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八校2018届高三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君子”为中国理想道德人格的典型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今天人们 仍将“君子”作为人格美的典范。在孔子之先,君子主要指统治者,自孔子后才 成为主要以道德为标志的理想人格。很多论著中都有这样的解释:儒家所推崇的 君子,是指拥有高尚道德和理想人格的人 《论语》中,君子是有着几乎完美人格的人,他们有着极高的内心修养,极好的 行为准则。君子内心的人格修养来自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学习和思考是君子实现 其人格理想、成为人格典范的前提和基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拥有自立于世的能力,拥有洞穿宇宙人生的犀利眼光 与广阔视野。孔子重视学习儒家典籍,强调在政治实践中贯彻礼乐教化的原则 以实现儒家的社会理想。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表明,《诗》 在孔子时期是君子修身的重要项目。正是通过学《诗》,君子才更具有人生美学 意义上的价值一一仁义,知礼。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是精神化的人,他追求的不是物质和名利, 而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感,其核心就是仁义。仁者,爱人;义者,宜也。但很多时 候,人总要面临仁义与利益的选择。《里仁》篇对此表达了明确的看法:“富与 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君子知礼,以礼来处理人与自身、他人、社会的关系。《论语》中以君子衣食住 用等方面的礼节来表明君子好礼的品质。日常生活中,对祭祀礼仪的推崇与尊重 最能表现君子好礼的品质。在周礼几近消亡时,孔子的弟子问他是否可以结束 些祭祀仪式了,孔子表现得十分不舍。他难以割舍的不是礼的具体形式,而是礼 所包含的精神导向作用。这不仅是对长幼有序、尊卑有法的留恋,更是对礼制下 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的不舍 无论君子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君子”形象所承截的人生 美学价值一直是几千年来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格美的典范。君子在中国知识分子 心中是理想形象:博学多识,仁义知礼,德行高尚:有治国安邦之能;处下位不 馁,居上位不骄。在道德和行为上,君子由内而外的人格魅力始终令人神往。当 今时代,作为有知识有理想的一代人,我们仍然向往君子式的人生 (摘编自杜晓丹《中君子的人格之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君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一直以来都有把“君子”作为理想的道德人格典型的传统;即使在今天 人们依然把它作为人格美的典范 B.虽然“君子”曾经是指统治者,但根据诸多论著的解释可知,儒家所推崇的 君子是指拥有高尚道德和理想人格的人 C.“君子”要想实现自己的人格理想,成为人格典范,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思 考,借以提升内心的人格修养 D.《论语》中的“君子”,不仅有着极高的内心修养,而且有着极好的行为准 则,所以他们有着几近完美的人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台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只学习而不思考或者只思考而不学习都是不可取的,唯有二者结合,才能拥 有自立于世的能力和洞穿一切的眼光与视野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八校 2018 届高三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以“君子”为中国理想道德人格的典型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今天人们 仍将“君子”作为人格美的典范。在孔子之先,君子主要指统治者,自孔子后才 成为主要以道德为标志的理想人格。很多论著中都有这样的解释:儒家所推崇的 君子,是指拥有高尚道德和理想人格的人。 《论语》中,君子是有着几乎完美人格的人,他们有着极高的内心修养,极好的 行为准则。君子内心的人格修养来自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学习和思考是君子实现 其人格理想、成为人格典范的前提和基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拥有自立于世的能力,拥有洞穿宇宙人生的犀利眼光 与广阔视野。孔子重视学习儒家典籍,强调在政治实践中贯彻礼乐教化的原则, 以实现儒家的社会理想。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表明,《诗》 在孔子时期是君子修身的重要项目。正是通过学《诗》,君子才更具有人生美学 意义上的价值——仁义,知礼。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是精神化的人,他追求的不是物质和名利, 而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感,其核心就是仁义。仁者,爱人;义者,宜也。但很多时 候,人总要面临仁义与利益的选择。《里仁》篇对此表达了明确的看法:“富与 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君子知礼,以礼来处理人与自身、他人、社会的关系。《论语》中以君子衣食住 用等方面的礼节来表明君子好礼的品质。日常生活中,对祭祀礼仪的推崇与尊重 最能表现君子好礼的品质。在周礼几近消亡时,孔子的弟子问他是否可以结束一 些祭祀仪式了,孔子表现得十分不舍。他难以割舍的不是礼的具体形式,而是礼 所包含的精神导向作用。这不仅是对长幼有序、尊卑有法的留恋,更是对礼制下 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的不舍。 无论君子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君子”形象所承截的人生 美学价值一直是几千年来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格美的典范。君子在中国知识分子 心中是理想形象:博学多识,仁义知礼,德行高尚:有治国安邦之能;处下位不 馁,居上位不骄。在道德和行为上,君子由内而外的人格魅力始终令人神往。当 今时代,作为有知识有理想的一代人,我们仍然向往君子式的人生。 (摘编自杜晓丹《中君子的人格之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君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一直以来都有把“君子”作为理想的道德人格典型的传统;即使在今天 人们依然把它作为人格美的典范。 B.虽然“君子”曾经是指统治者,但根据诸多论著的解释可知,儒家所推崇的 君子是指拥有高尚道德和理想人格的人。 C.“君子”要想实现自己的人格理想,成为人格典范,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思 考,借以提升内心的人格修养。 D.《论语》中的“君子”,不仅有着极高的内心修养,而且有着极好的行为准 则,所以他们有着几近完美的人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台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只学习而不思考或者只思考而不学习都是不可取的,唯有二者结合,才能拥 有自立于世的能力和洞穿一切的眼光与视野
