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病梅馆记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托物言志、以梅议政的新颖立意和深邃思想 2、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以”字的用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通过写“病梅”、“疗梅”所表现的反对当时统治者对人才束缚 压制的斗争精神 难点:①理解文中某些词句是如何曲折致意的 ②分清艺术美和文中所指病态美两者间深层含义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对照注释通读课文 2、查找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龚自珍的有关情况 (二)课堂教学 l、时代背景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又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先来听个小故事。从前 有一个书生,一天他正在读书,突然一阵清风袭来,书生来了雅兴,随口吟了 首诗,其中有两句是:“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件事传到朝廷,结果书生 被砍了头。罪名是攻击朝廷统治者不懂文化(同学们很快就会反应到这个故事发 生在清朝。“清风”中的“清”与清朝中“清”是一个字)仅仅这样的一件小事, 就足以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思想文化专制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残酷境地 鸦片战争前将近半个世纪中,清朝的统治已腐败不堪,整个社会呈现出一副 生产停滞、经济衰败、政治昏暗的万象萧败的景象。这种政治腐败和经济衰落的 现实,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由于清政府长期以来大搞文字狱,压抑、摧残知识 分子,堵塞才路,形成了一种死气沉沉、万马齐喑的局面。 龚自珍就生活在这样的年代里。作者以先觉者的敏锐预感到清王朝的危机。 他认为要使国家振作起来,靠的是一场变革,而变革则需要大批的人才。龚自珍 要疗救社会的病态,要拯救天下的英才,要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然而, 这些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群,并不能预见到中国的明天究竟是 一个怎样的社会,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条件和他们本身的阶级地位,限制了其思 想和眼界。但是,他们的言论和行动,毕竟为这个了无生气的社会带来了一股清 风,也对后世探求真理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病梅馆记》正是反映这种思想的代表作。然而,作者在当时的社会又不能 直言,于是他就巧妙地借用于梅,以梅喻人,托梅议政。 2、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字琺(se)人,号定庵,清浙江仁和(今 杭州)人。他出生于一个三世京官而又具有深厚文化造诣的官僚家庭。祖父龚敬 身对历史颇有研究,曾批注过《汉书》:父亲龚丽正也长于史学;母亲是小学名 家段玉裁的女儿。他三十八岁中进士,先后任国史馆校对、内阁中书、礼部主事 等职。道光十九年(1839),辞官南归。道光二十一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书院。 龚自珍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又是著名的思想家、杰出的诗人和散文 家,才华横溢。他敏锐地感到封建统治阶级蕴藏着的危机,怀着热烈的希望,期 待着大变革局面的出现。他主张改革内政,抵制外国侵略,是近代改良主义的先
十七 病梅馆记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托物言志、以梅议政的新颖立意和深邃思想 2、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以”字的用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通过写“病梅”、“疗梅”所表现的反对当时统治者对人才束缚、 压制的斗争精神 难点:①理解文中某些词句是如何曲折致意的 ②分清艺术美和文中所指病态美两者间深层含义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对照注释通读课文 2、查找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龚自珍的有关情况 (二)课堂教学 1、时代背景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又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先来听个小故事。从前 有一个书生,一天他正在读书,突然一阵清风袭来,书生来了雅兴,随口吟了一 首诗,其中有两句是:“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件事传到朝廷,结果书生 被砍了头。罪名是攻击朝廷统治者不懂文化(同学们很快就会反应到这个故事发 生在清朝。