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是人类感恩自然的最佳途径 人类在征服世界的征途中,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灵魂。尤其现代社会,红尘滚滚, 人心浮躁,我们若想与喧嚣都市抗衡,也许最佳选择就是投入到自然中去,享受 星辰、山河、森林、海洋,让生命从中获得身心滋养,获得真正的愉悦与幸福 而我们从自然中领受到的身心感悟,一旦化为文字,就成为了自然文学。 中国人讲求顺应自然、强调天人合一,将美好的品质赋予自然,比如山水、树木、 花草、虫鸟;古人写文章,大多写山水、游记,即使当今的散文写作领域,游记 文章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事实上,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欧 美几十年前也兴起了写山水、荒原、旷野即写大自然的热潮,名之为“自然主义 写作”,也就是自然文学。 所谓自然文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思索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形式上说,当 代的自然文学,主要包括环境文学和生态文学 河山信美,但要以文学手法来表现好她,无论散文、诗歌、小说,都需要真诚深 切的心灵,要具有大情怀。“非有大情怀,即无大艺术”,人应该有所敬畏,首先 要敬畏大自然。以前,山青水绿海晏河清,正是大自然对敬畏天地的人类的回报, 现在人们乱砍滥伐破坏生态,自然灾害到处频发,也正是大自然对胡作非为的人 类的惩罚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太渺小 中国古代文人大多纵身、纵情山水,因为其精神家园是山水。对他们来说,在大 自然中超脱现实、圆融身心,能使生命更快乐,人生也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确, 当人回归自然,灵魂就会与宇宙相通。 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就要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无论在哪个民族的心目中 土地都至尊至荣。“土能生万物,地可载山川”,人类的一切,都由土地养育和承 载。在古代中国,土地就代表社稷,皇城里必建有社稷坛,用五色土拼成,皇帝 每年都要祭坛拜土。从世界范围来说,只有维护好所有的土地山河,才能保持全 人类的健康。 然而,人们往往难以实现这样的梦想,于是产生了园林。园林是传统中国文化中 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载体,衬托出人类的心灵寄 托和精神文化。 正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成就了自然文学。乡村、田园,草原、丛林,江河、海 洋,旷野、荒原..游记作者笔迹所在,往往就是其足迹所至。我想,在自然文 学作者看来,从自然中得到的精神享受,一定远比物质享受更为愉悦和幸福。我 们的亲身体验,能唤起人们更加热爱壮丽山河:我们的美好感受,能激励人们更 加追求精神享受;我们的妙笔生花,能吸引人们更多地热爱文学尤其自然文学。 文章,人心之山水;山水,天地之文章。“山水无文难成景,风光着墨方有情 语道尽自然与文学的关系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2018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学是人类感恩自然的最佳途径 人类在征服世界的征途中,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灵魂。尤其现代社会,红尘滚滚, 人心浮躁,我们若想与喧嚣都市抗衡,也许最佳选择就是投入到自然中去,享受 星辰、山河、森林、海洋,让生命从中获得身心滋养,获得真正的愉悦与幸福; 而我们从自然中领受到的身心感悟,一旦化为文字,就成为了自然文学。 中国人讲求顺应自然、强调天人合一,将美好的品质赋予自然,比如山水、树木、 花草、虫鸟;古人写文章,大多写山水、游记,即使当今的散文写作领域,游记 文章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事实上,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欧 美几十年前也兴起了写山水、荒原、旷野即写大自然的热潮,名之为“自然主义 写作”,也就是自然文学。 所谓自然文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思索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形式上说,当 代的自然文学,主要包括环境文学和生态文学。 河山信美,但要以文学手法来表现好她,无论散文、诗歌、小说,都需要真诚深 切的心灵,要具有大情怀。“非有大情怀,即无大艺术”,人应该有所敬畏,首先 要敬畏大自然。以前,山青水绿海晏河清,正是大自然对敬畏天地的人类的回报, 现在人们乱砍滥伐破坏生态,自然灾害到处频发,也正是大自然对胡作非为的人 类的惩罚。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太渺小。 中国古代文人大多纵身、纵情山水,因为其精神家园是山水。对他们来说,在大 自然中超脱现实、圆融身心,能使生命更快乐,人生也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确, 当人回归自然,灵魂就会与宇宙相通。 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就要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无论在哪个民族的心目中, 土地都至尊至荣。“土能生万物,地可载山川”,人类的一切,都由土地养育和承 载。在古代中国,土地就代表社稷,皇城里必建有社稷坛,用五色土拼成,皇帝 每年都要祭坛拜土。从世界范围来说,只有维护好所有的土地山河,才能保持全 人类的健康。 然而,人们往往难以实现这样的梦想,于是产生了园林。园林是传统中国文化中 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载体,衬托出人类的心灵寄 托和精神文化。 正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成就了自然文学。乡村、田园,草原、丛林,江河、海 洋,旷野、荒原……游记作者笔迹所在,往往就是其足迹所至。我想,在自然文 学作者看来,从自然中得到的精神享受,一定远比物质享受更为愉悦和幸福。我 们的亲身体验,能唤起人们更加热爱壮丽山河;我们的美好感受,能激励人们更 加追求精神享受;我们的妙笔生花,能吸引人们更多地热爱文学尤其自然文学。 文章,人心之山水;山水,天地之文章。“山水无文难成景,风光着墨方有情”, 一语道尽自然与文学的关系
(选自《中国文学报》,有删节) 1.下列各项中,对“自然文学”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文学”的内容是人们从自然中领受到的身心感悟,这些感悟包括人们在享 受自然中获得的身心滋养、愉悦与幸福。 B.“自然文学”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其主要内容都是山水、游记,因为中国 文化历来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C.“自然文学”在欧美也叫“自然主义写作”,其写作对象是山水、荒原、旷野,这 和中国的山水、游记的写作对象是一致的 D.“自然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索,在当代其主要表现形式是 环境文学和生态文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现代社会,人心浮躁,我们若想与喧嚣都市抗衡,就要投入到自然中去,因为 从自然中得到的精神享受,才是真正的愉悦与享受 B大自然对人是公正的,你对它敬畏,就会山青水绿河清海晏,你对它胡作非为, 就会灾害频发,让人类受到惩罚 C.古代皇城里必建有社稷坛,皇帝每年都要祭坛拜土,这体现了对土地的善待 实际上只有维护好所有的土地山河,才能保持全人类的健康。 D.园林是传统中国文化中以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为载体,衬托出人类 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灵寄托和精神文化艺术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散文、诗歌、小说,更想表现好信美河山都需要真诚深切的心灵,要具有 大情怀,都要以敬畏大自然为前提。 B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当人回归自然,灵魂与宇宙相通,从中寻找到 生命的快乐,人也就变得伟大了。 C.自然文学”写作者的亲身体验、美好的感受,这能唤起人们更加热爱壮丽山河, 能激励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享受。 