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 (2013.02)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两卷。其中第Ⅰ卷为第 1页至第5页,共36分;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共114分。两卷合计150 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雇佣(yong)电饼铛( chen g)铩羽而归(sha) 天遂人 愿(sui) B.绯闻(fdi)独角戏(jiao)车载斗量(zai) 捺不住(na) C.忸怩(ni 落不是(1ao) 锃光瓦亮(zeng)泾 渭分明(jing) D.洗涮(shua)牛皮癣(xian) 洞见症结( z hen g)管窥蠡 测(11) 2.下列各组饲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蕴藉炒鱿鱼陈词烂调明火执仗 B.坐阵哈密瓜居间调停迷天大谎 C.渲泄流水帐扬长而去震古铄今 D.告罄候车室大有裨益厉行节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凡·高在三十七岁时结束了自己病痛相伴的生命,半年之后,提奥也随之而去 但在他们的故乡荷兰,至今还 着他们情同于足、亲 密无间的友谊。 ②《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吕克·尼亚卡贾就有关土地荒漠化问题曾 说,人们能够也必须阻止土地 ,以应对环境变化、 人口增长所带来的挑战。 ③英文报纸《中国日报》称,习近平、李克强二人近日登上《福布斯》杂志“2012 年全球权力人物排行榜” 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 要地位。 A.传诵蜕化显示 B.传诵退化显示 C.传颂蜕化彰显 D.传颂退化彰显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谁料倏忽之间,高中三年已经过去,吉光片羽,无处 寻觅,真令人唏嘘不已。 B.少数学生的作文不要说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和语言表达不好,就是标点符号 的使用也有很多问题,有的文章几乎通篇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C.年终,各种盘点甚嚣尘上,其中年度汉字的评选备受关注。“微”字当选年 度汉字,“莫言”“你幸福吗”等入选年度关键词。 D.我们认为,贸易保护措施将使金融危机下本已严峻的经济形势更加困难。各 国不应以邻为壑,而应加强合作和磋商,这才符合各国的利益。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山东省实验中学 2013 届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 (2013. 02)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两卷。其中第Ⅰ卷为第 1 页至第 5 页,共 36 分;第Ⅱ卷为第 5 页至第 8 页,共 114 分。两卷合计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第Ⅰ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雇佣(yòng) 电饼铛(chēng)铩羽而归(shā) 天遂人 愿(suì) B.绯闻(fěi) 独角戏(jiǎo) 车载斗量(zài) 按 捺不住(nà) C.忸怩(ní) 落不是(lào) 锃光瓦亮(zèng) 泾 渭分明(jīng) D.洗涮(shuā) 牛皮癣(xiǎn) 洞见症结(zhēng) 管窥蠡 测(lí) 2.下列各组饲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蕴藉 炒鱿鱼 陈词烂调 明火执仗 B.坐阵 哈密瓜 居间调停 迷天大谎 C.渲泄 流水帐 扬长而去 震古铄今 D.告罄 候车室 大有裨益 厉行节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凡·高在三十七岁时结束了自己病痛相伴的生命,半年之后,提奥也随之而去。 但在他们的故乡荷兰,至今还 着他们情同于足、亲 密无间的友谊。 ②《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吕克·尼亚卡贾就有关土地荒漠化问题曾 说,人们能够也必须阻止土地 ,以应对环境变化、 人口增长所带来的挑战。 ③英文报纸《中国日报》称,习近平、李克强二人近日登上《福布斯》杂志“2012 年全球权力人物排行榜” 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 要地位。 A.传诵 蜕化 显示 B.传诵 退化 显示 C.传颂 蜕化 彰显 D.传颂 退化 彰显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谁料倏忽之间,高中三年已经过去,吉光片羽,无处 寻觅,真令人唏嘘不已。 B.少数学生的作文不要说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和语言表达不好,就是标点符号 的使用也有很多问题,有的文章几乎通篇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C.年终,各种盘点甚嚣尘上,其中年度汉字的评选备受关注。“微”字当选年 度汉字,“莫言”“你幸福吗”等入选年度关键词。 D.我们认为,贸易保护措施将使金融危机下本已严峻的经济形势更加困难。各 国不应以邻为壑,而应加强合作和磋商,这才符合各国的利益。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期卫生部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全国以及重点省份流感疫情的形势,加强 对流感疫情的分析、研判和监测,对重点省份的流感防控工作予以指导。 B.《江南 style》的走红,不仅仅是因为鸟叔的舞步契合了部分人慌张浮躁的 心理特点,更主要的是出于对那种拜金主义及暴发的生活方式的反思 C.在电影娱乐化倾向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一九四二》严肃的主题,对历史的 追问,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使它成为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D.美国总统奥巴马14日在白宫举行新闻发布会说,副总统拜登已向他提交了控 枪对策建议,他本周将把这一控枪对策公诸于众。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 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 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 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 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 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 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 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 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 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 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旨趣,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 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 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道家的精神旨趣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 “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旨趣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 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 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的精神旨趣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 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被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 乐世界。