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技术专业:针灸推拿 漂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项目 毫针刺法 任务名称 参考学时 毫针的结构与修藏 前的准备 针制方法 针刺宜忌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毫针进针、行针、留针及出针等操作的基本方法:得气意义、表现、影 管等 的计宽等资常用的针体位方法:候气、雀气、行气和守气的合 义:针刺补污:针刺直忌:常见的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与处理。 3.了解《内经》、《难经》论刺法,以及历代医家的代表刺灸方法 教学里点与难 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的操作步骤 点 3.常见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针灸技术实训室、学校附属医院 群 业的 五及实训 待色对媒体课件、卫生部统一规划教材、相关临床参考资料 胜 讲授一→演示一启发指导一课堂讨论→练习一→实验→启发→实习 教学组织 步骤 救学内容(简案) 教学方法 时间(分钟) 知识教学目标 能力培养目标 颗 致字闪容: 法保养与维修 《难经)及历代名家刺法 信息 学生: 启发与指导
科目:针灸技术 专业:针灸推拿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项目 毫针刺法 任务名称 任务一 基本技能 参考学时 6 教学 内容 毫针的结构与修藏 练针法 针刺前的准备 针刺方法 针刺宜忌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教学 目标 1.掌握毫针的选择;毫针进针、行针、留针及出针等操作的基本方法;得气意义、表现、影 响得气的原因和促使得气的方法。 2.熟悉毫针常用的规格与结构;常用的针刺体位、消毒方法;候气、催气、行气和守气的含 义;针刺补泻;针刺宜忌;常见的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与处理。 3.了解《内经》、《难经》论刺法,以及历代医家的代表刺灸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 点 1. 毫针定位、消毒、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的操作步骤。 2. 运用毫针的基本补泻手法。 3. 常见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教学 条件 针灸技术实训室、学校附属医院 专业的教师队伍及实训 多媒体教学设备 特色对媒体课件、卫生部统一规划教材、相关临床参考资料 教学 方法 讲授→演示→启发→指导→课堂讨论→练习→实验→启发→实习 教 学 组 织 步骤 教学内容(简案) 教学方法 时间(分钟) 任务 导入 知识教学目标 能力培养目标 教学内容: (1)毫针规格、选择、检查、保养与维修 (2)练针法、毫针刺法的步骤 (3)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4)《内经》、《难经》及历代名家刺法 讲授法 演示法 信息 学生: 启发与指导
查询 自愿4~5人一组,分组进行资料和参考教材的 课堂讨论法 查阅与讨论,从中获取与本任务相关的理论知 、答疑、总结 学生 藤 小组内积极探讨,制定妥善的任务执行方案 教师: 辅导、答疑 学生 分组展示任务的执行方案,根据教师的讲解 方案展示 东就 优化方案。 启发2引导 教师 根据每组展示的具体情况,教师进行具体操作 讲授法 与演示,点评学生制定的方案,提出修改意见 学生 各组内团结协作 司完成毫针的定位、 练习实 完成任务 指导、与学生互动 学生 每组根据实验结果,汇报实习心得,组与组间 互相交流、提问、自评,并完成《工作记录 提问评价 表》和《实训报告单》 实训报告 教师 总结、评价并填写《教师评价表》 相关知识链接 项目一毫针刺法 任务一、基本技能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毫针的选择:毫针进针、行针、留针及出针等操作的基本方法:得气意义、表现、影响得气的原因和促使得气的 方法 用的计体位消方法候气、气、行时气的合义:针:针值尿 3.了解《内经》、《难经》论刺法,以及历代医家的代表刺灸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 1能熟练进行毫针定位、消毒、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的操作步骤。 2.会运用基本的补泻手法, 3.能预防和处理常见的针刺异常情况 【教学内容】 一、毫针的规格 1、毫针的构成: 制针材料 目前的毫针都是用金属制成,其中不锈钢针被广泛采用。此外,也有极少量的金针、银针,铜、铁针等。 享结构 ()毫针由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5个部分构成
