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天津市高考压轴卷语文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骁勇(xio)氛(fen)围自给(j)自足悄无声息(qiao) B.挫折(cuo)皈依(gui)妄自菲(fdi)薄高屋建瓴(ling C.咋舌(ze)强劲(jing)揠(ya)苗助长济济一堂(j) D.质量(zhi)刹那(sha)自怨自艾(yi)鞭辟入里(p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笔画不粘锅 轻车简从 年之季在于春 B.渔具功夫茶 以德抱怨是可忍孰不可忍 C.泄秘番话 惹是生非制之死地而后生 D.蛰伏爆发力 牟取暴利多行不义必自毙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奥巴马即将展开的亚洲之行绕过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要 突出美国 对盟友的重视,强调盟友关系仍是美“亚太再平衡”的重要支柱。 ②为应对区域范围内的重污染天气,今年将 搭建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 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建立区域空气重污染预警会商机制,共同应对区域大范围 空气重污染。 ③专案组成员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一名 可疑的男子拎着不明物品,在街 边蹲着休息,行为相当鬼祟 刻意逐步行迹B.蓄意逐渐形迹 C.蓄意逐渐行迹 刻意逐步形迹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土豪”炫富虽属个人举动,但给社会带来的负能量却不可忽略一一极容易加 剧人们的仇富心理,也助推了“拜金丰义”的蔓延 B.4月15日上午,“国际奥比斯飞机眼科医院中国济南项目”学术交流活劫起 动仪式在济南国际机场举行。 C.《百年孤独》堪称世上奇书,艰涩婉转,髙深莫测,初读感觉或许不知所云, 深读才知寓意深遂,曲径通幽。 D.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方设法挖 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十天试运营后,三联韬奋书店将 于4月18日正式成为24小时不打烊的京城首家书店。 B.中国政府联合工作组和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工作人员12日在吉隆坡与马方 举行联合工作会议,继续处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客机失联事件磋商协调 C.国际法庭因认定日本在南极海的“调査捕鲸”实质为“商业捕鲸”,判定其违 反了国际公约,于3月31日颁布判决书,下令禁止日本船只在南极海停止以任 何名义捕鲸 D.今年首次月全食出现在北京时间4月15日下午,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地 区都可看到月全食的全过程,但中国大部分地区无缘目睹。 二、(9分)
2014 年天津市高考压轴卷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组是( ) A.骁勇(xiāo) 氛(fèn)围 自给(jǐ)自足 悄无声息(qiǎo) B.挫折(cuò) 皈依(guī) 妄自菲(fēi)薄 高屋建瓴(lǐng) C.咋舌(zé) 强劲(jìng) 揠(yà)苗助长 济济一堂(jǐ) D.质量(zhǐ) 刹那(shà) 自怨自艾(yì)鞭辟入里(p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笔画 不粘锅 轻车简从 一年之季在于春 B.渔具 功夫茶 以德抱怨 是可忍孰不可忍 C.泄秘 一番话 惹是生非 制之死地而后生 D.蛰伏 爆发力 牟取暴利 多行不义必自毙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奥巴马即将展开的亚洲之行绕过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要 突出美国 对盟友的重视,强调盟友关系仍是美“亚太再平衡”的重要支柱。 ②为应对区域范围内的重污染天气,今年将 搭建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 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建立区域空气重污染预警会商机制,共同应对区域大范围 空气重污染。 ③专案组成员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一名 可疑的男子拎着不明物品,在街 边蹲着休息,行为相当鬼祟。 A.刻意 逐步 行迹 B.蓄意 逐渐 形迹 C.蓄意 逐渐 行迹 D.刻意 逐步 形迹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土豪”炫富虽属个人举动,但给社会带来的负能量却不可忽略一一极容易加 剧人们的仇富心理,也助推了“拜金丰义”的蔓延。 B.4 月 15 日上午,“国际奥比斯飞机眼科医院中国济南项目”学术交流活劫起 动仪式在济南国际机场举行。 C.《百年孤独》堪称世上奇书,艰涩婉转,高深莫测,初读感觉或许不知所云, 深读才知寓意深遂,曲径通幽。 D.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方设法挖 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十天试运营后,三联韬奋书店将 于 4 月 18 日正式成为 24 小时不打烊的京城首家书店。 B.中国政府联合工作组和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工作人员 12 日在吉隆坡与马方 举行联合工作会议,继续处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客机失联事件磋商协调。 C.国际法庭因认定日本在南极海的“调查捕鲸”实质为“商业捕鲸”,判定其违 反了国际公约,于 3 月 31 日颁布判决书,下令禁止日本船只在南极海停止以任 何名义捕鲸。 D.今年首次月全食出现在北京时间 4 月 15 日下午,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地 区都可看到月全食的全过程,但中国大部分地区无缘目睹。 二、(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丹培拉”与东方意蕴 程俊礼 绘画材料与作品的画面品质及技法、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纵观西方绘画,材料 几经变更,语言也从客观写实转向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自由表达。西方艺术家曾从 日本浮世绘等亚洲艺术中汲取营养,但是对于中国画水墨意蕴和中国画所特有的 精神情感的表意方式却鲜有深入探究。为了寻求更广阔的艺术表达空间,我尝试 运用“丹培拉”这一西方传统绘画形式来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以求赋予这 传统绘画形式以新的面貌,借此展开我的艺术探索 “丹培拉”是英语 Tempera的音译,通常称作“蛋彩画”,起源于古希腊、古罗 马时期,是欧洲最古老的画种之一。丹培拉主要以蛋清或蛋黄等易融水媒介作为 绘画颜料的调和剂,有多种混合方式。它多水时薄如水彩,透明流畅:少水时则 饱满沉稳,速干的特性适于多层次的细腻描绘。