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题评析及优秀例文 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题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 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王玉强 个窗口,一幅画框,一份心境,一份雅致。窗口看景,雅俗闹静,由 谁所生?缘于本人心境也。鲁迅先生曾说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 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 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亦是心境使然也。 如何看到雅?雅是什么?雅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境界,一份认知。你 站在窗前,你只是看到了具象的景物,而一位唐朝大家则看到了千古时空的变幻: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为何西岭千秋雪作者能看到?为何东吴 的船舶已经消逝了多少年,作者还能领略?这就是作者的心胸襟怀了。你就是 个时空的符号,可传承千秋历史的文明基因?正如苏轼所言“少陵翰墨无形 画”,雅境也。 怎样才有雅境?是曰:推物及人,超凡脱俗。高雅的心境是窗前的 支五彩的画笔,窗口只是形式,画框只是衬托,拿油彩的笔在作者自己手里。 高雅者景物也高雅,那是精神使然。郑板桥的窗前一一是竹子,他作诗言“一枝 一叶总关情”;周敦颐的窗前一一是莲花,他作文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徐悲鸿的窗前—一是永远奔跑的马,他自抒说:“独持己见, 意孤行。”一花一草一奔马,都是高雅的心灵晕染的 有雅境亦有雅心。作家张炜说:“我的小说是为另一个我而写 的。”“另一个我”就是作者的理想与推崇的高雅神圣啊。他曾被车撞,在床上 躺了半年。正是他的雅心支持他写作的。窗前的景物人等,并没有不同,其不同 的是什么人、用什么样的眼光、神态、心境,甚至是灵魂去看。为何幼小的林肯 看到窗外的奴隶,说我要拯救他们。这就是高贵高雅之心。 窗外喧嚣热闹,为何有人独独收获了雅?窗外纷繁纷纭,为何有 人独处一隅,收获了自己的纯粹? 风景虽好,更需要你去创造一片雅境。二三十年代的朱自清、夏丐 尊在窗前看着白马湖的涟漪是如何选择的?他们都选择了在偏远、潮湿、荒凉的 白马湖朝晖中学教书。一个清华学子,一位平屋文豪,却来到了乡下,沉静地教 着贫苦大众的子弟。那篇《白马湖》自溯了朱自清多少神圣?松风如吼,油灯如 豆,夏先生则是戴着罗宋帽,在寒冷的冬夜里拨拉着炭灰,工作到深夜。甘于寂 寞,磨砺理想,高雅绝世,两人其志何其弘远?
2014 年山东高考作文题评析及优秀例文 2014 年山东高考作文题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 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窗 . 雅 . 心 王玉强 一个窗口,一幅画框,一份心境,一份雅致。窗口看景,雅俗闹静,由 谁所生?缘于本人心境也。鲁迅先生曾说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 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 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亦是心境使然也。 如何看到雅?雅是什么?雅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境界,一份认知。你 站在窗前,你只是看到了具象的景物,而一位唐朝大家则看到了千古时空的变幻: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为何西岭千秋雪作者能看到?为何东吴 的船舶已经消逝了多少年,作者还能领略?这就是作者的心胸襟怀了。你就是一 个时空的符号,可传承千秋历史的文明基因?正如苏轼所言“少陵翰墨无形 画”,雅境也。 怎样才有雅境?是曰:推物及人,超凡脱俗。高雅的心境是窗前的 一支五彩的画笔,窗口只是形式,画框只是衬托,拿油彩的笔在作者自己手里。 高雅者景物也高雅,那是精神使然。郑板桥的窗前——是竹子,他作诗言“一枝 一叶总关情”;周敦颐的窗前——是莲花,他作文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徐悲鸿的窗前——是永远奔跑的马,他自抒说:“独持己见, 一意孤行。”一花一草一奔马,都是高雅的心灵晕染的。 有雅境亦有雅心。作家张炜说:“我的小说是为另一个我而写 的。”“另一个我”就是作者的理想与推崇的高雅神圣啊。他曾被车撞,在床上 躺了半年。正是他的雅心支持他写作的。窗前的景物人等,并没有不同,其不同 的是什么人、用什么样的眼光、神态、心境,甚至是灵魂去看。为何幼小的林肯 看到窗外的奴隶,说我要拯救他们。这就是高贵高雅之心。 窗外喧嚣热闹,为何有人独独收获了雅?窗外纷繁纷纭,为何有 人独处一隅,收获了自己的纯粹? 风景虽好,更需要你去创造一片雅境。二三十年代的朱自清、夏丐 尊在窗前看着白马湖的涟漪是如何选择的?他们都选择了在偏远、潮湿、荒凉的 白马湖朝晖中学教书。一个清华学子,一位平屋文豪,却来到了乡下,沉静地教 着贫苦大众的子弟。那篇《白马湖》自溯了朱自清多少神圣?松风如吼,油灯如 豆,夏先生则是戴着罗宋帽,在寒冷的冬夜里拨拉着炭灰,工作到深夜。甘于寂 寞,磨砺理想,高雅绝世,两人其志何其弘远?
