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市高考语言基础与表达情境题型 2014年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 刚到北京求学时,未名湖边还能见到宗白华先生散步的背影。那时《美学散步》 出版不久,其中许多隽①言妙语,常被大学生们挂在嘴边。正像宗先生所说的, “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可以里在路旁折一支带露的鲜花, 也可以捡起别人弃置不顾的燕石。“散步者”悠然意远而又怡然自足的生活态 度,我辈后生其实只能心向往之。倘若只是锻炼身体②浏览风景,这种“散 步”不难;可真要像宗先生那样,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无限,并借以体 验生命、激情与诗意,如此“散步”则不易一一不只需要闲心、悟性与幽情,还 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历史文化知识。这就难怪长者一般比少年更乙于此道 散步者”之悠然,_③。虽有“大隐隐朝市”之类的说法,我还是很难想 像一个人能在车水马龙、④的闹市中悠然地散步。南朝刘孝威诗云“神心重 丘壑,散步怀渔樵”,现代社会日益都市化,即便在高楼大厦的夹缝中多保留几 个街心公园,也难得从容散步的酉 (取材于陈平原《历史文化散步》 1.文中①处加点字的注音和②处填入的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隽(juan)言妙语抑或 B.隽(judn)言妙语亦或 C.隽(jun)言妙语 亦或 D.隽(jn)言妙语 抑或 2.依次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偶尔精心情 B.偶然长心境 C.偶尔长心境 D.偶然精心情 3.填入文中④处的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熙熙攘攘 B.万人空巷 C.摩肩接踵 D.项背相望 4.填入文中③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既取决于适宜的客观环境,也取决于个人的知识经验 B.既得益于个人修养,也取决于客观环境。 C.既有赖于个人教养,也离不开生活条件 D.既离不开个人的知识经验,也离不开纯粹的自然环境。 5.下列对联中涉及到的我国传统节日依次是(3分 ①街头灯影逐花影,村中梅香伴酒香。 ②年高喜赏登高节,秋老还添不老春。 ③桂花开时香云成海,月轮高处广寒有宫 ④春回大地,九千万里寒食雨;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风 A.春节 重阳节元宵节清明节 B.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 C.元宵节重阳节中秋节清明节 D.春节 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 2014年东城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1.阅读下面的语句,完成(1)(3)题 ①.与古希腊戏剧和古典梵语戏剧相比,中国古代戏曲更倾向于表现世俗的内容
2014 年北京市高考语言基础与表达情境题型 2014 年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 1-4 题。 刚到北京求学时,未名湖边还能见到宗白华先生散步的背影。那时《美学散步》 出版不久,其中许多隽①言妙语,常被大学生们挂在嘴边。正像宗先生所说的, “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可以 甲 在路旁折一支带露的鲜花, 也可以捡起别人弃置不顾的燕石。“散步者”悠然意远而又怡然自足的生活态 度,我辈后生其实只能心向往之。倘若只是锻炼身体 ② 浏览风景,这种“散 步”不难;可真要像宗先生那样,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无限,并借以体 验生命、激情与诗意,如此“散步”则不易——不只需要闲心、悟性与幽情,还 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历史文化知识。这就难怪长者一般比少年更 乙 于此道。 “散步者”之悠然, ③ 。虽有“大隐隐朝市”之类的说法,我还是很难想 像一个人能在车水马龙、 ④ 的闹市中悠然地散步。南朝刘孝威诗云“神心重 丘壑,散步怀渔樵”,现代社会日益都市化,即便在高楼大厦的夹缝中多保留几 个街心公园,也难得从容散步的 丙 。 (取材于陈平原《历史文化散步》) 1.文中①处加点字的注音和②处填入的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隽(juàn)言妙语 抑或 B.隽(juàn)言妙语 亦或 C.隽(jùn)言妙语 亦或 D.隽(jùn)言妙语 抑或 2.依次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偶尔 精 心情 B.偶然 长 心境 C.偶尔 长 心境 D.偶然 精 心情 3.填入文中④处的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熙熙攘攘 B.万人空巷 C.摩肩接踵 D.项背相望 4.填入文中③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既取决于适宜的客观环境,也取决于个人的知识经验。 B.既得益于个人修养,也取决于客观环境。 C.既有赖于个人教养,也离不开生活条件。 D.既离不开个人的知识经验,也离不开纯粹的自然环境。 5.下列对联中涉及到的我国传统节日依次是(3 分) ①街头灯影逐花影,村中梅香伴酒香。 ②年高喜赏登高节,秋老还添不老春。 ③桂花开时香云成海,月轮高处广寒有宫。 ④春回大地,九千万里寒食雨;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风。 A.春节 重阳节 元宵节 清明节 B.元宵节 中秋节 重阳节 春节 C.元宵节 重阳节 中秋节 清明节 D.春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元宵节 2014 年东城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5 分。 1.阅读下面的语句,完成⑴—⑶题。 ①.与古希腊戏剧和古典梵语戏剧相比,中国古代戏曲更倾向于表现世俗的内容