查询 自愿4~5人一组,分组进行资料和参考教材的 查阅与讨论,从中获取与本任务相关的理论知 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师: 辅导、答疑、总结 课堂讨论法 方案 制定 学生: 小组内积极探讨,制定妥善的任务执行方案 教师: 辅导、答疑 课堂讨论法 启发引导 方案 优化 学生: 分组展示任务的执行方案,根据教师的讲解, 优化方案。 教师: 根据每组展示的具体情况,教师进行具体操作 与演示,点评学生制定的方案,提出修改意见 方案展示 启发引导 讲授法 审批 实施 学生: 各组内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毫针的定位、消 毒、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具体操作方 法。 教师: 指导、与学生互动 练习实验 课堂讨论 团队协作 完成任务 评价 学生: 每组根据实验结果,汇报实习心得,组与组间 互相交流、提问、自评,并完成《工作记录 表》和《实训报告单》 教师 总结、评价并填写《教师评价表》 提问评价 实训报告 相关知识链接...... 项目一 毫针刺法 任务一、基本技能: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毫针的选择;毫针进针、行针、留针及出针等操作的基本方法;得气意义、表现、影响得气的原因和促使得气的 方法。 2.熟悉毫针常用的规格与结构;常用的针刺体位、消毒方法;候气、催气、行气和守气的含义;针刺补泻;针刺宜忌; 常见的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与处理。 3.了解《内经》、《难经》论刺法,以及历代医家的代表刺灸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 1.能熟练进行毫针定位、消毒、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的操作步骤。 2.会运用基本的补泻手法。 3.能预防和处理常见的针刺异常情况。 【教学内容】 一、毫针的规格: 1、毫针的构成: 制针材料 目前的毫针都是用金属制成,其中不锈钢针被广泛采用。此外,也有极少量的金针、银针,铜针、铁针等。 毫针结构 (1)毫针由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5个部分构成
针尖:针身的尖端锐利部分。是刺入穴位的关键部位。又叫针芒, 针身:针尖与针柄之间的主体部分,是刺入穴内的主要部分。又 笔 叫针体, 针 针根:针身与针柄连接的部分,是观察刺入深度与提插幅度的标志, 构 针柄:针根至针尾的部分,金属丝缠绕而成。是持针、运针、温针 的部位。 针尾:针柄的末端部分。又称针顶。可作捻转角度的标志。 (2)根据毫针针柄与针尾的构成和形状不同,又可分为圈柄针、花柄针、平柄针、管柄针四种。 /圈柄针:针柄用金属丝缠绕或环形,又叫环柄针, 】花柄针:针柄中间用两根金属丝交叉缠统呈盘龙形,又叫盘龙针 平柄针:针柄用金属丝缠统,其针尾部平针柄,又叫平头针。 管柄针:针柄用金属薄片制城管状者,。 临床上多用圈柄附,平柄、管柄针在使用进针器、进针管和微波针时采用。 毫针的规格 毫针的规格,主要是以针身的粗细和长短来区分的 (1)毫针的粗细规格: 毫针的粗细,过去用"号数"表示,现在按法定单位”mm"表示。临床上以28号~30号(0.32~0.38mm)的毫针最为常 用。现在有些制针厂家废除了号数,只用"mm"表示粗细,如:0.25mm、0.30mm0.35mm、0.40mm.0.45mm。 (2)毫针的长短规格 毫针的长短,过去用"寸表示,现在按法定单位"mm"表示。临床上以1~3寸(25~75mm)的毫针较为常用。其中 又以1.5寸(40mm)的毫针用得最多. 一毫针的洗择 1、针具质量的选择: 针具质量的选择,主要根据质量与形状进行选择, 质量 根据国家标准,以Cr18Nig或OCr18Nig之不锈钢制成者为优质。 形状 针尖:尖中带圆,圆而不钝,锐利适度。 针身:光滑挺直,圆正匀称,坚韧富有弹性 形状 针根:衔接牢固,无剥蚀、伤痕。 针柄:缠绕均匀牢固,长短粗细适中。 2、针具规格的选择: 临床上一般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体形、病情、喻穴部位选用不同规格的毫针。 (1)年轻、体壮、肥胖、实证、皮厚肉多的穴位选粗针、长针. (2)老幼、体弱、瘦小、壶证、皮薄肉少的六位选细针、短针。 三、毫针的检查
