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高三语文 2017.0l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共6页,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 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颕用2B铅笔墳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 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律无效考试结朿后,请将笞题卡交回。 语文I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知识是人类在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以及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一切经验的积累。 人类由 的懵懂 时代进而步入高度发达的智慧文明时代,人类自身 从自然性的人成长为社会性的人乃至有▲的人,靠的就是不断地学习。正是 代代人的孜孜探求,才托举起今天的人类社会。 A.茹毛饮血愚昧素养 B.茹毛饮血蒙昧教养 C.刀耕火种愚昧教养 D.刀耕火种蒙昧素养 2.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今冬的第一场雪给家乡带来了这个季节特有 的风景,落了雪的世界是恬淡的,是迷人,是静谥的。 B.“鬓衰头似雪,行步急如风”,第二军医大学吴孟超院士从医近70年,现在虽然已经 90岁高龄,但仍披甲执刀,工作在医学科学领域 C.“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漂泊他乡的游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让慈母放下深 深的牵挂,而他们自己,又有多少次在梦里回到故土家园? 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夏完淳父子葬于此已有三百六十多年,但墓 园一片寂静,无人凭吊,我在碑前站好,举行这只有一个人的祭奠仪式 3.下列谦敬词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老师送给小张一支钢笔,小张收下了钢笔,并感谢李老师的惠赠。 B.有幸跟随先生您学习书画近十年,但尚无成就,我真是忝列门墙了 C.我们全家这次来扬州旅游,叨扰了你们这么多天,真是不好意思了 D.分别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还是原来的模样吗?我真的很垂念你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尴 尬是一种可贵的能力,_▲_。要是你忽然发现你处在了尴尬的地位,_▲_, _。▲_,这差不多能算规律 ①这不值得惊慌 ②也最好不要逃避 ③质问你的信仰
- 1 - 2017 届高三 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高 三 语 文 2017.01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共 6 页,满分为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 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 2B 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 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知识是人类在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以及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一切经验的积累。 人类由 ▲ 的懵懂 ▲ 时代进而步入高度发达的智慧文明时代,人类自身 从自然性的人成长为社会性的人乃至有 ▲ 的人,靠的就是不断地学习。正是一 代代人的孜孜探求,才托举起今天的人类社会。 A.茹毛饮血 愚昧 素养 B.茹毛饮血 蒙昧 教养 C.刀耕火种 愚昧 教养 D.刀耕火种 蒙昧 素养 2.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不符合 ...语境的一项是(3 分) A.“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今冬的第一场雪给家乡带来了这个季节特有 的风景,落了雪的世界是恬淡的,是迷人,是静谥的。 B.“鬓衰头似雪,行步急如风”,第二军医大学吴孟超院士从医近 70 年,现在虽然已经 90 岁高龄,但仍披甲执刀,工作在医学科学领域。 C.“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漂泊他乡的游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让慈母放下深 深的牵挂,而他们自己,又有多少次在梦里回到故土家园? 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夏完淳父子葬于此已有三百六十多年,但墓 园一片寂静,无人凭吊,我在碑前站好,举行这只有一个人的祭奠仪式。 3.下列谦敬词的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李老师送给小张一支钢笔,小张收下了钢笔,并感谢李老师的惠赠..。 B.有幸跟随先生您学习书画近十年,但尚无成就,我真是忝列门墙 ....了。 C.我们全家这次来扬州旅游,叨扰..了你们这么多天,真是不好意思了! D.分别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还是原来的模样吗?我真的很垂念..你!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尴尬是一种可贵的能力, ▲ 。要是你忽然发现你处在了尴尬的地位, ▲ , ▲ , ▲ , ▲ 。 ▲ ,这差不多能算规律。 ①这不值得惊慌 ②也最好不要逃避 ③质问你的信仰
