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 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必修1第1章、第2章,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惆怅( shouchang)荆棘(jngj 满载(zai) 万户候(h6u) B.彷徨( panghuang)?于 chichu) 遒劲(q) 岁月稠(chu) C.沧茫( cangmang) 典押( diana) 尽管(jin)竟自由(jing) D.耍廓( aoki) 忸怩nine)漫溯(suo)桔子洲(j)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悠长 風子 斐然成章 榆荫 另辟蹊径 B.浮藻 迷盲 焚膏继晷 编纂 拭目以待 C.有尝 徇私 自怨自艾 笙萧 矫枉过正 D.叱骂 刍议 天伦叙乐 砥砺 风雨如晦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飞翔在空中) C.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阻止) 4.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 不一,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 阕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 上)。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创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 春·长沙》因沿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词。 5.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新疆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 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必修 1 第 1 章、第 2 章。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悠长 風子 斐然成章 榆荫 另辟蹊径 B.浮藻 迷盲 焚膏继晷 编纂 拭目以待 C.有尝 徇私 自怨自艾 笙萧 矫枉过正 D.叱骂 刍议 天伦叙乐 砥砺 风雨如晦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飞翔在空中) C.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阻止) 4.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 不一,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 阕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90 字)和长调(91 字以 上)。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创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 春·长沙》因沿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词。 5.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看万山红遍, 百舸争流。 ,谁主沉浮? (3) ,粪土当年万户侯。 (4)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5)软泥上的青荇, 我甘心做 条水草! (6)撑一只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6.对《沁园春·长沙》中词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用“翔”而不 用“游”,生动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 B.“万”字写出了群山叠嶂之态,“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漫”字写出 了江水满溢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C.“恰”“正”“方”几个同义副词的运用,更有助于充分表现早期革命者当 年雄姿英发的革命风貌。 D.“江山”“文字”都属于借代的用法;“粪土”则属于名词的使动用法,表 现了革命青年英勇无畏的豪迈气概。 7.对《沁园春·长沙》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一个“看”字总领七句,由虚到实,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 景图。 B.红枫、碧水、雄鹰、鱼儿这些客观物象,一经融入作者的主观情趣,就成了 种种美的意象,作者借此抒发了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感受和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之情 C.作者在意象的选取和描写角度方面匠心独运,既有远眺,又有近观;既有仰 望,又有俯视。而且动静结合,红绿相衬,真可谓“远近高低各不同”。 D.最后一句哲理性的概括,点明了作者咏秋的旨意所在:要生存,要发展,就 要“竞”,从而突出了作者强烈的革命精神。 8.对《雨巷》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 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 B.《雨巷》中有两个非常美的意象,一是雨巷,二是丁香。雨巷这一形象具有 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 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 C.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如丁 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 和无限的惆怅。 D.《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长短不 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诗句的停顿没有规律。 9.对《再别康桥》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共7节。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正见出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 开康桥的情景。诗人的感情温柔细腻,诗歌节奏轻缓、徐舒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舸争流。