高雅的心境需要自己心灵酝酿而成。你有怎样的心境,你的窗前就 有怎样的景物。福楼拜曾这样给女友写信:“我从深夜工作,写作到第二天黎明, 推开窗户,看太阳渐起,听密林鸟鸣,看劳作的人们出行。”这是诗意的人生 梭罗的窗前是瓦尔登湖淅淅沥沥的雨丝,他说:“一粒豆子都是我的孩子,我喜 欢在南瓜上睡觉”,这是逃离喧哗,追索人类本质的人生。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窗外的春风秋水,可唤起 你容物绝尘的雅静?孟子曰:“仁,人心也。”我曰:雅,亦在人心也。 谁知窗外纷纷意 2014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评析 (2014 《语文学习》7。8期发表) 山东淄博市教研 室陈鲁峰王玉强 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说:“同一事也,同一物也,此窗未设之前, 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画图者,人人俱作, 肯定出于画者心也。2014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亦有此意,并且让我们看到了展 开的不同画卷。云有人看到窗外雅、俗、闹、静……,把主体(有人……有人) 客体(一幅图画)、窗子(一个媒介、条件、方式)缀连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 开放空间。利于考生思辩能力、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挥。本题有约束, 又有开放;有限制,又有灵活;可以聚焦一个角度,又可以整体观照,应该值得 肯定。 从整体上看,2014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的材料富有诗意,具有开放 性,有利于考生写出个性化的文章来。材料由两个句子组成,最后加一个省略号 从窗户望出去,看到窗外风景或图画,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行为;在此基础上 列出不同人看到的风景或图画不同。一个省略号,言外之意就是除了看到雅俗动 静外,你可以看到更多的风景或图画。由此可见,今年山东高考作文题取材于日 常生活现象,引发考生就视野之内所见,思考所见的缘由与“看到”其背后的 “东西”。因考生所见不同,认知层次不同,生活阅历不同,自然写出的文章也 就不同了。从审题角度看,窗外的风景或图画首先是一个现实世界,可以是静止 的,也可以是移动的。可以认为不同的主体面对同一幅风景或图画,有不同的理 解;也可以认为主体在面对风景或图画时,风景或图画里有很多东西,有的主体 只看到了一个部分,有的主体看到了另一部分;主体面对同样的风景或图画,有 不同的注意,也就看到了不同的部分。如果把窗外风景或图画当做心灵的世界, 把窗外风景或图画主观化;或认为窗外风景或图画不是现实,而是一种愿景, 种主观的想象,那就是对该作文题目设定的立意范畴有所泛化了。当然,题目中 的窗子,就是画框,就是“看”的媒介、条件、方式,既可以是真实的窗子,也 可用作比喻义,如《红楼梦》是一个窗口,网络是一个窗口。要注意,行文中对 窗子没必要作进一步引申,如谈论一个建筑的窗子是大还是小,是有还是无;议 论窗子的形式和数量;或议论要不要打破窗子等,这些引申都是不合理的。 从立意角度看,2014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给考生极为宽阔的立意空 间。“谁知窗外纷纷意,尽日高吟窗外看”,窗外的奇幻万象,无论是“绿遍春 风窗外草”(吴龙翰诗句)、“窗外芭蕉叶未齐”(止庵法师诗句),还是“窗外
