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蚌埠市禹会区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①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②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⑥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⑦,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⑧李煜《相见欢》中既写出秋的萧瑟,又道出自己的悲凉处境的句子是: (2)默写默写文天祥《过零丁洋》的后四句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但总以为读一本好书,是面对着一处 好风景,感受其间流露出来的或粗犷豪放或纤巧秀弱,或深远空灵或雄伟磅礴的风韵。当与我 心有不可遏制的“戚戚焉”时,人达到心 kuang神怡、养心浴德的境地恐怕就不再是难事了。 书已超脱出它本身的价值,婉若一个睿智的长者,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他面你而坐, 娓娓而谈:睛动睫转之间,便可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好处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流露( 磅礴( 心 kuang神怡() (2)划线句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不可遏制”中“遏制”的意思是 “娓娓而谈”中“娓娓”的意思是(2 分)
1 2018 年蚌埠市禹会区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分值:150 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 分)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 分)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 6 句,不得多选) ①__________ 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②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⑥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 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⑧李煜《相见欢》中既写出秋的萧瑟,又道出自己的悲凉处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默写文天祥《过零丁洋》的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 分)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但总以为读一本好书,是面对着一处 好风景,感受其间流露出来的或粗犷豪放或纤巧秀弱,或深远空灵或雄伟磅礴的风韵。当与我 心有不可遏制的“戚戚焉”时,人达到心 kuànɡ神怡、养心浴德的境地恐怕就不再是难事了。 此时,书已超脱出它本身的价值,婉若一个睿智的长者,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他面你而 坐, 娓娓而谈;睛动睫转之间,便可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好处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 分) 流露.( ) 磅礴.( ) 心 kuànɡ神怡( ) (2)划线句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2 分) (3)“不可遏制”中“遏制”的意思是________;“娓娓而谈”中“娓娓”的意思是________(2 分)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2分 但总以为读一本好书,是面对着一处好风景。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题。(5分) (1)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华子良一一白公馆装疯一—《红岩》 B.贝多芬一一双耳失聪,终身未取一—《名人传》 C.宋江—一血溅鸳鸯楼一—《水浒》 D.保尔—一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西游记》中,孙悟空因_(人名)与铁扇公主结怨,三调芭蕉扇而不得,最终在托塔天 等人的帮助下夺得了芭蕉扇,越过了 (2分) 4.(11分)我市某中学校对本校全体学生自主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作了一次问卷调査,调查结 果如下 内容每周锻炼的平均次数 每次锻炼的平均时长 比 例3次以上2-3次0-1次60分钟以上20-60分钟20分钟以下 象 男生 42% 50% 8% 14% 24% 62% 女生 38% 45% 17% 10% 20% 70% (1)请你根据调查表的内容,写出两条结论,不得出现具体数字。(4分) 2)为营造浓郁的阳光体育锻炼氛围,学校文学社社长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发展阳光体育 动。下面给出了四句话,你认为最适合做下联的句子是 (4分) A.努力强健身体素质 B.争做文明守纪少年 C.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D.增进师生身心健康 (3)参加调查研究之后小明写了一篇演讲稿,下面是其中的一段请你帮他修改。(3分) “生命在于运动。”没有扎实的根基,万丈高楼无从崛起;没有强健的体魄,平生之志只能