“清风”中的“清”与清朝中“清”是一个字)仅仅这样的一件小事, 就足以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思想文化专制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残酷境地。 鸦片战争前将近半个世纪中,清朝的统治已腐败不堪,整个社会呈现出一副 生产停滞、经济衰败、政治昏暗的万象萧败的景象。这种政治腐败和经济衰落的 现实,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由于清政府长期以来大搞文字狱,压抑、摧残知识 分子,堵塞才路,形成了一种死气沉沉、万马齐喑的局面。 龚自珍就生活在这样的年代里。作者以先觉者的敏锐预感到清王朝的危机。 他认为要使国家振作起来,靠的是一场变革,而变革则需要大批的人才。龚自珍 要疗救社会的病态,要拯救天下的英才,要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然而, 这些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群,并不能预见到中国的明天究竟是 一个怎样的社会,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条件和他们本身的阶级地位,限制了其思 想和眼界。但是,他们的言论和行动,毕竟为这个了无生气的社会带来了一股清 风,也对后世探求真理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病梅馆记》正是反映这种思想的代表作。然而,作者在当时的社会又不能 直言,于是他就巧妙地借用于梅,以梅喻人,托梅议政。 2、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字璱(sè)人,号定庵,清浙江仁和(今 杭州)人。他出生于一个三世京官而又具有深厚文化造诣的官僚家庭。祖父龚敬 身对历史颇有研究,曾批注过《汉书》;父亲龚丽正也长于史学;母亲是小学名 家段玉裁的女儿。他三十八岁中进士,先后任国史馆校对、内阁中书、礼部主事 等职。道光十九年(1839),辞官南归。道光二十一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书院。 龚自珍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又是著名的思想家、杰出的诗人和散文 家,才华横溢。他敏锐地感到封建统治阶级蕴藏着的危机,怀着热烈的希望,期 待着大变革局面的出现。他主张改革内政,抵制外国侵略,是近代改良主义的先
驱者,对以后的康梁维新运动有重要影响 龚自珍的诗歌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夕黑暗的社会现实,具有热烈追求理想的精 神,文辞清奇瑰丽,别开生面,并具有巨大的抒情力量。他的散文则多抒发其对 社会、政治问题的见解,辞文旨远,纵横奇诡,不拘一格,有的汪洋恣肆而立论 严谨,有的条分缕析而构思奇特,又有寓言式杂文,短小精悍,锋芒逼人,《病 梅馆记》即属此例。作品在形式上一扫“桐城古文”和各种形式主义诗派积习 被奉为近代文学的开山作家 龚自珍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柳亚子曾写诗赞他为“三百年来 第一流,飞仙剑客古无俦”,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里有“晚清思想之解放 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等 话评价他。 著有《龚定庵全集》。 3、翻译课文 (1)翻译第一段 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 州的西溪,都产梅。 西溪,皆产梅。 有人说:“梅以枝干弯曲为美,笔直了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就没有风姿 以枝干横斜为美,端正了就没有景致: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以枝干疏朗为美,稠密了就没有姿态。”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本来如此。 固也。 这些文人画士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 能公开宣告大疾呼用这个标准来约束(之)绳天下之梅也 天下的梅; 又不可以让天下种梅的人砍掉笔直的,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 删掉繁密的,锄掉端正的,把摧折梅把|以天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梅弄成病态作为职业用来赚钱 梅的枝干的倾斜疏朗弯曲,又不是愚蠢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 的只知赚钱的人能凭他们的智慧能力以其智力为也 做得到的。 有人把文人画士这种独特偏嗜的隐衷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 明白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天其稚枝 正的,培养旁逸斜出的枝条,删掉繁密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 的,杀害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阻抑之梅皆病。 它的生机,用来谋求大价钱,于是江苏 浙江一带的梅都病残了。 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的酷烈竞到了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这个地步啊!
