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检测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早期绘画,主要建立在“应物象形”“象人”“象物”“图形”这 些观念上。中国绘画最早的传统是写实、写形、象人、象物。中国画具有写形、 象形之历史传统,虽然文人画重写意简笔,但仍有写实工笔的意蕴存在于中国画 的形式和精神之中,否则,中国画会拒绝西式素描、明暗造型等手法,而西方之 古典写实方法在中国也会水土不服。无论是徐悲鸿、蒋兆和等人的教学与创作体 系,还是周昌谷、方增先等人的新浙派人物画,都较为成功地将西方写实因素同 中国水墨画相结合,推动中国画的现当代革新。如果中国画本身没有工笔写实的 历史传统和白描、色彩晕染等方法,这种结合就没有基础,这种革新也就不会成 功 中国美学精神又有言志表情的传统。先秦至汉魏美学,将诗歌、音乐和 书法都看成是心灵意志和情感的表达。汉魏六朝绘画美学虽然主形和重形,但是 心志论和情感论美学精神对于绘画仍有影响,这种影响在理论上主要表现在东晋 顾恺之的“以形写神”“传神观照”,以及南朝宗炳的“畅神”和谢赫的“气韵 生动”等观念中。顾恺之、宗炳、谢赫都是著名画家,他们在强调写形、象形的 同时,还注意到写形状物的精神表达,即更高的精神与心志内容的要求,就是要 以形“写神”“传神”,还要“畅神”,借以达到最高的美学标准“气韵生动”。 对“意”的表达也是中国画最重要的本质特点。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 画记》中指出“意存笔先,画尽意雀”。苏轼进一步发展了士大夫画观即文人画 观,强调以画达意,以诗适情。而到元代倪瓒,更鲜明地提出“聊以写胸中逸气” 此外在创作中,唐代王维提出水墨为最上,五代董源、巨然,到宋代文同、苏轼、 米芾,再到元四家、吴门四家、清四王,水墨写意成为主要表现方法,写意自然 成为中国画最重要的本质特点 中国画家和理论家辩证把握了主体与客体二者的关系,既强调写形,也 强调传神;既强调写实,也强调表意。用南朝姚最《续画品》中的话叫“心师造 化”。由于中国文人水墨画具有写意特征,所以在20世纪初,当西方现代主义 艺术流派被引入到中国时,林风眠等人开辟中西结合的另一道路,即将中国写意 笔墨同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相结合,创造现代形态的新的中国画。中国画的本 性中所具有的象物写形及水墨写意的双面特征,既辩证地解决了创作中的主客体 精神晢学问题,同时也为中国画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道路,使中国画具有较大 的包容性。20世纪初以来,在中西文化交流之中,中国画既能够吸纳西方古典 写实和素描的表现方法,创造新的水墨人物画,又能够融合西方现代艺术中的语 言特征,创造新的现代艺术。 (摘编自陈池瑜《中国画的本质:写形兼写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画没有拒绝西式素描、明暗造型等手法,与中国画的写实、象形 的历史传统有关 B.只要做到了以形“写神”“传神”,以及“畅神”,就能够达到最高 的美学标准“气韵生动” C.张彦远创立了文人画观,苏轼发展了文人画观,到元代倪瓒,这种观 念表达得更加鲜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 2019 届高三第一次检测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早期绘画,主要建立在“应物象形”“象人”“象物”“图形”这 些观念上。中国绘画最早的传统是写实、写形、象人、象物。中国画具有写形、 象形之历史传统,虽然文人画重写意简笔,但仍有写实工笔的意蕴存在于中国画 的形式和精神之中,否则,中国画会拒绝西式素描、明暗造型等手法,而西方之 古典写实方法在中国也会水土不服。无论是徐悲鸿、蒋兆和等人的教学与创作体 系,还是周昌谷、方增先等人的新浙派人物画,都较为成功地将西方写实因素同 中国水墨画相结合,推动中国画的现当代革新。如果中国画本身没有工笔写实的 历史传统和白描、色彩晕染等方法,这种结合就没有基础,这种革新也就不会成 功。 中国美学精神又有言志表情的传统。先秦至汉魏美学,将诗歌、音乐和 书法都看成是心灵意志和情感的表达。汉魏六朝绘画美学虽然主形和重形,但是 心志论和情感论美学精神对于绘画仍有影响,这种影响在理论上主要表现在东晋 顾恺之的“以形写神”“传神观照”,以及南朝宗炳的“畅神”和谢赫的“气韵 生动”等观念中。顾恺之、宗炳、谢赫都是著名画家,他们在强调写形、象形的 同时,还注意到写形状物的精神表达,即更高的精神与心志内容的要求,就是要 以形“写神”“传神”,还要“畅神”,借以达到最高的美学标准“气韵生动”。 对“意”的表达也是中国画最重要的本质特点。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 画记》中指出“意存笔先,画尽意雀”。苏轼进一步发展了士大夫画观即文人画 观,强调以画达意,以诗适情。而到元代倪瓒,更鲜明地提出“聊以写胸中逸气”。 此外在创作中,唐代王维提出水墨为最上,五代董源、巨然,到宋代文同、苏轼、 米芾,再到元四家、吴门四家、清四王,水墨写意成为主要表现方法,写意自然 成为中国画最重要的本质特点。 中国画家和理论家辩证把握了主体与客体二者的关系,既强调写形,也 强调传神;既强调写实,也强调表意。用南朝姚最《续画品》中的话叫“心师造 化”。由于中国文人水墨画具有写意特征,所以在 20 世纪初,当西方现代主义 艺术流派被引入到中国时,林风眠等人开辟中西结合的另一道路,即将中国写意 笔墨同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相结合,创造现代形态的新的中国画。中国画的本 性中所具有的象物写形及水墨写意的双面特征,既辩证地解决了创作中的主客体 精神哲学问题,同时也为中国画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道路,使中国画具有较大 的包容性。20 世纪初以来,在中西文化交流之中,中国画既能够吸纳西方古典 写实和素描的表现方法,创造新的水墨人物画,又能够融合西方现代艺术中的语 言特征,创造新的现代艺术。 (摘编自陈池瑜《中国画的本质:写形兼写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画没有拒绝西式素描、明暗造型等手法,与中国画的写实、象形 的历史传统有关。 B.只要做到了以形“写神”“传神”,以及“畅神”,就能够达到最高 的美学标准“气韵生动”。 C.张彦远创立了文人画观,苏轼发展了文人画观,到元代倪瓒,这种观 念表达得更加鲜明
D.林风眠等人将中国画的写实和写意与西方现代主义结合,创造现代形 态的新的中国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分析中国画写实和写意的传统入手,层层深入,论述中国画写 形兼写意的本质。 B.文章在论述中国画的写意传统时,区分了不同的朝代和不同的画家, 论证条理清晰。 C.文章将中国画与西方的写实主义和西方现代艺术进行比较,突出中国 画独有的特点。 D.文章在论证过程中,重视论据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如以徐悲鸿等名家 为例,引用文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悲鸿等人能推动中国画的现当代革新,与中国画的写实传统和白描 等方法有密切关系。 B.东晋顾恺之,以及南朝宗炳、谢赫的一些绘画观念,受到了心志论和 情感论美学精神的影响。 C.王维、董源、米芾等画家在创作中重视水墨写意,促使写意成为中国 画最重要的本质特点 D.因为中国画能将外来绘画因素融入创新中,所以中国画具有写形与写 意两种内在特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光束里的微尘 秦德龙 他在漫不经心中发现,一束光透过窗户射了进来,而静谧的光束中,悬 浮着一些微尘。他伸手去抓,却什么也抓不住。那些微尘忽然飘动起来,瞬间消 失在幽暗深处。 渐渐的,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微尘是在光束中存在的。如果试图挡住它 们,它们即会遁失。 微尘尚且如此,那么个体生命呢?离得开阳光吗? 到阳光下面去,晒晒太阳。他时自己说。 每一枚太阳都是新鲜的 他曾经到过大海,也到过大山,还到过城市里,感受着太阳带来的温暖。 是的,大千世界,让他感慨,可后来,他还是厌倦了一切。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何况,他无法忍受来自生活的挤压,从各方面的挤压。 他再次回到蜗居的小屋,每天对着电脑,虚构着人生。这天,他百无聊 赖,在电脑上敲下几个文字;“昂贵的证据”。很快,电脑便跳出了博尔赫斯的 诗句:“这是多么昂贵的证据,尘土,使我们相信难免一死。我们放慢脚步,压 低嗓音,走过一列列缓慢的墓碑……” 博尔赫斯的诗句,在他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他一遍一遍地默读着那 些诗句,不住地洗刷着自己的心灵。自己是多么渺小啊,犹似一粒微尘,微不足 道!火热的生活,自已有什么资格去批判呢?该拥抱它才是! 于是,他打点行装,来到了太阳照耀的乡下
