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真菌性病害的诊断和鉴定 在植物侵染性病害中,真菌性病害的种类最多,为害最重,真菌病害的鉴定主要是根据症状和 病原真菌的形态,但真菌和其它种类的病原物又可以引起相似的症状,因此真菌病害的鉴定应以病 一般真菌病害经过症状的观察和显微镜检查,可以做出初步的鉴定,但有些 还必须 一、症状初步诊断 真菌所引起的植物病害,能产生多种类型的症状,一方面,寄主植物受病原真菌侵染后可表现 各种类型的病状,另一方面,病原真菌在寄主植物体内也产生不同类型的病征,如莓状物、粉状 多数病害在田间即能产 二、显微镜检查 单凭寄主植物症状特点对病害做出的诊,不是绝对可靠的,因为不同的病原物可以产生相似 症 种病害的症 显微镜 的形爸 的作时片的取 的提是要把病原物制成玻片行 粉菌 里松古 滴浮载剂在载片 用 湿润的针在病部表面挑取病原物少许于浮载剂中,盖片镜检,注意所取材料不要过多,以免相互 叠压影响观察: 2、刮:对于病原体稀少,用放大镜也不能辨出霉层存在的病害标本,可采用此法。置一滴浮载剂于 载玻片上,用刀尖沾浮载剂少许在病部表面顺同一方向刮取2一3次,将利下的东西放在载玻片 3、 对高 也的精 来进行 型厚物的器的结构等常用撕取》 盘 刀在 近病部的组织做 把病部的表皮撕 切取较薄部分,制片镜检。 4、切:有些病害的病原菌孢子器不是全部裸露于表面,而是部分或全部埋藏于病组织中,因此常采 用切取病部组织的横切面进行镜检,另外为了观察一些病原体的内部细微构造,也必须切其横切 面观察,可用徒手切片法或石蜡切片法,前者用的较多: 切割时要使刀口与材料垂直 否则所得 切面不正 连续切得 四、五片后 n用王 放入有水的浅玻皿 作抖应堂 一定数 过程在玻 孙常 司将材料夹在支持物中进 木髓等。切下的材料 最好随即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 中,然后用挑针挑选可用者进行显微观 5、粘:检查叶片表面的真菌还可用粘贴的方法,最简单的做法是将小段透明胶带贴在有真菌生长部 位的叶面上,直菊即粘在胶带上,而后,将胶带取下放在载玻片上的滴甘油乳鞍中,上面再加 滴甘油乳酸,加盖玻片镜检: 老暗色的病部组织,为了更好地镜检,常把病部切成约5x5毫米地细 注: E 之 在分离病原物前经过显微镜检查,对病原物先有初步了解, 也有助于分离方法的选择 和结果的判 三、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 容一种直黄病主的标 定都能检查到子实体而做出诊断。 在病部表面或组织中 检查到的真菌有时也不能断定就是它的病原 也有可能是植物组织死亡后在上面生长的腐生性真 。因此,对有出 病害病原物的确定 最好是经过分离和培养工作】 而且在适当的环境下进行接 试验,才能确定其致病性。真菌的分离就是将我们所需要的真菌病原物和其它杂菌分开,并给予适 宜环境,使其繁殖而得到纯培养
植物真菌性病害的诊断和鉴定 在植物侵染性病害中,真菌性病害的种类最多,为害最重,真菌病害的鉴定主要是根据症状和 病原真菌的形态,但真菌和其它种类的病原物又可以引起相似的症状,因此真菌病害的鉴定应以病 原真菌的鉴定为依据。一般真菌病害经过症状的观察和显微镜检查,可以做出初步的鉴定,但有些 还必须经过分离、培养、接种等一系列的工作。 一、症状初步诊断 真菌所引起的植物病害,能产生多种类型的症状,一方面,寄主植物受病原真菌侵染后可表现 各种类型的病状,另一方面,病原真菌在寄主植物体内也产生不同类型的病征,如霉状物、粉状 物、锈状物、点状物、菌核等等,故病征是诊断真菌病害的重要依据之一。多数病害在田间即能产 生病征,但也有因条件限制而无病征,此时,可采回标本,洗净后将病株或病组织放入保湿缸中, 适温下培养至病征出现后检查。 二、显微镜检查 单凭寄主植物症状特点对病害做出的诊断不是绝对可靠的,因为不同的病原物可以产生相似的 症状,而同一种病害的症状也可因寄主和环境条件不同而变化。因此,病害的初步诊断还必须用显 微镜检查确定才可靠。显微镜检查主要是观察真菌菌丝体和其它营养体的形态和结构、孢子的形态 特征和着生的方式、子实体的形态结构和产生的部位等。镜检的前提就是要把病原物制成玻片标 本,最常见的就是制成临时玻片,常用的制作临时玻片的取材方法如下: 1、挑:对于霉粉状病原物,如霜霉菌、锈菌、白粉菌和黑粉菌等,可置一滴浮载剂在载玻片上,用 湿润的针在病部表面挑取病原物少许于浮载剂中,盖片镜检,注意所取材料不要过多,以免相互 叠压影响观察; 2、刮:对于病原体稀少,用放大镜也不能辨出霉层存在的病害标本,可采用此法。置一滴浮载剂于 载玻片上,用刀尖沾浮载剂少许在病部表面顺同一方向刮取2-3次,将刮下的东西放在载玻片 上,盖片镜检。 3、撕:对于寄生在植物表皮细胞上的病原真菌,也可以将带有病原物的表皮撕下来进行镜检,这不 仅能看到病原物的形态,而且也可以检查病原与寄主的关系。如观察白粉菌和霜霉菌的分生孢子 梗、分生孢子和吸器的结构等常用撕取表皮的方法,观察的更为清楚。具体做法是用解剖刀在接 近病部的组织做一个很浅的切口,用镊子夹住切口的表皮,向着病部剥去,把病部的表皮撕下, 切取较薄部分,制片镜检。 4、切:有些病害的病原菌孢子器不是全部裸露于表面,而是部分或全部埋藏于病组织中,因此常采 用切取病部组织的横切面进行镜检,另外为了观察一些病原体的内部细微构造,也必须切其横切 面观察,可用徒手切片法或石蜡切片法,前者用的较多。切割时要使刀口与材料垂直,否则所得 切面不正,影响效果,连续切得四、五片后,用毛笔蘸水轻轻沿刀口取下,放入有水的浅玻皿 中,然后再切,当切到一定数量时,可在玻皿中选取较薄并带有目的物的材料; 制作徒手切片应当注意:1)切片过程中,必须常用毛笔蘸水湿润材料,以防材料干涸,不利于 切割;2)如材料过于柔软或为较薄的材料(叶片等),可将材料夹在"支持物"中进行。常用的 夹持物有胡萝卜、马铃薯、甘薯、莴苣、木髓等。切下的材料,最好随即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 中,然后用挑针挑选可用者进行显微观察。 5、粘:检查叶片表面的真菌还可用粘贴的方法,最简单的做法是将小段透明胶带贴在有真菌生长部 位的叶面上,真菌即粘在胶带上,而后,将胶带取下放在载玻片上的1滴甘油乳酸中,上面再加 一滴甘油乳酸,加盖玻片镜检; 6、KOH溶液脱色后镜检:一些暗色的病部组织,为了更好地镜检,常把病部切成约5х5毫米地细 片,置于10%KOH溶液中煮沸2-5分钟,使其脱色后镜检。 注:水是最常用的浮载剂,除此之外,还有乳酚油(加热融化的苯酚结晶20ml,乳酸20ml,甘油 40ml,蒸馏水20ml)和甘油乳酸液(乳酸500ml,甘油1000ml,蒸馏水500ml)。 此外,在分离病原物前经过显微镜检查,对病原物先有初步了解,也有助于分离方法的选择 和结果的判断。 三、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 观察一种真菌病害的标本,不一定都能检查到子实体而做出诊断。同时,在病部表面或组织中 检查到的真菌有时也不能断定就是它的病原物,也有可能是植物组织死亡后在上面生长的腐生性真 菌。因此,对有些病害病原物的确定,最好是经过分离和培养工作,而且在适当的环境下进行接种 试验,才能确定其致病性。真菌的分离就是将我们所需要的真菌病原物和其它杂菌分开,并给予适 宜环境,使其繁殖而得到纯培养
