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人:刑法学教研室 上编刑法学总论 第一章刑法概述 教学目的: 掌握刑法的概念、性质、功能、体系和解释,了解刑法学的概念和体系。 分配学时:3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刑法的概念 )形式的刑法与实质的刑法 (二)广义的形法与狭义的刑法 (三)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二、刑法的性质 )刑法的阶级性质 (二)刑法的法律性质 三、刑法的功能 第二节刑法的创制和完善 刑法的创制 二、刑法的完善 (一)刑法的局部修改 二)刑法的全面系统修订 (三)新刑法生效后的修订 第三节刑法的根据和任务 、刑法的根据 (一)法律根据 (二)实践根据 刑法的任务 第四节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刑法的体系 刑法的解释
执笔人:刑法学教研室 上 编 刑法学总论 第一章 刑法概述 教学目的: 掌握刑法的概念、性质、功能、体系和解释,了解刑法学的概念和体系。 分配学时:3 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一、刑法的概念 (一)形式的刑法与实质的刑法 (二)广义的形法与狭义的刑法 (三)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二、刑法的性质 (一)刑法的阶级性质 (二)刑法的法律性质 三、刑法的功能 第二节 刑法的创制和完善 一、刑法的创制 二、刑法的完善 (一)刑法的局部修改 (二)刑法的全面系统修订 (三)新刑法生效后的修订 第三节 刑法的根据和任务 一、刑法的根据 (一)法律根据 (二)实践根据 二、刑法的任务 第四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一、刑法的体系 二、刑法的解释
(一)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学理解释 (二)文理解释与论理解释 第五节刑法学的概念和体系 思考题 1.什么是刑法?什么是刑法学? 2.如何理解刑法的功能?如何有效发挥刑法的功能 3.如何理解刑法规范与刑法解释的关系? 第二章刑法理论流派 教学目的: 了解近现代西方刑法理论流派及其对现代刑法的影响 分配学时:1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刑法理论流派概说 、刑事古典学派概述 二、刑事近代学派概述 第二节刑法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 、刑事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 (一)前期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 二)后期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 二、刑事近代学派的主要代表 )刑事人类学派的主要代表 (二)刑事社会学派的主要代表 第三节刑法理论流派的主要争议 、两大学派的思想基础 、两大学派的犯罪论 三、两大学派的责任论 四、两大学派的刑罚论 五、两大学派的发展趋向及现代资产阶级刑法理论 思考题 1.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近代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近代学派的主要争议是什么? 3.现代刑法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两大学派融合的趋势? 第三章刑法基本原则 教学目的 掌握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及立法体现,领会罪 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及价值 分配学时:3学时 基本内容
(一)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学理解释 (二)文理解释与论理解释 第五节 刑法学的概念和体系 思考题: 1.什么是刑法?什么是刑法学? 2.如何理解刑法的功能?如何有效发挥刑法的功能? 3.如何理解刑法规范与刑法解释的关系? 第二章 刑法理论流派 教学目的: 了解近现代西方刑法理论流派及其对现代刑法的影响。 分配学时:1 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 刑法理论流派概说 一、刑事古典学派概述 二、刑事近代学派概述 第二节 刑法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 一、刑事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 (一)前期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 (二)后期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 二、刑事近代学派的主要代表 (一)刑事人类学派的主要代表 (二)刑事社会学派的主要代表 第三节 刑法理论流派的主要争议 一、两大学派的思想基础 二、两大学派的犯罪论 三、两大学派的责任论 四、两大学派的刑罚论 五、两大学派的发展趋向及现代资产阶级刑法理论 思考题: 1.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近代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近代学派的主要争议是什么? 3.现代刑法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两大学派融合的趋势? 第三章 刑法基本原则 教学目的: 掌握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及立法体现,领会罪 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及价值。 分配学时:3 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沿革及含义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及价值 三、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和司法适用 )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 第二节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的含义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和理论基础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及司法要求 (一)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 (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要求 思考题 1.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其立法体现? 2.如何理解我国刑法确立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取向?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及其立法体现? 