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教学设计 浙师大人文学院倪高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解决生字、生词,理解文意; ②学习文本对比衬托、类比的手法,以及“以情驭景”的写法; ③品味通俗、简洁、亲切又带有京味儿的语言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朗读和感悟现代文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概括和领悟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①学习文本对比衬托、类比的手法,以及“以情驭景”的写法 ②品味通俗、简洁、亲切又带有京味儿的语言; ③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 2讲解课文的1—7自然段,体会作者爱北平的程度之深。 教学内容和步骤 1导入新课(2) 图片导入法:用PPT呈现一组图片,让学生来猜,图片描述的是哪部作品, 这些作品都是出自同一位作家,就是老舍,由此引入接下要讲的老舍的一篇散文 《想北平》 2关于作者(3)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平 人,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以北平为背景,描写的是老北京人的生活。你们知道他 有哪些作品是以北平为背景的吗?(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正红旗下》 《月牙儿》《老张的哲学》;话剧《龙须沟》《茶馆》)。老舍他当过小学校长,当 过大学教授,也担任过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 常委。可惜啊,在文革期间他因为受不了躏辱而投湖自杀了。有人问老舍的儿子 舒乙,能不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把老舍先生和鲁迅、郭沫若、巴金、曹禺等大师们 区分开来。舒乙想出了五句话,他说,这五句话就是老舍一一他是北京人、他是 满族人、他是穷人、他有十年在国外生活,他生于1899年去世于1966年 3我们己经知道老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平人,不知道他会在这篇文章中写些什
《想北平》教学设计 浙师大人文学院 倪高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解决生字、生词,理解文意; ②学习文本对比衬托、类比的手法,以及“以情驭景”的写法; ③品味通俗、简洁、亲切又带有京味儿的语言。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朗读和感悟现代文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概括和领悟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①学习文本对比衬托、类比的手法,以及“以情驭景”的写法; ②品味通俗、简洁、亲切又带有京味儿的语言; ③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 三、课时安排 2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 2.讲解课文的 1—7 自然段,体会作者爱北平的程度之深。 教学内容和步骤: 1.导入新课(2') 图片导入法:用 PPT 呈现一组图片,让学生来猜,图片描述的是哪部作品, 这些作品都是出自同一位作家,就是老舍,由此引入接下要讲的老舍的一篇散文 ——《想北平》 2.关于作者(3')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平 人,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以北平为背景,描写的是老北京人的生活。你们知道他 有哪些作品是以北平为背景的吗?(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正红旗下》 《月牙儿》《老张的哲学》;话剧《龙须沟》《茶馆》)。老舍他当过小学校长,当 过大学教授,也担任过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 常委。可惜啊,在文革期间他因为受不了躏辱而投湖自杀了。有人问老舍的儿子 舒乙,能不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把老舍先生和鲁迅、郭沫若、巴金、曹禺等大师们 区分开来。舒乙想出了五句话,他说,这五句话就是老舍——他是北京人、他是 满族人、他是穷人、他有十年在国外生活,他生于 1899 年去世于 1966 年。 3.我们已经知道老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平人,不知道他会在这篇文章中写些什
么内容呢?先请同学们听我朗读课文,你们在听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情: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思路一一文章写了些什么内容?以什么样的顺序结 构安排?②注意有些字的读音,读不准的一定要标注出来。 生:文章写的是“我的北平”。 文章思路:“我的北平”(1)一一我真爱北平(2一3段 北平的特点(4 7段)—一我真想念北平呀(第8段)(板书结构)(朗读9,问题解决3") 4接下去,我们按照他的这样一个行文思路,一步一步地往下看。首先我们看到 第一段,这一段,作者告诉我们他作品中的北平是“我的北平”,我们可以把这 段看做整篇文章的一个引子。那我们直接往下看,作者说“可是,我真北平。” 这是从上文的“知道不多”转折而来,直抒胸臆,可见爱的直白。但是他马上又 说:“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这“说不出”三个字,在第2-3段中重 复出现了四次,哪位同学说说看是哪四个地方?(学生回答)作者说“说不出”, 那么他到底说出来了没有?如果说出来了,那么他是怎么说的?你能感受到作者 想要表达的感情吗?带着这一连串问题,请同学们自由阅读2、3两段,前后桌 也可以相互讨论,等你们思考完了以后,我们再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7) 明确 生:说出来了。