②.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一书中对《窦娥冤》和《赵氏孤儿》有很高的评价, 称它们“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③.同样是反抗暴虐的悲剧主人公,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是个神话人物,而 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是个普通民女 ④.人类历史上的三大古典戏剧一一古希腊戏剧、印度梵语戏剧和中国古代戏曲 都是在各自民族文化土壤上生成的,因此也带有各自的民族审美的和文化心里的 特征。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梵(fan)语 暴虐(nue)关汉卿(qin)B.梵(fan)语 暴 虐(nie) 关汉卿(qing) C.梵(fan)语 暴虐(nue)关汉卿(qing)D.梵(fan)语 暴 虐(nie) 关汉卿(qin) (2).给上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④①③② (3).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 与汤显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B.王国维,浙江人,是中国近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有 《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等著作。 C.窦娥,是善良的,同时又是战斗的、反抗的。她的善良用在对待自己的亲人 受迫害者;她的反抗用在对付做恶的坏人、压迫者。 悲剧主要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 内容,如莎土比亚的《哈姆雷特》、老舍的《茶馆》。 2.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梁实秋先生在《谈时间》中谈及“时间即金钱”时说: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 河上舟楫往来, 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珅侍卫在侧, 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字。”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以人废言。不过三代 以下惟恐其不好名, 名利二字当中还是利的成分大些,“ 时 间即金钱之说仍属不假 不绝如缕大概有钱能使鬼推磨B.熙熙攘攘大 概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C.熙熙攘攘也许有钱能使鬼推磨 D.不绝如缕也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3.历史课上老师说:“公元1894年中日爆发了一场战争,按中国农历‘干支 纪年法(即用天干,如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如子、丑、寅、卯等十 个字循环相配来纪年,六十年一循环),那年正是甲午年,故称‘甲午战 争 课间同学们就“干支纪年”聊了起来。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同学甲:1996年我们出生了,是农历丙子年。 B.同学乙:2008年北京 奥运会,是农历戊子年。 C.同学丙:2004年我们将毕业,是农历丁丑年。D.同学丁:2016年法国 欧洲杯,是农历丙申年 2014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②.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一书中对《窦娥冤》和《赵氏孤儿》有很高的评价, 称它们“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③.同样是反抗暴虐的悲剧主人公,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是个神话人物,而 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是个普通民女。 ④.人类历史上的三大古典戏剧——古希腊戏剧、印度梵语戏剧和中国古代戏曲, 都是在各自民族文化土壤上生成的,因此也带有各自的民族审美的和文化心里的 特征。 ⑴.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梵(fán)语 暴虐(nüè) 关汉卿(qīn) B.梵(fán)语 暴 虐(niè) 关汉卿(qīng) C.梵(fàn)语 暴虐(nüè) 关汉卿(qīng)D.梵(fàn)语 暴 虐(niè) 关汉卿(qīn) ⑵.给上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 ④①③② ⑶.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 与汤显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B.王国维,浙江人,是中国近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有 《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等著作。 C.窦娥,是善良的,同时又是战斗的、反抗的。她的善良用在对待自己的亲人、 受迫害者;她的反抗用在对付做恶的坏人、压迫者。 D.悲剧主要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 内容,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老舍的《茶馆》。 2.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梁实秋先生在《谈时间》中谈及“时间即金钱”时说: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 河上舟楫往来, ,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珅侍卫在侧, 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字。”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以人废言。不过三代 以下惟恐其不好名, 名利二字当中还是利的成分大些,“ ”。时 间即金钱之说仍属不假。 A.不绝如缕 大概 有钱能使鬼推磨 B.熙熙攘攘 大 概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C.