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高考河南新课标卷语文试卷分析 语文组:朱欣欣 2011年是河南省实施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河南省采用新课标全国卷。全国新课标卷与以前的试卷和其它大多数试 卷相比,在试卷结枃上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整套试卷分为Ⅰ卷(阅读)和Ⅱ卷(表达)两部分。第I卷(阅读)分为必考题和 选考题两部分。必考题考查的内容是:科学类(论述类)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分值是45分。选考题考查的是文学类现代 文阅读(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实用类现代文阅读(传记、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选择其中的一种作,命题遵循“组 等值原则,分值是25分,最后一道题都是“探究题"。赋分共计70分。第Ⅱ卷(表达)考查的内容是语言表达运用和作文,分 值是80分。原全国卷中语言基础知识部分的成语和病句的辨析的考查放在了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 2011高考语文试题命题思略 1、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考查置点 命题紧扣2011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能力要求和内容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如第二大 题8、9两题古代诗歌阅读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和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三、四大题选考文本阅读中探究性 试题的设置,着重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第五大16通过“长句变短句”考查学生语言表 达的连贯能力,其中涉及到语意表达的逻辑顺序、前后照应的运用等能力的考查:17题仿写语句综合考查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 的运用。同时,命题时突出考查重点。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考查的是社会科学类论述文,第二大题 (一)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是“史传类”文章,(三)名篇名句默写考查的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50篇7 年级优秀诗文篇目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的14篇古诗文篇目,第三大惠“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是小说,第四 大“实用类文本圆读”考查的是人物传记,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考查的是成语运用、病句辨识和语句衙接三个知识点 第六大题“写作”考查的是“新材料作文 2012年备考 (1)自主选修模块的教学,《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三个模块的教学可与选考内容“文学 类文本阅读”(了解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的专题复习结合起来进行,《新闻阅读与实践》模块的教学可与选考 内容“实用类文本读”(了解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专题复习(重点为《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结合起来进行:建 议选修模块《语言文字应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文章写作与修改》的复习可与必考内容“现 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的专题复习结合起来进行。 2)《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高中语文课标准》稱 课标《考试大纲》,把握命題变化趋势 新课标《考试大纲》与大纲版《考试大纲》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很多地方值得研究,诸如考试内容,难度要求,各部 分比例等。高三复习教学时时要破除旧观念,认真逐条对照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加强针对性 2.反映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这一特点在第五大题15题排序题及第六大题写作以中国崛起的特点上有显著体现,从 而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喜 试题内容及复习建议: 第一大题“现代文阒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考查“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句子”,能力层级B级。答案为A(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 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 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 2.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级。答案为c(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 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2011 年高考河南新课标卷语文试卷分析 语文组:朱欣欣 2011 年是河南省实施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河南省采用新课标全国卷。全国新课标卷与以前的试卷和其它大多数试 卷相比,在试卷结构上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整套试卷分为Ⅰ卷(阅读)和Ⅱ卷(表达)两部分。第Ⅰ卷(阅读)分为必考题和 选考题两部分。必考题考查的内容是:科学类(论述类)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分值是 45 分。选考题考查的是文学类现代 文阅读(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实用类现代文阅读(传记、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选择其中的一种作,命题遵循“题组 等值”原则,分值是 25 分,最后一道题都是“探究题”。赋分共计 70 分。第Ⅱ卷(表达)考查的内容是语言表达运用和作文,分 值是 80 分。原全国卷中语言基础知识部分的成语和病句的辨析的考查放在了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 一、2011 高考语文试题命题思路: 1、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考查重点。 命题紧扣 2011 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能力要求和内容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如第二大 题 8、9 两题古代诗歌阅读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和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三、四大题选考文本阅读中探究性 试题的设置,着重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第五大题 16 题通过“长句变短句”考查学生语言表 达的连贯能力,其中涉及到语意表达的逻辑顺序、前后照应的运用等能力的考查; 17 题仿写语句综合考查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 的运用。同时,命题时突出考查重点。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考查的是社会科学类论述文,第二大题 (一)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是“史传类”文章,(三)名篇名句默写考查的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 50 篇 7—9 年级优秀诗文篇目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的 14 篇古诗文篇目,第三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是小说,第四 大题“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是人物传记,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考查的是成语运用、病句辨识和语句衔接三个知识点, 第六大题“写作”考查的是“新材料作文”。 2012 年备考: (1)自主选修模块的教学,《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三个模块的教学可与选考内容“文学 类文本阅读”(了解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的专题复习结合起来进行,《新闻阅读与实践》模块的教学可与选考 内容“实用类文本阅读”(了解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专题复习(重点为《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结合起来进行;建 议选修模块《语言文字应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文章写作与修改》的复习可与必考内容“现 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的专题复习结合起来进行。 (2)《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新 课标《考试大纲》,把握命题变化趋势。 新课标《考试大纲》与大纲版《考试大纲》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很多地方值得研究,诸如考试内容,难度要求,各部 分比例等。高三复习教学时时要破除旧观念,认真逐条对照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加强针对性。 