B.在孔子时期,《诗》是君子修身的重要内容。体现君子人生美学意义上价值 的仁义和知礼,正是通过学《诗》获得的。 C.君子和小人对待“义利”的态度明显不同,君子追求的是一种以“仁义”为 核心的道德感,他们从不考虑物质和名利。 D.君子知礼好礼。与衣食住用等方面的礼节相比,日常生活中对祭祀礼仪的推 崇与尊重更能表现君子好礼的品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与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就不去享受,这是 儒家在处理仁义与利益之间的矛盾时持有的鲜明态度 B.在一些祭祀仪式的去留问题上,孔子并非难以割舍具体的形式,而是留恋长 幼有序、尊卑有法,更不舍礼制下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 C.几千年来,“君子”形象承载的人生美学价值始终是中国人所追求的人格美 的典范,这与君子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有关。 D.无论在道德上迸是行为上,君子由内而外地不断散发着人格魅力。在当今时 代,君子式的人生仍然让有知识、有理想的人为之神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年三十夜的爆竹 这些年,年三十夜几乎每年都是回乡下陪父母过。按乡下的说法,叫花子都有个 年三十夜,这普天同庆的日子,无论你贫穷、富有,生活在城市、乡村,是在自 己的出生地,或是流浪在异乡,在年三十夜,哪怕是远隔千万里的游子,都要不 辞辛劳,奔赴自己的家乡,与亲人们聚在一起,团团圆圆,开开心心过个热闹的 年! 在我们那儿乡下,年三十夜吃年夜饭前先要祭祖,家家户户,堂屋香火前八仙桌 上摆上酒菜,焚香、化纸钱,对着祖宗牌位三叩九拜,然后放爆竹,但听得满村 的爆竹声在群山回响,此起彼伏,经久不息。更为热闹的时刻则是凌晨“开财 门”。我们那儿的习俗,年三十夜,吃过晚饭,约十点钟左右,每家每户都要大 门紧闭,亲友串门只能从侧门进出,称之为“封门”;到了凌晨一至三点,在堂 屋里点上红烛,斟上美酒,焚香,击磬,随着悠扬的磬声,化纸钱,祭拜天地, 然后打开大门(即为“开财门”),燃放爆竹烟火,迎春纳福,迎接新的一年到 来。谁家的爆竹声响得久、烟火放得多,喻意这户人家兴旺发达。一时间,爆竹 声铺天盖地在群山回响,绵延不绝;黑暗的天空被焰火点亮,璀璨夺目,把年三 十夜推向高潮! 这几年回乡过年,有时我一个人回去,有时是带着妻儿回去;弟弟也偶尔带着弟 媳回去;父亲长年病着,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家里有个病人,气氛难免有些压抑, 年夜饭常吃得寡淡无味。斟上酒祭祀,遇弟弟也回去过春节的时候,为了烘托节 日气氛,兄弟俩也喝上三两杯,浅尝则止,索然无味。隔壁的其敏表哥每年年夜 饭吃得早,这几年常叫我去陪他喝酒,说与几个儿子喝不起兴,有我这个省城去 的“客”,才能喝得尽兴。表哥礼数繁多,先是与他喝几杯,再安排三个儿子、 媳妇,甚至于孙子分头向我敬酒,最后他还要作“总结”,几巡下来,常是 十来杯酒下肚,让我醉意朦胧。这边还没喝完,屋下的其兵表哥又来邀了,说年 三十夜,我这个贵客不能只光顾一家,他家那儿怎么也得去喝杯新年酒。又跟随 着去,同样的礼数,“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喝得昏天黑地,不知身在 东西南北矣
B.在孔子时期,《诗》是君子修身的重要内容。体现君子人生美学意义上价值 的仁义和知礼,正是通过学《诗》获得的。 C.君子和小人对待“义利”的态度明显不同,君子追求的是一种以“仁义”为 核心的道德感,他们从不考虑物质和名利。 D.君子知礼好礼。与衣食住用等方面的礼节相比,日常生活中对祭祀礼仪的推 崇与尊重更能表现君子好礼的品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富与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就不去享受,这是 儒家在处理仁义与利益之间的矛盾时持有的鲜明态度。 B.在一些祭祀仪式的去留问题上,孔子并非难以割舍具体的形式,而是留恋长 幼有序、尊卑有法,更不舍礼制下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 C.几千年来,“君子”形象承载的人生美学价值始终是中国人所追求的人格美 的典范,这与君子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有关。 D.无论在道德上迸是行为上,君子由内而外地不断散发着人格魅力。在当今时 代,君子式的人生仍然让有知识、有理想的人为之神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年三十夜的爆竹 这些年,年三十夜几乎每年都是回乡下陪父母过。按乡下的说法,叫花子都有个 年三十夜,这普天同庆的日子,无论你贫穷、富有,生活在城市、乡村,是在自 己的出生地,或是流浪在异乡,在年三十夜,哪怕是远隔千万里的游子,都要不 辞辛劳,奔赴自己的家乡,与亲人们聚在一起,团团圆圆,开开心心过个热闹的 年! 在我们那儿乡下,年三十夜吃年夜饭前先要祭祖,家家户户,堂屋香火前八仙桌 上摆上酒菜,焚香、化纸钱,对着祖宗牌位三叩九拜,然后放爆竹,但听得满村 的爆竹声在群山回响,此起彼伏,经久不息。更为热闹的时刻则是凌晨“开财 门”。我们那儿的习俗,年三十夜,吃过晚饭,约十点钟左右,每家每户都要大 门紧闭,亲友串门只能从侧门进出,称之为“封门”;到了凌晨一至三点,在堂 屋里点上红烛,斟上美酒,焚香,击磬,随着悠扬的磬声,化纸钱,祭拜天地, 然后打开大门(即为“开财门”),燃放爆竹烟火,迎春纳福,迎接新的一年到 来。谁家的爆竹声响得久、烟火放得多,喻意这户人家兴旺发达。一时间,爆竹 声铺天盖地在群山回响,绵延不绝;黑暗的天空被焰火点亮,璀璨夺目,把年三 十夜推向高潮! 这几年回乡过年,有时我一个人回去,有时是带着妻儿回去;弟弟也偶尔带着弟 媳回去;父亲长年病着,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家里有个病人,气氛难免有些压抑, 年夜饭常吃得寡淡无味。斟上酒祭祀,遇弟弟也回去过春节的时候,为了烘托节 日气氛,兄弟俩也喝上三两杯,浅尝则止,索然无味。隔壁的其敏表哥每年年夜 饭吃得早,这几年常叫我去陪他喝酒,说与几个儿子喝不起兴,有我这个省城去 的“客”,才能喝得尽兴。表哥礼数繁多,先是与他喝几杯,再安排三个儿子、 媳妇,甚至于孙子分头向我敬酒,最后他还要作“总结”,几巡下来,常是一二 十来杯酒下肚,让我醉意朦胧。这边还没喝完,屋下的其兵表哥又来邀了,说年 三十夜,我这个贵客不能只光顾一家,他家那儿怎么也得去喝杯新年酒。又跟随 着去,同样的礼数,“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喝得昏天黑地,不知身在 东西南北矣!