(2)根据毫针针柄与针尾的构成和形状不同,又可分为圈柄针、花柄针、平柄针、管柄针四种。 临床上多用圈柄针,平柄、管柄针在使用进针器、进针管和微波针时采用。 毫针的规格 毫针的规格,主要是以针身的粗细和长短来区分的。 (1)毫针的粗细规格: 毫针的粗细,过去用"号数"表示,现在按法定单位"mm"表示。临床上以28号~30号(0.32~0.38mm)的毫针最为常 用。现在有些制针厂家废除了号数,只用"mm"表示粗细,如:0.25mm、0.30mm、0.35mm、0.40mm、0.45mm。 (2)毫针的长短规格: 毫针的长短,过去用"寸"表示,现在按法定单位"mm"表示。临床上以1~3寸(25~75mm)的毫针较为常用。其中 又以1.5寸(40mm)的毫针用得最多。 二、毫针的选择 1、针具质量的选择: 针具质量的选择,主要根据质量与形状进行选择。 质量 根据国家标准,以Cr18 Nig 或 OCr18 Nig之不锈钢制成者为优质。 形状 2、针具规格的选择: 临床上一般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体形、病情、腧穴部位选用不同规格的毫针。 (1) 年轻、体壮、肥胖、实证、皮厚肉多的穴位选粗针、长针。 (2) 老幼、体弱、瘦小、虚证、皮薄肉少的穴位选细针、短针。 三、毫针的检查:
每次用针前后,都要严格检查针具,不合要求的针具立即丢掉,有的针具可以通过修整后再使用。 1、检查针尖 检查针尖有无钩毛弯曲现象,有三种方法. (1)捏据体会法 (2)棉团提捻法 (③)肉眼观察法 2、检查针身 检查针身有无弯曲、锈蚀、折痕等,有以下四种方法。 1)肉眼观察法 (2)放大镜检查法 (3)桌面滚动法 (④针身拉擦法 3、检查针根 针根出现折痕、锈蚀,容易断针。可用肉眼观察,或放大镜检查。 4、检查针柄 检查针柄有无松动。可一手持针柄,另一手捏住针身,双手用力拉开或合拢,或反方向捻转。 四、毫针的保养与维修 毫针的保养 毫针若不好好保养,就容易损坏,影响使用寿命,或者造成针刺时疼痛、出血,甚至弯针、断针。保养应注意以下 几点 1.用煮沸法消毒时,宜用纱布将针包妥后放入 2.用药液浸泡法消毒时,应掌握好浸泡时间。 3.毫针在使用后,必须擦洗干净。 4.毫针应放在垫有纱布的针盒、针盘或两端塞有干棉球的针管内。防止针尖受损 5.暂时不用的毫针,可在针身涂上少量凡士林,包妥后放入硬质针盒或针管内。 毫针的修理 锈蚀.缺损、折痕明显的毫针,应剔除不用,以防断针。轻度受损者。按以下方法修理 1,针尖变钝者,用细砂纸磨至锐利适度。 2.针身弯曲者,用手或两块竹片夹住理直。但呈锐角弯曲者易别除不用。 3.针身轻度锈蚀者,用细砂纸擦净锈斑 4.针柄缠丝松动时,有条件者可把金属丝拆开,拉直后重新缠绕。 五、练针法: 良好的指力和熟练的手法是针灸治病的基础和条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经常练习。当指力和手法达到熟练程 度后,进针快而不痛,行针灵活自如。练针一般分三步进行 纸垫、棉团练针法 (1)纸垫练针 纸垫制作一纸垫练针的内容是指力与捻转手法。 练习时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如 握毛笔状,左手持纸垫,针身垂直在纸垫
每次用针前后,都要严格检查针具,不合要求的针具立即丢掉,有的针具可以通过修整后再使用。 1、检查针尖 检查针尖有无钩毛弯曲现象,有三种方法。 (1) 捏握体会法 (2) 棉团提捻法 (3) 肉眼观察法 2、检查针身 检查针身有无弯曲、锈蚀、折痕等,有以下四种方法。 (1) 肉眼观察法 (2) 放大镜检查法 (3) 桌面滚动法 (4) 针身拉擦法 3、检查针根 针根出现折痕、锈蚀,容易断针。可用肉眼观察,或放大镜检查。 4、检查针柄 检查针柄有无松动。可一手持针柄,另一手捏住针身,双手用力拉开或合拢,或反方向捻转。 四、毫针的保养与维修: 毫针的保养 毫针若不好好保养,就容易损坏,影响使用寿命,或者造成针刺时疼痛、出血,甚至弯针、断针。保养应注意以下 几点。 1. 用煮沸法消毒时,宜用纱布将针包妥后放入。 2. 用药液浸泡法消毒时,应掌握好浸泡时间。 3. 毫针在使用后,必须擦洗干净。 4. 毫针应放在垫有纱布的针盒、针盘或两端塞有干棉球的针管内,防止针尖受损。 5. 暂时不用的毫针,可在针身涂上少量凡士林,包妥后放入硬质针盒或针管内。 毫针的修理 对锈蚀、缺损、折痕明显的毫针,应剔除不用,以防断针。轻度受损者,按以下方法修理。 1. 针尖变钝者,用细砂纸磨至锐利适度。 2. 针身弯曲者,用手或两块竹片夹住理直。但呈锐角弯曲者剔除不用。 3. 针身轻度锈蚀者,用细砂纸擦净锈斑。 4. 针柄缠丝松动时,有条件者可把金属丝拆开,拉直后重新缠绕。 五、练针法: 良好的指力和熟练的手法是针灸治病的基础和条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经常练习。当指力和手法达到熟练程 度后,进针快而不痛,行针灵活自如。练针一般分三步进行。 纸垫、棉团练针法 (1) 纸垫练针: 纸垫制作→ 纸垫练针的内容是指力与捻转手法。 练习时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如 握毛笔状,左手持纸垫,针身垂直在纸垫 上,右手三指捻动针柄,同时手指向下施加 压力,通过捻、压,使毫针刺穿纸垫,然后 另换一处练习