④莫如由着它日日夜夜惊扰你的良知 ⑤因为反躬自问是一切爱愿和思想的萌芽 ⑥进退维谷之日正可能是别有洞天之时 A.⑥①②④③⑤B.⑤①②④③⑥ C.⑥④③②①⑤D.⑤④③①②⑥ 5.下面的图表是交通运输部2015年发布的乘客使用专车上班或出行与距离远近关系的比例 图,相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39.6 323 118 5公里内5-10公里10-15公里1520公里2030公里30公里以上 ■上班订单占比口出行订单占比 A.10公里的路程内,乘客使用专车的订单占比明显较高 B.10公里的路程内,出行使用专车的订单占比高于上班选择专车的 C.随着上班和出行距离的增加,乘客使用专车的订单占比在不断地减少。 D.就出行而言,距离的远近是决定乘客是否使用专车的重要因素。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礼论 王安石 呜呼,荀卿之不知礼也!其言曰“圣人化性而起伪”,吾是以知其不知礼也。知礼者, 贵乎知礼之意,而荀卿盛称其法度节奏之美,至于言化,则以为伪也。亦乌知礼之意哉?夫 礼始于天而成于人,知天而不知人则野,知人而不知天则伪。圣人恶其野而疾其伪,以是礼 兴焉。 今苟卿以谓圣人之化性为起伪,则是不知天之过也,然彼亦有见而云尔。凡为礼者,必 诎其放傲之心,逆其嗜欲之性。莫不欲逸而为尊者劳,莫不欲得而为长者让,擎跽曲拳,以 见其恭 夫民之于此,岂皆有乐之之心哉?患上之恶己,而随之以刑也。故荀卿以为特劫之法度 之威,而为之于外尔,此亦不思之过也。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 故必削之以斧斤,直之以绳墨,圆之以规而方之以矩,東联胶漆之,而后器适于用焉。前之 以衔勒之制,后之以鞭策之威,驰骤舒疾,无得自放,而一听于人,而后马适于驾焉。由是 观之,莫不劫之于外而服之以力者也。然圣人舍木而不为器,舍马而不为驾者,固亦因其天
- 2 - ④莫如由着它日日夜夜惊扰你的良知 ⑤因为反躬自问是一切爱愿和思想的萌芽 ⑥进退维谷之日正可能是别有洞天之时 A.⑥①②④③⑤ B.⑤①②④③⑥ C.⑥④③②①⑤ D.⑤④③①②⑥ 5.下面的图表是交通运输部 2015 年发布的乘客使用专车上班或出行与距离远近关系的比例 图,相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 分) 上班订单占比 出行订单占比 A.10 公里的路程内,乘客使用专车的订单占比明显较高。 B.10 公里的路程内,出行使用专车的订单占比高于上班选择专车的。 C.随着上班和出行距离的增加,乘客使用专车的订单占比在不断地减少。 D.就出行而言,距离的远近是决定乘客是否使用专车的重要因素。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礼 论 王安石 呜呼,荀卿之不知礼也!其言曰“圣人化性而起伪”,吾是以.知其不知礼也。知礼者, 贵乎知礼之意,而荀卿盛称其法度节奏之美,至于言化,则以为伪也。亦乌知礼之意哉?夫 礼始于天而成于人,知天而不知人则野,知人而不知天则伪。圣人恶其野而.疾其伪,以.是礼 兴焉。 今荀卿以谓圣人之化性为起伪,则是不知天之过也,然彼亦有见而云尔。凡为礼者,必 诎其放傲之心,逆.其嗜欲之性。莫不欲逸而.为尊者劳,莫不欲得而为长者让,擎跽曲拳,以 见其恭。 夫民之.于此,岂皆有乐之之心哉?患上之恶己,而随之以刑也。故荀卿以为特劫之.法度 之威,而为之于外尔,此亦不思之过也。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 故必削之以斧斤,直之以绳墨,圆之以规而方之以矩,束联胶.漆之,而后器适于用焉。前之 以衔勒之制,后之以鞭策之威,驰骤舒疾,无得自放,而一听于人,而后马适于驾焉。由是 观之,莫不劫之于.外而服之以力者也。然圣人舍木而不为器,舍马而不为驾者,固亦因其天
资之材也。今人生而有严父爱母之心,圣人因其性之欲而为之制焉,故其制虽有以强人,而 乃以顺其性之欲也。 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此亦可谓失其性也。得性者以为 伪,则失其性者乃可以为真乎?此荀卿之所以为不思也。 夫狙猿之形,非不若人也,欲绳之以尊卑而节之以揖让,则彼有趋于深山大麓而走耳, 虽畏之以威而驯之以化,其可服邪?以谓天性无是而可以化之使伪耶,则狙猿亦可使为礼矣。 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 (选自《王安石文集》) 6.下列加点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逆其嗜欲之性 违背 B.束联胶漆之 胶水 C.故其制虽有以强人胜过 D.天则无是 天性 7.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吾是以知其不知礼也 以是礼兴焉 B.圣人恶其野而疾其伪 莫不欲逸而为尊者劳 C.夫民之于此 故荀卿以为特劫之法度之威 D.莫不劫之于外而服之以力者也 则彼有趋于深山大麓而走耳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4分) (2)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4分) 9.荀子和王安石对于“礼”的看法有什么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三、古诗鉴赏(l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六 杜甫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央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刚结束,蜀地仍战乱不息,诗人时年55岁,滞留夔州。② 曲江:地名,在长安城南。③花萼: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南内兴庆宫西南隅。据载,唐玄宗 开元二十年,从大明宫依城修筑复道,达南内兴庆宫,直至曲江芙蓉园。④入边愁:传来边
