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植物病毒所致病害症状 症状特征 大多数为系统侵染,只有病状而无病症。 病状类型:「变色:斑驳、花叶、黄化、明脉、条纹等。 坏死:条斑、环斑等。 畸形:植株矮化、丛枝、卷叶、脉肿、瘤肿等 ?腐烂和全株性萎蔫很少见
大多数为系统侵染,只有病状而无病症。 第四节 植物病毒所致病害症状 一、 症状特征 ❖ 腐烂和全株性萎蔫很少见 ❖ 病状类型: 变色:斑驳、花叶、黄化、明脉、条纹等。 坏死:条斑、环斑等。 畸形:植株矮化、丛枝、卷叶、脉肿、瘤肿等
二、植物病毒的复合侵染 从自然界采集来的病毒植株所表现的症状往往是 复合症,和人工接种单一病毒所引起的症状是不相同 的,例如番茄病毒病害常由2-3种病毒并发产生的复 合症
二、植物病毒的复合侵染 从自然界采集来的病毒植株所表现的症状往往是 复合症,和人工接种单一病毒所引起的症状是不相同 的,例如番茄病毒病害常由2-3种病毒并发产生的复 合症
三、植物病毒病的潜伏侵染 潜伏侵染:有少数植物病毒侵染某些植物后,并不表 现任何症状或表现肉眼难于觉察到的症状,有时也可 能在病毒侵染的某一阶段不表现症状,而病毒却可以 在植物体内正常增殖,即病毒可以侵染但不致病,这 种现象称作潜伏侵染。 如,正常甘兰中分离得到芜菁花叶病毒,从而证实晚 熟的甘兰带毒体就是秋白菜孤丁病的病源植物之一
三、植物病毒病的潜伏侵染 潜伏侵染:有少数植物病毒侵染某些植物后,并不表 现任何症状或表现肉眼难于觉察到的症状,有时也可 能在病毒侵染的某一阶段不表现症状,而病毒却可以 在植物体内正常增殖,即病毒可以侵染但不致病,这 种现象称作潜伏侵染。 如,正常甘兰中分离得到芜菁花叶病毒,从而证实晚 熟的甘兰带毒体就是秋白菜孤丁病的病源植物之一
>植物病毒的潜伏侵染在栽培植物(种苗、木本植物)和野 生植物上普遍存在。 >野生植物的潜伏侵染是许多病毒病潜在的侵染来源,因此, 在病毒的防治中,对植物的潜伏侵染应给予高度重视。 >隐症:显症植物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而症状消失的现象
➢ 植物病毒的潜伏侵染在栽培植物(种苗、木本植物)和野 生植物上普遍存在。 ➢ 野生植物的潜伏侵染是许多病毒病潜在的侵染来源,因此, 在病毒的防治中,对植物的潜伏侵染应给予高度重视。 ➢ 隐症:显症植物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而症状消失的现象
第五节植物病毒的侵入途径和传播方式 一、侵入途径 1、主要通过微伤 2、通过昆虫的口针将病毒输入
第五节 植物病毒的侵入途径和传播方式 一 、侵入途径 1、 主要通过微伤 2、 通过昆虫的口针将病毒输入
二、传播方式 根据自然传播方式的不同,植物病毒的传播可以分为 介体传播:是指病毒依附在其它生物体上,借其它生物 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播及侵染。 非介体传播:在病毒传递中没有其它机体介入的传播方 式,包括汁液接触传播、嫁接传播和花粉传 播、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传播
二、传播方式 根据自然传播方式的不同,植物病毒的传播可以分为 是指病毒依附在其它生物体上,借其它生物 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播及侵染。 在病毒传递中没有其它机体介入的传播方 式,包括汁液接触传播、嫁接传播和花粉传 播、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传播。 介体传播: 非介体传播:
(一)介体传播 植物病毒的介体种类主要有 昆虫:植物病毒自然传播的主要途径,也是最高效的传播方式。 蚜虫类:约200种,最为重要 70% 叶蝉类:130多种 飞虱 病毒一般寄生在薄壁组织和筛管内,这与同翅目昆虫取 食的部位接近,蚜虫有试探取食的习性。 螨类: 线虫: 外寄生线虫 真菌: 低等真菌 菟丝子
(一)介体传播 植物病毒的介体种类主要有 植物病毒自然传播的主要途径,也是最高效的传播方式。 蚜虫类:约200种,最为重要 叶蝉类:130多种 飞虱 病毒一般寄生在薄壁组织和筛管内,这与同翅目昆虫取 食的部位接近,蚜虫有试探取食的习性。 螨类: 线虫: 真菌: 菟丝子 昆虫: 外寄生线虫 低等真菌 70%
麦蚜 烟粉虱 叶禅 褐飞虱
麦蚜 叶禅 烟粉虱 褐飞虱
(一) 介体传毒的基本概念 1、介体传毒过程 1)获毒(取食)期(acquisition period):指介体获得病毒 所需的取食时间。 2)潜伏期 】(incubation period):指介体从获得病毒到能 传播病毒的时间,也称循回期。 3)接毒(取食)期(inoculative period):指介体传毒所需 的取食时间。 4)持毒期(retention period):指介体能保持传毒能力的时间
(一)介体传毒的基本概念 1)获毒(取食)期(acquisition period):指介体获得病毒 所需的取食时间。 1、介体传毒过程 2)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指介体从获得病毒到能 传播病毒的时间,也称循回期。 3)接毒(取食)期(inoculative period):指介体传毒所需 的取食时间。 4)持毒期(retention period ):指介体能保持传毒能力的时间
2、介体与所传病毒之间的关系 1)根据病毒是否在虫体内循环、是否增殖划分 循回型关系(circulative):病毒经口针、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后 到达唾液腺,再经口针传播的过程称为循回,这种病毒与介体 的关系称为循回型关系。根据病毒是否在介体内增殖而分为 增殖型(propagative): 非增殖型(nonpropagative): 非循回型关系(noncirculative):病毒不在介体体内循环的相互 关系,也称为口针型(style-一borne)
2 、介体与所传病毒之间的关系 病毒不在介体体内循环的相互 关系,也称为口针型(style—borne) 1)根据病毒是否在虫体内循环、是否增殖划分 病毒经口针、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后 到达唾液腺,再经口针传播的过程称为循回,这种病毒与介体 的关系称为循回型关系。根据病毒是否在介体内增殖而分为 增殖型(propagative) : 非增殖型(nonpropagative) : 循回型关系(circulative): 非循回型关系(noncircul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