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九年级语文综合练习(二) 题号 四 五 总分 分数 [说明]本卷共22题,满分为150分,在120分钟内完成。全部答案做在本卷相应的位置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8题,共34分) 、语文知识(6题,19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地壳弹壳金蝉脱壳 B.泡沫冰雹抱打不平 C.朗读郎君书声琅琅 D.曼延漫步慢条斯理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3分) A.狼藉遍稽群藉诚惶诚恐 B.贝馈赠恻隐之心冥思遐想 C.缄默不燥不裂胸有成竹 D.阴霾翻来覆去正襟危座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守法小公民,西街社区在社区青少年中开展 了“从小树立观念,争当知法、守法小公民”的主题活动。 ②报纸开设嘉宾在线,邀请政府部门负责人或热点新闻人物网站,开拓办报思 路,增强可读性,切实为读者办实事。 ③小孩之间互送礼物,也许很多父母并不在意,但相互攀比的送礼之风,对孩子 心智成长、品德养成造成的负面影响,却引起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关注 A.法治做客不得不 B.法制做客不能不 C.法制作客不得不 D.法治作客不能不 4、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尽管如此,孟子却无法转变当时的社会风气 ②到了战国时期,就不太符合社会实际了 ③孟子对这几家是深恶痛绝的 ④孟子继承了孔门这一派的学术 ⑤当时最合时宜的,是兵家、法家和纵横家 A.④②⑤③①B.⑤④②③①C.④⑤②①③D.⑤②④①③ 5、下面一段文字加横线处有对有错,读后按要求回答文后的问题。(3分) 技术监督部门①最近在河南新乡等地查获了一批假冒伪劣商品,②在这批查获的 假冒伪劣商品中③又④再次发现了假的“沙宣”洗发露。这些假洗发露是⑤完全⑥仿 照中外合资广州宝洁有限公司⑦生产的⑧真正的“沙宣”深层滋润洗发露⑨制造的, 简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此事件发生后,宝洁公司在媒体上发布消息,⑩呼吁广 大消费者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假的“沙宣”洗发露,項务必向当地技监部门或工商部 门报告,或直接向宝洁公司报告,一经1查实,该公司将13惠赠微波炉 (1)必须删除的两处是(只填序号即可) (2)应该简略的一处是(填序号) 应改为 (3)不得体的两处是(填序号) 应改为
2007 年九年级语文综合练习(二)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 [说明]本卷共 22 题,满分为 150 分,在 120 分钟内完成。全部答案做在本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8 题,共 34 分) 一、语文知识(6 题,19 分) 1、 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3 分) A.地壳. 弹壳. 金蝉脱壳. B.泡.沫 冰雹. 抱.打不平 C.朗.读 郎.君 书声琅琅.. D.曼.延 漫.步 慢.条斯理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3 分) A.狼藉 遍稽群藉 诚惶诚恐 B.贝馈赠 恻隐之心 冥思遐想 C.缄默 不燥不裂 胸有成竹 D.阴霾 翻来覆去 正襟危座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① 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守法小公民,西街社区在社区青少年中开展 了“从小树立 观念,争当知法、守法小公民”的主题活动。 ② 报纸开设嘉宾在线,邀请政府部门负责人或热点新闻人物 网站,开拓办报思 路,增强可读性,切实为读者办实事。 ③ 小孩之间互送礼物,也许很多父母并不在意,但相互攀比的送礼之风,对孩子的 心智成长、品德养成造成的负面影响,却 引起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关注。 A.法治 做客 不得不 B.法制 做客 不能不 C.法制 作客 不得不 D.法治 作客 不能不 4、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 尽管如此,孟子却无法转变当时的社会风气。 ② 到了战国时期,就不太符合社会实际了。 ③ 孟子对这几家是深恶痛绝的。 ④ 孟子继承了孔门这一派的学术。 ⑤ 当时最合时宜的,是兵家、法家和纵横家。 A. ④②⑤③① B. ⑤④②③① C. ④⑤②①③ D. ⑤②④①③ 5、下面一段文字加横线处有对有错,读后按要求回答文后的问题。(3 分) 技术监督部门①最近在河南新乡等地查获了一批假冒伪劣商品,②在这批查获的 假冒伪劣商品中③又④再次发现了假的“沙宣”洗发露。这些假洗发露是⑤完全⑥仿 照中外合资广州宝洁有限公司⑦生产的⑧真正的“沙宣”深层滋润洗发露⑨制造的, 简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此事件发生后,宝洁公司在媒体上发布消息,⑩呼吁广 大消费者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假的“沙宣”洗发露,11○务必向当地技监部门或工商部 门报告,或直接向宝洁公司报告,一经12○查实,该公司将13○惠赠微波炉一台。 (1)必须删除的两处是(只填序号即可): , (2)应该简略的一处是(填序号) ;应改为 。 (3)不得体的两处是(填序号) , ; 应改为