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 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 么在意。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 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 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 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 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 共同培育和合心态。(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个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认为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 求 B.多种要素凑合在一起是“合”,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 状态
A.近期卫生部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全国以及重点省份流感疫情的形势,加强 对流感疫情的分析、研判和监测,对重点省份的流感防控工作予以指导。 B.《江南 style》的走红,不仅仅是因为鸟叔的舞步契合了部分人慌张浮躁的 心理特点,更主要的是出于对那种拜金主义及暴发的生活方式的反思。 C.在电影娱乐化倾向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一九四二》严肃的主题,对历史的 追问,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使它成为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D.美国总统奥巴马 14 日在白宫举行新闻发布会说,副总统拜登已向他提交了控 枪对策建议,他本周将把这一控枪对策公诸于众。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8 题。 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 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 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 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 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 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 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 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 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 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 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旨趣,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 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 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道家的精神旨趣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 “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旨趣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 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 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的精神旨趣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 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被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 乐世界。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 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 么在意。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 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 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 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 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 共同培育和合心态。(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个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认为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 求。 B.多种要素凑合在一起是“合”,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 状态
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多样性的统一协调,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D.儒讲“拿得起”,道说“想得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 心态 7.“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 素。”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说法依据的是()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不 能仅靠一种学说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 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 养成和合心态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旨趣,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 实质上互为补充。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 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 B.综合运用懦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成 心态和合。 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 心态的和合。 D.中因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人则作 了必要的补充。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赵韩王普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 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 “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 南征北伐,令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 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 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 卿尔。”近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 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 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 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 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 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喜乎?”皆再拜曰: “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 就第,赐赉甚厚,请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过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 以惩罪,贫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 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 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
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多样性的统一协调,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D.儒讲“拿得起”,道说“想得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 心态。 7.“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 素。”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说法依据的是( )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不 能仅靠一种学说。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 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 养成和合心态。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旨趣,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 实质上互为补充。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 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 B.综合运用懦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成 心态和合。 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 心态的和合。 D.中因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人则作 了必要的补充。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 赵韩王普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 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 “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 南征北伐,令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 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 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 卿尔。”近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 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 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 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 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 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喜乎?”皆再拜曰: “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 就第,赐赉甚厚,请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过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 以惩罪,贫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 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 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
