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第九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分析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6,文件大小:33.5KB,团购合买
进出口是影响总需求的重要因素。出口是自发性的(即受外国因素影响),进口受本 国收入的影响:进口随本国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我们知道自发性支出增加会通过乘数作用 使总产出增加。在开放经济情况下,在增加的收入中。有一部分会购买进口品,因此,乘 数会变小。换言之,Is曲线变得更为陡峭。净出口(出口一进口)还受到价格水平和汇率 的影响。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分析-提要 第九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分析 、学习提要 ●进出口是影响总需求的重要因素。出口是自发性的(即受外国因素影响),进口受本 国收入的影响:进口随本国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我们知道自发性支出增加会通过乘数作用 使总产出增加。在开放经济情况下,在增加的收入中。有一部分会购买进口品,因此,乘 数会变小。换言之,Is曲线变得更为陡峭。净出口(出口一进口)还受到价格水平和汇率 的影响。价格水平下降或本币贬值会促使净出口增加。因此,价格水平下降或本币贬值 IS曲线向右边移动;反之向左边移动。 ●国际收支帐户用于记录货币在国际间的流动。其中,出口、资本流入是收入项 进口、资本流出是支出项目。收入项目等于支出项目称为国际收支平衡。换言之国际收支 平衡就是浄出口等于资本浄流出(资本流出一资本流入)净出口随着收入下降、价格下 降、本币贬值而增加。资本净流岀随着利息率下降而增加。可见,当收入提高时,国际收 支平衡要求利息率提高。于是,在利息率一产出平面上得到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国际收支 平衡曲线BP。在BP曲线上方的组合表示国际收支顺差,在BP曲线下方的组合表示国际收 支逆差。当价格下降本币贬值时,BP曲线向右边移动:反之,向左边移动 ●国际收支平衡具有一种自动的机制。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变动使国际收支自动趋 于平衡。例如,国际收支逆差导致本币贬值进而导致净出口增加,这样国际收支得到改 善。相反国际收支顺差导致本币升值进而导致净出口减少,这样顺差减少。在固定汇率制 下,货币政策将发挥作用。例如国际收支逆差迫使政府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紧缩货币导 致收入下降、价格下降、利息率提高。这样,净出口增加、资本净流出减少国际收支得到 改善。国际收支顺差迫使政府采取扩张货币的政策。扩张货币导致收入提高、价格提高、 利息率下降。这样,净出口减少、资本净流出增加从而顺差减少。 ●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这两大目标必须考虑宏观经济政策的兼容性。 (1)逆差的过热经济:紧缩性货币政策可取,本币贬值不可取; (2)逆差的萧条经济:本币贬值可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不可取 (3)顺差的过热经济:本币升值可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不可取 (4)顺差的萧条经济:扩张性货币政策可取,本币升值不可取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分析-提要 第九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分析 一、学习提要 ●进出口是影响总需求的重要因素。出口是自发性的(即受外国因素影响),进口受本 国收入的影响:进口随本国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我们知道自发性支出增加会通过乘数作用 使总产出增加。在开放经济情况下,在增加的收入中。有一部分会购买进口品,因此,乘 数会变小。换言之,Is 曲线变得更为陡峭。净出口(出口一进口)还受到价格水平和汇率 的影响。价格水平下降或本币贬值会促使净出口增加。因此,价格水平下降或本币贬值, IS 曲线向右边移动;反之向左边移动。 ●国际收支帐户用于记录货币在国际间的流动。其中,出口、资本流入是收入项目, 进口、资本流出是支出项目。收入项目等于支出项目称为国际收支平衡。换言之国际收支 平衡就是净出口等于资本净流出(资本流出一资本流入)净出口随着收入下降、价格下 降、本币贬值而增加。资本净流出随着利息率下降而增加。可见,当收入提高时,国际收 支平衡要求利息率提高。