2.反映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这一特点在第五大题 15 题排序题及第六大题写作以中国崛起的特点上有显著体现,从 而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 二、试题内容及复习建议: 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考查“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句子”,能力层级 B 级。答案为 A(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 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 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 2.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 C 级。答案为 C(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 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3.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C级。答案为B(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 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 命题特点 1、选材。这四年的选文都是社科类:2007年是关于文学创作方面的、2008年是关于艺术创作中的"变形”恫问题(摘编自曾祖荫、 曾新的《怪异:明清启蒙文学之特征》)、2009年也是文学创作方面关于的(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2010年的选材 是关于书法方面的(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2011年对诗经的理解均属于社科类中的文的范畴 2、赋分。分值固定在9分。三个小题,每题3分 3、题型。定格在客观单选题上 4、考点。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点。一直固守在对词语与句子的理解、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根据文 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四个方面。其中,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出现3次(2008、2009、2010),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在2007 年有两个小题(分值在6分)2011年再次出现,筛选并整合信息出现3次(2008、2009、2010),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 想象出现2次(2009、2010),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出现两次(2007年、2008年、2011年有两个小题) [复习建议] 2007—2011年新课标卷对“现代文阅读”部分考查题型和知识点相对稳定。因此,我们2012年新高考现代文阅读备考 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2007-2010年宁夏海类南卷连续四年考查的都是社会科学类论述文,社会科学类论述文的复习仍然是备考的量 点,但对自然科学论述文的复习不能舍弃 (2)考査角度上,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信息的筛选整合、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考查的重点,注重考查学生 正确理解辨认、筛选整合、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3)立薹体圆读现念。首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进而把握文体及文体特点(自然科学类论述文抓 主旨,抓信息:社会科学类论述文抓观点,抓材料) 4)坚持“三竽方针″读(題干选肢,审清題意)、找(即“对题读文”,找出选肢在原文中的位置范围)、比[比较选肢 和原文信息有无漏、衍、换现象——如此物变彼物(张冠李戴),或然当必然(说法绝对),将来变现在(时态不当),部分成全 部(以偏盖全),结果变原因(因果颠倒),有一却说三(夸大作用),指此却是彼(指代不清)等]。 复习备考建议。多阅读社科类文章,尤其是文学、历史、考古、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文章,结合文章练习重要信息的筛 选和整合。 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闻读(圆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一)文言文阒读 唾,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级。答案为c(敛,退缩,收缩。)—评:注意积累,结合语境 5.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级。答案为D(①敌人还是侵犯了边境:②是有时:④是奏章的内容。):—评 辨行为,筛选排除 6.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答案为D(理解有误,何灌没有阻止溃退,而是望风溃败。)一 评:借助选支,理解文意 7.文言文翻译,能力层级B级 本套试题文言文翻译的难度不太 命题特点 1、选材。四年的选材全是史传类人物传记:2007年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2008年节选自《晋书·嵇绍传》、2009 年节选自《宋史·朱昭传》、2010年节选自《明史·花云传》、2011年《宋史何灌传》
3.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 C 级。答案为 B(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 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 命题特点: 1、选材。这四年的选文都是社科类:2007 年是关于文学创作方面的、2008 年是关于艺术创作中的“变形”问题(摘编自曾祖荫、 曾新的《怪异:明清启蒙文学之特征》)、2009 年也是文学创作方面关于的(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2010 年的选材 是关于书法方面的(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2011 年对诗经的理解均属于社科类中的文的范畴。 2、赋分。分值固定在 9 分。三个小题,每题 3 分。 3、题型。定格在客观单选题上。 4、考点。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点。一直固守在对词语与句子的理解、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根据文 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四个方面。其中,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出现 3 次(2008、2009、2010),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在 2007 年有两个小题(分值在 6 分)2011 年再次出现,筛选并整合信息出现 3 次(2008、2009、2010),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 想象出现 2 次(2009、2010),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出现两次(2007 年、2008 年、2011 年有两个小题) [复习建议] 2007—2011 年新课标卷对“现代文阅读”部分考查题型和知识点相对稳定。因此,我们 2012 年新高考现代文阅读备考 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 2007—2010 年宁夏海类南卷连续四年考查的都是社会科学类论述文,社会科学类论述文的复习仍然是备考的重 点,但对自然科学论述文的复习不能舍弃。 (2)考查角度上,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信息的筛选整合、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考查的重点,注重考查学生 正确理解辨认、筛选整合、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3)树立整体阅读观念。首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进而把握文体及文体特点(自然科学类论述文抓 主旨,抓信息;社会科学类论述文抓观点,抓材料)。 (4)坚持“三字方针”:读(题干选肢,审清题意)、找(即“对题读文”,找出选肢在原文中的位置范围)、比[比较选肢 和原文信息有无漏、衍、换现象——如此物变彼物(张冠李戴),或然当必然(说法绝对),将来变现在(时态不当),部分成全 部(以偏盖全),结果变原因(因果颠倒),有一却说三(夸大作用),指此却是彼(指代不清)等]。 复习备考建议。多阅读社科类文章,尤其是文学、历史、考古、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文章,结合文章练习重要信息的筛 选和整合。 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一)文言文阅读 4.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 B 级。答案为 C(敛,退缩,收缩。)——评:注意积累,结合语境。 5.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 C 级。答案为 D(①敌人还是侵犯了边境;②是有时;④是奏章的内容。);——评: 细辨行为,筛选排除。 6.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 C 级。答案为 D(理解有误,何灌没有阻止溃退,而是望风溃败。)— —评:借助选支,理解文意。 7.文言文翻译,能力层级 B 级。 本套试题文言文翻译的难度不太大。 命题特点: 1、选材。四年的选材全是史传类人物传记:2007 年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2008 年节选自《晋书·嵇绍传》、2009 年节选自《宋史·朱昭传》、2010 年节选自《明史·花云传》、2011 年《宋史 何灌传》