熙熙攘攘 也许 有钱能使鬼推磨 D.不绝如缕 也 许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3.历史课上老师说:“公元 1894 年中日爆发了一场战争,按中国农历‘干支’ 纪年法(即用天干,如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如子、丑、寅、卯等十 二个字循环相配来纪年,六十年一循环),那年正是甲午年,故称‘甲午战 争’……”课间同学们就“干支纪年”聊了起来。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是(3 分) A.同学甲:1996 年我们出生了,是农历丙子年。 B.同学乙:2008 年北京 奥运会,是农历戊子年。 C.同学丙:2004 年我们将毕业,是农历丁丑年。 D.同学丁:2016 年法国 欧洲杯,是农历丙申年。 2014 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3题。 ①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 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雕梁画栋 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美轮美奂。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 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 章”。此联内容很好,有巧夺天工之妙。但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 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差强人意。 ②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 铁无辜铸佞臣”。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 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_,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③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 的咏竹楹联。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 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己成了我的座右铭。 1.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雕梁画栋 B.却也称得上是美轮美奂 C.此联内容很好,有巧夺天工之妙 D.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差强人意 2.第②段中空格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 B.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 C.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 D.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 3第③段中的咏竹联最恰当的下联是 A.万丈凌云无止心 B.万丈凌云犹心虚 C.万尺凌云仍虚心 D.万尺凌云志永存 4.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注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2013年12月,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与世长辞。世界各国领导人纷纷发唁电表示哀 悼,世界上掀起了一股缅怀之风。曼德拉不是完人,他也有瑕疵,但95年的人 生征程,把一个政治家的大智慧和大胸怀表现得淋漓尽至。曼德拉摒弃了非此既 彼、你死我活的斗争理念,而遵循和平、民主和法制的途径解决分歧,这是曼德 拉留给全人类的弭足珍贵的政治遗产 A.唁(yan)电 与世长辞 B.缅(mian) 怀 淋漓尽至 C.瑕疵(zi) 非此既彼 D.摒(bin) 弭足珍贵 5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定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嫦娥三号”顺利登月后,2013年12月15日23时40分,“嫦娥三号”着陆 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完成第一次互拍。这是中国国旗在地外天体上第一次“留 影”。“两器”互拍成功,标志着“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A.中国“嫦娥三号”顺利登月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 1~3 题。 ①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 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雕梁画栋, 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美轮美奂。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 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 章”。此联内容很好,有巧夺天工之妙。但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 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差强人意。 ②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 铁无辜铸佞臣”。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 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 ,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③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 的咏竹楹联。