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第三单元《鲸》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写“上颚”等词语,理解“胎生”等词语. 2、通过默读、讨论、圈划重点词句等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产生阅读科 普文章的兴趣。 3、了解课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以及说明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尝试在写作中 运用 【点评: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提出教学目标,以两种学习方法为主线 展开教学。日标兼顾语文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三个维度。】 【学习过程】 明确方法 师:我们今天来了解一种海洋生物。(板书课题“鲸”。)这是一个形声字, 用“鱼”做形旁说明什么? 生:鲸和鱼有关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能简要说说鲸和鱼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鲸生活在水里,外形像鱼。 师:你预习课文很认真。那么,鲸属于鱼类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 读,留意相关信息。 师:鲸属于鱼类吗? 生:鲸不是鱼,因为它的祖先生活在陆地上,而且它用肺呼吸。 生:鲸不是鱼,因为它是胎生的。 师:用肺呼吸,胎生,这说明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类。 (学生提笔写“肺”“胎”,提示学生注意“肺”的第五笔。) 师:我们再来认识一下鲸的两个部位一一上颚、肚子。(学生写“鳄”“肚”。) 师:知道我们的上颚在什么部位吗? (学生纷纷回答。) 师:请同桌互相检查,四个字都写对了吗? (学生相互检查。) 师:仔细看看,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是月字旁 师:能再说一个表示身体部位的月字旁的字吗? 生:脸,肝…… 【点评:特色知识的教学有必要。课始引导学生对鲸了解较有意义:一是因
五上第三单元《鲸》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写“上颚”等词语,理解“胎生”等词语。 2、通过默读、讨论、圈划重点词句等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产生阅读科 普文章的兴趣。 3、了解课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以及说明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尝试在写作中 运用。 【点评: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提出教学目标,以两种学习方法为主线 展开教学。目标兼顾语文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三个维度。】 【学习过程】 一、明确方法 师:我们今天来了解一种海洋生物。(板书课题“鲸”。)这是一个形声字, 用“鱼”做形旁说明什么? 生:鲸和鱼有关。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能简要说说鲸和鱼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鲸生活在水里,外形像鱼。 师:你预习课文很认真。那么,鲸属于鱼类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 读,留意相关信息。 师:鲸属于鱼类吗? 生:鲸不是鱼,因为它的祖先生活在陆地上,而且它用肺呼吸。 生:鲸不是鱼,因为它是胎生的。 师:用肺呼吸,胎生,这说明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类。 (学生提笔写“肺”“胎”,提示学生注意“肺”的第五笔。) 师:我们再来认识一下鲸的两个部位——上颚、肚子。(学生写“鳄”“肚”。) 师:知道我们的上颚在什么部位吗? (学生纷纷回答。) 师:请同桌互相检查,四个字都写对了吗? (学生相互检查。) 师:仔细看看,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是月字旁。 师:能再说一个表示身体部位的月字旁的字吗? 生:脸,肝…… 【点评:特色知识的教学有必要。课始引导学生对鲸了解较有意义:一是因
为本文是常识性说明文,鲸又是说明的对象;二是因为鲸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动物, 需要了解其特点。如果能用表格和图示的方法进行梳理和概括,学习可能更高效 师:《鲸》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的学习要求与其他文章有所不同。默读单 元导语,找到学习要求画下来。 生:要抓课文的要点,了解说明方法,并学以致用。 【点评: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方法,让学生带着“方法”学习,具有明显的方 法导向意识,这是高效学习的基本保证。】 、把握内容 师: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写的?圈出或提炼关键的 词语。 生:这一段是围绕“其实”这一句写的,主要写了鲸很大 生:主要写了鲸的体形。 师:找得很准确,提炼得也很好。 【点评: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构建一种学习模型,为后文的学习提供了方 法上的启示。】 师:请大家运用刚才的方法,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归纳其他几个自然段的 要点 自然段 第自然段 第自然段 自然段 (学生讨论以后反馈。) 生:第2、3、4自然段分别谢了鲸的进化种类和事物。 生:第5、6、7自然段主要写了鲸的呼吸、睡眠和生长。(教师根据学生的 回答板书。) 师:哪几个部分可以归在一起? 生:食物、呼吸、睡觉和生长可以归在一起 师:能用一个词简要地概括一下吗? 生:生活习性 【点评:用表格概括课文的要点,可以避免对课文呢人和情境的过细分析, 既简洁,又高效,更重要的是,这种范式便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用方法