2、赋分。固定在19分,单选题3个每个3分共9分,翻译题有两个小题共10分 3、题型。前三个是客观题:单选题,第四个小题是主观题:文言翻译。没有出现其它形式的主观题 4、考点。综观近四年的所有高考试卷,不难发现,文言文部分的考点一般有:文言实词词义辨析、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 、信息筛选、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断句、翻译、主观題。而这四年的新课标全国卷比较固定,只有四种:文言实词词义辨析、 信息筛选、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翻译。文言虚词和文言断句则没有出现 考生答题中出现的错误有以下几种常见情况 ①关健词不。文言文翻译一定要有关键词意识和字字落实的意识,但有些考生漏掉关键词导致失分 ②关健词翻译错误。两句中的8个关键词都是文言文常见词语,难度并不大 ③大意错。文言文翻译需要结合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测句子叙述的事件、主语、情感倾向等,然后再逐字对译, 这样才能保证大意正确。有些考生或者没有结合语境,或者不理解某些重要词语的含义,导致大意跑偏 译文中出现错别字,有语病 2012年备考建议 ①立足课本。考试中的文段来自课外,但知识源于课本。文言文翻译中的许多知识都来源于课文。要引导考生充分利用 早读阅读课本选文,注意总结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 ②多读多练,增加文言词汇量,积答经验。能否准确翻译文言语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言词汇量的多少。在复习 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多读文段,积累文言词汇:多做练习,积累答题经验 立语境意识,学会以文解文。要引导考生把要翻译的句子还原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推测句子的大致内容,比如叙 述的是什么事件、句子的主语、情感倾向等,以文解文。 ④忠实原文,字字落实。要引导考生坚持“直译”的原则,字字落实,这样才能保证关键词不失分,大意翻译准确 [复习建议] 2007-2011年新课标卷对“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考查与“大纲卷”一样选择的是“史传类”文章,设题角度也与“大纲卷” 相同,考査实词、人物评价(筛选信息)、文意理解、翻译句子四个知识点,题型和赋分也与“大纲卷”相同。因此,我们202 年新高考文言文阅读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回归课本,做好知识积 由于高考文言文的命题原则是材料出课外,但考点的内容根基在课内。所以文言文复习一定要抓好课本复习,把必修1 必修5中每一篇文言文中常见文言现象归纳整理一下,如文言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通假字、 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文言虚词(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的“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18个)、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后置、主谓倒装等)] 等,使文言知识系统化,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要精讲瀚练,掌掘答题技巧 词”理解题,可将给出的词义代λ原句,通顺就对不通就错。“筛选并提取信息”题,先找出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 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要注意“谁的”“什么性格”。“内容的概括与分析”题,注意人物、事件是否张冠李戴 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既要注重比照原文,又要注重归纳分析。“文言文翻译”题,要牢 字法”,即 对”、“换”、“删”、“补”、“调”。其中“留、换、删”是用于解词,针对词汇的翻译而言的;“补、调”是用于调整 文言文特殊句式造成的语序不合现代规范现象,是针对句子的翻译而言的 3)要坚持“直译培养语境意识。 理解翻译句子时注意要逐字逐句直译,字字落实:要联系语境理解句意,高考考査词语句子都离不开具体语境,即“动态意 义”,而非“静态意义”一一词典中的意义。翻译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去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2、赋分。固定在 19 分,单选题 3 个每个 3 分共 9 分,翻译题有两个小题共 10 分。 3、题型。前三个是客观题:单选题,第四个小题是主观题:文言翻译。没有出现其它形式的主观题。 4、考点。综观近四年的所有高考试卷,不难发现,文言文部分的考点一般有:文言实词词义辨析、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 法、信息筛选、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断句、翻译、主观题。而这四年的新课标全国卷比较固定,只有四种:文言实词词义辨析、 信息筛选、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翻译。文言虚词和文言断句则没有出现。 考生答题中出现的错误有以下几种常见情况: ① 关键词不译。文言文翻译一定要有关键词意识和字字落实的意识,但有些考生漏掉关键词导致失分。 ② 关键词翻译错误。两句中的 8 个关键词都是文言文常见词语,难度并不大。 ③ 大意译错。文言文翻译需要结合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测句子叙述的事件、主语、情感倾向等,然后再逐字对译, 这样才能保证大意正确。有些考生或者没有结合语境,或者不理解某些重要词语的含义,导致大意跑偏。 ④ 译文中出现错别字,有语病。 2012 年备考建议: ①立足课本。考试中的文段来自课外,但知识源于课本。文言文翻译中的许多知识都来源于课文。要引导考生充分利用 早读阅读课本选文,注意总结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 ②多读多练,增加文言词汇量,积累答题经验。能否准确翻译文言语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言词汇量的多少。在复习 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多读文段,积累文言词汇;多做练习,积累答题经验。 ③树立语境意识,学会以文解文。要引导考生把要翻译的句子还原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推测句子的大致内容,比如叙 述的是什么事件、句子的主语、情感倾向等,以文解文。 ④忠实原文,字字落实。要引导考生坚持“直译”的原则,字字落实,这样才能保证关键词不失分,大意翻译准确。 [复习建议] 2007—2011 年新课标卷对“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考查与“大纲卷”一样选择的是“史传类”文章,设题角度也与“大纲卷” 相同,考查实词、人物评价(筛选信息)、文意理解、翻译句子四个知识点,题型和赋分也与“大纲卷”相同。因此,我们 2012 年新高考文言文阅读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回归课本,做好知识积累。 由于高考文言文的命题原则是材料出课外,但考点的内容根基在课内。所以文言文复习一定要抓好课本复习,把必修 1 —必修 5 中每一篇文言文中常见文言现象归纳整理一下,如文言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通假字、 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文言虚词(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的“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 18 个)、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后置、主谓倒装等)] 等,使文言知识系统化,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要精讲精练,掌握答题技巧。 “实词”理解题,可将给出的词义代入原句,通顺就对不通就错。“筛选并提取信息”题,先找出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 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要注意“谁的”“什么性格”。“内容的概括与分析”题,注意人物、事件是否张冠李戴,事件 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既要注重比照原文,又要注重归纳分析。“文言文翻译”题,要牢记“六字法”,即 “留”、“对”、“换”、“删”、“补”、“调”。其中“留、换、删”是用于解词,针对词汇的翻译而言的;“补、调”是用于调整 文言文特殊句式造成的语序不合现代规范现象,是针对句子的翻译而言的。 (3)要坚持“直译”,培养语境意识。 理解翻译句子时注意要逐字逐句直译,字字落实;要联系语境理解句意,高考考查词语句子都离不开具体语境,即“动态意 义”,而非“静态意义”——词典中的意义。翻译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去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复习备考建议。认真阅读史传类人物传记方面的文章。研究该类文章的命题规律并有针对性地研究总结解题的方法。实 词不能局限于大纲所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认真总结这类文章出现率比较高的实词,如官职升降方面的术语。多掌握一些古 代汉语中的委婉语和常用修辞,如讳饰。总结史传类人物传记中人物的性格和形象特点及于此有关的文章信息。 二)古代诗歌阅读 8.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级 9.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级 可能存在问题 (1)不看命题要求,导致答非所问。 高考作为选择性考试是有自身特点的,一定会对题目作必要的限制。因此审题一定要细,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对诗歌某 方面设问,还是对诗歌综合要求进行整体鉴赏评价?对诗歌问题地解答,需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就是“问什么,答什么:怎 么问,怎么答。否则就会出现答非所问的失误 2)题目研读不精造成答题空泛 作为高考试题的诗歌不会太艰深,不会让许多考生都读不懂,而且所选材料内涵一定较为丰富,呈多角度、多侧面的特点 能给考生提供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 般情况,赏析诗歌可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入手。