6、按要求作答。(4分) (1)据气象台预测,你所在的区域中考期间天气晴转雨,部分地区有阵雨和雷阵雨 请你为参加升学考试的同学写几句表示关心的提示语。(2分) 提示语 (2)下表是对某中学205名学生调查的结果,请据表中资料,回答问题。(2分) 趣 浓厚兴趣 不感兴趣 对 象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156 76.1 21.1 对诺文课361:6803.0894:4 ①结论是 ②解决这个问题,要做到 二、古诗文(2题,15分) 7、古诗文积累。(10分) (1)下列古诗文完全正确的选项是 (4分)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即无 B.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圆情。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厌有甚于死者 E.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升寒。 F.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给下列古诗文补写出上句或下句,(6题选4题作答)(4分)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③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④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陶渊明 《桃花源记》) 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⑥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诗经·关睢》) (3)按要求作答(两题只选一题作答)(2分) ①美国总统布什访华时,温家宝总理引用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中的 来比喻中美关系应该高瞻远瞩, 妥善处理分歧 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强调在战争中人的重要因素 ”这两句体现了孟子的政见。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义。(5分)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6、按要求作答。(4 分) (1)据气象台预测,你所在的区域中考期间天气晴转雨,部分地区有阵雨和雷阵雨。 请你为参加升学考试的同学写几句表示关心的提示语。(2 分) 提示语: (2)下表是对某中学 205 名学生调查的结果,请据表中资料,回答问题。(2 分) 兴趣 对象 浓厚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对文学 156 76.1 43 21.1 6 2.9 对语文课 36 17.6 80 39.0 89 43.4 ①结论是 ②解决这个问题,要做到 二、古诗文(2 题,15 分) 7、古诗文积累。(10 分) (1)下列古诗文完全正确的选项是 (4 分) A.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即无。 B.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圆情。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厌有甚于死者。 E.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升寒。 F.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给下列古诗文补写出上句或下句,(6 题选 4 题作答)(4 分)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③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④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陶渊明 《桃花源记》) 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刘禹锡《陋室铭》) ⑥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 。(《诗经·关睢》) (3)按要求作答(两题只选一题作答)(2 分) ①美国总统布什访华时,温家宝总理引用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中的 “ , ”来比喻中美关系应该高瞻远瞩, 妥善处理分歧。 ② 《 得 道 多 助 , 失 道 寡 助 》 一 文 强 调 在 战 争 中 人 的 重 要 因 素 , “ , ”这两句体现了孟子的政见。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义。(5 分) ①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周敦颐《爱莲说》) ③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56分) 三、古诗文(3题,16分) 阅读下列古文,按要求作答9-10题。(9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 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 鮮肥滋味之亨。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 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卒获有所闻身先士卒 B.