于是,在利息率一产出平面上得到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国际收支 平衡曲线 BP。在 BP 曲线上方的组合表示国际收支顺差,在 BP 曲线下方的组合表示国际收 支逆差。当价格下降本币贬值时,BP 曲线向右边移动;反之,向左边移动。 ●国际收支平衡具有一种自动的机制。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变动使国际收支自动趋 于平衡。例如,国际收支逆差导致本币贬值进而导致净出口增加,这样国际收支得到改 善。相反国际收支顺差导致本币升值进而导致净出口减少,这样顺差减少。在固定汇率制 下,货币政策将发挥作用。例如国际收支逆差迫使政府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紧缩货币导 致收入下降、价格下降、利息率提高。这样,净出口增加、资本净流出减少国际收支得到 改善。国际收支顺差迫使政府采取扩张货币的政策。扩张货币导致收入提高、价格提高、 利息率下降。这样,净出口减少、资本净流出增加从而顺差减少。 ●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这两大目标必须考虑宏观经济政策的兼容性。 (l)逆差的过热经济:紧缩性货币政策可取,本币贬值不可取; (2)逆差的萧条经济:本币贬值可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不可取; (3)顺差的过热经济:本币升值可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不可取; (4)顺差的萧条经济:扩张性货币政策可取,本币升值不可取

讨论题 1.为计么在一个开放经济中的一种货币政策(不管是紧是松)倾向于对利率和信贷发生 较小的作用? 答:在一个封闭经济中,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银行系统的控制实施货币政策,用紧的 或松的政策影响利率,影响信贷供给,从而影响经济,然而在开放经济中,资本可以在国 际流动,因而当中央银行实行紧的货币政策,厂商不得不用较高利率借钱甚至难以得到贷 款时,它们可以从外国借到钱,尤其是一些有信誉的大公司,不难从外国获得信贷。这 样,限制信用可获得性和改变利率的货币政策的作用就受到阻碍,只能发挥较小的作用 再说如果某国实行紧的或松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上升或下降时,资本会流入或流出,从而使 利率的变动难以达到中央银行希望达到的目标,使货币政 策作用打了折扣。 2.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如何影响产出? 答:在开放经济中,由于本国人可以向外国借钱,因此,货币政策在影响国内支出方面 的效力减弱了,但另一方面这种效力又加强了、这种加强主要是通过改变汇率影响整个经 济活动。例如,假定美国联储实行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而其他国象没有调整利率, 则外国资本就会流入美国,引起美元升值,美元升值限制了出口,刺激了进口,从而降低 了总需求,降低了产出。 3.说明BP曲线移动的经济含义及其原因 答:BP曲线向上移动表明当收入不变时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要求利息率提高。例如当价 格提高或本币升值时净出口减少国际收支平衡要求资本净流出减少。而当利息率提高时资 本P净流出减少。所以当价格提高或本币升值时,BP曲线向上移动 4.在浮动汇率情况下,国际收支平衡的机制如何? 答:在浮动汇率情况下,国际收支平衡的机制是汇率变动。逆差导致本币贬值,净出 口增加,逆差减少,趋于国际收支平衡;顺差则导致本币升值,进行反方向的调整, 5.在固定汇率情况下,国际收支平衡的机制如何? 答:在固定汇率情况下.国际收支平衡的机制是货币供给量的变化。顺差导致本币升 值的压力。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必须投放本币、回收外币。货币扩张一方面使利 息率下降,资本净流出增加,顺差减少:一方面使需求増加,收λ増加,进口増加,顺差 减少。这样顺差逐渐趋于国际收支平衡。逆差则会导致货币收缩以及进一步的调整,最后 使逆差减少,趋于国际收支平衡。 6.在顺差的萧条经济情况下,应该采取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