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 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 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 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 《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 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②太宗,指 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韩王赵普做宰相。③指一朝开国的皇帝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夜,叩赵普门 向:接近 B.以俟削平请国 俟:等待 C.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 赉:赏赐 D.上意释然,卒相之 释:放下 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 B.人生如自驹之过隙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不知东方之 既白 C.刑以惩罪,赏以酬功 D.家人 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不赂者以赂者 丧 臣欲奉诏奔 驰,则刘病日笃 11.《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 为四组,全部体现这一点的是(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③君臣之间,两无猜 嫌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⑥及翌日出 则是事决矣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祖刚刚即位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有 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他的 提示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井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 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 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又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3分)
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 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 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 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②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 《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 祖③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 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②太宗,指 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韩王赵普做宰相。③指一朝开国的皇帝。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夜,叩赵普门 向:接近 B.以俟削平请国 俟:等待 C.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 赉:赏赐 D.上意释然,卒相之 释:放下 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 B.人生如自驹之过隙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不知东方之 既白 C.刑以惩罪,赏以酬功 D.家人 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不赂者以赂者 丧 臣欲奉诏奔 驰,则刘病日笃 11.《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 为四组,全部体现这一点的是( )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③君臣之间,两无猜 嫌 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⑥及翌日出, 则是事决矣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祖刚刚即位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有一 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他的 提示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井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 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 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又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3 分)
(2)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3分) 3)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4 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两题。(8分) 梦入 关门韦庄 门梦故山 赵嘏 梦中乘传过关亭,南望莲峰簇簇青。 心熟家山梦不迷,孤峰寒 绕一条溪。 马上正吟归去好,觉来江月满前庭。 秋窗觉后情无限,月堕 馆娃宫树西。 【注】①传:驿站的马车。②馆娃宫:古宫殿,在吴门(今苏州)灵岩山上 (1)两诗都写梦回故乡,借梦抒情,但梦境却各有特色,请对两者作分析比较 (分) (2)两诗均写“月”,其作用基本相同,请对此作具体赏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6分 (1)鹏之徙于南冥 也 ,去以六月息者 也(庄子《逍遥游》) ,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子曰:“不愤不 启 ,则不复 也。”(《论语》)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武《赤壁赋》)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 ,愿乞终养。 (李密《陈情表》) 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 道难》) (4)博学之,审问 之 ,笃行之。 (《中庸)) 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 壁怀古》) 五、(12分) 1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4分)