先达德隆望尊德高望重 C.未尝稍降辞色难辞其咎 D.穷冬烈风 穷途末路 10、翻译和理解(6分) ①翻译“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文中哪些词句能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 11、比较阅读下列两首诗。(7分) [甲]雁门太守行(李贺 [乙]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寒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四面边声连角起。干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甲]诗中“半卷红旗临易水”让人想起“ 壮士一去 兮不复还”:[乙]诗中“长烟落日孤城闭”让人想起王维的 ②[甲]诗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写出将士们 的决心;[乙]诗中“燕然未勒归无计”“人不寐,将军白 发征夫泪。”抒发出边关将士 情怀。 ③两首诗歌在结构上共同之处是前半部分都是写 ,所写的季节都
②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周敦颐《爱莲说》) ③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④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⑤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 56 分) 三、古诗文(3 题,16 分) 阅读下列古文,按要求作答 9-10 题。(9 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 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 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 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卒.获有所闻 身先士卒. B. 先达德隆望.尊 德高望.重 C. 未尝稍降辞.色 难辞.其咎 D. 穷.冬烈风 穷.途末路 10、翻译和理解(6 分) ① 翻译“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② 文中哪些词句能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 答: 11、比较阅读下列两首诗。(7 分) [甲]雁门太守行(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寒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 [甲]诗中“半卷红旗临易水”让人想起“ ,壮士一去 兮不复还”;[乙]诗中“长烟落日孤城闭”让人想起王维的“ , 。 ② [甲]诗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写出将士们 的决心;[乙]诗中“燕然未勒归无计”“人不寐,将军白 发征夫泪。”抒发出边关将士 情怀。 ③ 两首诗歌在结构上共同之处是前半部分都是写 ,所写的季节都 是
四、现代文(10题,40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2——13题。(6分) 我们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我们来说,昨天的智慧在今天看来已经 过时了。对他而言,孝子就是要“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那么,我们这个 全球化的世界可以从这样一位圣人那里学到些什么呢? 目前,一些东西方学者纷纷撰写文章,论述孔子的思想遗产对现代社会的意义。这 些学者认为,当今社会的松散和不和谐与2500多年前孔子所处的时代实际上有着很多相 似之处,尽管两个时代的外在表现千差万别。因此,我们也应当更多地遵从“礼”。 为~礼”通常理解为“礼仪”“礼节”,但韩国延世大学教授韩载鹤认为:它应当理解 问、教养、自律、克制和合法性等"。他认为,“礼”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前的 部不成文宪法,是对政府专制主义的种约束。他说:“‘礼′是非常值得认真研究的 旦现代东亚国家的国民开始效仿以前的儒家官员,像他们那样先以合乎礼法的行为规 范律己,那么,他们的国家将成为宪政国家 也有人怀疑,全球化体制是否能够接纳除了大众娱乐和大众消费之外的文明化价值 观。北欧亚洲硏研究协会的硏究员盖尔赫尔伯森提醒人们,全球化有可能导致—种倒退, 即个体、私人利益至上 因此,他说:“全球化可能成为比极权主义思想更可怕的民主敌人"。 因此,我们是不是应该退出因特网,翻开尘封已久的《论语》呢?也许确实应该。 赫尔伯森引了最近在国进行的一项调查,在这项调查中,89%受访者都认同儒家的 为政者应有“为民父母”的思想。91%的人对政府的目标应当是维护和谐的社会关系这·符合 正统儒家思想的观点示赞同。而87%的人与孔子一样,认为理想社会应该是“天下大同 当然,这只代表韩国这个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的国家的情况。但赫尔伯森说,在丹 麦进行的一项类似调查中,“出乎意料的是,有75%的受访者同意天下大同”的思想"。 