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 (4)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软泥上的青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甘心做一 条水草! (6)撑一只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沁园春·长沙》中词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用“翔”而不 用“游”,生动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 B.“万”字写出了群山叠嶂之态,“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漫”字写出 了江水满溢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C.“恰”“正”“方”几个同义副词的运用,更有助于充分表现早期革命者当 年雄姿英发的革命风貌。 D.“江山”“文字”都属于借代的用法;“粪土”则属于名词的使动用法,表 现了革命青年英勇无畏的豪迈气概。 7.对《沁园春·长沙》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看”字总领七句,由虚到实,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 景图。 B.红枫、碧水、雄鹰、鱼儿这些客观物象,一经融入作者的主观情趣,就成了 种种美的意象,作者借此抒发了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感受和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之情。 C.作者在意象的选取和描写角度方面匠心独运,既有远眺,又有近观;既有仰 望,又有俯视。而且动静结合,红绿相衬,真可谓“远近高低各不同”。 D.最后一句哲理性的概括,点明了作者咏秋的旨意所在:要生存,要发展,就 要“竞”,从而突出了作者强烈的革命精神。 8.对《雨巷》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 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 行。 B.《雨巷》中有两个非常美的意象,一是雨巷,二是丁香。雨巷这一形象具有 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 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 C.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如丁 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 和无限的惆怅。 D.《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长短不一, 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诗句的停顿没有规律。 9.对《再别康桥》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共 7 节。第 1 节连用三个“轻轻的”,正见出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 开康桥的情景。诗人的感情温柔细腻,诗歌节奏轻缓、徐舒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 调
B.这首诗体现了“新月派”所提倡的“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 筑美和绘画美。音乐美,表现为这首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 和谐。 C.建筑美,表现为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八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 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 D.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如“云 彩”“金柳”“彩虹”“斑斓”等词语充满色彩感,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看作 幅色彩鲜明、丰富的图画 第Ⅱ卷 阅读鉴赏 (一)阅读《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中的三节诗歌,回答问题。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我是地主的儿子,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1.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A.排比夸张反复B.对比反复拟人 C.反复排比对比D.借代对比排比 2.第一节连续用了8个“在你……之后”的句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B.这首诗体现了“新月派”所提倡的“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 筑美和绘画美。音乐美,表现为这首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 和谐。 C.建筑美,表现为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八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 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 D.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如“云 彩”“金柳”“彩虹”“斑斓”等词语充满色彩感,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看作一 幅色彩鲜明、丰富的图画。 第Ⅱ卷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三节诗歌,回答问题。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我是地主的儿子,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1.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 A.排比 夸张 反复 B.对比 反复 拟人 C.反复 排比 对比 D.借代 对比 排比 2.第一节连续用了 8 个“在你……之后”的句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阅读《大堰河—一我的保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堰河的人物形象,并说 说诗人在这一形象上寄托了怎样的感 情 (二)阅读徐志摩的诗《沙扬娜拉》,回答问题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一 沙扬娜拉! 对这首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短诗表现了诗人和日本女郎依依惜别的深情,塑造了一位性情温柔的日本女 郎的艺术形象。 B.“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将两个意象妥帖地重叠在 起,人耶?