2、 ,有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等三大类 日的旦 适用于培养真菌,但许多细菌在这种培养基上也生长的较好,成份如下: 马铃萝 200点 萨腰或萄萄, 10一20克 洋采 17-20克 水 1000笔 热使将洗净后去皮的餐薯,本约1升煮沸半 浆质, 全 加糖分和马 开做水洋 定养条件差 选择新 适于单孢分 的植株 官或组织作为分高尊的边餐即你不宽 元九 这 一原则,对于绝大部分病害都是适用的,但也有例外,如有些有晕圈的斑点病(如野火病) 病菌局限在斑点中央的坏死组织中,从病斑的边缘是分离不到病菌的,但这类病害是比较少的。 此外,分离时常常遇到有些材料己沾染大量腐生菌,可将染有腐生菌的病组织作为接种材料,直 接接 到健康植物组织 或植闲 ,待其发病后,再从此病组织或病株上分离病原菌。 :常用的消毒液有三种: 浓盐酸 000毫于 先将升汞溶于盐酸中,待充分溶解后,再用水稀释:用升汞处理的时间,因材料而异,可自30 砂至30分钟不. 般为3一5分钟。病组织用升汞表面消毒后,要用灭菌水洗3一4次,以除去 残留的消毒剂,不然可能会影响病菌生长 2)漂白粉消毒液:对重金属如汞、铜敏感的真菌,可使用漂白粉消毒,该液不仅可用作表面消 运司处理种子 每, 漂白粉溶于水中! 40 滤后使用白粉消章液应该用新群的 最好在使用前临时随配 以免放置久了丧失杀菌效力,新鲜有效的溶液有强烈的氯气臭味,滴在有色纸上很容易使它 用漂白粉进行病组织表面消毒的时间一般为3一5分钟,用于处理种子约5一10分钟,最长可达20 30分钟。材料经漂白粉处理后,可不用灭菌水洗,因它有挥发性,.不会遗留在组织上影响分离 效果。对升汞比较敏感的微生物,分离时可试用漂白粉代替,但漂白粉的杀菌力较升汞稍差,消 毒效果有时不 3)0酒精:酒 中浸泡数秒到 钟, 茶后用 注:幼嫩的病组织 用药剂消毒时可 能宽调香的。天的材科可在酒精中安 全的方法是不用药剂消毒,而以灭菌, 水换洗8 0次 5、分离方法 常用的分离病原真菌的方法有两大类,即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 般都采用 组织分离法,就是切取小块病组织 经表而消毒和灭菌水洗过以后,移在琼胶培 般切成4一5mm的小块。组织太大 太小,其中的病原菌在消毒时容易被杀死 分 病原 的分离很少用 的分 不同,其分离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 1) 细根及幼 用清水冲洗干净病组织材料: 用或解剃刀在病部(或病健交界处)切取约3一5毫米的小士 经火焰消毒后,将消毒的病组织移置于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每皿放5 TF物 内 名称 生分期和人名等倒置于5C左右恒温箱中培养2 生菌丝如欲进一步纯化,可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中
1、准备: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包括操作场所的无菌,分离材料消毒 和无菌的操作步骤,此项工作一般在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因此事先要做好操作场所的消 毒以及分离材料和分离用具的准备工作。 2、分离培养用的培养基:培养基种类很多,有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等三大类, 种类不下几千种,但最常用的是马铃薯蔗糖洋菜培养基, 它适用于培养真菌,但许多细菌在这种培养基上也生长的较好,成份如下: 马铃薯 200克 蔗糖或葡萄糖 10-20克 洋菜 17-20克 水 1000毫升 将洗净后去皮的马铃薯切成碎块,加水约1升煮沸半小时,纱布过滤弃杂质,加入糖及洋菜,加 热使洋菜完全融化,并补入适量的水,使定容为1升,分装在三角瓶或试管中,加棉塞后灭菌。若完 全不加糖分和马铃薯,叫做水洋菜培养基,因营养条件差,适于单孢分离。 3、分离材料的选择:选择新近发病的植株、器官或组织作为分离的材料,可以减少腐生菌的污染, 腐生菌容易在生病很久而已经枯死或败坏的部分滋生,所以从受害的边缘部分即病健交界处分离 这一原则,对于绝大部分病害都是适用的,但也有例外,如有些有晕圈的斑点病(如野火病), 病菌局限在斑点中央的坏死组织中,从病斑的边缘是分离不到病菌的,但这类病害是比较少的。 此外,分离时常常遇到有些材料已沾染大量腐生菌,可将染有腐生菌的病组织作为接种材料,直 接接种到健康植物组织或植株上,待其发病后,再从此病组织或病株上分离病原菌。 4、组织的表面消毒:常用的消毒液有三种: 1)0.1%升汞溶液 升汞 1克 浓盐酸 2.5毫升 水 1000毫升 先将升汞溶于盐酸中,待充分溶解后,再用水稀释;用升汞处理的时间,因材料而异,可自30 秒至30分钟不等,一般为3-5分钟。病组织用升汞表面消毒后,要用灭菌水洗3-4次,以除去 残留的消毒剂,不然可能会影响病菌生长。 2)漂白粉消毒液:对重金属如汞、铜敏感的真菌,可使用漂白粉消毒,该液不仅可用作表面消 毒,而且还可用于处理种子。 漂白粉 10克 水 140毫升 将漂白粉溶于水中,过滤后使用,漂白粉消毒液应该用新鲜的,最好在使用前临时配制,随配随 用,以免放置久了丧失杀菌效力,新鲜有效的溶液有强烈的氯气臭味,滴在有色纸上很容易使它 褪色。 用漂白粉进行病组织表面消毒的时间一般为3-5分钟,用于处理种子约5-10分钟,最长可达20 -30分钟。材料经漂白粉处理后,可不用灭菌水洗,因它有挥发性,不会遗留在组织上影响分离 效果。对升汞比较敏感的微生物,分离时可试用漂白粉代替,但漂白粉的杀菌力较升汞稍差,消 毒效果有时不一致。 3)70%酒精:材料在酒精中浸泡数秒到一分钟,然后用灭菌水洗,较大的材料可在酒精中浸过后 在灯焰上烧去酒精,多用于果实、块茎等病组织的表面消毒。 注:幼嫩的病组织,表面用药剂消毒时可能会杀死其中的病原真菌,消毒时间应尽量缩短,比较安 全的方法是不用药剂消毒,而以灭菌水换洗8-9次。 5、分离方法 常用的分离病原真菌的方法有两大类,即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一般都采用 组织分离法,就是切取小块病组织,经表面消毒和灭菌水洗过以后,移在琼胶培 养基平板上培养,切取组织的大小要适宜,一般切成4-5mm的小块。组织太大, 带的杂菌多,组织太小,其中的病原菌在消毒时容易被杀死。稀释分离法一般用 于分离细菌和酵母菌,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很少用,土壤中真菌的分离可采用此 法。各种真菌病害发生的部位和形式不同,其分离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 法,下面介绍各种典型材料的分离法: 1)叶片、叶柄、细根及幼苗茎内病原真菌的分离: a、用清水冲洗干净病组织材料; b、用剪刀或解剖刀在病部(或病健交界处)切取约3-5毫米的小块病组织; c、将切下的病组织在0.1%升汞溶液中处理0.5-3分钟,以灭菌水洗三次; d、将镊子插入95%酒精中,经火焰消毒后,将消毒的病组织移置于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每皿放5 -6块病组织,均匀排列; e、用记号笔在培养皿上注明作物,病害名称,分离日期和人名等,倒置于25℃左右恒温箱中培养2 -3天后检查有无菌丝从病组织中长出,新生菌丝如欲进一步纯化,可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中