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赫尔伯森说,这至少说明,“如果能向人们教授 这样一种社会道德观,其核心是以人们的家庭情感模式为基础的礼,那么儒家思想将 给我们这个‘失控的世界′提供极大的帮助 (节选自《儒学对全球化时代意味着什么》) 12、根据上文,以下对“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是指学问、教养、自律、克制和合法性等。 B.“礼”是一种社会道德观,它以人们的家庭情感模式为基础。 C.“礼”属于正统儒家思想,它是“礼仪”“礼节”的意思 D.“礼”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前的一部不成文宪法,是对政府专制主义的一种约束。 13、根据上文,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昨天的智慧在今天已经过时了,比如孔 子的“孝”的观念。 B.因为孔子根本不了解技术进步,所以专制统治者用他的言论说教作为维护专制统 治的有力工具 C.如果能向人们教授以“礼”为核心的社会道德观,那么我们这个“失控的世界” 将有可能变得有序。 D.当今社会是松散和不和谐的,我们应当更多地遵从“礼”,政府的目标应当是维 护和谐的社会关系
四、现代文(10 题,40 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12——13 题。(6 分) 我们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我们来说,昨天的智慧在今天看来已经 过时了。对他而言,孝子就是要“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那么,我们这个 全球化的世界可以从这样一位圣人那里学到些什么呢? 目前,一些东西方学者纷纷撰写文章,论述孔子的思想遗产对现代社会的意义。这 些学者认为,当今社会的松散和不和谐与 2500 多年前孔子所处的时代实际上有着很多相 似之处,尽管两个时代的外在表现千差万别。因此,我们也应当更多地遵从“礼”。 “礼”通常理解为“礼仪”“礼节”,但韩国延世大学教授韩载鹤认为,它应当理解 为“学问、教养、自律、克制和合法性等”。他认为,“礼”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前的 一部不成文宪法,是对政府专制主义的一种约束。他说:“‘礼’是非常值得认真研究的, 一旦现代东亚国家的国民开始效仿以前的儒家官员,像他们那样先以合乎礼法的行为规 范律己,那么,他们的国家将成为宪政国家。” 也有人怀疑,全球化体制是否能够接纳除了大众娱乐和大众消费之外的文明化价值 观。北欧亚洲研究协会的研究员盖尔·赫尔伯森提醒人们,全球化有可能导致一种倒退, 即个体、私人利益至上。 因此,他说:“全球化可能成为比极权主义思想更可怕的民主敌人”。 因此,我们是不是应该退出因特网,翻开尘封已久的《论语》呢?也许确实应该。 赫尔伯森援引了最近在韩国进行的一项调查,在这项调查中,89%的受访者都认同儒家的 为政者应有“为民父母”的思想。91%的人对政府的目标应当是维护和谐的社会关系这一符合 正统儒家思想的观点表示赞同。而 87%的人与孔子一样,认为理想社会应该是“天下大同”。 当然,这只代表韩国这个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的国家的情况。但赫尔伯森说,在丹 麦进行的一项类似调查中,“出乎意料的是,有 75%的受访者同意‘天下大同’的思想”。 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赫尔伯森说,这至少说明,“如果能向人们教授 这样一种社会道德观,其核心是以人们的家庭情感模式为基础的‘礼’,那么儒家思想将 给我们这个‘失控的世界’提供极大的帮助”。 (节选自《儒学对全球化时代意味着什么》) 12、根据上文,以下对“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礼”是指学问、教养、自律、克制和合法性等。 B.“礼”是一种社会道德观,它以人们的家庭情感模式为基础。 C.“礼”属于正统儒家思想,它是“礼仪”“礼节”的意思。 D.“礼”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前的一部不成文宪法,是对政府专制主义的一种约束。 13、根据上文,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我们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昨天的智慧在今天已经过时了,比如孔 子的“孝”的观念。 B.因为孔子根本不了解技术进步,所以专制统治者用他的言论说教作为维护专制统 治的有力工具。 C.如果能向人们教授以“礼”为核心的社会道德观,那么我们这个“失控的世界” 将有可能变得有序。 D.当今社会是松散和不和谐的,我们应当更多地遵从“礼”,政府的目标应当是维 护和谐的社会关系
比较阅读下列两文段,完成14-—16题。(10分) [甲]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哽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 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 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栒花,深黃的磬口的梅花;雪下 面还有令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枹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僬我 的眼前仿佛看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嗲地闹着。 ②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象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 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 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 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 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③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 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 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节选自鲁迅的《雪》) [乙] 雪最有益于人之处是在农事方面,我们靠天吃饭,自古以来就看上天的脸色,“天上 同云,雨雪雰雰。……既沾既足,生我百般。”俗语所说“瑞雪兆丰年”,即今冬积雪,明 年将丰之谓。不必“天大雪,至于牛目”,盈尺就可成为足够的宿泽。还有人说雪宜麦而 辟蝗,因为蝗遗孑于地,雪深一尺则入地-丈,连虫害都包治了。我自己也有一点类似 的经验,堂前有芍药两栏,书房檐下有玉簪一畦,冬日几场大雪扫积起来,堆在花栏花 圃上面,不但可以使花根保暖,而且来春雪融成了天然的润溉,大地回苏的时候果然新 苗怒发,长得十分茁壮,花团锦簇。我当时觉得比堆雪人更有意义。 (节选自梁实秋的《雪》) 14、下面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写雪,开篇写的却是“嗳国的雨”,作者以此来衬托出北国雪的不屈的精神 B.团智闹了《红樹》中喘兆丰年”句,说明雪与衣邽的密切关系。 C.两个文段都用了比喻的手法来描写雪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雪的功用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塑雪罗汉主要是为了反衬雪地捕乌的乐趣。而甲]文写 塑雪罗汉伣是通过塑雪罗汉的种缺憾美来为本文"朔方的雪花的岀场作铺垫。 15、按要求作答。(4分) ①[甲]文画线的语句中用“隐约着的青春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形容江 南雪的什么特点? 答 ②[乙]文画线语句中“比堆雪人更有意义”,请说出其意义 答 16、按要求填写(3分) ①写出两句带“雪”字的诗句: ②写出三个含“雪”字的成语或警句(上文未出现过的)
比较阅读下列两文段,完成 14——16 题。(10 分) [甲]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 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 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 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 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②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象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 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 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 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 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③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 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 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节选自鲁迅的《雪》) [乙] 雪最有益于人之处是在农事方面,我们靠天吃饭,自古以来就看上天的脸色,“天上 同云,雨雪雰雰。……既沾既足,生我百般。”俗语所说“瑞雪兆丰年”,即今冬积雪,明 年将丰之谓。不必“天大雪,至于牛目”,盈尺就可成为足够的宿泽。还有人说雪宜麦而 辟蝗,因为蝗遗子于地,雪深一尺则入地一丈,连虫害都包治了。我自己也有一点类似 的经验,堂前有芍药两栏,书房檐下有玉簪一畦,冬日几场大雪扫积起来,堆在花栏花 圃上面,不但可以使花根保暖,而且来春雪融成了天然的润溉,大地回苏的时候果然新 苗怒发,长得十分茁壮,花团锦簇。我当时觉得比堆雪人更有意义。 (节选自梁实秋的《雪》) 14、下面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甲]文写雪,开篇写的却是“暖国的雨”,作者以此来衬托出北国雪的不屈的精神。 B.[乙]文作者引用了《红楼梦》中“瑞雪兆丰年”诗句,说明了雪与农事的密切关系。 C.两个文段都用了比喻的手法来描写雪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雪的功用。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塑雪罗汉主要是为了反衬雪地捕鸟的乐趣。而[甲]文写 塑雪罗汉侧是通过塑雪罗汉的一种缺憾美来为本文“朔方的雪花”的出场作铺垫。 15、按要求作答。(4 分) ① [甲]文画线的语句中用“隐约着的青春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形容江 南雪的什么特点? 答: ② [乙]文画线语句中“比堆雪人更有意义”,请说出其意义。 