- 3 - 资之材也。今人生而有严父爱母之心,圣人因其性之欲而为之制焉,故其制虽有以强.人,而 乃以顺其性之欲也。 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此亦可谓失其性也。得性者以为 伪,则失其性者乃可以为真乎?此荀卿之所以为不思也。 夫狙猿之形,非不若人也,欲绳之以尊卑而节之以揖让,则彼有趋于.深山大麓而走耳, 虽畏之以威而驯之以化,其可服邪?以谓天性无是而可以化之使伪耶,则狙猿亦可使为礼矣。 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 (选自《王安石文集》) 6.下列加点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逆.其嗜欲之性 违背 B.束联胶.漆之 胶水 C.故其制虽有以强.人 胜过 D.天.则无是 天性 7.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吾是以.知其不知礼也 以.是礼兴焉 B.圣人恶其野而.疾其伪 莫不欲逸而.为尊者劳 C.夫民之.于此 故荀卿以为特劫之.法度之威 D.莫不劫之于.外而服之以力者也 则彼有趋于.深山大麓而走耳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⑴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4 分) ⑵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4 分) 9.荀子和王安石对于“礼”的看法有什么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 分) 三、古诗鉴赏(11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六① 杜甫 瞿塘峡口曲江②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③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④。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刚结束,蜀地仍战乱不息,诗人时年 55 岁,滞留夔州。② 曲江:地名,在长安城南。③花萼: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南内兴庆宫西南隅。据载,唐玄宗 开元二十年,从大明宫依城修筑复道,达南内兴庆宫,直至曲江芙蓉园。④入边愁:传来边
地战乱的消息 (1)请分析首联的作用。(3分) (2)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4分) (3)作者在诗歌中兴发了哪些感慨?请简要概括。(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 (2) 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3)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 (6)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 (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学而》) 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老树 张大威 不知是一个村庄在走来走去寻找一株老树,还是一株老树在走来走去寻找一个村庄,总 之,一个像样的村庄必有一株老树,一株老树必定对村庄有着存在的意义。 这样的老树,一定会是器宇轩昂、气质高贵,树干坚硬如铁,枝叶莽莽苍苍。一株老树 就是一团山一样蓊郁的云,它可挽住淸风,衔住夕阳,挂住月亮,揽住飞鸟。人在老树的影 子里行走,像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滑行。老树一年四季会伸出颜色不断变幻的手 色的 手,褐色的手,金色的手,依季节的不同而定——轻轻抚摸村人的脊背,抚慰他们的忧伤, 缓解他们的劳苦。 老树最美的时候是在秋天。秋天纯净的云层与晶莹的霜霰,将老树变成了苍黄色。此时, 夜凉如水,老树的叶子在月光下,一片片变得如玉蝴蝶一般透明。村人聚集在老树下,话语 像弹丸一样,在月光的斜坡上顺流而下。春天种下的庄稼耔粒是否饱满,夏天娶的媳妇是否 已经怀上娃娃,入秋时配的母猪是否有小猪崽已经坐胎 团腾腾的俗世烟火,一种实实 在在的日子波涛。老树像神,聆听着,喜悦着,悲伤着,它的枝枝叶叶守护的,是流溢的粮 食,生殖的人畜,苍生的柴米油盐。 村庄的老树下,没有悠闲安逸的隐者,没有轻若水烟的白云。如果有一位母亲挎着一篮 子还带着大地温凉体温的土豆,歇息在老树下,那也只是劳动乐曲的一个简短的休止符。这 位母亲将土豆篮子放在脚边,她安详地坐在树阴下,相当满足地瞅着她的一篮子土豆。即便 是一位贵夫人瞅着自己价值连堿的宝石,也没有这位母亲瞅着这一篮子土豆的眼神更澄明、 美丽、高贵。是在什么样的星辰下,什么样的细雨中,这位母亲将希望、梦想和土豆的种子
