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侯二中闽清高级中学、永泰二中、连江侨中、长乐二中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半期考语文学科 联考试卷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命题人:陈锋 校对人:吴建国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 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 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 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 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 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 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 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 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 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 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 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 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 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 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 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 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 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 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 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 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 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 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 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 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 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 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
闽侯二中、闽清高级中学、永泰二中、连江侨中、长乐二中 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半期考语文学科 联考试卷 (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命题人:陈锋 校对人:吴建国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 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 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 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 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 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 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 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 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 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 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 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 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 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 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 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 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 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 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 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 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 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 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 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 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 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 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
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 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 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 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摘编自2016年2月21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 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 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C.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 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 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 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 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 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D.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 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 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 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 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 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 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糞,负而前驱 及凯旋而纳之
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 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 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 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摘编自 2016 年 2 月 21 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 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 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C.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 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 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 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 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 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D.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 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 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 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 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 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 (一)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 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 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 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 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 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4、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盛衰之理 理:道理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因 C.举天下豪杰举:用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绳子 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吾其还也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抑本其成败之迹 C.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而告以成功 D.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而皆背晋以归梁 6、下列对加点词语和句子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函梁君臣之首(名词做动词) 仓皇东出(名词作状语) B.岂非人事哉(古今同义)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今异义) C.身死国灭(被动句) 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 D.忧劳可以兴国(使动用法,使……兴)一夫夜呼(名词作状语) 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文。(6分) (1)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 纳之。(3分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7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8.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 9.“忽到庞公栖隐处”中的“忽”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白鹤观 戴复古 荒径行如错,蟠松看转奇。鸟声人静处,山色雨晴时。 赊得溪翁酒,闲寻道士棋。个中有佳趣,莫怪下山迟。 【注】戴复古,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南塘石屏山 山上有白鹤观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 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 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 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 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4、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盛衰之理. 理:道理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因 C.举.天下豪杰 举:用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绳子 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吾其.还也 B.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抑本其成败之.迹 C.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而告以.成功 D.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而.皆背晋以归梁 6、下列对加点词语和句子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函.梁君臣之首(名词做动词) 仓皇东.出(名词作状语) B.岂非人事..哉(古今同义)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今异义) C.身死国灭 ....(被动句) 此三者,吾遗恨也 ........(判断句) D.忧劳可以兴.国 (使动用法,使……兴) 一夫夜.呼(名词作状语) 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文。(6 分) (1)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 纳之。 (3 分)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8.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 分) 9.“忽到庞公栖隐处”中的“忽”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0~11 题。 白鹤观 戴复古 荒径行如错,蟠松看转奇。鸟声人静处,山色雨晴时。 赊得溪翁酒,闲寻道士棋。个中有佳趣,莫怪下山迟。 【注】戴复古,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南塘石屏山, 山上有白鹤观