2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2 分) 但总以为读一本好书,是面对着一处好风景。 3.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题。(5 分) (1)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华子良——白公馆装疯——《红岩》 B.贝多芬——双耳失聪,终身未取——《名人传》 C.宋江——血溅鸳鸯楼——《水浒》 D.保尔——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西游记》中,孙悟空因______(人名)与铁扇公主结怨,三调芭蕉扇而不得,最终在托塔天 王 等人的帮助下夺得了芭蕉扇,越过了___________。(2 分) 4. (11 分)我市某中学校对本校全体学生自主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 果如下: 内容 比 对 例 象 每周锻炼的平均次数 每次锻炼的平均时长 3 次以上 2-3 次 0-1 次 60 分钟以上 20-60 分钟 20 分钟以下 男生 42% 50% 8% 14% 24% 62% 女生 38% 45% 17% 10% 20% 70% (1)请你根据调查表的内容,写出两条结论,不得出现具体数字。(4 分) (2)为营造浓郁的阳光体育锻炼氛围,学校文学社社长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发展阳光体育 运 动。下面给出了四句话,你认为最适合做下联的句子是( )(4 分) A.努力强健身体素质 B.争做文明守纪少年 C.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D.增进师生身心健康 (3)参加调查研究之后小明写了一篇演讲稿,下面是其中的一段请你帮他修改。(3 分) “生命在于运动。”没有扎实的根基,万丈高楼无从崛起;没有强健的体魄,平生之志只能
为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拥有健康强壮的体魄是每个人一生的追求。【A】而摆存我们眼 的是并不乐观。大量调査资料表眀:【B】因为长期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及体育镦炼缺乏的原因 我国存校大学生体质已经明显下降,身体健康状况有恶化趋势。个别同学的身体状况甚至已 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生活与学习 ①【A】处划线句有充分残缺的语病,应在“ 词后添加 ”。(2分) ②【B】处划线句有句式杂糅的问题,应将“ ”删去。(1分) 阅读(55分) 【一】石碾磨痕(21分) ①长相略显蠢笨的石碾,堪称祖先最杰出的一大创造。两块石头,以如此巧妙的方式组合,解 决了粮食加工的问题。不知道先人的奇思妙想是灵光一现偶然得之,还是苦心孤诣匠心独具。石碾 作为重要的历史遗产,仍在焕发着生机 ②利用石头,先人们蓄谋已久,他们天坐就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本领。遥远的石器时代 从一块石头开始,人类开始书写改天换地的英雄史诗。作为人类技术探索的最早实验品,石头曾被 孜孜以求的祖先雕琢成器:石铲、石刀、石斧、石镰、石锄……在一块块石头的青灰底色上,灿然 地浮起了人类文明最初的曙光 ③有趣的是,石碾仍然是中国乡村最常见的景物,就如同乡村永远无法割舍的胎记:圆圆厚厚 的碾盘上放着一个憨憨的碾砣子,碾砣子上用铁轴套连着一个方方正正的石碾框,碾框外头的圆孔 里斜插着一根圆圆的碾棍子。石碾的构造尽管如此简单,却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它一圈圈碾着 乡村简单而又朴实的生活,即便已老态龙钟,也不肯稍作停歇 ④通常,石碾在一棵冠盖如云的大树下栖身,辛劳的村民就免去了雨淋日晒之苦。这些石碾大 都有一把年纪,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斑驳的印记,它们也无言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没有谁知道这 盘盘石碾碾出了多少米面,但在波澜不惊、细水长流的日常生活中,它把人与乡村的感情碾得越 来越细,越来越纯。 ⑤石碾的一生,充实而又忙碌,它紧紧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土灶和饭碗。青石板铺砌的碾道,人 走驴踩,已深深凹陷。那一个个模糊不清的脚印,回响着强壮男人铿锵有力的足音,见证着风风火 火的女人利索的身姿,记录着老人沉稳而踏实的步履,留下了孩子们轻盈矫健的身手。碾稻谷、碾