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 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1.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雕梁画栋 B. 却也称得上是美轮美奂 C. 此联内容很好,有巧夺天工之妙 D. 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差强人意 2.第②段中空格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 B. 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 C. 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 D. 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 3.第③段中的咏竹联最恰当的下联是 A. 万丈凌云无止心 B. 万丈凌云犹心虚 C. 万尺凌云仍虚心 D. 万尺凌云志永存 4.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注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2013 年 12 月,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与世长辞。世界各国领导人纷纷发唁电表示哀 悼,世界上掀起了一股缅怀之风。曼德拉不是完人,他也有瑕疵,但 95 年的人 生征程,把一个政治家的大智慧和大胸怀表现得淋漓尽至。曼德拉摒弃了非此既 彼、你死我活的斗争理念,而遵循和平、民主和法制的途径解决分歧,这是曼德 拉留给全人类的弭足珍贵的政治遗产。 A. 唁(yàn)电 与世长辞 B. 缅(miàn) 怀 淋漓尽至 C. 瑕疵(zī) 非此既彼 D. 摒(bìn) 弃 弭足珍贵 5.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定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嫦娥三号”顺利登月后,2013 年 12 月 15 日 23 时 40 分,“嫦娥三号”着陆 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完成第一次互拍。这是中国国旗在地外天体上第一次“留 影”。“两器”互拍成功,标志着“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A. 中国“嫦娥三号”顺利登月
B.“玉兔号”和“嫦娥三号”完成第一次互拍 C.中国国旗在地外天体上第一次“留影” D.“嫦娥”拍下月面第一抹“中国红 2014丰台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给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进入21世纪,中国电影业方兴未艾(ai),一批对电影事业有着执着(zhu6) 追求的编剧、导演,正在努力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电影创作之路。 B.咬文嚼(jue)字有时真算得上是一个坏习惯,但是在文学领域,无论阅读还是 写作,我们都必须这样辎铢必较,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jin)严。 C.著名画家丰子恺善于从纷芸世态中挑出人所熟悉而不注意的一鳞半爪 (zhao),稍加点染,便创作出意境隽(jn)永的画作,令人一见不忘。 D.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cha)风云的人物莅(li)校讲学,但是没有谁 能像博闻强志的梁启超先生那样,在听众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2.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近段时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引起了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从 表面上看,人们的汉字书写能力普遍 ,是源于键盘输入方式对手写传 统的冲击,但从深层次分析,可能在于人们逐渐丧失了对汉字文化的敬畏之心。 人们对汉字书写的态度相当草率,很多不规范的书写,最终都慢慢地 成为新的习惯;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无需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练习汉字,没有练 就过硬的汉字书写基本功。少了一份对汉字书写应有的 ,少了一份对传 统文化应有的敬重,“汉字危机”迟早会成为一个问题 A.退化 集腋成裘 珍惜 B.蜕 化C化 集腋成裘 珍视 C.蜕化 积非成是 珍惜 退 积非成是 珍视 3.对下面语段中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条凝结着一个民族命运与精神的河流,一定是庄严、神圣、充满奥秘的。长江 为中国人提供的,绝不仅仅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更重 要的是还有那百折不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人意志的磨砺。数千年来,人们与它 在相搏中融合,在融合中相搏。它最终造就的不就是中华民族豪迈与坚忍的性格 吗?长江是一条流淌着民族精神的万里大江! A.长江为中国人提供的,绝不仅仅是那百折不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人意志的 磨砺,更重要的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 B.长江为中国人提供的,绝不仅仅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 道,更重要的是它还赋予了中国人那百折不回的精神,磨砺了中国人的意志 C.长江绝不仅仅为中国人提供了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 更重要的,它还赋予了中国人那百折不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人意志的磨砺 D.长江绝不仅仅为中国人提供了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 更重要的,它还赋予了中国人那百折不回的精神,磨砺了中国人的意志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粽子是一种时令美食,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据文献记载,唐 宋以