2)维管束组织内病原真菌的分离: 病株的茎纵剖开,并将变色部分切成小块: c、 做好标 倒置于25℃温箱中培养。某些材料大的根腐性病害,也可采用此法分离,而较小的 3)肥厚多肉组织块根 块茎、果实及蔬菜的肥厚叶柄等)中病原直菌的分离 、用脱脂棉沾70%酒精擦患病处,然后过火焰,如此两次以杀死表面的菌(也可不经火焰) b、用消毒解剖刀从健全部将组织剖开,用灭菌的接种针或解剖刀在病健交界处挑取一小块病组 织,直接移置到培养基上。 4种好标记 于25℃温箱中培养 内病 真商的分隆无中 面消毒(升 票白粉),用灭菌水洗涤后移置于培养基 5)土壤中病原真菌的 然后用稀释法或划线法分 特别大时,可用无菌沙来稀释士样以减少菌落数目,然后再分离】 四、真菌性病害的人工接种(回接) A 种病原物的致病性,证明它是一种病害的病原物 、接种前的准备工 菌种:接种前,提前繁殖好足量的纯的病原物。产生孢子的菌种用灭茵水将 孢子洗下 做成孢子悬浮液(一般10左右 或在病株上直接收集孢 不 中的菌丝体切成短红 带菌的培养基块接种 可将菌种培养在灭菌的玉米粒沙或 烤粒沙、棉好声沁接养其上 ,以后掺土待 2、接种方法:根据真菌病害传染方式和侵染途径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接种方法的选择 要求发病率高,但是也必须尽可能接近自然界实际发病情况 1D鸷种和器种法:适用于由种子及幼苗侵染的病害。用定量的病菌孢子与种子在容器内混合搅拌 正器接 物休粉 播种前或播种时施入土壤中 播种 ,小区试验必须进行土壤消毒 十用0.2%福尔马林液处 堆闷六天后摊开,待药气散完后再播 4)喷雾接种法:适用于一般由雨水或气流传播的病害,将制成的孢子悬浮液装入洁净的喉头喷雾 器内,叶片有蜡质层的,先用湿布轻轻擦去叶表腊质层后再进行喷洒,也可在孢子悬浮液中加 适量表面活性剂(0.02%Tween).以增加孢子液对叶片的均匀粘着,喷后在适宜温度下保湿2 8小时,使病菌的孢子能够萌发和侵入,然后将接种植物移入正常环境下生长:用此法接种由 接 5) 喷前和锈 出n 用 石粉稀释10倍 孢子 用手指轻轻弹动 的 保24 封 移到 条件指养,格病下在受接种的动面黄物片表使病部农子徐到被接种的园 苗上 也可达到接种目的 6)创伤接种法:适用于兼性腐生菌所致病害的接种,以甘薯软腐病为例,取健薯一块,用灭菌的 解剖刀切成厚约0.5cm的薯片,置于干净的培养皿内,在薯片的切面上放上两滴无菌水 用消 上挑取 许病原菌的孢子囊,置于薯片的水滴中,稍搅拌使菌展布于薯块切面 ,室温了 尺后观察 五、接种发病病株的再分离和病菌鉴定
2)维管束组织内病原真菌的分离: a、清水冲洗病组织,用解剖刀将病株的茎纵剖开,并将变色部分切成小块; b、用消毒的镊子将切好的病组织移入0.1%升汞液或漂白粉液中消毒后,用灭菌水冲洗3次移置于 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 c、做好标记,倒置于25℃温箱中培养。某些材料大的根腐性病害,也可采用此法分离,而较小的 采用前一种方法分离。 3)肥厚多肉组织(块根、块茎、果实及蔬菜的肥厚叶柄等)中病原真菌的分离: a、用脱脂棉沾70%酒精擦患病处,然后过火焰,如此两次以杀死表面的菌(也可不经火焰)。 b、用消毒解剖刀从健全部将组织剖开,用灭菌的接种针或解剖刀在病健交界处挑取一小块病组 织,直接移置到培养基上。 c、做好标记,倒置于25℃温箱中培养。 4)种子内病原真菌的分离:将种子进行表面消毒(升汞或漂白粉),用灭菌水洗涤后移置于培养基 上即可,或将种子播在无菌土中待病状出现后再进行分离。 5)土壤中病原真菌的分离:从土壤中分离植物病原真菌最常用的方法是划线和稀释,即将病土取出 少许,配制成悬浮液,然后用稀释法或划线法分离(参照细菌病害的分离部分)。在微生物群体 特别大时,可用无菌沙来稀释土样以减少菌落数目,然后再分离。 四、真菌性病害的人工接种(回接) 接种试验主要是确定一种病原物的致病性,证明它是一种病害的病原物。 1、接种前的准备工作 菌种:接种前,提前繁殖好足量的纯的病原物。产生孢子的菌种用灭菌水将 孢子洗下,做成孢子悬浮液(一般107左右),或在病株上直接收集孢子;不 产生或难产生孢子的菌种可将发育中的菌丝体切成短细的菌丝细胞或直接用 带菌的培养基块接种;如欲做土壤接种,可将菌种培养在灭菌的玉米粒沙或 麦粒沙、棉籽壳沙培养基上,以后掺土待用。 2、接种方法:根据真菌病害传染方式和侵染途径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接种方法的选择 要求发病率高,但是也必须尽可能接近自然界实际发病情况。 1)拌种和浸种法:适用于由种子及幼苗侵染的病害。用定量的病菌孢子与种子在容器内混合搅拌 均匀即可; 2)花器接种法:适用于由花器侵入的病害,将孢子悬浮液喷、撒或注射到各个花中; 3)土壤接种法:适用于由茎基部或根部侵入的病害。将人工培养的病菌或将带菌植物体粉碎,在 播种前或播种时施入土壤中后播种,小区试验必须进行土壤消毒,土壤用0.2%福尔马林液处 理,堆闷六天后摊开,待药气散完后再播种; 4)喷雾接种法:适用于一般由雨水或气流传播的病害,将制成的孢子悬浮液装入洁净的喉头喷雾 器内,叶片有蜡质层的,先用湿布轻轻擦去叶表腊质层后再进行喷洒,也可在孢子悬浮液中加 适量表面活性剂(0.02%Tween)以增加孢子液对叶片的均匀粘着,喷后在适宜温度下保湿24- 48小时,使病菌的孢子能够萌发和侵入,然后将接种植物移入正常环境下生长;用此法接种由 伤口入侵的病菌时,喷前需将寄主表面造成创伤,然后再接种; 5)喷撒接种法:接种白粉病菌和锈菌时可采用此法。将孢子用滑石粉稀释10倍,装入小喷粉器 中,喷洒在预先喷湿的叶面上,或将孢子粉装入大试管中,管中用双层纱布封住,然后倒放, 用手指轻轻弹动,使孢子徐徐撒落在预先喷湿的植物叶片表面,保湿24-48小时后,移到适宜 条件下培养。将病叶取下在受接种的幼苗上面轻轻振动病叶,使病部孢子徐徐落到被接种的幼 苗上,也可达到接种目的; 6)创伤接种法:适用于兼性腐生菌所致病害的接种,以甘薯软腐病为例,取健薯一块,用灭菌的 解剖刀切成厚约0.5cm的薯片,置于干净的培养皿内,在薯片的切面上放上两滴无菌水,用消毒 的接种针从病薯上挑取少许病原菌的孢子囊,置于薯片的水滴中,稍搅拌使菌展布于薯块切面 上,室温下培养3天后观察; 人工接种试验结束后,对其接种时间、地点、接种植物、品种、生育期、接种部位、接种用 菌、接种详细步骤,不同处理病状开始出现时间,病状变化等等都必须详细的记载,试验结束后及 时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接种发病病株的再分离和病菌鉴定 根据柯赫氏法则,将分离后纯培养的菌种接种到健全的寄主上,诱发出与原来相同的病害 后,再在接种后发病的植物上能分离到与原来相同的病菌,这样才能最终确定此菌即为真正的病原 菌