3 成 为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拥有健康强壮的体魄是每个人一生的追求。【A】而摆存我们眼 前 的是并不乐观。大量调查资料表明:【B】因为长期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及体育锻炼缺乏的原因, 我国存校大学生体质已经明显下降,身体健康状况有恶化趋势。个别同学的身体状况甚至已 经 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生活与学习。 ①【A】处划线句有充分残缺的语病,应在“______”一词后添加“______”。(2 分) ②【B】处划线句有句式杂糅的问题,应将“______”删去。(1 分) 二、阅读(55 分) 【一】石碾磨痕(21 分) ①长相略显蠢笨的石碾,堪称祖先最杰出的一大创造。两块石头,以如此巧妙的方式组合,解 决了粮食加工的问题。不知道先人的奇思妙想是灵光一现偶然得之,还是苦心孤诣匠心独具。石碾 作为重要的历史遗产,仍在焕发着生机。 ②利用石头,先人们蓄谋已久,他们天坐就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本领。遥远的石器时代, 从一块石头开始,人类开始书写改天换地的英雄史诗。作为人类技术探索的最早实验品,石头曾被 孜孜以求的祖先雕琢成器:石铲、石刀、石斧、石镰、石锄……在一块块石头的青灰底色上,灿然 地浮起了人类文明最初的曙光。 ③有趣的是,石碾仍然是中国乡村最常见的景物,就如同乡村永远无法割舍的胎记:圆圆厚厚 的碾盘上放着一个憨憨的碾砣子,碾砣子上用铁轴套连着一个方方正正的石碾框,碾框外头的圆孔 里斜插着一根圆圆的碾棍子。石碾的构造尽管如此简单,却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它一圈圈碾着 乡村简单而又朴实的生活,即便已老态龙钟,也不肯稍作停歇。 ④通常,石碾在一棵冠盖如云的大树下栖身,辛劳的村民就免去了雨淋日晒之苦。这些石碾大 都有一把年纪,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斑驳的印记,它们也无言地诉说着历史 的沧桑。没有谁知道这 一盘盘石碾碾出了多少米面,但在波澜不惊、细水长流的日常生活中,它把人与乡村的感情碾得越 来越细,越来越纯。 ⑤石碾的一生,充实而又忙碌,它紧紧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土灶和饭碗。青石板铺砌的碾道,人 走驴踩,已深深凹陷。那一个个模糊不清的脚印,回响着强壮男人铿锵有力的足音,见证着风风火 火的女人利索的身姿,记录着老人沉稳而踏实的步履,留下了孩子们轻盈矫健的身手。碾稻谷、碾
玉米、碾小麦、碾高粱、碾地瓜干……五谷杂粮,哪一种都少不了和石碾的相亲相爱。那些胼手胝 足、耕播岁月的农人,又有谁不曾和石碾相依为命?常常被这样一幕感动得热泪盈眶:石碾在反复 地碾着,直到谷皮完全脱离,小心地捧一把碾好的谷子,轻轻地将谷糠吹去,眼前即刻呈现出金灿 灿的小米 ⑥想起粥,想起煎饼,想起窝头,想起乡村的任何一种食物,就不能不怀想石碾的恩情。石碾 不停地碾着,碾出乡村一天天的温饱。只要石碾转动,就会有乡村的殷实和富足。我的父老乡亲, 也像这古朴的石碾,心平气和、任劳任怨地过着普通、平静,而又悠然自得的生活。石碾就是我们 感情至深的亲人,它心甘情愿地陪伴着父老乡亲一生耕耘,不离不弃,贫贱不移 ⑦时光流转,日月轮回,石碾默然挺立于风雨之中,认真扮靓村庄素淡而悠闲的光阴,独自回 味那些老去的农人和乡村远去的生活。这有血有肉的石碾,默默地奉献着,以其质朴而博大的情怀, 成为乡村淳朴民风最值得珍惜的一部分。 5.文中①~⑤毁,写出了石碾的哪些特征?(6分) 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3分) 那些胼手胝足、耕播岁月的农人,又有谁不曾和石碾相依为命? 7.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3分) 利用石头,先人们蓄谋已久,他们天生就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本领 8.为什么说“石碾是乡村淳朴民风最值得珍惜的一部分”?(6分)
4 玉米、碾小麦、碾高粱、碾地瓜干……五谷杂粮,哪一种都少不了和石碾的相亲相爱。那些胼手胝 足、耕播岁月的农人,又有谁不曾和石碾相依为命?常常被这样一幕感动得热泪盈眶:石碾在反复 地碾着,直到谷皮完全脱离,小心地捧一把碾好的谷子,轻轻地将谷糠吹去,眼前即刻呈现出金灿 灿的小米。 ⑥想起粥,想起煎饼,想起窝头,想起乡村的任何一种食物,就不能不怀想石碾的恩情。石碾 不停地碾着,碾出乡村一天天的温饱。只要石碾转动,就会有乡村的殷实和富足。我的父老乡亲, 也像这古朴的石碾,心平气和、任劳任怨地过着普通、平静,而又悠然自得的生活。石碾就是我们 感情至深的亲人,它心甘情愿地陪伴着父老乡亲一生耕耘,不离不弃,贫贱不移。 ⑦时光流转,日月轮回,石碾默然挺立于风雨之中,认真扮靓村庄素淡而悠闲的光阴,独自回 味那些老去的农人和乡村远去的生活。这有血有肉的石碾,默默地奉献着,以其质朴而博大的情怀, 成为乡村淳朴民风最值得珍惜的一部分。 5. 文中①~⑤毁,写出了石碾的哪些特征?(6 分) 6.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3 分) 那些胼手胝足、耕播岁月的农人,又有谁不曾和石碾相依为命? 7.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3 分) 利用石头,先人们蓄谋..已久,他们天生就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本领。 8. 为什么说“石碾是乡村淳朴民风最值得珍惜的一部分”?(6 分)