纸垫练针法 要求:捻转角度一致(180~360左右),频率一致(150次/分左右),用力轻重一致。 目的:针身垂直,不弯不摇,进退深浅自如。开始练针时使用1~1.5寸的短针,指力练到一定程度后,可用2~3寸的长 针。开始用右手练习,以后可用左手练习。 (2)棉团练针: 棉团制作→ ①内容:因为棉团松软,可作提插、捻 转、进针、出针等毫针操作手法的模拟动作 针 第 提插挖转配合练 致,捻转 角度一致,频率快慢一致,协调自如熟练。 棉球练针法 自身练针法 在纸垫、棉团上练习到一定程度,指力和手法较为熟练时,可以在自己身上练针,以亲身体会针刺的感觉,指力的 强弱,行针的手法等。练习内容与要求如下: ①进针无痛或微痛进针,针直不弯,刺入顺利 ②行针挖转、提插自如,指力均匀,手法熟练 体会边练针边体会针感,针感包括持针手指下的感觉和受刺部位的感觉。要仔细体会指力与进针、手法与得气 的关系 相互练针法: 在自身练习比较成熟的基础上,模拟临床实际,两人一组交叉进行练习。练习内容与要求同自身练针法 六、毫针刺的步骤: 1,定位 1.1定体位 1.2定穴位(定六与满穴) 2。消声 2.1针具的消毒 2.1.1高温高压蒸汽消毒 2.12药物浸泡 2.2煮沸消毒 23穴位消毒 2.4医生手指消毒 3进针
要求:捻转角度一致(180~360°左右),频率一致(150次/分左右),用力轻重一致。 目的:针身垂直,不弯不摇,进退深浅自如。开始练针时使用1~1.5寸的短针,指力练到一定程度后,可用2~3寸的长 针。开始用右手练习,以后可用左手练习。 (2) 棉团练针: 棉团制作→ ①内容:因为棉团松软,可作提插、捻 转、进针、出针等毫针操作手法的模拟动作。 ②步骤:第一步练习提插,以执毛笔式持 针,刺入棉球后在原处作上提下插动作,要求 上下幅度一致,针身垂直,频率一致。第二步 提插捻转配合练习,要求提插幅度一致,捻转 角度一致,频率快慢一致,协调自如熟练。 自身练针法 在纸垫、棉团上练习到一定程度,指力和手法较为熟练时,可以在自己身上练针,以亲身体会针刺的感觉,指力的 强弱,行针的手法等。练习内容与要求如下: ① 进针 无痛或微痛进针,针直不弯,刺入顺利。 ② 行针 捻转、提插自如,指力均匀,手法熟练。 ③ 体会 边练针边体会针感,针感包括持针手指下的感觉和受刺部位的感觉。要仔细体会指力与进针、手法与得气 的关系。 相互练针法: 在自身练习比较成熟的基础上,模拟临床实际,两人一组交叉进行练习。练习内容与要求同自身练针法。 六、毫针刺的步骤: 1.定位 1.1定体位 1.2定穴位(定穴与揣穴) 2.消毒 2.1针具的消毒: 2.1.1高温高压蒸汽消毒 2.1.2药物浸泡 2.2煮沸消毒 2.3穴位消毒 2.4医生手指消毒 3.进针
3.1针到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3,2进针手法:单手进针法、双手协调进针法 4行针 4.1行针的概念 42基本行针法、常用辅助行针法 4.3得气的定义、表现、意义、影响得气的因素和促使得气的方法 4.4针刺补泻决定补泻效果的因素 4.5常用单式补泻手法及烧山火、透天凉的复式补泻手法 5.留针 6,出针 七、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1晕针、刺伤脏器组织的表现、原因、处理和预防 2讲明滞针、弯针、断针、血肿、针刺后遗感的表现、原因、处理和预防. 附:《内经》、《难经》及历代名家刺法, 《内经》刺法 1、九刺法: 《灵枢官针》说:"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即指九种不同性质的病变,采用九种不同的刺法治疗, (1)输刺 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藏也。"即取荥穴、输穴和五脏背俞穴,治疗相关的脏腑病的刺法。因其突出针刺本输穴和背 ,故称为输刺 远道刺者病 取之下 刺府输也 '即上病下取,循经远取的刺法,府输原指六腑在足三阳经 (3经刺 “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即刺经脉所过部位中因气血瘀滞不通而出现结聚现象的地方。【[举例因本法主治经脉 病,并独取病经的阿是穴,故名。 4)络刺 "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即浅刺体表瘀血之细小络脉,使其出血的治疗方法。因其剩血络为主,又称刺络,多用于 实证、热证,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各种浅刺放血法均属本法范围。(⑤)分刺 “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即针刺肌肉的一种刺法。分肉指附着于骨胳部的肌肉。分刺主治肌肉的痹证、痿证、损伤 (6)大写刺 "大写刺者,刺大浓以皱针也。"即用皱针切开排脓、放血、泻水的刺法。 (7)毛刺 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即浅刺皮肤的刺法。九针中的攙针,便属毛刺法。现代的皮肤针法,也是由毛刺发展而 来 (8)巨刺 占取左。 左 病取右 右病取左 为人体经脉 足 不同的是巨刺经脉,袋刺 (9)焠刺 ”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即将针烧红后刺入人体,以治寒痹的刺法。现代的火针刺法亦为焠刺。 2、十二刺法: 《灵枢官针》说:"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十二刺法应合十二经病症,故又称十二节刺。分别为: (1)偶刻 "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病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偶刺时先在前胸或后背循按寻找 压痛点,在压痛点处前后斜刺,以治心等内脏疾病。偶刺发展为前后配穴法、俞募配穴法,是治疗内脏病的重要配穴