10.诗人一路寻访获得了哪些“佳趣”?请简要概括。(5分) 11.从抒情角度看,诗歌颔联与颈联运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作者遭贬谪后无限辛酸、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②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 ”两句不仅描写了昼夜与冬春交替的景 象,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凸显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③《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句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3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精神贵族”钱钟书 张建术 钱钟书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 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 叹叫绝。他去世之后,一个热爱他的读者曾在报纸上撰文纪念,标题是“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 走了”,这句话,可以代表大家共同的心声。 钱钟书的性格很独特,有一般才子的恃才傲物,也有一般才子不具备的童心。他潜心读书 研究,不好拜客访友。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 一鳞半爪,令人想象、神往。 1978年9月至1980年底,是钱钟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大放异彩的时候。一位叫费景汉 的汉学家,这样描述在一次座谈会上的钱钟书:会场上最出风头的要算是钱钟书一一他给我 的印象是机智,善于征服别人。他在茶话会上提到一位美国诗人,会用优美的英文背诵一段那 位诗人的诗作;提起另一位德国诗人,又会用标准的德文背诵他的一篇作品;再提及一位拉丁 诗人,他也能用拉丁文来背诵一段。这些诗人未见得是什么大诗人,提及的诗作也未必是他们 的重要之作,但钱钟书却能出口成章,流利地背出来,真是把在场的美国人吓坏了 有人这样谈观感:钱钟书似乎不是在发言,而是在“表演”。两个小时“表演”结束后, 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其实,这些吓坏了的外国人当时还不知道有一部真正能吓坏他们的书,就是正在由中华 书局出版的《管锥编》 姓钱的钱先生,一生似乎没有真穷过,也似乎没有发过财,应该说他是一位精神的贵族 困居上海孤岛写《围城》的时候,他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那时他 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份。一天500字的精工 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好这时黄佐临导演上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 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 进入80年代,从天上往钱家掉金子的事接二连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竭诚邀请他前往 讲学半年,开价16万美金,交通、住宿、餐饮费另行提供,可携夫人同往,只希望由钱钟书每 两星期授一次课,每次40分钟,半年讲12次课,实际授课时间只相当于一个工作日。像这样 的价码,着实让人咋舌,可钱钟书却拒绝了。他对校方的特使说:“你们的研究生的论文我都 看过了,就这种水平,我给他们讲课,他们听得懂吗?” 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也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钱钟书有一部写满了批语的英文大辞典,他 们专门派出两个人远渡重洋,叩开钱府的门,出重金请求卖给他们。钱钟书说:“不卖。”与钱 钟书签署了《围城》版权协约的美国好莱坞片商,多次盛邀钱钟书夫妇时间方便时做客观光, 随便吃住,或监督影片制作,他们都摇头婉拒。他说:“我现在是中国式的硬木椅子,搁在那儿
10.诗人一路寻访获得了哪些“佳趣”?请简要概括。(5 分) 11.从抒情角度看,诗歌颔联与颈联运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作者遭贬谪后无限辛酸、愤懑不平的诗句是_____ , ______。 ②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不仅描写了昼夜与冬春交替的景 象,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凸显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③《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句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3 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精神贵族”钱钟书 张建术 钱钟书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 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 叹叫绝。他去世之后,一个热爱他的读者曾在报纸上撰文纪念,标题是“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 走了”,这句话,可以代表大家共同的心声。 钱钟书的性格很独特,有一般才子的恃才傲物,也有一般才子不具备的童心。他潜心读书 研究,不好拜客访友。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 一鳞半爪,令人想象、神往。 1978 年 9 月至 1980 年底,是钱钟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大放异彩的时候。一位叫费景汉 的汉学家,这样描述在一次座谈会上的钱钟书:会场上最出风头的要算是钱钟书——他给我 的印象是机智,善于征服别人。他在茶话会上提到一位美国诗人,会用优美的英文背诵一段那 位诗人的诗作;提起另一位德国诗人,又会用标准的德文背诵他的一篇作品;再提及一位拉丁 诗人,他也能用拉丁文来背诵一段。这些诗人未见得是什么大诗人,提及的诗作也未必是他们 的重要之作,但钱钟书却能出口成章,流利地背出来,真是把在场的美国人吓坏了。 有人这样谈观感:钱钟书似乎不是在发言,而是在“表演”。两个小时“表演”结束后, 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其实,这些吓坏了的外国人当时还不知道有一部真正能吓坏他们的书,就是正在由中华 书局出版的《管锥编》。 姓钱的钱先生,一生似乎没有真穷过,也似乎没有发过财,应该说他是一位精神的贵族。 困居上海孤岛写《围城》的时候,他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那时他 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份。一天 500 字的精工 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好这时黄佐临导演上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 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 进入 80 年代,从天上往钱家掉金子的事接二连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竭诚邀请他前往 讲学半年,开价 16 万美金,交通、住宿、餐饮费另行提供,可携夫人同往,只希望由钱钟书每 两星期授一次课,每次 40 分钟,半年讲 12 次课,实际授课时间只相当于一个工作日。像这样 的价码,着实让人咋舌,可钱钟书却拒绝了。他对校方的特使说:“你们的研究生的论文我都 看过了,就这种水平,我给他们讲课,他们听得懂吗?” 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也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钱钟书有一部写满了批语的英文大辞典,他 们专门派出两个人远渡重洋,叩开钱府的门,出重金请求卖给他们。钱钟书说:“不卖。”与钱 钟书签署了《围城》版权协约的美国好莱坞片商,多次盛邀钱钟书夫妇时间方便时做客观光, 随便吃住,或监督影片制作,他们都摇头婉拒。他说:“我现在是中国式的硬木椅子,搁在那儿