9.近几年,农村的城镇化建设非常迅速,许多的类似于石碾这样的古物件都被废弃或被破坏,结 合本文,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静候的智慧(17分) ①大千世界,漫漫红尘,每天都在上演着进与退的人生剧目。当机会来临,我们无疑应奋勇争 先,而当机会还没降临时,我们则要学会静候。静候不是守株待兔,更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一种大 智慧。 ②看到这么一则故事。挪威布特森山林地区有一种长角鹿,每到冰雪即将消融的季节,它们都 会成群结队地踩着布森河厚厚的冰过河,迁移到对岸去觅食春天的草籽。但每年总有一批长角鹿来 得晚,而错过了过河。此时,河冰已经消融,面对解冻的河面,这些长角鹿显得异常狂躁。它们常 常会对着大树或大石撞自己的犄角,直到弄得伤痕累累才罢休。虽然在此后,它们情绪得到了平复, 伤势也得到了痊愈,怛尽管如此,它们依然过不了河,只能死在原地。 ③而这一带还有一种动物一一野羚,它们每年跟长角鹿一样,也是要在这个季节过河。但奇怪 的是,一些错过了过河最佳时机的野羚,并没有像长角鹿那样狂躁不已。而是昼夜守在河边,靠踩 着上游不断漂来的浮冰,最后一个个地都成功渡到了对岸。为什么同样的过河,却出现了两种不同 的结局?动物学家经多年观察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在不利的情况下,野羚没有自乱阵脚, 而是学会了静候。在静候中,它们把不断漂来的浮冰当成“机会”,当这些“机会”被它们一一把握 到时,也就顺利到达了对岸。 ④生活中,有许多像长角鹿一样的“愚人”。他们怀着远大的抱负,渴望在人生的路上攻城拔寨, 取得成功。但是,面对“解冻”的“大河”,看着别人顺利到达彼岸的身影,他们往往会焦虑、烦躁, 坐卧不宁,有时甚至还会做出自暴自弃的举动。面对不利的局面,他们不会抓机会,哪怕是像“浮 冰”一样的小机会他们都熟视无睹。因而,终其一生,就只能碌碌无为。但环顾我们的周围,也有 许多像野羚一样的智者。面对困境,他们不急不躁,在光阴里静候着时机。一旦发现机会降临,哪
5 9. 近几年,农村的城镇化建设非常迅速,许多的类似于石碾这样的古物件都被废弃或被破坏,结 合本文,请谈谈你的看法。(3 分) 【二】静候的智慧(17 分) ①大千世界,漫漫红尘,每天都在上演着进与退的人生剧目。当机会来临,我们无疑应奋勇争 先,而当机会还没降临时,我们则要学会静候。静候不是守株待兔,更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一种大 智慧。 ②看到这么一则故事。挪威布特森山林地区有一种长角鹿,每到冰雪即将消融的季节,它们都 会成群结队地踩着布森河厚厚的冰过河,迁移到对岸去觅食春天的草籽。但每年总有一批长角鹿来 得晚,而错过了过河。此时,河冰已经消融,面对解冻的河面,这些长角鹿显得异常狂躁。它们常 常会对着大树或大石撞自己的犄角,直到弄得伤痕累累才罢休。虽然在此后,它们情绪得到了平复, 伤势也得到了痊愈,怛尽管如此,它们依然过不了河,只能死在原地。 ③而这一带还有一种动物——野羚,它们每年跟长角鹿一样,也是要在这个季节过河。但奇怪 的是,一些错过了过河最佳时机的野羚,并没有像长角鹿那样狂躁不已。而是昼夜守在河边,靠踩 着上游不断漂来的浮冰,最后一个个地都成功渡到了对岸。为什么同样的过河,却出现了两种不同 的结局?动物学家经多年观察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在不利的情况下,野羚没有自乱阵脚, 而是学会了静候。在静候中,它们把不断漂来的浮冰当成“机会”,当这些“机会”被它们一一把握 到时,也就顺利到达了对岸。 ④生活中,有许多像长角鹿一样的“愚人”。他们怀着远大的抱负,渴望在人生的路上攻城拔寨, 取得成功。但是,面对“解冻”的“大河”,看着别人顺利到达彼岸的身影,他们往往会焦虑、烦躁, 坐卧不宁,有时甚至还会做出自暴自弃的举动。面对不利的局面,他们不会抓机会,哪怕是像“浮 冰”一样的小机会他们都熟视无睹。因而,终其一生,就只能碌碌无为。但环顾我们的周围,也有 许多像野羚一样的智者。面对困境,他们不急不躁,在光阴里静候着时机。一旦发现机会降临,哪
怕是像“浮冰”一样的丁点儿机会,他们也不放弃,靠着这一个个机会,终于渡过了道道难关,到 达成功的彼岸 ⑤静候需要多方面的智慧,平和的心态,洞若观火的敏锐,捕捉时机的果敢,缺一不可。此时 要调整状态,扩大视野,畅通信息,一旦局面改观,就抓住时机,果断行动。静候,磨练着我们的 心性。过急了,会掉进“冰河”;过缓了,又会错过“过河”。只有恰到好处,拿捏有度,才能趟过 “大河”;静候,还考验着我们的勇气。勇气不够时,会让我们错失良机。只有勇气足够时,我们才 会进退自如,胜利跨上人生的绿洲。 ⑥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条蜿蜒的大河,面对这条奔腾的河流,我们常会面临“过河”的考验。当 错过了最佳时机时,千万不要彷徨,更不能浮躁,而是要静候下来,像野羚一样,运用智慧,果断 地抓住第二次、第三次……的机会。只要我们不抛弃、不放弃,再大的“冰河”也会被我们踩在脚 下,最终赢来属于我们的春天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11.本文第②③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 1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6
6 怕是像“浮冰”一样的丁点儿机会,他们也不放弃,靠着这一个个机会,终于渡过了道道难关,到 达成功的彼岸。 ⑤静候需要多方面的智慧,平和的心态,洞若观火的敏锐,捕捉时机的果敢,缺一不可。此时, 要调整状态,扩大视野,畅通信息,一旦局面改观,就抓住时机,果断行动。静候,磨练着我们的 心性。过急了,会掉进“冰河”;过缓了,又会错过“过河”。只有恰到好处,拿捏有度,才能趟过 “大河”;静候,还考验着我们的勇气。勇气不够时,会让我们错失良机。只有勇气足够时,我们才 会进退自如,胜利跨上人生的绿洲。 ⑥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条蜿蜒的大河,面对这条奔腾的河流,我们常会面临“过河”的考验。当 错过了最佳时机时,千万不要彷徨,更不能浮躁,而是要静候下来,像野羚一样,运用智慧,果断 地抓住第二次、第三次……的机会。只要我们不抛弃、不放弃,再大的“冰河”也会被我们踩在脚 下,最终赢来属于我们的春天。 10.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 分) 11. 本文第②③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 分) 12.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 分)