D正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成就了自然文学,游记作者笔迹所在,往往就是其足 迹所至,正是“山水无文难成景,风光着墨方有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 全国,“圈粉”无数。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 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 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 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 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 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 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 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 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 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选自《中国文学报》,有删节) 1.下列各项中,对“自然文学”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自然文学”的内容是人们从自然中领受到的身心感悟,这些感悟包括人们在享 受自然中获得的身心滋养、愉悦与幸福。 B.“自然文学”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其主要内容都是山水、游记,因为中国 文化历来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C.“自然文学”在欧美也叫“自然主义写作”,其写作对象是山水、荒原、旷野,这 和中国的山水、游记的写作对象是一致的。 D.“自然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索,在当代其主要表现形式是 环境文学和生态文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现代社会,人心浮躁,我们若想与喧嚣都市抗衡,就要投入到自然中去,因为 从自然中得到的精神享受,才是真正的愉悦与享受。 B.大自然对人是公正的,你对它敬畏,就会山青水绿河清海晏,你对它胡作非为, 就会灾害频发,让人类受到惩罚。 C.古代皇城里必建有社稷坛,皇帝每年都要祭坛拜土,这体现了对土地的善待, 实际上只有维护好所有的土地山河,才能保持全人类的健康。 D. 园林是传统中国文化中以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为载体,衬托出人类 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灵寄托和精神文化艺术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无论散文、诗歌、小说,更想表现好信美河山都需要真诚深切的心灵,要具有 大情怀,都要以敬畏大自然为前提。 B.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当人回归自然,灵魂与宇宙相通,从中寻找到 生命的快乐,人也就变得伟大了。 C.“自然文学”写作者的亲身体验、美好的感受,这能唤起人们更加热爱壮丽山河, 能激励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享受。 D.正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成就了自然文学,游记作者笔迹所在,往往就是其足 迹所至,正是“山水无文难成景,风光着墨方有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 全国,“圈粉”无数。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 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 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 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 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 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 “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 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 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 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 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 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 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 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 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 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 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 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 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 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 饿死ˆ联系,把“化妆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ˆ联系,“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 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 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ˆ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 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 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 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 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嬴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 试ˆ味道。也有选手靠“蒙ˆ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 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 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 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 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 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 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 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 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 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 诗词之美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 “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 