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 201l年高三年级第三次诊断性测验试卷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和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两部分,考试结束 后,只收答卷和机读卡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是问卷与答卷分离的试卷,答卷前先将答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答单项选择题(第I卷中的l-6题和第Ⅱ卷中的13~15题)时,乌鲁木齐地区考生 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机读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答案,涂在答卷中无效。 3.其余题请在答卷上相应题号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人类6000年文明史中,大概有5700年左右是发展很缓慢的,是神本位和君本位。直 到15世纪左右,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社会学家有了很多觉醒。又过了一百多年,牛顿的朋 友、科学家约翰洛克提岀,要用规律意识、理性精神观察社会发展,人类社会的中心是人 而不是神,社会发展有规律可循,治理社会的基础是人类的利益。后来,美国人根据洛壳的 思想写了《独立宣言》,马克思称其为“人类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并说洛克的思想是“英 国政治经济学的一切观念的基础”,评价非常高 我们今天进行决策的时候科学家和科技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心理所荣誉研究员赫伯特西门,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又是计算机科学家、心理学家, 是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的创建者。他提出了“满意决策论″,其中有个著名的观点,“最好是 好的敌人″,就是说,人在决策过程中不可能掌握所有信息,只可能达到满意而不是最佳决
乌鲁木齐 2011 年高三年级第三次诊断性测验试卷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和第Ⅱ卷(表达题,共 80 分)两部分,考试结束 后,只收答卷和机读卡。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是问卷与答卷分离的试卷,答卷前先将答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答单项选择题(第 I 卷中的 l~6 题和第Ⅱ卷中的 13 ~15 题)时,乌鲁木齐地区考生 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机读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答案,涂在答卷中无效。 3.其余题请在答卷上相应题号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人类 6000 年文明史中,大概有 5700 年左右是发展很缓慢的,是神本位和君本位。直 到 15 世纪左右,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社会学家有了很多觉醒。又过了一百多年,牛顿的朋 友、科学家约翰·洛克提出,要用规律意识、理性精神观察社会发展,人类社会的中心是人 而不是神,社会发展有规律可循,治理社会的基础是人类的利益。后来,美国人根据洛壳的 思想写了《独立宣言》,马克思称其为“人类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并说洛克的思想是“英 国政治经济学的一切观念的基础”,评价非常高。 我们今天进行决策的时候,科学家和科技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心理所荣誉研究员赫伯特·西门,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又是计算机科学家、心理学家, 是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的创建者。他提出了“满意决策论”,其中有个著名的观点,“最好是 好的敌人”,就是说,人在决策过程中不可能掌握所有信息,只可能达到满意而不是最佳决
策。就是这么几句话,他拿到了诺贝尔奖,这就是从科学的发展所得到的一些对决策的基本 认识 实际上,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形成了“社会物理学”这一新的学科,以自然科学的 思维、原理和方法研究社会科学,推动科技与人文的交叉,同时,也发展了社会和人文科学 的理论。比较早的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薛定谔,他首先把物理学里 的“熵”引入到生命系统和社会现象里,这本书后来也影响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生 涯 非线性科学里的蝴蝶效应对决策科学化的启示作用也非常大。它说,如果在非洲某个 地方有一只蝴蝶的翅膀扇动一下,可能会引起纽约上空爆发-场暴风雨。在-个非线性的混 沌系统里,一个地方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带来整个系统的崩溃或者大的混乱。这作为现代非 线性科学或者复杂系统科学里面非常重要的课题,确实给治理国家、管理社会很大的启示。 