高雅的心境需要自己心灵酝酿而成。你有怎样的心境,你的窗前就 有怎样的景物。福楼拜曾这样给女友写信:“我从深夜工作,写作到第二天黎明, 推开窗户,看太阳渐起,听密林鸟鸣,看劳作的人们出行。”这是诗意的人生; 梭罗的窗前是瓦尔登湖淅淅沥沥的雨丝,他说:“一粒豆子都是我的孩子,我喜 欢在南瓜上睡觉”,这是逃离喧哗,追索人类本质的人生。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窗外的春风秋水,可唤起 你容物绝尘的雅静?孟子曰:“仁,人心也。”我曰:雅,亦在人心也。 谁知窗外纷纷意 ——2014 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评析 (2014 《语文学习》7。8 期发表) 山东淄博市教研 室 陈鲁峰 王玉强 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说:“同一事也,同一物也,此窗未设之前, 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画图者,人人俱作, 肯定出于画者心也。2014 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亦有此意,并且让我们看到了展 开的不同画卷。云有人看到窗外雅、俗、闹、静……,把主体(有人……有人)、 客体(一幅图画)、窗子(一个媒介、条件、方式)缀连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 开放空间。利于考生思辩能力、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挥。本题有约束, 又有开放;有限制,又有灵活;可以聚焦一个角度,又可以整体观照,应该值得 肯定。 从整体上看,2014 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的材料富有诗意,具有开放 性,有利于考生写出个性化的文章来。材料由两个句子组成,最后加一个省略号。 从窗户望出去,看到窗外风景或图画,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行为;在此基础上, 列出不同人看到的风景或图画不同。一个省略号,言外之意就是除了看到雅俗动 静外,你可以看到更多的风景或图画。由此可见,今年山东高考作文题取材于日 常生活现象,引发考生就视野之内所见,思考所见的缘由与“看到”其背后的 “东西”。因考生所见不同,认知层次不同,生活阅历不同,自然写出的文章也 就不同了。从审题角度看,窗外的风景或图画首先是一个现实世界,可以是静止 的,也可以是移动的。可以认为不同的主体面对同一幅风景或图画,有不同的理 解;也可以认为主体在面对风景或图画时,风景或图画里有很多东西,有的主体 只看到了一个部分,有的主体看到了另一部分;主体面对同样的风景或图画,有 不同的注意,也就看到了不同的部分。如果把窗外风景或图画当做心灵的世界, 把窗外风景或图画主观化;或认为窗外风景或图画不是现实,而是一种愿景,一 种主观的想象,那就是对该作文题目设定的立意范畴有所泛化了。当然,题目中 的窗子,就是画框,就是“看”的媒介、条件、方式,既可以是真实的窗子,也 可用作比喻义,如《红楼梦》是一个窗口,网络是一个窗口。要注意,行文中对 窗子没必要作进一步引申,如谈论一个建筑的窗子是大还是小,是有还是无;议 论窗子的形式和数量;或议论要不要打破窗子等,这些引申都是不合理的。 从立意角度看,2014 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给考生极为宽阔的立意空 间。“谁知窗外纷纷意,尽日高吟窗外看”,窗外的奇幻万象,无论是“绿遍春 风窗外草”(吴龙翰诗句)、“窗外芭蕉叶未齐”(止庵法师诗句),还是“窗外