饭罢哪里还守得了夜,开得了“财门”,连有些串门来想见见我的寨邻都无暇顾 及,早早地就去见周公,任凌晨“开财门”铺天盖地的爆竹炸响,我昏沉沉地, 一觉即到天明。 家父自2007年摔伤致残,行动多有不便,故土难离,不愿外出,母亲守着他 每年回去,想到父母不辞辛劳把我们兄弟三人养大,到了老年,妹妹远嫁他方 我们兄弟又在贵阳生活,家中只剩下他们两位老人留守,唯有寂寞相伴,心底未 免郁郁于怀;前年秋,家父因病去世,春节回去陪母亲,百年老屋,只剩下母亲 人,人去屋空,触目伤怀,叫人情难自禁,唯有酒入愁肠,化作点点泪! 母亲去年已到贵阳与我一起生活,快要过年的时候说是要回乡料理些事,还吩咐 我别回去过年,她在乡下过完年即回来。因此,猴年的除夕,我没有回乡去,留 在贵阳过。年三十夜,与岳父母,还有岳父弟弟一家及襟兄等,一大家子人,满 满的两桌席,酒也喝了不少,幸而未醉。妻带着女儿在国外旅游,回到自己家里, 我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屋子,听那窗外新年的爆竹声阵阵炸响 我是一只倦飞的鸟,此刻,故乡远隔千山万水之外,感知不到故乡年三十夜的欢 腾。城里人的爆竹是图个喜庆,也没个讲究,常是没来由地有一挞没一挞地乱放 于是,在年三十夜,我一个人,听了城市半宿七零八落的爆竹声。 (有删节)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提及乡下关于年三十夜的说法,引出对家乡风俗的介绍,也为下文 写作者这几年回乡过年做好铺垫。 B.作者把自己比喻成一只倦飞的鸟,而前文作者醉酒说“梦里不知身是客, 晌贪欢”,作者觉得回乡来回奔波太累,自己也已经远离家乡,不想回乡。 C.“唯有酒入愁肠,化作点点泪!”写出了作者对无法陪伴双亲内心充满了愧 疚之情,也寄托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D.文章前后写到年三十夜的爆竹,乡下的“铺天盖地”而城市的“七零八落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身在城市作者内心的冷清 5.文章第2段介绍家乡年三十夜的风俗,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6.作者笔下的“年三十夜的爆竹”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进行概括。(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 《各地贯彻落实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 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l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 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 落实情况检査,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 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 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
饭罢哪里还守得了夜,开得了“财门”,连有些串门来想见见我的寨邻都无暇顾 及,早早地就去见周公,任凌晨“开财门”铺天盖地的爆竹炸响,我昏沉沉地, 一觉即到天明。 家父自 2007 年摔伤致残,行动多有不便,故土难离,不愿外出,母亲守着他; 每年回去,想到父母不辞辛劳把我们兄弟三人养大,到了老年,妹妹远嫁他方, 我们兄弟又在贵阳生活,家中只剩下他们两位老人留守,唯有寂寞相伴,心底未 免郁郁于怀;前年秋,家父因病去世,春节回去陪母亲,百年老屋,只剩下母亲 一人,人去屋空,触目伤怀,叫人情难自禁,唯有酒入愁肠,化作点点泪! 母亲去年已到贵阳与我一起生活,快要过年的时候说是要回乡料理些事,还吩咐 我别回去过年,她在乡下过完年即回来。因此,猴年的除夕,我没有回乡去,留 在贵阳过。年三十夜,与岳父母,还有岳父弟弟一家及襟兄等,一大家子人,满 满的两桌席,酒也喝了不少,幸而未醉。妻带着女儿在国外旅游,回到自己家里, 我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屋子,听那窗外新年的爆竹声阵阵炸响。 我是一只倦飞的鸟,此刻,故乡远隔千山万水之外,感知不到故乡年三十夜的欢 腾。城里人的爆竹是图个喜庆,也没个讲究,常是没来由地有一挞没一挞地乱放。 于是,在年三十夜,我一个人,听了城市半宿七零八落的爆竹声。 (有删节)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提及乡下关于年三十夜的说法,引出对家乡风俗的介绍,也为下文 写作者这几年回乡过年做好铺垫。 B.作者把自己比喻成一只倦飞的鸟,而前文作者醉酒说“梦里不知身是客,一 晌贪欢”,作者觉得回乡来回奔波太累,自己也已经远离家乡,不想回乡。 C.“唯有酒入愁肠,化作点点泪!”写出了作者对无法陪伴双亲内心充满了愧 疚之情,也寄托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D.文章前后写到年三十夜的爆竹,乡下的“铺天盖地”而城市的“七零八落”,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身在城市作者内心的冷清。 5.文章第 2 段介绍家乡年三十夜的风俗,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 分) 6.作者笔下的“年三十夜的爆竹”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进行概括。(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 2 月 14 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 《各地贯彻落实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 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 年 6 月 1 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 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 2016 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 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 2016 年 8 月 31 日,全国有 24 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 的地方性法规共 72 部。其中,17 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 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
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 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 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 (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 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 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 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 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 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 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 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 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 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 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年2月15日《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 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 地图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 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 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摘编自“南方网”《落实还需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区、市)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 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B.