另外,现在有许多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中国科学院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像牛文元先 生就应用“社会燃烧理论″研究社会稳定的几方面因素。国际上也已经有不少这样的模型了 美国很早就有—个研究全球稳定的计算机模型和数学模型,而且确实能起一些作用。牛文元 先生的模型对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也是有贡献的。 (节选自郭传杰《科技进步与人文精 神》) 1.下列对“蝴蝶效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线性科学里的一种理论。 B.混沌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C.微小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大的混乱 D.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课题。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洛克关于社会发展的思想是美国《独立宣言》的思想基础,马克思盛赞《独立宣言》 并指出洛克的思想也是英国政治经济学的思想基础 B.“最好是好的敌人”一句的意思是,要想达到“好”,就要克服想要追求“最好”的 错误认识,否则就难以达到“好”的境地
策。就是这么几句话,他拿到了诺贝尔奖,这就是从科学的发展所得到的一些对决策的基本 认识。 实际上,在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形成了“社会物理学”这一新的学科,以自然科学的 思维、原理和方法研究社会科学,推动科技与人文的交叉,同时,也发展了社会和人文科学 的理论。比较早的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薛定谔,他首先把物理学里 的“熵”引入到生命系统和社会现象里,这本书后来也影响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生 涯。 非线性科学里的蝴蝶效应对决策科学化的启示作用也非常大。它说,如果在非洲某个 地方有一只蝴蝶的翅膀扇动一下,可能会引起纽约上空爆发一场暴风雨。在一个非线性的混 沌系统里,一个地方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带来整个系统的崩溃或者大的混乱。这作为现代非 线性科学或者复杂系统科学里面非常重要的课题,确实给治理国家、管理社会很大的启示。 另外,现在有许多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中国科学院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像牛文元先 生就应用“社会燃烧理论”研究社会稳定的几方面因素。国际上也已经有不少这样的模型了, 美国很早就有一个研究全球稳定的计算机模型和数学模型,而且确实能起一些作用。牛文元 先生的模型对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也是有贡献的。 (节选自郭传杰《科技进步与人文精 神》) 1.下列对“蝴蝶效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非线性科学里的一种理论。 B.混沌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C.微小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大的混乱。 D.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课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洛克关于社会发展的思想是美国《独立宣言》的思想基础,马克思盛赞《独立宣言》, 并指 出洛克的思想也是英国政治经济学的思想基础。 B.“最好是好的敌人”一句的意思是,要想达到“好”,就要克服想要追求“最好”的 错误认识,否则就难以达到“好”的境地
C.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技与人文的交叉,例如社会物理学就 是以自然科学的思维、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社会科学的 D.中国科学院牛文元的“社会燃烧理论”主要研究社会稳定方面的内容,为科学决策 提供了参考,为中国的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人类文明史上,神本位和君本位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直到15、16世纪,人 们才逐步认识到,人类社会的中心是人而不是神。 B.由于从科学的发展中得到了一些对决策的基本认识,赫伯特·西门提出了“满意决 策论”理论,并凭借这一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 C.国内外的科学家已经开始利用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对社会稳定进行研究,取得了 定的成果,并在实际运用中发挥了一些作用 D.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许多科学家的贡献看,科技对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有很大 的启示作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也。浑兄泰卒,浑将泰小孑袤避难淮南,袁术宾礼甚厚。浑知 术必败。时华歆为豫章太守,素与泰善,浑乃渡江投歆。