B.“玉兔号”和“嫦娥三号”完成第一次互拍 C. 中国国旗在地外天体上第一次“留影” D.“嫦娥”拍下月面第一抹“中国红” 2014 丰台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给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进入 21 世纪,中国电影业方兴未艾(ài),一批对电影事业有着执着(zhuó) 追求的编剧、导演,正在努力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电影创作之路。 B.咬文嚼(jué)字有时真算得上是一个坏习惯,但是在文学领域,无论阅读还是 写作,我们都必须这样辎铢必较,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jǐn)严。 C. 著名画家丰子恺善于从纷芸世态中挑出人所熟悉而不注意的一鳞半爪 (zhǎo),稍加点染,便创作出意境隽(jùn)永的画作,令人一见不忘。 D.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chà)风云的人物莅(lì)校讲学,但是没有谁 能像博闻强志的梁启超先生那样,在听众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2. 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近段时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引起了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从 表面上看,人们的汉字书写能力普遍 ,是源于键盘输入方式对手写传 统的冲击,但从深层次分析,可能在于人们逐渐丧失了对汉字文化的敬畏之心。 人们对汉字书写的态度相当草率,很多不规范的书写,最终都慢慢地 , 成为新的习惯;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无需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练习汉字,没有练 就过硬的汉字书写基本功。少了一份对汉字书写应有的 ,少了一份对传 统文化应有的敬重,“汉字危机”迟早会成为一个问题。 A. 退化 集腋成裘 珍惜 B. 蜕 化 集腋成裘 珍视 C. 蜕化 积非成是 珍惜 D. 退 化 积非成是 珍视 3.对下面语段中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条凝结着一个民族命运与精神的河流,一定是庄严、神圣、充满奥秘的。长江 为中国人提供的,绝不仅仅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更重 要的是还有那百折不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人意志的磨砺。数千年来,人们与它 在相搏中融合,在融合中相搏。它最终造就的不就是中华民族豪迈与坚忍的性格 吗?长江是一条流淌着民族精神的万里大江! A.长江为中国人提供的,绝不仅仅是那百折不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人意志的 磨砺,更重要的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 B.长江为中国人提供的,绝不仅仅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 道,更重要的是它还赋予了中国人那百折不回的精神,磨砺了中国人的意志。 C.长江绝不仅仅为中国人提供了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 更重要的,它还赋予了中国人那百折不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人意志的磨砺。 D.长江绝不仅仅为中国人提供了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 更重要的,它还赋予了中国人那百折不回的精神,磨砺了中国人的意志。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粽子是一种时令美食,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据文献记载,唐 宋以
后粽子名目逐渐繁多,形状和内质也不尽相同。 据说盛唐时期返回 日本的遣唐使曾写下“端午榴花照眼明,村庄儿女啖香粽”的著名诗句,表达了 他们对在中国生活的那段时光的深切怀念 ①从内质看,粽子的馅儿也是花样翻新,有枣、核桃、莲子、火腿等 ②陆游的“盘中共解青菰粽,哀其将簪艾一枝”写的是用艾叶浸米裹成的艾香粽 子 ③这里需要特别提及的是,粽子还凝聚着一种深挚的异国情结 ④从外形看,粽子大致可分为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等 ⑤风流皇帝唐玄宗的“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赞美的是当时盛行一时的九子 粽子 ⑥如果其中再加上枸杞、陈皮、姜末之类营养就更丰富,而且芬香扑鼻 A.⑤②①⑥③④B.④①⑥⑤②③C.④①③⑥⑤②D.⑥②①④⑤③ 5.春节将至,小明打算买副春联,以表达新年的祝愿,下列各副对联中最合适的 一项是 A.迁入新宅吉祥如意 搬进高楼福寿安康 B.大地春光喜期新岁 洞房花烛吉日良辰 C.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长安 D.年享高龄椿萱并茂 时逢盛世兰桂齐芳 延展练习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登髙远眺,俯瞰京城:一边是,红墙内皇宫内院,金碧辉煌,气势恢宏:一边是 一望无际、大大小小的民居院落,在绿树荫里掩应。若在雨中观看,其意境更深, 诚是“云里帝城双风阙, 1.文中划线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远眺 B.金碧辉煌 C.气势恢宏 D.掩应 2.下列各句填入文中横线处,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 A.雨中丛树万人家 B.雨中绿树隐千家 C.坊间丛树掩万家 D.