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人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 传统文化造成的。 C.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 现代时尚,成为网红 D.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 酬的无私奉献精神。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5分) A.材料一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旨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 B.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 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 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 7 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 年至 2015 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 163731 万元, 有 10 省(市)累计投入 5000 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 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 2016 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 1986 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 (区、市)批准公布了 14928 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 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 70 周 岁的已达 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 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 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 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 年 2 月 15 日)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 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 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 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 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 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 年 2 月 15 日《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 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 地图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 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 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摘编自“南方网”《落实还需做加法》2017 年 2 月 16 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区、市)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 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B.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人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 传统文化造成的。 C.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 现代时尚,成为网红。 D.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 酬的无私奉献精神。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5 分) A.材料一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旨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 B.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 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 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 三者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E.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致,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9.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朱光庭,字公掞,十岁能属文。辞父荫擢第,调万年主簿。数摄邑,人 以“明镜”称。历四县令。曾孝宽以才荐,神宗召见,问欲再举安南之师。光庭 对曰:“愿陛下勿以人类畜之。盖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何益于广土辟 地也?”又问治何经,对曰:“少从孙复学《春秋》。”又问:“今中外有所闻 乎?”对曰:“陛下更张法度,臣下奉行或非圣意,故有便有不便。诚能去其不 便,则天下受福矣。”从吕大防于长安幕府。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 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ξ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哲宗即位,司马光荐为左正言,首乞罢提举常平官、保甲青苗等法。论蔡确为山 陵使,而乃先灵驾而行,为臣不恭。又言章悼欺罔肆辩,韩缜挟邪冒宠,言甚切。 宣仁后嘉其守正,谕令尽言,毋有所畏避。 迁左司谏,论“苏轼试馆职发策云:“今欲师仁祖之忠厚,而患有司不举其职, 或至于偷。’臣谓仁宗难名之盛德,而不当以‘偷’为议论,望正其罪,以戒人 臣之不忠者。”未几,中丞傅尧俞、侍御史王岩叟相继论列。宣仁后曰:“详览 文意,是指今日有司言之,非所以讽祖宗也。”遂止 河北饥,遣持节行视,即发廪振民;而议者以耗先帝积年兵食之蓄,改左司员外 郎。迁太常少卿,拜侍御史。论蔡确怨谤之罪,确贬新州。拜右谏议大夫、给事 中 徙潞州。邻境旱饥,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 遂感疾,犹自力视事。卒,年五十八。 光庭始学于胡瑗,瑗告以为学之本在于忠信,故终身行之 (选自《宋史·朱光庭传》,有删改) 【注】发策:发出策问。古代考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 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B.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 /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C.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 /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D.