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 7 岁,武 亦姝 16 岁,陈更 20 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 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 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 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 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 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 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 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 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 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 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 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 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 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 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 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 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 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 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 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 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 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 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 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 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 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 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 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 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 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B.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 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C.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 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妹的例子,旨在 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 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 材料中最后一段的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 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E.三则材料虽然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也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 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6.“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4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走正门 王春迪 ①老街有句俗语: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贺家发迹早,起初, 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了。然 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 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骨瘦如柴的看门狗,海爷 不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 砖碧瓦做的空壳了。 ②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因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了油行的门面。贺府后 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傲 然挺拔。如此花园,中间竟然立着贺家的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 让人堵得慌。 ③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常 有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 把那个祠堂拆了吧。海爷却说:“不可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 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 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B.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 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C.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 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妹的例子,旨在 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 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 材料中最后一段的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 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E.三则材料虽然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也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 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6.“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4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走正门 王春迪 ①老街有句俗语: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贺家发迹早,起初, 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了。然 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一 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骨瘦如柴的看门狗,海爷 不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 砖碧瓦做的空壳了。 ②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因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了油行的门面。贺府后 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傲 然挺拔。如此花园,中间竟然立着贺家的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 让人堵得慌。 ③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常 有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 把那个祠堂拆了吧。海爷却说:“不可