坊间绿树有人家 3、某百货商店开业,老板的朋友送来四副贺联,但其中只有一副适合百货商店。 这副是 其余三副适合的场合分别是 A.茅店月明鸡唱早,板桥霜滑马行迟。 B.五夜早朝声入梦,一江春水暖先知。 C.生意可人春潮涌,财源似水秋果香 D.一楼风月当歌饮,万里溪山带醉看 4、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注意:①内容与节日有关②可以不考虑平仄 (1)端午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 (2)中秋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 5、依次填入文字横线处的成语或俗语,恰当的一项是 有时候,我们可以用俗语和成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如:“打开窗户说亮话”和 开诚布公”,“①”和“弄巧成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和“② ③”和“分道扬镳”等。不过,俗语多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保持着通 俗的特点;成语则多用作书面语,趋向典雅。 A.①鸡蛋里挑骨头 ②因小失大 ③重打锣鼓另开张
后粽子名目逐渐繁多,形状和内质也不尽相同。__________。据说盛唐时期返回 日本的遣唐使曾写下“端午榴花照眼明,村庄儿女啖香粽”的著名诗句,表达了 他们对在中国生活的那段时光的深切怀念。 ①从内质看,粽子的馅儿也是花样翻新,有枣、核桃、莲子、火腿等 ②陆游的“盘中共解青菰粽,哀其将簪艾一枝”写的是用艾叶浸米裹成的艾香粽 子 ③这里需要特别提及的是,粽子还凝聚着一种深挚的异国情结 ④从外形看,粽子大致可分为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等 ⑤风流皇帝唐玄宗的“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赞美的是当时盛行一时的九子 粽子 ⑥如果其中再加上枸杞、陈皮、姜末之类营养就更丰富,而且芬香扑鼻 A.⑤②①⑥③④ B.④①⑥⑤②③ C.④①③⑥⑤② D.⑥②①④⑤③ 5. 春节将至,小明打算买副春联,以表达新年的祝愿,下列各副对联中最合适的 一项是 A. 迁入新宅吉祥如意 搬进高楼福寿安康 B. 大地春光喜期新岁 洞房花烛吉日良辰 C.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长安 D.年享高龄椿萱并茂 时逢盛世兰桂齐芳 延展练习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登高远眺,俯瞰京城:一边是,红墙内皇宫内院,金碧辉煌,气势恢宏;一边是, 一望无际、大大小小的民居院落,在绿树荫里掩应。若在雨中观看,其意境更深, 诚是“云里帝城双凤阙, ”。 1.文中划线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远眺 B. 金碧辉煌 C.气势恢宏 D. 掩应 2.下列各句填入文中横线处,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 A.雨中丛树万人家 B.雨中绿树隐千家 C.坊间丛树掩万家 D.坊间绿树有人家 3、某百货商店开业,老板的朋友送来四副贺联,但其中只有一副适合百货商店。 这副是[ ]。其余三副适合的场合分别是 [ ] A. 茅店月明鸡唱早,板桥霜滑马行迟。 B. 五夜早朝声入梦,一江春水暖先知。 C. 生意可人春潮涌,财源似水秋果香。 D. 一楼风月当歌饮,万里溪山带醉看。 4、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注意:①内容与节日有关②可以不考虑平仄。 ⑴端午 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 ⑵中秋 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 5、依次填入文字横线处的成语或俗语,恰当的一项是 有时候,我们可以用俗语和成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如:“打开窗户说亮话”和 “开诚布公”,“ ① ”和“弄巧成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和“ ② ”, “ ③ ”和“分道扬镳”等。不过,俗语多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保持着通 俗的特点;成语则多用作书面语,趋向典雅。 A.①鸡蛋里挑骨头 ②因小失大 ③重打锣鼓另开张
B.①偷鸡不成蚀把米 ②因小失大 ③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 的独木桥 C.①鸡蛋里挑骨头 ②舍本逐末③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 桥 D.①偷鸡不成蚀把米 ②舍本逐末③重打锣鼓另开张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张弛之道》第②③段)②对于我们的文学艺 术创作来说,这个规律是有启发性的。比如一首乐曲,光是一股劲儿的快,一股 劲儿的紧,从头到尾都是最强音,那就显得很单调,没有什么节奏感 了 在《琵琶行》中所描写的那支曲子,开始有“大弦嘈嘈 如急雨 的一段,接着有“间 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的一段,后来又有“银瓶乍破水装 进 ”的一段,这倒是很合乎 张一弛的规律的,我相信,弹奏起来一定很优美动听,可惜我们谁都没有听到过。 ③一幅画,也是如此。布景成局,全凭有疏有密;有浓有淡,相间相成,方能错 落有致。只密不疏,则必嫌迫塞。只疏不密,必嫌 。只浓不淡, 则嫌 。只淡不浓,则嫌 (1)虽然不同的艺术风格难 免各有所偏,(2)一个作品总有一个作品的基调,(3)或以强烈见长,(4)或以柔和取 胜,⑤但“单打一”的旋律和笔墨终究是容易使人感到单调的。 1.在第②自然段的空格中分别填上作者的姓名和诗句 《琵琶行》的作者是 大弦嘈嘈如急雨, 银瓶乍破水浆迸, 2.填入第③自然段的空格中员合适的词语是 A.繁缛空松单薄 B.单薄繁缛空松 C.空松繁缛单薄 D.空松单薄繁缛 3.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是一个多重复句,第一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1)/(2)(3)(4)(5) B.(1)(2)(3)/(4)(5) C.(1)(②2)/(3)(4)(5) D.