在中世纪基督教美术中,丹培拉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顶峰,16世纪随着油画的兴起 逐渐衰退,但至今仍广为流传,成就了伦勃朗、波提切利、弗朗西斯科、安德鲁 怀斯等绘画大师和他们的传世经典之作,体现出丹培拉独特的艺术魅力 多层次的描绘让传统丹培拉绘画的制作过程耗时费力。但其速干的特性是否也适 用于主观情感的即时宣泄?是否为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提供了可能性呢?我 在艺术实践中常常思考,如何将丹培拉和中国传统绘画的思想表述相融会,如何 以一种中国式的写意观,在丹培拉色彩的流动中表达个人生存体验和对大自然的 审美解读。 中国画强调“意在笔先”。“意”与意境、意象相关,是画家在情景交融的状态 下物我合一的艺术表达。正是在“意”的挥写中,画家将自然的存在状态与人的 生命形态进行了链接,就像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阐释一般。“外师造 化,中得心源”。我试图在丹培拉的色彩挥写中,追求客观描摹和主观精神的发 挥中主客观统一的审美意境,体悟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在中 国油画家主动追求油画本土化、民族化的今天,以丹培拉这一西方绘画形式追求 中国传统文人画意韵的“西语式表达”,写“胸中逸气”,表“象外之意” 为此,我以中国式的写意形式,对适合细腻描绘的传统丹培拉绘画材料进行了颠 覆式运用,在自然风景的描绘等艺术实践中,更注重色彩运用的直觉性、随机性, 强调西方表现主义和东方表现性绘画异质同构的审美特质。我希望通过作品传达 一种更加接近东方古典哲学精神的境界,在色彩的流动中,让西方的丹培拉更多 抹东方意蕴。(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02月16日12版) 6.下列关于“丹培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丹培拉是一种西方传统绘画形式,作者借它来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 B.丹培拉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通常称作“蛋彩画” C.丹培拉绘画颜料采用的调和剂主要是蛋清或蛋黄等易融水媒介,有多种混合 方式。 D.丹培拉在中世纪基督教美术和文艺复兴时期发展并达到顶峰,16世纪逐渐衰 7.下列对丹培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原因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丹培拉有独特的艺术表现魅力,成就了一批著名的绘画大师及其传世经典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丹培拉”与东方意蕴 程俊礼 绘画材料与作品的画面品质及技法、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纵观西方绘画,材料 几经变更,语言也从客观写实转向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自由表达。西方艺术家曾从 日本浮世绘等亚洲艺术中汲取营养,但是对于中国画水墨意蕴和中国画所特有的 精神情感的表意方式却鲜有深入探究。为了寻求更广阔的艺术表达空间,我尝试 运用“丹培拉”这一西方传统绘画形式来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以求赋予这一 传统绘画形式以新的面貌,借此展开我的艺术探索。 “丹培拉”是英语 Tempera 的音译,通常称作“蛋彩画”,起源于古希腊、古罗 马时期,是欧洲最古老的画种之一。丹培拉主要以蛋清或蛋黄等易融水媒介作为 绘画颜料的调和剂,有多种混合方式。它多水时薄如水彩,透明流畅;少水时则 饱满沉稳,速干的特性适于多层次的细腻描绘。在中世纪基督教美术中,丹培拉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顶峰,16 世纪随着油画的兴起 逐渐衰退,但至今仍广为流传,成就了伦勃朗、波提切利、弗朗西斯科、安德鲁 •怀斯等绘画大师和他们的传世经典之作,体现出丹培拉独特的艺术魅力。 多层次的描绘让传统丹培拉绘画的制作过程耗时费力。但其速干的特性是否也适 用于主观情感的即时宣泄?是否为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提供了可能性呢?我 在艺术实践中常常思考,如何将丹培拉和中国传统绘画的思想表述相融会,如何 以一种中国式的写意观,在丹培拉色彩的流动中表达个人生存体验和对大自然的 审美解读。 中国画强调“意在笔先”。“意”与意境、意象相关,是画家在情景交融的状态 下物我合一的艺术表达。正是在“意”的挥写中,画家将自然的存在状态与人的 生命形态进行了链接,就像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阐释一般。“外师造 化,中得心源”。我试图在丹培拉的色彩挥写中,追求客观描摹和主观精神的发 挥中主客观统一的审美意境,体悟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在中 国油画家主动追求油画本土化、民族化的今天,以丹培拉这一西方绘画形式追求 中国传统文人画意韵的“西语式表达”,写“胸中逸气”,表“象外之意”。 为此,我以中国式的写意形式,对适合细腻描绘的传统丹培拉绘画材料进行了颠 覆式运用,在自然风景的描绘等艺术实践中,更注重色彩运用的直觉性、随机性, 强调西方表现主义和东方表现性绘画异质同构的审美特质。我希望通过作品传达 一种更加接近东方古典哲学精神的境界,在色彩的流动中,让西方的丹培拉更多 一抹东方意蕴。(选自《人民日报》2014 年 02 月 16 日 12 版) 6.下列关于“丹培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丹培拉是一种西方传统绘画形式,作者借它来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 B.丹培拉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通常称作“蛋彩画”。 C.丹培拉绘画颜料采用的调和剂主要是蛋清或蛋黄等易融水媒介,有多种混合 方式。 D.丹培拉在中世纪基督教美术和文艺复兴时期发展并达到顶峰,16 世纪逐渐衰 退。 7.下列对丹培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原因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丹培拉有独特的艺术表现魅力,成就了一批著名的绘画大师及其传世经典之 作
