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讲义)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借贷记账法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26,文件大小:112.5KB,团购合买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借贷记账法 第一节会计科目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要素是对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的分类,为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还应进一步进行细致的分类。会计科且就是对于会计对象进一步分类的项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内容分类的标志。在每一个会计科目名称的项下,都有明确的含义、核算范围。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借贷记账法 第一节会计科目 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要素是对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的分类,为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还应进一步 进行细致的分类。会计科且就是对于会计对象进一步分类的项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 分类的标志。在每一个会计科目名称的项下,都有明确的含义、核算范围 企业的经济活动纷繁复杂,所引起的各个会计要素的内部构成以及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 增减变化也错综复杂,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为了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 就需要根据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分门别类地确定项目。在会计核算中除了要按照各会计要素 的不同特点,还应该根据经济管理的要求进行分类别、分项目的核算 设置会计科且,就是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事先规定分类核算的 项目或标志的一种专门的方法。在设置会计科目时,需要将会计对象中具体内容相同的归为 类,设立一个会计科目名称,具备这类信息特征的经济业务,均在该科目项下进行核算 同时,要为每一具体的类别规定一个科目名称,并且限定在该科目名称下包括的内容。 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科学分类,可以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提供科学的、详细的分类指标体系。设置会计科目决定着账户的开设、报表结构的设计,是 种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会计科目作为分类信息的项目或标志,必须根据一定的原则来设 定。设置会计科且时,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 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即从各种不同单位经济 业务的特点出发,根据全面核算其经济业务的全过程及结果的目的来 确定应该设置哪些会计科目:考虑不同的行业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考 虑各自企业的特点;在此前提下根据企业生产产品的特点及规模大小 决定各个会计科目的具体设置 (二)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设置会计科目要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即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 理的要求:要符合企业自身经济管理的要求;要符合包括投资者在内 的有关各方面要求,提供用于决策方面的需要 (三)设置会计科目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统一性,即在设置会计科目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 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一些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统一的规定,对于 核算指标的计算标准、口径都要统一;灵活性,即各个单位根据自己 的具体情况及投资者的要求,设置或者增补会计科目。根据统一性与 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设置会计科目,就是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第二章 会 计 科 目 与 借 贷 记 账 法 第一节 会计科目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要素是对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的分类,为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还应进一步 进行细致的分类。会计科目就是对于会计对象进一步分类的项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 分类的标志。在每一个会计科目名称的项下,都有明确的含义、核算范围。 企业的经济活动纷繁复杂,所引起的各个会计要素的内部构成以及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 增减变化也错综复杂,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为了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 就需要根据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分门别类地确定项目。在会计核算中除了要按照各会计要素 的不同特点,还应该根据经济管理的要求进行分类别、分项目的核算。 设置会计科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事先规定分类核算的 项目或标志的一种专门的方法。在设置会计科目时,需要将会计对象中具体内容相同的归为 一类,设立一个会计科目名称,具备这类信息特征的经济业务,均在该科目项下进行核算。 同时,要为每一具体的类别规定一个科目名称,并且限定在该科目名称下包括的内容。 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科学分类,可以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提供科学的、详细的分类指标体系。设置会计科目决定着账户的开设、报表结构的设计,是 一种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会 计 科 目 作 为 分 类 信 息 的 项 目 或 标 志 ,必 须 根 据 一 定 的 原 则 来 设 定 。 设置会计科目 时 , 应 该 遵 循 以 下 几 项 原 则 : (一)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 设 置 会 计 科 目 必 须 结 合 会 计 对 象 的 特 点 ,即 从 各 种 不 同 单 位 经 济 业 务 的 特 点 出 发 ,根 据 全 面 核 算 其 经 济 业 务 的 全 过 程 及 结 果 的 目 的 来 确 定 应 该 设 置 哪 些 会 计 科 目 :考 虑 不 同 的 行 业 特 点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考 虑 各 自 企 业 的 特 点 ;在 此 前 提 下 根 据 企 业 生 产 产 品 的 特 点 及 规 模 大 小 决定各个会计 科 目 的 具 体 设 置 。 (二)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设 置 会 计 科 目 要 符 合 经 济 管 理 的 要 求 ,即 要 符 合 国 家 宏 观 经 济 管 理 的 要 求 ;要 符 合 企 业 自 身 经 济 管 理 的 要 求 ;要 符 合 包 括 投 资 者 在 内 的有关各方面要求,提供用于决策方面的需要。 (三)设置会计科目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统 一 性 ,即 在 设 置 会 计 科 目 时 , 根 据《 企 业 会 计 准 则 》和 《 企 业 会 计 制 度 》的 要 求 对 一 些 主 要 会 计 科 目 的 设 置 进 行 统 一 的 规 定 ,对 于 核 算 指 标 的 计 算 标 准 、口 径 都 要 统 一 ;灵 活 性 ,即 各 个 单 位 根 据 自 己 的 具 体 情 况 及 投 资 者 的 要 求 ,设 置 或 者 增 补 会 计 科 目 。根 据 统 一 性 与 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设置会计科目,就是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四)设置会计科目的名称要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 会计科目作为分类核算的标识,要求简单、明确,字义相符,简 单、明确是指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尽可能简洁、明确地规定科目名称 字义相符是指按照中文习惯,能够望文生义,不致产生误解;通俗易 懂是指要尽量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文字,便于大多数人正确理解。除 此之外,要尽量采用在经济生活中习惯性的名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 解 (五)设置会计科目要保持相对稳定性 设置会计科目要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了便于在不同时期分析比较 会计核算指标和在一定范围内汇总核算指标,要保持会计科目的相对 稳定,不能经常变动会计科目的名称、内容、数量,使核算指标保持 可比性。 企业常用的会计科目如下表: 会计科目表 会计科目名称 计科目名称 资产类 其他应付款 现金 预提费用 银行存款 所有者权益类 应收账款 实收资本 其他应收款 盈余公积 预付账款 本年利润 物资采购 利润分配 原材料 、成本类 产成品 生产成本 待摊费用 制造费用 固定资产 五、损益类 累计折旧 业收入