“我爱我的母亲……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第二节) (追问:作者爱北平,为什么要写爱母亲? 明确:作者拿母亲类比爱北平,可见作者对北平的爱是孩子对妈妈的爱,可 见这种爱朴素而真挚。) 我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的与我的心灵黏合的一段 历史,一大块地方。”(第二节) 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和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予给。”(第 三节) 师明确:作者解释是因为他“不是诗人”,不会“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 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实际上,并不是作者做不到, 而是他不愿意照着通常的方法去写,因为即使用尽了“一切好听好看的字”也难 以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于是他另辟蹊径,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 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北平的爱喻为对母亲的爱。我们 知道,老舍是出了名的爱母亲,这是文坛佳话。所以他把爱北平与爱母亲相类比 这其中的分量,要超出常人几分。然后,他又用通俗质朴的语言,说明自己与北 平是心灵相黏合的,自己的脾性跟北平有深厚的渊源,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自己与 北平融为一体的关系。 5.好,我们在根据这个全文思路继续往下走,看到第三部分,我们一段一段来看, 先看第4段,请左边一大组的同学来朗读一下第4段,其他同学思考在这一段中, 可以看出北平有什么特点。(6’) 生读,明确:1.复杂而又有个边际 2.动中有静 请中间这一大组齐声朗读第5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表现北平什么特点。 明确:人为之中显出自然。 请靠窗这一大组的同学来齐声朗读第6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表现北平什 么特点
么内容呢?先请同学们听我朗读课文,你们在听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情: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思路——文章写了些什么内容?以什么样的顺序结 构安排?②注意有些字的读音,读不准的一定要标注出来。 生:文章写的是“我的北平”。 文章思路:“我的北平”(1)——我真爱北平(2—3 段)——北平的特点(4 —7 段)——我真想念北平呀(第 8 段)(板书结构)(朗读 9',问题解决 3') 4.接下去,我们按照他的这样一个行文思路,一步一步地往下看。首先我们看到 第一段,这一段,作者告诉我们他作品中的北平是“我的北平”,我们可以把这 一段看做整篇文章的一个引子。那我们直接往下看,作者说“可是,我真北平。” 这是从上文的“知道不多”转折而来,直抒胸臆,可见爱的直白。但是他马上又 说:“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这“说不出”三个字,在第 2—3 段中重 复出现了四次,哪位同学说说看是哪四个地方?(学生回答)作者说“说不出”, 那么他到底说出来了没有?如果说出来了,那么他是怎么说的?你能感受到作者 想要表达的感情吗?带着这一连串问题,请同学们自由阅读 2、3 两段,前后桌 也可以相互讨论,等你们思考完了以后,我们再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7') 明确: 生:说出来了。“我爱我的母亲……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第二节) (追问:作者爱北平,为什么要写爱母亲? 明确:作者拿母亲类比爱北平,可见作者对北平的爱是孩子对妈妈的爱,可 见这种爱朴素而真挚。) “我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的与我的心灵黏合的一段 历史,一大块地方。”(第二节) “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和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予给。”(第 三节) 师明确:作者解释是因为他“不是诗人”,不会“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 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实际上,并不是作者做不到, 而是他不愿意照着通常的方法去写,因为即使用尽了“一切好听好看的字”也难 以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于是他另辟蹊径,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 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北平的爱喻为对母亲的爱。我们 知道,老舍是出了名的爱母亲,这是文坛佳话。所以他把爱北平与爱母亲相类比, 这其中的分量,要超出常人几分。然后,他又用通俗质朴的语言,说明自己与北 平是心灵相黏合的,自己的脾性跟北平有深厚的渊源,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自己与 北平融为一体的关系。 5.好,我们在根据这个全文思路继续往下走,看到第三部分,我们一段一段来看, 先看第 4 段,请左边一大组的同学来朗读一下第 4 段,其他同学思考在这一段中, 可以看出北平有什么特点。(6') 生读,明确:1.复杂而又有个边际 2.动中有静 请中间这一大组齐声朗读第 5 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表现北平什么特点。 明确:人为之中显出自然。 请靠窗这一大组的同学来齐声朗读第 6 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表现北平什 么特点