或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鉴定时常常会遇到许多非侵染性病害:他们的症状有的与病毒病,线虫病 植物病害的田间调查 一、实验目的: 了解植物病害的种类、分布和发生情况,掌握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使有效 地并展病害防治研究工作 2、在掌握病害调查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会自己设计病害的调查方案并进行田间实地调查。 基本原理: 一)植物病害调查的基本原则和类型 的 的方法 因病 进植物病 调 、自的和要 责袋梨目的的不而异,设有道用的方法。但是在 2)根据病害的性质和调查目的, 确定适当的调查方式和方法,并写出调查计划,做好调查前的充 准 3)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防止主观片面,如实反映情况: 4)及时归纳总结调查材料,并进行科学分析研究。 2、病害调查研究的类 植物病害调 据目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调查、重点调查和研究性质的调查,但这种区分之 1) 调查《基情况调查 主更日的 解当地作物病害的种类, 以及击现场查等方式进 、为害及损失程地 开调查4 以而 △应用 取 众实行三结合的原则。 般调查是重点调查和研究性质调查的基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专题调查(重点调查) 在前者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实践中提供的要求,深入对某些关键性问题进行重点调查(比 如经过一般调查发现的重要病害) 是对植物柄深入认识的过程。其任务和内谷因具体情况 而定, 玩继植物的发华发展在流行规及防治关等 突出发病 防治 查时 春纹求代表性 有同 工作深火细 找出病害的 3)系统定点调查(研究性质调查】 在进行试验研究或预测预报时,为了系统地了解病害的发展变化,常采用定点调查,即选 有代表性的田块,第一次调查时把样点选好,作上标记,定期或不定期地在固定样点上调查, 有时还要调查由点到片,由片到面的发展过程。必须强调指出,调查除在已定点上外,还要经 常大面积的流动调查,做到点面结合,弥补点上的不足,以便及时掌握全局情况,更好地指导 研究和防治 二)植物病害调查研究的方法 取样交雅物高食被疫斋金好餐赛整整势养和调省目的不阿而。主要包括调查时期和次数。 调查目的,结合病害发 时期和为害情况来 熟期调查最好;小麦条病阿源冬情税就必项早雅春麦上调告如小 独病 穗病以乳 ,如一次调查几种作物或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鉴定时常常会遇到许多非侵染性病害,他们的症状有的与病毒病、线虫病 或有些真菌病害很相似,甚至在上面还能检查到真菌。当然,这些真菌一般是后来在上面生长的腐 生性真菌。非侵染病害,一般在田间是同时普遍发生的,与地形、土壤、栽培、品种和气候等条件 有关,没有完整的田间记载有时是很难鉴定的。最好是就地观察,调查和分析,不能单纯依靠室内 的检查。当然,其它病害的鉴定也要注意这一点,不过这些对于非侵染性病害更加重要。 植物病害的田间调查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病害调查,了解植物病害的种类、分布和发生情况,掌握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便有效 地开展病害防治研究工作; 2、在掌握病害调查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会自己设计病害的调查方案并进行田间实地调查。 二、基本原理: 一) 植物病害调查的基本原则和类型 1、病害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植物病害调查研究的方法,因病害性质和调查目的的不同而异,没有普遍适用的方法,但是在 进行植物病害调查时,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1)明确调查任务、对象、目的和要求; 2)根据病害的性质和调查目的,确定适当的调查方式和方法,并写出调查计划,做好调查前的充 分准备; 3)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防止主观片面,如实反映情况; 4)及时归纳总结调查材料,并进行科学分析研究。 2、病害调查研究的类型 植物病害调查,根据目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调查、重点调查和研究性质的调查,但这种区分之 间的界限不是绝对的。 1)一般调查(基本情况调查) 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地作物病害的种类、分布、为害及损失程度等。常采取访问、开调查会 以及田间现场调查等方式进行。各种方式必须配合应用,要坚持与当地领导、技术干部、广大 群众实行三结合的原则。一般调查是重点调查和研究性质调查的基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专题调查(重点调查) 在前者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实践中提供的要求,深入对某些关键性问题进行重点调查(比 如经过一般调查发现的重要病害),是对植物病害深入认识的过程。其任务和内容因具体情况 而定,主要围绕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流行规律及防治关键等问题,突出发病因子及流行条 件,品种抗病性及群众防治经验等。在进行重点调查时,事先必须有周密的计划,要与室内和 田间的试验工作紧密结合,调查区域较小,代表性强,工作深入细致,以利于找出病害的规律 性问题。 3)系统定点调查(研究性质调查) 在进行试验研究或预测预报时,为了系统地了解病害的发展变化,常采用定点调查,即选 有代表性的田块,第一次调查时把样点选好,作上标记,定期或不定期地在固定样点上调查, 有时还要调查由点到片,由片到面的发展过程。必须强调指出,调查除在已定点上外,还要经 常大面积的流动调查,做到点面结合,弥补点上的不足,以便及时掌握全局情况,更好地指导 研究和防治工作。 二) 植物病害调查研究的方法 农作物病害调查的方法,应根据病害的性质和调查目的不同而异。主要包括调查时期和次数, 取样方法,田间记载以及调查材料的整理分析等。 1、调查时期和次数 调查时期应根据调查目的,结合病害发生时期和为害情况来确定,如小麦全蚀病和黑穗病以乳 熟期调查最好;小麦条锈病的菌源越冬情况就必须在早播春麦上调查,如一次调查几种作物或一种