④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 打扫干净。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 的牌位。 ⑤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 百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海爷隐约看到, 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鸣锣十一响!这排场,唯京官才有!海 爷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子挺直地跪在地上。身后的家人,有的窃 窃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 了 ⑥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时,像经 过一个脚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身后,知府、知县以 及各级官员都低着头鱼贯而入。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 罪人了 ⑦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海爷静静地回过头, 眼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 ⑧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扶了起来 海爷觉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髯须飘逸, 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雀,顶戴蓝宝石花翎。未等海 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后人,一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难辨, 唯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本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颇有得罪。说 着,官人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道,举手之 劳,荣幸之至。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 ⑨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亏海爷当初的仁 义。倘若当初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么事情。 ⑩一日,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茶,海爷若无其事地问他 们,知道当初为啥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 ?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情景 海爷说,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时候, 都跟老鼠似的钻进钻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进进出出, 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 ?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娘儿俩大 大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里拿出 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阔步地 走出去。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地方还带着点补丁,却十分干净。这样 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难免会被众人指点议论,但那娘儿俩,始终抬 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 ?海爷说,贺家有这样的娘儿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 那天那个官人,是不是当年那个孩子? ?小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这有啥啊? ?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原文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开 篇,为下文写贺、海两府的遭际埋下伏笔
④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 打扫干净。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 的牌位。 ⑤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 百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海爷隐约看到,一 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鸣锣十一响!这排场,唯京官才有!海 爷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子挺直地跪在地上。身后的家人,有的窃 窃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 了。 ⑥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时,像经 过一个脚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身后,知府、知县以 及各级官员都低着头鱼贯而入。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 罪人了。 ⑦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海爷静静地回过头, 眼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 ⑧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扶了起来。 海爷觉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髯须飘逸, 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雀,顶戴蓝宝石花翎。未等海 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后人,一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难辨, 唯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本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颇有得罪。说 着,官人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道,举手之 劳,荣幸之至。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 ⑨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亏海爷当初的仁 义。倘若当初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么事情。 ⑩一日,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茶,海爷若无其事地问他 们,知道当初为啥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 ?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情景。 海爷说,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时候, 都跟老鼠似的钻进钻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进进出出, 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 ?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娘儿俩大 大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里拿出 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阔步地 走出去。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地方还带着点补丁,却十分干净。这样 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难免会被众人指点议论,但那娘儿俩,始终抬 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 ?海爷说,贺家有这样的娘儿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 那天那个官人,是不是当年那个孩子? ?小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这有啥啊? ?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原文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开 篇,为下文写贺、海两府的遭际埋下伏笔
B.起初,每至清明,贺家的子孙三三两两前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这 说明贺家人的祭祖观念随着家境的变化而变淡。 C.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返乡时,海爷的家人“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 边身子都斜了”,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 D.海爷的小儿媳是个鬼精且有城府的人,她先是抢先回答海爷的话,称赞海爷, 后来又嘀咕,都是为了讨好海爷。 8小说第②段写贺府后院的环境有何作用?(5分) 9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希亮,字公弼。幼孤好学,年十六,将从师,其兄难之,使治钱息三十余万。 希亮悉召取钱者,焚其券而去。业成,乃召兄子庸、谕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 士第。初,希亮以母老,为县侍亲。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期年,殿 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盜竹山,甲不能戢,所至为暴。或疑为盗,告希亮盗入境, 且及门。希亮即勒兵阻水拒之,命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 乃下马拜请死,吏士皆欲斩甲以徇,希亮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皇佑元年,移滑州。奏事殿上,仁宗劳之曰:“知卿疾恶,无惩沈氏子事。”未行, 诏提举河北便籴。都转运使魏瓘劾希亮擅増损物价。会河溢鱼池埽,且决,希亮 悉召河上使者,发禁兵捍之。庐于所当决,吏民涕泣更谏,希亮坚卧不动,水亦 去,人比之王尊。数上章请老,不允,移知凤翔。仓粟支十二年,主者以腐败为 忧,岁饥,希亮发十二万石贷民。有司惧为擅发,希亮身任之。是秋大熟,以新 易旧,官民皆便。于阗使者入朝,过秦州,经略使以客礼享之。使者骄甚,留月 余,坏传舍什器,纵其徒入市掠饮食,民户皆昼闭。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 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乃 使教练使持符告译者曰:“入吾境,有秋毫不如法,吾且斩若。”使者至,罗拜庭 下,无一人哗者。英宗即位,迁太常少卿。始,州郡以酒相饷,例皆私有之,而 法不可。希亮以遗游士之贫者,既而曰:“此亦私也。”以家财偿之。遂借此上书 自劾,求去不已,坐是分司西京。未几致仕,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陈希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希亮闻之曰厝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 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 B.希亮闻之曰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厝痛绳以法 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 C.希亮闻之曰/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厝痛绳以法 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 D.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厝痛绳以法/ 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除,服丧期满。我国古代的服丧制度有一定的规格和时间等规定,又分为 五服 B.便籴是宋朝政府购买粮草等战略物资时的一种商业性活动,其特点是相对方
B.起初,每至清明,贺家的子孙三三两两前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这 说明贺家人的祭祖观念随着家境的变化而变淡。 C.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返乡时,海爷的家人“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 边身子都斜了”,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 D.海爷的小儿媳是个鬼精且有城府的人,她先是抢先回答海爷的话,称赞海爷, 后来又嘀咕,都是为了讨好海爷。 8.小说第②段写贺府后院的环境有何作用?(5 分) 9.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陈希亮,字公弼。幼孤好学,年十六,将从师,其兄难之,使治钱息三十余万。 希亮悉召取钱者,焚其券而去。业成,乃召兄子庸、谕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 士第。初,希亮以母老,为县侍亲。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期年,殿 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竹山,甲不能戢,所至为暴。或疑为盗,告希亮盗入境, 且及门。希亮即勒兵阻水拒之,命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 乃下马拜请死,吏士皆欲斩甲以徇,希亮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皇佑元年,移滑州。奏事殿上,仁宗劳之曰:“知卿疾恶,无惩沈氏子事。”未行, 诏提举河北便籴。都转运使魏瓘劾希亮擅增损物价。会河溢鱼池埽,且决,希亮 悉召河上使者,发禁兵捍之。庐于所当决,吏民涕泣更谏,希亮坚卧不动,水亦 去,人比之王尊。数上章请老,不允,移知凤翔。仓粟支十二年,主者以腐败为 忧,岁饥,希亮发十二万石贷民。有司惧为擅发,希亮身任之。是秋大熟,以新 易旧,官民皆便。于阗使者入朝,过秦州,经略使以客礼享之。使者骄甚,留月 余,坏传舍什器,纵其徒入市掠饮食,民户皆昼闭。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 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乃 使教练使持符告译者曰:“入吾境,有秋毫不如法,吾且斩若。”使者至,罗拜庭 下,无一人哗者。英宗即位,迁太常少卿。始,州郡以酒相饷,例皆私有之,而 法不可。希亮以遗游士之贫者,既而曰:“此亦私也。”以家财偿之。遂借此上书 自劾,求去不已,坐是分司西京。未几致仕,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陈希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 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 B.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 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 C.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 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 D.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 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服除,服丧期满。我国古代的服丧制度有一定的规格和时间等规定,又分为 五服。 B.便籴,是宋朝政府购买粮草等战略物资时的一种商业性活动,其特点是相对方 便