D.林风眠等人将中国画的写实和写意与西方现代主义结合,创造现代形 态的新的中国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分析中国画写实和写意的传统入手,层层深入,论述中国画写 形兼写意的本质。 B.文章在论述中国画的写意传统时,区分了不同的朝代和不同的画家, 论证条理清晰。 C.文章将中国画与西方的写实主义和西方现代艺术进行比较,突出中国 画独有的特点。 D.文章在论证过程中,重视论据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如以徐悲鸿等名家 为例,引用文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徐悲鸿等人能推动中国画的现当代革新,与中国画的写实传统和白描 等方法有密切关系。 B.东晋顾恺之,以及南朝宗炳、谢赫的一些绘画观念,受到了心志论和 情感论美学精神的影响。 C.王维、董源、米芾等画家在创作中重视水墨写意,促使写意成为中国 画最重要的本质特点。 D.因为中国画能将外来绘画因素融入创新中,所以中国画具有写形与写 意两种内在特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光束里的微尘 秦德龙 他在漫不经心中发现,一束光透过窗户射了进来,而静谧的光束中,悬 浮着一些微尘。他伸手去抓,却什么也抓不住。那些微尘忽然飘动起来,瞬间消 失在幽暗深处。 渐渐的,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微尘是在光束中存在的。如果试图挡住它 们,它们即会遁失。 微尘尚且如此,那么个体生命呢?离得开阳光吗? 到阳光下面去,晒晒太阳。他时自己说。 每一枚太阳都是新鲜的。 他曾经到过大海,也到过大山,还到过城市里,感受着太阳带来的温暖。 是的,大千世界,让他感慨,可后来,他还是厌倦了一切。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何况,他无法忍受来自生活的挤压,从各方面的挤压。 他再次回到蜗居的小屋,每天对着电脑,虚构着人生。这天,他百无聊 赖,在电脑上敲下几个文字;“昂贵的证据”。很快,电脑便跳出了博尔赫斯的 诗句:“这是多么昂贵的证据,尘土,使我们相信难免一死。我们放慢脚步,压 低嗓音,走过一列列缓慢的墓碑……” 博尔赫斯的诗句,在他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他一遍一遍地默读着那 些诗句,不住地洗刷着自己的心灵。自己是多么渺小啊,犹似一粒微尘,微不足 道!火热的生活,自已有什么资格去批判呢?该拥抱它才是! 于是,他打点行装,来到了太阳照耀的乡下
他看见一个老农民头顶着烈日,扶着耕牛身后的犁铧在田野里劳作。也 许是累了,老农民慢慢地吆喝耕牛停下,然后,楗出一支烟,坐下来休息。香烟 从老农民的鼻孔中袅袅冒出,景象美极了。他看得发呆,忘记了时间 老农民没有搭理他,在老农民的心中,他是不存在的。老农民吸完了烟, 缓缓地站起了身子,重新吆喝耕牛犁地。 他昂头走了,去寻找乡村新的风景。他边走边想,自己也就是一粒微尘, 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别说舞动起来了,恐怕已不知飘向了何方。 灵魂啊,需要阳光! 回到生存的城市,他找来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了“微生”论坛 每晚,坐在电脑前,发表自己的感悟。那些深邃的思想伴随着妙语连珠,洒向广 袤的宇宙。以往,他几乎是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的,落落寡合。从乡下回来后, 他像变了个人,生命中总有使不完的热情。他似乎有许多话要说,不说出来,灵 魂无从安放! 人们悄悄地打量着他,议论着他。 他知道,自己也就是个普通人。 普通人得有普通人的活法,得过普通人的日子。 不久,他就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每天,夹着公文包或拎着手提电脑, 行走在路上 又后来,他娶妻生子,建立了一个安康和谐的幸福家庭。 只是,一个人孤静的时候,他会回忆从前的日子。这时候,他就打开博 尔赫斯的诗集《里科莱塔》,为自己读上一段。然后,对着灿烂的银河遐想,把 神秘的夜空瞭望。 他依旧在“微尘”论坛里发表自己的言论,这都是他对人生的观察、体 悟。他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许多粉丝。这些粉丝不断地要求他更新论坛里的帖子 把精辟的论断展现给大众。 他无法满足粉丝们的要求,只是按部就班地做着想做的一切。他把自己 比作一只老黄牛, 他喜欢勤勤恳恳的老黄牛。 有一天,妻子问他:“你为什么喜欢老黄牛呢?” 他若有所思地说:“在乡下,有一位老农民。扶着老黄牛身后的犁铧在 犁地 妻子又说:“你这个人就是喜欢低调。 他温厚地笑道:“我看见了光束里的微尘,只有阳光照射它,它才会舞 动。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老黄牛就是这种品格一一需要阳光!” 接下来,他和妻子同声朗读博尔赫斯的诗句:“这是多么昂贵的证据, 尘土,使我们相信难免一死。我们放慢脚步,压低嗓音,走过一列列缓慢的墓 碑 妻子陶醉地说:“让我们一起慢慢地老吧。” 他笑道:“还是让我先死吧,死在你前头!” 妻子捶了他一下,充满诗意地说:“想得美,谁先死谁有福,还是你送 我吧 他揽住妻子的肩头,幸福地笑了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他看见一个老农民头顶着烈日,扶着耕牛身后的犁铧在田野里劳作。也 许是累了,老农民慢慢地吆喝耕牛停下,然后,楗出一支烟,坐下来休息。香烟 从老农民的鼻孔中袅袅冒出,景象美极了。他看得发呆,忘记了时间。 老农民没有搭理他,在老农民的心中,他是不存在的。老农民吸完了烟, 缓缓地站起了身子,重新吆喝耕牛犁地。 他昂头走了,去寻找乡村新的风景。他边走边想,自己也就是一粒微尘, 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别说舞动起来了,恐怕已不知飘向了何方。 灵魂啊,需要阳光! 回到生存的城市,他找来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了“微生”论坛。 每晚,坐在电脑前,发表自己的感悟。那些深邃的思想伴随着妙语连珠,洒向广 袤的宇宙。以往,他几乎是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的,落落寡合。从乡下回来后, 他像变了个人,生命中总有使不完的热情。他似乎有许多话要说,不说出来,灵 魂无从安放! 人们悄悄地打量着他,议论着他。 他知道,自己也就是个普通人。 普通人得有普通人的活法,得过普通人的日子。 不久,他就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每天,夹着公文包或拎着手提电脑, 行走在路上。 又后来,他娶妻生子,建立了一个安康和谐的幸福家庭。 只是,一个人孤静的时候,他会回忆从前的日子。