驱者,对以后的康梁维新运动有重要影响。 龚自珍的诗歌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夕黑暗的社会现实,具有热烈追求理想的精 神,文辞清奇瑰丽,别开生面,并具有巨大的抒情力量。他的散文则多抒发其对 社会、政治问题的见解,辞文旨远,纵横奇诡,不拘一格,有的汪洋恣肆而立论 严谨,有的条分缕析而构思奇特,又有寓言式杂文,短小精悍,锋芒逼人,《病 梅馆记》即属此例。作品在形式上一扫“桐城古文”和各种形式主义诗派积习, 被奉为近代文学的开山作家。 龚自珍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柳亚子曾写诗赞他为“三百年来 第一流,飞仙剑客古无俦”,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里有“晚清思想之解放, 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等 话评价他。 著有《龚定庵全集》。 3、翻译课文 (1)翻译第一段 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 州的西溪,都产梅。 有人说:“梅以枝干弯曲为美,笔直了 就没有风姿; 以枝干横斜为美,端正了就没有景致; 以枝干疏朗为美,稠密了就没有姿态。” 本来如此。 这些文人画士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 能公开宣告大疾呼用这个标准来约束 天下的梅; 又不可以让天下种梅的人砍掉笔直的, 删掉繁密的,锄掉端正的,把摧折梅把 梅弄成病态作为职业用来赚钱。 梅的枝干的倾斜疏朗弯曲,又不是愚蠢 的只知赚钱的人能凭他们的智慧能力 做得到的。 有人把文人画士这种独特偏嗜的隐衷 明白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 正的,培养旁逸斜出的枝条,删掉繁密 的,杀害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阻抑 它的生机,用来谋求大价钱,于是江苏 浙江一带的梅都病残了。 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的酷烈竟到了 这个地步啊!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 西溪,皆产梅。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 (之)绳天下之梅也;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 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 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 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 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2)翻译第二段 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残的,没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有一盆完好的。 已经为它们流了三天泪,于是发誓要治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 好他们:我放开它们顺着它们的天性 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呦用法 开捆绑它们的棕绳; 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我以五年为期限,一定要使它们恢复本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性保全健康的形态 使动用篮 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甘愿受到辱骂,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 设立一个病梅馆来贮存它们。 馆以贮之 (3)翻译第三段 唉!怎样才能使我有很多空暇的时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 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用来大量贮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 存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穷尽我一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生的时光用来治疗病梅呢! 4、分析课文 (1)结合写作背景分析“梅”比喻什么?为什么文章开头起笔先写梅的产地? [明确]:“梅”比喻人才。梅之产地多,“皆”字暗示产梅之盛,这些比喻天下 人才多。 (2)将梅的“曲和宜”、“疏和密”、“欹和正”对照着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几句话道出了病态社会中病态的评梅标准,实则是统治阶级选拔人才 的病态标准。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当局者忌恨和扼杀那些正直的,有骨气的, 生气勃勃的人才,而要人们变为委曲、邪侒、毫无生气的庸才和奴才。 3)“文人画士”“心知其意”却不敢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他们心中虽默许这一标准,却不敢喊出来用这一标准去衡量“天下之 梅”,实际是不敢把内心险恶的政治目的直接暴露出来。 (4)那些封建统治者的帮凶的具体做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 (5)目睹梅的病态,作者发出了“誓疗”的决心,具体是怎样疗梅的呢? [明确]:“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这里的“必”与上文的“誓”呼应,表达了作者疗梅必见成效才罢休的决心。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无不表现作者追求个性解放,要“不 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这也正是他民主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6).文章结尾用一长句有力结束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在黑暗现实中,面对强大的反动势力,作者有“疔梅”的决心却自责能 力渺小,以感叹领起,抒发了自己的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作者意变革现实,提 倡个性解放,主张爱惜人才、培养人才,这几点是有积极意义的,龚自珍在《已 亥杂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正是这种抱负的写照, 表达了作者坚持战斗,为改造社会奋斗不息的决心