花耶?抑或花亦人,人亦花?我们已分辨不清了,但感到一股朦胧的 美感透彻肺腑。 C.“蜜甜的忧愁”是全诗的诗眼,是指诗人与女郎之间过去交往中的恩恩怨怨。 D.这首诗十分微妙而逼真地勾勒出送别者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短短五句, 既有语言又有动作,更有缠绵的情意,真是声情并茂、形神兼备,充分显示出诗 人的艺术功力。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寒食: 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 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 析 2.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赏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老屋 楚岩 绿锈斑斑的铜制钥匙插进去,往上一提,然后把门环一拧,门就开了,推开它, 门吱呀一声发出沉重的叹息;同时,门楣上扑簌簌地往下掉落阵阵尘灰。 我离家已经整整九个年头。开始几年,老伴依然和这老屋厮守。每个星期六下午 我如同“候鸟”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彼时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鸟儿的 归巢。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 雨雨。十年以前,我拼尽全力,把所得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积攒起来,带领妻子
3.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堰河的人物形象,并说 说诗人在这一形象上寄托了怎样的感 情。 (二)阅读徐志摩的诗《沙扬娜拉》,回答问题。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对这首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短诗表现了诗人和日本女郎依依惜别的深情,塑造了一位性情温柔的日本女 郎的艺术形象。 B.“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将两个意象妥帖地重叠在一 起,人耶?花耶?抑或花亦人,人亦花?我们已分辨不清了,但感到一股朦胧的 美感透彻肺腑。 C.“蜜甜的忧愁”是全诗的诗眼,是指诗人与女郎之间过去交往中的恩恩怨怨。 D.这首诗十分微妙而逼真地勾勒出送别者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短短五句, 既有语言又有动作,更有缠绵的情意,真是声情并茂、形神兼备,充分显示出诗 人的艺术功力。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寒食: 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 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 析。 2.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赏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老 屋 楚 岩 绿锈斑斑的铜制钥匙插进去,往上一提,然后把门环一拧,门就开了,推开它, 门吱呀一声发出沉重的叹息;同时,门楣上扑簌簌地往下掉落阵阵尘灰。 我离家已经整整九个年头。开始几年,老伴依然和这老屋厮守。每个星期六下午, 我如同“候鸟”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彼时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鸟儿的 归巢。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 雨雨。十年以前,我拼尽全力,把所得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积攒起来,带领妻子
和未成年的儿女,每天傍晚到水塘里挖沙,又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准备改造旧屋。 儿女们累的哭了,我就用美丽的语言,给他们描述住进新屋那种舒坦和惬意… 我们的村子原是一个破败落后的小村。小山坡下,拥挤着几百间各式各样的屋子。 这些屋子,当年都是低矮的泥砖建筑,显得零乱、破败、萧条和风雨飘摇。记不 清什么时候起,村民省吃俭用,累死累活,自己用田野的泥巴做成泥砖,陆续盖 起来了部分泥砖结构的新房子。后来,有人盖起了红砖的屋子。再后来,更有人 盖起来了水泥的楼房。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 地涌现出来的。站在髙处极目望去,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水泥结构的楼房,红砖的 屋子、泥砖的屋子与旧时留下来的厕所、猪栏、杂物间交叉错落,黑色的、灰色 的、暗红色的瓦面,和新式的水泥银灰色的屋顶,相互映衬,如同白发苍苍的老 人、朝气蓬勃的小伙、打扮入时的靓女、天真烂漫的小孩拥挤在一起,年龄老幼 不同,衣着斑斓各异。 在一片古老和新潮的交替中,我家的老屋显然算不得十分苍老,但显然已经宛如 我一样,成了个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关上咿呀作响的木门,我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我们是同龄人,他高我矮,他瘦 我胖 斗汲水)捉鱼。当晚霞在天边辉映出红色或紫橙色的霞光,我们把斗笠挂在身后, 骑在水牛背上,慢悠悠晃悠悠一高一低地回家来。 如今,这位高高瘦瘦的牧童早已发福,成了个红光满面的大胖子,而他家建筑的 气势、屋里的摆设,更是把我震住了。啊!十多米长五层高的新楼,琉璃瓦顶, 外表装修白绿相见的马赛克,光彩照人。客厅里,一色的欧式家具,真皮沙发, 彩电、录像机、音响一应俱全。当年,我的老朋友也有一间老屋,是泥砖盖的 和我的老屋相比,显得太破旧。而今天他的这间新屋,据说是两年前盖起的。沧 海桑田;世事更迭,十多年前,当我盖新房时啧啧称赞,认为我有本事攒钱。而 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面对他的新屋,曾经自慰于自己的新屋在村中 还算时髦的我,不得不自惭形秽了。 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 朋友家里,不断有青年男女进进出出,汽车摩托车响声不断,那是老朋友的儿子 和他的朋友们,他们都是来探望朋友的小孙孙的。年轻人全都衣着新潮,说话嗓 门髙,行动快捷,偶然我问起他儿子这幢新楼如何,刚刚做起了爸爸的小伙子回 答说:“我爸思想太老土,简直不可救药。当年叫他不要这样盖的,至少要留 个停车场,他偏不接受。你看吧,才两年,门前的车子拥挤不堪,什么新楼,现 在已经成了历史文物了!” 看来,我刚才的疑问,已经有了肯定的回答。 1.文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和“宛如……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两处分别体现 出作者对自家老屋怎样的情感? 2.第五自然段划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语言表达有何特点?这段文字 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结合对文中“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本文主 旨。为凸显文章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将寂寥尘封的老屋呈现 在读者面前