内容赏析点:①爱国主义:②谴责暴政:③谴责骄奢淫逸生活 ④关心同情民族疾苦:⑤表现自的高尚情操:⑥对亲情友情爱情的讴歌:⑦热爱自然讴歌大好河山:⑧哲理启迪人生。形式赏 析点:语言、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具体地讲:①点面结合、动静结合:②以景写情、以情写景、情为景生:③以静衬动 动衬静、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④巧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象征等:⑤语言清新、淡雅、明快、含蓄、绚丽、热烈 凝重、沉郁等:⑥风格豪放、婉约,田园诗、边塞诗,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往往会出现泛泛而论 架空分析:或是逐句解释翻译,不作具体中肯的评析。这都是明显违背诗歌鉴赏要求的。因此,必须分析到“这首诗这句话好 在哪里”“为什么好”。【说明】由于审题不精,而出现空泛不实,或者直接翻译改写原作的现象为数不少 (3)忽视干燃分,谷题要点不全。 高考命题有其规律性的东西,每个小题的赋分往往是按照答案要点来设计的,考生就可以按照题干后面的分值来设计答 案要点,一般是8分四点,6分三点,4分四点或两点,平时演练时,我们一般主张多答一点,以便能够涵盖住答案的要点,这是 比较理想的做法。如果忽视题后的分值,往往会出现要点不全的毛病。【说明】该题分值是6分,岂能一句话概括的了呢,字数 较少也是答题的症结所在:6分题起码要在80—100字的范围才可以。 (4)忽视注释地位,影响答是准确 高考古代诗词阅读鉴赏的命题,往往会在诗词后面出现一两条小注,其作用不可忽视。一是对作者人生经历的点拨,或 是该诗词写作时代背景的解说,或是对诗词中难点重点词语的解释,一般情况是,一旦出现注释,再设计试题时都会考虑到, 那么考生答题时就一定要用到它。如果遗漏了这个注释,一则加大了答题的难度,二则无意中就会影响到答案要点的准确性。 (5)技巧术语不清,缺少点暗词语 要注意整理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兴、象征、渲染、烘托、动静、抑扬、对比、虚实、照应、托物言志、正側面描写、联想 与想象、寓褒于贬、名褒实贬、借古伤今、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欲擒故纵、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等术 语。在写诗歌鉴赏文字的时候掌握并运用上这些术语是非常必要的。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文字评论中常用的话并非随处可用的 万用灵膏,只有使用恰当才有效果,如果一味的生搬硬套,那就会南辕北辙了。【说明】一些学生组织答案时,往往忽视或者 不懂得使用相关的术语,因此答题时也就缺少了点睛之词,往往笼统的加以解释说明,答案显得浮泛不实在,故得分也就相当 困难 (6)不筐答题程式,造成条理不清 考生有必要懂得诗歌鉴赏答题的表述程式:这首诗(句话)采用了(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技巧,写出了(意象) 某某)特点,突出了(表现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这样既不会遗漏要点,也可以让你的答案有条理 否则,东拉一句,西扯一句,造成答案混乱不清的失误。【说明】一些答案基本上是没有层次和条理可言的,想到哪里写到哪 里,没有一个明确的答题思路,因而显得杂乱无章
复习备考建议。认真阅读史传类人物传记方面的文章。研究该类文章的命题规律并有针对性地研究总结解题的方法。实 词不能局限于大纲所规定的 120 个文言实词,认真总结这类文章出现率比较高的实词,如官职升降方面的术语。多掌握一些古 代汉语中的委婉语和常用修辞,如讳饰。总结史传类人物传记中人物的性格和形象特点及于此有关的文章信息。 (二)古代诗歌阅读 8.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能力层级 D 级。 9.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 D 级 可能存在问题: (1)不看命题要求,导致答非所问。 高考作为选择性考试是有自身特点的,一定会对题目作必要的限制。因此审题一定要细,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对诗歌某一 方面设问,还是对诗歌综合要求进行整体鉴赏评价?对诗歌问题地解答,需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就是“问什么,答什么;怎 么问,怎么答。否则就会出现答非所问的失误。 (2)题目研读不精,造成答题空泛。 作为高考试题的诗歌不会太艰深,不会让许多考生都读不懂,而且所选材料内涵一定较为丰富,呈多角度、多侧面的特点, 能给考生提供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 一般情况,赏析诗歌可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入手。内容赏析点:①爱国主义;②谴责暴政;③谴责骄奢淫逸生活; ④关心同情民族疾苦;⑤表现自的高尚情操;⑥对亲情友情爱情的讴歌;⑦热爱自然讴歌大好河山;⑧哲理启迪人生。形式赏 析点:语言、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具体地讲:①点面结合、动静结合;②以景写情、以情写景、情为景生;③以静衬动、 以动衬静、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④巧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象征等;⑤语言清新、淡雅、明快、含蓄、绚丽、热烈、 凝重、沉郁等;⑥风格豪放、婉约,田园诗、边塞诗,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往往会出现泛泛而论, 架空分析;或是逐句解释翻译,不作具体中肯的评析。这都是明显违背诗歌鉴赏要求的。因此,必须分析到“这首诗这句话好 在哪里”“为什么好”。 【说明】由于审题不精,而出现空泛不实,或者直接翻译改写原作的现象为数不少。 (3)忽视题干赋分,答题要点不全。 高考命题有其规律性的东西,每个小题的赋分往往是按照答案要点来设计的,考生就可以按照题干后面的分值来设计答 案要点,一般是8分四点,6分三点,4分四点或两点,平时演练时,我们一般主张多答一点,以便能够涵盖住答案的要点,这是 比较理想的做法。如果忽视题后的分值,往往会出现要点不全的毛病。【说明】该题分值是6分,岂能一句话概括的了呢,字数 较少也是答题的症结所在;6分题起码要在80—100字的范围才可以。 (4)忽视注释地位,影响答题准确。 高考古代诗词阅读鉴赏的命题,往往会在诗词后面出现一两条小注,其作用不可忽视。一是对作者人生经历的点拨,或 是该诗词写作时代背景的解说,或是对诗词中难点重点词语的解释,一般情况是,一旦出现注释,再设计试题时都会考虑到, 那么考生答题时就一定要用到它。如果遗漏了这个注释,一则加大了答题的难度,二则无意中就会影响到答案要点的准确性。 (5)技巧术语不清,缺少点睛词语。 要注意整理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兴、象征、渲染、烘托、动静、抑扬、对比、虚实、照应、托物言志、正侧面描写、联想 与想象、寓褒于贬、名褒实贬、借古伤今、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欲擒故纵、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等术 语。在写诗歌鉴赏文字的时候掌握并运用上这些术语是非常必要的。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文字评论中常用的话并非随处可用的 万用灵膏,只有使用恰当才有效果,如果一味的生搬硬套,那就会南辕北辙了。【说明】一些学生组织答案时,往往忽视或者 不懂得使用相关的术语,因此答题时也就缺少了点睛之词,往往笼统的加以解释说明,答案显得浮泛不实在,故得分也就相当 困难! (6)不懂答题程式,造成条理不清。 考生有必要懂得诗歌鉴赏答题的表述程式:这首诗(句话)采用了(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技巧,写出了(意象) (某某)特点,突出了(表现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这样既不会遗漏要点,也可以让你的答案有条理。 否则,东拉一句,西扯一句,造成答案混乱不清的失误。【说明】一些答案基本上是没有层次和条理可言的,想到哪里写到哪 里,没有一个明确的答题思路,因而显得杂乱无章
诗歌阅读命题特点 1、赋分。两小题,共11分,是这四年所有试卷中分值最高的。第8题5分,第9题6分 2、题型。全部采用主观简答题的形式,没有选择题和填空题。 3、特点。体裁方面:诗歌最多,计3首,词1首。曲则没有出现。朝代方面:2007年—2009年均锁定在宋代,2010 年锁定在南朝,2011年选唐诗。作品方面:命题者出于有意回避热点—名家名作,因而入选作品或者是名家的非名作,或者 是非名家的非名作。这样更有利于考查考生的鉴赏能力,有利于公平竞争。从整体考查形式上看,均为单篇诗、词的鉴赏,并 没有出现对比鉴赏,且更多的考查点设在意象、意境、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综合考查上 [复习建议] 2007-2011年宁夏海南卷对“古代诗歌阅读”部分的考查,题型相对稳定,两个小题,均为主观题:选材上看,两次选宋 诗,一次选宋词,一次选乐府诗:考査点设置上看,是“一诗两问”,重点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大多 以单独鉴赏的方式考查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因此,我们2012年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备考时要注意培养以下三种意识: (1)培养审薏意识。题干一般包含着命题角度、阅读范围、答题方式三方面的提示性信息,下笔前一定要吃透题干要求 2)彍化解飈滮醞。古诗鉴赏的解答应该遵循这样三个步骤:第一,反复体味,读懂原诗。读懂诗歌要注意“五看”: 看题目,二看作者,三看诗歌,四看注释,五看试题。第二,看清要求,明确方向。第三,注意表达,规范作答 3)规昝還意识。掌握答题的常用模式、基本思路。比如: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景物特征+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点评性 语句(点评特征、手法技巧、情感意境等):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 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又如“炼字”题的答题顺序:解释字义,将字放在句中翻 译诗句 下该字本身的好处(活用或修辞手法),探讨一下该字在上下文中的作用,再看一下该字在表达诗人思想情感和 主题上 在答题格式上,一般是先观点,后理由:先概括,后具体 复习备考建议: ①中国古代的诗歌灿如星海,我们不可能都读到,我们要通过高考试卷的命题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分门别类 地阋读背诵一些名家名作和非名家的名作,以点带面,找出规律和解题方法,这是不难做到的。选用的材料重点 是唐宋诗词 ②了解一些重要作家的艺术风格、语言特点 积累并识记一些鉴赏术语 ④了解一些意象的文化内涵。 ⑤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⑥注意:四年的高考试卷中,陶渊明、韩愈、李商隐、李贺、李清照的作品没有出现过一次 ⑦复习备考中多关注下列作家的作品: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王维、王吕龄、苏轼、王安石、辛弃疾、陆游、 欧阳修、杨万里、范成大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A级。(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能存在问题: (1)记忆不准确,多字、少字、错字、别现象严盒。如:;“必有我师焉”记忆成《师说》中“则必有我师” 可以横绝峨眉巅”“眉”和“巔”都是易错字。 (2)张冠李现象严重,诗句互相申门现隶较普適