(2)翻译第二段 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残的,没 有一盆完好的。 已经为它们流了三天泪,于是发誓要治 好他们:我放开它们顺着它们的天性, 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 开捆绑它们的棕绳; 我以五年为期限,一定要使它们恢复本 性保全健康的形态。 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甘愿受到辱骂, 设立一个病梅馆来贮存它们。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 为动用法 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使动用法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 馆以贮之。 (3)翻译第三段 唉!怎样才能使我有很多空暇的时 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用来大量贮 存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穷尽我一 生的时光用来治疗病梅呢!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 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4、分析课文 (1)结合写作背景分析“梅”比喻什么?为什么文章开头起笔先写梅的产地? [明确]:“梅”比喻人才。梅之产地多,“皆”字暗示产梅之盛,这些比喻天下 人才多。 (2)将梅的“曲和直”、“疏和密”、“欹和正”对照着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几句话道出了病态社会中病态的评梅标准,实则是统治阶级选拔人才 的病态标准。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当局者忌恨和扼杀那些正直的,有骨气的, 生气勃勃的人才,而要人们变为委曲、邪侫、毫无生气的庸才和奴才。 (3)“文人画士”“心知其意”却不敢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他们心中虽默许这一标准,却不敢喊出来用这一标准去衡量“天下之 梅”,实际是不敢把内心险恶的政治目的直接暴露出来。 (4)那些封建统治者的帮凶的具体做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 (5)目睹梅的病态,作者发出了“誓疗”的决心,具体是怎样疗梅的呢? [明确]:“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这里的“必”与上文的“誓”呼应,表达了作者疗梅必见成效才罢休的决心。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无不表现作者追求个性解放,要“不 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这也正是他民主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6).文章结尾用一长句有力结束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在黑暗现实中,面对强大的反动势力,作者有“疗梅”的决心却自责能 力渺小,以感叹领起,抒发了自己的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作者意变革现实,提 倡个性解放,主张爱惜人才、培养人才,这几点是有积极意义的,龚自珍在《已 亥杂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正是这种抱负的写照, 表达了作者坚持战斗,为改造社会奋斗不息的决心
5、关于“托物言志” ①什么是“托物言志”? [答]:“托物言志”指用常见的、具体的、浅显的事物来讲抽象的、深刻的道理, “志”在“物”中,写的是“物”实则读“志”。 ②为什么用“托物言志”? 分析]: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在当时“文字狱”恐怖气氛笼罩之下,作者 不能直接批判清朝统治者压抑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主题,只能用这种的托物言 志的曲笔来揭露时弊,大声呐喊,托梅议政,拯救人才。作者明知他的思想行为 不容于封建统治阶级,会受到他们的攻击和迫害,但他毫不畏惧,决心迎接斗争 衬托出他坚定地追求个性解放的政治理想。 完成表格内的有关内容,具体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表 层 意 外 意(比喻义) 梅 人才 病梅 被遭摧残、压抑的人才 文人画士 封建统治者 品梅标准:曲、欹、疏 选拔人才标准:奴才、庸才、歪才 摧残梅的手段:绳、斫、删、锄、 束缚人才思想、屠杀正直之士 天、病、遏 豢养奸邪小人、扼杀新生力量 摧残梅的后果:皆病、祸烈 大批人才遭残酷屠杀 疗梅的措施:购、泣、疗、纵、顺、 解除人才束缚、恢复人才生机 毁、埋、解、复、全、辟、贮 解放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 疗梅的愿望:誓、必、甘、穷 表达了拯救人才的强烈愿望 与准备迎接斗争的坚定信心 6、补充《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是诗人辞官后的杂诗,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按干支纪 年这年为已亥年,故称。这年诗人辞官南归,于农历四月二十三日离京,七月初 九回杭州,九月十五日北上接家眷。十月二十六日抵达江苏昆山。期间往返九十 里,诗人共写了绝句315首。第二年诗人自己加以编排,并刻印成集,这里选的 是第五首。这一大型组诗记述了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官经历、诗友交往、生平著 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议等,可以看成是一部用诗写成的回忆录