作物的几种病害, 个适中的时期 日的 如 了解 发 生为害情况,在发病盛期进行 次调查即 害的发生发展及症状的变化,以使测报,就必须从播种到收获,在作物不同的生 取样要有典型性 ,这是保证田间调查结果能正确反应田间发病实际情况的重要环节 1)样点:选点和取样数目由病害种类、 性质和培油定 气流传播而分布均匀的病害(如小麦锈 病) ,样点数目可以少些:土壤传播呈点片分布的病害(如棉花枯、黄萎病),样点要多,凡 是地形、土壤耕作不一致的情况,取样更要多些。 为了使调查样点具有代表性, 一般采用棋盘式、双对角线或”Z“字形等形式取样。这些方法适用 王间分布较均匀的病:对分布不匀的病青提据情 或用”轴行 。此 应离开用边 面积叶花真密势微骨子调查稀植 用于 我长度(用于 、麦可以分蘖为单位 样点大小因调查对象而定,如调查小麦黑穗病可以穗或麦杆为单位,每点调查200一300穗或麦 杆,也可以面积和长度为单位,每点调查1平方米或1一2米行长。调查植株较大的作物时,行长 和面积要取大些,果实病害观察100一200个,全株性病害观察100一200株。叶片病害根据分布 情况,每点可调查20一30张叶片,叶片取样,可随机取样或在植株一定部位取样,根据需要确 统头分梗于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 气候因素、防治方法和效果, 制度易,符 一以及驾鸡地群众的经水阳管理状流供 合调查目的,不要把关系不大的项目列入,避免繁琐 2)估计作物损失程度, 一般用发病率、病情指数和损失率表示。 A.发病率:指病害发生的普遍程度 器】 是以分级计数的方法来估计病情的。 分为几个使于计算的级别 常以0“级代表无 以最高数值代 发痛积品亚 的恒 5绍可可 差异要明显,容易判断。分级可以叶片、果实、全株或一个田块为单位,采用哪种方法,应根 据病害种类来决定 .霜霉、白粉病类:主要根据病斑面积或病部所占叶面积等分级。 如黄瓜白粉病分级标准: 级二占全叶V4以万 3级一病占全叶1/2-3/4 4级一病区占全叶3/4以上,或叶片干枯 小麦白粉病分级标准: 0级一无病 1级一剑叶零星发病或剑叶以下发病 2级一剑叶霉层少量 约占全叶的1/4,倒2叶霉层较多并开始连片: 39 5级二叶 云 度约点 甜菜白粉病分级标准 0 1级一植株叶片只有少量的白粉: 2级一植株大部分叶片己产生较多的白粉,但未连接成片: 3级 -几乎全部叶片布满白粉,叶片变黄至枯死。 大白菜霜霉病分级标准: 级二外病斑面积占10%以下
作物的几种病害,则应找一个适中的时期。 调查次数也需要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如果了解一般发生为害情况,在发病盛期进行一次调查即 可,如果是观察病害的发生发展及症状的变化,以便测报,就必须从播种到收获,在作物不同的生 育阶段进行系统调查。 2、取样方法 取样要有典型性、代表性,这是保证田间调查结果能正确反应田间发病实际情况的重要环节。 1)样点:选点和取样数目由病害种类、性质和环境决定。气流传播而分布均匀的病害(如小麦锈 病),样点数目可以少些;土壤传播呈点片分布的病害(如棉花枯、黄萎病),样点要多,凡 是地形、土壤耕作不一致的情况,取样更要多些。 为了使调查样点具有代表性,一般采用棋盘式、双对角线或"Z"字形等形式取样。这些方法适用 于田间分布比较均匀的病害。对分布不匀的病害则应根据情况,增大或增加样点,或用"抽行 式"调查。此外,应避免在田边取样,一般应离开田边5-10步取样,排除边际影响。 2)取样单位:应根据作物种类和病害特点而定,一般以面积(用于调查密植作物)或长度(用于 密植条播作物)为单位,也可以植株或植株的一定部位(叶、花、果)为单位(用于调查稀植 作物),小麦可以分蘖为单位。 样点大小因调查对象而定,如调查小麦黑穗病可以穗或麦杆为单位,每点调查200-300穗或麦 杆,也可以面积和长度为单位,每点调查1平方米或1-2米行长。调查植株较大的作物时,行长 和面积要取大些,果实病害观察100-200个,全株性病害观察100-200株。叶片病害根据分布 情况,每点可调查20-30张叶片,叶片取样,可随机取样或在植株一定部位取样,根据需要确 定。 3、记载和统计分析 1)记载:为了便于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必须采用统一的记载标准。病害田间调查记载内容, 应根据调查目的而定。一般较深入的专题调查记载项目,包括调查地点、日期、调查者姓名、 作物或品种名称、种子来源、病名、发病率、土壤性质、水肥管理状况、耕作制度、植株密 度、气候因素、防治方法和效果,以及当地群众的经验等,调查研究项目要具体,易填写,符 合调查目的,不要把关系不大的项目列入,避免繁琐。 2)估计作物损失程度,一般用发病率、病情指数和损失率表示。 A.发病率:指病害发生的普遍程度 发病率(%)=发病样本数/调查样本总数х100% B.病情指数(或感染指数):指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是以分级计数的方法来估计病情的。 病情指数=∑发病级值х该级病株(叶)数的总和/调查总株数х最高发病级数 每种病害都有一个病害分级标准,田间调查按分级标准进行记载。根据病害轻重程度,人为地 分为几个便于计算的级别,而以数值来代表各级严重度,常以"0"级代表无病,以最高数值代 表发病程度最严重,再以一定的间隔,定出其它级别。级别不宜太多,一般3-5级即可。级间 差异要明显,容易判断。分级可以叶片、果实、全株或一个田块为单位,采用哪种方法,应根 据病害种类来决定,例如: a. 霜霉、白粉病类:主要根据病斑面积或病部所占叶面积等分级。 如黄瓜白粉病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病区占全叶1/4以下; 2级—病区占全叶1/4-1/2 3级—病区占全叶1/2-3/4 4级—病区占全叶3/4以上,或叶片干枯。 小麦白粉病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剑叶零星发病或剑叶以下发病; 2级—剑叶霉层少量,约占全叶的1/4,倒2叶霉层较多并开始连片; 3级—剑叶霉层密集程度约占全叶的1/2,倒2叶霉层密集并连成片; 4级—剑叶霉层密集程度约占全叶的3/4,病斑明显连片,穗部少量发病; 5级—剑叶霉层密布全叶,并连成大片,叶片提早枯死,穗部明显发病。 甜菜白粉病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植株叶片只有少量的白粉; 2级—植株大部分叶片已产生较多的白粉,但未连接成片; 3级—几乎全部叶片布满白粉,叶片变黄至枯死。 大白菜霜霉病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外叶病斑面积占10%以下;
2级二外叶病斑面程点50以下 级二外叶全部枯 b. 包梦天小进行分 甜菜褐斑病分级标 全株无病 少数叶有少量病斑 1级一多数叶有少量病斑,或少数叶有大量病斑: 295 一多数叶有大量病斑,或1/4外叶因病枯死 3级一多数叶有大量病斑,或1/2外叶因病枯死 多数叶有大量病斑 或3/4外叶因病枯死: 分骏标 5级 叶因病枯死 1级一叶片病斑少(少于5个 3级一叶片病斑大而多: 4级一全叶病枯 棉花角斑病子叶期分级标准: 型有少数病斑或一片子叶上有较大量病斑(直径0.3厘米),均不在子叶的基 级 2级一病斑直径达0.8厘米以上或子叶基部都有小型病斑,病斑面积占子叶面积的15%以 3级 一病斑面积占子叶面积的30%以上或有大型病斑在子叶基部蔓延至叶柄 4级一因角斑南装而死 棉花角斑病真叶期分级标准: 0级一无病斑: 1级一病叶占总叶数10%以下,或少数病叶的细小叶脉上有菌脓病斑: 级二柄 叶数的1一25%,多数病 的细小叶 数的50 名扭 或棉株折 c. 病毒病类 主要根据病部花叶或畸形的程度进行分级。 大白菜病毒病: 0级一无病: 1级一叶片轻微驺缩,并伴有明脉或花叶: 2级一 心叶驺缩或黄化,影响生长或包心: 心叶严重驺缩或黄化,不再生长和包心,或已死亡 d. 黄萎病蕾铃期分级标准 1级一病株叶片仅有25%以下显病状,即叶片主脉间产生淡黄色或黄色不规则病斑 2级一病叶有25一50%显病状,病斑的颜色大部分变成黄色或黄褐色,叶片边缘略有卷枯: 3级一病株叶片有50%以上显病状,病斑大多数呈黄褐色,叶片边缘卷枯,有少数叶片凋 级一金裤拉星光托致产声死或全株叶片主脉间突然产生水该状谈 剖杆检 分级标准: 木质部的无 质无质部变为淡黄色至黑色条纹)占剖面的/4以下 变部分(木质部变为淡黄色至黑色条纹)占剖面的1/4至1/2: 3级一茎杆术质部的病变部分占剖面的1/2至3/4: 4级一茎杆木质部的病变部分占剖面的3/4以上。 棉花烂根病分级标准: 0级一无病: 棉苗根部出现黄褐色条状病斑 斑 3 二格部病赛西很保,堂蜂状