( 四 ) 设 置 会 计 科 目 的 名 称 要 简 单 、 明 确 , 字 义 相 符 , 通 俗 易 懂 会 计 科 目 作 为 分 类 核 算 的 标 识 ,要 求 简 单 、明 确 ,字 义 相 符 ,简 单 、明 确 是 指 根 据 经 济 业 务 的 特 点 尽 可 能 简 洁 、明 确 地 规 定 科 目 名 称 ; 字 义 相 符 是 指 按 照 中 文 习 惯 ,能 够 望 文 生 义 ,不 致 产 生 误 解 ;通 俗 易 懂 是 指 要 尽 量 避 免 使 用 晦 涩 难 懂 的 文 字 ,便 于 大 多 数 人 正 确 理 解 。除 此 之 外 ,要 尽 量 采 用 在 经 济 生 活 中 习 惯 性 的 名 称 ,以 避 免 不 必 要 的 误 解 。 (五)设置会计科目要保持相对稳定性 设 置 会 计 科 目 要 保 持 相 对 稳 定 性 。为 了 便 于 在 不 同 时 期 分 析 比 较 会 计 核 算 指 标 和 在 一 定 范 围 内 汇 总 核 算 指 标 ,要 保 持 会 计 科 目 的 相 对 稳 定 ,不 能 经 常 变 动 会 计 科 目 的 名 称 、内 容 、数 量 ,使 核 算 指 标 保 持 可比性。 企业常用的会计科目如下表: 会计科目表 编 号 会计科目名称 编 号 会计科目名称 一、资产类 其他应付款 现金 预提费用 银行存款 三、所有者权益类 应收账款 实收资本 其他应收款 盈余公积 预付账款 本年利润 物资采购 利润分配 原材料 四、成本类 产成品 生产成本 待摊费用 制造费用 固定资产 五、损益类 累计折旧 营业收入

待处理财产损溢 营业成本 、负债类 营业税金 短期借款 营业费用 应付账款 管理费用 预收帐款 营业外收入 应付利润 营业外支出 应付工资 所得税 应交税金 第二节会计账户 设置账户的意义 账户,是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的分类,系统、连续记录的 种手段。 会计科目是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核算指标的具体数据资料,要通过账户记录取得 设置会计科目以后,必须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开设一系列反映不同经济内容的账户,用来对 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记录。 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两个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不同概念。其共同点在于:都要对经济业 务进行分类,都说明一定的经济业务内容。其不同点在于:会计科目只是经济业务分类核算 的项目或标志,只是说明一定经济业务的内容。账户却是具体记录经济业务内容,可以提供 具体的数据资料,具有登记增减变化的不同结构的一种核算形式。 二、账户的格式 会计要素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在数量上进行增减变化,并相应产 生变化结果。用来分类记录经济业务的账户必须确定结构,即记录增 加数量、减少数量、增减变动后的结果的位置 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有规律可循的。账户一般可划分为左右两方 每一方再根据实际需要分成若干栏目,用来分类登记经济业务及其会 计要素的增加与减少,以及增减变动的结果 账户的格式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账户名称,即会计科 目;(2)日期和摘要,即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和内容:(3)凭证号 数,即账户记录的来源和依据;(4)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如下 会计科目名称