(2)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3 分) (3)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4 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两题。(8 分) 梦入 关 吴 门梦故山 韦 庄 赵嘏 梦中乘传①过关亭,南望莲峰簇簇青。 心熟家山梦不迷,孤峰寒 绕一条溪。 马上正吟归去好,觉来江月满前庭。 秋窗觉后情无限,月堕 馆娃宫②树西。 【注】①传:驿站的马车。②馆娃宫:古宫殿,在吴门(今苏州)灵岩山上。 (1)两诗都写梦回故乡,借梦抒情,但梦境却各有特色,请对两者作分析比较。 (4 分) (2)两诗均写“月”,其作用基本相同,请对此作具体赏析。(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6 分) (1)鹏之徙于南冥 也, , ,去以六月息者 也(庄子《逍遥游》) ,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子曰:“不愤不 启, 。 ,则不复 也。”(《论语》)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武《赤壁赋》)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 长, 。 ,愿乞终养。 (李密《陈情表》) 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 道难》) (4)博学之,审问 之, , ,笃行之。 (《中庸)) 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 壁怀古》) 五、(12 分) 1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20 个字)(4 分)
日本政府“购岛”闹剧一出,中国赴日旅游人数锐减,国内多家航空公司也调减 了赴日航线,日本航空公司也因客源不足减少了中国航线班次。在东京召开的亚 洲最大旅游博览会——“2012年日本国际旅游博览会”上,最大的参展团中国 旅游展团因为“购岛”闹剧的干扰,表示不参加此次活动。中国国家旅游局驻东 京办事处,本月13号向日本旅游业协会发出了取消参会的通知 中国国家旅游局驻日本首席代表张西龙称,由于日本政府错误地非法地将中国钓 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国有化”,使得两个国家旅游交流的基础、立场和氛围遭到 了破坏,所以中方拒绝参加这次展览,这一切责任和后果应该由日方来承担。 17.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和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 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18.2012年10月11日,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并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 籍作家。12日,《大河报》以“莫言空前,莫言绝后!”为标题进行了报导, 盛赞莫言的成就。此标题一出,立刻在众报导中脱颖而出。请赏析此标题的妙处。 (4分) 六、(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流浪的扁担 王清铭 总会在不经意间在城市某个偏僻角落碰见几把流浪的扁担。这座城市的年纪很 大,但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原先长庄稼的城郊农田被鲸吞,现在纷纷长出钢筋水 泥的丛林。城市的灯红瓷白和震耳的轰鸣,让单调而宁静的农田自惭形秽,缩在 越来越远的地方。 这是一些失去土地和根基的扁担。我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随意减一个乳名,他 们中间肯定有人应声而答,尽管我们不认识。但现在扁担们竖在这个城市的某个 角落,飞驰的车辆和风驰电掣般的变化使他们手足无措,慌乱的眼神从攒动的人 群扫过,如无处落脚的候鸟。他们低着头,手绞着衣角,像一个个做错事的孩子, 尽管他们也不懂错在哪里。 零星地,有人在扁担们面前站定,寥寥数语,然后伸出几个指头,就有一把或数 把扁担尾随他们消失在髙楼间,若即若离的。其他的扁担用羨慕的表情目送着, 也极少说话。扁担是木讷的,他们只知道埋头干活 扁担的身份也是尴尬的。扎根乡村的时候是农民,进入城市,就什么也不是了。 什么活都可以找他们干,扛水泥、运行李、搬家具,粗活重活,城里人细皮嫩肉 干不了的,都找扁担。扁担的身份是临时的,因事而定,按力气取酬。唯一不变 的是,汗水砸在地上,也是摔成八瓣。 扁担的身份与汗臭味、烟草味连在一起,当你看到某个娇贵的城里人捂住同样娇 贵的鼻子,往往是一把扁担走过来了。 扁担现身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城市的建筑工地,那里活多,挑砖头挑水泥挑他们也 叫不出名字的装潢材料,挑起太阳挑落月亮,让城市明亮的霓虹灯将他们黝黑的 身影拉得很长,很孤单,像另一把瘦硬的扁担
日本政府“购岛”闹剧一出,中国赴日旅游人数锐减,国内多家航空公司也调减 了赴日航线,日本航空公司也因客源不足减少了中国航线班次。在东京召开的亚 洲最大旅游博览会——“2012 年日本国际旅游博览会”上,最大的参展团中国 旅游展团因为“购岛”闹剧的干扰,表示不参加此次活动。中国国家旅游局驻东 京办事处,本月 13 号向日本旅游业协会发出了取消参会的通知。 中国国家旅游局驻日本首席代表张西龙称,由于日本政府错误地非法地将中国钓 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国有化”,使得两个国家旅游交流的基础、立场和氛围遭到 了破坏,所以中方拒绝参加这次展览,这一切责任和后果应该由日方来承担。 17.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和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4 分)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 , , ; , , 。 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18.2012 年 10 月 11 日,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并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 籍作家。12 日,《大河报》以“莫言空前,莫言绝后!”为标题进行了报导, 盛赞莫言的成就。此标题一出,立刻在众报导中脱颖而出。请赏析此标题的妙处。 (4 分) 六、(18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流浪的扁担 王清铭 总会在不经意间在城市某个偏僻角落碰见几把流浪的扁担。这座城市的年纪很 大,但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原先长庄稼的城郊农田被鲸吞,现在纷纷长出钢筋水 泥的丛林。城市的灯红瓷白和震耳的轰鸣,让单调而宁静的农田自惭形秽,缩在 越来越远的地方。 这是一些失去土地和根基的扁担。我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随意减一个乳名,他 们中间肯定有人应声而答,尽管我们不认识。但现在扁担们竖在这个城市的某个 角落,飞驰的车辆和风驰电掣般的变化使他们手足无措,慌乱的眼神从攒动的人 群扫过,如无处落脚的候鸟。他们低着头,手绞着衣角,像一个个做错事的孩子, 尽管他们也不懂错在哪里。 零星地,有人在扁担们面前站定,寥寥数语,然后伸出几个指头,就有一把或数 把扁担尾随他们消失在高楼间,若即若离的。其他的扁担用羡慕的表情目送着, 也极少说话。扁担是木讷的,他们只知道埋头干活。 扁担的身份也是尴尬的。扎根乡村的时候是农民,进入城市,就什么也不是了。 什么活都可以找他们干,扛水泥、运行李、搬家具,粗活重活,城里人细皮嫩肉 干不了的,都找扁担。扁担的身份是临时的,因事而定,按力气取酬。唯一不变 的是,汗水砸在地上,也是摔成八瓣。 扁担的身份与汗臭味、烟草味连在一起,当你看到某个娇贵的城里人捂住同样娇 贵的鼻子,往往是一把扁担走过来了。 扁担现身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城市的建筑工地,那里活多,挑砖头挑水泥挑他们也 叫不出名字的装潢材料,挑起太阳挑落月亮,让城市明亮的霓虹灯将他们黝黑的 身影拉得很长,很孤单,像另一把瘦硬的扁担