2级—外叶病斑面积占50%以下; 3级—外叶大部分干枯,内叶少数病斑; 4级—外叶全部枯死,不能包心或全株干枯。 b. 叶斑病类:主要根据叶片上病斑的多少及大小进行分级。 甜菜褐斑病分级标准: 0级—全株无病,或少数叶有少量病斑; 1级—多数叶有少量病斑,或少数叶有大量病斑; 2级—多数叶有大量病斑,或1/4外叶因病枯死; 3级—多数叶有大量病斑,或1/2外叶因病枯死; 4级—多数叶有大量病斑,或3/4外叶因病枯死; 5级—除心叶外,其余外叶因病枯死。 稻瘟病(叶瘟)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叶片病斑少(少于5个)而小(小于1厘米); 2级—叶片病斑小而多(多于5个),或大(大于1厘米)而少; 3级—叶片病斑大而多; 4级—全叶病枯。 棉花角斑病子叶期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子叶上有少数病斑或一片子叶上有较大量病斑(直径0.3厘米),均不在子叶的基 部; 2级—病斑直径达0.8厘米以上或子叶基部都有小型病斑,病斑面积占子叶面积的15%以 上; 3级—病斑面积占子叶面积的30%以上或有大型病斑在子叶基部蔓延至叶柄; 4级—因角斑病萎蔫而死亡。 棉花角斑病真叶期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病叶占总叶数10%以下,或少数病叶的细小叶脉上有菌脓病斑; 2级—病叶占总叶数的11-25%,多数病叶的细小叶脉上有菌脓病斑; 3级—病叶占总叶数的26-50%,少数病叶沿侧脉或主脉有菌脓病斑; 4级—病叶占总叶数的50%以上,多数病叶沿侧脉或主脉有菌脓病斑; 5级—植株被害致死或接近死亡,叶片扭曲,或棉株已折断。 c. 病毒病类:主要根据病部花叶或畸形的程度进行分级。 大白菜病毒病: 0级—无病; 1级—叶片轻微驺缩,并伴有明脉或花叶; 2级—心叶驺缩或黄化,影响生长或包心; 3级—心叶严重驺缩或黄化,不再生长和包心,或已死亡。 d. 其它: 棉花黄萎病蕾铃期分级标准: 0级—健株; 1级—病株叶片仅有25%以下显病状,即叶片主脉间产生淡黄色或黄色不规则病斑; 2级—病叶有25-50%显病状,病斑的颜色大部分变成黄色或黄褐色,叶片边缘略有卷枯; 3级—病株叶片有50%以上显病状,病斑大多数呈黄褐色,叶片边缘卷枯,有少数叶片凋 落; 4级—全株叶片发病,干枯脱落呈光杆,造成早期枯死或全株叶片主脉间突然产生水渍状淡 绿色斑块,并迅速萎蔫下垂,导致急性死亡。 棉花黄萎病收获期剖杆检查分级标准: 0级—健株,全株茎杆木质部无病; 1级—茎杆木质部的病变部分(木质部变为淡黄色至黑色条纹)占剖面的1/4以下; 2级—茎杆木质部的病变部分(木质部变为淡黄色至黑色条纹)占剖面的1/4至1/2; 3级—茎杆木质部的病变部分占剖面的1/2至3/4; 4级—茎杆木质部的病变部分占剖面的3/4以上。 棉花烂根病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棉苗根部出现黄褐色条状病斑; 2级—棉苗根部出现黄褐色凹陷的梭形病斑; 3级—棉苗根部病斑凹陷很深,缢缩呈蜂腰状;
4级 B,病害 一棉苗根部腐烂,死亡。 失率不 一致的病害的损失估计, 般是先求出发病率与损失的关系,然后即可根 出发病轻重采的 系此法也只适用子计一个大区域的发病率与损 b. 从病害演变历史测定:此法也只适用于估计小区域的,以至一块田或一株的损失: 试验方法:此法适用于估计小区域的,以至一块田或一株的损失: 损失率=损失系数x被害率 损失系数=健株单株平均产量一被害单株平均产量/健株单株平均产量x100% 3)防治效果计算 (% %) 后病情指数一施药前病情指数/施药前病情指数x100% 增 防治区 三、实验内容(设计性实验) 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某种病害田间调查方案并进行调查: 在给学生讲述了病害调查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老师可根据实习期间田间病害发生的具体 调在结果以试报告的形式整维上交 一2种病害名称,让学生自己选择并设计某一病害的调查方案并进行田间实地调查,最后 三、植物病毒病害的诊断和鉴定 上与真菌。细菌性病害等有很大不同,目前主 症状的类型及其变化 物病毒病害为系统性病 只有病状,而无病症。通常出现的症状是花吐,黄化 丙每 定的,故在田间可根 的 个可 米h ,不的的物病毒病青的症状专安程农的 司的症状, 所以根据症状来作初步诊断并不能 在症状类似的情况下,病毒病的分布多半是分散的,往往在病株的周围可以发现完全健康的植 株,且病毒病的症状往往在幼嫩部位开始出现,以后呈系统性,而非侵染性病害则是连片分布,在 症状上一些缺素症总是下层叶片表现更明显,其分布常与土质和地形有关。植物药害的症状分布常 与飞机或喷雾机械行走的路线相一致。直菌和细菌引起的局部斑点在植株上分布不均匀,且真菌性 整声置堡量不般盒典症征,而系统侵染的病毒病植株上的黄化或环死斑点较均匀地分布在植株 物常因低温乳起叶 子变 但变红的只是在受到低温影响的那些叶子上,以后重新 而边发病常比地中间发病早而重 种子传播的病毒病开始时在田间总是比 的金请费含贵方法是:先格传在0心的 较均匀的分布」 暗条件下放置12-16小时,然后摘取叶片,放在10℃的的95%酒精中脱色1-2小时,用清水漂洗,再将