这时候,他就打开博 尔赫斯的诗集《里科莱塔》,为自己读上一段。然后,对着灿烂的银河遐想,把 神秘的夜空瞭望。 他依旧在“微尘”论坛里发表自己的言论,这都是他对人生的观察、体 悟。他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许多粉丝。这些粉丝不断地要求他更新论坛里的帖子, 把精辟的论断展现给大众。 他无法满足粉丝们的要求,只是按部就班地做着想做的一切。他把自己 比作一只老黄牛, 他喜欢勤勤恳恳的老黄牛。 有一天,妻子问他:“你为什么喜欢老黄牛呢?” 他若有所思地说:“在乡下,有一位老农民。扶着老黄牛身后的犁铧在 犁地。” 妻子又说:“你这个人就是喜欢低调。” 他温厚地笑道:“我看见了光束里的微尘,只有阳光照射它,它才会舞 动。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老黄牛就是这种品格——需要阳光!” 接下来,他和妻子同声朗读博尔赫斯的诗句:“这是多么昂贵的证据, 尘土,使我们相信难免一死。我们放慢脚步,压低嗓音,走过一列列缓慢的墓 碑……” 妻子陶醉地说:“让我们一起慢慢地老吧。” 他笑道:“还是让我先死吧,死在你前头!” 妻子捶了他一下,充满诗意地说:“想得美,谁先死谁有福,还是你送 我吧。” 他揽住妻子的肩头,幸福地笑了。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从“他”的视角来描写老农头顶烈日扶着耕牛身后的犁铧在田野 劳作与休息的情景,及其从中获得的感悟,这为下文写“他”的思想转变作了铺 垫 B.小说叙事中穿插精警的议论,如“灵魂啊,需要阳光”“普通人得有 普通人的活法,得过普通人的日子”等,是为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使故事 更加完整。 C.小说中“老黄牛”这一反复出现的意象既是主人公“他”品格的投 射,也起到疏通行文脉络、贯串叙事结构的作用,增添了行文脉络的层次感和节 奏感。 D.水说写人们对“他”的打量、评议,从侧面衬托“他”从乡下返城后 生活态度变化之大;写妻子对“他”的称道,从侧面表现“他”谦卑、朴实的个 性 5.小说中前后两次引用博尔赫斯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小说以“光束里的微尘”为题有什么好处?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三方面简要 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公民高度认同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缋,66.88%的受访者 在近半年内讨论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 71.97%的受访者在购买家电时,每次都会或者经常会选择节能家电; 69.04%的受访者经常会优先选择公交、自行车或顺路拼车等绿色出行方式 55.83%的受访者在购物时经常会自带手提袭或购物袋;72.70%的受访者能够做到 适度消费,减少购买非必需品。 在家庭场所,公民环保行为实践的比例为74.90%。调查表明84.19%的受 访者能做到“人走关灯”,79.85%的受访者能够准确识别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在 公共场所,公民践行环保行为的比例为64.02%。调查表明80.88%的受访者能够 做到不随手乱扔垃圾,70.25%的受访者能够做到外出用餐“光盘”。在工作场所, 公民践行环保行为的比例为53.67%。调查表明56.81%的受访者能够做到“双面 打印”。 虽然有39.85%的受访者在近半年内关注过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新闻 报道,但近半年内参加环保志愿活动和捐助环保项目的受访者比例仅分别为 24.48%和22.51%。28.40%的受访者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保护野生动物,34.84% 的受访者能够做到保护饮用水源,在发现周围有人使用野生动物制品或者食用野 生动物时,只有25.00%的受访者会加以劝阻或通知有关部门。 调査发现,不论在家庭、公共场所还是工作学习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对公民环保行为实践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而文化水平与公民参与环保行为的深 度存在关联。52.06%的硕土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近半年内关注过生态环境新闻, 而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受访者中仅有27.78%关注过;77.53%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 受访者捐助过环保项目,而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受访者中仅有59.29%捐助过 40.45%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投诉过企业污染情况,而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受 访者中仅有33.56%投诉过
A.小说从“他”的视角来描写老农头顶烈日扶着耕牛身后的犁铧在田野 劳作与休息的情景,及其从中获得的感悟,这为下文写“他”的思想转变作了铺 垫。 B.小说叙事中穿插精警的议论,如“灵魂啊,需要阳光”“普通人得有 普通人的活法,得过普通人的日子”等,是为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使故事 更加完整。 C.小说中“老黄牛”这一反复出现的意象既是主人公“他”品格的投 射,也起到疏通行文脉络、贯串叙事结构的作用,增添了行文脉络的层次感和节 奏感。 D.水说写人们对“他”的打量、评议,从侧面衬托“他”从乡下返城后 生活态度变化之大;写妻子对“他”的称道,从侧面表现“他”谦卑、朴实的个 性。 5.小说中前后两次引用博尔赫斯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6.小说以“光束里的微尘”为题有什么好处?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三方面简要 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公民高度认同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缋,66.88%的受访者 在近半年内讨论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 71.97%的受访者在购买家电时,每次都会或者经常会选择节能家电; 69.04%的受访者经常会优先选择公交、自行车或顺路拼车等绿色出行方式; 55.83%的受访者在购物时经常会自带手提袭或购物袋;72.70%的受访者能够做到 适度消费,减少购买非必需品。 在家庭场所,公民环保行为实践的比例为 74.90%。调查表明 84.19%的受 访者能做到“人走关灯”,79.85%的受访者能够准确识别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在 公共场所,公民践行环保行为的比例为 64.02%。调查表明 80.88%的受访者能够 做到不随手乱扔垃圾,70.25%的受访者能够做到外出用餐“光盘”。在工作场所, 公民践行环保行为的比例为 53.67%。调查表明 56.81%的受访者能够做到“双面 打印”。 虽然有 39.85%的受访者在近半年内关注过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新闻 报道,但近半年内参加环保志愿活动和捐助环保项目的受访者比例仅分别为 24.48%和 22.51%。