B.具有适于多层次的细腻描绘的速干特性的绘画颜料让传统丹培拉绘画制作耗 时费力 C.丹培拉绘画的速干性适于主观情感的即时宣泄,为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提 供了可能。 D.中国画家想对丹培拉绘画材料的进行颠覆运用创作更接近东方古典哲学精神 境界的作品。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西方绘画材料的变更,语言也从客观写实转向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自由表 达,说明绘画材料决定着作品画面品质、技法、语言。 B.西方艺术家曾汲取了日本浮世绘艺术的营养,却没有探究中国画水墨意蕴和 精神情感的表意方式。 C.作者试用“丹培拉”来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是想赋予丹培拉以新的面貌, 更多一份东方意蕴,寻求更广阔的艺术表达空间。 D.作者在艺术实践中已将丹培拉和中国传统绘画的思想表述相融会,以一种中 国式的写意观表达个人生存体验和对大自然的审美解读。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上梅直讲书 苏拭 轼每读《诗》至《鸱鹗》,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 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 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 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 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 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乎此矣。轼 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 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 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 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 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诚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人,执事爱其文,以为 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 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 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 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 轼愿与闻焉。(选自《古文观止》) 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子油然而笑曰 油然:自然而然的样子 B.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徒:徒然,白白地 C.执事爱其文 执事:主事的官吏 D.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卒:终了
B.具有适于多层次的细腻描绘的速干特性的绘画颜料让传统丹培拉绘画制作耗 时费力。 C.丹培拉绘画的速干性适于主观情感的即时宣泄,为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提 供了可能。 D.中国画家想对丹培拉绘画材料的进行颠覆运用创作更接近东方古典哲学精神 境界的作品。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西方绘画材料的变更,语言也从客观写实转向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自由表 达,说明绘画材料决定着作品画面品质、技法、语言。 B.西方艺术家曾汲取了日本浮世绘艺术的营养,却没有探究中国画水墨意蕴和 精神情感的表意方式。 C.作者试用“丹培拉”来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是想赋予丹培拉以新的面貌, 更多一份东方意蕴,寻求更广阔的艺术表达空间。 D.作者在艺术实践中已将丹培拉和中国传统绘画的思想表述相融会,以一种中 国式的写意观表达个人生存体验和对大自然的审美解读。 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上梅直讲书 苏拭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 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 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 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 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 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乎此矣。轼 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 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 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 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 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诚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人,执事爱其文,以为 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 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 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 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 轼愿与闻焉。(选自《古文观止》) 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子油然而笑曰 油然:自然而然的样子 B.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 徒:徒然,白白地 C.执事爱其文 执事:主事的官吏 D.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卒:终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B.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 之乐也 C.非亲旧为之请属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D.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 今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11.下列各组语句中能表明苏轼自我得意之情或对欧阳修、梅尧臣崇敬之心的- 组是( ①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②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③其后益壮,是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 ④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⑤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 ⑥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苏轼参加礼部考试取得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 畅谈了士遇知己的快乐,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讲一步培养的愿望。 