第四章刑法效力范围 教学目的: 掌握我国刑法对地、对人、对时的效力,以及刑法的溯及力 分配学时:2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刑法的空间效力 、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一般原则 二、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 )对地域的管辖范围 二)对人的管辖范围 (三)普遍管辖权 第二节刑法的时间效力 、刑法的生效时间 二、刑法的失效时间 三、刑法的溯及力 (一)刑法溯及力的概念 (二)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 思考题 1.什么是刑法的空间效力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作了哪些规定 2.为什么我国刑法对于溯及力问题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 第五章犯罪概述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沿革及含义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及价值 三、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和司法适用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 第二节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一、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的含义 二、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一、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和理论基础 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及司法要求 (一)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 (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要求 思考题: 1.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其立法体现? 2.如何理解我国刑法确立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取向?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及其立法体现? 第四章 刑法效力范围 教学目的: 掌握我国刑法对地、对人、对时的效力,以及刑法的溯及力。 分配学时:2 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一、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一般原则 二、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 (一)对地域的管辖范围 (二)对人的管辖范围 (三)普遍管辖权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一、刑法的生效时间 二、刑法的失效时间 三、刑法的溯及力 (一)刑法溯及力的概念 (二)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 思考题: 1.什么是刑法的空间效力?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作了哪些规定? 2.为什么我国刑法对于溯及力问题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 第五章 犯 罪 概 述
教学目的: 掌握犯罪的概念及特征,了解犯罪的分类,理解犯罪的本质。 分配学时:2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犯罪本质 犯罪是一种反抗“统治关系”的斗争 二、犯罪是“孤立的个人”对统治关系的反抗 第二节犯罪概念 形式的犯罪概念 实质的犯罪概念 三、我国刑法上的犯罪概念 第三节犯罪特征 社会危害性 二、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惩罚性 第四节犯罪分类 犯罪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二、犯罪的理论分类 三、犯罪的立法分类 思考题 1.什么是犯罪? 2.我国刑法中犯罪的特征是什么? 3.如何理解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第六章犯罪构成 教学目的: 掌握犯罪构成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分配学时:2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犯罪构成的历史沿革 、大陆法系国家的构成要件理论 二、前苏联的犯罪构成理论 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 第二节犯罪构成的概念和意义 、犯罪构成的概念及特征 、犯罪构成的意义 第三节犯罪构成的要件 犯罪构成要件的概念 二、犯罪构成要件的分类 三、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 第四节犯罪构成的分类
教学目的: 掌握犯罪的概念及特征,了解犯罪的分类,理解犯罪的本质。 分配学时:2 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 犯罪本质 一、犯罪是一种反抗“统治关系”的斗争 二、犯罪是“孤立的个人”对统治关系的反抗 第二节 犯罪概念 一、形式的犯罪概念 二、实质的犯罪概念 三、我国刑法上的犯罪概念 第三节 犯罪特征 一、社会危害性 二、刑事违法性 三、应受刑罚惩罚性 第四节 犯罪分类 一、犯罪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二、犯罪的理论分类 三、犯罪的立法分类 思考题: 1.什么是犯罪? 2.我国刑法中犯罪的特征是什么? 3.如何理解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第六章 犯罪构成 教学目的: 掌握犯罪构成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分配学时:2 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 犯罪构成的历史沿革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构成要件理论 二、前苏联的犯罪构成理论 三、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 第二节 犯罪构成的概念和意义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及特征 二、犯罪构成的意义 第三节 犯罪构成的要件 一、犯罪构成要件的概念 二、犯罪构成要件的分类 三、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 第四节 犯罪构成的分类