挺结实,搬搬就散架了。” 更使杨绛好笑的是钱钟书一辈子开不了钱庄。有同事找他借钱,他问:你要借多少?答: 千。钱钟书说:“这样吧,不要提借,我给你五百,不要来还了。”同一个人两次来借,他还是 如法炮制,依旧对折送人。他当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期间,给他开车的司机出车撞伤行人 急切中找钱钟书来借医药费。他问:“需要多少?”司机答:“三千。”他说:“这样吧,我给你 一千五,不算你借,就不要还了。” 凡进过钱钟书家的人,都不禁惊讶于他家陈设的朴素。沙发是用了多年的旧物,多年前的 个所谓书架,竟然是四块木板加一些红砖搭起来的。没有人能弄明白钱钟书究竟看过多少 书,但那时他家里却几乎没有书。据说犹太人认为把知识的财富装进脑子里,比置办什么财产 都划算、安全,钱公馆主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钱钟书曾指着孔方兄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 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 (摘自《魔镜里的钱钟书》)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体现了钱钟书性格的独特的一面,以及人们对钱 钟书的缅怀与尊敬 B.钱钟书认为自己是“中国式的硬木椅子,搁在那儿挺结实,搬搬就散架了”,这句话形 象地说出他的文化思想根植于中国的土壤,不愿出国的心意 C.钱钟书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扑朔迷离的形象,如偶露一麟半爪的云中之龙,这是由他的 独特的个性与作品的别具一格所致 D.钱钟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发言,充满机智,出口成章,似乎不是在发言,而是在表演, 意在说明钱钟书很有演讲才能 E.钱钟书在经济陷入困顿的时候,为了养家糊口,也不得不在文稿里掺进一些东西,增 强作品的可读性,为此他创作了通俗易懂的《围城》 (2)文中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钟书的?请简要概括分析。(6分) (3)文中是如何表现钱钟书是一位“精神贵族”的?请简要分析(6分) (4)文章结尾钱钟书曾指着孔方兄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 请结合全文,联系现实探究名家与金钱的关系(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胡歌坐下来看剧本时 等到他表演时,他仔细揣摩人物心理 台词,完美演绎了“梅长苏”这个角色。 ②卢嘉川不说话了,他好像陷入沉思的状态中,正襟危坐, 苦地思索着什么,回忆着过去发生的一切 ③那时候,知识的总量还没那么大,如果你 几十年,就可把所学 的那个专业的门类全部拿下。 A.目不斜视目不转睛目不窥园 B.目不转睛目不斜视目不窥园 C.目不窥园目不转睛目不斜视D.目不斜视目不窥园目不转睛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拨款100万元,用于对在黑龙江省鹤岗新兴煤矿爆炸事故中遇 难矿工家属的慰问 B.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 发展的前提 C.这个垃圾处理厂原设计日处理垃圾1000吨,现在,平均日处理垃圾达到了2300吨 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了。 D.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
挺结实,搬搬就散架了。” 更使杨绛好笑的是钱钟书一辈子开不了钱庄。有同事找他借钱,他问:你要借多少?答: 一千。钱钟书说:“这样吧,不要提借,我给你五百,不要来还了。”同一个人两次来借,他还是 如法炮制,依旧对折送人。他当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期间,给他开车的司机出车撞伤行人, 急切中找钱钟书来借医药费。他问:“需要多少?”司机答:“三千。”他说:“这样吧,我给你 一千五,不算你借,就不要还了。” 凡进过钱钟书家的人,都不禁惊讶于他家陈设的朴素。沙发是用了多年的旧物,多年前的 一个所谓书架,竟然是四块木板加一些红砖搭起来的。没有人能弄明白钱钟书究竟看过多少 书,但那时他家里却几乎没有书。据说犹太人认为把知识的财富装进脑子里,比置办什么财产 都划算、安全,钱公馆主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钱钟书曾指着孔方兄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 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 (摘自《魔镜里的钱钟书》)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体现了钱钟书性格的独特的一面,以及人们对钱 钟书的缅怀与尊敬。 B.钱钟书认为自己是“中国式的硬木椅子,搁在那儿挺结实,搬搬就散架了”,这句话形 象地说出他的文化思想根植于中国的土壤,不愿出国的心意。 C.钱钟书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扑朔迷离的形象,如偶露一麟半爪的云中之龙,这是由他的 独特的个性与作品的别具一格所致。 D.钱钟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发言,充满机智,出口成章,似乎不是在发言,而是在表演, 意在说明钱钟书很有演讲才能。 E. 钱钟书在经济陷入困顿的时候,为了养家糊口,也不得不在文稿里掺进一些东西,增 强作品的可读性,为此他创作了通俗易懂的《围城》。 (2)文中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钟书的?请简要概括分析。(6 分) (3)文中是如何表现钱钟书是一位“精神贵族”的?请简要分析(6 分) (4)文章结尾钱钟书曾指着孔方兄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 请结合全文,联系现实探究名家与金钱的关系(6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胡歌坐下来看剧本时,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到他表演时,他仔细揣摩人物心理、 台词,完美演绎了“梅长苏”这个角色。 ②卢嘉川不说话了,他好像陷入沉思的状态中,正襟危坐,____________________,苦 苦地思索着什么,回忆着过去发生的一切。 ③那时候,知识的总量还没那么大,如果你____________________几十年,就可把所学 的那个专业的门类全部拿下。 A.目不斜视 目不转睛 目不窥园 B.目不转睛 目不斜视 目不窥园 C.目不窥园 目不转睛 目不斜视 D.目不斜视 目不窥园 目不转睛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拨款 100 万元,用于对在黑龙江省鹤岗新兴煤矿爆炸事故中遇 难矿工家属的慰问。 B.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 发展的前提。 C.这个垃圾处理厂原设计日处理垃圾 1000 吨,现在,平均日处理垃圾达到了 2300 吨, 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了。 D.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