B.苏轼在这封信中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来比照欧阳修、梅尧臣与自己的关系, 这样写表明自己对欧、梅二人学识与人品的高度推崇。 C.苏轼说自己小时候读书就听说欧阳修的文章和孟子、韩愈等人的文章齐名, 而且还知道欧阳修的性情潇洒,能自得其乐 D.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人不能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空守着贫贱,而如果自己 能和大贤人一样也能成为贤人,那就十分快乐了 第Ⅱ卷 本卷共13小题,共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2)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3)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寄校书七兄① 李冶 无事乌程②县,蹉跎岁月余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组是( ) A.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B.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 之乐也 C.非亲旧为之请属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D.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 今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11.下列各组语句中能表明苏轼自我得意之情或对欧阳修、梅尧臣崇敬之心的— 组是( ) ①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②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朝为知己。 ③其后益壮,是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 ④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⑤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 ⑥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本文是苏轼参加礼部考试取得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封信,作者在信中 畅谈了士遇知己的快乐,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讲—步培养的愿望。 B.苏轼在这封信中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来比照欧阳修、梅尧臣与自己的关系, 这样写表明自己对欧、梅二人学识与人品的高度推崇。 C.苏轼说自己小时候读书就听说欧阳修的文章和孟子、韩愈等人的文章齐名, 而且还知道欧阳修的性情潇洒,能自得其乐。 D.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人不能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空守着贫贱,而如果自己 能和大贤人一样也能成为贤人,那就十分快乐了。 第Ⅱ卷 本卷共 13 小题,共 114 分。 四、(21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2)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3)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1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寄校书七兄① 李冶 无事乌程②县,蹉跎岁月余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③岸,莫忘几行书 【注】①本诗是女诗人李冶写给自乌程前往芸阁(藏书处,即秘书省)赴任的“七 兄”的。校书:“校书郎”(官名)的省称。②乌程:今浙江吴兴,李冶家乡。 ③大雷:在今安徽望江。南朝诗人鲍照途经此地时曾写下《登大雷岸与妹书》 (1)一、二两联反映了七兄怎样的生活状态?(2分) (2)颈联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5.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选5)(5分) (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 去 (2)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景翳翳以将入, (4)雁阵惊寒, (5)出师未捷身先死, (6)女娲炼石补天处,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6-21题。 城市里的蘑菇 伊塔洛·卡尔维诺 从远方吹进城里来的风给城市带来了不同寻常的礼物,只有少数一些敏感的灵魂 才会发现这事,就好像对于感冒的人,其他土地上的花粉会让他们直打喷嚏。 天,谁知道从哪里送来一阵裏着孢子的风,吹到城里一条路边的花坛里,于是 几簇蘑菇就在这里发了芽。没有人发现这事,除了小工马科瓦尔多,他每天早上 正是在那里乘电车 这个马科瓦尔多,有一双不是很适合城市生活的眼睛:标识牌、红绿灯、陈列柜、 霓虹灯、宣传画,对那些好考究的人,这些东西也许能吸引注意力,但从来不能 叫马科瓦尔多的目光停留,他看这些东西就好似扫过沙漠里的沙子。然而树枝上 片发黄的树叶,纠缠在瓦片上的一根羽毛,却也从来逃不过他的眼睛:没有 只马背上的牛虻,没有一个桌上的蛀虫洞,没有一块人行道上被碾扁的无花果皮, 是他不注意的,不用来作为推理的对象的,通过它们,可以发现季节的变化,理 解自己灵魂中的愿望,体会对自身存在的痛苦。 于是一天早上,在等着电车把自己带到那个他做体力活的公司去时,在站牌附近, 他找到了什么不同一般的东西,就在沿着林荫道的那片既不结果又生着硬皮的土 地里:在某些地方,比如树桩上面,好像是隆起了一堆堆肿块,而且还一个个地 迸裂开来,露出了椭圆形的地下躯体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③岸,莫忘几行书。 【注】①本诗是女诗人李冶写给自乌程前往芸阁(藏书处,即秘书省)赴任的“七 兄”的。校书:“校书郎”(官名)的省称。②乌程:今浙江吴兴,李冶家乡。 ③大雷:在今安徽望江。南朝诗人鲍照途经此地时曾写下《登大雷岸与妹书》。 (1)一、二两联反映了七兄怎样的生活状态?(2 分) (2)颈联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3 分)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15.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 选 5)(5 分) (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 去, 。 (2)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景翳翳以将入, 。 (4)雁阵惊寒, 。 (5)出师未捷身先死, 。 (6)女娲炼石补天处, 。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16—21 题。 城市里的蘑菇 伊塔洛•卡尔维诺 从远方吹进城里来的风给城市带来了不同寻常的礼物,只有少数一些敏感的灵魂 才会发现这事,就好像对于感冒的人,其他土地上的花粉会让他们直打喷嚏。 一天,谁知道从哪里送来一阵裹着孢子的风,吹到城里一条路边的花坛里,于是 几簇蘑菇就在这里发了芽。没有人发现这事,除了小工马科瓦尔多,他每天早上 正是在那里乘电车。 这个马科瓦尔多,有一双不是很适合城市生活的眼睛:标识牌、红绿灯、陈列柜、 霓虹灯、宣传画,对那些好考究的人,这些东西也许能吸引注意力,但从来不能 叫马科瓦尔多的目光停留,他看这些东西就好似扫过沙漠里的沙子。然而树枝上 一片发黄的树叶,纠缠在瓦片上的一根羽毛,却也从来逃不过他的眼睛:没有一 只马背上的牛虻,没有一个桌上的蛀虫洞,没有一块人行道上被碾扁的无花果皮, 是他不注意的,不用来作为推理的对象的,通过它们,可以发现季节的变化,理 解自己灵魂中的愿望,体会对自身存在的痛苦。 于是一天早上,在等着电车把自己带到那个他做体力活的公司去时,在站牌附近, 他找到了什么不同一般的东西,就在沿着林荫道的那片既不结果又生着硬皮的土 地里:在某些地方,比如树桩上面,好像是隆起了一堆堆肿块,而且还一个个地 迸裂开来,露出了椭圆形的地下躯体
他蹲下身来系鞋带,又仔细看了个清楚:是蘑菇,真正的蘑菇,它们正在城市的 中心冒出头来!马科瓦尔多觉得,那个曾包围他的灰色吝啬世界陡然变得慷慨起 来,满是秘密的财富,除了以钟点计算的合同薪金外,除了工资补贴外,除了家 庭津贴外,还可以从生活中指望点别的什么东西了。 工作时,他比平时心不在焉:他想,就当自己在那里卸包裹和箱子时,在泥土的 黑暗中,那些安静,迟缓,只有他认识的蘑菇,正在酝酿着自己多孔的果肉,正 吸收着地下的汁液,撑破土块的硬皮。“只要一夜的雨水,”他自言自语道,“就 已经可以收获了。”他等不及要把这个发现和妻子与孩子们一同分享 “这就是我要跟你们说的!”在寒酸的午饭饭桌上,他这样宣布道,“一个星期 内,我们就可以吃上蘑菇啦!一盘炸蘑菇!我跟你们保证!”对还不知道蘑菇是什 么东西的最年幼的孩子,他是满怀激情地解释了蘑菇众多品种的美丽,其味道的 细嫩,甚至还解释应该怎样来烧蘑菇;就这样,他把妻子也拉进讨论中,直到那 时,她一直都显得颇为怀疑和漫不经心。 “那,这些蘑菇在哪里?”孩子们问道,“告诉我们它们长在哪里?”对于这个 问题,马科瓦尔多的热情一下子被一种怀疑的推理给制止住了:“如果现在我跟 他们说在什么地方,他们肯定会和平常一起玩的那些小调皮一块儿去找蘑菇,这 样,整个街区就会到处散播这个消息了,而蘑菇最后就会落到别人家的长柄平底 锅里了!”这样,那个曾迅速用普遍爱心来填满自己心灵的发现,现在却使他占 有蘑菇狂热起来,使他被嫉妒和怀疑的担心包得严严实实。 “蘑菇我知道,也只有我知道,”他跟孩子们说,“如果你们漏一个词出去,你 们可就倒霉了。 第二天早上,他走进车站时,是满心的焦虑。他蹲在花坛边,心下宽慰些许地看 了会蘑菇,它们长了一点,但不是很多,几乎还完全藏在泥土地下。 他蹲的幅度很大,以至于没有发现背后有人,他突然站起身,尽力摆出一副冷漠 的神情,有一个清洁工,撑在自己的扫帚上,在看他 这个在他管辖区里长着蘑菇的清洁工,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瘦高个,他叫阿玛 蒂吉,马科瓦尔多看不惯他已有一段时日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那些戴眼 镜的总是让他心生厌烦,他们总是盯着沥青路,要清扫掉一切自然的痕迹。 那是个星期六,马科瓦尔多闲下大半天的工夫,装出心不在焉的模样,在花坛附 近转悠,远远地监视着清洁工和蘑菇,同时算计着还需要多长时间蘑菇能长好 晚上下雨了:就像农民在成月的干旱后,单听见几滴雨声,就能从睡梦中醒过来 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就这样,马科瓦尔多,整座城里唯一一个,倏地从床上坐了 起来,呼唤着家人。“是雨,是雨。”他努力地呼吸着从外头传进来的湿尘味和 新鲜霉味。 拂晓时,也就是星期日,他和孩子们一起,拎了个借来的小篮子,赶紧跑到花坛 边。蘑菇出来了,直直地挺在菇柄上,菇盖高耸在泥土外,还浸着雨水。“太好 啦!”他们扑过去采起了蘑菇 “爸爸,你看那边那个先生捡起了多少蘑菇啊!”米凯利诺说。父亲抬起头,看 见阿玛蒂吉正站在他们旁边,胳膊下也挽了个小篮子,篮子里装满了蘑菇。 啊,您也来采蘑菇?”清洁工说,“那就说明蘑菇没有问题可以吃了?我摘了 些,但不是很有把握……路的那头,还生出来一些更大的蘑菇……好了,现在 我知道可以吃了,我得去通知我的亲戚,他们还在那里讨论是该采摘呢,还是该 丢掉别管……”然后就大步走开了
他蹲下身来系鞋带,又仔细看了个清楚:是蘑菇,真正的蘑菇,它们正在城市的 中心冒出头来!马科瓦尔多觉得,那个曾包围他的灰色吝啬世界陡然变得慷慨起 来,满是秘密的财富,除了以钟点计算的合同薪金外,除了工资补贴外,除了家 庭津贴外,还可以从生活中指望点别的什么东西了。 工作时,他比平时心不在焉:他想,就当自己在那里卸包裹和箱子时,在泥土的 黑暗中,那些安静,迟缓,只有他认识的蘑菇,正在酝酿着自己多孔的果肉,正 吸收着地下的汁液,撑破土块的硬皮。“只要一夜的雨水,”他自言自语道,“就 已经可以收获了。”他等不及要把这个发现和妻子与孩子们一同分享。 “这就是我要跟你们说的!”在寒酸的午饭饭桌上,他这样宣布道,“一个星期 内,我们就可以吃上蘑菇啦!一盘炸蘑菇!我跟你们保证!”对还不知道蘑菇是什 么东西的最年幼的孩子,他是满怀激情地解释了蘑菇众多品种的美丽,其味道的 细嫩,甚至还解释应该怎样来烧蘑菇;就这样,他把妻子也拉进讨论中,直到那 时,她一直都显得颇为怀疑和漫不经心。 “那,这些蘑菇在哪里?”孩子们问道,“告诉我们它们长在哪里?”对于这个 问题,马科瓦尔多的热情一下子被一种怀疑的推理给制止住了:“如果现在我跟 他们说在什么地方,他们肯定会和平常一起玩的那些小调皮一块儿去找蘑菇,这 样,整个街区就会到处散播这个消息了,而蘑菇最后就会落到别人家的长柄平底 锅里了!”这样,那个曾迅速用普遍爱心来填满自己心灵的发现,现在却使他占 有蘑菇狂热起来,使他被嫉妒和怀疑的担心包得严严实实。 “蘑菇我知道,也只有我知道,”他跟孩子们说,“如果你们漏一个词出去,你 们可就倒霉了。” 第二天早上,他走进车站时,是满心的焦虑。他蹲在花坛边,心下宽慰些许地看 了会蘑菇,它们长了一点,但不是很多,几乎还完全藏在泥土地下。 他蹲的幅度很大,以至于没有发现背后有人,他突然站起身,尽力摆出一副冷漠 的神情,有一个清洁工,撑在自己的扫帚上,在看他。 这个在他管辖区里长着蘑菇的清洁工,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瘦高个,他叫阿玛 蒂吉,马科瓦尔多看不惯他已有一段时日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那些戴眼 镜的总是让他心生厌烦,他们总是盯着沥青路,要清扫掉一切自然的痕迹。 那是个星期六,马科瓦尔多闲下大半天的工夫,装出心不在焉的模样,在花坛附 近转悠,远远地监视着清洁工和蘑菇,同时算计着还需要多长时间蘑菇能长好。 晚上下雨了:就像农民在成月的干旱后,单听见几滴雨声,就能从睡梦中醒过来, 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就这样,马科瓦尔多,整座城里唯一一个,倏地从床上坐了 起来,呼唤着家人。“是雨,是雨。”他努力地呼吸着从外头传进来的湿尘味和 新鲜霉味。 拂晓时,也就是星期日,他和孩子们一起,拎了个借来的小篮子,赶紧跑到花坛 边。蘑菇出来了,直直地挺在菇柄上,菇盖高耸在泥土外,还浸着雨水。“太好 啦!”他们扑过去采起了蘑菇。 “爸爸,你看那边那个先生捡起了多少蘑菇啊!”米凯利诺说。父亲抬起头,看 见阿玛蒂吉正站在他们旁边,胳膊下也挽了个小篮子,篮子里装满了蘑菇。 “啊,您也来采蘑菇?”清洁工说,“那就说明蘑菇没有问题可以吃了?我摘了 一些,但不是很有把握……路的那头,还生出来一些更大的蘑菇……好了,现在 我知道可以吃了,我得去通知我的亲戚,他们还在那里讨论是该采摘呢,还是该 丢掉别管……”然后就大步走开了