、基本的犯罪构成与修正的犯罪构成 二、叙述的犯罪构成与空白的犯罪构成 、简单的犯罪构成与复杂的犯罪构成 思考题 1.什么是犯罪构成?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是什么关系? 2.如何理解犯罪构成分类的意义? 第七章犯罪客体 教学目的: 掌握犯罪客体的概念及种类,掌握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了解犯罪客体的 立法形式。 分配学时:1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犯罪客体概述 、犯罪客体的概念及特征 二、犯罪客体的立法形式 三、犯罪客体的意义 第二节犯罪客体的种类 犯罪客体的理论分类 (一)一般客体 二)同类客体 (三)直接客体 二、犯罪客体的立法分类 第三节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罪对象的概念 二、犯罪对象的意义 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 (二)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犯罪客体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 2.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关系是什么? 第八章犯罪客观方面 教学目的 理解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的概念和种类,理解刑法上 的因果关系,了解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 分配学时:4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
一、基本的犯罪构成与修正的犯罪构成 二、叙述的犯罪构成与空白的犯罪构成 三、简单的犯罪构成与复杂的犯罪构成 思考题: 1.什么是犯罪构成?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是什么关系? 2.如何理解犯罪构成分类的意义? 第七章 犯罪客体 教学目的: 掌握犯罪客体的概念及种类,掌握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了解犯罪客体的 立法形式。 分配学时:1 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 犯罪客体概述 一、犯罪客体的概念及特征 二、犯罪客体的立法形式 三、犯罪客体的意义 第二节 犯罪客体的种类 一、犯罪客体的理论分类 (一)一般客体 (二)同类客体 (三)直接客体 二、犯罪客体的立法分类 第三节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一、犯罪对象的概念 二、犯罪对象的意义 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 (一)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 (二)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犯罪客体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 2.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关系是什么? 第八章 犯罪客观方面 教学目的 理解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的概念和种类,理解刑法上 的因果关系,了解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 分配学时:4 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 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一、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
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第二节危害行为 、危害行为的概念 二、危害行为的形式 )作为 二)不作为 第三节危害结果 、危害结果的概念 二、危害结果的种类 (一)直接结果与间接结果 (二)构成要件结果与非构成要件结果 (三)物质性结果与非物质性结果 (三)基本结果与加重结果 、刑法对物质性危害结果的规定 第四节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 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征 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 第五节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 、危害行为的时间 危害行为的地点 、危害行为的方法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 2.如何理解“无行为则无犯罪”?怎样区分刑法中的危害行为与其他危害行为? 3.如何理解不作为的行为性?不作为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4.哪些危害结果对定罪有意义?哪些危害结果对量刑有意义 5.如何区分刑法上因果关系中的原因与条件? 第九章犯罪主体 教学目的 掌握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体的概念与特征,掌握刑事责任能力及 其制约因素,了解自然人、单位犯罪主体的特殊条件。 分配学时:3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犯罪主体概述 、犯罪主体的概念 、犯罪主体的特征 第二节自然人犯罪主体 刑事责任能力 二、刑事责任能力的制约因素 )年龄 (二)精神障碍
二、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第二节 危害行为 一、危害行为的概念 二、危害行为的形式 (一)作为 (二)不作为 第三节 危害结果 一、危害结果的概念 二、危害结果的种类 (一)直接结果与间接结果 (二)构成要件结果与非构成要件结果 (三)物质性结果与非物质性结果 (三)基本结果与加重结果 三、刑法对物质性危害结果的规定 第四节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一、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 二、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征 三、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 第五节 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 一、危害行为的时间 二、危害行为的地点 三、危害行为的方法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 2.如何理解“无行为则无犯罪”?怎样区分刑法中的危害行为与其他危害行为? 3.如何理解不作为的行为性?不作为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4.哪些危害结果对定罪有意义?哪些危害结果对量刑有意义。 5.如何区分刑法上因果关系中的原因与条件? 第九章 犯 罪 主 体 教学目的 掌握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体的概念与特征,掌握刑事责任能力及 其制约因素,了解自然人、单位犯罪主体的特殊条件。 分配学时:3 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 犯罪主体概述 一、犯罪主体的概念 二、犯罪主体的特征 第二节 自然人犯罪主体 一、刑事责任能力 二、刑事责任能力的制约因素 (一)年龄 (二)精神障碍