- 4 - 地战乱的消息。 ⑴请分析首联的作用。(3 分) ⑵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4 分) ⑶作者在诗歌中兴发了哪些感慨?请简要概括。(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韩愈《师说》) ⑵ ▲ ,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⑶若夫乘天地之正, ▲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⑷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⑸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 ,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 ⑹从今若许闲乘月, ▲ 。(陆游《游山西村》) 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论语·学而》) ⑻ ▲ ,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老 树 张大威 不知是一个村庄在走来走去寻找一株老树,还是一株老树在走来走去寻找一个村庄,总 之,一个像样的村庄必有一株老树,一株老树必定对村庄有着存在的意义。 这样的老树,一定会是器宇轩昂、气质高贵,树干坚硬如铁,枝叶莽莽苍苍。一株老树 就是一团山一样蓊郁的云,它可挽住清风,衔住夕阳,挂住月亮,揽住飞鸟。人在老树的影 子里行走,像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滑行。老树一年四季会伸出颜色不断变幻的手——绿色的 手,褐色的手,金色的手,依季节的不同而定——轻轻抚摸村人的脊背,抚慰他们的忧伤, 缓解他们的劳苦。 老树最美的时候是在秋天。秋天纯净的云层与晶莹的霜霰,将老树变成了苍黄色。此时, 夜凉如水,老树的叶子在月光下,一片片变得如玉蝴蝶一般透明。村人聚集在老树下,话语 像弹丸一样,在月光的斜坡上顺流而下。春天种下的庄稼籽粒是否饱满,夏天娶的媳妇是否 已经怀上娃娃,入秋时配的母猪是否有小猪崽已经坐胎……一团腾腾的俗世烟火,一种实实 在在的日子波涛。老树像神,聆听着,喜悦着,悲伤着,它的枝枝叶叶守护的,是流溢的粮 食,生殖的人畜,苍生的柴米油盐。 村庄的老树下,没有悠闲安逸的隐者,没有轻若水烟的白云。如果有一位母亲挎着一篮 子还带着大地温凉体温的土豆,歇息在老树下,那也只是劳动乐曲的一个简短的休止符。这 位母亲将土豆篮子放在脚边,她安详地坐在树阴下,相当满足地瞅着她的一篮子土豆。即便 是一位贵夫人瞅着自己价值连城的宝石,也没有这位母亲瞅着这一篮子土豆的眼神更澄明、 美丽、高贵。是在什么样的星辰下,什么样的细雨中,这位母亲将希望、梦想和土豆的种子
直下到了大地温厚的被子中,并日日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夜夜怀着喜忧参半的心情, 企盼着那些玛瑙一样的小土豆,新月一样一点一点地长胖呢? 如今丰收了,篮子在,土豆在,母亲在,老树在。短暂的一瞬,她靠着老树粗大的根系 睡着了。她是劳累的,成年累月艰苦劳作的风霜,雕塑和定型了她脸上的毎一块肌肉,她歇 息时,劳累还是紧紧地跟随着她,她坐着,可她还是显得劳累 村庄的本质就是劳累,田园诗中的村庄是用来想象和溢美的,不是用来居住和生存的。 再看看树阴下卧着的两头牛吧,它们正静静地在一堆草前嚼食,在耕耘的间隙里,补充 着继续耕耘的体力。牛吃饱了,双目微合,我看到牛开始做梦,是一个关于耕耘的梦。耕耘 的梦是牛的安慰,它能从老树下一直追逐牛到天涯海角。村庄中的牛,能甩掉什么,也甩不 掉关于耕耘的梦。梦里,等待耕耘的土地广阔无边,赶牛人的鞭子在云天下啪啪作响,耕耘 杖是一只坠地的飞鸟,要牛来帮助它一次次腾空而起。梦里的牛想,要是能够有点闲暇美美 地做上个关于闲暇的梦,该有多好。等把眼前的这块地耕完了,一定要躺在老树下,好好地 睡上一觉,做一个只嚼食青草,一垄地也不耕,就干待着的梦。 酲时耕耘,梦中耕耘。村庄如此,人畜都是如此 老树越发苍老了,但它还在支撑着村庄的壮美。有 个小女孩手上攥着一粒树种 从老树下跑过,当她摊开手掌的时候,一株碧绿的小树苜便长在了她的掌心。 (选自2016年第6期《散文》,有改动) 12.请分析第二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13.为什么会说老树最美的时候是秋天?(4分) 14.结合全文,说说老树对一个村庄的存在意义。(6分) 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是时候关闭你的上帝视角了 王梦影 ()和颐酒店遇袭女性,衣着得体,遇事冷静,还是遭遇了质疑∶怎么这么晚回房间?上 个月,一位母亲在电梯里阻止男子吸烟,被拳脚相加,却遭微博红人怒斥:怎么做母亲的? 不能忍气吞声么?本月初,位中国旅日女留学生在家中遇害嫌疑犯是她友人的同居男友。 据被害者母亲陈述,凶手有家暴倾向,友人不得不向遇害女生寻求庇护,借住家中。这位姑 娘仿佛已经无可指摘了。可她似乎仍有“不足″之处:怎能如此善良?警惕心呢? (2)在每一起事件中,不幸已经发生,公众讨论无法弭平伤害或挽救生命。它的意义在于
- 5 - 一直下到了大地温厚的被子中,并日日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夜夜怀着喜忧参半的心情, 企盼着那些玛瑙一样的小土豆,新月一样一点一点地长胖呢? 如今丰收了,篮子在,土豆在,母亲在,老树在。短暂的一瞬,她靠着老树粗大的根系 睡着了。她是劳累的,成年累月艰苦劳作的风霜,雕塑和定型了她脸上的每一块肌肉,她歇 息时,劳累还是紧紧地跟随着她,她坐着,可她还是显得劳累。 村庄的本质就是劳累,田园诗中的村庄是用来想象和溢美的,不是用来居住和生存的。 再看看树阴下卧着的两头牛吧,它们正静静地在一堆草前嚼食,在耕耘的间隙里,补充 着继续耕耘的体力。牛吃饱了,双目微合,我看到牛开始做梦,是一个关于耕耘的梦。耕耘 的梦是牛的安慰,它能从老树下一直追逐牛到天涯海角。村庄中的牛,能甩掉什么,也甩不 掉关于耕耘的梦。梦里,等待耕耘的土地广阔无边,赶牛人的鞭子在云天下啪啪作响,耕耘 杖是一只坠地的飞鸟,要牛来帮助它一次次腾空而起。梦里的牛想,要是能够有点闲暇美美 地做上个关于闲暇的梦,该有多好。等把眼前的这块地耕完了,一定要躺在老树下,好好地 睡上一觉,做一个只嚼食青草,一垄地也不耕,就干待着的梦。 醒时耕耘,梦中耕耘。村庄如此,人畜都是如此。 老树越发苍老了,但它还在支撑着村庄的壮美。有一天,一个小女孩手上攥着一粒树种, 从老树下跑过,当她摊开手掌的时候,一株碧绿的小树苗便长在了她的掌心。 (选自 2016 年第 6 期《散文》,有改动) 12.请分析第二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 分) 13.为什么会说老树最美的时候是秋天?(4 分) 14.结合全文,说说老树对一个村庄的存在意义。(6 分) 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8 题。 是时候关闭你的上帝视角了 王梦影 ⑴和颐酒店遇袭女性,衣着得体,遇事冷静,还是遭遇了质疑:怎么这么晚回房间?上 个月,一位母亲在电梯里阻止男子吸烟,被拳脚相加,却遭微博红人怒斥:怎么做母亲的? 不能忍气吞声么?本月初,一位中国旅日女留学生在家中遇害,嫌疑犯是她友人的同居男友。 据被害者母亲陈述,凶手有家暴倾向,友人不得不向遇害女生寻求庇护,借住家中。这位姑 娘仿佛已经无可指摘了。可她似乎仍有“不足”之处:怎能如此善良?警惕心呢? ⑵在每一起事件中,不幸已经发生,公众讨论无法弭平伤害或挽救生命。它的意义在于