和未成年的儿女,每天傍晚到水塘里挖沙,又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准备改造旧屋。 儿女们累的哭了,我就用美丽的语言,给他们描述住进新屋那种舒坦和惬意…… 我们的村子原是一个破败落后的小村。小山坡下,拥挤着几百间各式各样的屋子。 这些屋子,当年都是低矮的泥砖建筑,显得零乱、破败、萧条和风雨飘摇。记不 清什么时候起,村民省吃俭用,累死累活,自己用田野的泥巴做成泥砖,陆续盖 起来了部分泥砖结构的新房子。后来,有人盖起了红砖的屋子。再后来,更有人 盖起来了水泥的楼房。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 地涌现出来的。站在高处极目望去,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水泥结构的楼房,红砖的 屋子、泥砖的屋子与旧时留下来的厕所、猪栏、杂物间交叉错落,黑色的、灰色 的、暗红色的瓦面,和新式的水泥银灰色的屋顶,相互映衬,如同白发苍苍的老 人、朝气蓬勃的小伙、打扮入时的靓女、天真烂漫的小孩拥挤在一起,年龄老幼 不同,衣着斑斓各异。 在一片古老和新潮的交替中,我家的老屋显然算不得十分苍老,但显然已经宛如 我一样,成了个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关上咿呀作响的木门,我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我们是同龄人,他高我矮,他瘦 我胖。 斗汲水)捉鱼。当晚霞在天边辉映出红色或紫橙色的霞光,我们把斗笠挂在身后, 骑在水牛背上,慢悠悠晃悠悠一高一低地回家来。 如今,这位高高瘦瘦的牧童早已发福,成了个红光满面的大胖子,而他家建筑的 气势、屋里的摆设,更是把我震住了。啊!十多米长五层高的新楼,琉璃瓦顶, 外表装修白绿相见的马赛克,光彩照人。客厅里,一色的欧式家具,真皮沙发, 彩电、录像机、音响一应俱全。当年,我的老朋友也有一间老屋,是泥砖盖的, 和我的老屋相比,显得太破旧。而今天他的这间新屋,据说是两年前盖起的。沧 海桑田;世事更迭,十多年前,当我盖新房时啧啧称赞,认为我有本事攒钱。而 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面对他的新屋,曾经自慰于自己的新屋在村中 还算时髦的我,不得不自惭形秽了。 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 朋友家里,不断有青年男女进进出出,汽车摩托车响声不断,那是老朋友的儿子 和他的朋友们,他们都是来探望朋友的小孙孙的。年轻人全都衣着新潮,说话嗓 门高,行动快捷,偶然我问起他儿子这幢新楼如何,刚刚做起了爸爸的小伙子回 答说:“我爸思想太老土,简直不可救药。当年叫他不要这样盖的,至少要留一 个停车场,他偏不接受。你看吧,才两年,门前的车子拥挤不堪,什么新楼,现 在已经成了历史文物了!” 看来,我刚才的疑问,已经有了肯定的回答。 1.文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和“宛如……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两处分别体现 出作者对自家老屋怎样的情感? 2.第五自然段划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语言表达有何特点?这段文字 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结合对文中“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本文主 旨。为凸显文章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将寂寥尘封的老屋呈现 在读者面前
B.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其中“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 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一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 C.作者通过描写自家老屋的破败和友人新楼的豪华,表现了自己告别过去、追 求美好生活的决心。 D.文章末尾通过写朋友的儿子不满意自家新楼,反映了当代青年不理解老一辈 创业的艰辛,追求时髦的风气。 E.本文运用插叙手法,辅以心理描写,呈现出时空交错、现实与回忆交织的艺 术特点 写作 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除诗歌 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B 解析:A项中“载”字音应为“zai”,“候”字形应为“侯”;C项中“沧茫”字音 应为“ cangmang”,字形应为“苍茫”,“尽”字音应为“in”,“竟”字形应为“竟” D项中“寥廓”字音应为“ liaoluo”,“忸怩”字音应为“ niun i”,“溯”字音应为“su” 桔”字形应为“橘 2.B解析:A项“風”一“虱”,“荫”一“阴”;B项“盲”一“茫” C项“尝”一“偿”,“萧”一“箫”;D项全对。 3.B解析:“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4.D解析:毛泽东是用旧体诗的形式来表现现代生活,《沁园春·长沙》应 为现代诗歌。 参考答案 (1)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2)怅寥廓问苍茫大 地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4)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 怨的姑娘 (5)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6)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 斓里放歌 6.D解析:“粪土”应为意动用法。 7.A解析:应为“由实到虚”。 解析:诗句的停顿有规律。 9.C解析:应该是四行一节。 、阅读鉴赏
B.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其中“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 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一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 C.作者通过描写自家老屋的破败和友人新楼的豪华,表现了自己告别过去、追 求美好生活的决心。 D.文章末尾通过写朋友的儿子不满意自家新楼,反映了当代青年不理解老一辈 创业的艰辛,追求时髦的风气。 E.本文运用插叙手法,辅以心理描写,呈现出时空交错、现实与回忆交织的艺 术特点。 三、写作 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 800 字。2.除诗歌 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B 2.B 解析:A 项 “風”—“虱”,“荫”—“阴”;B 项 “盲”—“茫”; C 项 “尝”—“偿”,“萧”—“箫”;D 项全对。 3.B 解析:“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4.D 解析:毛泽东是用旧体诗的形式来表现现代生活,《沁园春·长沙》应 为现代诗歌。 5.参考答案: (1)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2)怅寥廓 问苍茫大 地 (3)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4)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 怨的姑娘 (5)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6)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 斓里放歌 6.D 解析:“粪土”应为意动用法。 7.A 解析:应为“由实到虚”。 8.D 解析:诗句的停顿有规律。 9.C 解析:应该是四行一节。 二、阅读鉴赏 (一) 1.C