(三)醉酒 (四)生理功能缺陷 三、自然人犯罪的特殊主体 第三节单位犯罪主体 、单位犯罪主体的概念 二、单位犯罪主体的特征 三、单位犯罪主体的分类 思考题 1.区分刑事责任能力程度的根据及意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 3.如何理解身份对定罪和量刑的意义? 第十章犯罪主观方面 教学目的 理解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及意义,掌握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的种类和特征,了解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概念和意义,掌握认识错误对定罪量刑的影响。 分配学时:5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 犯罪主观方面的意义 第二节犯罪故意 犯罪故意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 (二)犯罪故意的构成要素 二、犯罪故意的种类 )犯罪故意的法定分类 1.直接故意 2.间接故意 (二)犯罪故意的学理分类 三、犯罪故意的司法认定 第三节犯罪过失 、犯罪过失的概念 二、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根据 三、犯罪过失的种类 (一)犯罪过失的法定分类 1.疏忽大意的过失 2.过于自信的过失 (二)犯罪过失的学理分类 四、犯罪过失的司法认定 第四节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罪目的 犯罪动机
(三)醉酒 (四)生理功能缺陷 三、自然人犯罪的特殊主体 第三节 单位犯罪主体 一、单位犯罪主体的概念 二、单位犯罪主体的特征 三、单位犯罪主体的分类 思 考 题 1.区分刑事责任能力程度的根据及意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 3.如何理解身份对定罪和量刑的意义? 第十章 犯罪主观方面 教学目的 理解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及意义,掌握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的种类和特征,了解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概念和意义,掌握认识错误对定罪量刑的影响。 分配学时:5 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一、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 二、犯罪主观方面的意义 第二节 犯罪故意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 (二)犯罪故意的构成要素 二、犯罪故意的种类 (一)犯罪故意的法定分类 1.直接故意 2.间接故意 (二)犯罪故意的学理分类 三、犯罪故意的司法认定 第三节 犯罪过失 一、犯罪过失的概念 二、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根据 三、犯罪过失的种类 (一)犯罪过失的法定分类 1.疏忽大意的过失 2.过于自信的过失 (二)犯罪过失的学理分类 四、犯罪过失的司法认定 第四节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一、犯罪目的 二、犯罪动机
三、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 第五节意外事件和不可抗力 、意外事件 、不可抗力 第六节认识错误 律的认识错误 二、事实的认识错误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罪过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观基础?2.如何区分刑法中的犯罪故 意与日常生活中的故意? 3.如何理解犯罪故意中的“明知”? 4.如何理解间接故意中的“放任”? 5.如何理解和把握犯罪过失中的“应当预见”? 6.事实认识错误对定罪量刑有何影响? 第十一章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教学目的 掌握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成立条件,了解其他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分配学时:4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排除犯罪性的行为概述 排除犯罪性的行为的概念 、排除犯罪性的行为的种类 第二节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的概念 二、正当防卫的条件 三、防卫过当 第三节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的概念 二、紧急避险的条件 三、避险过当 四、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异同 第四节其他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依照法律的行为 二、执行命令的行为 、业务正当行为 四、被害人承诺的行为 思考题 1.如何认定假想防卫,它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如何把握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3.如何理解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4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异同是什么?
三、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 第五节 意外事件和不可抗力 一、意外事件 二、不可抗力 第六节 认 识 错 误 一、法律的认识错误 二、事实的认识错误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罪过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观基础? 2.如何区分刑法中的犯罪故 意与日常生活中的故意? 3.如何理解犯罪故意中的“明知”? 4.如何理解间接故意中的“放任”? 5.如何理解和把握犯罪过失中的“应当预见”? 6.事实认识错误对定罪量刑有何影响? 第十一章 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教学目的 掌握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成立条件,了解其他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分配学时:4 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 排除犯罪性的行为概述 一、排除犯罪性的行为的概念 二、排除犯罪性的行为的种类 第二节 正当防卫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二、正当防卫的条件 三、防卫过当 第三节 紧 急 避 险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 二、紧急避险的条件 三、避险过当 四、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异同 第四节 其他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一、依照法律的行为 二、执行命令的行为 三、业务正当行为 四、被害人承诺的行为 思考题: 1.如何认定假想防卫,它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如何把握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3.如何理解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4.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异同是什么?