太祖闻其笃行,召为掾,复迁邵陵 今 时梁兴等略吏民五干馀家为寇钞,诸县不能御,皆恐惧,寄治郡下。议者悉以为当移就 曰:“兴等破散,窜在山阻。虽有随者,率胁从耳。今当广开降路,宣喻恩信。而保险自守, 此示弱 也。”乃聚敛吏民,治城郭,为守御之备。遂发民逐贼,明赏罚,与要誓,其所得获,十以 七赏。百姓大悦,皆愿捕贼。又遣吏民有恩信者,分布山谷告喻,岀者相继,乃使诸县长吏 各还本治以安集之。兴等惧,将馀众聚廓城。太祖使夏侯渊就助郡击之,浑率吏民前登,新 兴及其支党。 太祖征汉中,以浑为京兆尹。浑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 温信者岛孤老为比,勤稼穑,明禁令,以发奷者。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止息。及大军入汉 中,运转军粮为最。叉遣民堕垫皇上无逃亡者。太祖益嘉之,复入为丞相掾。文帝即位,迁
C.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技与人文的交叉,例如社会物理学就 是以自然科学的思维、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社会科学的。 D.中国科学院牛文元的“社会燃烧理论”主要研究社会稳定方面的内容,为科学决策 提供了参考,为中国的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在人类文明史上,神本位和君本位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直到 15、16 世纪,人 们才逐步认识到,人类社会的中心是人而不是神。 B.由于从科学的发展中得到了一些对决策的基本认识,赫伯特·西门提出了“满意决 策论”理论,并凭借这一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 C.国内外的科学家已经开始利用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对社会稳定进行研究,取得了一 定的成果,并在实际运用中发挥了一些作用。 D.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许多科学家的贡献看,科技对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有很大 的启示作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也。浑兄泰卒,浑将泰小子袤避难淮南,袁术宾礼甚厚。浑知 术必败。时华歆为豫章太守,素与泰善,浑乃渡江投歆。太祖闻其笃行,召为掾,复迁邵陵 令。 时梁兴等略.吏民五千馀家为寇钞,诸县不能御,皆恐惧,寄治郡下。议者悉以为当移就 险,浑 曰:“兴等破散,窜在山阻。虽有随者,率胁从耳。今当广开降路,宣喻恩信。而保险自守, 此示弱 也。”乃聚敛吏民,治城郭,为守御之备。遂发民逐贼,明赏罚,与要.誓,其所得获,十以 七赏。百姓大悦,皆愿捕贼。又遣吏民有恩信者,分布山谷告喻,出者相继,乃使诸县长吏 各还本治以安集之。兴等惧,将馀众聚廓城。太祖使夏侯渊就助郡击之,浑率吏民前登,新 兴及其支党。 太祖征汉中,以浑为京兆尹。浑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 温信者岛孤老为比.,勤稼穑,明禁令,以发奸者。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止息。及大军入汉 中,运转军粮为最。叉遣民堕垫皇上无逃亡者。太祖益嘉之,复入为丞相掾。文帝即位,迁
阳平、沛郡二太守。郡界下湿,患水涝,百姓饥乏。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陂遏,开稻田。 郡人皆以为不便,浑曰:“地势汾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利,此丰民之本也。”遂躬率 吏民,一冬间皆成。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日郑陂。转 为山阳、魏郡太守,其治仿如此。又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乃课树榆为篱,并益树五果; 榆皆成藩,五果丰实。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浑清素在公,妻子不免于 饥寒。 评日:郑浑恤理有方,抑魏代之名守乎! (节选自《三国志·魏 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篇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梁兴等略吏民五千馀家为寇钞 略:劫掠。 B.遂发民逐贼,明赏罚,与要誓 要:约定。 C.温信者与孤老为比 比:作邻居 D.乃课树榆为篱,并益树五果 益:有好处的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郑浑治理有方的一组是(3分) ①太祖闻其笃行,召为掾 ②乃聚敛吏民,治城郭,为守御之备 ③浑率吏民前登,斩兴及其支党 ④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陵遏,开稻田 ⑤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 ⑥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 饶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兄长郑泰去世后,郑浑带着侄子郑袤到淮南避难,虽然袁术对他厚礼相待,但因兄 长郑泰与豫章太守华歆关系很好,郑浑于是又渡江投奔了华歆 B.面对梁兴等贼寇作乱,郑浑没有听取迁移郡所的建议,而是采取各种办法积极应对, 使贼寇恐惧,最终在夏侯渊的协助下,率领吏民彻底清剿了赋寇 太祖征伐汉中时,担任京兆尹的郑浑针对百姓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移居的法令,合 理地安排百姓,勉励他们务农,让他们明白禁令,并揭发违法者 D.郑浑任阳平、沛郡太守时,因地制宜,兴修水利,广开稻田,郡人起初都不理解, 后来粮食连年丰收,深受其惠的百姓撰文刻石颂扬他的功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当广开降路,宣喻恩信。而保险自守,此示弱也
