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血液 ■■■■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加抗凝剂 不加 血浆 血清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血凝块 全血
加抗凝剂 不加 全血 血浆 血清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血凝块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血液的组成 水 (占91-92%) 无机盐(Na+,C-,K+ 浆 非蛋白不含氨有机物 血清 血液 禳 非蛋白含氨有机物 白蛋白 (全血) 血浆蛋白) 球蛋白 红细胞 细 白细胞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男性:40%~50%,女性37%~48%
血清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男性:40%~50%,女性37%~48%。 一、血液的组成 ★ 血 浆 血液 (全血) 血 细 胞 水 (占91- 92%) 无机盐(Na+,Cl -,K+) 非蛋白不含氮有机物 溶 质 非蛋白含氮有机物 白蛋白 血浆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颜色动脉血鲜红色;静脉血:暗红色 (二)比重全血1.050-1.060 (三)黏度全血为水的4-5倍; (四)血浆pH值pH值为7.35-7.45,NaHCO3/H2C03 (五)血浆渗透压 1.概念溶液中的溶质经半透膜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 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成正比, 与溶质种类、颗粒大小无关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颜色 动脉血:鲜红色;静脉血:暗红色 (二)比重 (三)黏度 全血 1.050-1.060 全血为水的4-5倍; (四)血浆pH值 pH值为7.35-7.45,NaHCO3/H2CO3 (五)血浆渗透压 1.概念 溶液中的溶质经半透膜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 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成正比, 与溶质种类、颗粒大小无关
半透膜
水 高浓度溶液 水 低浓度溶液 半透膜
2.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正常值 晶体渗透压298.7m0sm 血浆渗透压 300mmol/L 胶体渗透压 1.3 mOsm 3.血浆渗透压的作用 1晶体渗透压(80%来自Na+和C) 保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2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白蛋白)维 持血管内外水的分布
300mmol/L 3. 血浆渗透压的作用 1 晶体渗透压(80%来自Na+和Cl-) 保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2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白蛋白) 维 持血管内外水的分布。 2.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正常值 晶体渗透压 298.7 mOsm 血浆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1.3 mOsm
红细胞 高渗溶液 H20=Q 皱缩 等渗溶液 H20 不变 低渗溶液 H20 膨胀、破裂 Hb (溶血)
红细胞 高渗溶液 H 2 O H 2 O 等渗溶液 不变 皱缩 低渗溶液 膨胀 、破裂 (溶血 ) H 2 O Hb
第二节 血细胞 Hemooytobiast (stem cell)
第二节 血细胞
一、红细胞 (一)RBC的数量和功能 1.正常值RBC男(4.0-5.5)×1012/八 女 (3.5-5.0)×1012/0 Hb男 120-160g/八 女 110-150g/八 新生儿数值偏高 ★贫血诊断标准 2.形态 3.功能:运输O2、C0
一、红细胞 (一)RBC的数量和功能 1.正常值 RBC 男 (4.0-5.5)×1012/L 女 (3.5-5.0) ×1012/L Hb 男 120-160g/L 女 110-150g/L 新生儿 数值偏高 ★贫血诊断标准 2.形态 3.功能: 运输O2、CO2
(二)RBC的生理特性 1.RBC的可塑变形性 在循环中,RBC可挤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
(二)RBC的生理特性 1.RBC的可塑变形性 在循环中,RBC可挤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