近移秋色早”(舒岳祥诗句)、“窗外虚明雪乍晴”(徐铉诗句),观其变化, 都会引发考生或怅惘、或豪放、或豁达、或奋进的感受与体验。窗外世界斑斓, 人们的眼界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视线可以很近,也可以很远;不同的心境, 不同的立场,往往看到的风景与图画不同,也需要考生去着色与勾画。窗外万象, 静雅由心;窗外人生,阴晴圆缺;给自己一个好的心态与角度去打量欣赏这个世 界,你就会发现世界每一个角落都有自己的风景或图画。从写作实践看,“窗外 月明谁是主”,看到窗外“什么”,由考生自己设定;这不仅考查考生观察能力, 更考查了其人生阅历的品位。窗外虽“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但 有考生“断其一指”,聚焦窗外某一事物或图景,如写“窗外看到了雅”,写出 了“看到”了哪些雅的风景与“图画”,谁在什么状态下“看到”的,为什么是 这些人看到了“雅”,看到“雅”时心理状态与情感状态如何,考生自己看到了 哪些雅的风景与“图画”,为什么能看到这些;考生沿波讨源,顺着作文材料的 意思,顺着写出所见所感所悟,也是能够获得高分的。另外,你看到了窗外的俗, 可人家却看到了雅:;你看到了窗外的闹,人家却看到了静,等等。为何看到会有 所不同呢?是眼睛有问题,还是视野有问题,还是心灵的底片有问题?由“看 到”到“想到”,便有了人生社会等方面的大思考了。其实该作文题还具有极大 顿悟空间。有诗云:“窗外浮云苍狗”,“窗外好山千翡翠”;从释迦牟尼拈花, 到迦叶看到后会意微笑,让人悟到佛家的真谛;从庄子看透人世间生老病死,到 其为妻死鼓盆而歌,让人悟到道家的无为而有为;从孔子看到春秋礼崩乐坏,到 其周游列国而死不悔,让人悟到了儒家的仁字精髓,等等,不一而足。沿着看到、 想到、悟到这一条逻辑思路,考生就会写出上好的作文来!以眼见衬托心境之髙 远,把眼前所见与心境缀连起来,则容易使行文更有深度和晢理味。轶闻一则 日,苏轼对佛印说,“在我眼里,你就是一块屎。”佛印则说,“在我眼里, 你就是一尊佛。”苏小妹正告苏轼说,“不要高兴得太早了,谁的心里有什么, 谁就看见什么。”苏轼惭愧不已。有时境由心造,眼前浮现的就是你心境的外化, 若这样来写,则给人一种立意新颖之感,容易拿到高分 从阅卷评判来看,一类卷需要考生能够切合作文材料的范围,能够 看出不同的人或一个人面对同一幅图画,从中看到了不同的意义及内涵,能揭示 不同的原因,进而由解释原因过渡到如何改变,即“看到一一为什么一一如何改 变”;做到材料新鲜、有说服力,旧材料说出新意。若题意有不冋程度的偏离, 如仅仅写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世界;或过度看重人的心灵和内心的态度;或对 窗子的理解错误(善良的窗子、拼搏的窗子,将窗子主体化);或以写选择及行 动为主,理解判断从略,缺少了对图画的判断感知,分析太略;则列入二类卷 若题意上有较大偏差,例如谈如何对待挫折,如何成功;用内心的窗口代替窗外 的世界,如何选择不同的窗子等;或不提窗子,也不提对风景或图画的态度,而 是谈个人修养、幸福观;或只谈当今的世界,主客体之间只谈一个方面,等等, 则列入三类或四类卷子了。 附两篇考场作文样卷: 我心自有云白山青 叔本华说过:“从青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曲欢快的协奏曲;从 老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汪寂静的死水。”角度不同,心态不同,我们所看到 的也不同
近移秋色早”(舒岳祥诗句)、“窗外虚明雪乍晴”(徐铉诗句),观其变化, 都会引发考生或怅惘、或豪放、或豁达、或奋进的感受与体验。窗外世界斑斓, 人们的眼界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视线可以很近,也可以很远;不同的心境, 不同的立场,往往看到的风景与图画不同,也需要考生去着色与勾画。窗外万象, 静雅由心;窗外人生,阴晴圆缺;给自己一个好的心态与角度去打量欣赏这个世 界,你就会发现世界每一个角落都有自己的风景或图画。从写作实践看,“窗外 月明谁是主”,看到窗外“什么”,由考生自己设定;这不仅考查考生观察能力, 更考查了其人生阅历的品位。