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 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等权利。 B.节,文中指符节。符节是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调兵遣将的一种凭证。 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 三者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E.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一致,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9.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朱光庭,字公掞,十岁能属文。辞父荫擢第,调万年主簿。数摄邑,人 以“明镜”称。历四县令。曾孝宽以才荐,神宗召见,问欲再举安南之师。光庭 对曰:“愿陛下勿以人类畜之。盖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何益于广土辟 地也?”又问治何经,对曰:“少从孙复学《春秋》。”又问:“今中外有所闻 乎?”对曰:“陛下更张法度,臣下奉行或非圣意,故有便有不便。诚能去其不 便,则天下受福矣。”从吕大防于长安幕府。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 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哲宗即位,司马光荐为左正言,首乞罢提举常平官、保甲青苗等法。论蔡确为山 陵使,而乃先灵驾而行,为臣不恭。又言章悼欺罔肆辩,韩缜挟邪冒宠,言甚切。 宣仁后嘉其守正,谕令尽言,毋有所畏避。 迁左司谏,论“苏轼试馆职发策[注]云:‘今欲师仁祖之忠厚,而患有司不举其职, 或至于偷。’臣谓仁宗难名之盛德,而不当以‘偷’为议论,望正其罪,以戒人 臣之不忠者。”未几,中丞傅尧俞、侍御史王岩叟相继论列。宣仁后曰:“详览 文意,是指今日有司言之,非所以讽祖宗也。”遂止。 河北饥,遣持节行视,即发廪振民;而议者以耗先帝积年兵食之蓄,改左司员外 郎。迁太常少卿,拜侍御史。论蔡确怨谤之罪,确贬新州。拜右谏议大夫、给事 中。 徙潞州。邻境旱饥,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 遂感疾,犹自力视事。卒,年五十八。 光庭始学于胡瑗,瑗告以为学之本在于忠信,故终身行之。 (选自《宋史·朱光庭传》,有删改) 【注】发策:发出策问。古代考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 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B.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 /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C.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 /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D.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 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等权利。 B.节,文中指符节。符节是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调兵遣将的一种凭证。 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
D.视事:文中指办事。也可以指官员到职工作,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光庭有才能。他十岁就能写文章;他因才能被人推荐给朝廷,皇帝问他几 件事,他一一予以回答,其中有些话还很尖锐。 B.朱光庭守正敢言。他请求废除保甲青苗等法律;批评蔡确不守臣礼,使蔡被 贬新州:他还弹劾章悖等人。宣仁太后赞扬他。 C.朱光庭忠于皇帝。他认为苏轼在拟考试试题时用词不当,有冒犯仁宗之嫌, 并请求处罚苏轼,但宣仁太后不同意他的看法。 D.朱光庭关心百姓。河北闹饥荒,他打开粮仓救济百姓,却被认为是耗费先帝 积累的物资;在潞州任职时,邻境闹旱灾,他去救济而得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详览文意,是指今日有司言之,非所以讽祖宗也。(5分) (2)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遣兴 杜甫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 伤 B.“何况道路长”是说诗人因为路途迢遥而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溢 于言表。 C.“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 D.末尾两句写诗人仰观天空中飞翔的大雁,透露出让大雁为分散的兄弟捎信的 愿望。 E.本是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特殊感受,侧面反映当时残酷的社 会现实。 15.诗的第一句就说:“我今日夜忧。”诗人日夜忧的有哪些呢?请结合诗句简 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5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认为人心相同:既然秦人爱纷奢的生活,可想 而知“ ”,所以不可一方面极力搜刮,另一方面却
D.视事:文中指办事。也可以指官员到职工作,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朱光庭有才能。他十岁就能写文章;他因才能被人推荐给朝廷,皇帝问他几 件事,他一一予以回答,其中有些话还很尖锐。 B.朱光庭守正敢言。他请求废除保甲青苗等法律;批评蔡确不守臣礼,使蔡被 贬新州;他还弹劾章悖等人。宣仁太后赞扬他。 C.朱光庭忠于皇帝。他认为苏轼在拟考试试题时用词不当,有冒犯仁宗之嫌, 并请求处罚苏轼,但宣仁太后不同意他的看法。 D.朱光庭关心百姓。河北闹饥荒,他打开粮仓救济百姓,却被认为是耗费先帝 积累的物资;在潞州任职时,邻境闹旱灾,他去救济而得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详览文意,是指今日有司言之,非所以讽祖宗也。(5 分) (2)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遣兴 杜甫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 伤。 B.“何况道路长”是说诗人因为路途迢遥而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溢 于言表。 C.“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 情。 D.末尾两句写诗人仰观天空中飞翔的大雁,透露出让大雁为分散的兄弟捎信的 愿望。 E.本是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特殊感受,侧面反映当时残酷的社 会现实。 15.诗的第一句就说:“我今日夜忧。”诗人日夜忧的有哪些呢?请结合诗句简 要概括。(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5 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认为人心相同:既然秦人爱纷奢的生活,可想 而知“ ”,所以不可一方面极力搜刮,另一方面却 “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一句,生动形象地 描绘出从东山之上升起的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 (3)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抒发了对青 春易逝的感慨,蕴含着生活哲理,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徒步三千,流亡万里”,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硕果仅存的一次悲壮的师生长 征,堪称我国教育史上一次可歌可泣的文化长征。 ②要形成良好风气,赢得群众信赖,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转变认识,率先垂范,这 样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能从根本上好转。 ③从南极洲的血色瀑布到毛里求斯近海的“水下旋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既 古老又充满生机,有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 ④射击比赛开始,小刘第一个上场,他趴在那里,目不交睫地盯着靶子,不慌不 忙,一勾扳机“叭”的一声,打出了九环的好成绩。 ⑤杜甫写景的作品不多,而全诗都写景的更是鹤立鸡群,在他西行途中,却被太 白山的美景所吸引,写下了《喜达行在所三首》。 ⑥前三季度五500余只可比债基净值平均增长1.68%,这一成绩与前两年相比有 较大幅度下降,但在“资产荒”背景下,整体表现仍然可圈可点 A.①④⑤ B.②③⑤ ②④⑥ D.①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电商已进入成熟期,未来靠打价格战的方式将难以为继,纯电 商时代会很快结束,将出现线上、线下、现代物流结合在一起 B.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64.2%的受访 者反映自己身边存在“咆哮妈妈”,妈妈们歇斯底里的批评,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非常严重。 C.篮球比赛不只是队员的事情,教练指挥、智囊思考、体能管理、后勤保障等 都是一支球队能否在比赛中获胜的决定性因素。 D.供暖的第二天,橙色警报级别的雾霾就出现在河北省和辽宁省的部分地区, 这使我们充分认识到雾霾防治工作形势严峻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令爱这次获全国作文竞赛大奖,多亏你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 感谢你。 B.本学会于明晚举办文学创作研讨会,敬请王先生莅临指导 C.我在雅正兄长的这本文集时,发现其文辞优美,内涵丰厚,实为难得的佳作。 D.这次办理出国手续,多亏你帮忙。明天我将登门致谢,请你在家恭候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谚语有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然而,①,这样做是因为我 们还没有认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 给予不仅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 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延长寿命等,总之,②。其实,只要愿意,③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一句,生动形象地 描绘出从东山之上升起的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 (3)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抒发了对青 春易逝的感慨,蕴含着生活哲理,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①“徒步三千,流亡万里”,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硕果仅存的一次悲壮的师生长 征,堪称我国教育史上一次可歌可泣的文化长征。 ②要形成良好风气,赢得群众信赖,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转变认识,率先垂范,这 样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能从根本上好转。 ③从南极洲的血色瀑布到毛里求斯近海的“水下旋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既 古老又充满生机,有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 ④射击比赛开始,小刘第一个上场,他趴在那里,目不交睫地盯着靶子,不慌不 忙,一勾扳机“叭”的一声,打出了九环的好成绩。 ⑤杜甫写景的作品不多,而全诗都写景的更是鹤立鸡群,在他西行途中,却被太 白山的美景所吸引,写下了《喜达行在所三首》。 ⑥前三季度五 500 余只可比债基净值平均增长 1.68%,这一成绩与前两年相比有 较大幅度下降,但在“资产荒”背景下,整体表现仍然可圈可点。 A.①④⑤ B.②③⑤ C. ②④⑥ D.①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电商已进入成熟期,未来靠打价格战的方式将难以为继,纯电 商时代会很快结束,将出现线上、线下、现代物流结合在一起。 B.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64.2%的受访 者反映自己身边存在“咆哮妈妈”,妈妈们歇斯底里的批评,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非常严重。 C.篮球比赛不只是队员的事情,教练指挥、智囊思考、体能管理、后勤保障等 都是一支球队能否在比赛中获胜的决定性因素。 D.供暖的第二天,橙色警报级别的雾霾就出现在河北省和辽宁省的部分地区, 这使我们充分认识到雾霾防治工作形势严峻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 分) A.令爱这次获全国作文竞赛大奖,多亏你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 感谢你。 B.本学会于明晚举办文学创作研讨会,敬请王先生莅临指导。 C.我在雅正兄长的这本文集时,发现其文辞优美,内涵丰厚,实为难得的佳作。 D.这次办理出国手续,多亏你帮忙。明天我将登门致谢,请你在家恭候。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谚语有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然而, ① ,这样做是因为我 们还没有认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 给予不仅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 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延长寿命等,总之, ② 。其实,只要愿意, ③
你可以做慈善,帮助困难之人,你可以常怀感恩之心,谅解和尊重别人,你还可 以绽放一个动人的微笑,说出一句由衷的赞美 21.某大学举行辩论赛,辩题为“网络匿名有助于/有害于公众议题讨论”,请 你以反方队员的身份,针对正方发言拟写一段辩论词。要求:不得改换辩题,立 场鲜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85字。(5分) 正方发言:网络匿名的作用在于保护发言人的隐私,在触及敏感话题时 因为这种保护的存在,人们会敢于站出来说话,不再麻木、冷漠。可见,网络匿 名是我们打开民主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管是在朋友圈还是微博上,人们习惯性地去点一下赞,温暖了情怀 增进了感情,拉近了关系。点赞已成为人们在网络交流互动中离不开的方式。 点赞虽然被视为虚拟世界中人际互动的必备利器,却也出现了质疑声。有人说, 点赞难免有敷衍之嫌,人们点赞越来越多,评论交流却越来越少,原本方便我们 表达的工具,如今反而让我们变得不善表达:有人认为,点赞这样动动手指就能 完成的事,如果别人都对你吝啬,那你就该检讨下自己的人际关系了。 对于点赞,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2018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八校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强加因果。“极高的内心修养”和“极好的行为准则”都属于完美人格的 一部分。也不存在递进关系。 2.C说法绝对。从文中“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可知,君子从不考虑的是不 义之富与贵。 3.C曲解文意。由原文“无论君子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可知,“君子”形象与君子所扮演的角色无关 4.B解析:文章末尾作者把自己比喻成一只倦飞的鸟,文中提到“梦里不知身 是客,一晌贪欢”,呼应文章开头,是作者在外漂泊让他觉得累,故乡才是心里 永远的归宿,作者不是不愿意回故乡,相反是更加怀念故乡,更加怀念故乡“年 三十夜的爆竹 5.①让读者对作者乡村的风俗习惯有所了解,引出行文线索“年三十夜的爆竹” (2分)。 ②家乡年三十的风俗,是传统节日文化的一种承载,既展示了家乡的淳朴民风, 也传达出乡民对新年美好的祝愿(2分) ③承上启下,照应了文章标题“年三十夜的爆竹”;又为下文表哥们热情请我喝 酒做好铺垫(1分)。 (每点两分,只要答对两点则给满分) 6.①“年三十夜的爆竹”既是庆祝节日的风俗,也是行文的线索 ②“年三十夜的爆竹”传达了亲人团聚欢乐及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③“年三十夜的爆竹”寄托了作者对亲人及故乡深切的怀念之情,亲情牵绊, 乡土情结是永恒主题
