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诗歌鉴赏与解题指津 浙江省洪家中学温逸林
审视诗歌鉴赏与解题指津 浙江省洪家中学 温逸林
08年高考《考试说明》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度 能力等级:E 09高考《考试说明》 1、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2、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能力等级:D
08年高考《考试说明》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度。 能力等级:E 09高考《考试说明》 1、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2、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能力等级:D
第一节体例(体裁)分类 古体诗(古诗、古风) 1、古体诗 (1)、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 (2)、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3)、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 2、乐府诗:标题有的加“歌”“行”“行”“引” “曲”“吟”等名称 二、近体诗(形成于唐代) 绝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2、律诗: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第一节 体例(体裁)分类 一、古体诗(古诗、古风) 1、古体诗 (1)、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 (2)、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3)、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 2、乐府诗:标题有的加“歌”“行”“行”“引” “曲”“吟”等名称。 二、近体诗(形成于唐代) 1、绝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2、律诗: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三、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填词”“倚声”) 1、概念: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派别:以两宋成就最高,分婉约派(以柳永、李清 照为代表)和豪放派(以苏轼、辛疾为代表 3、词牌名:如念奴娇、虞美人、如梦令等 4、词体: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字)、长 调(91字以上) 5、结构:分上片(阕)、下片(阕) 四、曲(又称“词余”) 1、散曲:小令(短小的曲子,如马致远的《天净 沙·秋思》)和套数(散套,如雎景臣的《般涉调·高祖 还乡》) 2、戏剧:杂剧和传奇(都是供演出的剧本) 3、曲牌名(如端正好、滚绣球等)、宫调(宫、商、 角、徴、羽、变官、变徵)
三、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填词”“倚声”) 1、概念: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派别:以两宋成就最高,分婉约派(以柳永、李清 照为代表)和豪放派(以苏轼、辛疾为代表) 3、词牌名:如念奴娇、虞美人、如梦令等 4、词体: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字)、长 调(91字以上) 5、结构:分上片(阕)、下片(阕) 四、曲(又称“词余”) 1、散曲:小令(短小的曲子,如马致远的《天净 沙·秋思》)和套数(散套,如雎景臣的《般涉调·高祖 还乡》) 2、戏剧:杂剧和传奇(都是供演出的剧本) 3、曲牌名(如端正好、滚绣球等)、宫调(宫、商、 角、徴、羽、变宫、变徴)
第二节题材(内容)分类 诗 1、送别诗 2、写景诗(含山水田园诗) 3、思乡诗 4、咏物诗 5、怀古诗 6、边塞诗 7、哲理诗 8、行旅诗 (另有:言志诗、感怀诗、友谊诗、战争诗、讽刺诗、爱 情诗、佳人诗、相思诗、闺怨诗、闲适诗、记游诗) 词 曲(主要是散曲中的小令)
第二节 题材(内容)分类 一、诗 1、送别诗 2、写景诗(含山水田园诗) 3、思乡诗 4、咏物诗 5、怀古诗 6、边塞诗 7、哲理诗 8、行旅诗 (另有:言志诗、感怀诗、友谊诗、战争诗、讽刺诗、爱 情诗、佳人诗、相思诗、闺怨诗、闲适诗、记游诗) 二、词 三、曲(主要是散曲中的小令)
第三节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1、记叙 2、描写:正面与侧面、动与静、虚与实 角度:远近、高低、上下、俯仰、感觉、时空、大 小、绘声、绘色、绘形。 3、议论 4、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景、情 景交融、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景衬哀情、 以哀景衬哀情、触景生情、直抒胸臆 5、说明 表现手法 、宏观构思方面:比兴、象征、对比、借古讽今、 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用典
第三节 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 1、记叙 2、描写:正面与侧面、动与静、虚与实 角度:远近、高低、上下、俯仰、感觉、时空、大 小、绘声、绘色、绘形。 3、议论 4、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景、情 景交融、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景衬哀情、 以哀景衬哀情、触景生情、直抒胸臆 5、说明 二、表现手法 1、宏观构思方面:比兴、象征、对比、借古讽今、 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用典