窗外虽“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但 有考生“断其一指”,聚焦窗外某一事物或图景,如写“窗外看到了雅”,写出 了“看到”了哪些雅的风景与“图画”,谁在什么状态下“看到”的,为什么是 这些人看到了“雅”,看到“雅”时心理状态与情感状态如何,考生自己看到了 哪些雅的风景与“图画”,为什么能看到这些;考生沿波讨源,顺着作文材料的 意思,顺着写出所见所感所悟,也是能够获得高分的。另外,你看到了窗外的俗, 可人家却看到了雅;你看到了窗外的闹,人家却看到了静,等等。为何看到会有 所不同呢?是眼睛有问题,还是视野有问题,还是心灵的底片有问题?由“看 到”到“想到”,便有了人生社会等方面的大思考了。其实该作文题还具有极大 顿悟空间。有诗云:“窗外浮云苍狗”,“窗外好山千翡翠”;从释迦牟尼拈花, 到迦叶看到后会意微笑,让人悟到佛家的真谛;从庄子看透人世间生老病死,到 其为妻死鼓盆而歌,让人悟到道家的无为而有为;从孔子看到春秋礼崩乐坏,到 其周游列国而死不悔,让人悟到了儒家的仁字精髓,等等,不一而足。沿着看到、 想到、悟到这一条逻辑思路,考生就会写出上好的作文来!以眼见衬托心境之高 远,把眼前所见与心境缀连起来,则容易使行文更有深度和哲理味。轶闻一则, 一日,苏轼对佛印说,“在我眼里,你就是一块屎。”佛印则说,“在我眼里, 你就是一尊佛。”苏小妹正告苏轼说,“不要高兴得太早了,谁的心里有什么, 谁就看见什么。”苏轼惭愧不已。有时境由心造,眼前浮现的就是你心境的外化, 若这样来写,则给人一种立意新颖之感,容易拿到高分。 从阅卷评判来看,一类卷需要考生能够切合作文材料的范围,能够 看出不同的人或一个人面对同一幅图画,从中看到了不同的意义及内涵,能揭示 不同的原因,进而由解释原因过渡到如何改变,即“看到——为什么——如何改 变”;做到材料新鲜、有说服力,旧材料说出新意。若题意有不同程度的偏离, 如仅仅写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世界;或过度看重人的心灵和内心的态度;或对 窗子的理解错误(善良的窗子、拼搏的窗子,将窗子主体化);或以写选择及行 动为主,理解判断从略,缺少了对图画的判断感知,分析太略;则列入二类卷。 若题意上有较大偏差,例如谈如何对待挫折,如何成功;用内心的窗口代替窗外 的世界,如何选择不同的窗子等;或不提窗子,也不提对风景或图画的态度,而 是谈个人修养、幸福观;或只谈当今的世界,主客体之间只谈一个方面,等等, 则列入三类或四类卷子了。 附两篇考场作文样卷: 我心自有云白山青 叔本华说过:“从青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曲欢快的协奏曲;从 老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汪寂静的死水。”角度不同,心态不同,我们所看到 的也不同
窗子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这图画是虚 幻的现实。内心云白山青的人在喧闹中看到的也是寂寞的美好,内心乌云密布的 人在文雅中看到的都是低俗的趣味。要从画框中望这个世界,首先收拾好自己的 心态,用冷酷的哲思与美好的遐想,还现实这幅画本来的美好。 近代著名学者金岳霖先生,一生钟情于林徽因,但他的爱坦坦荡荡 朋友与当事人都知道,他不学心碎浪子远走他乡,也不学乡里霸王强拆鸳鸯,而 是在林徽因身旁默默守望,这一守便是一生。旁人可能看到的是金岳霖一生的孤 单寂寞,是林徽因的不识才子,其实从金岳霖的眼中去望,没有比这更加美好的 了,他抵住了诱惑稳稳站在属于自己的角落,这才让美得以持久。守住自己的的 本心,你从窗子里望见的图画,一定被涂上了最美丽的色彩。 去望这个现实,这是生活的本质,你我都去望,生活这幅画面却截然 不同,你我望孤独,望见的是满目的黑色,而村上春村望孤独,它只是我们熟悉 的朋友。也许村上春村洞悉了人生,他并不将孤独视作洪水猛兽,而是用一种玩 味的笔调给我们望见的黑色涂上了美丽的颜色,村上春树的眼中,生活不可变, 只有心态可变。图画不可变,只有看画人的心情可变。那何不调整自己的心态, 走出人生最为瑰丽的舞步呢? 