阳平、沛郡二太守。郡界下湿,患水涝,百姓饥乏。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陂遏,开稻田。 郡人皆以为不便,浑曰:“地势汾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利,此丰民之本也。”遂躬率 吏民,一冬间皆成。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日郑陂。转 为山阳、魏郡太守,其治仿如此。又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乃课树榆为篱,并益.树五果; 榆皆成藩,五果丰实。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浑清素在公,妻子不免于 饥寒。 评曰:郑浑恤理有方,抑魏代之名守乎! (节选自《三国志·魏 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篇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时梁兴等略.吏民五千馀家为寇钞 略:劫掠。 B.遂发民逐贼,明赏罚,与要.誓 要:约定。 C.温信者与孤老为比. 比:作邻居。 D.乃课树榆为篱,并益.树五果 益:有好处的。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郑浑治理有方的一组是(3 分) ( ) ①太祖闻其笃行,召为掾 ②乃聚敛吏民,治城郭,为守御之备 ③浑率吏民前登,斩兴及其支党 ④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陵遏,开稻田 ⑤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 ⑥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 饶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兄长郑泰去世后,郑浑带着侄子郑袤到淮南避难,虽然袁术对他厚礼相待,但因兄 长郑泰 与豫章太守华歆关系很好,郑浑于是又渡江投奔了华歆。 B.面对梁兴等贼寇作乱,郑浑没有听取迁移郡所的建议,而是采取各种办法积极应对, 使贼 寇恐惧,最终在夏侯渊的协助下,率领吏民彻底清剿了赋寇。 C.太祖征伐汉中时,担任京兆尹的郑浑针对百姓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移居的法令,合 理地安 排百姓,勉励他们务农,让他们明白禁令,并揭发违法者。 D.郑浑任阳平、沛郡太守时,因地制宜,兴修水利,广开稻田,郡人起初都不理解, 后来粮食连年丰收,深受其惠的百姓撰文刻石颂扬他的功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当广开降路,宣喻恩信。而保险自守,此示弱也
(2)及大军入汉中,运转军粮为最。又遣民田汉中,无逃亡者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午梦亦非。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8.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的颔联“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历来为大家所称道,请简要分析此联的艺术 特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陶渊明《桃花源记》)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 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乙选考题 注意:下面三、四两道大题,只能任选一题作答。答题前,请考生先在答卷指定位置填写所 选题的题号,然后再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乌鸦喝水 徐成龙 小朋友,乌鸦口渴了怎么办?老师的话音一落,教室里一双双小手树林一般竖了起来。 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瓶子里的水的?老师和蔼可亲,眉开眼笑的 双双眼睛如饥似渴地盯着老师,有几个学生急不可待了,从位置上站起来,似乎怕老 师看不到。老师笑眯眯地指定·位女生回答。小女生忽地站起来,忽闪着明亮的眼睛,声音
(2)及大军入汉中,运转军粮为最。又遣民田汉中,无逃亡者。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春 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午梦亦非。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8.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5 分) 9.这首诗的颔联“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历来为大家所称道,请简要分析此联的艺术 特点。(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 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乙 选考题 注意:下面三、四两道大题,只能任选一题作答。答题前,请考生先在答卷指定位置填写所 选题的题号,然后再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乌鸦喝水 徐成龙 小朋友,乌鸦口渴了怎么办?老师的话音一落,教室里一双双小手树林一般竖了起来。 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瓶子里的水的?老师和蔼可亲,眉开眼笑的。 一双双眼睛如饥似渴地盯着老师,有几个学生急不可待了,从位置上站起来,似乎怕老 师看不到。老师笑眯眯地指定一位女生回答。小女生忽地站起来,忽闪着明亮的眼睛,声音