警示:未来避免悲剧重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3)可是焦点往往偏移了。“键盘侠”常常分成几派,争论受害者是不是还有改进的地方。 更糟的是,对受害者的审视会变成某种暗示,从键盘上蔓延到人心里,内化成为整个社会心 理的一部分——成为受害者是羞耻的。受害者有罪论并不新鲜。自1965年威廉莱恩提出这 个名词开始,不公正的社会文化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围观者的头脑,让他们下意识地认为受 害者有罪。 (4我更愿意相信,如今很多评论者并不想给谁冠上罪名。他们只是迫切地想知道一个问 题的答案:为什么不幸找上这个人?肯定有哪些值得警惕的地方——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5)当事件已经发生,过程已经了解,这种找寻似乎非常容易得到答案。身在其中的人总 是显得漏洞百岀。就像我躺在柔软的沙发里抱着爆米花,对着恐怖片里的傻白甜不断痛心疾 首:门口就是怪兽啊,半夜三更听到响动,出去看个啥!我看到那个人进地下室了,你就别 跟着下去了!如果是我的话,一定能活到片尾。这个逻辑似乎是通顺的,因为我们开着上帝 的视角。 (6)当我们俯视受害者,他们似乎总有可以提高的地方:犯傻、心软、莽撞…,但当自己 置身真实世界,没有上帝视角,无法看到事态发展的进度条,不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再也不能够辨认每-个路人的忠奷,我们发现,这个世界太复杂了。简单的逻辑尽管方便, 却通常并不可靠。我们站在当事人的位置,不一定能做得更好 (7)其实,我们的安全感或许根本就找错了方向——约束受害者再严厉也是没用的。 (8)用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量,完全可以用来追问和督促——被诈骗者利用的个人信 息是如何泄漏的?公共场所的监控和警察的及时反应如何到位?遭遇家暴的妇女有没有更
- 6 - 警示:未来避免悲剧重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⑶可是焦点往往偏移了。“键盘侠”常常分成几派,争论受害者是不是还有改进的地方。 更糟的是,对受害者的审视会变成某种暗示,从键盘上蔓延到人心里,内化成为整个社会心 理的一部分——成为受害者是羞耻的。受害者有罪论并不新鲜。自 1965 年威廉·莱恩提出这 个名词开始,不公正的社会文化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围观者的头脑,让他们下意识地认为受 害者有罪。 ⑷我更愿意相信,如今很多评论者并不想给谁冠上罪名。他们只是迫切地想知道一个问 题的答案:为什么不幸找上这个人?肯定有哪些值得警惕的地方——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⑸当事件已经发生,过程已经了解,这种找寻似乎非常容易得到答案。身在其中的人总 是显得漏洞百出。就像我躺在柔软的沙发里抱着爆米花,对着恐怖片里的傻白甜不断痛心疾 首:门口就是怪兽啊,半夜三更听到响动,出去看个啥!我看到那个人进地下室了,你就别 跟着下去了!如果是我的话,一定能活到片尾。这个逻辑似乎是通顺的,因为我们开着上帝 的视角。 ⑹当我们俯视受害者,他们似乎总有可以提高的地方:犯傻、心软、莽撞……但当自己 置身真实世界,没有上帝视角,无法看到事态发展的进度条,不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再也不能够辨认每一个路人的忠奸,我们发现,这个世界太复杂了。简单的逻辑尽管方便, 却通常并不可靠。我们站在当事人的位置,不一定能做得更好。 ⑺其实,我们的安全感或许根本就找错了方向——约束受害者再严厉也是没用的。 ⑻用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量,完全可以用来追问和督促——被诈骗者利用的个人信 息是如何泄漏的?公共场所的监控和警察的及时反应如何到位?遭遇家暴的妇女有没有更
安全的求助机构? 9)今年的奧斯卡颁奖典礼上,数十名高矮胖瘦的性侵受害者和歌星 Lady Gaga-起走上 舞台,共同演唱“直到它发生在你身上,否则你不知道我的感受如何"。当时的副总统拜登 介绍他们时这样说:“他们不断问自己,我做错了什么?事实上,他们什么都没做错。 ⑩不幸永远在发生,之所以没发生在我们身上,或许绝不是某种优越,只是幸运而已 下一次,关闭上帝视角,像凡人那样去参与公共事务,会是更积极的态度 (选自2016年11月16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6.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17.简要概括具有“上帝视角”的人有哪些表现。(6分) 18.结合文章内容,列举“关闭上帝视角,像凡人那样去参与公共事务”的正确做法。(6 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 外 世间最让人消受不住的,就是对美的祭奠。余秋雨 语文工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元人非不读书,而所制之曲,绝无一毫书本气,以其有书而不用,非当用而无书也,后 人之曲则满纸皆书矣。元人非不深心而所填之词皆觉过于浅近以其深而出之以浅非借浅以文