明确:花多菜多果子多 那么第7段呢?大家一起来说。 明确:接近自然 6.思考,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也就是说作者在写这些特点的时候用了什么手 法?(8) 生:对比手法。 师:有哪些对比? 明确:巴黎的太热闹太旷与北平的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对比,巴黎的布局与 北平的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对比,美国的橘子与北平带霜儿的玉李对比,污染严重 的伦敦与接近自然的北平对比。 讨“对比手法”的小结:一个地方的特点,往往要通过比较才能看得更明白。 老舍联系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积累,多处采用对比手法,使北平城的特点表现 得更为突出。对比手法运用,也说明作者对北平的爱不是“坐井观天”式的狭隘 的爱,而是建立在丰富的阅历和理性的思考之上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的 人生观和审美情趣。我们在平常的写作中,可以试着运用这种对比手法,来突出 我们所要表现的事物或情感。 7.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 这一堂课,我们了解了老舍先生为我们讲述他的北平,从直接抒情一一“我 真爱北平”讲到作者心中北平的特点,再由一句饱含深情的“真想念北平呀! 收尾,结构严谨,感情真挚。从中我们学习了类比、对比的手法。下节课我们将 继续往下阅读,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用心读读这篇文章,最好把自己的感受写 在对话栏里。 (二)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1.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2.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深意,并补充写作背景 3.概括老舍散文的创作风格; 4.体味老舍的京味语言,以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内容与步骤: 1.问题导入 看投影,出现:写北平。同学们纷纷说,题目写错了,借此引出问题:标题 的“想”为什么不能换成“写”?同学们讨论讨论。(3’) 明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写”可能只是客 观的描写。“想”表明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而且还要分享他对北 平的爱。文章开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我真爱北平。”但马上又说:“这个 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说不出”三个字在文章出现四次,表明老舍难以用 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 2.好,那么我们继续上节课的内容,请同学们看这个全文思路,能否想起整篇文
明确:花多菜多果子多。 那么第 7 段呢?大家一起来说。 明确:接近自然。 6.思考,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也就是说作者在写这些特点的时候用了什么手 法?(8') 生:对比手法。 师:有哪些对比? 明确:巴黎的太热闹太旷与北平的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对比,巴黎的布局与 北平的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对比,美国的橘子与北平带霜儿的玉李对比,污染严重 的伦敦与接近自然的北平对比。 对“对比手法”的小结:一个地方的特点,往往要通过比较才能看得更明白。 老舍联系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积累,多处采用对比手法,使北平城的特点表现 得更为突出。对比手法运用,也说明作者对北平的爱不是“坐井观天”式的狭隘 的爱,而是建立在丰富的阅历和理性的思考之上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的 人生观和审美情趣。我们在平常的写作中,可以试着运用这种对比手法,来突出 我们所要表现的事物或情感。 7.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 这一堂课,我们了解了老舍先生为我们讲述他的北平,从直接抒情——“我 真爱北平”讲到作者心中北平的特点,再由一句饱含深情的“真想念北平呀!” 收尾,结构严谨,感情真挚。从中我们学习了类比、对比的手法。下节课我们将 继续往下阅读,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用心读读这篇文章,最好把自己的感受写 在对话栏里。 (二)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1.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2.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深意,并补充写作背景; 3.概括老舍散文的创作风格; 4.体味老舍的京味语言,以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内容与步骤: 1.问题导入 看投影,出现:写北平。同学们纷纷说,题目写错了,借此引出问题:标题 的“想”为什么不能换成“写”?同学们讨论讨论。(3') 明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写”可能只是客 观的描写。“想”表明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而且还要分享他对北 平的爱。文章开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我真爱北平。”但马上又说:“这个 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说不出”三个字在文章出现四次,表明老舍难以用 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 2.好,那么我们继续上节课的内容,请同学们看这个全文思路,能否想起整篇文