5、关于“托物言志” ①什么是“托物言志”? [答]:“托物言志”指用常见的、具体的、浅显的事物来讲抽象的、深刻的道理, “志”在“物”中,写的是“物”实则读“志”。 ②为什么用“托物言志”? [分析]: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在当时“文字狱”恐怖气氛笼罩之下,作者 不能直接批判清朝统治者压抑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主题,只能用这种的托物言 志的曲笔来揭露时弊,大声呐喊,托梅议政,拯救人才。作者明知他的思想行为 不容于封建统治阶级,会受到他们的攻击和迫害,但他毫不畏惧,决心迎接斗争, 衬托出他坚定地追求个性解放的政治理想。 完成表格内的有关内容,具体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表 层 意 言 外 意(比喻义) 梅 人才 病梅 被遭摧残、压抑的人才 文人画士 封建统治者 品梅标准:曲、欹、疏 选拔人才标准:奴才、庸才、歪才 摧残梅的手段:绳、斫、删、锄、 夭、病、遏 束缚人才思想、屠杀正直之士 豢养奸邪小人、扼杀新生力量 摧残梅的后果:皆病、祸烈 大批人才遭残酷屠杀 疗梅的措施:购、泣、疗、纵、顺、 毁、埋、解、复、全、辟、贮 解除人才束缚、恢复人才生机 解放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 疗梅的愿望:誓、必、甘、穷 表达了拯救人才的强烈愿望 与准备迎接斗争的坚定信心 6、补充《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是诗人辞官后的杂诗,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按干支纪 年这年为已亥年,故称。这年诗人辞官南归,于农历四月二十三日离京,七月初 九回杭州,九月十五日北上接家眷。十月二十六日抵达江苏昆山。期间往返九十 里,诗人共写了绝句 315 首。第二年诗人自己加以编排,并刻印成集,这里选的 是第五首。这一大型组诗记述了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官经历、诗友交往、生平著 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议等,可以看成是一部用诗写成的回忆录
九州生气侍风雪°,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注释]: ①恃(shi):依赖,倚仗。 ②喑(ym):哑。 ③抖擞( d ou sou):振作。 ④不拘一格:打破常规,多种多样。 [分析] 中国如果要焕发生气,就要靠惊天动地的风暴雷霆;现在这种死气沉沉的局 面,实在让人感到无限悲哀。我希望天公重新奋发,抖擞精神,打破常规,向祖 国大地降下各种优秀杰出的人才。 龚自珍是中国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他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经进入 衰世”,是“日之将夕”;他确信未来时代的变化,并寄以极大的热情和希望。这 首诗鲜明生动地表现了他这样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 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 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雪”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 猛烈的改革。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 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 这首诗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 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着人才,呼唤着光明,呼唤着一个生气蓬勃的新的中国。 浩荡离高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讲解]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 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 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 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 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 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 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九州生气恃风雪①,万马齐喑究可哀②。 我劝天公重抖擞③,不拘一格降人材④。 [注释]: ①恃(shì):依赖,倚仗。 ②喑(yīn):哑。 ③抖擞(dǒu sǒu):振作。 ④不拘一格:打破常规,多种多样。 [分析]: 中国如果要焕发生气,就要靠惊天动地的风暴雷霆;现在这种死气沉沉的局 面,实在让人感到无限悲哀。我希望天公重新奋发,抖擞精神,打破常规,向祖 国大地降下各种优秀杰出的人才。 龚自珍是中国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他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经进入 “衰世”,是“日之将夕”;他确信未来时代的变化,并寄以极大的热情和希望。这 首诗鲜明生动地表现了他这样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 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 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雪”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 猛烈的改革。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 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 这首诗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 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着人才,呼唤着光明,呼唤着一个生气蓬勃的新的中国。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讲解]: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 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 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 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 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 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 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板书设计]: 病梅馆记 龚自珍 以梅喻人托物言志: 社会—一绳、斫、养、删、锄、夭、病、遏—一摧残扭曲 作者——购、泣、疗、贮、纵、顺、毁、埋、解、复、全、辟、贮一一哀痛疗救
[板书设计]: 病梅馆记 龚自珍 以梅喻人托物言志: 社会——绳、斫、养、删、锄、夭、病、遏——摧残扭曲 作者—— 购、泣、疗、贮、纵、顺、毁、埋、解、复、全、辟、贮——哀痛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