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文学概论 英文名称:literature theory 课程编码:0111101B、0111102B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总学时:64 总学分:4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先修课程:现代文学 开课系部:中文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文学类课程的基础理论课,在该专业中 占有重要地位。文学概论是对文学理论的初步的概略性的介绍和研究,主要讲授文学理论基 本原理及其基本知识。文学理论以一切文学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来源于文学创作与欣 赏的实践,并反过来作用于文学创作与欣赏实践。文学理论是典型的人文学科,并旁涉到很 多其他学科。文学概论将为中文系的其他课程如文学史、文学作品选、写作等提供理论上的 支持。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 (一)基本要求 1.认识和理解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文学理论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鉴赏素质 和文化素养。 2.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要能根据课程所介绍的文学规律进行初步的文学创作,要 能运用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要能写出一定理论深度的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 论文。 3.掌握理论思维的方法和规律,初步具有理论的自觉与敏感。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教材分为文学理论学科论、文学活动论、文学创造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等五个 大的部分,涉及如下内容: 1.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
3.文学作为活动 4.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 5.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6.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7.文学创造过程 8.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9.文学作品的类型与体裁 10.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11.叙事性作品 12.抒情性作品 13.文学风格 14.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15.文学接受过程 16.文学批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文学活动的构成、文学的含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 精神生产、文学创造过程、艺术真实、情感评价、文学作品的类型、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叙事性作品、抒情性作品、文学风格的定义与内涵、文学消费的二重 性、文学接受、文学批评的模式等。 2.难点:文学作为活动、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意境、文学意 象、叙事学、文学接受过程等。 (四)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2)了解文学理论课程的基本形态。 【重点】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 【难点】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是一门社会科学学科,是一门意识形态很强的学科,归属于文艺学。 文艺学的涵义,文艺学通常流行的三分支及其关系,五分支新说的提出及逻辑依据。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文学理论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及相关的 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文学理论的任务是对文学本质、文学创作、作品构成和文学接受作出规律性的理论概括, 其规定的理论前提是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即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研究的四要素及总体把握。 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一)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二)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阶级性或意识形态性)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从文学活动系统的多对象、多角度、多方法加以研究便形成文学理论的多样化形态。 二、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 (一)文学哲学(二)文学社会学(三)文学心理学(四)文学符号学(五)文学价值 学(六)文学信息学(七)文学文化学,等等。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教学目标】 (1)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2)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念 (3)了解社会主义文学的价值取向:掌握当代文学的创作特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五个基本观念;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难点】: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思想的影响:“美的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来源和发展
(一)德国古典哲学 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美学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一一“西马” 卢卡契、葛兰西、本雅明、阿多诺的哲学、美学 二、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五个基本观念 (一)文学活动论 (二)文学反映论 (三)艺术生产论 (四)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五)艺术交往论 第二节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和价值取向 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 (一)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功利性 (二)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 (三)“二为”方向;雅与俗的统一;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珍品:作家、艺术家 与新时代的人民群众相结合 第三节社会主义文学活动的发展 一、继承与革新 批判地继承优秀文化遗产,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列宁的“两种文化”说,人民性的标 淮 二、借鉴与创造 (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学 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教学目标】 (1)理解文学活动的性质和特点 (2)掌握文学活动的基本内涵 (3)掌握文学活动的基本内涵 (4)学习鉴赏文学作品
【重点】: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 【难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自然的人化,人化的自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 一、人类生活活动的定性分析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二、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一)人与对象的诗意情感关系 (二)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三)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三、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 人的生活活动的两大基本层次:物质实践活动与精神活动 人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理论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实践一精神方式、艺术方式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经济基础 第二节文学活动及其构成 一、作品与世界一一文学的反映活动 墓仿说、再现说、镜子说 二、作品与作者一一文学的表现活动 表现说、情感说、心灵、情志 三、作品与形式一一作者的创造活动 形式价值、“陌生化”概念、文学本体论 四、作品与读者一一文学的再创造活动 文学阅读、读者再创造、接受美学 五、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 文学活动的整体性、四要素的相互依存有机统一、主体对象性与对象主体性 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一、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 (一)文学发生的几种学说 巫术仪式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 (二)文学发生根本原因的揭示一一劳动说 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构成了描写的主要内容,制约 5
