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 总论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皮肤病的症状与诊断 +皮肤病的治疗
皮肤性病学 总论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皮肤病的症状与诊断 皮肤病的治疗
skin +人体最大器官,占体重的16%,面积12~2.0m2。 不同部位的皮肤厚薄不一,除皮下组织外,约为 0.5~4mm。眼险、外阴、乳房等处皮肤较薄,而枕后、 项、掌跖及四肢伸侧皮肤较厚 +皮肤表面有许多高出皮面的皮嵴和凹下的皮沟,皮嵴 与皮沟组成不同的图案称为皮纹,在指、趾掌侧末端 及掌跖的皮纹具有遗传学及法医学上的意义 皮肤颜色因人种、遗传、性别、部位及疾病等而异。 +皮肤由表到里分为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三层,并附 有毛发、皮脂腺、汘腺及指、趾甲等皮肤附属器,以 及血管、淋巴管、神经及肌肉等组织。 2/111
2/111 skin 人体最大器官,占体重的16%,面积1.2~2.0m2 。 不同部位的皮肤厚薄不一,除皮下组织外,约为 0.5~4mm。眼险、外阴、乳房等处皮肤较薄,而枕后、 项、掌跖及四肢伸侧皮肤较厚。 皮肤表面有许多高出皮面的皮嵴和凹下的皮沟,皮嵴 与皮沟组成不同的图案称为皮纹,在指、趾掌侧末端 及掌跖的皮纹具有遗传学及法医学上的意义。 皮肤颜色因人种、遗传、性别、部位及疾病等而异。 皮肤由表到里分为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三层,并附 有毛发、皮脂腺、汗腺及指、趾甲等皮肤附属器,以 及血管、淋巴管、神经及肌肉等组织
毛发 腺开口 质层 颗粒层 表皮一 棘层 基底层 真皮乳头 真皮 小汗腺 皮下 脂肪细胞 组织 皮脂腺 动脉 立毛肌神经 静脉 图1-1皮肤组织结构示意图 3/111
3/111
表皮( Epidermis) +厚约0.2mm。复层鳞状上皮。 +角质形成细胞( keratinocytes,kC+ non-KO +表皮95%是由KC组成,分五层:基底层、棘细 胞层、颗粒层、透明层(仅存掌跖部)及角质层。 +表皮基底细胞分裂周期13-19天 +表皮更替时间28-56天 +表皮更新时间41-75天 4/111
4/111 表皮(Epidermis) 厚约0.2mm。复层鳞状上皮。 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non-KC 表皮95%是由KC组成,分五层:基底层、棘细 胞层、颗粒层、透明层(仅存掌跖部)及角质层。 表皮基底细胞分裂周期13-19天 表皮更替时间28-56天 表皮更新时间41-75天
表皮细胞分五层 +基底层( basal cell layer)生发层无血管 +棘细胞层( price cell layer)多角形,共4-10层。 +颗粒层( stratum granulosum透明角质颗粒。 透明层 (stratum lucidum仅存掌跖部 +角质层( stratum corneum)5-10层扁平无核,面部约 15层,掌跖部100余层 5/111
5/111 表皮细胞分五层 基底层(basal cell layer)生发层:无血管 棘细胞层(pricle cell layer)多角形,共4-10层。 颗粒层(stratum gramulosum)透明角质颗粒。 透明层(stratum lucidum)仅存掌跖部 角质层(stratum corneum)5-10层扁平无核,面部约 15层,掌跖部100余层
角质层 颗粒层 桥粒 棘层 際 基底层 图1-2表皮结构示意图 6/111
6/111 桥粒
基底膜带(BMZ +表皮与真皮通过基底膜带相连接,表皮内无血 管,营养物质是由真皮毛细血管透过基底膜带 供绐的。 + Subepithelial basment membrane zone BMz 7/111
7/111 基底膜带(BMZ) 表皮与真皮通过基底膜带相连接,表皮内无血 管,营养物质是由真皮毛细血管透过基底膜带 供给的。 Subepithelial basment membrane zone,BMZ
树枝状细胞 dendritc cells +黑素细胞( melanocytes +郎邮格汉细胞( Langerhans,ce) +Merkel cell +未定类细胞( indeterminated cel 未成熟或未找到格罕颗粒的LC。 基底层黑色素细胞 及黑色素颗粒 2o9se06 8/111
8/111 树枝状细胞(dendritc Cells) 黑素细胞(melanocytes) 郎格汉细胞(Langerhans’ cell) Merkel cell 未定类细胞(indeterminated cell) – 未成熟或未找到格罕颗粒的LC。 基底层黑色素细胞 及黑色素颗粒
黑素细胞 melanocytes +来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位于基底细胞之,HE染色 切片上胞浆透明。 +含黑素小体,无角蛋白,无桥粒。 不同部位、不同年龄,其黑素细胞的数量不同,但不 同人种之间黑素细胞的数量、形态则无差异。 人类的肤色为会么会有黄、黑、白? 由于黑素细胞内特有酪氨酸酶活性不 黑种人黑素小体较大、以单个形式存 棘层和颗粒层均可见到; 黄种人及白种人黑素小体较小,常以 般仅见于基底层。 9/111
9/111 黑素细胞(melanocytes) 来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位于基底细胞之,HE染色 切片上胞浆透明。 含黑素小体,无角蛋白,无桥粒。 不同部位、不同年龄,其黑素细胞的数量不同,但不 同人种之间黑素细胞的数量、形态则无差异。 人类的肤色为会么会有黄、黑、白? – 由于黑素细胞内特有酪氨酸酶活性不同 – 黑种人黑素小体较大、以单个形式存在,在表皮基底层、 棘层和颗粒层均可见到; – 黄种人及白种人黑素小体较小,常以聚集的形式存在,一 般仅见于基底层
郎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cell) LC来源于骨髓,属巨噬细胞系统,具有摄取、加工、 递呈抗原功能。 +电镜下可见 Birbeck颗粒(格罕颗粒)。完整的 Birbeck 颗粒如网球拍状,一般所见主要是“杆”。 +LC能表达许多抗原,CD6是LC的标志抗原。 10/111
10/111 郎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 LC来源于骨髓,属巨噬细胞系统,具有摄取、加工、 递呈抗原功能。 电镜下可见Birbeck颗粒(格罕颗粒)。完整的Birbeck 颗粒如网球拍状,一般所见主要是“杆”。 LC能表达许多抗原,CD6是LC的标志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