为本文是常识性说明文,鲸又是说明的对象;二是因为鲸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动物, 需要了解其特点。如果能用表格和图示的方法进行梳理和概括,学习可能更高效 一些。】 师:《鲸》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的学习要求与其他文章有所不同。默读单 元导语,找到学习要求画下来。 生:要抓课文的要点,了解说明方法,并学以致用。 【点评: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方法,让学生带着“方法”学习,具有明显的方 法导向意识,这是高效学习的基本保证。】 二、把握内容 师: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写的?圈出或提炼关键的 词语。 生:这一段是围绕“其实”这一句写的,主要写了鲸很大。 生:主要写了鲸的体形。 师:找得很准确,提炼得也很好。 【点评: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构建一种学习模型,为后文的学习提供了方 法上的启示。】 师:请大家运用刚才的方法,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归纳其他几个自然段的 要点。 自然段 要 点 第 自然段 第 自然段 第 自然段 (学生讨论以后反馈。) 生:第 2、3、4 自然段分别谢了鲸的进化种类和事物。 生:第 5、6、7 自然段主要写了鲸的呼吸、睡眠和生长。(教师根据学生的 回答板书。) 师:哪几个部分可以归在一起? 生:食物、呼吸、睡觉和生长可以归在一起。 师:能用一个词简要地概括一下吗? 生:生活习性。 【点评:用表格概括课文的要点,可以避免对课文呢人和情境的过细分析, 既简洁,又高效,更重要的是,这种范式便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学用方法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研究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默读第一自然段,讨论作 者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写出鲸体形庞大? 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 师:请结合课文举一个例子。 生: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这一句 就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 师: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郎老师体重50公斤,需要多少个像我这样的仁 慈能低得上它? 生:40个 师:真的是庞然大物啊!还有别的说明方法吗? 生:还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把鲸和象比,和人比,把鲸的大舌头和大肥猪 比 生:还有举例子。文中说人如果站在它嘴里,这就是举例子。 师:文中有一处更像举例子,你们找到了吗? 生: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 大肥猪那么重 师:(投影两个句子)比较后发现了什么? 句1:我国发现过一头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 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句2: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颚,四个人 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生:第一句中我国发现那头鲸是真实的例子。第二句中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发 生 生:第一句是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第二句不是 师:文中说,“人站在它嘴里,“你真的敢站到鲸嘴里去吗 生:不敢,这是假想的? 生:如果。 师:这种说明方法叫什么呢? 生:作假设。 师:请大家用“作假设”的说明方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投影句子)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如果 (学生将四种说明方法的名称写在文中相应的地方。) 师:课文能用一句话说明的事物,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写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研究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默读第一自然段,讨论作 者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写出鲸体形庞大? 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 师:请结合课文举一个例子。 生: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这一句 就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 师: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郎老师体重 50 公斤,需要多少个像我这样的仁 慈能低得上它? 生:40 个 师:真的是庞然大物啊!还有别的说明方法吗? 生:还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把鲸和象比,和人比,把鲸的大舌头和大肥猪 比。 生:还有举例子。文中说人如果站在它嘴里,这就是举例子。 师:文中有一处更像举例子,你们找到了吗? 生: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 大肥猪那么重。 师:(投影两个句子)比较后发现了什么? 句 1:我国发现过一头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 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句 2: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颚,四个人 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生:第一句中我国发现那头鲸是真实的例子。第二句中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发 生。 生:第一句是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第二句不是。 师:文中说,“人站在它嘴里,“你真的敢站到鲸嘴里去吗? 生:不敢,这是假想的? 生:如果。 师:这种说明方法叫什么呢? 生:作假设。 师:请大家用“作假设”的说明方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投影句子)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如果 。 (学生将四种说明方法的名称写在文中相应的地方。) 师:课文能用一句话说明的事物,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写?