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劳动说的不足与补充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 (一)发展问题的复杂性及前人的有关认识 文学发展受经济因素制约及其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风气说、理念说、循环说、组合说 (二)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 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人们的经济活动是推动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 政治、道德、哲学、宗教诸因素对文学发展的合力影响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文学的基本概念 (2)理解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3)掌握文学话语的特点 (4)学会运用话语蕴藉的理论分析文学作品 【重点】: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表现 【难点】: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幻灯片放映,学生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学概念辩析 一、广义的文学观—文学的文化含义 二、狭义的文学观一一文学的审美含义 三、折中的文学观一文学作为惯例 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一、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社会结构的涵义及其构成的两个基本层次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的双重性质:既是审美的,又是意识形态的。文学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 6
式 (一)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二)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 (三)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第三节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一、文学与话语 话语及其五要素,“话语”的意义 二、文学与话语蕴藉 (一)文学活动带有的话语蕴藉性质 (二)文本带有话语蕴藉性质 三、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一)含蓄 (二)含混 第三编文学创造 第五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2)理解文学创造客体的基本特征和主体的心理特征 (3)掌握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重点】: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及其关系 【难点】:关于文学创造的主客体的多种说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内涵和关系 物质生产的决定作用、精神生产的相对独立性及反作用、二者不平衡现象 (二)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观念的生产、符号活动、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二、文学生产与其它精神生产的区别 审美的生产、话语的生产 >
第二节文学创造的主客体 一、文学创造的客体 (一)关于客体的种种解释:自然说、情感说、原始意象说: (二)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 作为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整体性、审美性、情感性 二、文学创造的主体 (一)关于主体的种种解释:摹仿者与创造者、旁观者与移情者、集体人: (二)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 主体存在于文学创造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 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 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 第六章 文学创造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2)了解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3)了解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重点】:艺术发现:创作动机:艺术构思 【难点】: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意识与无意识 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一、材料(信息)储备:材料来源、获取途径 二、艺术发现:独特感知、心理特征 三、创作动机:内在动力、外在机缘、动机结构 第二节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一、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艺术构思、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 二、构思方式 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与陌生化 第三节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一、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意图的不适应、动机的中途转换 二、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 寻找不可代替的文字符号、技巧要为物化心象服务 三、即兴与推敲 第七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真、善、美的标准 (2)掌握艺术真实的特殊性 (3)学会运用文学创造的基本理论进行简单的文学创作 【重点】 (1)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的区别 (2)个别与一般的统一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介入中得到实现 (3)情感把握的诚挚性与高尚性原则 【难点】:诗意的裁判:有意味的形式 第一节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 一、艺术真实 (一)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不同: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二)艺术真实与科学真实不同: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 二、艺术概括 (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二)主体意识对客体对象的能动性介入和把握 第二节情感把握与形式创造 一、情感把握(主体性裁判) 情感态度:诚挚性、高尚性: 诗意的裁判:情与境、情与理。 二、形式创造(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形态) 从内容出发去选择与创造形式 发挥形式对艺术表现的能动作用 重视形式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
第四编 文学作品 第八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教学目标】 (1)理解文学作品的类型的划分及三种文学类型的基本特征。 (2)了解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 (3)掌握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及其基本特征。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 【重点】三种文学类型的基本特征:西方文学发展的五个时代及其理想形态:中国古 典文学的发展及其理想形态:五种基本文学体裁及其基本特征。 【难点】黑格尔、席勒关于艺术作品类型的划分:象征主义文学: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儒家文学;道家文学;禅宗文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 一、现实型文学:再现性、逼真性 二、理想型文学:表现性、虚幻性 三、象征型文学:暗示性、朦胧性 四、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 古代:文学类型的初步形成: 近代:文学类型的充分发展: 现代、后现代:文学类型的多向演变。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 一、诗 二、小说 三、剧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