诗歌阅读命题特点: 1、赋分。两小题,共 11 分,是这四年所有试卷中分值最高的。第 8 题 5 分,第 9 题 6 分。 2、题型。全部采用主观简答题的形式,没有选择题和填空题。 3、特点。体裁方面:诗歌最多,计 3 首,词 1 首。曲则没有出现。朝代方面:2007 年——2009 年均锁定在宋代,2010 年锁定在南朝,2011 年选唐诗。作品方面:命题者出于有意回避热点——名家名作,因而入选作品或者是名家的非名作,或者 是非名家的非名作。这样更有利于考查考生的鉴赏能力,有利于公平竞争。从整体考查形式上看,均为单篇诗、词的鉴赏,并 没有出现对比鉴赏,且更多的考查点设在意象、意境、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综合考查上。 [复习建议] 2007—2011 年宁夏海南卷对“古代诗歌阅读”部分的考查,题型相对稳定,两个小题,均为主观题;选材上看,两次选宋 诗,一次选宋词,一次选乐府诗;考查点设置上看,是“一诗两问”,重点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大多 以单独鉴赏的方式考查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因此,我们 2012 年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备考时要注意培养以下三种意识: (1)培养审题意识。题干一般包含着命题角度、阅读范围、答题方式三方面的提示性信息,下笔前一定要吃透题干要求。 (2)强化解题流程。古诗鉴赏的解答应该遵循这样三个步骤:第一,反复体味,读懂原诗。读懂诗歌要注意“五看”:一 看题目,二看作者,三看诗歌,四看注释,五看试题。第二,看清要求,明确方向。第三,注意表达,规范作答。 (3)规范答题意识。掌握答题的常用模式、基本思路。比如: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景物特征+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点评性 语句(点评特征、手法技巧、情感意境等);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 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又如“炼字”题的答题顺序:解释字义,将字放在句中翻 译诗句,说一下该字本身的好处(活用或修辞手法),探讨一下该字在上下文中的作用,再看一下该字在表达诗人思想情感和 主题上的作用。在答题格式上,—般是先观点,后理由;先概括,后具体。 复习备考建议: ① 中国古代的诗歌灿如星海,我们不可能都读到,我们要通过高考试卷的命题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分门别类 地阅读背诵一些名家名作和非名家的名作,以点带面,找出规律和解题方法,这是不难做到的。选用的材料重点 是唐宋诗词。 ② 了解一些重要作家的艺术风格、语言特点。 ③ 积累并识记一些鉴赏术语。 ④ 了解一些意象的文化内涵。 ⑤ 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⑥ 注意:四年的高考试卷中,陶渊明、韩愈、李商隐、李贺、李清照的作品没有出现过一次。 ⑦ 复习备考中多关注下列作家的作品: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王维、王昌龄、苏轼、王安石、辛弃疾、陆游、 欧阳修、杨万里、范成大。 (三)名篇名句默写 1 0.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 A 级。(6 分;每句 1 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可能存在问题: (1)记忆不准确,多字、少字、错字、别字现象严重。如:“必有我师焉”记忆成《师说》中“则必有我师”; “可以横绝峨眉巅”“眉”和“巅”都是易错字。 (2)张冠李戴现象严重,诗句互相串门现象较普遍
(3)关于学生的卷面与书写。有些同学的书写不太规范,字体潦草,字迹不清,卷面涂改的地方过多,又脏又乱 很不美观。特别是有些卷子,字体过于潦草,笔下误较多,如缺笔画、多笔画、笔画位置不当的现象比较突出,在改卷过程中 这些地方都被当作错字处理了。所以,提醒学生一定要准确、规范地书写,以保证会的题不随便丢掉一分 1、赋分。固定在6分。2007年和2008年是四选一,2009年和2010年均是三道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两个空。 2、题型。均釆用传统的默写形式:“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比较杲板。没有理解型的。也没有文学常识出 3、特点。涉及14篇诗文均是名家名篇。①就涉及的教材而言,2007年和2008年高中和初中教材平分秋色,各2个 2009年和2010年出自初中的明显多于出自高中的。②就涉及的朝代而言,先秦3、唐6、宋3、三国和五代各1,以唐居多 其次是先秦和宋代。③就涉及的题材而言,诗歌6、词2、文6,以选自诗歌和文章的居多。 [复习建议] 2007-2011年宁夏海南卷“名篇名句默写”部分的考查,选句涉及初中、高中,以高中为主的倾向并不明显。因此,我们 12年新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徵记忆,写准确。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0篇7—9年级优秀诗文篇目和《高中语文课程标 准》中要求背诵的14篇古诗文篇目一定要会背默,尤其是篇中的易混易错字一定要记准确,不能似是而非 (2)写后检查,认真细心。要养成写后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第三大题“文学类文本间读 这一部分是选考题,文学类现代文阅读和实用类现代文阅读各一篇,赋分相等,都是25分,题型一样,都是一个 (5选2)三个主观题,其中最后一个题是开放性的新题型——探究题(对文中某一问题或者重要人物某一方面问题等的探究。) 其中选择题考查的都是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四年不变,所不同的是2007年和2008年选择的都是不正确的两项。2009 年、2010年和2011年选择的却都是最恰当的两项 11.(1)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D级。 11.(2)考查“分析作品开头情节的作用”,能力层级C 可能存在闻题 (1)理解失误。(2)只答一面。(3)泛泛而论(4)表述不准嘴 11.(3)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D级 可能存在问题: (2)要点不全 (3)不看要求,乱答一气 (4)语句不通顺,不连贯,层次混乱 11.(4)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F级 探究题等于写一篇小论文,要有观点,有论据,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1)观点:鮮明正确。首先,要提出一个鲜明而正确的观点。具体方法是,根据题干要求,针对某一方面提出见解,做 2)内容:有有据。有理,就是要切中肯綮,运用术语,阐述观点:有据,就是要联系文本内容,深入赏析,精心组 织,论据典型,论述有力 3)形式:层次井然。按赋分列要点,做到全面、准确、丰富。这是探究题得高分的基本要素之一,举足轻重,务必精
(3)关于学生的卷面与书写。有些同学的书写不太规范,字体潦草,字迹不清,卷面涂改的地方过多,又脏又乱, 很不美观。特别是有些卷子,字体过于潦草,笔下误较多,如缺笔画、多笔画、笔画位置不当的现象比较突出,在改卷过程中, 这些地方都被当作错字处理了。所以,提醒学生一定要准确、规范地书写,以保证会的题不随便丢掉一分。 命题特点: 1、赋分。固定在 6 分。2007 年和 2008 年是四选一,2009 年和 2010 年均是三道小题、每小题 2 分。每小题两个空。 2、题型。均采用传统的默写形式:“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比较呆板。没有理解型的。也没有文学常识出 现。 3、特点。涉及 14 篇诗文均是名家名篇。①就涉及的教材而言,2007 年和 2008 年高中和初中教材平分秋色,各 2 个; 2009 年和 2010 年出自初中的明显多于出自高中的。②就涉及的朝代而言,先秦 3、唐 6、宋 3、三国和五代各 1,以唐居多、 其次是先秦和宋代。③就涉及的题材而言,诗歌 6、词 2、文 6,以选自诗歌和文章的居多。 [复习建议] 2007—2011 年宁夏海南卷“名篇名句默写”部分的考查,选句涉及初中、高中,以高中为主的倾向并不明显。因此,我们 2012 年新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散记忆,默写准确。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 50 篇 7—9 年级优秀诗文篇目和《高中语文课程标 准》中要求背诵的 14 篇古诗文篇目一定要会背默,尤其是篇中的易混易错字一定要记准确,不能似是而非。 (2)写后检查,认真细心。要养成写后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第三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这一部分是选考题,文学类现代文阅读和实用类现代文阅读各一篇,赋分相等,都是 25 分,题型一样,都是一个选择题 (5 选 2)三个主观题,其中最后一个题是开放性的新题型——探究题(对文中某一问题或者重要人物某一方面问题等的探究。)。 其中选择题考查的都是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四年不变,所不同的是 2007 年和 2008 年选择的都是不正确的两项。2009 年、2010 年和 2011 年选择的却都是最恰当的两项。 1 1.(1)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 D 级。 1 1.(2)考查“分析作品开头情节的作用”,能力层级 C 级。 可能存在问题: (1)理解失误。(2)只答一面。(3)泛泛而论(4)表述不准或啰嗦。 1 1.(3)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 D 级。 可能存在问题: (1)文不对题: (2)要点不全: (3)不看要求,乱答一气; (4)语句不通顺,不连贯,层次混乱。 1 1.(4)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 F 级 探究题等于写一篇小论文,要有观点,有论据,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1)观点:鲜明正确。首先,要提出一个鲜明而正确的观点。具体方法是,根据题干要求,针对某一方面提出见解,做 到旗帜鲜明。 (2)内容:有理有据。有理,就是要切中肯綮,运用术语,阐述观点;有据,就是要联系文本内容,深入赏析,精心组 织,论据典型,论述有力。 (3)形式:层次井然。按赋分列要点,做到全面、准确、丰富。这是探究题得高分的基本要素之一,举足轻重,务必精