28.40%的受访者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保护野生动物,34.84% 的受访者能够做到保护饮用水源,在发现周围有人使用野生动物制品或者食用野 生动物时,只有 25.00%的受访者会加以劝阻或通知有关部门。 调查发现,不论在家庭、公共场所还是工作学习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对公民环保行为实践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而文化水平与公民参与环保行为的深 度存在关联。52.06%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近半年内关注过生态环境新闻, 而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受访者中仅有 27.78%关注过;77.53%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 受访者捐助过环保项目,而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受访者中仅有 59.29%捐助过; 40.45%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投诉过企业污染情况,而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受 访者中仅有 33.56%投诉过
大部分受访者将自身生态环境行为实践的原因归结于“社会责任感”和 “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这两项分别占比51.18%和25.58%。 公民选择环保科普形式调查统计表(多选) 809 67.02 51.62 5096+0.48% 309 28.65%28.74%30.71%0 109 2.27% (摘自《公民环保行为调查报告》 材料二: 随着基本环保知识的科普和媒体宣传力度的增强,我国城市居民对于基 本环保知识的认知明显提高。以此挺调查反映的民众对PM2.5和气候变暖的认知 程度为例,54.2%的民众表示对于PM2.5有一定程度的认知,40.4%民众认为个人 日常行为将影响气候变暖,这两项占比均较前两轮调査有大幅提升。 定程度查同时显示,越来越多的民众意识到个人行为将会对环境保护产生 定程度的影响,民众的环保意识普遍较强。调査发现,对于环保贡献、垃圾分类、 自带购物袋购物等问题均给出高度肯定回答,分别是75%、90.3%、81.3%;对于 为环保组织捐款、做环保义工等问题,民众的回答也比较乐观,71.1%的民众表 示愿意捐款,78.7%的民众表示愿意为环保做义工。对于“政府春节期间是否应 该禁止放鞭炮和焰火”问题,80.8%的民众认为应该禁止。与2015年相比,民众 在上述几个方面的意识均有了较大提高。另外对于政府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措 施,高达69.8%的民众支持采取汽车限号政策。 摘编自《报告发布》) 材料三 据媒体报道,最早发现华北超大污水渗坑的是重庆一家环保公益组织。 从环保实践来看,环保公益组织、环保公益基金等社会力量是行政力量的重要补 充。我国在这方面己经取得了一些经验,如中国近百名知名企业家出责成立的环 境保护组织—一阿拉善生态协会,不但有力改善和恢复了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生
大部分受访者将自身生态环境行为实践的原因归结于“社会责任感”和 “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这两项分别占比 51.18%和 25.58%。 公民选择环保科普形式调查统计表(多选) (摘自《公民环保行为调查报告》) 材料二: 随着基本环保知识的科普和媒体宣传力度的增强,我国城市居民对于基 本环保知识的认知明显提高。以此挺调查反映的民众对 PM2.5 和气候变暖的认知 程度为例,54.2%的民众表示对于 PM2.5 有一定程度的认知,40.4%民众认为个人 日常行为将影响气候变暖,这两项占比均较前两轮调查有大幅提升。 调查同时显示,越来越多的民众意识到个人行为将会对环境保护产生一 定程度的影响,民众的环保意识普遍较强。调查发现,对于环保贡献、垃圾分类、 自带购物袋购物等问题均给出高度肯定回答,分别是 75%、90.3%、81.3%;对于 为环保组织捐款、做环保义工等问题,民众的回答也比较乐观,71.1%的民众表 示愿意捐款,78.7%的民众表示愿意为环保做义工。对于“政府春节期间是否应 该禁止放鞭炮和焰火”问题,80.8%的民众认为应该禁止。与 2015 年相比,民众 在上述几个方面的意识均有了较大提高。另外对于政府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措 施,高达 69.8%的民众支持采取汽车限号政策。 (摘编自《报告发布》) 材料三: 据媒体报道,最早发现华北超大污水渗坑的是重庆一家环保公益组织。 从环保实践来看,环保公益组织、环保公益基金等社会力量是行政力量的重要补 充。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如中国近百名知名企业家出责成立的环 境保护组织——阿拉善生态协会,不但有力改善和恢复了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生
态环境,减缓乃至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沙尘暴的发生,而且增强了企业家的环保 社会责任感和公众的环保意识。 (摘编自盘和林《激活环保微力量》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民髙度认同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多数人关注生 态文明理念,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 B.公民选择环保科普展览展示、标语或宣传活动的比例均不足三成,原 因在于这些科普形式欠直观形象。 C.公民喜欢的环境保护传播渠道仍以电视、广播为主,但公民选择通过 网络了解环保信息的居第二位,值得重视。 D.人们髙度认同环保贡献、垃圾分类、自带购物袋购物等,很多民众表 示愿意为环保组织捐款、做环保义工。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部分公民对践行绿色消费理念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且融入了日常生 活中,不进行不合理消费,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理念深入人心 B.公民环保行为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公民自身文化水平等有关,但因 环保科普力度加大,经济水平对环保行为实践的影响已弱化。 C.材料二以调査数据为证,指出只要大力落实基本环保知识的科普,增 强媒体的环保宣传力度,就能促进民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 D.材料三以具体个案为例,表明环保公益组织、环保公益基金等社会力 量对于环保监督与生态环境治理起到决定性的支撑作用 9.怎样提升公民环保行为的成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6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以进士及第,为永康军判官。军无城堞,每 伐巨木为栅,坏辄以他木易之,颇用民力。随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 以为限界,民遂得不扰。属县令受赇鬻漱,转运使李士衡托令于随,不从。士衡 愤怒,乃奏随苛刻,不堪从政,罢归,不得调。初,西南夷市马入官,苦吏诛索 随为绳按之。既罢,夷人数百诉于转运使曰:“吾父何在?”事闻,乃得调。后 改大理寺丞,为详断官。李溥以赃败,事连权贵,有司希旨不穷治,随请再劾之, 卒抵溥罪。迁右司谏,为三司户部判官。随在谏职数言事,尝言:“今之所切, 在于纳谏,其余守常安靖而已。”又奏:“频年水旱,咎在执事大臣忿争不和 请察王钦若等所争,为辨曲直。”时下诏蜀中,选优人补教坊,随以为贱工不足 辱诏书。又劾奏江、淮发运使钟离瑾载奇花怪石数十艘,纳禁中及赂权贵。王钦 若既死,诏塑其像茅山,列于仙官。随言:“钦若赃污无忌惮,考其行,岂神仙 耶?宜察其妄。”帝既益习天下事,而太后犹来归政,随请军国常务,专禀帝旨 又谏太后不宜数幸外家,太后不悦。权同判吏部流内铨,以长定格从事,吏不得 为奸。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岀知信州召为户部副使改 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随与孔道辅、曹修古同时为言事官,皆以清直闻。随临事明 锐敢行,在蜀,人号为“水晶灯笼”。初,使契丹还,会贬,而官收所得马十五 乘。既卒,帝怜其家贫,赐钱六十万。 (选自《宋史·刘随传》,有删改)