二、讨论题: 1.为计么在一个开放经济中的一种货币政策(不管是紧是松)倾向于对利率和信贷发生 较小的作用? 答:在一个封闭经济中,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银行系统的控制实施货币政策,用紧的 或松的政策影响利率,影响信贷供给,从而影响经济,然而在开放经济中,资本可以在国 际流动,因而当中央银行实行紧的货币政策,厂商不得不用较高利率借钱甚至难以得到贷 款时,它们可以从外国借到钱,尤其是一些有信誉的大公司,不难从外国获得信贷。这 样,限制信用可获得性和改变利率的货币政策的作用就受到阻碍,只能发挥较小的作用。 再说如果某国实行紧的或松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上升或下降时,资本会流入或流出,从而使 利率的变动难以达到中央银行希望达到的目标,使货币政 策作用打了折扣。 2.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如何影响产出? 答:在开放经济中,由于本国人可以向外国借钱,因此,货币政策在影响国内支出方面 的效力减弱了,但另一方面这种效力又加强了、这种加强主要是通过改变汇率影响整个经 济活动。例如,假定美国联储实行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而其他国象没有调整利率, 则外国资本就会流入美国,引起美元升值,美元升值限制了出口,刺激了进口,从而降低 了总需求,降低了产出。 3.说明 BP 曲线移动的经济含义及其原因。 答:BP 曲线向上移动表明当收入不变时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要求利息率提高。例如当价 格提高或本币升值时净出口减少国际收支平衡要求资本净流出减少。而当利息率提高时资 本 P 净流出减少。所以当价格提高或本币升值时,BP 曲线向上移动。 4.在浮动汇率情况下,国际收支平衡的机制如何? 答:在浮动汇率情况下,国际收支平衡的机制是汇率变动。逆差导致本币贬值,净出 口增加,逆差减少,趋于国际收支平衡;顺差则导致本币升值,进行反方向的调整。 5.在固定汇率情况下,国际收支平衡的机制如何? 答:在固定汇率情况下.国际收支平衡的机制是货币供给量的变化。顺差导致本币升 值的压力。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必须投放本币、回收外币。货币扩张一方面使利 息率下降,资本净流出增加,顺差减少;一方面使需求增加,收入增加,进口增加,顺差 减少。这样顺差逐渐趋于国际收支平衡。逆差则会导致货币收缩以及进一步的调整,最后 使逆差减少,趋于国际收支平衡。 6.在顺差的萧条经济情况下,应该采取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

答:(1)扩张货币一方面使需求增加,产出增加一方面使顺差减少(见上题),所以 (2)本币升值固然可以使顺差减少但同时使净出口减少,需求减少,产出减少,所以 不可取 7.下列经济参与者中,哪些在外汇市场上可能是美元的供给者,哪些可能是美元的需 求者? (a)在欧洲旅行的美国人 (b)想购买美国公司股票的英国投资者 (c)向美国出口商品的日本企业 (d)在美国旅行的巴西游客 (e)从美国进口货物的德国企业: (f)想在澳大利亚购置房产的美国投资者。 答(a)是美元的供给者 (b)是美元的需求者 (c)是美元的供给者 (d)是美元的需求者 (e)里美元的需求者; (f)是美元供给者。 8.试述带来汇率变化的三种因素。 答:汇率变化由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决定,而这种供求由以下三因素决定 第一,进出口,如中国对美元的需求,由进口决定,即中国要买美国货时.必须要用 美元,形成对美元的需求,而美元的供给由出口决定,即中国厂商出口了商品到美国,要 用美元换成人民币从而形成美元供给。中国出口大于进口时,美元供给超过需求,美元相 对人民币就有贬值压力,即人民币有升值压力,反之则反是 第二,投资或借贷。如果美国的利率或投资回报高于他国,则其他国家资本就会流入 美国,形成对美元的需求;反之.如果美国人想到外国投资就会形成对美元的供给。如果 想到美国的投资超过了美国想到外国的投资,则美元会升值,或者说汇率要上升 第三,外汇投机。如果欧洲人预期美元相对欧元要升值,则会买进美元,以赚取美元 升值的资本增益。相反,如果人们预期美元要贬值.则会卖出美元,从而使外汇市场上美 元和有关外币的供求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汇率

答:(l)扩张货币一方面使需求增加,产出增加一方面使顺差减少(见上题),所以 可取。 (2)本币升值固然可以使顺差减少但同时使净出口减少,需求减少,产出减少,所以 不可取 7.下列经济参与者中,哪些在外汇市场上可能是美元的供给者,哪些可能是美元的需 求者? (a )在欧洲旅行的美国人 (b )想购买美国公司股票的英国投资者 (c) 向美国出口商品的日本企业 (d)在美国旅行的巴西游客; (e)从美国进口货物的德国企业; (f)想在澳大利亚购置房产的美国投资者。 答 (a)是美元的供给者; (b)是美元的需求者; (c)是美元的供给者; (d)是美元的需求者 (e)里美元的需求者; (f)是美元供给者。 8.试述带来汇率变化的三种因素。 答:汇率变化由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决定,而这种供求由以下三因素决定 第一,进出口,如中国对美元的需求,由进口决定,即中国要买美国货时.必须要用 美元,形成对美元的需求,而美元的供给由出口决定,即中国厂商出口了商品到美国,要 用美元换成人民币从而形成美元供给。中国出口大于进口时,美元供给超过需求,美元相 对人民币就有贬值压力,即人民币有升值压力,反之则反是。 第二,投资或借贷。如果美国的利率或投资回报高于他国,则其他国家资本就会流入 美国,形成对美元的需求;反之.如果美国人想到外国投资就会形成对美元的供给。如果 想到美国的投资超过了美国想到外国的投资,则美元会升值,或者说汇率要上升。 第三,外汇投机。如果欧洲人预期美元相对欧元要升值,则会买进美元,以赚取美元 升值的资本增益。相反,如果人们预期美元要贬值.则会卖出美元,从而使外汇市场上美 元和有关外币的供求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汇率