- 7 - 安全的求助机构? ⑼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数十名高矮胖瘦的性侵受害者和歌星 Lady Gaga 一起走上 舞台,共同演唱“直到它发生在你身上,否则你不知道我的感受如何”。当时的副总统拜登 介绍他们时这样说:“他们不断问自己,我做错了什么?事实上,他们什么都没做错。” ⑽不幸永远在发生,之所以没发生在我们身上,或许绝不是某种优越,只是幸运而已。 下一次,关闭上帝视角,像凡人那样去参与公共事务,会是更积极的态度。 (选自 2016 年 11 月 16 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6.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 分) 17.简要概括具有“上帝视角”的人有哪些表现。(6 分) 18.结合文章内容,列举“关闭上帝视角,像凡人那样去参与公共事务”的正确做法。(6 分) 七、作文(70 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 外。 世间最让人消受不住的,就是对美的祭奠。 ——余秋雨 语文Ⅱ试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 20~22 题。 (10 分) 元人非不读书,而所制之曲,绝无一毫书本气,以其有书而不用,非当用而无书也,后 人之曲则满纸皆书矣。元人非不深心而所填之词皆觉过于浅近以其深而出之以浅非借浅以文
其不深也,后人之词则心口皆深矣 选自《闲情偶寄》) 20.用斜线“厂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元人非不深心而所填之词皆觉过于浅近以其深而出之以浅 非借浅以文其不深也, 21.《闲情偶寄》的作者是 代的 。(2分) 22.根据材料,概括元人之曲和后人之曲的异同。(4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常四爷身为旗人,但不满腐败的清王朝,更痛恨洋人。他曾经锒铛入狱,出狱后参 加义和团运动,后又凭力气卖菜为生。他一生耿忠、倔强,不向恶人低头,不向命 运让步。 B.《风波》中的九斤老太固守旧制度、旧习惯,盲目留恋过去的一切,是封建保守人物 的典型。“一代不如一代”的口头禅表明她与赵七爷一样,是封建统治势力的代表人 物 C.《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之死,引起了哈姆莱特跟波洛涅斯的决斗,加重了戏剧的 悲剧性,她的出现也使得充满男性阳刚气味的戏剧,有了女性柔情的滋润 D.《边城》作者在故事的叙述中穿插的对歌、赛龙舟等风俗的描写,展示了边城的自 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既是“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示,又是扑朔迷离的诗意烘托 E.为资助远走印度的査理,欧也妮将自己积蓄的金路易全部送给了他,换得查理母亲 的梳妆匣作为纪念。葛朗台得知后大发雷霆,软禁了她,只提供清水和面包给她吃。 24.简答题(10分) (1)刘备三顾茅庐拜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的大计,诸葛亮提出了哪些策略?后人将这次 谈话称为什么?(4分) 答 (2)《红楼梦》以多个回目点明“鸳鸯”这个人物,绝非偶然。她是小说中依赖于封建家族、 封建社会而又最具反抗性的人物之一,请举例简析其形象特点。(6分) 答
- 8 - 其不深也,后人之词则心口皆深矣。 (节 选自《闲情偶寄》)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 分) 元 人 非 不 深 心 而 所 填 之 词 皆 觉 过 于 浅 近 以 其 深 而 出 之 以 浅 非 借 浅 以 文 其 不 深 也, 21.《闲情偶寄》的作者是 代的 。(2 分) 22.根据材料,概括元人之曲和后人之曲的异同。(4 分)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 ......是(5 分)( )( ) A.常四爷身为旗人,但不满腐败的清王朝,更痛恨洋人。他曾经锒铛入狱,出狱后参 加义和团运动,后又凭力气卖菜为生。他一生耿忠、倔强,不向恶人低头,不向命 运让步。 B.《风波》中的九斤老太固守旧制度、旧习惯,盲目留恋过去的一切,是封建保守人物 的典型。“一代不如一代”的口头禅表明她与赵七爷一样,是封建统治势力的代表人 物。 C.《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之死,引起了哈姆莱特跟波洛涅斯的决斗,加重了戏剧的 悲剧性,她的出现也使得充满男性阳刚气味的戏剧,有了女性柔情的滋润。 D.《边城》作者在故事的叙述中穿插的对歌、赛龙舟等风俗的描写,展示了边城的自 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既是“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示,又是扑朔迷离的诗意烘托。 E.为资助远走印度的查理,欧也妮将自己积蓄的金路易全部送给了他,换得查理母亲 的梳妆匣作为纪念。葛朗台得知后大发雷霆,软禁了她,只提供清水和面包给她吃。 24.简答题(10 分) ⑴ 刘备三顾茅庐拜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的大计,诸葛亮提出了哪些策略?后人将这次 谈话称为什么?(4 分) 答: ⑵ 《红楼梦》以多个回目点明“鸳鸯”这个人物,绝非偶然。她是小说中依赖于封建家族、 封建社会而又最具反抗性的人物之一,请举例简析其形象特点。(6 分) 答: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于丹被轰:文化名人不是到处撒的胡椒面 肖复兴 在北大百年讲堂的一场昆曲名角的演出上,于丹被轰,尴尬退场。一时间,众说纷纭 力挺者和拍砖者,兼而有之。其实,这个时代,是大众最愿意拿名人开涮的时代。