C.“英宗”属谥号,不仅对皇帝一生的作为给予了评价,而且表明这不是开国皇 帝 D.致仕,即把禄位还给国君辞去官职的意思,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希亮孝顺母亲,敬重兄长。他幼时父亲去世,后来为了年迈的母亲选择了 担任县令;他不怨恨哥哥在自己从师时的刁难,仍教导侄子求学上进。 B.陈希亮处事有度,宽以待人。雷甲没能约束好自己追讨盗贼的士兵,还亲自 放箭攻击官府士兵,陈希亮却没有杀雷甲,只是惩治了十几个行暴的人 C.陈希亮勇担责任,爱护百姓。他面对即将决口的黄河,亲自驻守大堤,直到 洪水退去:在担任凤翔知府发生饥荒时,他又借贷百姓,救助受灾民众 D.陈希亮治事有方,为官清慎.他几句话就派人解决了于阒使者在秦州的暴横 行为;对州郡赠送的美酒,他设法处置并用自己家的财物进行了补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希亮即勒兵阻水拒之,命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 (2)希亮以遗游士之贫者,既而曰:“此亦私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注】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 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 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 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 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 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15.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三)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离骚》中,表达屈原向往美德,纵死不悔的诗句:“ (2)清人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说,“七言律有以叠字益见悲壮者”,并举杜甫 《登高》中“ 两句为例证明。 (3)《师说》中,韩愈认为只跟从老师学习断句等基本知识,有了疑难问题却 不去请教老师,这种 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
C.“英宗”属谥号,不仅对皇帝一生的作为给予了评价,而且表明这不是开国皇 帝。 D.致仕,即把禄位还给国君辞去官职的意思,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 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陈希亮孝顺母亲,敬重兄长。他幼时父亲去世,后来为了年迈的母亲选择了 担任县令;他不怨恨哥哥在自己从师时的刁难,仍教导侄子求学上进。 B.陈希亮处事有度,宽以待人。雷甲没能约束好自己追讨盗贼的士兵,还亲自 放箭攻击官府士兵,陈希亮却没有杀雷甲,只是惩治了十几个行暴的人。 C.陈希亮勇担责任,爱护百姓。他面对即将决口的黄河,亲自驻守大堤,直到 洪水退去;在担任凤翔知府发生饥荒时,他又借贷百姓,救助受灾民众。 D.陈希亮治事有方,为官清慎.他几句话就派人解决了于阒使者在秦州的暴横 行为;对州郡赠送的美酒,他设法处置并用自己家的财物进行了补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希亮即勒兵阻水拒之,命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 (2)希亮以遗游士之贫者,既而曰:“此亦私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注】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 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 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 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 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 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15.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 分) (三)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在《离骚》中,表达屈原向往美德,纵死不悔的诗句:“ , 。” (2)清人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说,“七言律有以叠字益见悲壮者”,并举杜甫 《登高》中“ , ”两句为例证明。 (3)《师说》中,韩愈认为只跟从老师学习断句等基本知识,有了疑难问题却 不去请教老师,这种“ ”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从那以后,施特劳斯圆舞曲才登堂入室,从普通舞会的通俗伴奏舞曲成为正 统的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旋律。 B.由于购房者对楼市政策有多种揣测,观望心态较重,2012年初,新房、二手 房交易量大幅下跌,全国楼市哀鸿遍野。 C.有些革命意志衰退的人,只一味地求田问舍,为自己打算,这是最没有出息的。 D.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于203年“十→”向游 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 E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 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上海世博会博物馆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世博会博物馆展陈面积约12000平 方米,有8个常设展厅和3个临展厅组成。 B纳税人在办理登记备案、申报缴税、发票管理等130项业务时,可选择计算机 手机、自助终端和办税服务厅四种途径轻松办税。 C.云南出台《全省审计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全省审计机关行政单位不 得以任何形式用本单位使用、占有的国有资产创办经济实体 D.食药监总局28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意见》,表示要 对保健食品进行严格监管,严格保健食品原料。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 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 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 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 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谚语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然而,①,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认 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给予不仅能让 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髙免疫力,降低抑郁和自 杀风险,提升自信,延长寿命等,总之②。其实,只要愿意,③,做 慈善、做好事、帮助困难之人,你可以常怀感恩之心,谅解和尊重别人,你还可 以绽放一个动人的微笑,说出一句由衷的赞美。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分)
