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微生物工程下游工程简介
第十二章 微生物工程下游工程简介
一、微生物工程下游工程概论
一、微生物工程下游工程概论
1、微生物工程下游工程的特点 1)发酵液是复杂的多相系统 2)所需产物在培养液中浓度较低 3)普遍存在下游工程代价高,回收率较低等问题
1、微生物工程下游工程的特点 1)发酵液是复杂的多相系统 2)所需产物在培养液中浓度较低 3)普遍存在下游工程代价高,回收率较低等问题
2、微生物工程下游工程的一般程序 成品加工 发酵液的预处理和过滤 提取 精制 采用凝聚和絮凝技术加速固、 液分离;如产物在细胞内,还 要进行细胞破碎 提取(初步纯化)目的是除去与目标产 物性质差异大的杂质 精制(高度纯化)是采用对产品有高度 选择性的分离技术,除去与产物化学性 质和物理性质相近的杂质 最终获得质量合格的产品
2、微生物工程下游工程的一般程序 成品加工 发酵液的预处理和过滤 提取 精制 采用凝聚和絮凝技术加速固、 液分离;如产物在细胞内,还 要进行细胞破碎 提取(初步纯化)目的是除去与目标产 物性质差异大的杂质 精制(高度纯化)是采用对产品有高度 选择性的分离技术,除去与产物化学性 质和物理性质相近的杂质 最终获得质量合格的产品
3、主要操作单元: 絮凝 离心 过滤 细胞破碎 萃取 沉淀 层析 结晶 干燥
3、主要操作单元: 絮凝 离心 过滤 细胞破碎 萃取 沉淀 层析 结晶 干燥
二、发酵液预处理和过滤
二、发酵液预处理和过滤
一)发酵液的预处理 1、目的: 发酵液中杂质多且成分复杂,其中对纯化影响最大的是高 价无机离子(Ca 2+ 、Mg 2+ 、Fe 3+等)和杂蛋白等 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加快悬浮液中固形物沉降的速度; 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以后处理的相中;能够除去部分杂质
一)发酵液的预处理 1、目的: 发酵液中杂质多且成分复杂,其中对纯化影响最大的是高 价无机离子(Ca 2+ 、Mg 2+ 、Fe 3+等)和杂蛋白等 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加快悬浮液中固形物沉降的速度; 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以后处理的相中;能够除去部分杂质
2、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 镁离子的去除: 常用草酸 与钙离子生成草酸钙沉淀 草酸为弱酸,对发酵产物的破坏较小,草酸钙沉淀 还能促进蛋白质凝固,有利于提高滤液的过滤速度; 草酸的溶解度较小,需大用量时,可用草酸钠取代; 草酸价格较高,生产上一般需回收 钙离子的去除: 铁离子的去除: 常用三聚磷酸钠 与镁离子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Na5P3O10+ Mg 2+ = MgNa3P3O10+ 2Na+ 常用黄血盐 与铁离子形成普鲁氏蓝沉淀 3K4Fe(CN)6+ 4Fe 3+ = Fe4 [Fe(CN)6 ]3↓ + 12K+
2、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 镁离子的去除: 常用草酸 与钙离子生成草酸钙沉淀 草酸为弱酸,对发酵产物的破坏较小,草酸钙沉淀 还能促进蛋白质凝固,有利于提高滤液的过滤速度; 草酸的溶解度较小,需大用量时,可用草酸钠取代; 草酸价格较高,生产上一般需回收 钙离子的去除: 铁离子的去除: 常用三聚磷酸钠 与镁离子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Na5P3O10+ Mg 2+ = MgNa3P3O10+ 2Na+ 常用黄血盐 与铁离子形成普鲁氏蓝沉淀 3K4Fe(CN)6+ 4Fe 3+ = Fe4 [Fe(CN)6 ]3↓ + 12K+
3、可溶性杂蛋白的去除 杂蛋白的存在会降低离子交换树脂和大网格树脂的吸附 量,如采用溶剂萃取,会发生乳化,影响两相分离。此外, 在常规过滤和膜过滤时,还会使滤速下降,使膜受到污染
3、可溶性杂蛋白的去除 杂蛋白的存在会降低离子交换树脂和大网格树脂的吸附 量,如采用溶剂萃取,会发生乳化,影响两相分离。此外, 在常规过滤和膜过滤时,还会使滤速下降,使膜受到污染
1)沉淀法 调等电点 因羧基的电离度比氨基大,所以大多数蛋白质的等电点 都在酸性范围(pH4.0-5.5) 但仅靠调等电点还不能使大部分蛋白质沉淀 蛋白质是两性物质,在酸性溶液中,能与一些阴离子物质 如三氯乙酸盐、水杨酸盐、钨酸盐、苦味酸盐、鞣酸盐和 过氯酸盐等形成沉淀;在碱性溶液中,能与一些阳离子如 Ag+ 、Cu 2+ 、Zn 2+ 、Fe 3+ 、Pb 2+等 形成沉淀 2)变性法 变性蛋白溶解度较小 最常用加热法 加热不仅能使蛋白变性,还可降低液体黏度,提高过滤速率; 其他方法: 大幅度调节pH,加酒精、丙酮等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 变性法存在一定的局限 如加热法只适用于对热较稳定的目的产物;极端pH也会导致某些目 的产物失活,且需消耗大量酸碱,而有机溶剂法通常只适用于所处理的 液体数量较少的场合。 3)吸附法 加入某些吸附剂或沉淀剂吸附杂蛋白而将其除去 如四环素生产中,采用黄血盐和硫酸锌的协同作用生成亚 铁氰化钾的胶状沉淀来吸附蛋白; 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中,加入氯化钙和磷酸氢二钠,两者 生成庞大的凝胶,把蛋白质、菌体及其他不溶性粒子吸附并 包裹在其中而除去
1)沉淀法 调等电点 因羧基的电离度比氨基大,所以大多数蛋白质的等电点 都在酸性范围(pH4.0-5.5) 但仅靠调等电点还不能使大部分蛋白质沉淀 蛋白质是两性物质,在酸性溶液中,能与一些阴离子物质 如三氯乙酸盐、水杨酸盐、钨酸盐、苦味酸盐、鞣酸盐和 过氯酸盐等形成沉淀;在碱性溶液中,能与一些阳离子如 Ag+ 、Cu 2+ 、Zn 2+ 、Fe 3+ 、Pb 2+等 形成沉淀 2)变性法 变性蛋白溶解度较小 最常用加热法 加热不仅能使蛋白变性,还可降低液体黏度,提高过滤速率; 其他方法: 大幅度调节pH,加酒精、丙酮等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 变性法存在一定的局限 如加热法只适用于对热较稳定的目的产物;极端pH也会导致某些目 的产物失活,且需消耗大量酸碱,而有机溶剂法通常只适用于所处理的 液体数量较少的场合。 3)吸附法 加入某些吸附剂或沉淀剂吸附杂蛋白而将其除去 如四环素生产中,采用黄血盐和硫酸锌的协同作用生成亚 铁氰化钾的胶状沉淀来吸附蛋白; 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中,加入氯化钙和磷酸氢二钠,两者 生成庞大的凝胶,把蛋白质、菌体及其他不溶性粒子吸附并 包裹在其中而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