在这个万般千态的浮世绘中,在错乱复杂的名利场里,我们 容易在无端狂热中迷失方向,在无畏竞争中迷失自己,其实人生如梦,年华似雪, 梦醒了雪停了我们将一无所有,我们看到的窗子外的图画,不是眼中所见而是心 中所感悟的。只有守住我们的本心,用澄澈的心去看现实的画卷,才能感悟生活 的美好色彩,踏破这冷酷梦境,走出这无涯雪场,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任世事无端变幻,我心自有云白山青。守住内心,弘一法师方能发 出“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感悟,三毛能在丈夫死后仍拥抱寂寞。菜根谭有言 世人动曰‘尘世苦海’,殊不知世间花迎鸟笑,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苦 其自心尔。”让我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个现实,用心灵的画笔遮住现实中不完 美的画面 我心自有云白山青 [简评] 本文被评为一类卷。原因有三:其一,入题明确,理性深刻。行文一开头, 便引述叔本华的名言,顺势亮出自己的观点 角度不同,心态不同,我们所 看到的也不同”。在行文后半,则引述弘一法师的“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与菜 根谭的名句,还有标题“我心自有云白山青”,除了论证观点外,都使得行文有 种浓浓的文化味道与理性内涵。其二,例证典范,中外兼顾。先运用金岳霖抵 御住情感的诱惑,守住自己本心的事例,论证只有“我心自有云白山青”,便可 心无旁骛守护一份窗外的美丽的观点;后用村上春树看待孤独与时人的不同,论 述只有“调整好自己心态”,方可“走出人生最为瑰丽的舞步”的看法:事例选 择精心,一中一外,涵盖面广,显示了作者良苦用心。其三,行文简洁,富有张 力。全文结构简单,例证、论述各展其能,相得益彰。围绕着核心观点,作者运 用了金岳霖、村上春树等详例,又运用了弘一法师、三毛及菜根谭等例,并穿插 系列紧贴论点的论述,收到了相得益彰的功效。 本文内容19分,表达19分,发展19分,扣分1分,总分56分 (淄博第四中学李庆文) 不同人不同世界
窗子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这图画是虚 幻的现实。内心云白山青的人在喧闹中看到的也是寂寞的美好,内心乌云密布的 人在文雅中看到的都是低俗的趣味。要从画框中望这个世界,首先收拾好自己的 心态,用冷酷的哲思与美好的遐想,还现实这幅画本来的美好。 近代著名学者金岳霖先生,一生钟情于林徽因,但他的爱坦坦荡荡, 朋友与当事人都知道,他不学心碎浪子远走他乡,也不学乡里霸王强拆鸳鸯,而 是在林徽因身旁默默守望,这一守便是一生。旁人可能看到的是金岳霖一生的孤 单寂寞,是林徽因的不识才子,其实从金岳霖的眼中去望,没有比这更加美好的 了,他抵住了诱惑稳稳站在属于自己的角落,这才让美得以持久。守住自己的的 本心,你从窗子里望见的图画,一定被涂上了最美丽的色彩。 去望这个现实,这是生活的本质,你我都去望,生活这幅画面却截然 不同,你我望孤独,望见的是满目的黑色,而村上春村望孤独,它只是我们熟悉 的朋友。也许村上春村洞悉了人生,他并不将孤独视作洪水猛兽,而是用一种玩 味的笔调给我们望见的黑色涂上了美丽的颜色,村上春树的眼中,生活不可变, 只有心态可变。图画不可变,只有看画人的心情可变。那何不调整自己的心态, 走出人生最为瑰丽的舞步呢? 在这个万般千态的浮世绘中,在错乱复杂的名利场里,我们 容易在无端狂热中迷失方向,在无畏竞争中迷失自己,其实人生如梦,年华似雪, 梦醒了雪停了我们将一无所有,我们看到的窗子外的图画,不是眼中所见而是心 中所感悟的。只有守住我们的本心,用澄澈的心去看现实的画卷,才能感悟生活 的美好色彩,踏破这冷酷梦境,走出这无涯雪场,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任世事无端变幻,我心自有云白山青。