更多的扁担没有这样的幸运。他们必须孤零零或旁逸斜出地站在街头,等活干 这些扁担过着不知饱暖的日子。渴了,到水龙头接一点冷水;饿了,往肚里填 些发硬的馒头;冷了,将发红的双手往袖管一笼,跺一跺脚,将寒气踩跑。热, 是扁担们最不怯的,看他们古铜色的皮肤,黧黑的脸色,炎热的太阳也怯几分。 扁担舍得下力气,干的活主人满意。但城市总是很吝啬,给他们很少的工钱。没 活干的扁担必须四处流浪,或者往某个角落一撮,抬头看被城市切割得越来越细 碎的天空。天空偶尔落下几只燕子,在电线杄上。城市的楼越来越髙, 的麻雀来不了,只有那几只燕子替他们排解等待时的烦闷。 天气热时或活儿干得太猛后,睡意会悄悄从心底爬出来,漫向他们的四肢,头 摆,手脚一辈拉,酣畅的鼾声就从他们翕张的鼻孔吐出,拍击满街的喧嚣音乐了 这绝对是奇特的人群。拿起扁担能扛最重的活,扁担一横,他们庞大的身躯就能 倚着扁担酣睡。窄窄的扁担髙髙低低地搭在水泥花圃上,挑起一阵阵髙高低低的 鼾声。此刻城市离他们很远,灼热的阳光让他们额头汘水横流,可他们浑然不觉 还在睡梦中露岀一抹浅浅的微笑,也许他们梦见了自己的庄稼? 原先给他们遮阳的树渐渐将阴影拉远,镀亮了他们皱巴的衣服和身边安静躺卧着 的铁镐铁锹麻绳 扁担们睡觉的时候耳朵关闭,心灵却是敞开的。一俟雇工的主人走近,他们一激 灵就醒转了,擦一把嘴角的口水,精神抖擞地跟随主人的手势消除在髙楼间。 深夜扁担还在城市流浪。城市安静下来的时候,扁担拖着自己的影子踩在回家的 路上。他们的家在城市的脚跟,他们的房屋一例的矮小。扁担吃一碗妻子留下的 冷饭后倒头便睡,睡前还记得给闹钟上紧发条。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他得先唤 醒在城里念书的孩子。 (选自《散文百家》 19.联系全文,分析标题“流浪的扁担”的表达效果。(4分) 20.结合文本,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1)天空偶尔落下几只燕子,在电线杆上。城市的楼越来越高,乡下常见的麻 雀来不了,只有那几只燕子替他们排解等待时的烦闷。 (2)此刻城市离他们很远,灼热的阳光让他们额头汗水横流,可他们浑然不觉, 还在睡梦中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也许他们梦见了自己的庄稼? 21.通读全文,试概括“扁担”形象具有哪些特点。(4分) 22.试概括本文主旨,并结合当代中国社会现实,谈谈你对改善“流浪的扁担” 的生活状况的看法。(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白鹿原上的风 陈世旭 西安是圣城。 白鹿原是圣地 陈忠实是圣者
更多的扁担没有这样的幸运。他们必须孤零零或旁逸斜出地站在街头,等活干。 这些扁担过着不知饱暖的日子。渴了,到水龙头接一点冷水;饿了,往肚里填一 些发硬的馒头;冷了,将发红的双手往袖管一笼,跺一跺脚,将寒气踩跑。热, 是扁担们最不怯的,看他们古铜色的皮肤,黧黑的脸色,炎热的太阳也怯几分。 扁担舍得下力气,干的活主人满意。但城市总是很吝啬,给他们很少的工钱。没 活干的扁担必须四处流浪,或者往某个角落一撮,抬头看被城市切割得越来越细 碎的天空。天空偶尔落下几只燕子,在电线杆上。城市的楼越来越高,乡下常见 的麻雀来不了,只有那几只燕子替他们排解等待时的烦闷。 天气热时或活儿干得太猛后,睡意会悄悄从心底爬出来,漫向他们的四肢,头一 摆,手脚一辈拉,酣畅的鼾声就从他们翕张的鼻孔吐出,拍击满街的喧嚣音乐了。 这绝对是奇特的人群。拿起扁担能扛最重的活,扁担一横,他们庞大的身躯就能 倚着扁担酣睡。窄窄的扁担高高低低地搭在水泥花圃上,挑起一阵阵高高低低的 鼾声。此刻城市离他们很远,灼热的阳光让他们额头汗水横流,可他们浑然不觉, 还在睡梦中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也许他们梦见了自己的庄稼? 原先给他们遮阳的树渐渐将阴影拉远,镀亮了他们皱巴的衣服和身边安静躺卧着 的铁镐铁锹麻绳。 扁担们睡觉的时候耳朵关闭,心灵却是敞开的。一俟雇工的主人走近,他们一激 灵就醒转了,擦一把嘴角的口水,精神抖擞地跟随主人的手势消除在高楼间。 深夜扁担还在城市流浪。城市安静下来的时候,扁担拖着自己的影子踩在回家的 路上。他们的家在城市的脚跟,他们的房屋一例的矮小。扁担吃一碗妻子留下的 冷饭后倒头便睡,睡前还记得给闹钟上紧发条。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他得先唤 醒在城里念书的孩子。 (选自《散文百家》) 19.联系全文,分析标题“流浪的扁担”的表达效果。(4 分) 20.结合文本,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 分) (1)天空偶尔落下几只燕子,在电线杆上。城市的楼越来越高,乡下常见的麻 雀来不了,只有那几只燕子替他们排解等待时的烦闷。 (2)此刻城市离他们很远,灼热的阳光让他们额头汗水横流,可他们浑然不觉, 还在睡梦中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也许他们梦见了自己的庄稼? 21.通读全文,试概括“扁担”形象具有哪些特点。(4 分) 22.试概括本文主旨,并结合当代中国社会现实,谈谈你对改善“流浪的扁担” 的生活状况的看法。(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白鹿原上的风 陈世旭 西安是圣城。 白鹿原是圣地。 陈忠实是圣者
他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割草拾柴。穿着没有后跟的烂布鞋投考中学,三十里沙石 路把脚板磨得血肉模糊。每周日从家里背一周的馍步行去上五十里外的中学。馍 夏天长毛,冬天结冰。高中毕业回乡,像祖辈一样刨上挖地,同时热望成就文学。 把墨水瓶改装成煤油灯,熬干了灯油即上炕睡觉。冬天笔尖冻成冰碴,夏天的蚊 虫令人窒息。几十年过去,所著颇丰,但没有一部让自己满意。将临五十岁,“清 晰地听到了生命的警钟”。处于创作思想成熟并且极为活跃的高峰时期的作家心 里,“一个重大的命题由开始产生到日趋激烈日趋深入”,那便是“关于我们这 个民族命运的思考” 当时的文坛,“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 靡”。已经成为陕西作协主要负责人的陈忠实静静地收拾了自己的行囊,带上地 认为必需的晢学、文学书籍,以及他这之前收集整理的史料,静静地回到已经完 全破败的祖居老屋。新年的艳阳把阴坡上的积雪悄悄融化,强烈的创作欲望既使 人心潮湃湃,又使人沉心静气。当陈忠实在草拟本上写下第一行字的时候,整个 心便没入父辈爷辈老老爷辈生活过的这座古原的沉重的历史烟云 这是1988年4月1月。陈忠实负了写出民族秘史的沉重使命,开始穿越一条幽 深漫长的、似乎看不到尽头的时空隧道。 三十年后重新蜗居老屋,避开了现代文明和城市喧嚣,连电视信号也因为高耸而 陡峭的白鹿原的阻挡而无法接收。最近的汽车站离这个孤单的不足百户人家的村 子还有七八里土路,一旦下雨下雪,就几乎出不了门。陈忠实重新呼吸的是左邻 右舍弥漫到屋院的柴烟,出门便是世居的族人和乡邻的面孔,听他们抱怨天旱了 雨涝了年成如何之类。 陈了思想,他完全绝对地封闭了自己:不再接受采访:不再关注对以往作品的评 论;不参加应酬性的活动。从1988年春到1991年深冬,他全部记忆中最深刻的 部分是孤清。冬天一只火炉夏天一盆凉水,每天趴在一张小圆桌上,“连着喝掉 热水瓶酽茶,抽掉两包以上雪茄,渐渐进入了半个世纪前的生活氛围”。白嘉 轩、鹿子霖、朱先生、小娥、黑娃……形形色色的人们从黑暗的纵深,一个个被 召唤到他的面前,进入他的笔端。唯一的消遣是河边散步,院里弄果木,夏夜爬 山坡,用手筒在刺丛中捉蚂蚱;而冬天,则放一把野火烧荒 整整四年,陈忠实领着《白鹿原》上的三代人,穿行了古原半个多世纪的风霜雨 雪,让他们带着各自的生的欢乐和死的悲凉,进入最后的归宿。一切都像庄稼从 黄上里长出来一样自然。《白鹿原》登上了当代文学的巅峰。对它的成就和影响 再苛刻的人也难以漠视和否认。而陈忠实,像野火一样呼啸着,燃烧了自己,像 古往今来所有的殉道者一样,向文学奉献了自己。而今的白鹿原,丰腴肥硕,草 树葱笼,早不是当年的贫瘠荒凉;而今的陈忠实,形销骨立,瘦削苍黑,早不是 当年的强健明亮 莽莽苍苍的白鹿原北坡,遥远的对面,是骊山那一面,埋着中国的始皇帝。原与 山之间,由东向西倒流灞河,从秦岭逶迤而来,在迷茫的云烟中闪闪烁烁,到白 鹿原西坡,跟那儿的氵产河一起注入渭河。陈忠实祖居的老屋,就在我们站立的 坡沿下面,白鹿原是靠背,灞河流过门前。陈忠实说,灞河最早叫滋水,有位君 王想要成就霸业,把它改作了灞河,后人觉得过于张扬,给“霸”加了三点水。 在《白鹿原》里,陈忠实把氵产河写作了“润水”,以与灞河最早的称谓“滋水” 对应。他的愿望是“滋润”,滋润文学的想象,而文学滋润的,是民族的心灵