章的内容?老师读最后一句话,请同学们思考,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借 此补充文章写作背景知识。(2) 明确: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 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 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 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 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3.品味语言 第一步:读出京味儿(15) ①播放《想北平》示范朗读的片段,请同学接,看谁接的最好。 ②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京味儿,同时划出自己觉得作者写得好的 句子或词语。 第二步:品好句(9) ①大家看第一段,他说“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一个“捡”字,有什么 样的表达效果呢? 明确:表明作者可以写的东西很多,简直信手拈来 ②请同学们说说自己觉得哪一句或者哪几句写得不错,为什么好? 4归纳其创作风格(4) 品味完了语言,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这篇文章有哪些方面的创作 特色? 明确:①北京韵味。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他注重从北京市民的语 言中汲取有益营养,经过提炼,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 ②通俗明白。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 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髙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 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③幽默诙谐。经常运用夸张、对比、比拟、讽喻、反语、谐音等修辞 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 5进一步探究老舍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来写的原因。(5) 师: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我们一说起它总会想到那些名胜古迹, 繁华街道,应该说可以写的地方很多,老舍为什么选择那些日常生活中的花草菜 果来写呢?是不是显得小气了点? 明确:“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这样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了老舍和北平的亲 密关系,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如果他只是匆匆过客,他会感叹北平历史的悠久, 建筑的宏伟,但不可能有如此细微的生活体验。他真正融入了北京的生活,把笔 伸向了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因为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老北京人,他 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老舍以一个贫寒人的眼光 看待北平,他关注的是一个和他一样的平民人的生活以及环境,看到的就是 和自然”“布局匀调”“物产可爱”。来摄是一个平民艺术家,他用这些舒缓而平 淡的文字,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优雅而热烈的情怀 (联系同学们的生活实际加以引导,先由学生回答,再老师补充) 写作指导:(2)
章的内容?老师读最后一句话,请同学们思考,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借 此补充文章写作背景知识。(2') 明确:这篇散文写于 1936 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 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 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 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 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3.品味语言 第一步:读出京味儿(15') ①播放《想北平》示范朗读的片段,请同学接,看谁接的最好。 ②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京味儿,同时划出自己觉得作者写得好的 句子或词语。 第二步:品好句(9') ①大家看第一段,他说“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一个“捡”字,有什么 样的表达效果呢? 明确:表明作者可以写的东西很多,简直信手拈来。 ②请同学们说说自己觉得哪一句或者哪几句写得不错,为什么好? 4.归纳其创作风格(4') 品味完了语言,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这篇文章有哪些方面的创作 特色? 明确:①北京韵味。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他注重从北京市民的语 言中汲取有益营养,经过提炼,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 ②通俗明白。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 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 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③幽默诙谐。 经常运用夸张、对比、比拟、讽喻、反语、谐音等修辞 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 5.