答: 16、按要求填写(3 分) ① 写出两句带“雪”字的诗句: ② 写出三个含“雪”字的成语或警句(上文未出现过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24分) 乱翻书 雷抒雁 ①小学到大学,是人生的基本成长期。那种读书是强制性阅读,每每有惩罚跟在后 边。考试是一根鞭子,轰羊一般,赶你从一个圈进另一个圈,一层层往所谓高处去。那时 的读书,只为充饥,难甘其味,是“苦读”,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折磨。小时候,每 次升级后,要做的第一件快事是烧旧课本,以释心恨。 ②参加工作之后,才真正体验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急急忙忙地翻书,为实用而读 居多,既不系统,又难集中。半世编辑生涯,乱七八糟读了一肚子书,世上事物,人间道 理,也都知道一些,但比不得学者们,业有专修,学有专攻。 ③但若问起此生还有什么抱负,有什么兴趣,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 “万卷”、“万里”,只是言其无尽。这“读”与“行”,乐趣也专在“自由”二字。成名成 家,治国平天下,已非我辈所能,早不在念中。 ④两年前,终于熬到退休,心愿遂矣。 ⑤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买来中华书局新版《二十四史》。把书架上那些读之无味、弃 之可惜的书,一并弃了,给这厚厚的《二十四史》挤出铺位。买《二十四史》,并非要当 史学家,也非是要钻故纸堆,是将其视为工具书。过去看书看报每有谈史的,一扫而过 现在偏要较较真。有许多章段过去也读过。这回只是“补读"、“查读 ⑥还要的件事,重读经典著作。包括国外的经典。上大学时读书,多当“伵读"。以 为作家写的,必好;以为书上的,必对。几十年人生、写作经历之后,再读经典作品,多当 读”,也能以找的目光之。偶尔,还能出些欠缺来。另外,更董得了经典著作,何 以为经典,拿自己的作品与之相較较,知首缺了些什么。这叫“重读,是“验读",验证也 ⑦所谓“自由”读书,即一切随心。读有趣的书,读有益的书,读曾经想读未找 ⑧如读书,彩书桌刻,各类书呈各种姿态。有湙肌章,因故停的,夹纸条, 伺机再读;有读了几页,又有另书需翻,信手覆在的;也有正摊开桌上,觉得其中几句使 人醑牾悟,需要熲手出的。枕边有书,是送人入梦,或上人清的;厕中有书,是有益轻弪松排泄 的。乱家中风景乱我生活秩疗者,唯!毎有家人清房间,总叮咛其物皆动,只书 不动,乱就乱着,我中之治。如别人胡妝齐了,其实,反倒是乱了我的思绪。 ⑨乱翻书,乐趣在以我为主,书为我使。有书做伴,随心所欲,保持种思想自由, 精神独立。一如李白之看山:相看两不厌。 ◎清人不敢说:“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我则说:人生惬意处,恰在乱翻书。 17、按要求作答。(6分) ①题目“乱翻书”其的含义是什么? 答 ②研读第⑥自然段,请用三个词概括作者读经典著作的三个阶段 18、作者认为学生时代的阅读是“苦读”,其原因是什么?(4分) 19、“人生愜意处,恰在乱翻书”,这里的“愜意”在文中指什么?(用文中原句作答)(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7——21 题。(24 分) 乱 翻 书 雷抒雁 ① 小学到大学,是人生的基本成长期。那种读书是强制性阅读,每每有惩罚跟在后 边。考试是一根鞭子,轰羊一般,赶你从一个圈进另一个圈,一层层往所谓高处去。那时 的读书,只为充饥,难甘其味,是“苦读”,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折磨。小时候,每 一次升级后,要做的第一件快事是烧旧课本,以释心恨。 ② 参加工作之后,才真正体验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急急忙忙地翻书,为实用而读 居多,既不系统,又难集中。半世编辑生涯,乱七八糟读了一肚子书,世上事物,人间道 理,也都知道一些,但比不得学者们,业有专修,学有专攻。 ③ 但若问起此生还有什么抱负,有什么兴趣,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 “万卷”、“万里”,只是言其无尽。这“读”与“行”,乐趣也专在“自由”二字。成名成 家,治国平天下,已非我辈所能,早不在念中。 ④ 两年前,终于熬到退休,心愿遂矣。 ⑤ 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买来中华书局新版《二十四史》。把书架上那些读之无味、弃 之可惜的书,一并弃了,给这厚厚的《二十四史》挤出铺位。买《二十四史》,并非要当 史学家,也非是要钻故纸堆,是将其视为工具书。过去看书看报每有谈史的,一扫而过, 现在偏要较较真。有许多章段过去也读过。这回只是“补读”、“查读”。 ⑥ 还要做的一件事,重读经典著作。包括国外的经典。上大学时读书,多当“仰读”。以 为作家写的,必好;以为书上的,必对。几十年人生经验、写作经历之后,再读经典作品,多当 “俯读”,也能以挑剔的目光视之。偶尔,还能读出一些欠缺来。另外,更懂得了经典著作,何 以为“经典”,拿自己的作品与之相较,知道缺了些什么。这叫“重读”,是“验读”,验证也。 ⑦ 所谓“自由”读书,即一切随心。读有趣的书,读有益的书,读曾经想读未找、 到的书,读友人写出的书,读敌人的书。 ⑧ 如此读书,难免书桌凌乱,各类书呈各种姿态。有读到几章,因故停读的,夹一纸条, 伺机再读;有读了几页,又有另一书需翻,信手覆在那里的;也有正摊开桌上,觉得其中几句使 人醒悟,需要随手摘出的。枕边有书,是送人入梦,或让人清醒的;厕中有书,是有益轻松排泄 的。乱家中风景、乱我生活秩序者,唯书而已!每有家人清扫房间,总叮咛其凡物皆可动,只书 不能动,乱就乱着,我知其乱中之治。如别人胡乱收拾整齐了,其实,反倒是乱了我的思绪。 ⑨ 乱翻书,乐趣在以我为主,书为我使。有书做伴,随心所欲,保持一种思想自由, 精神独立。一如李白之看山:相看两不厌。 ⑩ 清人不敢说:“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我则说:人生惬意处,恰在乱翻书。 17、按要求作答。(6 分) ① 题目“乱翻书”其的含义是什么? 答: ② 研读第⑥自然段,请用三个词概括作者读经典著作的三个阶段。 18、作者认为学生时代的阅读是“苦读”,其原因是什么?(4 分) 答: 19、“人生惬意处,恰在乱翻书”,这里的“惬意”在文中指什么?(用文中原句作答)(4分) 答:
20、你认为当前我们可以“乱翻书”吗?为什么?(4分) 21、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6分) 读书的真正乐趣在哪里呢?我想,在于求真、求善、求美。读科学之书可以求真,使 知识完真;读道德之书可以求善,使思想完善;读文艺之书可以求美,使心灵完美。读书 之乐就在于追这处真善美的人生境界,追求一种心灵上的满足与幸福。 这段文字表达“读书的乐趣在于追求人生的真善美”,而上文《乱翻书》也道出“读书的乐 趣在于‘自由读书’”,请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读书的乐趣又是什么?(50字以内) 第三部分写作(60分) 五、写作(1题,60分) 22.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①“总有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歌、一句名言警句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里。它或 许掀动过你的情感,或许改变过你的观念,甚至可能影响了你的人生状态。那书、 那文、那诗、那言,就是你的人生拥有的财富,而且是享受不尽的财富。”请你以 享不尽的财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②“有句广告语说得好,年轻没有失败。如果你真的失败了,记住,打败你的不是别 人,而是你自己。”请认真理解这段话的含义,联系个人的经验和感受,写一篇文 章,题目自定,文体自选,不少600字
20、你认为当前我们可以“乱翻书”吗?为什么?(4 分) 答: 21、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6 分) 读书的真正乐趣在哪里呢?我想,在于求真、求善、求美。读科学之书可以求真,使 知识完真;读道德之书可以求善,使思想完善;读文艺之书可以求美,使心灵完美。读书 之乐就在于追这处真善美的人生境界,追求一种心灵上的满足与幸福。 这段文字表达“读书的乐趣在于追求人生的真善美”,而上文《乱翻书》也道出“读书的乐 趣在于‘自由读书’”,请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读书的乐趣又是什么?(50 字以内) 答: 第三部分 写作(60 分) 五、写作(1 题,60 分) 22.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①“总有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歌、一句名言警句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里。它或 许掀动过你的情感,或许改变过你的观念,甚至可能影响了你的人生状态。那书、 那文、那诗、那言,就是你的人生拥有的财富,而且是享受不尽的财富。”请你以 “享不尽的财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600 字。 ②“有句广告语说得好,年轻没有失败。如果你真的失败了,记住,打败你的不是别 人,而是你自己。”请认真理解这段话的含义,联系个人的经验和感受,写一篇文 章,题目自定,文体自选,不少 600 字。 题 目
07年九年级语文综合练习(二) 答案及评分标准 、语文知识(6题,19分) 1、D(A.qio地壳/Ke弹壳:B.pao泡/bao雹/ba0抱;C.1ang朗/lang郎、琅) [3分] 2、C(A群籍;B馈赠:D危坐)[3分] 3、B[3分] 4、A[3分] 5、(1)③④⑧(其中对两个即可);(2)②,改为“其中”;(3)11、13(应改为 “务请”“馈赠”)。[每小问1分,共3分] 6、(1)示例:雨天凉爽,沉着答题,走出阴雨,明天会更好。(只要是与雨天有 关,表示关心的提示语即可。)[2分] (2)①示例:大多数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或大多数学生对文学感兴趣。) ②示例:增加语文课的趣味性,语文课要适当增加文学作品的内容。[前后 各1分,意合即可,合2分] 二、古诗文(2题,15分) 7、(1)C、F(A即-却,B圆-园,D厌-恶,E升-胜)[对一项得2分,错一项扣 2分,共4分](注:该题考卷上误写2分,实为4分。) (2)①谁家新燕啄春泥②野渡无人舟自横③谁道人生无再少④黄发垂髫,并 恰然自乐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每句1分,凡 有错处该句不给分。共4分] (3)①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要求选答一题,2分] 8、①推托②多③通“返”④击鼓⑤偏爱[一词1分,共5分] 三、古诗文阅读(3题,16分) 9、B[3分] 10、①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 ②余幼时即嗜学;慕圣贤之道:以中有足乐者。 [以上均为表述,意合即可,每题3分,共6分] l1、①风萧萧兮易水寒/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前后各1分,共2分] ②报效朝廷/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前后各2分,共4分] ③(秋)景/秋(天)季[全对得1分] 四、现代文阅读(10题,40分) 12、C(“礼仪”“礼节”只是“礼”的通常理解,作为孔子思想的精髓,并不能代 表孔子思想中“礼”的全部内容,所以C项错误。[3分] 13、D(A项,原文是“昨天的智慧在今天看来已经过时了”,并不是肯定的说法; B项,两个分句没有因果关系;C项,原文是“将给我们这个‘失控的世界’提供 极大的帮助”,所以“将有可能”应该去掉,“那么”后加上“这将有助于”,这样