待处理财产损溢 营业成本 二、负债类 营业税金 短期借款 营业费用 应付账款 管理费用 预收帐款 营业外收入 应付利润 营业外支出 应付工资 所得税 应交税金 第二节 会计账户 一、设置账户的意义 账户,是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的分类,系统、连续记录的 一种手段。 会计科目是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核算指标的具体数据资料,要通过账户记录取得。 设置会计科目以后,必须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开设一系列反映不同经济内容的账户,用来对 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记录。 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两个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不同概念。其共同点在于:都要对经济业 务进行分类,都说明一定的经济业务内容。其不同点在于:会计科目只是经济业务分类核算 的项目或标志,只是说明一定经济业务的内容。账户却是具体记录经济业务内容,可以提供 具体的数据资料,具有登记增减变化的不同结构的一种核算形式。 二、账户的格式 会 计 要 素 随 着 经 济 业 务 的 发 生 在 数 量 上 进 行 增 减 变 化 ,并 相 应 产 生 变 化 结 果 。用 来 分 类 记 录 经 济 业 务 的 账 户 必 须 确 定 结 构 ,即 记 录 增 加数量、减少数量、增减变动后的结果的位置。 账 户 的 基 本 结 构 是 有 规 律 可 循 的 。 账 户 一 般 可 划 分 为 左 右 两 方 , 每 一 方 再 根 据 实 际 需 要 分 成 若 干 栏 目 ,用 来 分 类 登 记 经 济 业 务 及 其 会 计要素的增加与减少,以及增减变动的结果。 账户的格式 设 计 一 般 包 括 以 下 内 容 : ( 1) 账 户 名 称 , 即 会 计 科 目 ;( 2) 日 期 和 摘 要 ,即 经 济 业 务 发 生 的 时 间 和 内 容 ;( 3) 凭 证 号 数,即账户记录的来源和依据;( 4) 增 加 和 减 少 的 金 额 。 如 下 : 会计科目名称

日期 凭证 摘要增加(借方)减少(贷方) 在账户左右两方主要的内容是记录: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 期减少额及期末余额。本期增加额和减少额是指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 (月、季或年),在账户的左右两方分别登记的增加金额合计数(本 期增加发生额)和减少金额的合计数(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的期 末余额是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相抵后的差额。本期的期 末余额转入下一期,就是下一期的期初余额。上述四项金额的关系可 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本期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十本期增加发生额一本期减少发生额 账户的左右两方按相反方向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在具体账户的 左、右两方中究竟规定哪一方记录增加额,哪一方记录减少额,取决 于各账户所记录的经济内容和所采用的记账方法。账户的余额一般与 记录的增加额在同一方 在教科书中经常用简化的格式一—T字账来说明账户结构。如 会计科目名称 期初余额 增加额 减少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期末余额 、账户的分类 账户分类就是研究整个账户体系中各账户之间存在的共性,寻求其规律,探明每一账户 在账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账户分类标准是依据账户具有的一些特征确定的,每一个账户 都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加以分类。 (一)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 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就是按账户所核算的经济内容与各会计要素的联系分类。企业进行 生产经营活动,首先要拥有资产,为反映资产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需设置一类账户,通 过账户的发生额反映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通过账户的余额反映资产的结存情况。企业资产 主要来源于债权人和所有者的投资。为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及其偿还等情况,需设置一类账 户,通过账户的发生额来反映负债的形成和偿付情况,通过账户的余额来反映尚未偿还的债

日 期 凭 证 摘 要 增加(借方) 减少(贷方) 余 额 在 账 户 左 右 两 方 主 要 的 内 容 是 记 录 :期 初 余 额 、本 期 增 加 额 、本 期 减 少 额 及 期 末 余 额 。本 期 增 加 额 和 减 少 额 是 指 在 一 定 的 会 计 期 间 内 ( 月 、季 或 年 ),在 账 户 的 左 右 两 方 分 别 登 记 的 增 加 金 额 合 计 数( 本 期 增 加 发 生 额 )和 减 少 金 额 的 合 计 数( 本 期 减 少 发 生 额 );本 期 的 期 末 余 额 是 本 期 增 加 发 生 额 和 本 期 减 少 发 生 额 相 抵 后 的 差 额 。本 期 的 期 末 余 额 转 入 下 一 期 ,就 是 下 一 期 的 期 初 余 额 。上 述 四 项 金 额 的 关 系 可 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本期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账 户 的 左 右 两 方 按 相 反 方 向 记 录 增 加 额 和 减 少 额 。在 具 体 账 户 的 左 、右 两 方 中 究 竟 规 定 哪 一 方 记 录 增 加 额 ,哪 一 方 记 录 减 少 额 ,取 决 于 各 账 户 所 记 录 的 经 济 内 容 和 所 采 用 的 记 账 方 法 。账 户 的 余 额 一 般 与 记录的增加额在同一方。 在教科书中经常用简化的格式 — — T 字 账 来 说 明 账 户 结 构 。 如 下 : 会计科目名称 期初余额 增加额 减少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期末余额 三、账户的分类 账户分类就是研究整个账户体系中各账户之间存在的共性,寻求其规律,探明每一账户 在账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账户分类标准是依据账户具有的一些特征确定的,每一个账户 都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加以分类。 (一)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 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就是按账户所核算的经济内容与各会计要素的联系分类。企业进行 生产经营活动,首先要拥有资产,为反映资产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需设置一类账户,通 过账户的发生额反映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通过账户的余额反映资产的结存情况。企业资产 主要来源于债权人和所有者的投资。为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及其偿还等情况,需设置一类账 户,通过账户的发生额来反映负债的形成和偿付情况,通过账户的余额来反映尚未偿还的债