心。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即使要点具备,也会影响成绩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意蕴的领悟和阐释能力。答题的关键是考生要充分调动有关小说的知识储备,并对小说具有很强的领 悟能力 本题可能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泛泛而谈,不会分析。(2)知识混滑,张冠李戴。(3)浅誉辄止,子太少 文学类现代文阅读命题特点 1、题型、赋分。选择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第一个题是五选二的客观选择题,分值5分,第二、三个题是主观简答题,分 值均是6分,第四个题是探究题,分值8分。2007年和2008年的题号是11到14,2009年和2010年2011年是11(1)到 11(4) 2、体裁。所选全部是小说:中国当代小说一篇(铁凝的《孕妇和牛》2009)、中国古代小说一篇(《林冲见差拨》 节选自施耐庵的《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2007)、外国小说两篇(欧享利的《二十年以后》2008年、莫泊桑的《保护人》2010 《血的故事》林海音2011年)。作者均是名家 3、考点。由于所选的材料都是小说,体裁一样,所以主观题考查的内容也基本一致:第一个题是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 第二、三个题是表达技巧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第四个题是评价探究。从另一方面来说:①作用类。每年都有。情节的作用(2007 2010、)、重要语句的作用一次(2008、2011)、物象的作用一次(2009)。②人物类。2007年和2010年是关于人物形象 的分析,2008年和2009年是关于人文性格的分析。对于环境描写、语言的鉴赏、文章布局和饲料方面则没有涉及。 [复习建议 2007-2011年新课标对“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部分的考查,题型和考查点相对稳定。因此,我们2012年“文学类 文本阅读”(选考)部分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2007-2011年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连续四年考查的都是小说(三中两外),小说复习仍然是备考的点 但对散文的复习不能舍弃 2〕老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一个系统的阅读、解答的思路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备考的重点是小 说,小说阅读考査的重点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 意的解读等 第四大题“实用类文本阅读” 12.(1)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级 12.(2)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级 存在问题 (1) 照原文,缺乏概括 所答非所问,文不对题 (3)层次乱,前后飘倒,言不及义 不看题干要求,胡端乱造 备考建议 (1)强化审题意识,看清题干,教学生多看题的要求,看清题的要求,答题要有针对性 2)强化结枸阅读的理念,指导学生理清内在逻辑结构 3)注主旨内涵和情感倾向
心。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即使要点具备,也会影响成绩。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意蕴的领悟和阐释能力。答题的关键是考生要充分调动有关小说的知识储备,并对小说具有很强的领 悟能力。 本题可能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泛泛而谈,不会分析。(2)知识混淆,张冠李戴。(3)浅尝辄止,字数太少。 文学类现代文阅读命题特点: 1、题型、赋分。选择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第一个题是五选二的客观选择题,分值 5 分,第二、三个题是主观简答题,分 值均是 6 分,第四个题是探究题,分值 8 分。2007 年和 2008 年的题号是 11 到 14,2009 年和 2010 年 2011 年是 11(1)到 11(4)。 2、体裁。所选全部是小说:中国当代小说一篇(铁凝的《孕妇和牛》2009)、中国古代小说一篇(《林冲见差拨》, 节选自施耐庵的《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 2007)、外国小说两篇(欧·亨利的《二十年以后》2008 年、莫泊桑的《保护人》2010 年《血的故事》林海音 2011 年)。作者均是名家。 3、考点。由于所选的材料都是小说,体裁一样,所以主观题考查的内容也基本一致: 第一个题是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 第二、三个题是表达技巧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第四个题是评价探究。从另一方面来说:①作用类。每年都有。情节的作用(2007、 2010、)、重要语句的作用一次(2008、2011)、物象的作用一次(2009)。②人物类。2007 年和 2010 年是关于人物形象 的分析,2008 年和 2009 年是关于人文性格的分析。对于环境描写、语言的鉴赏、文章布局和饲料方面则没有涉及。 [复习建议] 2007—2011 年新课标对“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部分的考查,题型和考查点相对稳定。因此,我们 2012 年“文学类 文本阅读”(选考)部分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 2007—2011 年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连续四年考查的都是小说(三中两外),小说复习仍然是备考的重点, 但对散文的复习不能舍弃。 (2)老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一个系统的阅读、解答的思路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备考的重点是小 说,小说阅读考查的重点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 意的解读等。 第四大题“实用类文本阅读” 1 2.(1)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 C 级。 1 2.(2)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 C 级 存在问题: (1) 照搬原文,缺乏概括。 (2) 所答非所问,文不对题。 (3) 层次混乱,前后颠倒,言不及义。 (4) 不看题干要求,胡编乱造。 备考建议: (1)强化审题意识,看清题干,教学生多看题的要求,看清题的要求,答题要有针对性。 (2)强化结构阅读的理念,指导学生理清内在逻辑结构。 (3)注重主旨内涵和情感倾向
(4)强调定位还原的做题原则,尽可能避免粗读之后凭大致印象做题,努力使每一个要点都来源于原文。(直接或间接 (5)注答案的整合,概括,尽量答案要点连贯,通顺。 12.(3)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级 可能存在问题 无中生有(2)空洞泛泛(3)量复哪。(4)理解差 12,(4)考查“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F级 [答题思略] 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分值很大。要求考生从题中所给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这种试题重在考 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凡是得高分的考生,他们的答案大都具有以下几点: (1)点:鲜明正确 (2)内容:有理有据 有理,就是要切中肯綮,阐述观点:有据,就是要联系文本内容和社会现象,深入论述,做到论据典型,论述严谨,具有 说服力 3)结构:层次井然 实用类现代文阅读命题特点: 1、题型、赋分。选择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第一个题是五选二的客观选择题,分值5分,第二、三个题是主观简答题,分 值均是6分,第四个题是探究题,分值8分。2007年和2008年的题号是15到18,2009年到2011年是12(1)到12(4)。 2、体裁。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是新课标考区独特的考查文本。四年所选都是实用类文本,而且还都是人物传记类文本 2007年、2008年和2009、2011年所选都是社会科学教育方面的,2010年所选的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传主均是现当代名人 叶圣陶、陶行知、盛宣怀和袁隆平、黄宾虹。 3、考点。主要考查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对文章内容的逻辑分析、筛选并整合信息、表达技巧 和思想感情的分析。具体说来,这四年的考査重点没有变化,集中在对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和信息的筛选两个方面。其中,对 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出现两次有三道题(2007年1道题,2010年两道题),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连续出现三年计五 道题(2007年1道题,2008年和2009年各有两道题2011年两道题) [复习建议] 2007-2011年新课标卷对 类文本阅读”(选考)部分的考查,题型和考查点相对稳定。因此,我们2012年“实用类 文本阋读”(选考)部分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2007-2011年“实用类文本阅读”连续四年考查的都是人物传记,人物传记复习仍然是备考的重点,但对人物访谈 新闻报道等的复习不能舍弃。 (2)老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一个系统的阅读、解答的思路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实用类文本阅读”备考的重点是人物传记 传记阅读的考查重点在于重要词句含义的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把握作者作传 的观点态度,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 传记阅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强调定位还原的做题原则,尽可能避免粗读之后凭大致印象做题,努力使每一个要点都来源于原文。(直接或间接) (5)注重答案的整合,概括,尽量答案要点连贯,通顺。 12.(3)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 C 级 可能存在问题: (1) 无中生有(2)空洞泛泛(3)重复啰嗦。(4)理解偏差 1 2.(4)考查“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 F 级。 [答题思路]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分值很大。要求考生从题中所给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这种试题重在考 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凡是得高分的考生,他们的答案大都具有以下几点: (1)观点:鲜明正确。 (2)内容:有理有据。 有理,就是要切中肯綮,阐述观点;有据,就是要联系文本内容和社会现象,深入论述,做到论据典型,论述严谨,具有 说服力。 (3) 结构:层次井然 实用类现代文阅读命题特点: 1、题型、赋分。选择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第一个题是五选二的客观选择题,分值 5 分,第二、三个题是主观简答题,分 值均是 6 分,第四个题是探究题,分值 8 分。2007 年和 2008 年的题号是 15 到 18,2009 年到 2011 年是 12(1)到 12(4)。 2、体裁。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是新课标考区独特的考查文本。四年所选都是实用类文本,而且还都是人物传记类文本, 2007 年、2008 年和 2009、2011 年所选都是社会科学教育方面的,2010 年所选的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传主均是现当代名人—— 叶圣陶、陶行知、盛宣怀和袁隆平、黄宾虹。 3、考点。主要考查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对文章内容的逻辑分析、筛选并整合信息、表达技巧 和思想感情的分析。具体说来,这四年的考查重点没有变化,集中在对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和信息的筛选两个方面。其中,对 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出现两次有三道题(2007 年 1 道题,2010 年两道题),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连续出现三年计五 道题(2007 年 1 道题,2008 年和 2009 年各有两道题 2011 年两道题)。 [复习建议] 2007—2011 年新课标卷对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部分的考查,题型和考查点相对稳定。因此,我们 2012 年“实用类 文本阅读”(选考)部分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 2007—2011 年“实用类文本阅读”连续四年考查的都是人物传记,人物传记复习仍然是备考的重点,但对人物访谈、 新闻报道等的复习不能舍弃。 (2)老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一个系统的阅读、解答的思路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实用类文本阅读”备考的重点是人物传记, 传记阅读的考查重点在于重要词句含义的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把握作者作传 的观点态度,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 传记阅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特点、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 3.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E级。答案为D解析: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 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不能用在表示灾难很快来临。 14.考查“辨析病句”,能力层级E级。答案为A(B.搭配不当:C.表意不明:D.成分赘余,句式杂糅) 15,考查“语亩连贯”,能力层级E级。答案为C(注意各句中相互照应的词语):解析:⑤起领起作用,应位于开头:② 由“因此”连接:③①④是具体措施,先有机制,在执法,之后是淘汰、震慑,是后文“这样”指代的对象,应在最后。 6.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E级。答: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著作权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促成了保护 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一—伯尔尼公约的制定 解析:抓住句子主干并单列为一个分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句中的定语或状语。注意使用“润滑剂”一一介词、副 词和关联词。长句变短句要抓住最难于理解的成分,使变后的文段语序合理,意思明了,前后通顺 17.考查“仿用句式”,能力层级B级 能存在闻题 1)审題不到位,题干就没读懂(2)逻辑混乱。(3)立意不高,语言贫乏。(4)错别字有碍观瞻 解析:要内容合理,比喻贴切,句式相同。具体做法: ①看清题干列出的几点要求,化仿写为填空 ②分析仿写句:包括分析仿写句的句式特点、思想内容、修辞手法等。展开联想和想象,搜索仿写材料 ③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做到内容符合要求,尽量写得新颖,有深意,带文采。修辞手法要符合事 理和情理 总之,句式仿写要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 复习建议] 2007-2011年新课标卷对“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考查的题型和知识点相对稳定,客观题只考查了成语运用、病句辨识和 语句衔接三个知识点(与“大纲卷”相比减少了“字音”一个考查点),分值9分:两道主观题中,一道连续5年考查了仿写, 一道两年考查了补写,一年考查了虚词,一年考查了修改病句,2011年考察了长句便短句。分值11分(与大纲卷相比减少 了一道题,减少了4分)。因此,我们2012年新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留盲点,突出盦点。虽然2007-2011年客观题没有考过字音和字形,但对二者的复习不能舍弃:当然,成语运用 病句辨识和语句衔接三个知识点作为复习重点更要突出。主观题复习时,语言表达的各种考查方式都要训练到,同时,仿写作 为复习重点更要突出 (2)针对闻,查峡补滑 3)总结规律,掌技巧。做“仿写句子”题 形神兼备”①要与所仿句子形式(包括句式、修辞、句间关系 等)一致,做到“形似”②要与所仿句子思想内容(要尽可能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能给人以启迪)一致,做到“神似”。 第六大题“写作”,能力层级E级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特点、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 13.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 E 级。答案为 D 解析: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 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不能用在表示灾难很快来临。 1 4.考查“辨析病句”,能力层级 E 级。答案为 A(B.搭配不当;C.表意不明;D.成分赘余,句式杂糅); 15.考查“语言连贯”,能力层级 E 级。答案为 C(注意各句中相互照应的词语);解析:⑤起领起作用,应位于开头;② ⑥由“因此”连接;③①④是具体措施,先有机制,在执法,之后是淘汰、震慑,是后文“这样”指代的对象,应在最后。 16. 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 E 级。答: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促成了保护 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的制定。 解析:抓住句子主干并单列为一个分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句中的定语或状语。注意使用“润滑剂”——介词、副 词和关联词。长句变短句要抓住最难于理解的成分,使变后的文段语序合理,意思明了,前后通顺。 17. 考查“仿用句式”,能力层级 E 级。 可能存在问题: (1)审题不到位,题干就没读懂(2)逻辑混乱。(3)立意不高,语言贫乏。(4)错别字有碍观瞻 解析:要内容合理,比喻贴切,句式相同。具体做法: ① 看清题干列出的几点要求,化仿写为填空。 ② 分析仿写句:包括分析仿写句的句式特点、思想内容、修辞手法等。展开联想和想象,搜索仿写材料。 ③ 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做到内容符合要求,尽量写得新颖,有深意,带文采。修辞手法要符合事 理和情理。 总之,句式仿写要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 [复习建议] 2007—2011 年新课标卷对“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考查的题型和知识点相对稳定,客观题只考查了成语运用、病句辨识和 语句衔接三个知识点(与“大纲卷”相比减少了“字音”一个考查点),分值 9 分;两道主观题中,一道连续 5 年考查了仿写, 另一道两年考查了补写,一年考查了虚词,一年考查了修改病句,2011 年考察了长句便短句。分值 11 分(与大纲卷相比减少 了一道题,减少了 4 分)。因此,我们 2012 年新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留盲点,突出重点。虽然 2007—2011 年客观题没有考过字音和字形,但对二者的复习不能舍弃;当然,成语运用、 病句辨识和语句衔接三个知识点作为复习重点更要突出。主观题复习时,语言表达的各种考查方式都要训练到,同时,仿写作 为复习重点更要突出。 (2)针对问题,查缺补漏。 (3)总结规律,掌握技巧。做“仿写句子”题,要做到“形神兼备”:①要与所仿句子形式(包括句式、修辞、句间关系 等)一致,做到“形似”;②要与所仿句子思想内容(要尽可能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能给人以启迪)一致,做到“神似”。 第六大题“写作”,能力层级 E 级