你可以做慈善,帮助困难之人,你可以常怀感恩之心,谅解和尊重别人,你还可 以绽放一个动人的微笑,说出一句由衷的赞美。 21.某大学举行辩论赛,辩题为“网络匿名有助于/有害于公众议题讨论”,请 你以反方队员的身份,针对正方发言拟写一段辩论词。要求:不得改换辩题,立 场鲜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 85 字。(5 分) 正方发言:网络匿名的作用在于保护发言人的隐私,在触及敏感话题时, 因为这种保护的存在,人们会敢于站出来说话,不再麻木、冷漠。可见,网络匿 名是我们打开民主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不管是在朋友圈还是微博上,人们习惯性地去点一下赞,温暖了情怀, 增进了感情,拉近了关系。点赞已成为人们在网络交流互动中离不开的方式。 点赞虽然被视为虚拟世界中人际互动的必备利器,却也出现了质疑声。有人说, 点赞难免有敷衍之嫌,人们点赞越来越多,评论交流却越来越少,原本方便我们 表达的工具,如今反而让我们变得不善表达;有人认为,点赞这样动动手指就能 完成的事,如果别人都对你吝啬,那你就该检讨下自己的人际关系了。 对于点赞,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2018 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八校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强加因果。“极高的内心修养”和“极好的行为准则”都属于完美人格的 一部分。也不存在递进关系。 2.C 说法绝对。从文中“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可知,君子从不考虑的是不 义之富与贵。 3.C 曲解文意。由原文“无论君子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可知,“君子”形象与君子所扮演的角色无关。 4.B 解析:文章末尾作者把自己比喻成一只倦飞的鸟,文中提到“梦里不知身 是客,一晌贪欢”,呼应文章开头,是作者在外漂泊让他觉得累,故乡才是心里 永远的归宿,作者不是不愿意回故乡,相反是更加怀念故乡,更加怀念故乡“年 三十夜的爆竹”。 5.①让读者对作者乡村的风俗习惯有所了解,引出行文线索“年三十夜的爆竹” (2 分)。 ②家乡年三十的风俗,是传统节日文化的一种承载,既展示了家乡的淳朴民风, 也传达出乡民对新年美好的祝愿(2 分)。 ③承上启下,照应了文章标题“年三十夜的爆竹”;又为下文表哥们热情请我喝 酒做好铺垫(1 分)。 (每点两分,只要答对两点则给满分) 6.①“年三十夜的爆竹”既是庆祝节日的风俗,也是行文的线索。 ②“年三十夜的爆竹”传达了亲人团聚欢乐及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③“年三十夜的爆竹” 寄托了作者对亲人及故乡深切的怀念之情,亲情牵绊, 乡土情结是永恒主题
④“年三十夜的爆竹”也是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的载体,作者赋予它深刻的文化 内涵 ⑤“年三十夜的爆竹”在乡村热闹,在城市则稀落,触发人们在现代城市文明之 下,对乡土文化、传统民俗远离进行深刻反思。 (前三点答出两点即可,各1分,后两点各2分) 7.A解析:B项,“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错,材料二说“大众对于 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并非“不接受”。C项,材料三只是说借助现 代传播手段,在形式上可以有所创新,并非在内容上也做出改变。D项,“有不 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谱”三则材料皆未有要非遗传承人不计报酬之意,且由材 料二可见,非遗传承人也需要增加收入。) 8.AE解析:B项,材料二没有批评大众的意思。C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较多, 材料二和材料三只是从一个角度探寻出路,没有给出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D项 材料三用了一些网络语言,如“网红”“圈粉”等,不能说风格与其他二则材料 一致。(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9.①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②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非遗传 承人也要坚守传统文化,并创新传统手艺及经营方式;③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 引大众关注。④需要有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非遗保护中。(每点1分) 10.D(原文标点: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 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11.C(关于左、右尊卑和左、右官位的高低的表述绝对化,不同时期,左、右 尊卑和官位高低有变化) 12.B(“批评蔡确不守臣礼,使蔡被贬新州”错,蔡确被贬新州不是因为朱光 庭批评他不守臣礼,而是因为朱光庭弹劾他怨恨非议的罪行) 13.(1)详细地阅读了苏轼的文章的意思,这是针对现在的有关官员而说的, 不是用来讽刺祖宗的。(得分点:是、有司、所以,各1分,句意2分) (2)流亡的百姓进入潞州境内的连续不断,朱光庭每天准备食物给他们吃,常 常忙到夜里,自己来不及吃饭。(得分点:踵接、第二个“食”、不暇,各1 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朱光庭,字公搂,十岁能写文章。推辞父亲的恩荫,考中进士,调任万年县主簿。 几次代理县令,人们称他是“明镜”。历任四个县的县令。曾孝宽因为朱光庭有 才能而向朝廷推荐,神宗召见朱光庭,问到想再次出兵攻打安南。朱光庭回答说: “希望陛下不要把安南当作人类来养。因为得到他们的土地不能居住,得到他们 的百姓不能使用,对开拓疆土有什么好处?”皇帝又问朱光庭研究什么经书,朱 光庭回答说:“年少时跟从孙复学习《春秋》。”皇帝又问:“现在在朝廷内外 听到些什么吗?”回答说:“陛下更改法度,臣下奉行命令有的不是圣上的旨意 所以有的好有的不好。如果能去掉那些不好的,那天下就会得到福分了。”跟随 吕大防在长安幕府。朝廷五路出兵讨伐西夏,雍州是大都市,许多事情都靠这里 去办,调发人员物资期限很紧,朱光庭常常坚持不答应。使者生气,将要施加军 需物资缺乏之罪,朱光庭请求罢职离去,吕大防替他调解。 哲宗继承皇位,司马光推荐朱光庭做左正言,朱光庭首先请求罢免提举常平官、 废除保甲青苗等法律。认为蔡确身为山陵使,却走在先帝的灵柩之前,作为臣子 不恭敬。又说章悖欺骗蒙蔽肆意狡辩,韩缜奷邪求宠,话很耿直。宣仁太后赞扬 他能守正道,告诉他畅所欲言,不要有什么畏惧、回避
④“年三十夜的爆竹”也是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的载体,作者赋予它深刻的文化 内涵。 ⑤“年三十夜的爆竹”在乡村热闹,在城市则稀落,触发人们在现代城市文明之 下,对乡土文化、传统民俗远离进行深刻反思。 (前三点答出两点即可,各 1 分,后两点各 2 分) 7.A 解析:B 项,“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错,材料二说“大众对于 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并非“不接受”。C 项,材料三只是说借助现 代传播手段,在形式上可以有所创新,并非在内容上也做出改变。D 项,“有不 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谱”三则材料皆未有要非遗传承人不计报酬之意,且由材 料二可见,非遗传承人也需要增加收入。) 8.AE 解析:B 项,材料二没有批评大众的意思。C 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较多, 材料二和材料三只是从一个角度探寻出路,没有给出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D 项, 材料三用了一些网络语言,如“网红”“圈粉”等,不能说风格与其他二则材料 一致。(答对一项给 2 分,答对两项给 5 分) 9.①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②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非遗传 承人也要坚守传统文化,并创新传统手艺及经营方式;③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 引大众关注。④需要有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非遗保护中。(每点 1 分) 10.D(原文标点: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 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11.C(关于左、右尊卑和左、右官位的高低的表述绝对化,不同时期,左、右 尊卑和官位高低有变化) 12.B(“批评蔡确不守臣礼,使蔡被贬新州”错,蔡确被贬新州不是因为朱光 庭批评他不守臣礼,而是因为朱光庭弹劾他怨恨非议的罪行) 13.