武器物资。 1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实际上,文学鉴赏有一个公认的规律,那就是见仁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 特。面对同样一部作品 部分读者认为优秀,另一部分读者却认为不 过如此,这是文学鉴赏活动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世界上包括诺贝尔奖在 内的许多文学奖,每次公布得奖作品后都会在文坛上产生激烈争议,不像自然科学奖那样基 本上可以一锤定音。 A.读者因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不同,会产生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B.读者拥有不同的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因而阅读感受也会不一样 C.读者会产生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因为其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不同 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不同的读者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17、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 严密,语句通顺。(5分) 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 。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② 虚拟的热情和 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部手 机,一部电脑,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假意应付。方便是方便,③ (1) 18.下面是2013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会徽,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6分) ①国图书馆年会 五、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西班牙坎塔布里亚在近期举办了一场自行车比赛,在距离终点仅有300米的时候,参赛 选手伊斯梅尔·埃斯特班自行车车胎爆裂,他并未放弃比赛,而是扛起自行车,全速冲向终 点。几秒钟后,后面的选手纳瓦罗追上来,本可轻松超过他赢得铜牌的纳瓦罗主动减速,跟 随其后完成比赛。赛后,埃斯特班试图将奖牌交给纳瓦罗,但被纳瓦罗坚决拒绝。 对于上述事件,你有何看法或感受?请结合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 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 800字
武器物资。 1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 分) 实际上,文学鉴赏有一个公认的规律,那就是见仁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 特。面对同样一部作品,________________,一部分读者认为优秀,另一部分读者却认为不 过如此,这是文学鉴赏活动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世界上包括诺贝尔奖在 内的许多文学奖,每次公布得奖作品后都会在文坛上产生激烈争议,不像自然科学奖那样基 本上可以一锤定音。 A.读者因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不同,会产生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B.读者拥有不同的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因而阅读感受也会不一样 C.读者会产生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因为其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不同 D.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不同的读者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17、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 严密,语句通顺。(5 分) 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 ①____________。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②_____________,虚拟的热情和 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部手 机,一部电脑,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假意应付。方便是方便,③ _____________。 (1) (2) (3) 18.下面是 2013 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会徽,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100 字。(6 分) 五、写作(60 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 西班牙坎塔布里亚在近期举办了一场自行车比赛,在距离终点仅有 300 米的时候,参赛 选手伊斯梅尔·埃斯特班自行车车胎爆裂,他并未放弃比赛,而是扛起自行车,全速冲向终 点。几秒钟后,后面的选手纳瓦罗追上来,本可轻松超过他赢得铜牌的纳瓦罗主动减速,跟 随其后完成比赛。赛后,埃斯特班试图将奖牌交给纳瓦罗,但被纳瓦罗坚决拒绝。 对于上述事件,你有何看法或感受?请结合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 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 800 字
【五校联考语文科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 1.C(选项中“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的表述绝对化,原文为“这已经是 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2.D(选项中“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的表述 理解错误,原文是“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 影,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3.A(选项中“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倒置或强加因果。) 、古诗文阅读(38分) 4、D(A命运B推究C全、普) 5、C(A祈使语气,一定;商量语气,还是。B助词,消独:助词,的。C介词,把。 D表顺承,表转折 6、B(人事:人为因素,古今异义 (1)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到祖庙去祭告,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盛 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从事”“盛以锦囊”“前”各一分) (2)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有智慧、有勇气的人常常会因为沉溺某事物 不能自拔而陷入困境,难道只是伶人吗?(“忽微”“于”“岂独”各一分) 8、运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山寺黄昏报时的钟声所衬托的安宁清静与渡头人们抢渡 回家的喧嚣吵闹形成对比,(2分)表达了诗人潇洒超脱的襟怀。(1分) 9、“忽”字表达了诗人陶醉山水美景的心态,表现了诗人超然隐逸的情趣。(2分) 10.①走错道路顿生惊异的快乐;②观赏形态奇特蟠松的快乐;③倾听清脆悦耳鸟语的 快乐:④流连清新美丽山色的快乐:⑤品尝甘甜清冽美酒的快乐:⑥收获与友切磋棋艺的快 乐。(答对任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11.①颔联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借山林中动听鸟语和雨后美丽山色的描写, 寄托诗人热爱自然的感情。(2分)②颈联运用了叙事抒情的手法,(1分)借溪翁处赊酒畅 饮与白鹤观中寻友弈棋的叙述,寄托与乡邻、友人融洽相处的快乐(或:表现隐居生活的人 情美)。