13.下面哪一则材料最适合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请说明理由。(4分) 材料一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材料二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材料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三】(17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 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 曰:“不可。”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 公鼓之,宋师大败 (节选自《公羊传》)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③济:过河。④有司 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⑤迨:趁着。⑥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 意思。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公将鼓之
7 13. 下面哪一则材料最适合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请说明理由。(4 分) 材料一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材料二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材料三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三】(17 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 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战于泓②之阳,楚人济③泓而来,有司④曰:“请迨⑤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 曰:“不可。”既济,未毕陈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 公鼓之,宋师大败。 (节选自《公羊传》)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③济:过河。④有司: 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⑤迨:趁着。⑥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 意思。 14.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 分) (1)公将鼓.之
(2)公将驰之 3)遂逐齐师 (4)难测也 (5)既济,未毕陈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乏 (2)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16.【甲】文中有大量的细节展现了鲁庄公的“鄙”,请概括鲁庄公“鄙”在何处?并分析作者这样 写的用意。(6分) 17.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8 (2)公将驰.之 (3)遂.逐齐师 (4)难测.也 (5)既.济,未毕陈 15. 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乏。 (2)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16. 【甲】文中有大量的细节展现了鲁庄公的“鄙”,请概括鲁庄公“鄙”在何处?并分析作者这样 写的用意。(6 分) 17.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
三、写作(60分,含卷面分5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没想到我如此 ”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备选词:幸运 脆弱、坚强、独立、勇敢) 【提示与要求】 (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文体不限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9 三、写作(60 分,含卷面分 5 分) 18.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没想到我如此______”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备选词:幸运、 脆弱、坚强、独立、勇敢) 【提示与要求】 (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文体不限。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 600 字
平田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