守住内心,弘一法师方能发 出“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感悟,三毛能在丈夫死后仍拥抱寂寞。菜根谭有言 “世人动曰‘尘世苦海’,殊不知世间花迎鸟笑,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苦 其自心尔。”让我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个现实,用心灵的画笔遮住现实中不完 美的画面。 我心自有云白山青。 [简评] 本文被评为一类卷。原因有三:其一,入题明确,理性深刻。行文一开头, 便引述叔本华的名言,顺势亮出自己的观点——“角度不同,心态不同,我们所 看到的也不同”。在行文后半,则引述弘一法师的“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与菜 根谭的名句,还有标题“我心自有云白山青”,除了论证观点外,都使得行文有 一种浓浓的文化味道与理性内涵。其二,例证典范,中外兼顾。先运用金岳霖抵 御住情感的诱惑,守住自己本心的事例,论证只有“我心自有云白山青”,便可 心无旁骛守护一份窗外的美丽的观点;后用村上春树看待孤独与时人的不同,论 述只有“调整好自己心态”,方可“走出人生最为瑰丽的舞步”的看法;事例选 择精心,一中一外,涵盖面广,显示了作者良苦用心。其三,行文简洁,富有张 力。全文结构简单,例证、论述各展其能,相得益彰。围绕着核心观点,作者运 用了金岳霖、村上春树等详例,又运用了弘一法师、三毛及菜根谭等例,并穿插 一系列紧贴论点的论述,收到了相得益彰的功效。 本文内容 19 分, 表达 19 分, 发展 19 分, 扣分 1 分,总分 56 分。 (淄博第四中学 李庆文 ) 不同人不同世界
多彩的世界犹如嵌在画框内的图画,静立窗前,循光望去,展现在人们前、 映刻在人们心中的却纷繁各异,雅俗闹静、美丑明暗……每个人眼中自有一个世 界 推开窗子,让我们望向正在案前奋笔的他们 为了搜集世界各地的神奇怪异的故事,格林兄弟可谓煞费苦心。他们想 将其集结为一册,整理成为一本各地奇异怪闻集。窗外日月星辰交替流转,他们 不顾艰辛仍伏案工作,最终因工程量太大以失败告终。那本未完的书却被一位拜 访的朋友偶然发现,挖崛出其宝贵的文学价值,终于闻名遐迩的《格林童话》问 世了。 面对同一本书,格林兄弟眼中凝聚着其史学价值,那朋友眼中则浮现出 文学价值,毋论对错,这都是人们心中世界的反映,不同人有不同世界,也使世 界更加多彩。 透过玻璃,让我们注目工厂里辛勤的他… 褚时健,亚洲第一卷烟厂一一红塔烟厂的创立人。一开始办厂的目的便 是透过窗户与别人看见不一样的世界。面对畅销全球的万宝路香烟,有人看到可 以买来享受,有人看到外国货的品质优良,褚时健看到中国却还没有一个国产品 牌可以与之抗衡,于是云南红塔诞生。 面对同一个世界,人们因为望见的不同,作出不同的回应,也踏上 了不同的生命轨迹。我们不需要争论谁明亮、谁黯淡,只需平静地看待,不同人 不同世界,看见自己的世界。 打开窗棂,让我们凝视那小屋内孤独的身影 倾注毕生心血于炸药发明的诺贝尔,生命历尽艰险,危险的实验炸死 了自己亲人。镇上的人看到的是疯狂,是恐怖,是不解。危及大家的生命便不可 再让他再住在镇上,诺贝尔便移于荒僻处。他终于成功了,他从窗子望出去,看 到的是人们可以轻松方便地将山炸开,看到的是个人牺牲于人类社会来说不算什 么 面对同一件事情,内心怀揣的不同,使人们看到不同的世界。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使众多文学作品丰满灿 烂:如两个囚犯望窗外,一个看见污泥,一个看见星空的故事,激励人们永怀希 望。不同人,不同世界,不同感触。 伫立窗前,看到多彩世界,用我们看到的不同的世界丰富我们置身的世 界。 [简评] 本文一是立意新颖,不拘泥于材料的表面,挖掘深邃。一个事物,不同 的人用不同的眼光,其结果就不同。关键是作者找到了对一件事物的不同看法 这是极难得的。而大多数考生仅仅是从雅、俗、闹、静去分析了。二是例证全面, 对比呈现。本文紧扣材料的核心内涵,讲述了四个事例:格林兄弟与其朋友的眼 界的不同,褚时健与时人境界的不同,诺贝尔与大家追求的不同,两个囚犯看见 的不同。这四个例子有力论证了“不同人看到不同世界”这一观点。前三个例子 构造相似,先是用“……,让我们……”句式开头,再用精炼语言概述例子,再 用四五句话加以画龙点睛的议论,形成了一轮一轮的论述冲击波。最后一个例子 则借助一句名言,辅以一句话的小故事,后加一句议论,言简意赅,与前三例有