他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割草拾柴。穿着没有后跟的烂布鞋投考中学,三十里沙石 路把脚板磨得血肉模糊。每周日从家里背一周的馍步行去上五十里外的中学。馍 夏天长毛,冬天结冰。高中毕业回乡,像祖辈一样刨上挖地,同时热望成就文学。 把墨水瓶改装成煤油灯,熬干了灯油即上炕睡觉。冬天笔尖冻成冰碴,夏天的蚊 虫令人窒息。几十年过去,所著颇丰,但没有一部让自己满意。将临五十岁,“清 晰地听到了生命的警钟”。处于创作思想成熟并且极为活跃的高峰时期的作家心 里,“一个重大的命题由开始产生到日趋激烈日趋深入”,那便是“关于我们这 个民族命运的思考”。 当时的文坛,“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 靡”。已经成为陕西作协主要负责人的陈忠实静静地收拾了自己的行囊,带上地 认为必需的哲学、文学书籍,以及他这之前收集整理的史料,静静地回到已经完 全破败的祖居老屋。新年的艳阳把阴坡上的积雪悄悄融化,强烈的创作欲望既使 人心潮湃湃,又使人沉心静气。当陈忠实在草拟本上写下第一行字的时候,整个 心便没入父辈爷辈老老爷辈生活过的这座古原的沉重的历史烟云。 这是 1988 年 4 月 1 月。陈忠实负了写出民族秘史的沉重使命,开始穿越一条幽 深漫长的、似乎看不到尽头的时空隧道。 三十年后重新蜗居老屋,避开了现代文明和城市喧嚣,连电视信号也因为高耸而 陡峭的白鹿原的阻挡而无法接收。最近的汽车站离这个孤单的不足百户人家的村 子还有七八里土路,一旦下雨下雪,就几乎出不了门。陈忠实重新呼吸的是左邻 右舍弥漫到屋院的柴烟,出门便是世居的族人和乡邻的面孔,听他们抱怨天旱了 雨涝了年成如何之类。 陈了思想,他完全绝对地封闭了自己:不再接受采访:不再关注对以往作品的评 论;不参加应酬性的活动。从 1988 年春到 1991 年深冬,他全部记忆中最深刻的 部分是孤清。冬天一只火炉夏天一盆凉水,每天趴在一张小圆桌上,“连着喝掉 一热水瓶酽茶,抽掉两包以上雪茄,渐渐进入了半个世纪前的生活氛围”。白嘉 轩、鹿子霖、朱先生、小娥、黑娃……形形色色的人们从黑暗的纵深,一个个被 召唤到他的面前,进入他的笔端。唯一的消遣是河边散步,院里弄果木,夏夜爬 山坡,用手筒在刺丛中捉蚂蚱;而冬天,则放一把野火烧荒。 整整四年,陈忠实领着《白鹿原》上的三代人,穿行了古原半个多世纪的风霜雨 雪,让他们带着各自的生的欢乐和死的悲凉,进入最后的归宿。一切都像庄稼从 黄上里长出来一样自然。《白鹿原》登上了当代文学的巅峰。对它的成就和影响, 再苛刻的人也难以漠视和否认。而陈忠实,像野火一样呼啸着,燃烧了自己,像 古往今来所有的殉道者一样,向文学奉献了自己。而今的白鹿原,丰腴肥硕,草 树葱笼,早不是当年的贫瘠荒凉;而今的陈忠实,形销骨立,瘦削苍黑,早不是 当年的强健明亮。 莽莽苍苍的白鹿原北坡,遥远的对面,是骊山那一面,埋着中国的始皇帝。原与 山之间,由东向西倒流灞河,从秦岭逶迤而来,在迷茫的云烟中闪闪烁烁,到白 鹿原西坡,跟那儿的氵产河一起注入渭河。陈忠实祖居的老屋,就在我们站立的 坡沿下面,白鹿原是靠背,灞河流过门前。陈忠实说,灞河最早叫滋水,有位君 王想要成就霸业,把它改作了灞河,后人觉得过于张扬,给“霸”加了三点水。 在《白鹿原》里,陈忠实把氵产河写作了“润水”,以与灞河最早的称谓“滋水” 对应。他的愿望是“滋润”,滋润文学的想象,而文学滋润的,是民族的心灵
正午,起风了。白鹿原上绿浪翻滚。白鹿原繁荣过:“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 (初唐·长孙无忌)白鹿原衰败过:“丘坟与城阙,草树共尘埃。”(晚唐·赵 嘏)但白鹿原上的风,跟千百年前一样。古人未坐今时风,今风曾经吹古人 那位把滋水改作霸河的君王是谁,陈忠实说了,我没有听清,即便听清了也记不 住。但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我会永远记住 所有的帝王都会连同他们的霸业消亡,唯文明的薪火永恒 就像白鹿原上的风 19.文章以“白鹿原上的风”为题目,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答。(4分) 20.根据上下文,说说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陈忠实负了写出民族秘史的沉重使命、开始穿越一条幽深漫长的、似乎看 不到尽头的时空隧道。(2分) (2)而陈忠实,像野火一样呼啸着,燃烧了自己,像古往今来所有的殉道者 样,向文学奉献了自己。(2分 21.在作者看来,小说《白鹿原》有哪些特点?(4分) 22.陈忠实成功创作《白鹿原》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不同的层面上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2012年11月2日下午,扬州大学附中学生徐砺寒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不小心剐 坏了路旁停着的一辆宝马车的后视镜,徐砺寒当时吓懵了,虽然周围没有其他人, 但他仍然选择等待车主。在原地等了20分钟,眼看上课时间快到了,车主还没 出现,徐砺寒决定在车窗上留一张写有自己联系方式的纸条。就在徐砺寒写完纸 条后,宝马车的车主凌先生过来了,他查看了自己车的受损情况,听徐砺寒说明 情况后,笑着拍了拍徐砺寒的肩,没让他赔偿,并催他赶紧去上学。后来凌先生 说:“看到这个孩子一直候在车旁,自己当时很感动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0级四诊试题答案 C(A雇佣 yong B排闻feiD洗涮 shuan牛皮癣xuan) 2.B(A陈词滥调B坐镇弥天大谎C宣泄流水账震古烁今) 3.D(传诵:辗转传布诵读,或辗转传布称道:传颂:辗转传布颂扬。蜕化:指 腐化堕落;退化:指由好变坏。彰显:鲜明地显示。) 4.D(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 改就写成。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以 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 5.B(A语序错误。应该是“监测、分析和研判”。C搭配不当,改为“倾向日 益严重”。D“公诸于众”改为“公诸众人”或“公之于众”。)
正午,起风了。白鹿原上绿浪翻滚。白鹿原繁荣过:“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 (初唐·长孙无忌)白鹿原衰败过:“丘坟与城阙,草树共尘埃。”(晚唐·赵 嘏)但白鹿原上的风,跟千百年前一样。古人未坐今时风,今风曾经吹古人。 那位把滋水改作霸河的君王是谁,陈忠实说了,我没有听清,即便听清了也记不 住。但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我会永远记住。 所有的帝王都会连同他们的霸业消亡,唯文明的薪火永恒。 就像白鹿原上的风。 19.文章以“白鹿原上的风”为题目,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答。(4 分) 20.根据上下文,说说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 分) (1)陈忠实负了写出民族秘史的沉重使命、开始穿越一条幽深漫长的、似乎看 不到尽头的时空隧道。(2 分) (2)而陈忠实,像野火一样呼啸着,燃烧了自己,像古往今来所有的殉道者一 样,向文学奉献了自己。(2 分〕 21.在作者看来,小说《白鹿原》有哪些特点?(4 分) 22.陈忠实成功创作《白鹿原》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不同的层面上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七、(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2012 年 11 月 2 日下午,扬州大学附中学生徐砺寒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不小心剐 坏了路旁停着的一辆宝马车的后视镜,徐砺寒当时吓懵了,虽然周围没有其他人, 但他仍然选择等待车主。在原地等了 20 分钟,眼看上课时间快到了,车主还没 出现,徐砺寒决定在车窗上留一张写有自己联系方式的纸条。就在徐砺寒写完纸 条后,宝马车的车主凌先生过来了,他查看了自己车的受损情况,听徐砺寒说明 情况后,笑着拍了拍徐砺寒的肩,没让他赔偿,并催他赶紧去上学。后来凌先生 说:“看到这个孩子一直候在车旁,自己当时很感动。”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 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0 级四诊试题答案 1.C(A 雇佣 yōng B 排闻fēi D 洗涮 shuàn 牛皮癣 xuǎn) 2.B(A 陈词滥调 B 坐镇 弥天大谎 C 宣泄 流水账 震古烁今) 3.D(传诵:辗转传布诵读,或辗转传布称道;传颂:辗转传布颂扬。蜕化:指 腐化堕落;退化:指由好变坏。彰显:鲜明地显示。) 4.D(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 改就写成。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以 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 5.B(A 语序错误。应该是“监测、分析和研判”。C 搭配不当,改为“倾向日 益严重”。D“公诸于众”改为“公诸众人”或“公之于众”。)