务情况。为反映投入资本和未分配利润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设置一类账户,通过账户的发 生额来反映投入资本和未分配利润的增减变动情况:通过账户的余额来反映投入资本变动后 的结果和未分配利润的实际数额 企业从不同来源取得各项资产后,投入生产经营活动。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经营业 务中取得各项收入,同时相应地发生一些耗费。利润就是企业取得的各项收入超过了补偿生 产经营活动中已消耗的各项支出后所形成的。为反映企业收入的取得、费用的发生和利润的 形成,需设置两类账户:一类账户的发生额专门反映企业的收入情况;一类账户的发生额反 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情况。通过两类账户发生额的结转,结算出企业的利润形成情 况 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和成本费用类等五 大类 1、反映资产的账户。按照资产的流动性和经营管理核算的需要,分为反映流动资产 长期资产等的账户。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按照各项资产的流动性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起 的作用,又可分为反映货币资金的账户,如“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反映结算债权的 账户,如“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账户:反映存货的账户,如“原材料”、“产成品 等账户:反映长期资产的账户,如“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账户 2、反映负债的账户。按照形成负债的原因划分,分为以下两类 (1)反映由于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负债账户:如“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借款”等 账户; (2)反映由于经营成果形成的负债账户:如“应交税金”、“应付利润”等账户。 3、反映所有者权益的账户。按照权益的来源划分,分为以下三类: (1)反映投入资本的账户:如“实收资本”账户: (2)反映从利润中提取资金的账户:如“公积金”账户 (3)反映未分配利润的账户:如“利润分配”、“本年利润”等账户 4、反映损益的账户。按照收益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有关,分为以下两类: (1)反映营业性收益的账户:如“营业收入”账户 (2)反映非营业性收益的账户,如“营业外收入”账户 5、反映成本费用的账户。按照成本费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有关,分为以下两 类 (1)反映营业性成本费用的账户:按照生产经营过程各个阶段所发生的成本费用,可 以分为反映购进过程的成本费用账户、反映生产过程的成本费用账户和反映销售过程的成本 费用账户; (2)反映生产过程的成本费用账户,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账户。 (二)账户按提供指标详细程度分类 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会计核算资料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一些总括的指标,而且需要 些详细的指标。账户按提供指标详细程度分类,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1、总分类账户。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核算的账户,提供某一具体内 容的总括核算指标,亦称总账账户、一级账户。在我国,总分类账户的名称、核算内容及使 用方法通常是统一制定的。 2、明细分类账户。指对企业某一经济业务进行明细核算的账户,提供某一具体经济业 务的明细核算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总分类账户都须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只有少数总 分类账户,如“累计折旧”账户不必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外。明细分类账户由各企业、单位根 据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规定,以提供明细核算资料满足企业内部 经营管理的需要

务情况。为反映投入资本和未分配利润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设置一类账户,通过账户的发 生额来反映投入资本和未分配利润的增减变动情况;通过账户的余额来反映投入资本变动后 的结果和未分配利润的实际数额。 企业从不同来源取得各项资产后,投入生产经营活动。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经营业 务中取得各项收入,同时相应地发生一些耗费。利润就是企业取得的各项收入超过了补偿生 产经营活动中已消耗的各项支出后所形成的。为反映企业收入的取得、费用的发生和利润的 形成,需设置两类账户:一类账户的发生额专门反映企业的收入情况;一类账户的发生额反 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情况。通过两类账户发生额的结转,结算出企业的利润形成情 况。 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和成本费用类等五 大类。 1、反映资产的账户。按照资产的流动性和经营管理核算的需要,分为反映流动资产、 长期资产等的账户。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按照各项资产的流动性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起 的作用,又可分为反映货币资金的账户,如“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反映结算债权的 账户,如“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账户;反映存货的账户,如“原材料”、“产成品” 等账户;反映长期资产的账户,如“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账户。 2、反映负债的账户。按照形成负债的原因划分,分为以下两类: (1)反映由于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负债账户:如“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借款” 等 账户; (2)反映由于经营成果形成的负债账户:如“应交税金”、“应付利润”等账户。 3、反映所有者权益的账户。按照权益的来源划分,分为以下三类: (1)反映投入资本的账户:如“实收资本”账户; (2)反映从利润中提取资金的账户:如“公积金”账户; (3)反映未分配利润的账户:如“利润分配”、“本年利润”等账户。 4、反映损益的账户。按照收益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有关,分为以下两类: (1)反映营业性收益的账户:如“营业收入”账户; (2)反映非营业性收益的账户,如“营业外收入”账户。 5、反映成本费用的账户。按照成本费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有关,分为以下两 类: (1)反映营业性成本费用的账户:按照生产经营过程各个阶段所发生的成本费用,可 以分为反映购进过程的成本费用账户、反映生产过程的成本费用账户和反映销售过程的成本 费用账户; (2)反映生产过程的成本费用账户,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账户。 (二)账户按提供指标详细程度分类 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会计核算资料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一些总括的指标,而且需要 一些详细的指标。账户按提供指标详细程度分类,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1、总分类账户。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核算的账户,提供某一具体内 容的总括核算指标,亦称总账账户、一级账户。在我国,总分类账户的名称、核算内容及使 用方法通常是统一制定的。 2、明细分类账户。指对企业某一经济业务进行明细核算的账户,提供某一具体经济业 务的明细核算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总分类账户都须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只有少数总 分类账户,如“累计折旧”账户不必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外。明细分类账户由各企业、单位根 据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规定,以提供明细核算资料满足企业内部 经营管理的需要