生:如果不这样写,我们就不知道鲸大到什么程度。 生:这样写,就把鲸体形庞大的特点写的很形象,很具体 (教师板书:具体。) 【点评:紧扣说明方法展开学习活动。说明方法的学习成了师生多大的主线 对方法又能进行巩固性强化,在尝试运用中认识“作假设”的说明方法。】 师:那是不是写形象、写具体就可以了?请同学们对阅读下面两段话,你发 现有什么不同? 段1: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 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段2:最大的鲸又十六万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 斤重的鲸,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生:我发现,与第一段话相比,第二段话少了“目前已知、近、约”等词语 师:少了这些词语之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生:意思没有原来准确了 师:是的,说明文的语言不仅要形象,更要准确。不然,读者就不能明晰地 感知说明的对象。 【点评:让学生明确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这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如果能再推进一些,学习过程更开展,效果会更好。】 师:下面这张表格,也是关于鲸的介绍。默读,然后说一说这张表格的主要 意思 鲸的潜水能力 种类 潜水的深度 潜水时间 长须鲸 水下300至500米 小时 抹香鲸 水下1000米 持续2小时 生:鲸的潜水能力很强 师:人在水下能潜多长时间? 生:不到一分钟吧。 师:是的,普通人只能在水下待半分钟左右。现在请你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 写作,可以写一两句话,还可以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运用某一种或几种说明方 法写一段话。 【点评:通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来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并与课文内 容关联,能够较好地形成知识组块,有利于学习的巩固和迁移。】 (展示学生作业。学生自评和互相评价。)
生:如果不这样写,我们就不知道鲸大到什么程度。 生:这样写,就把鲸体形庞大的特点写的很形象,很具体。 (教师板书:具体。) 【点评:紧扣说明方法展开学习活动。说明方法的学习成了师生多大的主线。 对方法又能进行巩固性强化,在尝试运用中认识“作假设”的说明方法。】 师:那是不是写形象、写具体就可以了?请同学们对阅读下面两段话,你发 现有什么不同? 段 1: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 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段 2:最大的鲸又十六万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 斤重的鲸,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生:我发现,与第一段话相比,第二段话少了“目前已知、近、约”等词语。 师:少了这些词语之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生:意思没有原来准确了。 师:是的,说明文的语言不仅要形象,更要准确。不然,读者就不能明晰地 感知说明的对象。 【点评:让学生明确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这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如果能再推进一些,学习过程更开展,效果会更好。】 师:下面这张表格,也是关于鲸的介绍。默读,然后说一说这张表格的主要 意思。 鲸的潜水能力 种类 潜水的深度 潜水时间 长须鲸 水下 300 至 500 米 1 小时 抹香鲸 水下 1000 米 持续 2 小时 生:鲸的潜水能力很强。 师:人在水下能潜多长时间? 生:不到一分钟吧。 师:是的,普通人只能在水下待半分钟左右。现在请你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 写作,可以写一两句话,还可以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运用某一种或几种说明方 法写一段话。 【点评:通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来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并与课文内 容关联,能够较好地形成知识组块,有利于学习的巩固和迁移。】 (展示学生作业。学生自评和互相评价。)
四、总结方法 1.教师指导回顾学习说明性文章的方法:概括要点一一了解说明方法一一尝 试运用说明方法。 【点评:回顾学习方法很有必要。本课始于学习方法,在活动中展示学习方法 终于学习方法,“方法“为线把课文学习串起来了。】 2提出下一节课的目标:课文在其他自然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除了运用说明方法 说明性文章还有什么特点? 【总评】 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的是一组说明性文章。《鲸》是其中的第一篇 精读课文。从语文学理的角度看,郎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一种方法指导课,基本形成了从内 容分析到方法指导的转身 准确把握高年级语文学习特点,侧重学习文章表达方法 教材在五年级上册编排说明性文章单元,目的是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关于第三学段“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 的基本说明方法”的要求。《鲸》作为精读课文出现,其功能很明显,就是要在教师指导下 学习如何抓住要点和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郎来时对教材编排意图、单元特点、文体特点等 均有准备的把握,所以,制定的三条教学目标,紧扣重点难点,指向明确。此外,作为常识 性说明文,《鲸》又有自身的表达特点,文章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 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每个自然段讲一个意思,语言简练准确、平 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运用了类数字、举例子、作比较、作假设等说明方法。