3.1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3.2进针手法:单手进针法、双手协调进针法 4.行针 4.1 行针的概念 4.2 基本行针法、常用辅助行针法 4.3 得气的定义、表现、意义、影响得气的因素和促使得气的方法 4.4 针刺补泻决定补泻效果的因素 4.5 常用单式补泻手法及烧山火、透天凉的复式补泻手法 5.留针 6.出针 七、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1.晕针、刺伤脏器组织的表现、原因、处理和预防。 2.讲明滞针、弯针、断针、血肿、针刺后遗感的表现、原因、处理和预防。 附:《内经》、《难经》及历代名家刺法。 《内经》刺法 1、九刺法: 《灵枢·官针》说:"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即指九种不同性质的病变,采用九种不同的刺法治疗。 (1)输刺 "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藏腧也。"即取荥穴、输穴和五脏背俞穴,治疗相关的脏腑病的刺法。因其突出针刺本输穴和背 俞穴的作用,故称为输刺。 (2)远道刺 "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也。"即上病下取,循经远取的刺法。府输原指六腑在足三阳经膝关节以下的下合 穴。因六腑在躯干、在上;下合穴在下肢、在下。因此,六腑病远道刺,可上病下取下合穴治疗。[举例]从广义上看,凡 头面、躯干、上肢疾病,取下肢膝关节以下的穴位治疗,都可称为远道刺的上病下取。 (3)经刺 "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即刺经脉所过部位中因气血瘀滞不通而出现结聚现象的地方。[举例]因本法主治经脉 病,并独取病经的阿是穴,故名。 (4)络刺 "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即浅刺体表瘀血之细小络脉,使其出血的治疗方法。因其刺血络为主,又称刺络,多用于 实证、热证。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各种浅刺放血法均属本法范围。(5)分刺 "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即针刺肌肉的一种刺法。分肉指附着于骨胳部的肌肉。分刺主治肌肉的痹证、痿证、损伤 等。 (6)大写刺 "大写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即用铍针切开排脓、放血、泻水的刺法。 (7)毛刺 "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即浅刺皮肤的刺法。九针中的镵针,便属毛刺法。现代的皮肤针法,也是由毛刺发展而 来。 (8)巨刺 "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即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左右交叉取穴的刺法。其原理为人体经脉气血左右贯通,如手足 三阳经左右交会于大椎穴,足三阴经左右交会于关元穴。另有缪刺法,也出自《内经》,同属左取右、右取左之刺法。 不同的是巨刺刺经脉,缪刺刺络脉。 (9)焠刺 "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即将针烧红后刺入人体,以治寒痹的刺法。现代的火针刺法亦为焠刺。 2、十二刺法: 《灵枢·官针》说:"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十二刺法应合十二经病症,故又称十二节刺。分别为: (1)偶刺 "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病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偶刺时先在前胸或后背循按寻找 压痛点,在压痛点处前后斜刺,以治心痹等内脏疾病。偶刺发展为前后配穴法、俞募配穴法,是治疗内脏病的重要配穴