为了便于控制,可增设二级账户。二级账户是介于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的账 户。由企业、单位根据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确定的。 把握不同层次账户提供核算指标的规律性,可以准确地运用各级账户,提供全方位的核 算指标,满足经营管理的不同需要 三)会计账户的其他分类方法 账户除按上述标准进行分类以外,还可以按其他标准分类,如下 按列入会计报表分类,分为以下两类 (1)资产负债表账户:指账户所提供的资料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包括资产类 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分别与资产负债表中的这三类项目对应。如果“生产成本”账户期 末有余额,也应列入资产负债表 (2)利润表账户:指账户所提供的资料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包括收益类和费用类两 类,这些账户是根据利润表的项目设置的 账户按列入会计报表分类成为提供期末编制会计报表所需要的数据的基础。 按是否列入会计报表进行分类,分为以下两类 (1)表内账户:指用来核算一个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及 经营成果的账户,前面列举的账户均为表内账户。 (2)表外账户:指用来核算不属于本会计主体的资产的账户,如租入固定资产账户、 代管商品物资账户等都是表外账户 账户按是否列入会计报表分类,能够严格划清会计核算和监督内容的空间界限,为本企 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更多的资料 按期末余额分类,可分为以下三类 (1)借方余额账户:指账户的借方发生额表示增加,贷方发生额表示减少,期末余额 定在借方的账户。资产类账户一般都是借方余额账户 (2)贷方余额账户:指账户的借方发生额表示减少,贷方发生额表示增加,期末余额 定在贷方的账户。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都在贷方 (3)期末无余额账户:指期末结账时,将本期汇集的借(贷)方发生额分别从贷(借) 方转出,结转后期末没有余额的账户。收益类和费用类账户一般为期末没有余额的账户 通常将期末有余额的账户称为实账户,实账户的期末余额代表着企业的资产、负债或所 有者权益;将期末无余额的账户称为虚账户,虚账户的发生额反映着企业的损益情况。 账户按期末余额分类,可以帮助把握账户期末余额代表的内容及期末结转的规律性 账户分类标准是依据账户具有的一些特征确定的,每一个账户都带有若干个特征,因此, 每一个账户都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加以分类。对“原材料”账户进行分析,如下: 从会计要素来看,属于资产类账户,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流动资产 从用途和结构来看,属于盘存账户,反映企业实际的库存材料价值;而且,借方登记材 料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材料的减少额,余额在借方 从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来看,属于总分类账户,总括地反映企业材料的增减变动及结存 情况; 从列入会计报表来看,属于资产负债表账户,账户的期末余额应作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 列入资产负债表: 从会计主体来看,属于表内账户,代表着本企业可以控制或拥有的经济资源 从期末余额来看,属于借方余额账户,反映库存材料的实际价值

为了便于控制,可增设二级账户。二级账户是介于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的账 户。由企业、单位根据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确定的。 把握不同层次账户提供核算指标的规律性,可以准确地运用各级账户,提供全方位的核 算指标,满足经营管理的不同需要。 (三)会计账户的其他分类方法 账户除按上述标准进行分类以外,还可以按其他标准分类,如下: 按列入会计报表分类,分为以下两类: (1)资产负债表账户:指账户所提供的资料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包括资产类、 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分别与资产负债表中的这三类项目对应。如果“生产成本”账户期 末有余额,也应列入资产负债表。 (2)利润表账户:指账户所提供的资料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包括收益类和费用类两 类,这些账户是根据利润表的项目设置的。 账户按列入会计报表分类成为提供期末编制会计报表所需要的数据的基础。 按是否列入会计报表进行分类,分为以下两类: (1)表内账户:指用来核算一个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及 经营成果的账户,前面列举的账户均为表内账户。 (2)表外账户:指用来核算不属于本会计主体的资产的账户,如租入固定资产账户、 代管商品物资账户等都是表外账户。 账户按是否列入会计报表分类,能够严格划清会计核算和监督内容的空间界限,为本企 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更多的资料。 按期末余额分类,可分为以下三类: (1)借方余额账户:指账户的借方发生额表示增加,贷方发生额表示减少,期末余额 一定在借方的账户。资产类账户一般都是借方余额账户。 (2)贷方余额账户:指账户的借方发生额表示减少,贷方发生额表示增加,期末余额 一定在贷方的账户。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都在贷方。 (3)期末无余额账户:指期末结账时,将本期汇集的借(贷)方发生额分别从贷(借) 方转出,结转后期末没有余额的账户。收益类和费用类账户一般为期末没有余额的账户。 通常将期末有余额的账户称为实账户,实账户的期末余额代表着企业的资产、负债或所 有者权益;将期末无余额的账户称为虚账户,虚账户的发生额反映着企业的损益情况。 账户按期末余额分类,可以帮助把握账户期末余额代表的内容及期末结转的规律性。 账户分类标准是依据账户具有的一些特征确定的,每一个账户都带有若干个特征,因此, 每一个账户都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加以分类。对“原材料”账户进行分析,如下: 从会计要素来看,属于资产类账户,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流动资产; 从用途和结构来看,属于盘存账户,反映企业实际的库存材料价值;而且,借方登记材 料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材料的减少额,余额在借方; 从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来看,属于总分类账户,总括地反映企业材料的增减变动及结存 情况; 从列入会计报表来看,属于资产负债表账户,账户的期末余额应作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 列入资产负债表; 从会计主体来看,属于表内账户,代表着本企业可以控制或拥有的经济资源; 从期末余额来看,属于借方余额账户,反映库存材料的实际价值