(1)(2)(3)(4)/(5)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初夏的黄昏,闻一多先生架着银边的眼镜,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数年来钻 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当学生们乱 七八糟地起立致敬又复坐下以后,他也坐下了;但并不即刻讲,却慢条斯理地掏 出自己的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露出他那洁白的牙齿作 笑 问道:“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并没有谁坦直地接受这 Gentleman风味的 礼让。于是,闻先生自己擦火柴吸了一支,使一阵烟雾在电灯下更浇重了他道士 般神秘莫测的面容。于是,像念“坐场诗”一样,他搭着极其_②的腔调 念着:“痛一饮一酒一熟一读一离一骚一方得为一真一名一士!”这样的,他便 开讲起来,讲他心仪的《楚辞》,讲神话与诗歌的关系,得意地把两个古人的诗 句集成一副对联在课堂上吟诵:“劝君更尽一杯 。”显然,他像中国的许多旧名士一样,在 夜间比在上午讲得精彩,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不惮其烦地向注册科交涉把上午的功 课移到黄昏以后的理由。有时,讲到意兴阑珊的时候,他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 到“月出皎兮”的时候,这才在“凉露霏霏沾衣”中回他的新南院住宅 (1)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B.①偷鸡不成蚀把米 ②因小失大 ③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 的独木桥 C.①鸡蛋里挑骨头 ②舍本逐末 ③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 桥 D.①偷鸡不成蚀把米 ②舍本逐末 ③重打锣鼓另开张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张弛之道》第②③段)②对于我们的文学艺 术创作来说,这个规律是有启发性的。比如一首乐曲,光是一股劲儿的快,一股 劲儿的紧,从头到尾都是最强音,那就显得很单调,没有什么节奏感 了。 在《琵琶行》中所描写的那支曲子,开始有“大弦嘈嘈 如急雨, ”的一段,接着有“间 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的一段,后来又有“银瓶乍破水装 进, ”的一段,这倒是很合乎一 张一弛的规律的,我相信,弹奏起来一定很优美动听,可惜我们谁都没有听到过。 ③一幅画,也是如此。布景成局,全凭有疏有密;有浓有淡,相间相成,方能错 落有致。只密不疏,则必嫌迫塞。只疏不密,必嫌 。只浓不淡, 则嫌 。只淡不浓,则嫌 。⑴虽然不同的艺术风格难 免各有所偏,⑵一个作品总有一个作品的基调,⑶或以强烈见长,⑷或以柔和取 胜,⑸但“单打一”的旋律和笔墨终究是容易使人感到单调的。 1.在第②自然段的空格中分别填上作者的姓名和诗句 《琵琶行》的作者是 大弦嘈嘈如急雨, 银瓶乍破水浆迸, 2.填入第③自然段的空格中员合适的词语是 A.繁缛空松单薄 B.单薄繁缛空松 C.空松繁缛单薄 D.空松单薄繁缛 3.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是一个多重复句,第一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1)/(2)(3)(4)(5) B.(1)(2)(3)/(4)(5) C.(1)(2)/(3)(4)(5) D.(1)(2)(3)(4)/(5)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⑸题。 初夏的黄昏,闻一多先生架着银边的眼镜,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数年来钻 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当学生们乱 七八糟地起立致敬又复坐下以后,他也坐下了;但并不即刻讲,却慢条斯理地掏 出自己的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露出他那洁白的牙齿作 ① 一笑, 问道:“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并没有谁坦直地接受这 Gentleman 风味的 礼让。于是,闻先生自己擦火柴吸了一支,使一阵烟雾在电灯下更浇重了他道士 般神秘莫测的面容。于是,像念“坐场诗”一样,他搭着极其 ② 的腔调, 念着:“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这样的,他便 开讲起来,讲他心仪的《楚辞》,讲神话与诗歌的关系,得意地把两个古人的诗 句集成一副对联在课堂上吟诵:“劝君更尽一杯 酒, ③ 。”显然,他像中国的许多旧名士一样,在 夜间比在上午讲得精彩,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不惮其烦地向注册科交涉把上午的功 课移到黄昏以后的理由。有时,讲到意兴阑珊的时候,他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 到“月出皎兮”的时候,这才在“凉露霏霏沾衣”中回他的新南院住宅。 ⑴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A.嫣然迂缓 B.蔼然迂缓 C.蔼然和缓 D.嫣然和缓 (2)文中黑体字成语,运用不当的是 A.乱七八糟 B.慢条斯理 C.神秘莫测 D.意兴阑珊 (3)将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横线③处,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A.与尔同消万古愁 B.烟波江上使人愁 C.举杯消愁愁更愁 D.西出阳关无故人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也是坚定的民主战士,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等 B.《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的合集,屈原的《离骚》是其中的代表作。 C.“劝君更尽一杯酒”出自《送元二使安西》,其下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 D.“月出皎兮”的四字句是《诗经》中的典型句式,其中“兮”字为语助词 (5)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英文“ Gentleman”的运用,是强调闻一多不同于中国传统文人的绅士气派。 