甜润悅耳,回答得天衣无缝。 读了这个故事大家明白什么道理吗?老师的提问越来越有深度了。课堂里沉默一会儿, 一双双小手叉慢慢地举了起来 这注男同学,你来回答。老师指着坐在前面的一个小男生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小男生大大方方地回答。 你真聪明。老师的笑容灿烂了,掏岀一朵小红花,亲切地说,奖你一朵小红花。男生喜 滋滋地坐下,挺自豪的 这是一堂公开课,上的是《乌鸦喝水》,执教的是很有名气的张老师。她看着同学对答 如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坐着听课的老师也不停地颔首称是。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忽然,一个胖男生说。 张老师脸上露出一丝惊讶,倏然间恢复了常态,迈开步子向前走去,脸上还是挂着笑 说说你的问题吧 老师,我想…鸦不一定能喝到瓶子里的水。胖男生挠着头皮,眼睛看着老师,也许 是紧张吧,说话也不伶俐了。胖男生的话像给平静的湖面投了一块石子,教室里唧唧喳喳的, 许多学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窃窃私语。 张老师愣怔着,自己教了十几年的书,这课书不知道讲了多少遍,从没有学生提出这个 问题,这个学生也太幼稚了。张老师的脸微微涨红,咳嗽一声,掩饰住刚才的尴尬,又变得 镇定自若了。 张老师环顾了一下教室,满面春风地问,同学们,你们说,乌鸦能喝到瓶子里的水吗? 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瓶子里有水,乌鸦怎么会喝不到水呢?一个女生轻蔑地看了一眼胖男生说。 是啊!张老师接言道,瓶子里有水,放上小石子水就会往上升,这是基本常识。我们应
甜润悦耳,回答得天衣无缝。 读了这个故事,大家明白什么道理吗?老师的提问越来越有深度了。课堂里沉默一会儿, 一双双小手叉慢慢地举了起来。 这注男同学,你来回答。老师指着坐在前面的一个小男生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小男生大大方方地回答。 你真聪明。老师的笑容灿烂了,掏出一朵小红花,亲切地说,奖你一朵小红花。男生喜 滋滋地坐下,挺自豪的。 这是一堂公开课,上的是《乌鸦喝水》,执教的是很有名气的张老师。她看着同学对答 如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坐着听课的老师也不停地颔首称是。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忽然,一个胖男生说。 张老师脸上露出一丝惊讶,倏然间恢复了常态,迈开步子向前走去,脸上还是挂着笑, 说说你的问题吧! 老师,我想……乌鸦不一定能喝到瓶子里的水。胖男生挠着头皮,眼睛看着老师,也许 是紧张吧,说话也不伶俐了。胖男生的话像给平静的湖面投了一块石子,教室里唧唧喳喳的, 许多学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窃窃私语。 张老师愣怔着,自己教了十几年的书,这课书不知道讲了多少遍,从没有学生提出这个 问题,这个学生也太幼稚了。张老师的脸微微涨红,咳嗽一声,掩饰住刚才的尴尬,又变得 镇定自若了。 张老师环顾了一下教室,满面春风地问,同学们,你们说,乌鸦能喝到瓶子里的水吗? 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瓶子里有水,乌鸦怎么会喝不到水呢?一个女生轻蔑地看了一眼胖男生说。 是啊!张老师接言道,瓶子里有水,放上小石子水就会往上升,这是基本常识。我们应
该像那只乌鸦一样,开动脑筋想一想,不要信口开河 张老师示意胖男生,他无奈地坐下,耷拉着脑袋默然不语,眼眶溢满了泪水 张老师依然兴致勃勃地讲着《乌鸦喝水》的课文,一年又一年。 十几年过去,那个胖男生师范毕业了,分配到母校任教,成了一位新教师,大家热情地 喊他赵老师。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新分配来的老师要上一节公开课。赵老师左思右想 决定上《乌鸦喝水》这一课。 课堂气氛活跃极了,水到渠成的。听课的老师露岀了满意的笑容。讲课将要结束的时候 赵老师笑眯眯地说,小朋友们,《乌鸦喝水》这一课已经讲完了,你们都没有什么问题吗? 赵老师的眼光充满了期待,亲切地看着小朋友。 一个女生站起来,清脆地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乌鸦在瓶子里放上小石子,它真的 能喝到水吗? 课堂里顿时沉寂下来,在座的都看着赵老师。一个男生扑哧声笑了,课文不是已经说 乌鸦喝到水了吗?这有什么怀疑?教室里霎时嗡嗡起来,有些人还在嘻嘻地笑。 赵老师挥着手,让小朋友安静,说,大家都发表了意见,那么我们看看乌鸦究竟能否喝 到水,让事实说话吧 赵老师拿出几个装着数量不一的水的瓶子和盆小石子,和颜悦色地说,下面我们做个 实验,在几个瓶子里放上小石子,看看乌鸦能否喝到水。赵老师的话音—落,小朋友们乐坏 了,争光恐后要上台做实验 上来的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放着小石子,教室里鸦雀无声,一会儿结果出来了。小朋友看 着其中的一个瓶子目瞪口呆了,听课的老师也目瞪口呆了,教室里又是一阵交头接耳声 我们的实验结束了,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赵老师按捺不住喜悅问。 有一个瓶子,乌鸦是无论如何也喝不到水的。小朋友不约而同地高声道