马科瓦尔多一句也说不出来:还有他没有发现的更大的蘑菇,一场从未希冀过的 收获就这样在他鼻子底下给夺走了。他几乎是被愤恨,被暴怒气僵在那里,好 会儿不得动弹,然后一一就像不时会发生的那样一一那种个人激情的崩溃转变成 种慷慨的冲动:“嘿,你们大家!今天晚上你们想来一盘炸蘑菇吗?”他冲着 簇拥在电车群里的人群吼道。“在这条路上长出了好些蘑菇!你们跟我来!每人都 有份!”于是他就跟在阿玛蒂吉后面,而他自己已是被一大群胳膊上挂着雨伞的 人尾随着,因为天气还很湿润,阴晴不定。 所有的人都找到了蘑菇,因为没有篮子,他们就把伞打开来装。有人说:“如果 大家中午能一起吃个饭,该多好啊!”然而每个人都是捡了自己的蘑菇,就奔自 己家了。 但他们很快就见面了,甚至就在当天晚上,就在医院的同一间病房里,洗了胃后, 大家都被从中毒中拯救出来,不是很严重,因为每个人吃掉的蘑菇量都相当有限, 马科瓦尔多和阿玛蒂吉的病床挨得很近,他们是怒目相视 16.小说第三段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马科瓦尔多的眼睛?请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作 用。(2分) 17.请简析画线句中“监视”“算计”分别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4分) 赏析最后两段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19.简要赏析文中主人公马科瓦尔多的形象。(4分) 20.有人说,小说是一场具有讽刺意味的喜剧;也有人说,小说是一场主题沉重 的悲剧。你怎么看的?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3分) 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头说从远方吹进城里来的风促使蘑菇生成,后文又写夜间的雨促使蘑 菇生长,引出下文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马科瓦尔多一家人那么渴望吃上一顿蘑菇,说明他家贫困,经济条件很差, 平日很难吃到蘑菇。 C.阿玛蒂吉也早已发现了蘑菇,没有告诉别人。如果他没早发现,马科瓦尔多 家人就可以吃一顿蘑菇大餐,甚至一连几天都吃蘑菇。 D.马科瓦尔多把花坛里长蘑菇的事告诉素不相识的人,让那么多的人都来采蘑 菇,可见他慷慨、乐于助人。 E.小说结尾写吃蘑菇的人中毒住院时,马科瓦尔多和阿玛蒂吉怒目相视,实际 是为了表现他两人的命运、性格是基本相同的 六、(12分)
马科瓦尔多一句也说不出来:还有他没有发现的更大的蘑菇,一场从未希冀过的 收获就这样在他鼻子底下给夺走了。他几乎是被愤恨,被暴怒气僵在那里,好一 会儿不得动弹,然后——就像不时会发生的那样——那种个人激情的崩溃转变成 一种慷慨的冲动:“嘿,你们大家!今天晚上你们想来一盘炸蘑菇吗?”他冲着 簇拥在电车群里的人群吼道。“在这条路上长出了好些蘑菇!你们跟我来!每人都 有份!”于是他就跟在阿玛蒂吉后面,而他自己已是被一大群胳膊上挂着雨伞的 人尾随着,因为天气还很湿润,阴晴不定。 所有的人都找到了蘑菇,因为没有篮子,他们就把伞打开来装。有人说:“如果 大家中午能一起吃个饭,该多好啊!”然而每个人都是捡了自己的蘑菇,就奔自 己家了。 但他们很快就见面了,甚至就在当天晚上,就在医院的同一间病房里,洗了胃后, 大家都被从中毒中拯救出来,不是很严重,因为每个人吃掉的蘑菇量都相当有限。 马科瓦尔多和阿玛蒂吉的病床挨得很近,他们是怒目相视。 16.小说第三段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马科瓦尔多的眼睛?请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作 用。(2 分) 17.请简析画线句中“监视”“算计”分别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4 分) 18.赏析最后两段在小说中的作用。(4 分) 19.简要赏析文中主人公马科瓦尔多的形象。(4 分) 20.有人说,小说是一场具有讽刺意味的喜剧;也有人说,小说是一场主题沉重 的悲剧。你怎么看的?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3 分) 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小说开头说从远方吹进城里来的风促使蘑菇生成,后文又写夜间的雨促使蘑 菇生长,引出下文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马科瓦尔多一家人那么渴望吃上一顿蘑菇,说明他家贫困,经济条件很差, 平日很难吃到蘑菇。 C.阿玛蒂吉也早已发现了蘑菇,没有告诉别人。如果他没早发现,马科瓦尔多 一家人就可以吃一顿蘑菇大餐,甚至一连几天都吃蘑菇。 D.马科瓦尔多把花坛里长蘑菇的事告诉素不相识的人,让那么多的人都来采蘑 菇,可见他慷慨、乐于助人。 E.小说结尾写吃蘑菇的人中毒住院时,马科瓦尔多和阿玛蒂吉怒目相视,实际 是为了表现他两人的命运、性格是基本相同的。 六、(12 分)
22.概括下面文字核心观点。(4分) 我一向认为,生命存在的真假无从辨明,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彼此之间,允许自 我“留白”;让每个人在相互瞪视之外,也可以孤独地躲进一个任何他者所无法 侵入的世界。那也是我们可以安全地生活一辈子的理由。假如每个人都是“窥梦 人”,企图窥探他人梦境、窥伺他人内心私密,让“八卦”入主生活,我不知道 谁能放心地过完这一生。(改写自颜崑阳《窥梦人》) 23.读下列文字,筛选信息,为“弗拉门戈”下定义,不超过60字。(4分) 佛拉门戈是一种源于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地区的艺术形式,其形成深受当地摩 尔人和犹太人的影响,还吸收了大量吉普赛人的艺术元素。佛拉门戈是集歌、舞 吉他演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20世纪后期从最底层的民间歌舞逐步成为社会的 主流艺术,与斗牛并称为西班牙二大国粹。 24.仿照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出相应的语句。要求:句 式一致,字数相等。(4分) 我们打开《成语词典》,马文化的浓郁气息就会扑面而来。豪奢则鲜衣怒马,淫 逸则声色犬 马 放言自快则驷马难追,捷才无碍则倚马可 待; …尽管马没有龙的尊贵和虎的威严,也没有 猴的机敏和蛇的智慧,但马一直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每个时代都有它流行的词汇,如改革开放时期的“下海”“下岗”“熊市”等, 近年来又涌现了“达人”“打酱油”“杯具”“考碗族”“宅男”等,当下 土豪”“小伙伴”“女汉子”“正能量”等又最为流行。这些流行词都折射出 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的日新月异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你又从这些流行词 中领悟到什么呢?根据材料内容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 歌戏剧除外),字数800字以上