态环境,减缓乃至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沙尘暴的发生,而且增强了企业家的环保 社会责任感和公众的环保意识。 (摘编自盘和林《激活环保微力量》)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公民高度认同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多数人关注生 态文明理念,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 B.公民选择环保科普展览展示、标语或宣传活动的比例均不足三成,原 因在于这些科普形式欠直观形象。 C.公民喜欢的环境保护传播渠道仍以电视、广播为主,但公民选择通过 网络了解环保信息的居第二位,值得重视。 D.人们高度认同环保贡献、垃圾分类、自带购物袋购物等,很多民众表 示愿意为环保组织捐款、做环保义工。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大部分公民对践行绿色消费理念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且融入了日常生 活中,不进行不合理消费,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理念深入人心。 B.公民环保行为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公民自身文化水平等有关,但因 环保科普力度加大,经济水平对环保行为实践的影响已弱化。 C.材料二以调查数据为证,指出只要大力落实基本环保知识的科普,增 强媒体的环保宣传力度,就能促进民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 D.材料三以具体个案为例,表明环保公益组织、环保公益基金等社会力 量对于环保监督与生态环境治理起到决定性的支撑作用。 9.怎样提升公民环保行为的成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以进士及第,为永康军判官。军无城堞,每 伐巨木为栅,坏辄以他木易之,颇用民力。随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 以为限界,民遂得不扰。属县令受赇鬻漱,转运使李士衡托令于随,不从。士衡 愤怒,乃奏随苛刻,不堪从政,罢归,不得调。初,西南夷市马入官,苦吏诛索, 随为绳按之。既罢,夷人数百诉于转运使曰:“吾父何在?”事闻,乃得调。后 改大理寺丞,为详断官。李溥以赃败,事连权贵,有司希旨不穷治,随请再劾之, 卒抵溥罪。迁右司谏,为三司户部判官。随在谏职数言事,尝言:“今之所切, 在于纳谏,其余守常安靖而已。”又奏:“频年水旱,咎在执事大臣忿争不和。 请察王钦若等所争,为辨曲直。”时下诏蜀中,选优人补教坊,随以为贱工不足 辱诏书。又劾奏江、淮发运使钟离瑾载奇花怪石数十艘,纳禁中及赂权贵。王钦 若既死,诏塑其像茅山,列于仙官。随言:“钦若赃污无忌惮,考其行,岂神仙 耶?宜察其妄。”帝既益习天下事,而太后犹来归政,随请军国常务,专禀帝旨。 又谏太后不宜数幸外家,太后不悦。权同判吏部流内铨,以长定格从事,吏不得 为奸。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召为户部副使改 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随与孔道辅、曹修古同时为言事官,皆以清直闻。随临事明 锐敢行,在蜀,人号为“水晶灯笼”。初,使契丹还,会贬,而官收所得马十五 乘。既卒,帝怜其家贫,赐钱六十万。 (选自《宋史·刘随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 州/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 B.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 /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 C.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 /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 D.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 州/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堞,文中指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可抵挡敌人的矢石攻击,从孔隙中 可对敌人射箭发炮。 B.谏职,对君主的错误进行规劝使其改正的官职,与代表君主监察各级 官吏的监官不同。 C.教坊,文中指古代管理宫廷音乐的机关,掌管祭祀音乐和宴享音乐 歌舞的教习等事务。 D.禁中,文中指皇帝居住、视政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 意出入,故称“禁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随为民着想,深受爱戴。他看到大量砍伐木材耗费民力,就下令种 植杨柳,使百姓不再受扰:他被李士衡陷害,不能调任,人们声援他。 B.刘随疾恶如仇,反对贪腐。李溥贪腐败露,因事涉权贵,主管的官员 没有深究,他弹劾李溥,使李溥最终伏法;他弹劾钟离瑾用奇物贿赂官员。 C.刘随恪尽职守,言行一致。皇帝下诏给贪官王钦若塑像,他极力反对, 皇帝只好作罢;他曾认为皇上接受谏议是最紧迫的一件事,自己积极进谏 D.刘随不惧权贵,正直廉洁。他不畏惧权贵,甚至连太后都敢得罪;他 与孔道辅等人担任谏官,都因为清廉正直出名;他去世后家里因贫穷被赐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西南夷市马入官,苦吏诛索,随为绳按之。(5分) (2)帝既益习天下事,而太后犹未归政,随请军国常务,专禀帝旨。(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4-15小题。(9分) 新安道中玩流水 吴融 渠春碧弄潺潺,密竹繁花掩映间。 看处便须终日住,算来争得此身闲。 萦纡似接迷人洞,清冷应连有雪山。 上却征车再回首,了然尘土不相关 [注]①人,一作“春”。②再,一作“更”。③土,一作“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扣题,写春水之色、声以及从竹间花下流过的状态,蕴涵诗人喜 爱之情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 州/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 B.