(2分) 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五校联考语文科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 分) 1.C (选项中“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的表述绝对化,原文为“这已经是 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2.D (选项中“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的表述 理解错误,原文是“ 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 影,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3.A (选项中“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倒置或强加因果。) 二、古诗文阅读(38 分) 4、D (A 命运 B 推究 C 全、普) 5、C (A 祈使语气,一定;商量语气,还是。B 助词,消独;助词,的。C 介词,把。 D 表顺承,表转折。) 6、B(人事:人为因素,古今异义) 7、 (1)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到祖庙去祭告,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盛 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从事”“盛以锦囊”“前”各一分) (2)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有智慧、有勇气的人常常会因为沉溺某事物 不能自拔而陷入困境,难道只是伶人吗?(“忽微”“于”“岂独”各一分) 8、运用了对比的手法。(1 分)山寺黄昏报时的钟声所衬托的安宁清静与渡头人们抢渡 回家的喧嚣吵闹形成对比,(2 分)表达了诗人潇洒超脱的襟怀。(1 分) 9、“忽”字表达了诗人陶醉山水美景的心态,表现了诗人超然隐逸的情趣。(2 分) 10.①走错道路顿生惊异的快乐;②观赏形态奇特蟠松的快乐;③倾听清脆悦耳鸟语的 快乐;④流连清新美丽山色的快乐;⑤品尝甘甜清冽美酒的快乐;⑥收获与友切磋棋艺的快 乐。(答对任一点得 1 分,意思对即可) 11.①颔联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1 分)借山林中动听鸟语和雨后美丽山色的描写, 寄托诗人热爱自然的感情。(2 分)②颈联运用了叙事抒情的手法,(1 分)借溪翁处赊酒畅 饮与白鹤观中寻友弈棋的叙述,寄托与乡邻、友人融洽相处的快乐(或:表现隐居生活的人 情美)。(2 分) 12、 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3分) (1)CE(A项“这句话体现了钱钟书性格的独特的一面”错;B项“不愿出国 的心意”错:D项“意在说明钱钟书很有演讲才能”不合理。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 得5分) (2) ①性格方面:恃才傲物且有童心、聪明机智、博闻强识、淡泊名利、乐于助人;②文学方 面:创作了《围城》《管锥编》等名著,文学成就显著;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③生活 方面:生活简朴、不追求物质享受。(每个方面2分,共6分) (3) ①不看重金钱,物质上要求低:拒绝普林斯顿大学的高薪聘请、拒绝出售重金求购的英文 大辞典、婉拒好莱坞片商的多次盛邀、别人借钱对折送人、家里陈设朴素;②重视精神追求: 潜心读书研究、不妤拜客访友;③在困境中仍能坚守:困居上海时学术文稿没人买,写《围城》 仍旧精工细作。(每条2分,共6分) ①名家也需要钱养家糊口,但绝不把发财当作做学问的目的;②当今商业化社会一味追 求财富的名家很多,他们应该学习钱钟书的精工细作精神,向社会奉献高质量的文化成果;③ 一些出了名到处走穴挣钱的人,应该多学学钱钟书坚守文化阵地、潜心研究学问的高尚品格; ④名家当如钱钟书不迷信金钱,超越金钱,把知识看作是自己最大的财富。(言之有理即可, 每个要点2分。回答三点得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4.B(“目不转睛”是形容注意力集中,与第①句中用来表现人物看剧本时凝神专注 语境一致。“目不斜视”是形容态度严肃,遵守规矩,不左右乱看,第②句中用来表现人物 神情严肃庄重,与前文“正襟危坐”语境一致。“目不窥园”是用来形容埋头读书,专心致 志地苦学,与第③句中“所学的那个专业”语意契合。) 15.A(B双面词没有对应,前后不一致,在“推动”前加“能否”:C缺宾语,改为“处 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了”;D武器包含了“大批枪支弹药”,改“和”为“等”。) 16.A(B项与“面对同样一部作品”衔接不紧:C项与后半句衔接不紧密:D项说法
②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3 分) 13. (1)C E ( A 项“这句话体现了钱钟书性格的独特的一面”错; B 项“不愿出国 的心意”错;D 项“意在说明钱钟书很有演讲才能”不合理 。答对一项得 3 分,答对两项 得 5 分) (2) ①性格方面:恃才傲物且有童心、聪明机智、博闻强识、淡泊名利、乐于助人;②文学方 面:创作了《围城》《管锥编》等名著,文学成就显著;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③生活 方面:生活简朴、不追求物质享受。 (每个方面 2 分,共 6 分) (3) ①不看重金钱,物质上要求低:拒绝普林斯顿大学的高薪聘请、拒绝出售重金求购的英文 大辞典、婉拒好莱坞片商的多次盛邀、别人借钱对折送人、家里陈设朴素;②重视精神追求: 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③在困境中仍能坚守:困居上海时学术文稿没人买,写《围城》 仍旧精工细作。(每条 2 分,共 6 分) (4) ①名家也需要钱养家糊口,但绝不把发财当作做学问的目的;②当今商业化社会一味追 求财富的名家很多,他们应该学习钱钟书的精工细作精神,向社会奉献高质量的文化成果;③ 一些出了名到处走穴挣钱的人,应该多学学钱钟书坚守文化阵地、潜心研究学问的高尚品格; ④名家当如钱钟书不迷信金钱,超越金钱,把知识看作是自己最大的财富。(言之有理即可, 每个要点 2 分。回答三点得 6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4.B (“目不转睛”是形容注意力集中,与第①句中用来表现人物看剧本时凝神专注 语境一致。“目不斜视”是形容态度严肃,遵守规矩,不左右乱看,第②句中用来表现人物 神情严肃庄重,与前文“正襟危坐”语境一致。“目不窥园”是用来形容埋头读书,专心致 志地苦学,与第③句中“所学的那个专业”语意契合。) 15.A (B 双面词没有对应,前后不一致,在“推动”前加“能否”;C 缺宾语,改为“处 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了”;D 武器包含了“大批枪支弹药”,改“和”为“等”。) 16. A (B 项与“面对同样一部作品”衔接不紧;C 项与后半句衔接不紧密;D 项说法
表意绝对,不够准确。) 17、(1)也在现实世界里减少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2)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 (3)但是年味变薄了,亲情冲淡了 18.①造型似一本翻开的书,又似两本相互倚靠、朝不同方向立起的书;寓意年会以“书” 为纽带,沟通心灵。②造型像一扇打开的门;寓意书籍可以打开人们心灵世界的大门。③会 徽粗实的边沿轮廓,勾勒出汉字“中”字,巧妙将“书”的形象和“中”的字形融于一体; 寓意书香中国,人文中国。(每点各2分,“构图要素”和“寓意”各1分。)
表意绝对,不够准确。) 17、 (1)也在现实世界里减少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 (2)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 (3)但是年味变薄了,亲情冲淡了 18.①造型似一本翻开的书,又似两本相互倚靠、朝不同方向立起的书;寓意年会以“书” 为纽带,沟通心灵。②造型像一扇打开的门;寓意书籍可以打开人们心灵世界的大门。③会 徽粗实的边沿轮廓,勾勒出汉字“中”字,巧妙将“书”的形象和“中”的字形融于一体; 寓意书香中国,人文中国。(每点各 2 分,“构图要素”和“寓意”各 1 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