大众的选 择,往往隐含着大众文化中既定的审美取向和道德标准,尽管这样的取向和标准有时候摇摆 不定。名人,尤其是文化名人走出书斋和象牙塔而粉墨登场走向大众文化的舞台,就一定如 演员一样,总会有盛有袞地潮起潮落,不可能总有光鲜的挑帘好″,而不能有被喝倒彩儿 的时候。被追捧和被开涮,都是走岀传统课堂和书斋而步入新媒体前沿的文化名人必须付岀 的代价 因此,文化名人要明白,自己只是大众文化旋转机器的齿轮之一。他们所咬合的与其说 是自己的专长一一文化,不如说是大众文化对这些文化的兴趣、利用和颠覆。大众文化成 为了一种生产,便也就把文化名人置放在了一个生产的机制里,可以以包装制造任何明星的 方式,包装制造岀文化英雄捧上云端,也可以将其作为商品在有效期外打折岀售,乃至颠覆 于脚下。此次在北大百年讲堂的遭遇,于丹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文化名人 文化名人需要有自知之明,自己即便再学有专长,哪怕是学富五车,也不可能包打天下 遇水搭桥,见山开路,处处逢凶化吉。文化名人不是万金油,可以随便搽;不是胡椒面,可 到处去撒。于丹此次马失前蹄,其实质是对自己估量失准,即使你精通昆曲,面对的毕竟 不是你的专业所长,实在没有必要做这种可有可无的点缀 需要警惕和自律的是,无论金钱的诱惑还是友情的驱使,或是商家灿若连花的游说,有 些地方,文化名人是要慎行的。所有事物都暴露在信息的残酷无情的光芒里。人们常常被这 样的光芒所误,甚至所刺伤,却极愿意飞蛾扑火一般投向它 25.根据材料,概述“于丹被轰”的原因。(6分) 26.依据上下文,划线句子中的“光芒”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27.结合材料内容概述文化名人如何做到“慎行”。(6分) 参考答案201701 1.B(茹毛饮血: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刀耕火种:形容耕种方法的
- 9 -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于丹被轰:文化名人不是到处撒的胡椒面 肖复兴 在北大百年讲堂的一场昆曲名角的演出上,于丹被轰,尴尬退场。一时间,众说纷纭, 力挺者和拍砖者,兼而有之。其实,这个时代,是大众最愿意拿名人开涮的时代。大众的选 择,往往隐含着大众文化中既定的审美取向和道德标准,尽管这样的取向和标准有时候摇摆 不定。名人,尤其是文化名人走出书斋和象牙塔而粉墨登场走向大众文化的舞台,就一定如 演员一样,总会有盛有衰地潮起潮落,不可能总有光鲜的“挑帘好”,而不能有被喝倒彩儿 的时候。被追捧和被开涮,都是走出传统课堂和书斋而步入新媒体前沿的文化名人必须付出 的代价。 因此,文化名人要明白,自己只是大众文化旋转机器的齿轮之一。他们所咬合的与其说 是自己的专长——文化,不如说是大众文化对这些文化的兴趣、利用和颠覆。大众文化成 为了一种生产,便也就把文化名人置放在了一个生产的机制里,可以以包装制造任何明星的 方式,包装制造出文化英雄捧上云端,也可以将其作为商品在有效期外打折出售,乃至颠覆 于脚下。此次在北大百年讲堂的遭遇,于丹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文化名人。 文化名人需要有自知之明,自己即便再学有专长,哪怕是学富五车,也不可能包打天下, 遇水搭桥,见山开路,处处逢凶化吉。文化名人不是万金油,可以随便搽;不是胡椒面,可 以到处去撒。于丹此次马失前蹄,其实质是对自己估量失准,即使你精通昆曲,面对的毕竟 不是你的专业所长,实在没有必要做这种可有可无的点缀。 需要警惕和自律的是,无论金钱的诱惑还是友情的驱使,或是商家灿若莲花的游说,有 些地方,文化名人是要慎行的。所有事物都暴露在信息的残酷无情的光芒里。人们常常被这 样的光芒所误,甚至所刺伤,却极愿意飞蛾扑火一般投向它。 ﹙有删减﹚ 25.根据材料,概述“于丹被轰”的原因。(6 分) 答: 26.依据上下文,划线句子中的“光芒”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3 分) 答: 27.结合材料内容概述文化名人如何做到“慎行”。(6 分) 答: 参考答案 201701 1.B(茹毛饮血: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刀耕火种:形容耕种方法的
落后。蒙昧:突出未开化。愚昧:缺乏知识、愚蠢。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素养: 平日的修养,如艺术素养。) 2.C(“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表达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伤之情。) 3.D(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 4.B(第⑥句内容能算“规律”据此排除A、C,①句的“这”指代“你忽然发现你处 在了尴尬的地位”,所以选B) 5.C(从5公里内到5-10公里的路程内,上班乘客使用专车的订单占比在增加) 6.B(胶:用胶水粘黏) 7.A(A.介词,因为/介词,因为B.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C.助词,取独/代 词,百姓D.介词,在/介词,向) 8.(1)译句:砍伐树木把它制作成器具,驯服马匹让它成为座驾,这并不是(凭它们的) 天性就能够做到的。(得分点:斫,砍:服,驯服或使……驯服:生,同“性”天赋、天性 非……者也,否定判断句。每点1分。) (2)译句:圣人如果不行这些礼节,那么天下大概将会有怠慢自己父亲和痛恨自己母亲的 人了。(得分点:苟,如果:盖,可能,大概;慢,怠慢;疾,痛恨。每点1分。) 9.荀子认为“礼”是对天性的人为改造,王安石则认为“礼”来源于人的天性(或顺 应了人的天性)。(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哎,苟子不懂得礼啊!他说“圣人(用礼义法度等)去改造人的自然本性(即天性), 从而兴起后天的人为(使人具有崇高的境界)”,我因此知道他不懂得礼啊。懂礼,贵在知道 礼的本意,而荀子极力称赞法度节奏的美,至于说到教化,就认为是后天人为的结果。