三、案例。 案例1资料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央银行从来没有制定本世纪末实 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时间表。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创造条 件,使人民币实现可兑换”但没有具体时间表。我们按照这个目标创造条件,将分步骤地进 行。1996年12月,我们宣布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东南亚的危机出现以后,我 们认真吸取教训,健全银行制度和企业制度,加强国际收支的平衡能力以创造条件实现资 本项目可兑换。但从近期来看还不具备这个条件。如果过早地宣布资本项目可兑换,不仅 对本国不利对外国投资也是不利的,还有可能会殃及他国。我们正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 革、银行体制改革,通过这些改革逐步创造条件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注:参见《人民日报》1998年3月8日 案例2香港的联系汇率制 香港的汇率制度经过了银本位制、英镑汇兑本位制和浮动汇率制最后发展成为联系汇 率制。香港的银本位制始于19世纪。由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恐慌导致国际银本位的 崩溃,香港被迫放弃银本位而采取英镑汇兑本位制。从1935年开始实施,它以1英镑合 16港元的比价与英镑挂钩。英国于1972年爆发了国际支付危机,香港只得放弃英镑汇兑 本位制。从70年代初开始采取浮动汇率制。由于经济上受各国浮动汇率制的冲击,政治上 受1982年中英谈判在香港引发的信心危机,在浮动制的最后两年终于爆发了一场空前的港 元危机和银行危机,联系汇率制应运而生 为了挽救不断疲弱的港元,港府于1983年10月15日宣布了两项港元稳定措施。其中 项措施是重新安排发钞的程序,发行银行在发钞前,必须以1美元兑78港元的汇率向外 汇基金交纳等值美元,以换取”负债证明书”作为法定的发行准备;同时发行银行可以“负债 证明书”同样基准价(780)向外汇基金赎回美元。这项措施于同年10月17日起生效,其 结果改变了当时的浮动汇率制,成为今天的联系汇率制度。这是介乎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 率制之间的混合体制。 联系汇率制对香港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起到过积极的作用。联系汇率制曾在最危急的关 头1983年挽救了香港经济,稳定了港元汇率。金融体系稳定后,香港经济开始迅速复苏 联系汇率制具有极大的承受突发事件冲击的能力。在1987年的股灾,1990一1991年的海 湾战争,1997年的东南亚货币危机等诸多事件的冲击下,港元对美元的汇率均能保持在78 左右水平没有出现持久或大幅度的偏离,表现了联系汇率制对突发事件冲击的承受力。在

三、案例。 案例 1 资料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央银行从来没有制定本世纪末实 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时间表。1993 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创造条 件,使人民币实现可兑换”但没有具体时间表。我们按照这个目标创造条件,将分步骤地进 行。 1996 年 12 月,我们宣布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东南亚的危机出现以后,我 们认真吸取教训,健全银行制度和企业制度,加强国际收支的平衡能力以创造条件实现资 本项目可兑换。但从近期来看还不具备这个条件。如果过早地宣布资本项目可兑换,不仅 对本国不利对外国投资也是不利的,还有可能会殃及他国。我们正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 革、银行体制改革,通过这些改革逐步创造条件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注:参见《人民日报》1998 年 3 月 8 日 案例 2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 香港的汇率制度经过了银本位制、英镑汇兑本位制和浮动汇率制最后发展成为联系汇 率制。