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 /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 C.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 /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 D.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 州/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堞,文中指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可抵挡敌人的矢石攻击,从孔隙中 可对敌人射箭发炮。 B.谏职,对君主的错误进行规劝使其改正的官职,与代表君主监察各级 官吏的监官不同。 C.教坊,文中指古代管理宫廷音乐的机关,掌管祭祀音乐和宴享音乐、 歌舞的教习等事务。 D.禁中,文中指皇帝居住、视政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 意出入,故称“禁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刘随为民着想,深受爱戴。他看到大量砍伐木材耗费民力,就下令种 植杨柳,使百姓不再受扰;他被李士衡陷害,不能调任,人们声援他。 B.刘随疾恶如仇,反对贪腐。李溥贪腐败露,因事涉权贵,主管的官员 没有深究,他弹劾李溥,使李溥最终伏法;他弹劾钟离瑾用奇物贿赂官员。 C.刘随恪尽职守,言行一致。皇帝下诏给贪官王钦若塑像,他极力反对, 皇帝只好作罢;他曾认为皇上接受谏议是最紧迫的一件事,自己积极进谏。 D.刘随不惧权贵,正直廉洁。他不畏惧权贵,甚至连太后都敢得罪;他 与孔道辅等人担任谏官,都因为清廉正直出名;他去世后家里因贫穷被赐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初,西南夷市马入官,苦吏诛索,随为绳按之。(5 分) (2)帝既益习天下事,而太后犹未归政,随请军国常务,专禀帝旨。(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 14-15 小题。(9 分) 新安道中玩流水 吴融 一渠春碧弄潺潺,密竹繁花掩映间。 看处便须终日住,算来争得此身闲。 萦纡似接迷人①洞,清冷应连有雪山。 上却征车再②回首,了然尘土③不相关。 [注]①人,一作“春”。②再,一作“更”。③土,一作“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扣题,写春水之色、声以及从竹间花下流过的状态,蕴涵诗人喜 爱之情
B.颔联写玩水而兴叹:如此佳处,须终日在此为好,可惜自己未有长久 的清闲。 C.诗的语言表达准确、贴切,如“须”字,语气坚定,“争”字表明了 诗人的心态。 D.诗中以写实的笔法描写了流水曲折、清冷之状,突出了流泉江水之境 的圣洁 15.尾联有何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离骚》中“ 两句写以荷叶莲花为衣 服,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他追求高洁品质,不被世俗所污的情趣。 (2)白居易《琵琶行》中,既写出了乐曲因幽咽低沉而暂停,也写出了琵琶女 情感的极度压抑,还写出了诗人听乐的入迷和欣赏水平的高超,到了“直把无声 作有声”的境界的两句是“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运用鲜明的语言,描写了“山间之四时”中春、 夏的景色的两句是“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有关科学的作用,是一个 的问题。科学当然有用,而且有 重大的作用。但有时候,人们察觉不到它的作用。如果过分强调实用性,许多科 学的原理就无法被发现。以航空航天领域为例,一项又一项似乎无用的科学发现 垒建成现代航空航天大厦的基石。乔治·凯利对空气的阻力与升力进行研究,得 出了关于升力和速度间的关系。他的论断,使长期以来陷入仿鸟飞行迷阵的人 一个真正的航空时代到来了,乔治·凯利成为公认的航空科学 之父。航空航天的本源是一致的,都以满足人类离开地面的愿望而生,故有共同 的科学基础,最重要的基础是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过程的一门自然科学 ),反成为物理学以及天文学和诸多工程学的基础。 过当前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Σ力,我们要从深入思考科学的本性 科学的特质为出发点,打造宽容而富有活力的创新氛围。随着全民科学素养的不 断提高,科学精神与民主自由精神融为一体,全社会尊重科学和科学家 充分认识科学的作用,这样,正确识别科学成果的价值,也就▲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老调重弹 茅塞顿开 风靡一时 水到渠成 B.老调重弹 豁然开朗 蔚然成风 迎刃而解 C.老生常谈 豁然开朗 风靡一时 迎刃而解 D.老生常谈 茅塞顿开 蔚然成风 水到渠成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力学源于物理学,随着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建立,逐渐从 物理学中脱离而成独立学科 B.物理学是力学本源,随着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建立,物理 学逐渐分离出力学,使力学成独立学科 C.随着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建立,逐渐从物理学中脱离而成 独立学科,力学源于物理学
B.颔联写玩水而兴叹:如此佳处,须终日在此为好,可惜自己未有长久 的清闲。 C.诗的语言表达准确、贴切,如“须”字,语气坚定,“争”字表明了 诗人的心态。 D.诗中以写实的笔法描写了流水曲折、清冷之状,突出了流泉江水之境 的圣洁。 15.尾联有何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屈原《离骚》中“ ▲ , ▲ ”两句写以荷叶莲花为衣 服,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他追求高洁品质,不被世俗所污的情趣。 (2)白居易《琵琶行》中,既写出了乐曲因幽咽低沉而暂停,也写出了琵琶女 情感的极度压抑,还写出了诗人听乐的入迷和欣赏水平的高超,到了“直把无声 作有声”的境界的两句是“ ▲ , ▲ ”。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运用鲜明的语言,描写了“山间之四时”中春、 夏的景色的两句是“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有关科学的作用,是一个 ▲ 的问题。科学当然有用,而且有 重大的作用。但有时候,人们察觉不到它的作用。如果过分强调实用性,许多科 学的原理就无法被发现。以航空航天领域为例,一项又一项似乎无用的科学发现, 垒建成现代航空航天大厦的基石。乔治·凯利对空气的阻力与升力进行研究,得 出了关于升力和速度间的关系。他的论断,使长期以来陷入仿鸟飞行迷阵的人 们 ▲ 。一个真正的航空时代到来了,乔治·凯利成为公认的航空科学 之父。航空航天的本源是一致的,都以满足人类离开地面的愿望而生,故有共同 的科学基础,最重要的基础是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过程的一门自然科学。 ( ),反成为物理学以及天文学和诸多工程学的基础。 面对当前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乏力,我们要从深入思考科学的本性、 科学的特质为出发点,打造宽容而富有活力的创新氛围。随着全民科学素养的不 断提高,科学精神与民主自由精神融为一体,全社会尊重科学和科学家 , 充分认识科学的作用,这样,正确识别科学成果的价值,也就 ▲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老调重弹 茅塞顿开 风靡一时 水到渠成 B.老调重弹 豁然开朗 蔚然成风 迎刃而解 C.老生常谈 豁然开朗 风靡一时 迎刃而解 D.老生常谈 茅塞顿开 蔚然成风 水到渠成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力学源于物理学,随着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建立,逐渐从 物理学中脱离而成独立学科 B.物理学是力学本源,随着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建立,物理 学逐渐分离出力学,使力学成独立学科 C.随着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建立,逐渐从物理学中脱离而成 独立学科,力学源于物理学