4级—棉苗根部腐烂,死亡。 B.病害损失估计 发病率与损失率不一致的病害的损失估计,一般是先求出发病率与损失的关系,然后即可根 据发病率算出损失率。测定发病率与损失的关系,一般有三种方法: a. 统计方法:在发病轻重不同的年份统计产量,此法也只适用于估计一个大区域的发病率与损 失的关系; b. 从病害演变历史测定:此法也只适用于估计小区域的,以至一块田或一株的损失; c. 试验方法:此法适用于估计小区域的,以至一块田或一株的损失; 损失率=损失系数х被害率 损失系数=健株单株平均产量-被害单株平均产量/健株单株平均产量х100% 3)防治效果计算 病情增长率(%)=施药后病情指数-施药前病情指数/施药前病情指数х100% 防病效果(%)=对照区病指-防治区病指/对照区病指х100% 增产率(%)=防治区产量-对照区产量/对照区产量х100% 三、实验内容(设计性实验) 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某种病害田间调查方案并进行调查: 在给学生讲述了病害调查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老师可根据实习期间田间病害发生的具体 情况拟定1-2种病害名称,让学生自己选择并设计某一病害的调查方案并进行田间实地调查,最后 学生要将调查方案和调查结果以试验报告的形式整理上交。 三、植物病毒病害的诊断和鉴定 植物病毒,由于其个体很小,在诊断和鉴定上与真菌。细菌性病害等有很大不同,目前主 要通过下列几项来对植物病毒病軎及其病毒进行鉴定, ㈠ 症状的类型及其变化 植物病毒病害为系统性病害,只有病状,而无病症。通常出现的症状是花叶、黄化、丛 簇、明脉、枯斑等。对于某种病毒来说,症状往往是—定的,故在田间可根据病害的外部症状来作 初步诊断。但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植物病毒病害的症状也会起变化,尤其容易与非侵染性病害相混 淆,同时不同的病毒病常妒生相似的特征,而同一种病毒又可在不同的寄主上,不同环境下产生不 同的症状,所以根据症状来作初步诊断并不能十分准确。 在症状类似的情况下,病毒病的分布多半是分散的,往往在病株的周围可以发现完全健康的植 株,且病毒病的症状往往在幼嫩部位开始出现,以后呈系统性,而非侵染性病害则是连片分布,在 症状上一些缺素症总是下层叶片表现更明显,其分布常与土质和地形有关。植物药害的症状分布常 与飞机或喷雾机械行走的路线相一致。直菌和细菌引起的局部斑点在植株上分布不均匀,且真菌性 病害经保温后一般会出现症征,而系统侵染的病毒病植株上的黄化或坏死斑点较均匀地分布在植株 上,且保湿后不出现病征。 一些禾谷类作物常因低温引起叶子变红,但变红的只是在受到低温影响的那些叶子上,以后重新 长出的幼叶则是正常的,而病毒病则呈系统性。 对一些虫传病毒来说,田边发病常比地中间发病早而重,种子传播的病毒病开始时在田间总是比 较均匀的分布。土传病毒病开始在田间分布较均匀,以后则是成片的。 植物感染病毒后,组织内往往有淀粉积累,可用碘化钾溶液测定。方法是:先将病株在10℃的黑 暗条件下放置12-16小时,然后摘取叶片,放在10℃的的95%酒精中脱色1-2小时,用清水漂洗,再将
程炭装色黎公童镜架垫高淀器货钾资典寄病本的淀新是号花叶型病毒的叶片经测定, (二)传染方式的确定 自然界中,植物病毒病害多数是由昆虫传染,少数通过接触传染、嫁接传染或由种子、土壤传 播。要鉴定植物病毒,首先要摸清其自然传染方法,就必须通过传毒试验来证明。 笔用释精组贵液3座米 叶型的病毒 而黄化型平不能用汁液传 插 薄层40 用消 酸挂缓冲液在被接利 立即用水冲洗叶面 有些极易丧失活性的病毒在接种 可把7-8张病叶叠在一起 用利刀齐切 立即把切面在西有 金钢沙的接种叶面上来回轻轻摩擦,完毕后用清水冲洗,除去多余的磨料及汁渣,这样切面和空气 接触少,可诚少病毒钝化机会。 2.种子传毒的测定 擦传 子带毒包括种表荒毒和种内带毒,可通过种子处理的方法来测定。种传病毒大多都能经汁液摩 是补精病常常是 的 行土壤消 方面出苗后要用笼学保护我放在无 无病毒的条件下”,这就需 一方面必须进 种子传播 粉 下观察其生长过程是否发病 测定母株中的病毒是否能传入种胚,可在病母株上去雄,用健株上的花粉授粉。成熟后将该种子 播在无毒土壤内,同法观察幼苗是否发病。 本猫物上代果草本植物也可实行,一般选取病株和健株,采用套接和芽接的方法等进 知铺类传染方式的测定 虫传毒是自然界中植物病毒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进行昆虫传毒试验时,必须以不带毒的虫媒 作对照 (1)无毒虫的获得:无毒虫的获得和馒头是昆虫接种的必备条件,主要目的是为了排除虫毒的 干扰,不同媒介无毒虫获得方法不同。 1、蚜虫:蚜传病毒都秘史于非持久性或半持久性病毒,不能经卵传递,故由卵蚜化后在健株饲 养员蚜虫则为无毒虫,或从田间直接取回蚜虫在健株上繁殖,如健株长时间不发病,也可作为无毒 无毒蚜的饲养一要选择它最喜欢的寄主,并使其经常保持幼嫩和生长旺盛, 二要保证温湿度适 宜。 无毒中的获得须从配开 并需要多次重复从卵孵化取得若虫,经2-3代接种鉴定 确证无毒后,才能确认无毒,无毒虫的分离和饲养一般在细水笼内进行」 、飞虱:由卵获得无毒虫 方法同上 D、螨类:螨传病毒不能经卵传递,故螨类也是由卵获得无毒虫,但由于传毒螨类的体积很小, 移植时一般需要在20×40倍扩大镜下进行。 体及卵时 ,毒多使用单根毛发或性当幼苗长到 尤每虫的 2叶时将无 股是在25X25厘米大试管的寄主幼苗上进行。大试管内灭闲上约7-8厘米, 水不 即将重要 浮取 ,使其获毒的过程 组织内取出后再进 系虫体的销片成不务代:待其口针从植物 叶蝉和飞虱的转移则要用吸虫管进 对非持久性病毒来说(如许多蚜传病毒),饲毒前饥饿半小时,可促进虫媒获毒 获毒所需时间在不同病毒和虫媒之间不同的,一般为1-3天,其中蚜虫的时间较短,叶蝉和飞虱 较长 (3)传毒:,即将已获毒的介体转移到健株上进行接种。传毒所需时间也随不同病毒和虫媒种类 而异 第 持久性病毒传毒时间要求长些,非持久性病则要求短些,所以在传毒试验中必须搞清 妾毒最少及最适时间 、传毒持久性
脱色叶片放入娄格尔氏碘液(碘化钾2克,碘1克,水300毫升)中染色,花叶型病毒的叶片经测定, 在淡绿色部位显现深兰色的淀粉斑,黄化型病毒病中的淀粉累积更为明显。 (二)传染方式的确定 自然界中,植物病毒病害多数是由昆虫传染,少数通过接触传染、嫁接传染或由种子、土壤传 播。要鉴定植物病毒,首先要摸清其自然传染方法,就必须通过传毒试验来证明。 1、汁液摩擦传染的测定 此法应用最多,也最方便,但仅限于大部分引致花叶型的病毒,而黄化型几乎不能用汁液传播。 方法是:将病组织剪成2-3厘米长的小段,放在研钵中,并加入少量磷酸盐缓冲液或Tris缓冲 液,研碎。在被接种的植物叶面上撒一薄层400-600号金钢砂,用消毒手指或毛笔沾取汁液在被接种 的叶面上轻轻地往返摩擦两次,立即用水冲洗叶面,除去接种时留下的残余物。 有些极易丧失活性的病毒在接种时,可把7-8张病叶叠在一起,用利刀齐切,立即把切面在洒有 金钢沙的接种叶面上来回轻轻摩擦,完毕后用清水冲洗,除去多余的磨料及汁渣,这样切面和空气 接触少,可减少病毒钝化机会。 2.种子传毒的测定 种子带毒包括种表带毒和种内带毒,可通过种子处理的方法来测定。种传病毒大多都能经汁液摩 擦传染,这类病毒病常常是初期严重,随后转轻,甚至有恢复现象。 测定种子传毒时,最主要的是将感染病毒的种子播在"无病毒的条件下",这就需要一方面必须进 行土壤消毒,另一方面出苗后要用笼罩保护或放在无虫的温室内。 种子传播病毒中,要考虑花粉能否传毒,测定花粉是否带毒可仿照人工杂交的方法:即将无病株 去雄,然后用病株的花粉来授粉,套袋挂牌,以后用这种授粉的种子播种在无菌土中,在防虫条件 下观察其生长过程是否发病。 测定母株中的病毒是否能传入种胚,可在病母株上去雄,用健株上的花粉授粉。成熟后将该种子 播在无毒土壤内,同法观察幼苗是否发病。 3.嫁接传染及兔丝子传染的测定 此法多用于木本植物上,草本植物也可实行,一般选取病株和健株,采用套接和芽接的方法等进 行,具体可参考有关资料。 4.昆虫和螨类传染方式的测定 昆虫传毒是自然界中植物病毒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进行昆虫传毒试验时,必须以不带毒的虫媒 作对照。 (1)无毒虫的获得:无毒虫的获得和馒头是昆虫接种的必备条件,主要目的是为了排除虫毒的 干扰,不同媒介无毒虫获得方法不同。 