第 II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从那以后,施特劳斯圆舞曲才登堂入室,从普通舞会的通俗伴奏舞曲成为正 统的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旋律。 B.由于购房者对楼市政策有多种揣测,观望心态较重,2012 年初,新房、二手 房交易量大幅下跌,全国楼市哀鸿遍野。 C.有些革命意志衰退的人,只一味地求田问舍,为自己打算,这是最没有出息的。 D.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于 2003 年“十·一”向游 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 E.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 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上海世博会博物馆 5 月 1 日正式对外开放。世博会博物馆展陈面积约 12000 平 方米,有 8 个常设展厅和 3 个临展厅组成。 B.纳税人在办理登记备案、申报缴税、发票管理等 130 项业务时,可选择计算机、 手机、自助终端和办税服务厅四种途径轻松办税。 C.云南出台《全省审计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全省审计机关行政单位不 得以任何形式用本单位使用、占有的国有资产创办经济实体。 D.食药监总局 28 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意见》,表示要 对保健食品进行严格监管,严格保健食品原料。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 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 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 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 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谚语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然而, ① ,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认 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给予不仅能让 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降低抑郁和自 杀风险,提升自信,延长寿命等,总之 ② 。其实,只要愿意, ③ ,做 慈善、做好事、帮助困难之人,你可以常怀感恩之心,谅解和尊重别人,你还可 以绽放一个动人的微笑,说出一句由衷的赞美。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 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的 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 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③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近日,新密市一学生骑电动车不慎撞上停在路边的宝马车,导致宝马车倒车镜损 坏,车身多处划伤。肇事后,该学生留下一封道歉信,然后用道歉信包着身上全 部的311元现金,粘在宝马车左前门的把手内侧。第二天,车主薛战民发现了道 歉信和钱,被感动。他报了警,在警察的帮助下找到这位名叫陈奕帆的学生,将 钱还给对方并决定资助其读书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高三第二阶段测试语文 试题答案 1.【答案】B【解析】选项“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其主要内容都是山水、游 记,”与“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属 强加因果。 2.【答案】A【解析】A项对应的原文是“也许最佳选择就是投入到自然中去”, 选项“就要投入到自然中去”,绝对化错误。 3.【答案】B【解析】(B项原文是“对他们来说,在大自然中超脱现实、圆融 身心,能使生命更快乐,人生也更有意义和价值”。选项是“人也就变得伟大了” 偷换概念。) 4.【答案】C【解析】(A项“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理解有误,三则材料“对 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都抱以乐观的态度。B“三则材料.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 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理解有误,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 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D项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 书气自华的道理”,而是为了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 思考。) 5.【答案】BE【解析】(A“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爆红的现象”不准确,材 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都充分肯 定了说法绝对,材料三的看法有所保留。C项“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理解不准 确,三家媒体的受众有交叉D项“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 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理解有误,第三则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 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遍看法。) 6.【答案】 ①材料一:重温经典诗词,提升文化素养,让人们在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 现了诗意和远方(饱满人的心灵,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诗和远方)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的 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 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 ③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60 分) 近日,新密市一学生骑电动车不慎撞上停在路边的宝马车,导致宝马车倒车镜损 坏,车身多处划伤。肇事后,该学生留下一封道歉信,然后用道歉信包着身上全 部的 311 元现金,粘在宝马车左前门的把手内侧。第二天,车主薛战民发现了道 歉信和钱,被感动。他报了警,在警察的帮助下找到这位名叫陈奕帆的学生,将 钱还给对方并决定资助其读书。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高三第二阶段测试语文 试题答案 1.【答案】B【解析】选项“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其主要内容都是山水、游 记,”与“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属 强加因果。 2.【答案】A【解析】A 项对应的原文是“也许最佳选择就是投入到自然中去”, 选项“就要投入到自然中去”,绝对化错误。 3.【答案】B【解析】(B 项原文是“对他们来说,在大自然中超脱现实、圆融 身心,能使生命更快乐,人生也更有意义和价值”。选项是“人也就变得伟大了”, 偷换概念。) 