第三节复式记账原理 理论基础 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过程及其结果,用公式表示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一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用)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资产一负债一所有者权益=0 上述会计等式主要揭示了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会计主体内各会计要素之间的数字平衡关系。即要求每一次记账的借方、贷方金 额是平衡的;一定时期账户的借方、贷方的金额是平衡的;所有账户的借方、贷方余额的合 计数是平衡的。 第二,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相互联系。即要求在一个账户中记录的同时必然要有另 个或两个以上账户的记录与之对应。 第三,等式有关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要求按相反方向记账。从一个账户来看是 相反方向记账,借方记录增加额,贷方一定记录减少额;反之,贷方记录增加额,借方一定 记录减少额;从等式两边的账户来看,资产类账户是借方记录增加额,贷方记录减少额;与 之相反,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贷方记录增加额,借方记录减少额。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贯穿了借贷记账法的始终: 数字平衡关系要求:每一次记账的借方、贷方金额是平衡的:一定时期账户的借方、贷 方的金额是平衡的:所有账户的借方、贷方余额的合计数是平衡的。 增减变化的相互联系要求:在一个账户中记录的同时必然要有另一个或两个以上账户的 记录与之对应 对立统一关系要求:按相反方向记账。从一个账户来看是相反方向记账,借方记录增加 额,贷方一定记录减少额;反之,贷方记录增加额,借方一定记录减少额。从等式两边的账 户来看,资产类账户是借方记录增加额,贷方记录减少额:与之相反,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 账户是贷方记录增加额,借方记录减少额。 会计等式对记账方法的要求决定了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的基本 理论 二、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最早的“借”、“贷”二字分别表示债权 债务的增减变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得到广泛的运用,记账对象不再局限于 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扩大到要记录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化和计算经营损益。“借”“贷” 字原来仅限于记录债权、债务已不能概括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它表示的内容应该包括全部 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它们逐渐脱离了其自身的含义,转化为纯粹的记账符号。 、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账户结构是:每一个账户分为借方和贷方,账 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在账户的借方记录经济业务,称为借 记某科且:在账户的贷方记录经济业务,称为贷记某科且。 采用借贷记账法时,账户的借贷两方必须做相反方向的记录。即

第三节 复式记账原理 一、理论基础 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过程及其结果,用公式表示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0 上述会计等式主要揭示了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会计主体内各会计要素之间的数字平衡关系。即要求每一次记账的借方、贷方金 额是平衡的;一定时期账户的借方、贷方的金额是平衡的;所有账户的借方、贷方余额的合 计数是平衡的。 第二,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相互联系。即要求在一个账户中记录的同时必然要有另一 个或两个以上账户的记录与之对应。 第三,等式有关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要求按相反方向记账。从一个账户来看是 相反方向记账,借方记录增加额,贷方一定记录减少额;反之,贷方记录增加额,借方一定 记录减少额;从等式两边的账户来看,资产类账户是借方记录增加额,贷方记录减少额;与 之相反,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贷方记录增加额,借方记录减少额。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贯穿了借贷记账法的始终: 数字平衡关系要求:每一次记账的借方、贷方金额是平衡的;一定时期账户的借方、贷 方的金额是平衡的;所有账户的借方、贷方余额的合计数是平衡的。 增减变化的相互联系要求:在一个账户中记录的同时必然要有另一个或两个以上账户的 记录与之对应。 对立统一关系要求:按相反方向记账。从一个账户来看是相反方向记账,借方记录增加 额,贷方一定记录减少额;反之,贷方记录增加额,借方一定记录减少额。从等式两边的账 户来看,资产类账户是借方记录增加额,贷方记录减少额;与之相反,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 账户是贷方记录增加额,借方记录减少额。 会计等式对记账方法的要求决定了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的基本 理论。 二、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最早的“借”、“贷”二字分别表示债权、 债务的增减变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得到广泛的运用,记账对象不再局限于 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扩大到要记录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化和计算经营损益。“借”、“贷”二 字原来仅限于记录债权、债务已不能概括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它表示的内容应该包括全部 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它们逐渐脱离了其自身的含义,转化为纯粹的记账符号。 三、账户结构 借 贷 记 账 法 的 基 本 账 户 结 构 是 :每 一 个 账 户 分 为 借 方 和 贷 方 ,账 户 的 左 方 为 借 方 ,右 方 为 贷 方 。在 账 户 的 借 方 记 录 经 济 业 务 ,称 为 借 记某科目 ; 在 账 户 的 贷 方 记 录 经 济 业 务 , 称 为 贷 记 某 科 目 。 采 用 借 贷 记 账 法 时 ,账 户 的 借 贷 两 方 必 须 做 相 反 方 向 的 记 录 。即