a、蚜虫:蚜传病毒都秘史于非持久性或半持久性病毒,不能经卵传递,故由卵蚜化后在健株饲 养员蚜虫则为无毒虫,或从田间直接取回蚜虫在健株上繁殖,如健株长时间不发病,也可作为无毒 蚜。 无毒蚜的饲养一要选择它最喜欢的寄主,并使其经常保持幼嫩和生长旺盛,二要保证温湿度适 宜。 b、叶蝉:无毒虫的获得必须从卵开始,并需要多次重复从卵孵化取得若虫,经2-3代接种鉴定, 确证无毒后,才能确认无毒,无毒虫的分离和饲养一般在细水笼内进行。 c、飞虱:由卵获得无毒虫,方法同上。 D、螨类:螨传病毒不能经卵传递,故螨类也是由卵获得无毒虫,但由于传毒螨类的体积很小, 移植时一般需要在20×40倍扩大镜下进行。分离螨个体及卵时,多使用单根毛发或钢针,无毒虫的 隔离饲养一般是在25×25厘米大试管的寄主幼苗上进行。大试管内灭菌土约7-8厘米,当幼苗长到1- 2叶时将无毒虫或卵移入,灌水不要太多。 (2)饲毒:即将无毒虫移至毒源植物上取食,使其获毒的过程,一般用低龄若虫。 对蚜虫来说,最重要的一条是移蚜时避免折断蚜虫口针,可用毛笔等轻触虫体,待其口针从植物 组织内取出后再进行移虫,有时可将带有虫体的植物叶片剪成小段放在毒源植物上。 叶蝉和飞虱的转移则要用吸虫管进行。 对非持久性病毒来说(如许多蚜传病毒),饲毒前饥饿半小时,可促进虫媒获毒。 获毒所需时间在不同病毒和虫媒之间不同的,一般为1-3天,其中蚜虫的时间较短,叶蝉和飞虱 较长。 (3)传毒:即将已获毒的介体转移到健株上进行接种。传毒所需时间也随不同病毒和虫媒种类 而异,一般为1小时-3天,在传毒试验中,通常按每功2-3虫,传毒5-7天后灭虫观察发病情况,从而 确定传毒介体。 一般来说,持久性病毒传毒时间要求长些,非持久性病则要求短些,所以在传毒试验中必须搞清 以下几个问题。 a、接毒最少及最适时间 b、传毒持久性
其法可参有关材料。 4:传毒试验结束后, 要立即杀死虫媒,无论采取何种灭虫措施,务求保证全部杀死 且对测植离培养及观察记载 已灭虫的接种植株要立即放入防虫网室或无虫温室中 松内膜并到天的 作好栽培管理 司时每天定时阿 以确定其是否发病, 5、线虫、真菌孢子传染的测定 (1)线虫传播病毒的测定:由土壤中线虫传播的病毒病,在田间往往是成一小片发病每年扩展 速度很慢,很少超过几尺,同时传播植物病毒的线虫几乎全属于植物根外寄生,且不论成虫和幼 根部周围的土一起取出, 后用过筛或漏斗法将士中的线虫分 于用 优置能播病毒的澳定能北大传染杭物市的中的真的家难一 或芽接来传染 1 以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所以首 和传毒试验,其体方法可见有关资料 (三)寄主范围及鉴别寄主的测定 即将个农染些植物不能侵染些植物。 但必须要求 要测定农作物以外可能作为越冬越夏的寄主植物 要找出一套鉴别寄主,以便把这一病毒区分开来,虫传病毒首先要接传毒昆虫栖息频繁的植 物进行测定。 如能找到几个寄主,其中一些对病毒呈过敏性反应(即枯斑反应 ·些对柄每发生条统性征 状, 些则不受侵染,那 二荷王恒物便可组成 乡毒的一套 鉴别寄主,通过这三类 钱对病 病 毒属于何种类 有些桂 发症的 才能 测定时 田间自然 的症状进毒化属性的测定《或称抗性测定) 四)植物 ,稀释限点和体外保毒期三项项指标, 不同的植物病毒具有不 同的物化风性,基致死温度最稳定,肉此,物化屑性测定是鉴定物病滑的依搭之其休刻 (五)病毒的电镜观察 由于病毒粒体很小,必须通过电镜才能看清它的形态。具体观察方法,可参考有关资料。 (六)血清学反应 植物病毒的相关株系之间都具有共同的抗原结构,利用病毒相关系所产生的抗血清与这些相关病 毒都可以起血清反应。血清反应在诊断和鉴定植物病毒上, 且有十计重要的义 方面因为它具 有高度的专化性,另一方面因为它可以人为地加以控制,按照我们的目的来进行诊断和鉴定, …些 正以 苦 种病项 第知步鉴定资有法五二大, 能作出个利的 而利用血清学反
c、循回期 具体测定方法可参阅有关材料。 (4)杀虫:传毒试验结束后,就要立即杀死虫媒,无论采取何种灭虫措施,务求保证全部杀死 且对测定植物无影响。 (5)隔离培养及观察记载:已灭虫的接种植株要立即放入防虫网室或无虫温室中,严防其它昆 虫入内,作好栽培管理,同时每天定时观察记载,以确定其是否发病,并详细记述症状表现,传毒 试验一般不少于10株,并重复2-3次,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5、线虫、真菌孢子传染的测定 (1)线虫传播病毒的测定:由土壤中线虫传播的病毒病,在田间往往是成一小片发病每年扩展 速度很慢,很少超过几尺,同时传播植物病毒的线虫几乎全属于植物根外寄生,且不论成虫和幼 虫,都能传播病毒。 测定线虫传毒的方法是:将病株连根部周围的土一起取出,然后用过筛或漏斗法将土中的线虫分 离出来,并把它培养于用灭菌土种有幼苗的花盆中,观察被接种的植物是否发病。 所有线虫传播的病毒,均可用汁液摩擦接种来传染,少数木本植物可用嫁接或芽接来传染。 (2)真菌传播病毒的测定:能够传染植物病毒的土壤中的真菌都属于壶菌目的一些属,它们难 以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所以首先要在无病植株根部培养无毒的游动孢子或休眠孢子,再进行接毒 和传毒试验,具体方法可见有关资料。 (三)寄主范围及鉴别寄主的测定 即将病毒对不同植物进行接种,看能侵染哪些植物,不能侵染哪些植物,但必须要求: 1.要基本明确可侵染哪些主要农作物。 2.要测定农作物以外可能作为越冬越夏的寄主植物。 3.要找出一套鉴别寄主,以便把这一病毒区分开来,虫传病毒首先要接传毒昆虫栖息频繁的植 物进行测定。 如能找到几个寄主,其中一些对病毒呈过敏性反应(即枯斑反应),一些对病毒发生系统性症 状,另一些则不受侵染,那么这三类寄主植物便可组成该病毒的一套鉴别寄主,通过这三类寄主的 接种,便可诊断出某一种病毒属于何种类型,由于不同环境条件对症状的反应有一定影响,有些植 物对病毒可能是隐症感染,故测定时一般还要进行回接试验,并将人工接种发病的症状与田间自然 发症的症状进行比较,才能确定。 (四)植物病毒化属性的测定(或称抗性测定) 植物病毒的物化属性包括致死温度,稀释限点和体外保毒期三项项指标,不同的植物病毒具有不 同的物化属性,其中以致死温度最稳定,因此,物化属性测定是鉴定植物病毒的依据之一,具体测 定方法可参阅实验指导书。 (五)病毒的电镜观察 由于病毒粒体很小,必须通过电镜才能看清它的形态。具体观察方法,可参考有关资料。 (六)血清学反应 植物病毒的相关株系之间都具有共同的抗原结构,利用病毒相关系所产生的抗血清与这些相关病 毒都可以起血清反应。血清反应在诊断和鉴定植物病毒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它具 有高度的专化性,另一方面因为它可以人为地加以控制,按照我们的目的来进行诊断和鉴定,一些 隐症带毒的植物也可诊断出来。具体方法可见有关参考资料。 在以上六项植物病毒鉴定方法中,前四项属于间接诊断法,第五-六项属于直接诊断法,也是较 现代的方法,但必须指出,要确定一种病毒,单用一-四项,只能作出初步鉴定,只有作了五-六 项,才能作出完全结论,然而尚若只做第五项而不进行前几项,对一个新的病毒病害来说,那就什 么鉴定也不能作出。而利用血清学反应,在具体已知抗血清的情况下,能单独作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