该像那只乌鸦一样,开动脑筋想一想,不要信口开河。 张老师示意胖男生,他无奈地坐下,耷拉着脑袋默然不语,眼眶溢满了泪水。 张老师依然兴致勃勃地讲着《乌鸦喝水》的课文,一年又一年。 十几年过去,那个胖男生师范毕业了,分配到母校任教,成了一位新教师,大家热情地 喊他赵老师。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新分配来的老师要上一节公开课。赵老师左思右想, 决定上《乌鸦喝水》这一课。 课堂气氛活跃极了,水到渠成的。听课的老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讲课将要结束的时候, 赵老师笑眯眯地说,小朋友们,《乌鸦喝水》这一课已经讲完了,你们都没有什么问题吗? 赵老师的眼光充满了期待,亲切地看着小朋友。 一个女生站起来,清脆地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乌鸦在瓶子里放上小石子,它真的 能喝到水吗? 课堂里顿时沉寂下来,在座的都看着赵老师。一个男生扑哧一声笑了,课文不是已经说 乌鸦喝到水了吗?这有什么怀疑?教室里霎时嗡嗡起来,有些人还在嘻嘻地笑。 赵老师挥着手,让小朋友安静,说,大家都发表了意见,那么我们看看乌鸦究竟能否喝 到水,让事实说话吧! 赵老师拿出几个装着数量不一的水的瓶子和一盆小石子,和颜悦色地说,下面我们做个 实验,在几个瓶子里放上小石子,看看乌鸦能否喝到水。赵老师的话音一落,小朋友们乐坏 了,争光恐后要上台做实验。 上来的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放着小石子,教室里鸦雀无声,一会儿结果出来了。小朋友看 着其中的一个瓶子目瞪口呆了,听课的老师也目瞪口呆了,教室里又是一阵交头接耳声。 我们的实验结束了,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赵老师按捺不住喜悦问。 有一个瓶子,乌鸦是无论如何也喝不到水的。小朋友不约而同地高声道
赵老师话题一转,怎样的瓶子乌鸦才能喝到水呢? 小朋友们陷入了沉思那个女生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瓶子里有足够的水乌鸦才能喝到 否则就喝不到了。赵老师睿智的目光闪着光彩,热烈的掌声响起,在教室里久久回荡。 听课的张老师走出教室,一下子把赵老师的手握住了,激动地说,小赵,你给我们上了 堂精彩的课。 (有 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张老师的课上,小女生回答得“天衣无缝”,大大方方的小男生也因为回答正确获 得了一朵小红花,这些都表明,张老师的课起初进行得很顺利 B.听到胖男生说“有一个问题”的话,张老师“露出一丝惊讶”,说明她有点意外, 但“倏然间恢复了常态”,说明张老师对解答孩子的问题胸有成竹。 C.许多学生对胖男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一个女生还轻蔑地反驳了胖男生,由此 可见,班级中的学生普遍对爱逞能、好表现的学生有排斥心理。 D.“张老师依然兴致勃勃地讲着《乌鸦喝水》的课文,一年又一年。”这句话强调,作 为一位很有名气的老师,张老师在忙碌的工作中,始终保持着工作热情。 E.赵老师的课上,当孩子们嗡嗡地议论时,赵老师拿出了“装着数量不一的水的瓶子 和一盆小石子”,说明他是有准备的,他也希望“让事实说话” (2)小说中的张老师是位怎样的老师?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主要写了两位老师先后上同题课文《乌鸦喝水》时的课堂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 样写?(6分) (4)赵老师左思右想,决定公开课上《乌鸦喝水》,有人认为他是因十几年前自己上张老师 课时的一段切身经历,有人认为他是想让自己的课上得精彩,有人认为他是想让听课的 师生受到启发,请就你认同的一个方面,结合小说,作简要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风义生平师友间 —记陈寅恪与王国维注 “风义生平师友间”,这是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中的一句。在现代中国学界,王 国维与陈寅恪是两位著名的史学家、考证学家。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都为中国的学术
赵老师话题一转,怎样的瓶子乌鸦才能喝到水呢? 小朋友们陷入了沉思,那个女生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瓶子里有足够的水乌鸦才能喝到, 否则就喝不到了。赵老师睿智的目光闪着光彩,热烈的掌声响起,在教室里久久回荡。 听课的张老师走出教室,一下子把赵老师的手握住了,激动地说,小赵,你给我们上了 一堂精彩的课。 (有 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张老师的课上,小女生回答得“天衣无缝”,大大方方的小男生也因为回答正确获 得了一朵小红花,这些都表明,张老师的课起初进行得很顺利。 B.听到胖男生说“有一个问题”的话,张老师“露出一丝惊讶”,说明她有点意外, 但“倏然间恢复了常态”,说明张老师对解答孩子的问题胸有成竹。 C.许多学生对胖男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一个女生还轻蔑地反驳了胖男生,由此 可见,班级中的学生普遍对爱逞能、好表现的学生有排斥心理。 D.“张老师依然兴致勃勃地讲着《乌鸦喝水》的课文,一年又一年。”这句话强调,作 为一位很有名气的老师,张老师在忙碌的工作中,始终保持着工作热情。 E.赵老师的课上,当孩子们嗡嗡地议论时,赵老师拿出了“装着数量不一的水的瓶子 和一盆小石子”,说明他是有准备的,他也希望“让事实说话”。 (2)小说中的张老师是位怎样的老师?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主要写了两位老师先后上同题课文《乌鸦喝水》时的课堂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 样写?(6 分) (4)赵老师左思右想,决定公开课上《乌鸦喝水》,有人认为他是因十几年前自己上张老师 课时的一段切身经历,有人认为他是想让自己的课上得精彩,有人认为他是想让听课的 师生受到启发,请就你认同的一个方面,结合小说,作简要分析。(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风义生平师友间 ——记陈寅恪与王国维注 “风义生平师友间”,这是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中的一句。在现代中国学界,王 国维与陈寅恪是两位著名的史学家、考证学家。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都为中国的学术
事业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因而在国内外学术界亨有很高的声誉。他们两人共事的时间并不 长,政治思想也不完全一致,却结成了“风义生平师友间”的忘年之交,成为学术心境最为 相知的挚友。 1925年清华成立国学研究院,聘请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为导师。陈寅恪 因为侍父疾请假一年,于1926年秋才到清华园任教,从此与王国维共事于清华国学院。到 1927年6月,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陈、王两人共事不到一年,但学识、思想感情 及治学态度的契合,使得他们成了真正“相知”的朋友。一方面,他们经常往来,探讨学问 聊谎掌故,另一方面,他们在工作中又密切配合。就是这段短暂的时间,是他们的友谊凝聚 升华极为重要的时期。所以在王国维遗体入殓时,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师生只是行三鞠躬礼 唯有陈寅恪跪在地上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一些学生见此情景也跟着行跪拜礼 陈寅恪住在清华园的工字厅,王国维住在清华园西院,王国维常常来工字厅与陈寅恪叙 谈旧事。陈寅恪讲授“佛经翻译文学″时,王国维讲授“古史新证"、《尚书》、《仪礼》、《说 文》等课程。在工作方面,研究院购买外文书籍及佛道典籍,由陈寅恪审定;采购中文书籍, 由王国维审定。工作之余,他们更是经常互相往还,在他们的书斋、客厅,或者于晨风熹 微之际,或者在荷塘月色之中,商量教学规划,探讨学问人生。他们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像 流水行云一样自然、融洽。后来陈寅恪在《王观堂先生挽词》中说“回思寒夜话明昌,相对 南冠泣数行”,指的就是这段友谊。 陈寅恪对王国维是十分敬仰的,1925年清华创办国学研究院时,胡适推荐王国维主持 其事。陈寅恪称王国维为“神州大儒″,称他的学问为“绝业"。胡适推荐王国维,自然使清 华研究院的“绝业”得以继承和发扬。王国维逝世后,其学生赵万里辑录他的著作,编成《王 静安先生遗书》,由陈寅恪作序,序文中说:“寅恪虽不足以知先生之学,亦尝读先生之书”, 其学问“能开拓学术之区宇”,其著作“可以转移-时之风气″",其学问博大精深,“几若无
事业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因而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们两人共事的时间并不 长,政治思想也不完全一致,却结成了“风义生平师友间”的忘年之交,成为学术心境最为 相知的挚友。 1925 年清华成立国学研究院,聘请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为导师。陈寅恪 因为侍父疾请假一年,于 1926 年秋才到清华园任教,从此与王国维共事于清华国学院。到 1927 年 6 月,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陈、王两人共事不到一年,但学识、思想感情 及治学态度的契合,使得他们成了真正“相知”的朋友。一方面,他们经常往来,探讨学问, 聊谎掌故,另一方面,他们在工作中又密切配合。就是这段短暂的时间,是他们的友谊凝聚、 升华极为重要的时期。所以在王国维遗体入殓时,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师生只是行三鞠躬礼, 唯有陈寅恪跪在地上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一些学生见此情景也跟着行跪拜礼。 陈寅恪住在清华园的工字厅,王国维住在清华园西院,王国维常常来工字厅与陈寅恪叙 谈旧事。陈寅恪讲授“佛经翻译文学”时,王国维讲授“古史新证”、《尚书》、《仪礼》、《说 文》等课程。在工作方面,研究院购买外文书籍及佛道典籍,由陈寅恪审定;采购中文书籍, 由王国维审定。工作之余,他们更是经常互相往还,在他们的书斋.、客厅,或者于晨风熹 微之际,或者在荷塘月色之中,商量教学规划,探讨学问人生。他们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像 流水行云一样自然、融洽。后来陈寅恪在《王观堂先生挽词》中说“回思寒夜话明昌,相对 南冠泣数行”,指的就是这段友谊。 陈寅恪对王国维是十分敬仰的,1925 年清华创办国学研究院时,胡适推荐王国维主持 其事。陈寅恪称王国维为“神州大儒”,称他的学问为“绝业”。胡适推荐王国维,自然使清 华研究院的“绝业”得以继承和发扬。王国维逝世后,其学生赵万里辑录他的著作,编成《王 静安先生遗书》,由陈寅恪作序,序文中说:“寅恪虽不足以知先生之学,亦尝读先生之书”, 其学问“能开拓学术之区宇”,其著作“可以转移一时之风气”,其学问博大精深,“几若无