2.参考答案:连续用了8个“在你……之后”的句式,为读者真实地再现了大 堰河勤劳操持家务的情景。在这些话语中,我们能感到大堰河勤苦操劳、仁爱善 良的行为在“我”心中投下了母爱的光辉 3.参考答案:大堰河是勤劳的、善良的、慈爱的、博大的、又是悲苦的中国劳 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 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诗人通过赞美大堰河,寄托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 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C解析:解说牵强附会。不能推断是“诗人与女郎之间过去交往中的恩恩怨怨 而应理解宽泛一些。 1.参考答案:作者在词中体现的是一种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 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2.参考答案:“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 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 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 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 (四) 1.参考答案:对温馨老屋的依恋—一老屋凝聚了亲情,提供了心灵的庇护。对 沧桑老屋的感慨一一老屋见证了世事变迁,年华流逝。 2.参考答案:通过对儿时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了淳朴、快乐、悠然自在的乡 村童趣。生动形象有画面感,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在结构上引起下文。 3.参考答案:句意理解:社会进步速度惊人 本文主旨:通过感叹新房迅速变“老”,反映了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表现手法:对比。(要注意结合语境理解,“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 使用比拟的手法描写社会发展之快,“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 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这些信息给出提示。文章的主旨可以通过文 中的很多议论抒情的语言信息加以分析。表现手法的判断注意到文中的老与新, 可以判断出“对比”。) 4.AE解析:B项中对表现手法的鉴赏,修辞不准确,不是比喻和拟人。虽 然有“仿佛”,但是喻体没有出现,不能算作比喻:没有赋予物人的感情和行为, 不是拟人。C项对主旨的鉴赏,其中“自己告别过去、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不 合主旨。D项也是对文章主旨的鉴赏,其中“当代青年不理解老一辈创业的艰辛, 追求时髦的风气”,与主旨不符 写作 参考答案:略
2.参考答案:连续用了 8 个“在你……之后”的句式,为读者真实地再现了大 堰河勤劳操持家务的情景。在这些话语中,我们能感到大堰河勤苦操劳、仁爱善 良的行为在“我”心中投下了母爱的光辉。 3.参考答案:大堰河是勤劳的、善良的、慈爱的、博大的、又是悲苦的中国劳 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 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诗人通过赞美大堰河,寄托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 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二) C 解析:解说牵强附会。不能推断是“诗人与女郎之间过去交往中的恩恩怨怨 “,而应理解宽泛一些。 (三) 1.参考答案:作者在词中体现的是一种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 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2.参考答案:“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 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 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 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 (四) 1.参考答案:对温馨老屋的依恋——老屋凝聚了亲情,提供了心灵的庇护。对 沧桑老屋的感慨——老屋见证了世事变迁,年华流逝。 2.参考答案:通过对儿时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了淳朴、快乐、悠然自在的乡 村童趣。生动形象有画面感,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在结构上引起下文。 3.参考答案:句意理解:社会进步速度惊人。 本文主旨:通过感叹新房迅速变“老”,反映了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表现手法:对比。(要注意结合语境理解,“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 使用比拟的手法描写社会发展之快,“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 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这些信息给出提示。文章的主旨可以通过文 中的很多议论抒情的语言信息加以分析。表现手法的判断注意到文中的老与新, 可以判断出“对比”。) 4.A E 解析:B 项中对表现手法的鉴赏,修辞不准确,不是比喻和拟人。虽 然有“仿佛”,但是喻体没有出现,不能算作比喻;没有赋予物人的感情和行为, 不是拟人。C 项对主旨的鉴赏,其中“自己告别过去、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不 合主旨。D 项也是对文章主旨的鉴赏,其中“当代青年不理解老一辈创业的艰辛, 追求时髦的风气”,与主旨不符。 三、写作 参考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