22.概括下面文字核心观点。(4 分) 我一向认为,生命存在的真假无从辨明,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彼此之间,允许自 我“留白”;让每个人在相互瞪视之外,也可以孤独地躲进一个任何他者所无法 侵入的世界。那也是我们可以安全地生活一辈子的理由。假如每个人都是“窥梦 人”,企图窥探他人梦境、窥伺他人内心私密,让“八卦”入主生活,我不知道 谁能放心地过完这一生。(改写自颜崑阳《窥梦人》) 23.读下列文字,筛选信息,为“弗拉门戈”下定义,不超过 60 字。(4 分) 佛拉门戈是一种源于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地区的艺术形式,其形成深受当地摩 尔人和犹太人的影响,还吸收了大量吉普赛人的艺术元素。佛拉门戈是集歌、舞、 吉他演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20 世纪后期从最底层的民间歌舞逐步成为社会的 主流艺术,与斗牛并称为西班牙二大国粹。 24.仿照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出相应的语句。要求:句 式一致,字数相等。(4 分) 我们打开《成语词典》,马文化的浓郁气息就会扑面而来。豪奢则鲜衣怒马,淫 逸则声色犬 马; , 。放言自快则驷马难追,捷才无碍则倚马可 待; , ……尽管马没有龙的尊贵和虎的威严,也没有 猴的机敏和蛇的智慧,但马一直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 色。 七、(60 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 分) 每个时代都有它流行的词汇,如改革开放时期的“下海”“下岗”“熊市”等, 近年来又涌现了 “达人”“打酱油” “杯具”“考碗族”“宅男”等,当下 “土豪”“小伙伴”“女汉子”“正能量”等又最为流行。这些流行词都折射出 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的日新月异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你又从这些流行词 中领悟到什么呢?根据材料内容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 歌戏剧除外),字数 800 字以上
【参考答案】一、(15分)1、C(解析:A项,氛fen围。B项,妄自菲fi薄, 瓴l1ng。D项,质zhi量,刹那cha。) 2.D(解析:A项,一年之计在于春;B项,以德报怨:C项,泄密,置之死地而 后生。) 3.D(解析:蓄意:早就有这个意思,指坏的;存心。刻意:用尽心思。逐步 一步一步的,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人有计划的努力。逐渐:只用于事物的变 化。行迹:多指举动和神色。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4.D(解析:“忽略”应该改为“忽视”。忽视多指有意的漠视,不注意,不重 视;忽略多指无意的疏忽,没有注意到。“起动”应该改为“启动”。不知所云: 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同。) 5.D(解析:A项,语序不当,“京城首家”调整至24小时之前;B项,介词缺 失,继续后加介词“就”;D项,不合逻辑,去掉“停止”。) 、(9分)6.D(解析:混淆了时段,原文是“在中世纪基督教美术中,丹培 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顶峰”。) 7.A(解析:B项,这里指出了丹培拉的不足,不是丹培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原 因。C项,将一种猜想说成了现实,也不是丹培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原因。D项, 是作者的一种希望,不是丹培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原因。) 8.C(解析:A项,推理不合逻辑,原文是“绘画材料与作品的画面品质及技法 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纵观西方绘画,材料几经变更,语言也从客观写实转向艺 术家主观情感的自由表达”。B项,表述太绝对化,原文是“鲜有深入探究 D项,将未然说成必然,原文是“我在艺术实践中常常思考,如何将丹培拉和中 国传统绘画的思想表述相融会,如何以一种中国式的写意观,在丹培拉色彩的流 动中表达个人生存体验和对大自然的审美解读”。) 三、(12分) 9.B(解析:他的门人、弟子、学生。) 10.B(解析:B项,代词,我自己。A项,介词,在;对。C项,代词,他们 我自己。D项,连词,顺承,不译;转折,可是、却。) 11.C(解析:①③⑥均与题干无关。) 12.C(解析:“其后益壮,是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 乐,而自乐其乐也。 后来年纪大了,才能够读他们的文章词赋,想见他们 的为人,料想他们潇洒地脱离世俗的所谓快乐,而自己爱好圣人引为快乐的事。) 四、(21分) 13.(8分) (1)不被人接纳又担忧什么呢?不被人接纳之后更显现出您是君子。(2分, “病”“见”正确各1分) (2)人不能够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够空守着贫贱。(2分,“苟且”“空” 正确各1分) (3)如果侥幸获得一时的成功,带着成队的车马和几十个随从,使得里巷的小 百姓围着看并且赞叹他。(3分,“苟其”“从”“聚观”正确各1分) 【参考译文】
【参考答案】一、(15 分)1、C(解析:A 项,氛 fēn 围。B 项,妄自菲 fěi 薄, 瓴 líng 。D 项,质 zhì 量,刹那 chà。) 2.D(解析:A 项,一年之计在于春;B 项,以德报怨;C 项,泄密,置之死地而 后生。) 3.D(解析:蓄意:早就有这个意思,指坏的;存心。刻意:用尽心思。逐步: 一步一步的,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人有计划的努力。逐渐:只用于事物的变 化。行迹:多指举动和神色。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4.D(解析:“忽略”应该改为“忽视”。忽视多指有意的漠视,不注意,不重 视;忽略多指无意的疏忽,没有注意到。“起动”应该改为“启动”。不知所云: 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同。) 5.D(解析:A 项,语序不当,“京城首家”调整至 24 小时之前;B 项,介词缺 失,继续后加介词“就”;D 项,不合逻辑,去掉“停止”。) 二、(9 分)6.D(解析:混淆了时段,原文是“在中世纪基督教美术中,丹培 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顶峰”。) 7.A(解析:B 项,这里指出了丹培拉的不足,不是丹培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原 因。C 项,将一种猜想说成了现实,也不是丹培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原因。D 项, 是作者的一种希望,不是丹培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原因。) 8.C(解析:A 项,推理不合逻辑,原文是“绘画材料与作品的画面品质及技法、 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纵观西方绘画,材料几经变更,语言也从客观写实转向艺 术家主观情感的自由表达”。