6.B(原文说,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 “和”的状态。) 7.C(“要素”指人的精神诉求,不是指学说;另外,三教不可或缺,是说接受 其文化的渐染而并非一定要信奉。) 8.B(A项中,原文无“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这一说法; C项“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错,只儒、道二教即有互补;D项中 “中国固有的学问”是比“儒道两家”大得多的概念,不可混淆;且“只是” 词太绝对,原文为“生要是讲人生哲学”。) 9.D(释:消除。) 10.…。B(B均为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 A①介词,趁着:②介词,依,随着。C①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用来”;② 介词,表示原因,译为“因为”。D①副词,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原 来是”;②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可是”。) 11.A(③是宋太祖劝解兵权的委婉之词:⑥是说赵普善用《论语》治政。 12.A(错在“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应为“探访功臣的家,无法预料”。) 四、(24分) 13.(10分) (1)君臣之间,双方没有猜忌隔阂,上下彼此和睦,不是很好吗?(3分,“猜 嫌”,“安”,“不亦……乎”,每处1分) (2)陛下顾念我们到如此地步,这就是所说的使死者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及”“生”或“肉”、判断句各1分) (3)刚刚回到家,就急忙关上门,打开箱子拿出一本书读,有一整天,即使家 人也不能猜出(他读的是什么)。(4分,“才”“第”“亟”“虽”各1分 14.(1)韦诗主要写作者梦中回故乡路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一路疾驰,沿途 群山青翠,心情愉悦,梦境欢快明朗;赵诗写作者梦回故乡所见到的熟悉画面, 孤峰耸立,寒溪绕流,梦境凄清悲凉。(4分。对两诗的分析各2分,其中梦境 内容1分,梦境特征概括1分。) (2〕韦诗写梦醒后看到月光洒满客居的庭院,赵诗写梦醒后发现月亮已堕落 西天,景物特点虽有差异,却都是作者在借景抒情,都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梦醒后 的无限失意和怅惘,从而强化了作者的思乡之情。(4分。其中对写景特点的概 述1分,对表达作用的分析3分。) 15.(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总为浮云能蔽日 (2)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歌窈窕之章 (3)以手拊膺坐长叹 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 (4)慎思之,明辨之 尊还酹江月 16.中国旅游展团拒绝参加日本旅游展。(4分) 17.如果说生命是一株参天的大树,那么信念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如果说生命是 只飞翔的海鸟,那么信念就是那扇动的翅膀
6.B(原文说,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 “和”的状态。) 7.C(“要素”指人的精神诉求,不是指学说;另外,三教不可或缺,是说接受 其文化的渐染而并非一定要信奉。) 8.B(A 项中,原文无“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这一说法; C 项“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错,只儒、道二教即有互补;D 项中, “中国固有的学问”是比“儒道两家”大得多的概念,不可混淆;且“只是”一 词太绝对,原文为“生要是讲人生哲学”。) 9.D(释:消除。) 10.……。 B(B 均为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 A①介词,趁着;②介词,依,随着。C①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用来”;② 介词,表示原因,译为“因为”。D①副词,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原 来是”;②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可是”。) 11.A(③是宋太祖劝解兵权的委婉之词:⑥是说赵普善用《论语》治政。) 12.A(错在“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应为“探访功臣的家,无法预料”。) 四、(24 分) 13.(10 分) (1)君臣之间,双方没有猜忌隔阂,上下彼此和睦,不是很好吗?(3 分,“猜 嫌”,“安”,“不亦……乎”,每处 1 分) (2)陛下顾念我们到如此地步,这就是所说的使死者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及”“生”或“肉”、判断句各 1 分) (3)刚刚回到家,就急忙关上门,打开箱子拿出一本书读,有一整天,即使家 人也不能猜出(他读的是什么)。(4 分,“才”“第”“亟”“虽”各 1 分) 14.(1)韦诗主要写作者梦中回故乡路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一路疾驰,沿途 群山青翠,心情愉悦,梦境欢快明朗;赵诗写作者梦回故乡所见到的熟悉画面, 孤峰耸立,寒溪绕流,梦境凄清悲凉。(4 分。对两诗的分析各 2 分,其中梦境 内容 1 分,梦境特征概括 1 分。) (2〕韦诗写梦醒后看到月光洒满客居的庭院,赵诗写梦醒后发现月亮已堕落 西天,景物特点虽有差异,却都是作者在借景抒情,都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梦醒后 的无限失意和怅惘,从而强化了作者的思乡之情。(4 分。其中对写景特点的概 述 1 分,对表达作用的分析 3 分。) 15.(l)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总为浮云能蔽日 (2)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歌窈窕之章 (3)以手拊膺坐长叹 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 (4)慎思之,明辨之 一尊还酹江月 16.中国旅游展团拒绝参加日本旅游展。(4 分) 17.如果说生命是一株参天的大树,那么信念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如果说生命是 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信念就是那扇动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