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理解式阅读 在2009高三研讨会上的发言 讲课人:长郡中学秦洁
文言文理解式阅读 ——在2009高三研讨会上的发言 讲课人:长郡中学秦洁
如何对高考文言文选段进行理解式阅读并有效 地进行高考复习与新课程的文言文教学: 二、理解命题的基本走势 二、理解文言文阅读原则 理解整体阅读要领 四、理解复习的方向 五、我们的应试策略
如何对高考文言文选段进行理解式阅读并有效 地进行高考复习与新课程的文言文教学: 一、理解命题的基本走势 二、理解文言文阅读原则 三、理解整体阅读要领 四、理解复习的方向 五、我们的应试策略
理解命题的基本走势 选择“浅易”的古文语段 2.选材由单一趋于复杂 3.侧重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 分析 4.更强调根据语境来答题 5、新增句读题3分 ttn/ 6、湖南卷继续体现湖湘特色
一、理解命题的基本走势 1.选择“浅易”的古文语段 2.选材由单一趋于复杂 3.侧重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 分析 4.更强调根据语境来答题 5、新增句读题3分 6、湖南卷继续体现湖湘特色
二、理解文言文阅读原则 要靠知识积累;二要靠基本技能;三要靠灵活 运用的能力(依据具体语境、题目,进行具体的分 析、比较,从而准确解决问题)。 l、以题解文。 以文解文 3、以注解文。 4、以理解文
二、理解文言文阅读原则 一要靠知识积累;二要靠基本技能;三要靠灵活 运用的能力(依据具体语境、题目,进行具体的分 析、比较,从而准确解决问题)。 1、以题解文。 2、以文解文。 3、以注解文。 4、以理解文
般方法: (1)把握大意,由后做起。 (2)句子翻译,重点词语 (3)实词解释,注意迁移 (4)若有不会,随它而去
(1)把握大意,由后做起。 (2)句子翻译,重点词语。 (3)实词解释,注意迁移。 (4)若有不会,随它而去。 一般方法:
(5)关于断句,掌握规律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 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 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 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 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 常实践
(5)关于断句,掌握规律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 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 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 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 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 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 常实践
理解整体阅读要领 1.依据选文特点 前面说过,高考选择“浅易”古代文作为阅读材料。 具体地说,就是选择比较典范的史传文和散文中相对 完整、相对独立的片断。依据这一特点,阅读时要注 意以下三点: (1)知人 (2)明事 (3)辨理 2.依据试题的特点 3、依据阅读规律
三、理解整体阅读要领 1.依据选文特点 前面说过,高考选择“浅易”古代文作为阅读材料。 具体地说,就是选择比较典范的史传文和散文中相对 完整、相对独立的片断。依据这一特点,阅读时要注 意以下三点: (1)知人 (2)明事 (3)辨理 2.依据试题的特点 3、依据阅读规律
四、理解复习的方向 1.“好文章可以多读几遍,甚至可以背下 来。 2.“学习一篇文章,要能提纲挈领。” 3.“文章不论长短,要很快抓住中心,分 清要点
四、理解复习的方向 1.“好文章可以多读几遍,甚至可以背下 来。” 2.“学习一篇文章,要能提纲挈领。” 3.“文章不论长短,要很快抓住中心,分 清要点
五、我们的应试策略 基本策略主要有三点: 1.转变阅读观念 2.注重复习课本 3.适当练习课外语段
五、我们的应试策略 基本策略主要有三点: 1.转变阅读观念 2.注重复习课本 3.适当练习课外语段
结束语: 朱熹曾言:“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 读而精思。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文言文文 采飞扬,博大精深。文言文的学习是一种潜移默 化的过程,它不仅包含几千年文化的积淀,还有 许多人生哲理的浸润。如果能让学生知道学习古 人道德文章,目的在于提高道德修养、文化品位 和审美情趣的话,才会对古文喜闻乐见而不是畏 之如虎,才算达到对文言文进行理解式阅读的最 高境界
结束语: 朱熹曾言:“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 读而精思。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文言文文 采飞扬,博大精深。文言文的学习是一种潜移默 化的过程,它不仅包含几千年文化的积淀,还有 许多人生哲理的浸润。如果能让学生知道学习古 人道德文章,目的在于提高道德修养、文化品位 和审美情趣的话,才会对古文喜闻乐见而不是畏 之如虎,才算达到对文言文进行理解式阅读的最 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