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区创新服务体系规划案例 案例背景 通州区位于北京城东部,是首都的“东大门”,是闻名中外的京杭大运河的北起 点。在北京市制定的“两轴一两带一多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中,通州区不仅 属于“多中心”中的重点之一,而且处于“一轴”(长安街延长线)、“一带”(东部发 展带)的核心位置。全区面积912.34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 153个居(家)委会、480个行政村,人口67万 通州区交通方便,通讯快捷,是北京通往天津、塘沽、唐山、秦皇岛、山海关、 沈阳、华北、东北等沿海城市的交通枢纽。经过通州区境内的铁路有直达秦皇岛的 京秦铁路,通往承德的京承铁路。公路有与首都城区相连的京通高速公路,有通往 天津和天津新港的京津塘高速公路、京津公路和直通秦皇岛的京哈公路及新建成通 车的京沈高速公路。区内国道总长36.65公里,符合交通部1、2、3级道路标准 的干线公路147.35公里,区级公路224.92公里、乡级公路1635.44公里。通 州区邮电设施配套齐全,服务完备,有邮政支局(所)30个,电信支局6个,支 局站点70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1.7万门,平均每两个拥有一部电话,程 控电话交换系统与国内外可直接通话 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05.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3.8亿 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4亿元。全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450元,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达到11860元。 客户需求 通州区在建设区域创新系统上已经作了很多工作,并且已经初见成效,需要将 目前正在运作的一些项目进行梳理,形成更加清晰的思路,形成创新服务体系的目 标、模式、发展步骤,提高工作的系统性,便于未来工作的开展
1 北京通州区创新服务体系规划案例 案例背景 通州区位于北京城东部,是首都的“东大门”,是闻名中外的京杭大运河的北起 点。在北京市制定的“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中,通州区不仅 属于“多中心”中的重点之一,而且处于“一轴”(长安街延长线)、“一带”(东部发 展带)的核心位置。全区面积 912.34 平方公里,辖 11 个乡镇、4 个街道办事处、 153 个居(家)委会、480 个行政村,人口 67 万。 通州区交通方便,通讯快捷,是北京通往天津、塘沽、唐山、秦皇岛、山海关、 沈阳、华北、东北等沿海城市的交通枢纽。经过通州区境内的铁路有直达秦皇岛的 京秦铁路,通往承德的京承铁路。公路有与首都城区相连的京通高速公路,有通往 天津和天津新港的京津塘高速公路、京津公路和直通秦皇岛的京哈公路及新建成通 车的京沈高速公路。区内国道总长 36.65 公里,符合交通部 1、2、3 级道路标准 的干线公路 147.35 公里,区级公路 224.92 公里、乡级公路 1635.44 公里。通 州区邮电设施配套齐全,服务完备,有邮政支局(所)30 个,电信支局 6 个,支 局站点 70 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 31.7 万门,平均每两个拥有一部电话,程 控电话交换系统与国内外可直接通话。 2003 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 105.5 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 23.8 亿 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8.4 亿元。全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6450 元,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达到 11860 元。 客户需求 通州区在建设区域创新系统上已经作了很多工作,并且已经初见成效,需要将 目前正在运作的一些项目进行梳理,形成更加清晰的思路,形成创新服务体系的目 标、模式、发展步骤,提高工作的系统性,便于未来工作的开展
针对北京市提出的“引擎”计划和“二二一”工程,如何承接北京市的创新资源, 优化和提升通州区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借鉴其他地区的的模式和做法,探索区域创新和区域创新服务的更有效的模 式,有效地提升工作的思路 如何通过对创新服务体系的规划,重新思考科委和相关机构未来职能的定位 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区域创新提供管理和服务。 解决思路 对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进行研究,对于国家建设创新体系的相关政策、北京市 的“二四八”工程、“123”计划、“ 工程的思路和相关举措进行研究,把握通州 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环境和背景。 项目组对通州区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特征、产业定位进行了调研,并对于通州 区现有的创新服务机构的情况进行了了解,通过访谈或座谈的方式了解通州区创新 体系的建设现状和发展目标,项目组对通州区下属六个开发区进行了走访和调研 通过对管委会、园区开发公司管理人员的访谈,以及对下属入区企业的参观了解, 以及园区企业的问卷调查,了解园区的发展思路,了解和分析园区内企业的发展状 况和创新需求。 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新课题,对国内外其它地区或园区 的发展进行了研究,通过横向的比较和研究,借鉴别的地区创新发展的经验,找到 存在的差距,发现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创新建设的关键要素,了解创新所需要的环 境和生态 在此基础上,分析通州区创新服务方面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明确体系 规划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区域创新服务体系的内涵、要素和系统结构的研究,提出适合于通州的 创新服务构架,提出了三层次服务体系的构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背景是资源 整合相关资源,建立六大服务平台,提出了分三步实施的方案,并提出了相关的实 施配套政策
2 针对北京市提出的“引擎”计划和“二二一”工程,如何承接北京市的创新资源, 优化和提升通州区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借鉴其他地区的的模式和做法,探索区域创新和区域创新服务的更有效的模 式,有效地提升工作的思路。 如何通过对创新服务体系的规划,重新思考科委和相关机构未来职能的定位, 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区域创新提供管理和服务。 解决思路 对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进行研究,对于国家建设创新体系的相关政策、北京市 的“二四八”工程、“123”计划、“二二一”工程的思路和相关举措进行研究,把握通州 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环境和背景。 项目组对通州区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特征、产业定位进行了调研,并对于通州 区现有的创新服务机构的情况进行了了解,通过访谈或座谈的方式了解通州区创新 体系的建设现状和发展目标,项目组对通州区下属六个开发区进行了走访和调研, 通过对管委会、园区开发公司管理人员的访谈,以及对下属入区企业的参观了解, 以及园区企业的问卷调查,了解园区的发展思路,了解和分析园区内企业的发展状 况和创新需求。 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新课题,对国内外其它地区或园区 的发展进行了研究,通过横向的比较和研究,借鉴别的地区创新发展的经验,找到 存在的差距,发现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创新建设的关键要素,了解创新所需要的环 境和生态。 在此基础上,分析通州区创新服务方面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明确体系 规划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区域创新服务体系的内涵、要素和系统结构的研究,提出适合于通州的 创新服务构架,提出了三层次服务体系的构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背景是资源, 整合相关资源,建立六大服务平台,提出了分三步实施的方案,并提出了相关的实 施配套政策
为了帮助客户进行方案的实施,在规划中还重点对方案的实施进行了规划,生 产力中心是未来区域创新服务的核心平台,因此理实项目组在研究国内外生产力中 心的架构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通州生产力促进中心未来的定位、组织结构和运 作模式,并对几个重点平台的建设内容和程序进行了更详细的规划,包括职能、组 织、流程等内容
3 为了帮助客户进行方案的实施,在规划中还重点对方案的实施进行了规划,生 产力中心是未来区域创新服务的核心平台,因此理实项目组在研究国内外生产力中 心的架构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通州生产力促进中心未来的定位、组织结构和运 作模式,并对几个重点平台的建设内容和程序进行了更详细的规划,包括职能、组 织、流程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