第十二章故意犯罪停止形态 教学目的 掌握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特征,掌握各种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特征、类型及处罚原 分配学时:4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 二、故意犯罪过程、阶段与停止形态 第二节犯罪既遂 犯罪既遂的概念 二、犯罪既遂的类型 (一)举动犯 二)行为犯 (三)危险犯 (四)结果犯 三、既遂犯的刑事责任 第三节犯罪预备 犯罪预备的概念及条件 、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 三、预备犯的刑事责任 第四节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的概念及条件 犯罪未遂的种类 )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二)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三、未遂犯的刑事责任 第五节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概念和条件 二、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性质 、中止犯的刑事责任 思考题 1.故意犯罪过程、阶段与停止形态的关系。 2.犯罪预备行为有哪些具体表现?如何理解预备犯的可罚性? 如何理解犯罪未遂的“着手”、“未得逞”和“意志以外的原因 4怎样区分“不能犯”和“迷信犯”? 5.如何理解中止犯的“自动性”、“有效性” 6.比较犯罪中止、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的异同 第十三章共同犯罪
第十二章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 教学目的 掌握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特征,掌握各种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特征、类型及处罚原 则。 分配学时:4 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 二、故意犯罪过程、阶段与停止形态 第二节 犯 罪 既 遂 一、犯罪既遂的概念 二、犯罪既遂的类型 (一)举动犯 (二)行为犯 (三)危险犯 (四)结果犯 三、既遂犯的刑事责任 第三节 犯 罪 预 备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及条件 二、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 三、预备犯的刑事责任 第四节 犯 罪 未 遂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及条件 二、犯罪未遂的种类 (一)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二)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三、未遂犯的刑事责任 第五节 犯罪中止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和条件 二、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性质 三、中止犯的刑事责任 思考题 1.故意犯罪过程、阶段与停止形态的关系。 2.犯罪预备行为有哪些具体表现?如何理解预备犯的可罚性? 3.如何理解犯罪未遂的“着手”、“未得逞”和“意志以外的原因”? 4.怎样区分“不能犯”和“迷信犯”? 5.如何理解中止犯的“自动性”、“有效性”? 6.比较犯罪中止、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的异同。 第十三章 共 同 犯 罪
教学目的 掌握共同犯罪的概念、构成、分类及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和刑事责任,了解共同犯罪的范 围和停止形态 分配学时:3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共同犯罪概述 共同犯罪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 (一)主体要件 (二)主观要件 (三)客观要件 三、共同犯罪与身份 第二节共同犯罪的范围 间接正犯 二、片面共犯 三、部分共犯 四、承继共犯 第三节共同犯罪的形式 共同犯罪形式的概念、划分标准和意义 二、共同犯罪的形式 )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 二)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三)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四)一般共同犯罪和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五)自然人共同犯罪、单位共同犯罪和自然人与单位共同犯罪 第四节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刑事责任 主犯 )主犯的概念与认定 (二)主犯的刑事责任 、从犯 )从犯的概念与认定 (二)从犯的刑事责任 三、胁从犯 (一)胁从犯的概念与认定 (二)胁从犯的刑事责任 四、教唆犯 (一)教唆犯的概念、构成要件及认定 (二)教唆犯的刑事责任 第五节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态 )共同犯罪与犯罪预备 二)共同犯罪与犯罪未遂 (三)共同犯罪与犯罪中止 思考题 1.共同犯罪的本质是什么?
教学目的 掌握共同犯罪的概念、构成、分类及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和刑事责任,了解共同犯罪的范 围和停止形态。 分配学时:3 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 (一)主体要件 (二)主观要件 (三)客观要件 三、共同犯罪与身份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范围 一、间接正犯 二、片面共犯 三、部分共犯 四、承继共犯 第三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一、共同犯罪形式的概念、划分标准和意义 二、共同犯罪的形式 (一)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 (二)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三)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四)一般共同犯罪和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五)自然人共同犯罪、单位共同犯罪和自然人与单位共同犯罪 第四节 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刑事责任 一、主犯 (一)主犯的概念与认定 (二)主犯的刑事责任 二、从犯 (一)从犯的概念与认定 (二)从犯的刑事责任 三、胁从犯 (一)胁从犯的概念与认定 (二)胁从犯的刑事责任 四、教唆犯 (一)教唆犯的概念、构成要件及认定 (二)教唆犯的刑事责任 第五节 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态 (一)共同犯罪与犯罪预备 (二)共同犯罪与犯罪未遂 (三)共同犯罪与犯罪中止 思 考 题 1.共同犯罪的本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