2、具体方面:铺陈、渲染、烘托、衬托、动静结合。 3、语言方面: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反复、对 偶、设问、反问等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对比、借代、夸张、反复、对偶 设问、反问、互文、通感、双关、反语等。 四、结构形式 首尾呼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 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承上启下等
2、具体方面:铺陈、渲染、烘托、衬托、动静结合。 3、语言方面: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反复、对 偶、设问、反问等。 三、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对比、借代、夸张、反复、对偶、 设问、反问、互文、通感、双关、反语等。 四、结构形式 首尾呼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 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承上启下等
第四节意象与意境 意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 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 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 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常用的物象表达的意象如下: 折柳:表示惜别怀远、赠送寄思。 折梅:表示别离、赠送寄思。 斜阳: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惨之感。 残月:表示不圆满,孤独忧愁的心绪。 短笛: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 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 牡丹:表示富贵、大方。 荷花:表示夏季,清雅高洁
第四节 意象与意境 一、意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 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 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 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常用的物象表达的意象如下: 折柳:表示惜别怀远、赠送寄思。 折梅:表示别离、赠送寄思。 斜阳: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惨之感。 残月:表示不圆满,孤独忧愁的心绪。 短笛: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 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 牡丹:表示富贵、大方。 荷花:表示夏季,清雅高洁
兰草:表示高洁、友谊。 秋风:表示萧条、冷落。 归雁:表示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 黄昏:孤寂、悲伤、悲愁。 芳草:①惜时,人生苦短。②知音。③离情。多比喻凄婉 离恨或不息。 春天:伤春,感叹时间易逝。还有惜春、感春、春恨、春 怨、春怀。 秋天:萧条、肃杀、感叹身世之苦。还有惊秋、悲秋、秋 思、秋怀 细雨、烟雾:愁绪、郁闷。 玉门关:征夫离绪。 浮云:飘泊不定,喻游子 杜鹃(子规):①因其声凄惨,故有凄凉、哀伤之意。② 思亲之情,归家之念,乡愁乡思
兰草:表示高洁、友谊。 秋风:表示萧条、冷落。 归雁:表示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 黄昏:孤寂、悲伤、悲愁。 芳草:①惜时,人生苦短。②知音。③离情。多比喻凄婉 离恨或不息 。 春天:伤春,感叹时间易逝。还有惜春、感春、春恨、春 怨、春怀。 秋天:萧条、肃杀、感叹身世之苦。还有惊秋、悲秋、秋 思、秋怀。 细雨、烟雾:愁绪、郁闷。 玉门关:征夫离绪。 浮云:飘泊不定,喻游子。 杜鹃(子规):①因其声凄惨,故有凄凉、哀伤之意。② 思亲之情,归家之念,乡愁乡思
鹧鸪:因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引申为思念、怀旧之 意,旅途艰辛、离愁别绪。 寒蝉:①惜时光,因其声凄苦感岁月易逝。②痛别离。③ 感身世。表示冷凄,含有凄惨萧索之情。 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春天的象征,表欢 快、生机。 鸳鸯:恩爱的夫妻。 乌鸦:因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用以描荒凉之景,表凄清 之情。 比翼鸟:相爱而不分离的男女。 鸿雁:①思归。②书信。③羁旅伤感。 猿啼:悲愁,表现凄厉、哀伤。 杨柳:“柳”谐音为“留”,有惜别怀远之意。 梧桐:凄凉悲伤。寂寞、惆怅。 竹子:有气节,虚心,挺拔 红豆:相思、仰慕
鹧鸪:因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引申为思念、怀旧之 意,旅途艰辛、离愁别绪。 寒蝉:①惜时光,因其声凄苦感岁月易逝。②痛别离。③ 感身世。表示冷凄,含有凄惨萧索之情。 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春天的象征,表欢 快、生机。 鸳鸯:恩爱的夫妻。 乌鸦:因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用以描荒凉之景,表凄清 之情。 比翼鸟:相爱而不分离的男女。 鸿雁:①思归。②书信。③羁旅伤感。 猿啼:悲愁,表现凄厉、哀伤。 杨柳:“柳”谐音为“留”,有惜别怀远之意。 梧桐:凄凉悲伤。寂寞、惆怅。 竹子:有气节,虚心,挺拔。 红豆:相思、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