴冒雨亲赴库坝。到 了坝上领导们被感动了:那山一般的麻包几十名干部群众正在深挖泄洪道个个 淋得不成人形……还有那间风雨中的茅屋.…县长握着疲惫不堪的张副乡长的手, 用力地摇着许久说不出话。 乡长见县长高兴脸上光彩执意请领导们到乡里吃顿饭。县长豪爽地一挥手 可以。 车队经过李副乡长蹲点的村秘书多事说附近也有座水库要不要去看看。县 长说:“去嘛。”可一到库坝县长的脸就黑下来。这里冷冷清清,唯有泄洪道哗 哗的流水声唱合着没完没了的雨声 这是谁蹲的点? 是是我们的一个姓李的副乡长蹲的点。” 人呢? ‘你去查一下要从严处理。”县长望着大家,痛心地说,“这是一个多么深刻 的对比! 天晴了,切都过去了。张副乡长出席县抗洪抢险表彰会去了;李副乡长收到 了一纸处分决定书 又一年乡镇换届。张副乡长就地提拔当了乡长李副乡长调到一个更穷的乡 任副乡长 临别两人在小酒馆喝酒喝到深处两人都有点醉。张拉着李的手,哽咽地说
县报的一名记者登在报上。县长见报后动了去看一下的念头,于是一个庞大的车队 开进了张副乡长蹲点的村。领导们不顾车马劳顿,换上高统靴,冒雨亲赴库坝。到 了坝上,领导们被感动了:那山一般的麻包;几十名干部群众正在深挖泄洪道,个个 淋得不成人形……还有那间风雨中的茅屋……县长握着疲惫不堪的张副乡长的手, 用力地摇着,许久说不出话。 乡长见县长高兴,脸上光彩,执意请领导们到乡里吃顿饭。县长豪爽地一挥手: “可以。” 车队经过李副乡长蹲点的村,秘书多事,说附近也有座水库,要不要去看看。县 长说:“去嘛。”可一到库坝,县长的脸就黑下来。这里冷冷清清,唯有泄洪道哗 哗的流水声唱合着没完没了的雨声。 “这是谁蹲的点﹖” “是,是我们的一个姓李的副乡长蹲的点。” “人呢﹖” “……” “你去查一下,要从严处理。”县长望着大家,痛心地说,“这是一个多么深刻 的对比!” 天晴了,一切都过去了。张副乡长出席县抗洪抢险表彰会去了;李副乡长收到 了一纸处分决定书。 又一年,乡镇换届。张副乡长就地提拔,当了乡长,李副乡长调到一个更穷的乡 任副乡长。 临别,两人在小酒馆喝酒,喝到深处,两人都有点醉。张拉着李的手,哽咽地说:
李子你你委屈你了……只有我了解你啊!” 别张哥我不怨谁。我也高兴啊这次你能提起来我也算心服了。真的我高 兴! 13、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张常常掏阴沟,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小李也时时帮着干,可以看出 他们追求上进,工作上是你追我赶。 B.小张经常去很偏远、很贫穷的三户人家那,并教他们种养技术引导他们 因地制宜搞发展,恰恰体现了他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和阴险的用心。 C.小李花了半年的口舌去说服偏远的三户人家从山里迁出来,是想从根本 上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 李当了副乡长“经常去水库”和“水库维修工程上马后天天去工地”的 行为,可以从上文“水库保卫战”那一语段中找到解释 E.文章最后李的话,表现了李的无奈,伤心,也暗含了李对张通过这种表 面政绩获得提拔的不满。 14、请分析两处划线句子的作用。(4分) 15、文章最后,张说李是委屈的。请结合本文分析李的“委屈”,并探究本 文的主旨。(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平明寻白羽 始终无法相信他去世的消息。但他的的确确走了。 8月25日清晨我赶到红霞公寓他家里时,小小的客厅已布置起一个灵堂,正 面墙上挂着他的照片,他用那许多人都熟悉的笑容望着前来同他告别的战友、朋 友、学生。我向他的遗像行三鞠躬后,泪水止不住夺眶而出。他的女儿刘丹对我 说:“爸爸走得太突然了。他虽然年纪大了,但心脏,血压都正常,医生说活到
“李子,你,你,委屈你了……只有我了解你啊! ” “别,张哥,我不怨谁。我也高兴啊,这次你能提起来,我也算心服了。真的,我高 兴!” 13、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张常常掏阴沟,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小李也时时帮着干,可以看出 他们追求上进,工作上是你追我赶。 B.小张经常去很偏远、很贫穷的三户人家那,并教他们种养技术,引导他们 因地制宜搞发展,恰恰体现了他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和阴险的用心。 C.小李花了半年的口舌去说服偏远的三户人家从山里迁出来,是想从根本 上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 D.李当了副乡长“经常去水库”和“水库维修工程上马后天天去工地”的 行为,可以从上文“水库保卫战”那一语段中找到解释。 E.文章最后李的话,表现了李的无奈,伤心,也暗含了李对张通过这种表 面政绩获得提拔的不满。 14、请分析两处划线句子的作用。(4分) 15、文章最后,张说李是委屈的。请结合本文分析李的“委屈”,并探究本 文的主旨。(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平明寻白羽 始终无法相信他去世的消息。但他的的确确走了。 8月25日清晨我赶到红霞公寓他家里时,小小的客厅已布置起一个灵堂,正 面墙上挂着他的照片,他用那许多人都熟悉的笑容望着前来同他告别的战友、朋 友、学生。我向他的遗像行三鞠躬后,泪水止不住夺眶而出。他的女儿刘丹对我 说:“爸爸走得太突然了。他虽然年纪大了,但心脏,血压都正常,医生说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