又哪 里知道礼的本意呢?礼仪从天性开始而通过人为完成,知道天性却不知道人为就会变得粗 鄙,知道人为却不知道天性就会强调后天人为的作用。圣人厌恶人的粗鄙并憎恨后天的人为, 因此礼就兴起了 现在荀子认为圣人用礼义法度去改造人的本性以兴起后天的人为,就是不能辨别天性中 的过错,虽然他也看见而且说出来了。凡是施行礼的人 定要阻止他的放诞傲慢之心,违 背他贪婪欲念的天性。没有人不想逃逸却会为尊贵的人劳作,没有人不想获取却会为长者谦 让,拱手跪拜鞠躬行礼,来表现他的谦恭, 百姓施行这些礼节,哪里都有乐于这样做的想法呢?是担心地位高的人厌恶自己,而用 刑罚紧随其后(贲责罚自己)啊。所以,荀卿认为只要用法律的威严就能胁制百姓,而百姓只 是在外表上遵守礼节罢了,这也是苟卿没有考虑的过错啊。砍伐树木把它制作成器具,驯服 马匹让它成为座驾,这并不是(凭它们的)天性就能够做到的。所以一定要用斧子去削减 用绳墨使木头变直,用圆规使木头变圆,用直尺使木头变方,捆柬,联接,用胶水粘黏它, 用油漆涂饰它,这样之后做成的器具就适于使用了。先用马嚼子、马笼头的控制,再用 鞭的威胁,快慢舒缓,(马)就不能获得自由,而全都听命于人,这样以后马就适于驾驭了。 由此看来,没有人不是在外被胁迫而因武力而服从的。然而圣人舍弃树木不把它做成器具, 舍弃马匹而不让它成为座驾,本来也是顺应了它们的天性。现在人生下来就有尊敬父亲热爱 母亲的本心,圣人顺应他们天性的欲望而却又加以限制,所以他们的限制虽然有强迫的地方, 但仍旧是顺应了他们天性的欲望啊 圣人如果不施行这些礼节,那么天下大概将会有怠慢自己的父亲和痛恨自己的母亲的人 了。这也可以说是失去了它的本性了。如果把遵循本性当作人为,那么失去本性就可以当作 是真实吗?这是说荀子没有考虑的原因啊。 深、猿猴的形状,不是不像人的,如果想用尊卑来规范它用揖让来节制它,那么它们就向 大麓逃跑了,即使用威严使它们畏惧用教化使它们驯服,难道就可以让它们驯服吗?认 为天性中没有却可以通过教化以形成后天的人为,那么也可以让猿猴讲究礼节了。所以说礼 从天性开始而在人为上完成,天性中如果没有这些,却想要做成,全天下的东西,我大概还 没有见到过
- 10 - 落后。蒙昧:突出未开化。愚昧:缺乏知识、愚蠢。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素养: 平日的修养,如艺术素养。) 2.C(“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表达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伤之情。) 3.D(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 4.B(第⑥句内容能算“规律”据此排除 A、C,①句的“这”指代“你忽然发现你处 在了尴尬的地位”,所以选 B) 5.C(从 5 公里内到 5-10 公里的路程内,上班乘客使用专车的订单占比在增加) 6.B (胶:用胶水粘黏) 7.A(A.介词,因为/介词,因为 B.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 C.助词,取独/代 词,百姓 D.介词,在/介词,向) 8.⑴译句:砍伐树木把它制作成器具,驯服马匹让它成为座驾,这并不是(凭它们的) 天性就能够做到的。(得分点:斫,砍;服,驯服或使……驯服;生,同“性”天赋、天性; 非……者也,否定判断句。每点 1 分。) ⑵译句:圣人如果不行这些礼节,那么天下大概将会有怠慢自己父亲和痛恨自己母亲的 人了。(得分点:苟,如果;盖,可能,大概;慢,怠慢;疾,痛恨。每点 1 分。) 9.荀子认为“礼”是对天性的人为改造,王安石则认为“礼”来源于人的天性(或顺 应了人的天性)。(一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哎,荀子不懂得礼啊!他说“圣人(用礼义法度等)去改造人的自然本性(即天性), 从而兴起后天的人为(使人具有崇高的境界)”,我因此知道他不懂得礼啊。懂礼,贵在知道 礼的本意,而荀子极力称赞法度节奏的美,至于说到教化,就认为是后天人为的结果。又哪 里知道礼的本意呢?礼仪从天性开始而通过人为完成,知道天性却不知道人为就会变得粗 鄙,知道人为却不知道天性就会强调后天人为的作用。圣人厌恶人的粗鄙并憎恨后天的人为, 因此礼就兴起了。 现在荀子认为圣人用礼义法度去改造人的本性以兴起后天的人为,就是不能辨别天性中 的过错,虽然他也看见而且说出来了。凡是施行礼的人,一定要阻止他的放诞傲慢之心,违 背他贪婪欲念的天性。没有人不想逃逸却会为尊贵的人劳作,没有人不想获取却会为长者谦 让,拱手跪拜鞠躬行礼,来表现他的谦恭。 百姓施行这些礼节,哪里都有乐于这样做的想法呢?是担心地位高的人厌恶自己,而用 刑罚紧随其后(责罚自己)啊。所以,荀卿认为只要用法律的威严就能胁制百姓,而百姓只 是在外表上遵守礼节罢了,这也是荀卿没有考虑的过错啊。砍伐树木把它制作成器具,驯服 马匹让它成为座驾,这并不是(凭它们的)天性就能够做到的。所以一定要用斧子去削减, 用绳墨使木头变直,用圆规使木头变圆,用直尺使木头变方,捆束,联接,用胶水粘黏它, 用油漆涂饰它,这样之后做成的器具就适于使用了。先用马嚼子、马笼头的控制,再用马 鞭的威胁,快慢舒缓,(马)就不能获得自由,而全都听命于人,这样以后马就适于驾驭了。 由此看来,没有人不是在外被胁迫而因武力而服从的。然而圣人舍弃树木不把它做成器具, 舍弃马匹而不让它成为座驾,本来也是顺应了它们的天性。现在人生下来就有尊敬父亲热爱 母亲的本心,圣人顺应他们天性的欲望而却又加以限制,所以他们的限制虽然有强迫的地方, 但仍旧是顺应了他们天性的欲望啊。 圣人如果不施行这些礼节,那么天下大概将会有怠慢自己的父亲和痛恨自己的母亲的人 了。这也可以说是失去了它的本性了。如果把遵循本性当作人为,那么失去本性就可以当作 是真实吗?这是说荀子没有考虑的原因啊。 那猿猴的形状,不是不像人的,如果想用尊卑来规范它用揖让来节制它,那么它们就向 深山大麓逃跑了,即使用威严使它们畏惧用教化使它们驯服,难道就可以让它们驯服吗?认 为天性中没有却可以通过教化以形成后天的人为,那么也可以让猿猴讲究礼节了。所以说礼 从天性开始而在人为上完成,天性中如果没有这些,却想要做成,全天下的东西,我大概还 没有见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