B 项,表述太绝对化,原文是“鲜有深入探究”。 D 项,将未然说成必然,原文是“我在艺术实践中常常思考,如何将丹培拉和中 国传统绘画的思想表述相融会,如何以一种中国式的写意观,在丹培拉色彩的流 动中表达个人生存体验和对大自然的审美解读”。) 三、(12 分) 9.B(解析:他的门人、弟子、学生。) 10.B(解析:B 项,代词,我自己。A 项,介词,在;对。C 项,代词,他们; 我自己。D 项,连词,顺承,不译;转折,可是、却。) 11.C(解析:①③⑥均与题干无关。) 12.C(解析:“其后益壮,是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 乐,而自乐其乐也。”——后来年纪大了,才能够读他们的文章词赋,想见他们 的为人,料想他们潇洒地脱离世俗的所谓快乐,而自己爱好圣人引为快乐的事。) 四、(21 分) 13.(8 分) (1)不被人接纳又担忧什么呢?不被人接纳之后更显现出您是君子。(2 分, “病”“见”正确各 1 分) (2)人不能够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够空守着贫贱。(2 分,“苟且”“空” 正确各 1 分) (3)如果侥幸获得一时的成功,带着成队的车马和几十个随从,使得里巷的小 百姓围着看并且赞叹他。(3 分,“苟其”“从”“聚观”正确各 1 分) 【参考译文】
我每次读到《诗经》的《鸱鹗》,读到《书经》的《君奭》,总是暗暗地悲叹周 公没有遇到知己。等到读了《史记》,看到孔子被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而弹 琴唱歌的声音没断绝过;颜渊、仲伯等学生,互相问答。孔子说:“不是兕,不 是虎,却要在旷野上奔波,我的主张不对吗?我为什么落到这田地”颜渊说:“先 生的主张极为宏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接受;虽然这样,没人接受又有什么害 处?并且没接受,然后才显出你是君子。”孔子温和地笑着说:“颜回,如果你 有很多财产,我替你管账。”虽然天下没有人接受孔子的主张,但他的学生竟能 够自我满足而且是这样的快乐。现在我才知道,周公的富贵实在还比不上孔子的 贫贱。像召公这样的贤人,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却不能够了解周公的心思, 那么周公跟谁一同享受这富贵的快乐?然而跟孔子一同过着贫贱生活的人,却都 是天下的贤才,光这一点也就值得快乐了。我七八岁的时候,才知道读书。听说 如今天下有一位欧阳公。他的为人就像古你孟轲、韩愈一类人;又有一位梅公 跟欧阳公交游,并且和他上下议论。后来年纪大了,才能够读他们的文章词赋, 想见他们的为人,料想他们潇洒地脱离世俗的所谓快乐,而自己爱好圣人引为快 乐的事。我当时正在学做诗赋骈文,想求得微薄的俸禄,自己估量没有办法进见 诸位先生。来到京城一年多,不曾登门求教。今年春天,天下的读书人聚集在礼 部,先生和欧阳公亲自考试我们。我没有想到,竟得了第二名。后来听说,先生 喜欢我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风格,而欧阳公也因为我能够不受世俗文风的影响 而录取了,因此我留在这里。不是左右亲近的人先替我疏通关节,不是亲戚朋友 为我请求嘱托,从前十多年里听到名声却不能进见的人,一下子竟成为知己。退 下来思考这件事,觉得人不能够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够空守着贫贱,有大贤人 而能成为他的学生,那也就可以依靠了。如果侥幸获得一进的成功,带着成队的 车马和几十个随从,使得里巷的小百姓围着观看并且赞叹他,又怎么抵得上这种 快乐。《论语》上说:“不怨天,不怪人”,因为“从容自得啊,能够度过我的 天年”。先生的名声满天下,但官位不过五品:先生的面色温和,没有怒容;先 生的文章宽厚质朴,没有怨言。这心定是对圣人之道有很深的爱好呢。我希望听 到生生的教导啊。 14.(1)(2分)身在故里无所事事,宦游京城孤独寂寞 (2)(3分)借代、拟人。出句,以“仙棹”代指七兄所乘之舟;对句,用 伴”字 赋予寒星以人的情感。 评分建议:辞格指认,一种1分;简析,一点1分。 (3)(3分)骨肉关切之情。(意思对即可) 15.(5分) (1)也无风雨也无晴。(2)莫道不销魂。(3)抚孤松而盘桓。(4)声断衡阳 之浦 (5)长使英雄泪满襟。(6)石破天惊逗秋雨。 五、(21分) 16.运用了对比和排比手法,详写马科瓦尔多的眼睛,体现了他家境的贫困,也 为他发现蘑菇做了铺垫。(2分) 17.“监视”写出了马科瓦尔多“戒备”的心态:“算计”写出了他期盼的心情 (4分)
我每次读到《诗经》的《鸱鸮》,读到《书经》的《君奭》,总是暗暗地悲叹周 公没有遇到知己。等到读了《史记》,看到孔子被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而弹 琴唱歌的声音没断绝过;颜渊、仲伯等学生,互相问答。孔子说:“不是兕,不 是虎,却要在旷野上奔波,我的主张不对吗?我为什么落到这田地”颜渊说:“先 生的主张极为宏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接受;虽然这样,没人接受又有什么害 处?并且没接受,然后才显出你是君子。”孔子温和地笑着说:“颜回,如果你 有很多财产,我替你管账。”虽然天下没有人接受孔子的主张,但他的学生竟能 够自我满足而且是这样的快乐。现在我才知道,周公的富贵实在还比不上孔子的 贫贱。像召公这样的贤人,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却不能够了解周公的心思, 那么周公跟谁一同享受这富贵的快乐?然而跟孔子一同过着贫贱生活的人,却都 是天下的贤才,光这一点也就值得快乐了。我七八岁的时候,才知道读书。听说 如今天下有一位欧阳公。他的为人就像古你孟轲、韩愈一类人;又有一位梅公, 跟欧阳公交游,并且和他上下议论。后来年纪大了,才能够读他们的文章词赋, 想见他们的为人,料想他们潇洒地脱离世俗的所谓快乐,而自己爱好圣人引为快 乐的事。我当时正在学做诗赋骈文,想求得微薄的俸禄,自己估量没有办法进见 诸位先生。来到京城一年多,不曾登门求教。今年春天,天下的读书人聚集在礼 部,先生和欧阳公亲自考试我们。我没有想到,竟得了第二名。后来听说,先生 喜欢我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风格,而欧阳公也因为我能够不受世俗文风的影响 而录取了,因此我留在这里。不是左右亲近的人先替我疏通关节,不是亲戚朋友 为我请求嘱托,从前十多年里听到名声却不能进见的人,一下子竟成为知己。退 下来思考这件事,觉得人不能够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够空守着贫贱,有大贤人 而能成为他的学生,那也就可以依靠了。如果侥幸获得一进的成功,带着成队的 车马和几十个随从,使得里巷的小百姓围着观看并且赞叹他,又怎么抵得上这种 快乐。《论语》上说:“不怨天,不怪人”,因为“从容自得啊,能够度过我的 天年”。先生的名声满天下,但官位不过五品;先生的面色温和,没有怒容;先 生的文章宽厚质朴,没有怨言。这心定是对圣人之道有很深的爱好呢。我希望听 到生生的教导啊。 14.(1)(2 分)身在故里无所事事,宦游京城孤独寂寞。 (2)(3 分)借代、拟人。出句,以“仙棹”代指七兄所乘之舟;对句,用一 “伴”字, 赋予寒星以人的情感。 评分建议:辞格指认,一种 1 分;简析,一点 1 分。 (3)(3 分)骨肉关切之情。(意思对即可) 15.(5 分) (1)也无风雨也无晴。(2)莫道不销魂。(3)抚孤松而盘桓。(4)声断衡阳 之浦。 (5)长使英雄泪满襟。(6)石破天惊逗秋雨。 五、(21 分) 16.运用了对比和排比手法,详写马科瓦尔多的眼睛,体现了他家境的贫困,也 为他发现蘑菇做了铺垫。(2 分) 17.“监视”写出了马科瓦尔多“戒备”的心态:“算计”写出了他期盼的心情。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