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对王国维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陈寅恪对王国维的思想最了解,因而,他们是相互信任的。王国维主张思想自由,学术 自由,认为“今日之时代已入研究自由之时代,而非教权专制之时代”,他希望学术研究应 脱离政治而独立发展。陈寅恪十分赞同这种主张。1929年研究院同学为王国维建立纪念碑, 陈寅恪撰写了著名的《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在碑文中,陈寅恪三次提到学者对 独立自由思想精神之追求,这已经不仅是在悼念王国维先生一人一身,而是抽象出近代学者 的一种新的人格理想,即“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也恰是陈寅恪先生自己对学术界 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精神力量 对于王国维投湖自尽的原因,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陈寅恪力纠众说,以王国维为 文化精神凝聚之人求其解。他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序》中说: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 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其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 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已之心安而义尽也。”又说:“盖今日之赤县神州值数千 年未有之巨劫奇变;劫尽变穷,则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与之共命而同尽也。”由 此可见,所谓“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实际是系文化、人格、国家民族于一身,生死与共。 王国维所处的时代,传统文化正值衰落之际,王国维被传统文化所化很深,因而十分的苦痛, 仳此观堂先生不得不死”。陈寅恪在纪念王国维的碑铭中,特别表彰他学术上独立自由的精 神。他所谓独立自由,就是不受世俗所困,坚持学术己见,着意于创新,王国维是为其理想 文化而献身的人。如果没有对王国维思想的深刻了解,不可能做出这种中肯的评价。于此可 见,他们是真正的“相知”,可见他们之间“风义生平”的情谊。 (摘编自刘斌《陈寅恪 传》) 【注】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陈寅恪与王国维两人虽然年龄差距大,共事的时间不长,政治思想也不完全一致
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对王国维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陈寅恪对王国维的思想最了解,因而,他们是相互信任的。王国维主张思想自由,学术 自由,认为“今日之时代已入研究自由之时代,而非教权专制之时代”,他希望学术研究应 脱离政治而独立发展。陈寅恪十分赞同这种主张。1929 年研究院同学为王国维建立纪念碑, 陈寅恪撰写了著名的《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在碑文中,陈寅恪三次提到学者对 独立自由思想精神之追求,这已经不仅是在悼念王国维先生一人一身,而是抽象出近代学者 的一种新的人格理想,即“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也恰是陈寅恪先生自己对学术界 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精神力量。 对于王国维投湖自尽的原因,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陈寅恪力纠众说,以王国维为 一文化精神凝聚之人求其解。他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序》中说:“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 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其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 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已之心安而义尽也。”又说:“盖今日之赤县神州值数千 年未有之巨劫奇变;劫尽变穷,则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与之共命而同尽也。”由 此可见,所谓“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实际是系文化、人格、国家民族于一身,生死与共。 王国维所处的时代,传统文化正值衰落之际,王国维被传统文化所化很深,因而十分的苦痛, “此观堂先生不得不死”。陈寅恪在纪念王国维的碑铭中,特别表彰他学术上独立自由的精 神。他所谓独立自由,就是不受世俗所困,坚持学术己见,着意于创新,王国维是为其理想 文化而献身的人。如果没有对王国维思想的深刻了解,不可能做出这种中肯的评价。于此可 见,他们是真正的“相知”,可见他们之间“风义生平”的情谊。 (摘编自刘斌《陈寅恪 传》) 【注】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陈寅恪与王国维两人虽然年龄差距大,共事的时间不长,政治思想也不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