(1)详细地阅读了苏轼的文章的意思,这是针对现在的有关官员而说的, 不是用来讽刺祖宗的。(得分点:是、有司、所以,各 1 分,句意 2 分) (2)流亡的百姓进入潞州境内的连续不断,朱光庭每天准备食物给他们吃,常 常忙到夜里,自己来不及吃饭。(得分点:踵接、第二个“食”、不暇,各 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朱光庭,字公搂,十岁能写文章。推辞父亲的恩荫,考中进士,调任万年县主簿。 几次代理县令,人们称他是“明镜”。历任四个县的县令。曾孝宽因为朱光庭有 才能而向朝廷推荐,神宗召见朱光庭,问到想再次出兵攻打安南。朱光庭回答说: “希望陛下不要把安南当作人类来养。因为得到他们的土地不能居住,得到他们 的百姓不能使用,对开拓疆土有什么好处?”皇帝又问朱光庭研究什么经书,朱 光庭回答说:“年少时跟从孙复学习《春秋》。”皇帝又问:“现在在朝廷内外 听到些什么吗?”回答说:“陛下更改法度,臣下奉行命令有的不是圣上的旨意, 所以有的好有的不好。如果能去掉那些不好的,那天下就会得到福分了。”跟随 吕大防在长安幕府。朝廷五路出兵讨伐西夏,雍州是大都市,许多事情都靠这里 去办,调发人员物资期限很紧,朱光庭常常坚持不答应。使者生气,将要施加军 需物资缺乏之罪,朱光庭请求罢职离去,吕大防替他调解。 哲宗继承皇位,司马光推荐朱光庭做左正言,朱光庭首先请求罢免提举常平官、 废除保甲青苗等法律。认为蔡确身为山陵使,却走在先帝的灵柩之前,作为臣子 不恭敬。又说章悖欺骗蒙蔽肆意狡辩,韩缜奸邪求宠,话很耿直。宣仁太后赞扬 他能守正道,告诉他畅所欲言,不要有什么畏惧、回避
升任左司谏,议论说“苏轼拟馆职考试题说:‘现在要效法仁宗的忠厚,而担心 有关官员不能尽职,可能会玩忽职守。’我认为仁宗有难以形容的盛德,而不应 当用‘玩忽’来议论,希望惩办他的罪行,来警戒大臣中不忠诚的人。”不久, 中丞傅尧俞、侍御史王岩叟相继论述这件事。宣仁太后说:“详细地阅读了苏轼 的文章的意思,这是针对现在的有关官员而说的,不是用来讽刺祖宗的。”于是 议论停止 河北闹饥荒,朝廷派朱光庭拿着符节巡行视察,立即打开粮仓救济百姓;而议论 的人认为他消耗先帝多年积累的军需物资,改任左司员外郎。升任太常少卿,授 任侍御史。弹劾蔡确怨恨非议的罪行,蔡确被贬到新州。授任右谏议大夫、给事 中 调任潞州。邻近州县境内发生旱灾闹饥荒,流亡的百姓进入潞州境内的连续不断, 朱光庭每天准备食物给他们吃,常常忙到夜里,自己来不及吃饭,于是生病,还 勉力办公事。去世,享年五十八 朱光庭起初跟从胡瑗学习,胡瑗告诉他治学的根本在于忠诚守信,所以朱光庭终 身践行。 14.BD解析:B项,错在“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兄弟分散,不 知都流落在何方,所谓“道路长”是说兄弟间相距的道路长,并不是说诗人与家 乡的距离远。D项,错在对末尾两句的理解,这两句其实是借空中的大雁能够相 伴飞翔,和人的弟兄分散进行对比,表达弟兄离散的悲伤。(答对一项给2分, 答对两项给5分) 15.①兄弟分散,无法相见,不知死生。②饥寒交迫,度日艰难。③天下大乱, 盗寇横行,无法安定地生活。(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6.(1)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 (2)徘徊于斗牛之间(3)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7.D解析:①使用正确。硕果仅存:比喻经过淘汰,留存下来的稀少可贵的人 或物。②褒贬失当。上行下效:指上面或上辈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那样 做(多指不好的事)。③使用正确。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④ 望文生义。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并非“不眨眼睛”的意思。 ⑤张冠李戴。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 群人里显得很突出。语句中用于描写诗句,不恰当。⑥使用正确。可圈可点: 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也引申为事物值得称赞。 18.C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局面”。B项,句式杂糅,应该为 “据……调查”或“……调査显示”。D项,表意不明,“河北省和辽宁省的部 分地区”有歧义。 19.B解析:A项,“令爱”是敬辞,称对方的女儿,此处用于称自己的女儿, 不恰当。应当为“小女”。C项,“雅正”用于请人校正时,在此处不恰当。D 项,“恭候”是敬辞,恭敬地等候,多指自己等候别人,此处用于别人等候自己, 不恰当。 20.答案:①我们并不习惯给予②给予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③你可以用各 种方式给予(每空2分) 解析:①空前是“然而”,应填与“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表意相反的内容;② 空前是“总之”,应填对上下文的总结;根据下文“你可以……,你可以……, 你还可以……”可知,③空应填“你可以用各种方式给予”之类的语句
升任左司谏,议论说“苏轼拟馆职考试题说:‘现在要效法仁宗的忠厚,而担心 有关官员不能尽职,可能会玩忽职守。’我认为仁宗有难以形容的盛德,而不应 当用‘玩忽’来议论,希望惩办他的罪行,来警戒大臣中不忠诚的人。”不久, 中丞傅尧俞、侍御史王岩叟相继论述这件事。宣仁太后说:“详细地阅读了苏轼 的文章的意思,这是针对现在的有关官员而说的,不是用来讽刺祖宗的。”于是 议论停止。 河北闹饥荒,朝廷派朱光庭拿着符节巡行视察,立即打开粮仓救济百姓;而议论 的人认为他消耗先帝多年积累的军需物资,改任左司员外郎。升任太常少卿,授 任侍御史。弹劾蔡确怨恨非议的罪行,蔡确被贬到新州。授任右谏议大夫、给事 中。 调任潞州。邻近州县境内发生旱灾闹饥荒,流亡的百姓进入潞州境内的连续不断, 朱光庭每天准备食物给他们吃,常常忙到夜里,自己来不及吃饭,于是生病,还 勉力办公事。去世,享年五十八。 朱光庭起初跟从胡瑗学习,胡瑗告诉他治学的根本在于忠诚守信,所以朱光庭终 身践行。 14.BD 解析:B 项,错在“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兄弟分散,不 知都流落在何方,所谓“道路长”是说兄弟间相距的道路长,并不是说诗人与家 乡的距离远。D 项,错在对末尾两句的理解,这两句其实是借空中的大雁能够相 伴飞翔,和人的弟兄分散进行对比,表达弟兄离散的悲伤。(答对一项给 2 分, 答对两项给 5 分) 15.①兄弟分散,无法相见,不知死生。②饥寒交迫,度日艰难。③天下大乱, 盗寇横行,无法安定地生活。(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6.(1)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 (2)徘徊于斗牛之间 (3)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17.D 解析:①使用正确。硕果仅存:比喻经过淘汰,留存下来的稀少可贵的人 或物。②褒贬失当。上行下效:指上面或上辈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那样 做(多指不好的事)。③使用正确。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④ 望文生义。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并非“不眨眼睛”的意思。 ⑤张冠李戴。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 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语句中用于描写诗句,不恰当。⑥使用正确。可圈可点: 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也引申为事物值得称赞。 18.C 解析:A 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局面”。B 项,句式杂糅,应该为 “据……调查”或“……调查显示”。D 项,表意不明,“河北省和辽宁省的部 分地区”有歧义。 19.B 解析:A 项,“令爱”是敬辞,称对方的女儿,此处用于称自己的女儿, 不恰当。应当为“小女”。C 项,“雅正”用于请人校正时,在此处不恰当。D 项,“恭候”是敬辞,恭敬地等候,多指自己等候别人,此处用于别人等候自己, 不恰当。 20.答案:①我们并不习惯给予②给予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③你可以用各 种方式给予(每空 2 分) 解析:①空前是“然而”,应填与“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表意相反的内容;② 空前是“总之”,应填对上下文的总结;根据下文“你可以……,你可以……, 你还可以……”可知,③空应填“你可以用各种方式给予”之类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