D.力学源于物理学,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建立,使力学逐渐 从物理学中脱离而成独立学科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当前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乏力,我们要以深入思考科学的本 性、科学的特质为出发点,创设宽容而富有活力的创新氛围 B.面对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乏力的现状,我们要从深入思考科学的 本性、科学的特质为出发点,打造宽容而富有活力的创新环境。 C.面对当前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乏力的状况,我们要从深入思考科 学的本性、科学的特质出发,营造宽容而富有活力的创新氛围 D.面对当前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乏力的现状,我们要以深入思考科 学的本性、科学的特质为出发点,打造宽容而富有活力的创新环境。 20.下面是某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致普查员的信的部分内容,其 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査条例》的意思,本市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此次普査涉及行业广、覆盖范围大、工作任务好多。各位普査员挑着收集原始数 据的重任。普查时,主动拿出普查机构统一印制的普查员证,进行自我介绍;向 群众耐心说说普査的重要意义,提高群众对本次工作的认同感。请全体普査员务 必尽职尽责,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21.下面是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 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 混凝剂 助凝剂 (混合) 反应) 水1池2级池3级池“沉港下道工序 樂聚 回流污泥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8年6月21日,国新办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表示,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 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秋分时节,全国处处五谷丰登、瓜 果飘香,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当其时。 请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述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章,或针对 怎么过中国农民丰收节,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 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D.力学源于物理学,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建立,使力学逐渐 从物理学中脱离而成独立学科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面对当前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乏力,我们要以深入思考科学的本 性、科学的特质为出发点,创设宽容而富有活力的创新氛围。 B.面对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乏力的现状,我们要从深入思考科学的 本性、科学的特质为出发点,打造宽容而富有活力的创新环境。 C.面对当前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乏力的状况,我们要从深入思考科 学的本性、科学的特质出发,营造宽容而富有活力的创新氛围。 D.面对当前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乏力的现状,我们要以深入思考科 学的本性、科学的特质为出发点,打造宽容而富有活力的创新环境。 20.下面是某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致普查员的信的部分内容,其 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 分) 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的意思,本市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此次普查涉及行业广、覆盖范围大、工作任务好多。各位普查员挑着收集原始数 据的重任。普查时,主动拿出普查机构统一印制的普查员证,进行自我介绍;向 群众耐心说说普查的重要意义,提高群众对本次工作的认同感。请全体普查员务 必尽职尽责,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21.下面是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 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0 个字。(6 分) 回流污泥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018 年 6 月 21 日,国新办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表示,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 2018 年起, 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秋分时节,全国处处五谷丰登、瓜 果飘香,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当其时。 