2011年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中国崛起的特点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 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那么, 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 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普、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 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今年河南高考作文釆用新课标卷,作文选取“中国崛起的特点”有关材料,出乎大多数高考考生意料之外,但是又完全在 情理之中。新课改的总体目标是训练学生思维,而不是死读书。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就提出:“文章和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年的高考作文符合新课改理念,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高考作文直击时政大事件,并非始于今年。2008年高考首击大事件,六地高考作文考汶川地震。这种导向性明 阔的时政高考作文,至少有两大优点 它反映了语文的学习离不开现实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去关注、熟悉、思考社会、人生和生活,这和传统儒家的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入世思想是一致的。明代东林书院有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朝“开国儒师”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再到少年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无产阶级先进政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突飞 猛进的发展,每个中国人置身其中,有目共睹,深有体会。高考作文以“中国崛起特点”为材料,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也体 了鲜明的时代精神。 更何况中国崛起不是一般国家的崛起,而是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人民的崛起,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文明型国家” 的崛起。中国今天则要在自己的国土上,化解所有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难题。在物质文明薄弱的条件下, 进行这样一场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在自己境内消化所有的问题,没有发动战争,没有对外进行掠夺,而是给大部分 国人和全球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并使中国成了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成功及其模式的意 义非同寻常。 它还有效地打击了老师的猜题、押题的现象和学生套作、无病呻吟的弊病。长期以来,有些老师教学模式僵化,误导 学生为文造情,死背素材,买本《作文素材大全》一样一样背,一则材料甚至可以应付五六个作文立意。从而导致有些学生写 作远离生活、远离思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文艺腔在写作中铺天盖地,写作模式化,人物固定化,现实漠 视化,庸俗、俗套已成很深诟病。这次紧扣时代脉搏的作文,对套做作文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 这篇材料作文就写作思路上来看,我认为考生可以把握五个立足点: 材料从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六个方面关注、称道“中国嶇起”,考生从 任何一个角度入手都可以 二、学生也可以从中国崛起的原因探究,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执政,人民的艰苦奋斗,稳定和谐的社会等: 三、另外考生可以写以小见大,从自己亲身经历,感悟生活,书写自己眼中的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小题材也可以给 人很多启迪,也能写得很深刻 四、考生也可以逆向思维,深入思考中国网民没提到的还有哪些方面,即哪些方面中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进而提出建设 性的意见和观点,比如说房价问题、食品安全、物价问题等等。但是考生切记不能盲目地、不负责任地以偏概全,而应该学远 点看问题,不仅要指出不足,还要发自内心地写出真情实感,有对提高和改进的思考。 五、材料提到“全球巧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说明中国崛起
2011 年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中国崛起的特点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 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 75 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 3 亿多条。 那么, 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 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 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今年河南高考作文采用新课标卷,作文选取“中国崛起的特点”有关材料,出乎大多数高考考生意料之外,但是又完全在 情理之中。新课改的总体目标是训练学生思维,而不是死读书。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就提出:“文章和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年的高考作文符合新课改理念,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高考作文直击时政大事件,并非始于今年。2008 年高考首击大事件,六地高考作文考汶川地震。这种导向性明确,思路开 阔的时政高考作文,至少有两大优点: 一、它反映了语文的学习离不开现实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去关注、熟悉、思考社会、人生和生活,这和传统儒家的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入世思想是一致的。明代东林书院有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清朝“开国儒师”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再到少年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无产阶级先进政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突飞 猛进的发展,每个中国人置身其中,有目共睹,深有体会。高考作文以“中国崛起特点”为材料,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也体 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 更何况中国崛起不是一般国家的崛起,而是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人民的崛起,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文明型国家” 的崛起。中国今天则要在自己的国土上,化解所有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难题。在物质文明薄弱的条件下, 进行这样一场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在自己境内消化所有的问题,没有发动战争,没有对外进行掠夺,而是给大部分 国人和全球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并使中国成了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成功及其模式的意 义非同寻常。 二、它还有效地打击了老师的猜题、押题的现象和学生套作、无病呻吟的弊病。长期以来,有些老师教学模式僵化,误导 学生为文造情,死背素材,买本《作文素材大全》,一样一样背,一则材料甚至可以应付五六个作文立意。从而导致有些学生写 作远离生活、远离思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文艺腔在写作中铺天盖地,写作模式化,人物固定化,现实漠 视化,庸俗、俗套已成很深诟病。这次紧扣时代脉搏的作文,对套做作文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 这篇材料作文就写作思路上来看,我认为考生可以把握五个立足点: 一、材料从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六个方面关注、称道“中国崛起”,考生从 任何一个角度入手都可以。 二、学生也可以从中国崛起的原因探究,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执政,人民的艰苦奋斗,稳定和谐的社会等; 三、另外考生可以写以小见大,从自己亲身经历,感悟生活,书写自己眼中的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小题材也可以给 人很多启迪,,也能写得很深刻。 四、考生也可以逆向思维,深入思考中国网民没提到的还有哪些方面,即哪些方面中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进而提出建设 性的意见和观点,比如说房价问题、食品安全、物价问题等等。但是考生切记不能盲目地、不负责任地以偏概全,而应该学远 点看问题,不仅要指出不足,还要发自内心地写出真情实感,有对提高和改进的思考。 五、材料提到“全球 75 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 3 亿多条”,说明中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