多彩的世界犹如嵌在画框内的图画,静立窗前,循光望去,展现在人们前、 映刻在人们心中的却纷繁各异,雅俗闹静、美丑明暗……每个人眼中自有一个世 界。 推开窗子,让我们望向正在案前奋笔的他们…… 为了搜集世界各地的神奇怪异的故事,格林兄弟可谓煞费苦心。他们想 将其集结为一册,整理成为一本各地奇异怪闻集。窗外日月星辰交替流转,他们 不顾艰辛仍伏案工作,最终因工程量太大以失败告终。那本未完的书却被一位拜 访的朋友偶然发现,挖崛出其宝贵的文学价值,终于闻名遐迩的《格林童话》问 世了。 面对同一本书,格林兄弟眼中凝聚着其史学价值,那朋友眼中则浮现出 文学价值,毋论对错,这都是人们心中世界的反映,不同人有不同世界,也使世 界更加多彩。 透过玻璃,让我们注目工厂里辛勤的他…… 褚时健,亚洲第一卷烟厂——红塔烟厂的创立人。一开始办厂的目的便 是透过窗户与别人看见不一样的世界。面对畅销全球的万宝路香烟,有人看到可 以买来享受,有人看到外国货的品质优良,褚时健看到中国却还没有一个国产品 牌可以与之抗衡,于是云南红塔诞生。 面对同一个世界,人们因为望见的不同,作出不同的回应,也踏上 了不同的生命轨迹。我们不需要争论谁明亮、谁黯淡,只需平静地看待,不同人 不同世界,看见自己的世界。 打开窗棂,让我们凝视那小屋内孤独的身影…… 倾注毕生心血于炸药发明的诺贝尔,生命历尽艰险,危险的实验炸死 了自己亲人。镇上的人看到的是疯狂,是恐怖,是不解。危及大家的生命便不可 再让他再住在镇上,诺贝尔便移于荒僻处。他终于成功了,他从窗子望出去,看 到的是人们可以轻松方便地将山炸开,看到的是个人牺牲于人类社会来说不算什 么。 面对同一件事情,内心怀揣的不同,使人们看到不同的世界。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使众多文学作品丰满灿 烂;如两个囚犯望窗外,一个看见污泥,一个看见星空的故事,激励人们永怀希 望。不同人,不同世界,不同感触。 伫立窗前,看到多彩世界,用我们看到的不同的世界丰富我们置身的世 界。 [简评] 本文一是立意新颖,不拘泥于材料的表面,挖掘深邃。一个事物,不同 的人用不同的眼光,其结果就不同。关键是作者找到了对一件事物的不同看法, 这是极难得的。而大多数考生仅仅是从雅、俗、闹、静去分析了。二是例证全面, 对比呈现。本文紧扣材料的核心内涵,讲述了四个事例:格林兄弟与其朋友的眼 界的不同,褚时健与时人境界的不同,诺贝尔与大家追求的不同,两个囚犯看见 的不同。这四个例子有力论证了“不同人看到不同世界”这一观点。前三个例子 构造相似,先是用“……,让我们……”句式开头,再用精炼语言概述例子,再 用四五句话加以画龙点睛的议论,形成了一轮一轮的论述冲击波。最后一个例子 则借助一句名言,辅以一句话的小故事,后加一句议论,言简意赅,与前三例有
所不同,给人一种要言不烦的新感觉。三是结构上形成形式上并列,而内容上递 进。第一个事例的结语是“不同人有不同世界”,第二个事例的结语是“同一世 界有不同的人生轨迹”,第三层意思是“同一件事,内心不同,世界不同”。故 而形成观点上的层进。行文首尾照应,文章浑然一体。 本文评为一类卷,内容19分,表达18分,发展18分,扣分1分, 总分54分。(淄博第四中学李庆文)
所不同,给人一种要言不烦的新感觉。三是结构上形成形式上并列,而内容上递 进。第一个事例的结语是“不同人有不同世界”,第二个事例的结语是“同一世 界有不同的人生轨迹”,第三层意思是“同一件事,内心不同,世界不同”。故 而形成观点上的层进。行文首尾照应,文章浑然一体。 本文评为一类卷,内容 19 分,表达 18 分, 发展 18 分, 扣分 1 分, 总分 54 分。(淄博第四中学 李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