在教学中, 郎老师始终关注文本的表达方法,在概括要点时,提示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在了解说明方 法时,通过文本语段的增删处理、长短调整等,让学生自己发现语言的秘密。在学生完成“了 解文章说明方法”的语境,从学习理解语言转为运用语言,实现向学生生活实际的迁移。巧 妙的是、引入的课外资源为非连续性文本,渗透了课程标准“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 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目标。还值得一提的是,和文章语言表达特色相 吻合的是,郎老师的语言也很简练准确,平实亲和 二、准确把握儿童阅读心理特点,在语言实践中认知和运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进入五六年级,小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叙事性作品,对说明性文章 的理解会感觉困难,需要教师搭建学习的“桥梁”。从儿童阅读心理的发展看,朗读技能的 发展优于默读。小学生的默读能力,是需要通过训练而发展的。说明性文章就是训练默读能 力的好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郎老师从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语入手,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 任务开展学习。在指导概括要点时,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使学生逐步习得提纲挈领的能力 在了解说明方法时,教师又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以各种形式投入到语言实践中去,自觉
四、总结方法 1.教师指导回顾学习说明性文章的方法:概括要点——了解说明方法——尝 试运用说明方法。 【点评:回顾学习方法很有必要。本课始于学习方法,在活动中展示学习方法, 终于学习方法,“方法“为线把课文学习串起来了。】 2.提出下一节课的目标:课文在其他自然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除了运用说明方法, 说明性文章还有什么特点? 【总评】 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的是一组说明性文章。《鲸》是其中的第一篇 精读课文。从语文学理的角度看,郎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一种方法指导课,基本形成了从内 容分析到方法指导的转身。 一、准确把握高年级语文学习特点,侧重学习文章表达方法 教材在五年级上册编排说明性文章单元,目的是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关于第三学段“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 的基本说明方法”的要求。《鲸》作为精读课文出现,其功能很明显,就是要在教师指导下 学习如何抓住要点和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郎来时对教材编排意图、单元特点、文体特点等 均有准备的把握,所以,制定的三条教学目标,紧扣重点难点,指向明确。此外,作为常识 性说明文,《鲸》又有自身的表达特点,文章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 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每个自然段讲一个意思,语言简练准确、平 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运用了类数字、举例子、作比较、作假设等说明方法。在教学中, 郎老师始终关注文本的表达方法,在概括要点时,提示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在了解说明方 法时,通过文本语段的增删处理、长短调整等,让学生自己发现语言的秘密。在学生完成“了 解文章说明方法”的语境,从学习理解语言转为运用语言,实现向学生生活实际的迁移。巧 妙的是、引入的课外资源为非连续性文本,渗透了课程标准“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 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目标。还值得一提的是,和文章语言表达特色相 吻合的是,郎老师的语言也很简练准确,平实亲和。 二、准确把握儿童阅读心理特点,在语言实践中认知和运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进入五六年级,小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叙事性作品,对说明性文章 的理解会感觉困难,需要教师搭建学习的“桥梁”。从儿童阅读心理的发展看,朗读技能的 发展优于默读。小学生的默读能力,是需要通过训练而发展的。说明性文章就是训练默读能 力的好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郎老师从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语入手,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 任务开展学习。在指导概括要点时,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使学生逐步习得提纲挈领的能力。 在了解说明方法时,教师又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以各种形式投入到语言实践中去,自觉
地获取信息。既保证默读的时间,又以问题引路,圈划批注,提供了尽量多的独立思考的时 间,耐心地等待学生自己发现,只是在学生遇到困惑时才出手指路。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 上,利用鲸的课外资料,尝试实践,把语言学习推到运用层面。 综而观之,郎老师这节课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很好地体现了语用教学的理念, 不失为一堂朴实而高效的好课
地获取信息。既保证默读的时间,又以问题引路,圈划批注,提供了尽量多的独立思考的时 间,耐心地等待学生自己发现,只是在学生遇到困惑时才出手指路。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 上,利用鲸的课外资料,尝试实践,把语言学习推到运用层面。 综而观之,郎老师这节课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很好地体现了语用教学的理念, 不失为一堂朴实而高效的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