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传染与免疫
第十四章 传染与免疫
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对抗 (免疫学) 免疫( ImmunIty): 生物体能够辩认自我与非自我,对非我做 出反应以保持自身稳定的功能 传统的免疫概念: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即抗传染免疫
病原微生物感染 机体对抗 (免疫学) 免疫(immunity): 生物体能够辩认自我与非自我,对非我做 出反应以保持自身稳定的功能。 传统的免疫概念: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即抗传染免疫
免疫功能的分类 类别功能正常 功能异常 免疫防御抵御病原体的侵害和中和其毒素(抗变态反应、反复感染或免疫缺陷综合 传染免疫) 症 免疫稳定清除体内自然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识别紊乱,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行免疫调节,以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相 对稳定性 免疫监视某些免疫细胞发现并清除突变的自身功能失调时,导致癌变或持续感染的 细胞(癌细胞) 发生 本章主要内容 病原体对机体的感染 非特异性免疫 机体对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特异性免疫 重点:病原体的感染及机体的抗传染免疫作用
类别 功能正常 功能异常 免疫防御 抵御病原体的侵害和中和其毒素( 抗 传染免疫) 变态反应、反复感染或免疫缺陷综合 症 免疫稳定 清除体内自然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 行免疫调节,以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相 对稳定性 识别紊乱,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免疫监视 某些免疫细胞发现并清除突变的自身 细胞(癌细胞) 功能失调时,导致癌变或持续感染的 发生 免疫功能的分类 本章主要内容: 病原体对机体的感染 机体对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重点:病原体的感染及机体的抗传染免疫作用
第一节感染的一般概: 病原微生物(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或病原体(p athogen) 寄生于生物(包括人)机体并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感染( Infection),又称传染: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 而引起的病理过程 感染不是疾病的同义词! 传染病:由有生命力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与由其它致病因素引起 的疾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免疫性
第一节 感染的一般概念 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或病原体(pathogen): 寄生于生物(包括人)机体并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感染(infection),又称传染: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 而引起的病理过程。 感染不是疾病的同义词! 传染病:由有生命力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与由其它致病因素引起 的疾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病原体 传染性 流行性 地方性 季节性 免疫性
感染的途径与方式 外源性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感染,主要来自病人、健康带菌 (毒)者和带菌(毒)动、植物 内源性感染:当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或某些因素致使机体 免疫功能下降时,宿主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1.感染的途径 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感染 创伤感染 接触感染 垂直传播
一、感染的途径与方式 外源性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感染,主要来自病人、健康带菌 (毒)者和带菌(毒)动、植物。 内源性感染:当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或某些因素致使机体 免疫功能下降时,宿主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1. 感染的途径 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感染 创伤感染 接触感染 垂直传播
2.感染的部位及方式 病原体侵入机体的途径 a)绝大多数病原体不能穿过完整的皮肤,而是通过机体的自然开口 皮肤表面的创伤裂口,或通过导管、静脉注入或外科切口等医 源性的途径,进入机体内部。 b)极少数能穿过皮肤(如血吸虫、钩虫); c)有的能穿过粘膜(如脊髓灰质炎病毒、麻诊病毒),然后通过血循 环达到特定组织部位、造成病变;有的(如白喉杆菌)能附着在粘 膜上生长繁殖形成局部病灶,产生毒素,引起各种症状
2. 感染的部位及方式 病原体侵入机体的途径: a)绝大多数病原体不能穿过完整的皮肤,而是通过机体的自然开口 、皮肤表面的创伤裂口,或通过导管、静脉注入或外科切口等医 源性的途径,进入机体内部。 b)极少数能穿过皮肤(如血吸虫、钩虫) ; c)有的能穿过粘膜(如脊髓灰质炎病毒、麻诊病毒) ,然后通过血循 环达到特定组织部位、造成病变;有的(如白喉杆菌)能附着在粘 膜上生长繁殖形成局部病灶,产生毒素,引起各种症状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和造成病变的方式: 细胞外感染 兼性细胞内感染 细胞内感染 专性细胞内感染 某些细菌、真菌、弓形体被昋噬细胞吞噬后不被杀死,反而在细胞 内增殖,称为兼性细胞内感染 所有的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及少数细菌和原虫只能在靶细胞 内增殖,它们必须存在于细胞内才能引起感染,为专性细胞内感染。 许多病原体有亲器官性: 肝炎病毒 肝细胞 肺炎球菌→呼吸道粘膜 (参见P374)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和造成病变的方式: 细胞外感染 细胞内感染 兼性细胞内感染 专性细胞内感染 某些细菌、真菌、弓形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后不被杀死,反而在细胞 内增殖,称为兼性细胞内感染; 所有的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及少数细菌和原虫只能在靶细胞 内增殖,它们必须存在于细胞内才能引起感染,为专性细胞内感染。 许多病原体有亲器官性: 肝炎病毒 肝细胞 肺炎球菌 呼吸道粘膜 (参见P374)
二、微生物的致病性 感染 致病 1.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性是对特定宿主而言,能使宿主致病的为致病菌, 反之为非致病菌,但二者并无绝然界限。 条件致病菌 opportunistic pathogen)或机会致病菌: 在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致病!
二、微生物的致病性 感染 致病 ? 1.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性是对特定宿主而言,能使宿主致病的为致病菌, 反之为非致病菌,但二者并无绝然界限。 条件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或机会致病菌: 在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致病!
侵袭力 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 毒力 毒素 )侵袭力 (invasiveness): 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于宿主体内定居、繁殖、 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 吸附和侵入能力 繁殖与扩散能力; 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能力 (参见P374)
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 毒力 侵袭力 毒素 1)侵袭力(invasiveness): 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于宿主体内定居、繁殖、 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 吸附和侵入能力; 繁殖与扩散能力; 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能力 (参见P374)
(1)吸附和侵入能力: 细菌通过具有粘附能力的结构如革兰氏阴性菌的菌毛粘附于宿主的 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粘膜上皮细胞的相应受体,于局部繁 殖,积聚毒力或继续侵入机体内部。 淋病奈瑟氏球菌:菌毛可使其吸附于尿道粘膜上皮的表面而不被 尿液冲走 变异链球菌、乳杆菌:牙齿表面粘连成菌班,造成龋齿。 在原处生长繁殖并引起疾病:霍乱弧菌( Vibrio) 侵入细胞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使细胞死亡,造成溃疡: 痢疾志贺氏菌( Shigella dysenteriae) 通过粘膜上皮细胞或细胞间质侵入表层下部组织或血液中 进一步扩散:溶血链球菌( Streptococcus haemolyticus)
(1)吸附和侵入能力: 细菌通过具有粘附能力的结构如革兰氏阴性菌的菌毛粘附于宿主的 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粘膜上皮细胞的相应受体,于局部繁 殖,积聚毒力或继续侵入机体内部。 淋病奈瑟氏球菌: 菌毛可使其吸附于尿道粘膜上皮的表面而不被 尿液冲走; 变异链球菌、乳杆菌: 牙齿表面粘连成菌班,造成龋齿。 在原处生长繁殖并引起疾病:霍乱弧菌(Vibrio) 侵入细胞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使细胞死亡,造成溃疡: 痢疾志贺氏菌(Shigella ddysenteriae), 通过粘膜上皮细胞或细胞间质侵入表层下部组织或血液中 进一步扩散:溶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haemolyti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