B.描写闻一多在课堂上吸烟的举止,主要目的是渲染闻一多不拘小节的讲课风 格。 C.文中描绘闻一多念“坐场诗”的情景,凸显了闻一多授业时的认真和投入 D.尽管文中有两处把闻一多比作“道士”,但作者更倾向于视闻一多为“名 士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 1.A2.选C得3分,选A得1分,其余不得分。 4.B 东城区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参考答案 1.阅读下面的语句,完成()(3)题 (1).【答案】C(2).【答案】D(3.【答案】A 2.【答案】B 3.【答案】C 北京市朝阳区2014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抗一考试参考答案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C(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2.B3.C 4.A(B缅midn怀,淋漓尽致C疵Ci,非此即彼 D摒bing,弥足 珍贵) 5.D 丰台区2013年——2014年高三年级期末第一练习(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B.咬文嚼(jiao)字锱铢必较 纷纭隽 (juan)永D.叱咤(zha)风云
A.嫣然 迂缓 B.蔼然 迂缓 C.蔼然 和缓 D.嫣然 和缓 ⑵文中黑体字成语,运用不当的是 A.乱七八糟 B.慢条斯理 C.神秘莫测 D.意兴阑珊 ⑶将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横线③处,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A.与尔同消万古愁 B.烟波江上使人愁 C.举杯消愁愁更愁 D.西出阳关无故人 ⑷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也是坚定的民主战士,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等。 B.《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的合集,屈原的《离骚》是其中的代表作。 C.“劝君更尽一杯酒”出自《送元二使安西》,其下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 D.“月出皎兮”的四字句是《诗经》中的典型句式,其中“兮”字为语助词。 ⑸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英文“Gentleman”的运用,是强调闻一多不同于中国传统文人的绅士气派。 B. 描写闻一多在课堂上吸烟的举止,主要目的是渲染闻一多不拘小节的讲课风 格。 C. 文中描绘闻一多念“坐场诗”的情景,凸显了闻一多授业时的认真和投入。 D. 尽管文中有两处把闻一多比作“道士”,但作者更倾向于视闻一多为“名 士”。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 准 1. A 2. 选 C 得 3 分,选 A 得 1 分,其余不得分。 3. B 4.B 5.C 东城区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参考答案 1.阅读下面的语句,完成⑴—⑶题。 ⑴.【答案】C⑵.【答案】D⑶.【答案】A 2.【答案】B 3.【答案】C 北京市朝阳区 2014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C(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2.B 3.C 4.A(B 缅 miǎn 怀,淋漓尽致 C 疵 cī,非此即彼 D 摒 bìng,弥足 珍贵) 5.D 丰台区 2013 年——2014 年高三年级期末统一练习(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B.咬文嚼(jiáo)字 锱铢必较 C.纷纭 隽 (juàn)永 D.叱咤(zhà)风云
2.【答案】D。【解析】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虫类蜕皮, 比喻腐化堕落。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小,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 皮袍,比喻积少成多;积非成是:错误的东西流传久了,也会被认为是正确的。 珍惜:珍重爱惜;珍视:珍惜重视。 3.【答案】D。【解析】A.搭配不当,“提供的”不能与“精神”“磨砺”搭配: 语序不当,结合语境,应先说“物质层面”,再说“精神层面”。B.句式杂糅, “长江为中国人提供的”与后面“它还赋予了中国人那百折不回的精神,磨砺了 中国人的意志”杂糅。C.“赋予”与“磨砺”搭配不当。 4.【答案】B。 5.【答案】C。【解析】A为乔迁联,B为喜联,D为寿联。 [延展练习一参考答案]1.D,2.A3、C(A.客店,B.热水袋专卖,D.旅游地)4、 (1)品糯粽尤思屈子忠魂 (2)桂香一缕传遥忆5、B [延展练习二参考答案]1.白居易小弦切切如私语铁骑突出刀枪鸣,2.C,3.D [延展练习三参考答案])B,(2D,(3)A,(4)A,(5D
2.【答案】D。【解析】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虫类蜕皮, 比喻腐化堕落。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小,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 皮袍,比喻积少成多;积非成是:错误的东西流传久了,也会被认为是正确的。 珍惜:珍重爱惜;珍视:珍惜重视。 3.【答案】D。【解析】A.搭配不当,“提供的”不能与“精神”“磨砺”搭配; 语序不当,结合语境,应先说“物质层面”,再说“精神层面”。B.句式杂糅, “长江为中国人提供的”与后面“它还赋予了中国人那百折不回的精神,磨砺了 中国人的意志”杂糅。C.“赋予”与“磨砺”搭配不当。 4.【答案】B。 5.【答案】C。【解析】A 为乔迁联,B 为喜联,D 为寿联。 [延展练习一参考答案]1.D,2.A3、C(A.客店,B.热水袋专卖,D.旅游地)4、 ⑴品糯粽尤思屈子忠魂 ⑵桂香一缕传遥忆 5、B [延展练习二参考答案] 1.白居易 小弦切切如私语 铁骑突出刀枪鸣,2.C,3.D [延展练习三参考答案]⑴B,⑵D,⑶A,⑷A,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