对于每一个账户来说,如果规定借方用来登记增加额,则贷方就用来 登记减少额:如果规定借方用来登记减少额,则贷方就用来登记增加 额。 不同性质的账户,其结构是不同的,视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和账 户的性质而定 (一)资产类账户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 减少额,期末余额在借方。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年、季、月),借方 记录的合计数额称做借方发生额,贷方记录的合计数额称做贷方发生 额,在每一会计期间的期末将借贷方发生额相比较,其差额称做期末 余额。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期末余额转到下一期就成 为期初余额 用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资产类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贷方本期发生额 用T字账户表示如下: 资产类账户 借方 贷方 期初余额xx (1)增加额×x (1)减少额xxx (2)增加额xx (2)减少额xxx 本期发生额xxx 本期发生额xx 期末余额 (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决定了负债及所有者

对 于 每 一 个 账 户 来 说 ,如 果 规 定 借 方 用 来 登 记 增 加 额 ,则 贷 方 就 用 来 登 记 减 少 额 ;如 果 规 定 借 方 用 来 登 记 减 少 额 ,则 贷 方 就 用 来 登 记 增 加 额 。 不 同 性 质 的 账 户 ,其 结 构 是 不 同 的 ,视 账 户 反 映 的 经 济 内 容 和 账 户的性质而定。 (一)资产类账户 资 产 类 账 户 的 结 构 是 :借 方 记 录 资 产 的 增 加 额 ,贷 方 记 录 资 产 的 减 少 额 ,期 末 余 额 在 借 方 。 在 一 个 会 计 期 间 内 ( 年 、 季 、 月 ) ,借 方 记 录 的 合 计 数 额 称 做 借 方 发 生 额 ,贷 方 记 录 的 合 计 数 额 称 做 贷 方 发 生 额 ,在 每 一 会 计 期 间 的 期 末 将 借 贷 方 发 生 额 相 比 较 ,其 差 额 称 做 期 末 余 额 。资 产 类 账 户 的 期 末 余 额 一 般 在 借 方 ,期 末 余 额 转 到 下 一 期 就 成 为期初余额。 用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资产类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 贷方本期发生额 用 T 字账户表示如下: 资产类账户 借方 贷方 期初余额××× (1)增加额××× (1)减少额××× (2)增加额××× (2)减少额××× 本期发生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会 计 平 衡 公 式“ 资 产 = 负 债 + 所 有 者 权 益 ”决 定 了 负 债 及 所 有 者

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正好相反,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 益的增加额,借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余额在贷方 用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十贷方 本期发生额一借方本期发生额 用T字账户表示如下: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贷方 期初余额xx (1)减少额xx (1)增加额xx (2)减少额xx (2)增加额xx 本期发生额xxx 本期发生额xx 期末余额 (三)费用成本类账户的结构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各种耗费可以视为瞬间资产,其账户结构与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贷方记录 费用成本转入抵减收入(减少)的数额,借方记录的费用成本的增加 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期末余额。如果因某种 情况有余额,也表现为借方余额 用T字账户表示如下: 费用成本类账户 贷方 (1)增加额xx (1)减少额xx (2)增加额xxx (2)转销额xxX 本期发生额xxx 本期发生额xxx 收入类账户的结构则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基本相同,贷方 记录收入的增加额,借方记录收入转出(减少额)的数额,贷方记录 的收入增加额一般要通过借方转出,通常没有期末余额 用T字账户表示如下: 收入类账户 借方贷方