香港的银本位制始于 19 世纪。由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大恐慌导致国际银本位的 崩溃,香港被迫放弃银本位而采取英镑汇兑本位制。从 1935 年开始实施,它以 1 英镑合 16 港元的比价与英镑挂钩。英国于 1972 年爆发了国际支付危机,香港只得放弃英镑汇兑 本位制。从 70 年代初开始采取浮动汇率制。由于经济上受各国浮动汇率制的冲击,政治上 受 1982 年中英谈判在香港引发的信心危机,在浮动制的最后两年终于爆发了一场空前的港 元危机和银行危机,联系汇率制应运而生。 为了挽救不断疲弱的港元,港府于 1983 年 10 月 15 日宣布了两项港元稳定措施。其中 一项措施是重新安排发钞的程序,发行银行在发钞前,必须以 1 美元兑 78 港元的汇率向外 汇基金交纳等值美元,以换取”负债证明书”作为法定的发行准备;同时发行银行可以“负债 证明书”同样基准价(780)向外汇基金赎回美元。这项措施于同年 10 月 17 日起生效,其 结果改变了当时的浮动汇率制,成为今天的联系汇率制度。这是介乎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 率制之间的混合体制。 联系汇率制对香港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起到过积极的作用。联系汇率制曾在最危急的关 头 1983 年挽救了香港经济,稳定了港元汇率。金融体系稳定后,香港经济开始迅速复苏。 联系汇率制具有极大的承受突发事件冲击的能力。在 1987 年的股灾,1990 一 1991 年的海 湾战争,1997 年的东南亚货币危机等诸多事件的冲击下,港元对美元的汇率均能保持在 78 左右水平没有出现持久或大幅度的偏离,表现了联系汇率制对突发事件冲击的承受力。在

十几年的运作中,联系汇率制基本实现了最初目标一稳定港元汇价进而稳定整个金融体 系,这也是联系汇率制最本质最主要的作用。只有稳定了金融社会才能稳定,人心才能安 定经济才能发展,各方面关系才能顺畅 当然联系汇率制也有其不足之处。联系汇率实际上是港元对美元的固定汇率。香港选 择了固定汇率而放弃利率及货币供给的控制权。所以,联系汇率制的最大代价在于它失去 了利率和货币量两大货币政策工具,不能通过控制利率和货币供应增长率未来达到调节香 港经济的目的:面对高通货膨胀,政府缺乏有效的金融工具加以控制:要维持联系汇率的 稳定,港元价值必须随美元升降,港元不能国际化。表面看来港元与美元的兑换率有如铁 钩一样,牢不可破。但联系汇率确有弱点,若处理不好,港元汇价有发生危机的可能回 香港的流通货币稍多于800亿港元,联系汇率规定每发行7.8港元必须存款1美元在 外汇基金,外汇基金现有资产超过4500亿港元。绝大部分是以外币为单位的资产,其中包 括政府历年存放在外汇基金积需下来的财政盈余。有这么庞大的储备,5倍于流通领域的 资产作后盾,外国炒家很难攻破香港的联系汇率。不过香港的总存款额已有24000亿港 元,其中1万亿元左右早已被港人转为外币存款,剩下的港元存款们差不多有14000亿港 元。外汇基金的4000多亿港元够支持吗?若港人自己不争相把港元兑成外币,联系汇率的 确稳定。如何防止港人大量兑换外币才是焦点所在。所以信心很重要,最重要的防范措施 定要针对信心问题。首先保持一定的外汇储备。其次,政府的收支 不仅平衡,而目稍有盈余,使存放在外汇基金的财政储备丰厚,港府的财政储备越丰厚 对港元产生信心危机的机会便会愈低。再次,加强香港金融管理局的作用。只要香港经济 继续持续稳定地发展,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继续深入,中国经济保持一定的増长速度和社 会的稳定,有充足的外汇储备,那么港人就会对香港经济充满信心,对祖国充满信心,对 港币充满信心,就不会发生信用危机,关键在于信心。有了它,联系汇率的确可以稳如泰 总而言之,现行的联系汇率制虽然不是完美元缺的制度,但起码到目前为止,这种制 度已证明能承受冲击,发挥稳定港元汇价的作用。对香港经济的稳定繁荣做出的贡献显然 超过实行该制度付出的代价。因此可以说,在目前的政治经济环境中联系汇制是香港当前 所能采取的比较适宜的汇率制度,它应该继续维持下去 案例3外汇储备多,是好事也是坏事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曾载文说从1989年以来,全球外汇储备增加了一倍多,达到 15万亿美元。在这7年里发展中国家的储备几乎增加了两倍。在新兴国家和地区中,中国