07 年九年级语文综合练习(二)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文知识(6 题,19 分) 1、D(A.qiāo 地壳/Ké弹壳;B.pāo 泡/báo 雹/bāo 抱;C. lǎng 朗/láng 郞、琅) [3 分] 2、C(A 群籍;B 馈赠;D 危坐)[3 分] 3、B[3 分] 4、A[3 分] 5、(1)③④⑧(其中对两个即可);(2)②,改为“其中”;(3)11、13(应改为 “务请”“馈赠”)。[每小问 1 分,共 3 分] 6、(1)示例:雨天凉爽,沉着答题,走出阴雨,明天会更好。(只要是与雨天有 关,表示关心的提示语即可。)[2 分] (2)①示例:大多数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或大多数学生对文学感兴趣。) ②示例:增加语文课的趣味性,语文课要适当增加文学作品的内容。[前后 各 1 分,意合即可,合 2 分] 二、古诗文(2 题,15 分) 7、(1)C、F (A 即-却,B 圆-园,D 厌-恶,E 升-胜)[对一项得 2 分,错一项扣 2 分,共 4 分](注:该题考卷上误写 2 分,实为 4 分。) (2)①谁家新燕啄春泥 ②野渡无人舟自横 ③谁道人生无再少 ④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 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每句 1 分,凡 有错处该句不给分。共 4 分] (3)①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要求选答一题,2 分] 8、①推托 ②多 ③通“返” ④击鼓 ⑤偏爱 [一词 1 分,共 5 分] 三、古诗文阅读(3 题,16 分) 9、B[3 分] 10、①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 ②余幼时即嗜学;慕圣贤之道;以中有足乐者。 [以上均为表述,意合即可,每题 3 分,共 6 分] 11、①风萧萧兮易水寒/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前后各 1 分,共 2 分] ②报效朝廷/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前后各 2 分,共 4 分] ③(秋)景/秋(天)季[全对得 1 分] 四、现代文阅读(10 题,40 分) 12、C(“礼仪”“礼节”只是“礼”的通常理解,作为孔子思想的精髓,并不能代 表孔子思想中“礼”的全部内容,所以 C 项错误。[3 分] 13、D(A 项,原文是“昨天的智慧在今天看来已经过时了”,并不是肯定的说法; B 项,两个分句没有因果关系;C 项,原文是“将给我们这个‘失控的世界’提供 极大的帮助”,所以“将有可能”应该去掉,“那么”后加上“这将有助于”,这样
的推断才正确) 14、C(甲文主要用了比喻而乙文则用引用的修辞手法)[3分] ①孕育着生命所特有的轻柔和缓 ②令植物重获生机(或更好地使植物地茁壮成长)[意合即可,各2分,共4分] 16、①示例:雪拥蓝关马不前/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雪暗凋旗画/独钓寒江雪/等[一句1分,共2分] ②示例:雪中送炭/程门立雪/雪上加霜/等[三个才得1分] 17、①自由读书,②仰读、俯读、验读[每小题3分,②每三词1分,合6分] 因为学生时代的阅读带有强制的性质,不自由,难回其味,少有乐趣。[意合 即可,4分] 19、乱翻书,乐趣在以我为主,书为我使。有书做伴,随心所欲,保持一种思想 自由,精神独立。一如李白之看山:相看两不厌。[4分] 20、示例:不能完全乱翻书,因为学生时代处于基本成长期,可以有自己的喜好 但阅读的内容不能没有选择,阅读的目的和要求也必须明确。[本属开放题 意近或自圆其说即可,4分] 21、要求:①有自己的读书体验;②围绕乐趣表达(即以什么是乐?怎样乐?) [6分] 五、22、写作60分(见“指导书”中考评卷要求) 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中语科 二00七年五月
的推断才正确) 14、C(甲文主要用了比喻而乙文则用引用的修辞手法)[3 分] 15、①孕育着生命所特有的轻柔和缓 ②令植物重获生机(或更好地使植物地茁壮成长)[意合即可,各 2 分,共 4 分] 16、①示例:雪拥蓝关马不前/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雪暗凋旗画/独钓寒江雪/等[一句 1 分,共 2 分] ②示例:雪中送炭/程门立雪/雪上加霜/等[三个才得 1 分] 17、①自由读书,②仰读、俯读、验读[每小题 3 分,②每三词 1 分,合 6 分] 18、因为学生时代的阅读带有强制的性质,不自由,难回其味,少有乐趣。[意合 即可,4 分] 19、乱翻书,乐趣在以我为主,书为我使。有书做伴,随心所欲,保持一种思想 自由,精神独立。一如李白之看山:相看两不厌。[4 分] 20、示例:不能完全乱翻书,因为学生时代处于基本成长期,可以有自己的喜好, 但阅读的内容不能没有选择,阅读的目的和要求也必须明确。[本属开放题, 意近或自圆其说即可,4 分] 21、要求:①有自己的读书体验;②围绕乐趣表达(即以什么是乐?怎样乐?) [6 分] 五、22、写作 60 分(见“指导书”中考评卷要求) 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中语科 二 00 七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