权 益 类 账 户 的 结 构 与 资 产 类 账 户 正 好 相 反 ,贷 方 记 录 负 债 及 所 有 者 权 益 的 增 加 额 ,借 方 记 录 负 债 及 所 有 者 权 益 的 减 少 额 ,期 末 余 额 在 贷 方 。 用公式可 以表示如下: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 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用 T 字账户表示如下: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借方 贷方 期初余额××× (1)减少额××× (1)增加额××× (2)减少额××× (2)增加额××× 本期发生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三)费用成本类账户的结构 企 业 在 生 产 经 营 中 的 各 种 耗 费 可 以 视 为 瞬 间 资 产 ,其 账 户 结 构 与 资 产 类 账 户 的 结 构 基 本 相 同 :借 方 记 录 费 用 成 本 的 增 加 额 ,贷 方 记 录 费 用 成 本 转 入 抵 减 收 入( 减 少 )的 数 额 ,借 方 记 录 的 费 用 成 本 的 增 加 额 一 般 都 要 通 过 贷 方 转 出 ,所 以 账 户 通 常 没 有 期 末 余 额 。如 果 因 某 种 情况有余额,也表现为借方余额。 用 T 字账户表示如下: 费用成本类账户 借方 贷方 (1)增加额××× (1)减少额××× (2)增加额××× (2)转销额××× 本期发生额××× 本期发生额××× 收 入 类 账 户 的 结 构 则 与 负 债 及 所 有 者 权 益 的 结 构 基 本 相 同 ,贷 方 记 录 收 入 的 增 加 额 ,借 方 记 录 收 入 转 出( 减 少 额 )的 数 额 ,贷 方 记 录 的收入增加额一般要通过借方转出,通常没有期末余额。 用 T 字账户表示如下: 收入类账 户 借方 贷方

(1)减少额xx (1)增加额x× (2)增加额xx 本期发生额xxx 本期发生额xxx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所表示的 经济含义是不一样的 借字表示:资产的增加,费用成本的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 减少,收益的转销; 贷字表示:资产的减少,费用成本的转销,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 增加,收益的增加 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指示着账户记录的方向。一般来说,各类账 户的期末余额与记录增加额的一方在同一方向,根据账户余额所在的 方向可以判定账户性质 用T字账户表示全部账户结构。可表示如下: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借方 贷方 资产增加 资产减少 费用成本增加 费用成本转销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增加 收入转销 收入增加 期末余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余 期末余额:资产余额 四、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其据以确定的原理是: 1、复式记账原理,即任何一项经济业务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 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 2、借贷记账法账户结构原理,即每一项经济业务应做借贷增减相反的记录。因此,对 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按借贷相反的方向,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 中进行登记。具体地说,如果在一个账户中记借方,必须同时在另一个或几个账户中记贷方 或者在 户中记贷方,必须同时在另一个或几个账户中记借方:记入借方的总额与记入 贷方的总额必须相等 实际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去登记经济业务时,一般按两个步骤进行: 首先,分析经济业务内容,确定所涉及到的要素是增加还是减少 其次,确定该项业务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或贷方,以及各账户应记金额 采用借贷记账法,在某项经济业务发生时,在有关账户之间形成应借、应贷关系。账户 之间应借、应贷的这种相互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形成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会计分录是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记录。可以分成简单会 计分录与复合会计分录

(1)减少额××× (1)增加额××× (2)转销额××× (2)增加额××× 本期发生额××× 本期发生额××× 综 上 所 述 可 以 看 出 ,“ 借 ” 、“ 贷 ” 二 字 作 为 记 账 符 号 所 表 示 的 经济含义是不一样的: 借 字 表 示 :资 产 的 增 加 ,费 用 成 本 的 增 加 ,负 债 及 所 有 者 权 益 的 减少,收益的转销; 贷 字 表 示 :资 产 的 减 少 ,费 用 成 本 的 转 销 ,负 债 及 所 有 者 权 益 的 增加,收益的增加。 借 贷 作 为 记 账 符 号 ,指 示 着 账 户 记 录 的 方 向 。一 般 来 说 ,各 类 账 户 的 期 末 余 额 与 记 录 增 加 额 的 一 方 在 同 一 方 向 ,根 据 账 户 余 额 所 在 的 方向可以判 定账户性质。 用 T 字账户表示全部账户结构。可表示如下: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借方 贷方 资产增加 资产减少 费用成本增加 费用成本转销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增加 收入转销 收入增加 期末余额:资产余额 期末余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余 额 四、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其据以确定的原理是: 1、复式记账原理,即任何一项经济业务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 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 2、借贷记账法账户结构原理,即每一项经济业务应做借贷增减相反的记录。因此,对 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按借贷相反的方向,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 中进行登记。具体地说,如果在一个账户中记借方,必须同时在另一个或几个账户中记贷方; 或者在一个账户中记贷方,必须同时在另一个或几个账户中记借方;记入借方的总额与记入 贷方的总额必须相等。 实际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去登记经济业务时,一般按两个步骤进行: 首先,分析经济业务内容,确定所涉及到的要素是增加还是减少; 其次,确定该项业务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或贷方,以及各账户应记金额。 采用借贷记账法,在某项经济业务发生时,在有关账户之间形成应借、应贷关系。账户 之间应借、应贷的这种相互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形成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会计分录是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记录。可以分成简单会 计分录与复合会计分录: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6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