十几年的运作中,联系汇率制基本实现了最初目标—稳定港元汇价进而稳定整个金融体 系,这也是联系汇率制最本质最主要的作用。只有稳定了金融社会才能稳定,人心才能安 定经济才能发展,各方面关系才能顺畅。 当然联系汇率制也有其不足之处。联系汇率实际上是港元对美元的固定汇率。香港选 择了固定汇率而放弃利率及货币供给的控制权。所以,联系汇率制的最大代价在于它失去 了利率和货币量两大货币政策工具,不能通过控制利率和货币供应增长率未来达到调节香 港经济的目的:面对高通货膨胀,政府缺乏有效的金融工具加以控制;要维持联系汇率的 稳定,港元价值必须随美元升降,港元不能国际化。表面看来港元与美元的兑换率有如铁 钩一样,牢不可破。但联系汇率确有弱点,若处理不好,港元汇价有发生危机的可能回。 香港的流通货币稍多于 800 亿港元,联系汇率规定每发行 7.8 港元必须存款 1 美元在 外汇基金,外汇基金现有资产超过 4500 亿港元。绝大部分是以外币为单位的资产,其中包 括政府历年存放在外汇基金积需下来的财政盈余。有这么庞大的储备,5 倍于流通领域的 资产作后盾,外国炒家很难攻破香港的联系汇率。不过香港的总存款额已有 24000 亿港 元,其中 1 万亿元左右早已被港人转为外币存款,剩下的港元存款们差不多有 14000 亿港 元。外汇基金的 4000 多亿港元够支持吗?若港人自己不争相把港元兑成外币,联系汇率的 确稳定。如何防止港人大量兑换外币才是焦点所在。所以信心很重要,最重要的防范措施 一定要针对信心问题。首先保持一定的外汇储备。其次,政府的收支 不仅平衡,而目稍有盈余,使存放在外汇基金的财政储备丰厚,港府的财政储备越丰厚, 对港元产生信心危机的机会便会愈低。再次,加强香港金融管理局的作用。只要香港经济 继续持续稳定地发展,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继续深入,中国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和社 会的稳定,有充足的外汇储备,那么港人就会对香港经济充满信心,对祖国充满信心,对 港币充满信心,就不会发生信用危机,关键在于信心。有了它,联系汇率的确可以稳如泰 山。 总而言之,现行的联系汇率制虽然不是完美元缺的制度,但起码到目前为止,这种制 度已证明能承受冲击,发挥稳定港元汇价的作用。对香港经济的稳定繁荣做出的贡献显然 超过实行该制度付出的代价。因此可以说,在目前的政治经济环境中联系汇制是香港当前 所能采取的比较适宜的汇率制度,它应该继续维持下去。 案例 3 外汇储备多,是好事也是坏事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曾载文说从 1989 年以来,全球外汇储备增加了一倍多,达到 15 万亿美元。在这 7 年里发展中国家的储备几乎增加了两倍。在新兴国家和地区中,中国

的外汇储备具有爆炸性,超过了100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而跃居世界第二。这一增加似乎 是财政强大的标志,在很多情况下它的确反映了较好的经济绩效。然而,如果一家公司在 银行中大量存款而不是投资者将其还给股东,它肯定是管理不善。同理 国的经济也可能因外汇储备过多而遭受报失。文章认为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要付出两项代 价,一是外汇储备一般被投入获利较少的美国政府证券中。就中国情况而言,与其从海外 借款所付利息相比,它的储备金所获得的收入少得多,从而给经济造成净亏损。在最好的 情况下,这也是反映了政策过于保守;在最坏的情况下,这意味着管理不善。二是中央银 行大量收购外汇必然使货币供给量猛增,因而有刺激通货膨胀的危险。具体问题要具体分 析,在任何非洲国家,储备的增加都会受到欢迎。但是在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例如中 国、中国台湾省、巴西和日本,投资者和纳税人则应当考虑一下,储蓄的归宿是中央银行 的金库而不是富有成果的投资,这样做对不对呢?你是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 参见韩秀云,《宏观经济分析》,财政经济出版社

的外汇储备具有爆炸性,超过了 1000 亿美元,仅次于日本而跃居世界第二。这一增加似乎 是财政强大的标志,在很多情况下它的确反映了较好的经济绩效。然而,如果一家公司在 银行中大量存款而不是投资者将其还给股东,它肯定是管理不善。同理,一 国的经济也可能因外汇储备过多而遭受报失。文章认为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要付出两项代 价,一是外汇储备一般被投入获利较少的美国政府证券中。就中国情况而言,与其从海外 借款所付利息相比,它的储备金所获得的收入少得多,从而给经济造成净亏损。在最好的 情况下,这也是反映了政策过于保守;在最坏的情况下,这意味着管理不善。二是中央银 行大量收购外汇必然使货币供给量猛增,因而有刺激通货膨胀的危险。具体问题要具体分 析,在任何非洲国家,储备的增加都会受到欢迎。但是在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例如中 国、中国台湾省、巴西和日本,投资者和纳税人则应当考虑一下,储蓄的归宿是中央银行 的金库而不是富有成果的投资,这样做对不对呢?你是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 的? 注:参见韩秀云,《宏观经济分析》,财政经济出版社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