4.【答案】C【解析】(A 项“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理解有误,三则材料“对 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都抱以乐观的态度。B“三则材料……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 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理解有误,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 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D 项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 书气自华’的道理”,而是为了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 思考。) 5.【答案】BE【解析】(A“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爆红的现象”不准确,材 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都充分肯 定了”说法绝对,材料三的看法有所保留。C 项“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理解不准 确,三家媒体的受众有交叉 D 项“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 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理解有误,第三则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一 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遍看法。) 6.【答案】 ① 材料一:重温经典诗词,提升文化素养,让人们在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 现了诗意和远方(饱满人的心灵,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诗和远方);
②材料二:诗歌接地气,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便于古诗词的普及 ③材料二: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坚 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④材料三: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答出一点 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 7.【答案】B 【解析】A项,小说开头写老街上的俗语主要是为了引出之后对贺家、海家的介 绍 C项,“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无中生有,主要反映海爷的家人见识少, 怕见京官; D项,海爷小儿媳的“嘀咕ˆ说明她没见过世面,不懂得人情世故,并不是为了“讨 好海爷 8.【答案】(1)照应小说第①段中对贺家“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 的概括描写 (2)为下文写贺家后人衣锦还乡做铺垫; (3)在整个故事的展开中起到线索的作用。 【解析】小说开头写贺家“门阔院深,有“‘贺半街”之称,这里对其进行具体描绘, 起到了照应上文的作用;从贺家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来看,其中必有 缘由,该缘由在后文做了揭示,因而这段描写对下文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小说内 容主要是围绕与“祠堂”相关的事件展开的,所以“祠堂”也是小说的一条线索。 9.【答案】 (1)有经济头脑,善于经营。海爷最初只是一个小油贩子,最后拥有“银子用斗 量”的家产,并买下贺府的豪宅。 (2)有长远打算,居安思危。看到贺家不肖子不禁发出“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 好”的感叹;听到小儿媳的嘀咕,长叹一声回到屋里。 (3)富有心计,遇事冷静。察觉母子不同于贺家寻常子孙,于是没有听从别人 的建议拆除贺家祠堂,还吩咐下人时常打扫贺家祠堂,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 的 10.【答案】D【解析】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 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注意从 曰”矣”乎”等标志性词语结合选项突破。 11.【答案】C【解析】“谥号”错,应为“庙号”。谥号:人死后给予的含善意评 价、评判性质的称号 12.【答案】A【解析】A无中生有。“敬重兄长”与“他不怨恨哥哥”在文中均无 体现 13.【答案】 (1)陈希亮立即率领士兵依靠河水抵抗他们,命令士兵拉满弓不要放箭,士兵 都像木偶人一样站立着。(“勒ν发”“植立”各1分,句意2分) (2)陈希亮把酒送给贫穷漂泊的士人,不久说:“这也是纳为私有。”(“遗”游 士之贫者“私”各1分,句意2分) 14.【答案】A、C【解析】(A项,“儒雅谦恭”有误;C项,颈联没有表达对“塞 外奇绝风光的怀念) 15.【答案】
②材料二:诗歌接地气,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便于古诗词的普及; ③材料二: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坚 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④材料三: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答出一点 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答出三点给 4 分) 7.【答案】B 【解析】A 项,小说开头写老街上的俗语主要是为了引出之后对贺家、海家的介 绍; C 项,“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无中生有,主要反映海爷的家人见识少, 怕见京官; D 项,海爷小儿媳的“嘀咕”说明她没见过世面,不懂得人情世故,并不是为了“讨 好海爷”。 8.【答案】(1)照应小说第①段中对贺家“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 的概括描写; (2)为下文写贺家后人衣锦还乡做铺垫; (3)在整个故事的展开中起到线索的作用。 【解析】小说开头写贺家“门阔院深”,有“贺半街”之称,这里对其进行具体描绘, 起到了照应上文的作用;从贺家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来看,其中必有 缘由,该缘由在后文做了揭示,因而这段描写对下文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小说内 容主要是围绕与“祠堂”相关的事件展开的,所以“祠堂”也是小说的一条线索。 9.【答案】 (1)有经济头脑,善于经营。海爷最初只是一个小油贩子,最后拥有“银子用斗 量”的家产,并买下贺府的豪宅。 (2)有长远打算,居安思危。看到贺家不肖子不禁发出“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 好”的感叹;听到小儿媳的嘀咕,长叹一声回到屋里。 (3)富有心计,遇事冷静。察觉母子不同于贺家寻常子孙,于是没有听从别人 的建议拆除贺家祠堂,还吩咐下人时常打扫贺家祠堂,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 的。 10.【答案】D【解析】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 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注意从 “曰”“矣”“乎”等标志性词语结合选项突破。 11.【答案】C【解析】 “谥号”错,应为“庙号”。谥号:人死后给予的含善意评 价、评判性质的称号。 12.【答案】A【解析】A 无中生有。“敬重兄长”与“他不怨恨哥哥”在文中均无 体现。 13. 【答案】 (1)陈希亮立即率领士兵依靠河水抵抗他们,命令士兵拉满弓不要放箭,士兵 都像木偶人一样站立着。(“勒”“发”“植立”各 1 分,句意 2 分) (2)陈希亮把酒送给贫穷漂泊的士人,不久说:“这也是纳为私有。”( “遗”“游 士之贫者”“私”各 1 分,句意 2 分) 14.【答案】A、C【解析】(A 项,“儒雅谦恭”有误;C 项,颈联没有表达对“塞 外奇绝风光”的怀念) 15.【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