(2)报剋 的疾患 (3)恢刺 “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在病变部位直刺、斜刺后将针提到皮下,再令患者作关节功能 活动,然后不断改变针刺方向,以恢复活动功能。是一种治疗筋肉拘急痹痛的多向刺法。 (4】文刺 吉入 (5)扬刺 扬刺者,正内(纳)一,傍内(纳)四而浮之 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在正中先刺一针,上下左右各刺一针,五针浅 刺,治疗面积大而浅的寒痹。皮肤针法,为扬刺法演变而来。 (6)直针 ”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也。"先捏起皮肤,再将针沿皮刺入,治疗寒袭肌表的病证。"直”指直对病所,本 法近代多称沿皮剩。 (7)输趔 "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直刺深刺得气后,将针慢慢退出,以从阴引阳、清热泻实的 法。 (8)短刻 ”短刺者,刺骨痹,摇而深之,至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进针后边摇动针柄,边逐步深入,至骨处上下捣动,如摩刮 状。治骨痹等深部病痛。短有接近之义,本法深刺近骨,故名短刺。 9)浮赳 "阴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阴有双之义,阴刺指左右两侧穴位同用的刺法。如治下肢 寒厥,同时针刺左右两侧的足少阴太溪穴 )傍针刺 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也。"先直刺一针,再在旁边斜刺一针,治疗痹证经久不愈的刺法。 12)持刺 3、五刺法: 《灵枢官针》说:"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五刺法是根据五脏应合五体的关系而形成的刺法, (1)半刺 ”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毛,此肺之应也。"半刺是浅刺快出、不伤肌肉的刺法。适用于 肺系疾病。如邪袭肺卫,发热咳喘等症。因刺入极浅,不是全刺,故称半刺。治疗小儿疾病常用此法。 (2)豹文刺 热格足之血,心之应也文提多血,形如的纹的法 关刺 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或日渊刺,一日岂刺。"”关刺是在关节肌腱附近针刺的刺 法。适用于肝系疾病,如筋痹证。针刺时注意勿伤脉出血。 (4)合谷刺“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针刺时先直刺入深处,然后退至浅层,再 分别向两旁斜刺,形如鸡足。适用于脾与肌肉疾病、痹证。 (s)拾制 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输刺是直刺、深刺至骨的刺法,适用于肾与骨疾病、深 部疾病。 4.三刺法:
法。 (2)报刺 "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报有报复、重复之义。报刺 先在疼痛处直刺留针,再用押手循按上下另寻压痛处,拔针再刺,如此重复刺其阿是穴。适用于游走性疼痛等多性痛点 的疾患。 (3)恢刺 "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在病变部位直刺、斜刺后将针提到皮下,再令患者作关节功能 活动,然后不断改变针刺方向,以恢复活动功能。是一种治疗筋肉拘急痹痛的多向刺法。 (4)齐刺 "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针刺时正中先刺一针,两旁各刺 一针,三针齐用,故名齐刺。治疗面积小而深的寒痹。齐刺与恢刺的区别:恢刺是一针多向刺,齐刺是三针齐刺。 (5)扬刺 "扬刺者,正内(纳)一,傍内(纳)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在正中先刺一针,上下左右各刺一针,五针浅 刺,治疗面积大而浅的寒痹。皮肤针法,为扬刺法演变而来。 (6)直针刺 "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也。"先捏起皮肤,再将针沿皮刺入,治疗寒袭肌表的病证。"直"指直对病所,本 法近代多称沿皮刺。 (7)输刺 "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直刺深刺得气后,将针慢慢退出,以从阴引阳、清热泻实的 刺法。 (8)短刺 "短刺者,刺骨痹,摇而深之,至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进针后边摇动针柄,边逐步深入,至骨处上下捣动,如摩刮 状。治骨痹等深部病痛。短有接近之义,本法深刺近骨,故名短刺。 (9)浮刺 "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用毫针斜刺、浅刺,治疗寒凝经脉、肌肉拘急病症的刺法。 (10)阴刺 "阴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阴有双之义,阴刺指左右两侧穴位同用的刺法。如治下肢 寒厥,同时针刺左右两侧的足少阴太溪穴。 (11)傍针刺 "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也。"先直刺一针,再在旁边斜刺一针,治疗痹证经久不愈的刺法。 (12)赞刺 "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赞刺是直入直出,多次浅刺放血,治疗痈肿的刺法。三棱针 散刺法即由此发展而来。 3、五刺法: 《灵枢·官针》说:"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五刺法是根据五脏应合五体的关系而形成的刺法。 (1)半刺 "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毛,此肺之应也。"半刺是浅刺快出、不伤肌肉的刺法。适用于 肺系疾病。如邪袭肺卫,发热咳喘等症。因刺入极浅,不是全刺,故称半刺。治疗小儿疾病常用此法。 (2)豹文刺 "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豹文刺是多点散刺出血,形如豹纹的刺法。 适用于心系疾病。如疮疡肿毒、红肿热痛等症。 (3)关刺 "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或曰渊刺,一曰岂刺。"关刺是在关节肌腱附近针刺的刺 法。适用于肝系疾病,如筋痹证。针刺时注意勿伤脉出血。 (4)合谷刺"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针刺时先直刺入深处,然后退至浅层,再 分别向两旁斜刺,形如鸡足。适用于脾与肌肉疾病、痹证。 (5)输刺 "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输刺是直刺、深刺至骨的刺法,适用于肾与骨胳疾病、深 部疾病。 4、三刺法:
《灵枢宫针》说:"所谓三刺侧谷气出者,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极深刺之,以 下谷气。"“将皮下、肌肉浅层、肌肉深层(分肉)分为浅、中、深三层,用以驱逐阳邪、阴邪,保留谷气。后世医家徐凤 据此,提出天、人、地三才的分层刺法,如烧山火、透天凉等。 5、导气法: 说:徐入徐出 手法,用 厚机逆 谓之同精. ,乱气之相逆也。导气法是一种缓 《难经》刺法 1、营卫补泻法: 《七十六难》说: “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荣置气。 《七十八难》解释日: 得气 推进性 卫分准 纳雅而内(的物之是 “《金针》演变为先浅后深,紧按慢提为补:先深后浅, 紧提慢按为泻, 《难经》的营卫补泻法,构 成了提插补泻法和氏针刺手法, 如烧山火、透天凉的基础。 营卫补泻法操作 营卫补泻法原理 补法 浅部得气后,由浅入深,推进下插 引卫分阳气深入以纳之 泻法 深部得气后,由深出浅,摇动上提 引营分阴气浅出以散之 2、针刺深浅法: (1)依营卫分深浅 《七十一难》说:"针阳者,卧针而刺之:刺阴者,先以左手摄按所针荥俞之处,气散乃内 先 2)依四时分深浅 再深刺, 根据《难经七十难》经文含义,春夏阳气在上在表,故宜浅刺:秋冬阳气在下在里,故宜深刺。同时,春夏之浅,宜由 深层出一阴之气后出于浅层,阴以养阳;秋冬之深,宜由层纳入一阳之气后进入深层,阳以养阴。 「春夏浅刺,由深出浅. 休四时分深法秋冬深,由洗入深 (3)依性别分深浅 :不得气,乃与男外女内:不得气,是谓十死不治者。“对于不得气者,可根据男女的阴阳属性,男子 针浅刺候气于卫吩州1,女子插针深喇候气于营分 依性别分深浅厂男子提针洗刺候气于卫分。 【女子插针深刺候气于营分. 3、四时针刺法: 根据《难经》十十四难六十八谁经文含义,春。夏长百秋、冬分别与肝心脾.肺晋五脏.井荣.输 经、合五输相应合,故井、荥、输、经、合五输穴,分别主治心下满、身热、体重节痛、喘咳寒热、逆气而泄等五脏疾 病。见下表 四时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输 井 荥 输 经 合 五输主治 心下满 身热 体重节痛 喘咳寒热 逆气而泄 历代名家刺法 一、论进出针手法
《灵枢·官针》说:"所谓三刺则谷气出者,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极深刺之,以 下谷气。"将皮下、肌肉浅层、肌肉深层(分肉)分为浅、中、深三层,用以驱逐阳邪、阴邪,保留谷气。后世医家徐凤 据此,提出天、人、地三才的分层刺法,如烧山火、透天凉等。 5、导气法: 《灵枢·五乱》说:"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是非有余不足也,乱气之相逆也。"导气法是一种缓 慢、均匀、平和的针刺手法,用以治疗气机逆乱、不实不虚的病症。后世的平补平泻法与此法类似。 《难经》刺法 1、营卫补泻法: 《七十六难》说:"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荣置气。"《七十八难》解释曰:"得气,因推而内(纳)之,是 谓补;动而伸(提)之,是谓泻。"