请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述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章,或针对 怎么过中国农民丰收节,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 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只要 就”表述绝对化;C“创立了”于文无据,文中信息是提到了文人画观;D“将中 国画的写实和写意与西方现代主义结合”错,应是将中国画的写意笔墨与西方现 代主义结合) 2.C【解析】本题考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文章没有将中国画 与西方的写实主义和西方现代艺术进行比较,只是指出中国画对西方的写实主义 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 3.D【解析】本题考査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因果关系颠倒, 从文章最后一段末尾看,是因为中国画具有象物写形及水墨写意的双面特征,使 中国画具有较大的包容性,从而能够融合外来绘画因素) 4.B【解析】本题考査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对小说 叙事中穿插议论的表达功能的分析不够到位,这些议论不仅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 呈现,也是小说故事叙述者,亦即隐含作者的声音,隐含作者所要传达给小说阅 读者的一种人生态度、处世哲学,它起到揭示或突出小说主题的作用。另外,“也 使故事更加完整”不当,文中无此作用) 5.【解析】本题考査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①第 次引用,是在“他”遭遇生活挤压,倍感厌倦无聊时;表达了主人公对生命渺小 的体认,对火热生活的热爱。②第二次引用,是在“他”建立了安康和谐的幸福 家庭之后,与妻子谈心时,和爱妻同声朗读;表达了对阳光、对生命的热爱,对 幸福爱情的相守。③前后两次引诗,互为呼应,使得脉络贯通,结构完整,内容 充实,形象丰满,而且点扣标题,深化主旨。(每点2分) 6.【解析】本题考査发掘作品意蕴、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要点示例:①从 情节结构看,以之为题,使情节集中、紧凑。小说以主人公看到光束中的微尘, 而展开往事追忆以及生活受挫后努力奋斗的故事的叙述,叙事处处扣住“阳光” 与“微尘”,聚焦题旨,主线明晰。②从人物刻画看,以之为题,有助于揭示人 物内心世界,塑造人物性格。小说用不少笔墨写“他”对光束中微尘的感悟,叙 述“他”建立“微尘”论坛的经过等,展现了主人公对生命的珍惜,对生活的热 爱,对阳光的渴求,表现“他”勤恳、坚强、乐观、真诚、温厚等性格。③从主 题看,以之为题,暗示了小说的主题内蕴:人生于世,尽管如光束中的微尘一样 渺小,还是应该拥抱阳光,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踏实勤勉,追求诗意的幸福 (每点2分;只概括没有具体分析不得分) 7.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检索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原因在于这些科普形式欠直观形象”原因推断不当,显得武断,理由不足) 8.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基本倾向的能力。(B 归因不当。“因环保科普力度加大,经济水平对环保行为实践的影响已弱化”这 点原文并未述及。C强加条件关系,不符逻辑;民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环 保知识科普与媒体环保宣传只是其中的重要渠道,此外,还得有其他的手段,诸 如法制惩戒等。D“起到决定性的支撑作用”这一表述不当,应该是“起到重要 的促进作用”,从原文“行政力量的重要补充”这一表述可以推出) 9.【解析】本题考査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①缩小乃至 消除公民环保行为存在的场景差异,增强公民公共场所与工作场所的环保意识
参考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只要…… 就”表述绝对化;C“创立了”于文无据,文中信息是提到了文人画观;D“将中 国画的写实和写意与西方现代主义结合”错,应是将中国画的写意笔墨与西方现 代主义结合) 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文章没有将中国画 与西方的写实主义和西方现代艺术进行比较,只是指出中国画对西方的写实主义 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 3.D【解析】本题考查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因果关系颠倒, 从文章最后一段末尾看,是因为中国画具有象物写形及水墨写意的双面特征,使 中国画具有较大的包容性,从而能够融合外来绘画因素) 4.B【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对小说 叙事中穿插议论的表达功能的分析不够到位,这些议论不仅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 呈现,也是小说故事叙述者,亦即隐含作者的声音,隐含作者所要传达给小说阅 读者的一种人生态度、处世哲学,它起到揭示或突出小说主题的作用。另外,“也 使故事更加完整”不当,文中无此作用) 5.【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①第一 次引用,是在“他”遭遇生活挤压,倍感厌倦无聊时;表达了主人公对生命渺小 的体认,对火热生活的热爱。②第二次引用,是在“他”建立了安康和谐的幸福 家庭之后,与妻子谈心时,和爱妻同声朗读;表达了对阳光、对生命的热爱,对 幸福爱情的相守。③前后两次引诗,互为呼应,使得脉络贯通,结构完整,内容 充实,形象丰满,而且点扣标题,深化主旨。(每点 2 分) 6.【解析】本题考查发掘作品意蕴、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要点示例:①从 情节结构看,以之为题,使情节集中、紧凑。小说以主人公看到光束中的微尘, 而展开往事追忆以及生活受挫后努力奋斗的故事的叙述,叙事处处扣住“阳光” 与“微尘”,聚焦题旨,主线明晰。②从人物刻画看,以之为题,有助于揭示人 物内心世界,塑造人物性格。小说用不少笔墨写“他”对光束中微尘的感悟,叙 述“他”建立“微尘”论坛的经过等,展现了主人公对生命的珍惜,对生活的热 爱,对阳光的渴求,表现“他”勤恳、坚强、乐观、真诚、温厚等性格。③从主 题看,以之为题,暗示了小说的主题内蕴:人生于世,尽管如光束中的微尘一样 渺小,还是应该拥抱阳光,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踏实勤勉,追求诗意的幸福。 (每点 2 分;只概括没有具体分析不得分) 7.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检索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原因在于这些科普形式欠直观形象”原因推断不当,显得武断,理由不足) 8.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基本倾向的能力。(B 归因不当。“因环保科普力度加大,经济水平对环保行为实践的影响已弱化”这 一点原文并未述及。C 强加条件关系,不符逻辑;民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环 保知识科普与媒体环保宣传只是其中的重要渠道,此外,还得有其他的手段,诸 如法制惩戒等。D“起到决定性的支撑作用”这一表述不当,应该是“起到重要 的促进作用”,从原文“行政力量的重要补充”这一表述可以推出) 9.【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①缩小乃至 消除公民环保行为存在的场景差异,增强公民公共场所与工作场所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