进一步探究老舍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来写的原因。(5') 师: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我们一说起它总会想到那些名胜古迹, 繁华街道,应该说可以写的地方很多,老舍为什么选择那些日常生活中的花草菜 果来写呢?是不是显得小气了点? 明确:“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这样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了老舍和北平的亲 密关系,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如果他只是匆匆过客,他会感叹北平历史的悠久, 建筑的宏伟,但不可能有如此细微的生活体验。他真正融入了北京的生活,把笔 伸向了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因为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老北京人,他 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老舍以一个贫寒人的眼光 看待北平,他关注的是一个和他一样的平民人的生活以及环境,看到的就是“温 和自然”“布局匀调”“物产可爱”。来摄是一个平民艺术家,他用这些舒缓而平 淡的文字,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优雅而热烈的情怀。 (联系同学们的生活实际加以引导,先由学生回答,再老师补充) 写作指导:(2')
老舍选取平凡细小事物,用朴实的语言向我们敞开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闲 雅、安然而热烈的情怀。展现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平凡、淡泊。因为普通,所 以众口皆宜;因为入情,故而感人至深。所以,在我们平常的写作中,最好用普 通事物入题,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真实感情 对故乡的依恋是人类共有的情感,老舍的故乡思念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 们饱含深情地齐声朗诵最后一段。 (如果同学们期望更多地了解老舍的经历、性情、思想、人格,那么请课后 更广泛地接触他的作品,走进老舍的文学世界。)(视情况可说可不说) 6拓展阅读(视情况进行) 好,老舍的这篇《想北平》确实让我们感动,那么请大家阅读一下林语堂的 这篇《说北平》,题目只一字之差,不知道内容上是否会不同呢 学生阅读,集体讨论) 师:读完全文,请思考:《说北平》介绍了北平什么特点? 生:作者认为北平有“包容”与“宜居”两大特点 生:北平很古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 有一种老成的品格”,“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北平因此而 具有多样性,兼容并包:“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与着木屐的东北老妪并肩而行”, “新式汽车与洋车、驴车媲美”,具有先进设备的协和医院后面就是抽着水烟袋 的古玩商人经营的古玩铺…… 师:作者把握了这个特点,也就等于把握住了北平这个故都跳动的脉搏,那 许多新旧杂陈、相互矛盾的现象纷纷从作者笔下涌出,也就不奇怪了。 生:至于适宜居住,是衣食住行的方便。 师:讨论一下,林语堂的《说北平》与老舍的《想北平》中蕴藏的情感是一 样的吗? 生:同中有异。两篇文章都体现出对北平的爱。林语堂侧重于对北平的欣赏 老舍的《想北平》侧重于对北平的思念 6作业 做好相关练习,预习本板块的其他课文。 附:板书设计 想北平 老舍 手法 引子:我的北平(1) 复杂又有边际动中有静 类比 我真爱北平(2-3) 人为之中显出自然 以情驭景 北平的特点(4-7)—{花多菜多果子多 对比烘托 结句:真想念北平呀(8)(接近自然
老舍选取平凡细小事物,用朴实的语言向我们敞开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闲 雅、安然而热烈的情怀。展现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平凡、淡泊 。因为普通,所 以众口皆宜;因为入情,故而感人至深。所以,在我们平常的写作中,最好用普 通事物入题,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真实感情。 对故乡的依恋是人类共有的情感,老舍的故乡思念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 们饱含深情地齐声朗诵最后一段。 (如果同学们期望更多地了解老舍的经历、性情、思想、人格,那么请课后 更广泛地接触他的作品,走进老舍的文学世界。)(视情况可说可不说) 6.拓展阅读(视情况进行) 好,老舍的这篇《想北平》确实让我们感动,那么请大家阅读一下林语堂的 这篇《说北平》,题目只一字之差,不知道内容上是否会不同呢? (学生阅读,集体讨论) 师:读完全文,请思考:《说北平》介绍了北平什么特点? 生:作者认为北平有“包容”与“宜居”两大特点。 生:北平很古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 有一种老成的品格”,“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北平因此而 具有多样性,兼容并包:“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与着木屐的东北老妪并肩而行”, “新式汽车与洋车、驴车媲美”,具有先进设备的协和医院后面就是抽着水烟袋 的古玩商人经营的古玩铺…… 师:作者把握了这个特点,也就等于把握住了北平这个故都跳动的脉搏,那 许多新旧杂陈、相互矛盾的现象纷纷从作者笔下涌出,也就不奇怪了。 生:至于适宜居住,是衣食住行的方便。 师:讨论一下,林语堂的《说北平》与老舍的《想北平》中蕴藏的情感是一 样的吗? 生:同中有异。两篇文章都体现出对北平的爱。林语堂侧重于对北平的欣赏; 老舍的《想北平》侧重于对北平的思念。 6.作业 做好相关练习,预习本板块的其他课文。 附:板书设计 想北平 老舍 手法 引子:我的北平(1) 复杂又有边际 动中有静 类比 我真爱北平(2—3) 人为之中显出自然 以情驭景 北平的特点(4—7) 花多菜多果子多 对比烘托 结句:真想念北平呀(8) 接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