进针得气后,将针由浅入深,推进下插,引卫分阳气深入以纳之为补法;进针到深部 得气后,将针由深出浅,摇动上提,引营分阴气浅出以散之为泻法。《难经》所说的"推而纳之"(以按为主),"动而伸 之"(以提为主)。《金针赋》演变为先浅后深,紧按慢提为补;先深后浅,紧提慢按为泻。《难经》的营卫补泻法,构 成了提插补泻法和复氏针刺手法,如烧山火、透天凉的基础。 营卫补泻法操作 营卫补泻法原理 补法 浅部得气后,由浅入深,推进下插 引卫分阳气深入以纳之 泻法 深部得气后,由深出浅,摇动上提 引营分阴气浅出以散之 2、针刺深浅法: (1)依营卫分深浅 《七十一难》说:"针阳者,卧针而刺之;刺阴者,先以左手摄按所针荥俞之处,气散乃内 针。是谓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也。"针刺卫阳部分宜浅刺,可沿皮横刺(卧针),以免伤及深层的营气;针刺营阴部 分时,先用押手按压穴位,使浅部卫气散开,以免损伤卫气,然后深刺。刺卫无伤营:浅刺、沿皮横刺。刺营无伤卫: 先按压穴位散开卫气,再深刺。 (2)依四时分深浅 (3)依性别分深浅 3、四时针刺法: 根据《难经》七十四难、六十八难经文含义,春、夏、长夏、秋、冬分别与肝、心、脾、肺、肾五脏,井、荥、输、 经、合五输相应合,故井、荥、输、经、合五输穴,分别主治心下满、身热、体重节痛、喘咳寒热、逆气而泄等五脏疾 病。见下表: 四时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输 井 荥 输 经 合 五输主治 心下满 身热 体重节痛 喘咳寒热 逆气而泄 历代名家刺法 一、论进出针手法 根据《难经·七十难》经文含义,春夏阳气在上在表,故宜浅刺;秋冬阳气在下在里,故宜深刺。同时,春夏之浅,宜由 深层引出一阴之气后出于浅层,引阴以养阳;秋冬之深,宜由浅层纳入一阳之气后进入深层,引阳以养阴。 《七十八难》说:"不得气,乃与男外女内;不得气,是谓十死不治者。"对于不得气者,可根据男女的阴阳属性,男子 提针浅刺候气于卫分(外),女子插针深刺候气于营分(内)
1、进出针手法要点: (1)何氏进出针手法要点: 金代何若愚在《流注指微赋》中说:"针入贵速,既入徐进;针出贵缓,急则多伤。"何氏把进出针的过程各分二 步。 分步 进出针 第一步 第二步 进针 迅速刺入皮下 缓慢进入所需深度 出针 将针缓慢上提至皮下 迅速拔针 即:何氏进出针法既可减轻进针时的疼痛,防止刺伤皮肉筋骨,又可以在出针时减轻滞针、弯针给患者带来的痛 苦。 (2)窦氏进针手法要点: 金代窦汉卿在《标幽赋》中说:"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窦氏进针手法强调左、右 手配合进针,进针时先用左手重压循按,使正气散开,进针而不伤正气;右手将针刺入皮下后慢慢进入需要刺入的深 度,可以避免因快速进针刺伤肌肉筋骨引起的疼痛。 随咳进出针法:窦汉卿在《针经指南真言补泻法》中提出,无论补法或泻法,"令病人咳嗽一声",随咳将针刺入腠理。 该法目的在于用咳嗽移转患者对进针的注意力(紧张恐惧),减轻或消除毫针刺入皮肤时的疼痛。 二、单式针刺手法: 自宋代圆柱形针柄出现后,针刺手法得到迅速发展,出现很多简洁实用的单式针刺手法,如窦汉卿的手指十四法, 徐凤的下针十四法,杨继洲的十二字手法、下手八法等,现将上述单式针刺手法综合介绍如下: 1揣法2爪法3切法4指持法5进法 6循法7摄法8搓法9捻法10盘法 11弹法12摇法13按法14提法15努法 16退法17动法18留法19拔法20扪法 三、复式针刺手法: 1、明代徐凤在《金针赋》中提出"飞经走气"四法、"治病八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2、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其杨氏针法测以复式手法为主要内容。 四、透穴针刺手法: 1、透穴刺法的概念与特点 透穴刺法指一针刺二穴或一针刺多穴的刺法。其特点是用针少,刺激穴位多,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提高了针刺 的疗效。 2、透刺的方式与作用 透刺本经穴位 透刺表里经穴 透刺邻近经穴 透刺奇穴 透刺某部位 3、透穴的作用 一针刺激数穴,可以疏通本经、表里经脉、邻近经脉的经气,行气活血;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调理局部经气;加 强刺激,提高疗效。如列缺透太渊善治寒疾咳嗽,间使透支沟善治疟疾,头维沿皮透刺两额角善治眉棱骨痛及眩晕
1、进出针手法要点: (1)何氏进出针手法要点: 金代何若愚在《流注指微赋》中说:"针入贵速,既入徐进;针出贵缓,急则多伤。"何氏把进出针的过程各分二 步。 第一步 第二步 进针 迅速刺入皮下 缓慢进入所需深度 出针 将针缓慢上提至皮下 迅速拔针 即:何氏进出针法既可减轻进针时的疼痛,防止刺伤皮肉筋骨,又可以在出针时减轻滞针、弯针给患者带来的痛 苦。 (2)窦氏进针手法要点: 金代窦汉卿在《标幽赋》中说:"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窦氏进针手法强调左、右 手配合进针,进针时先用左手重压循按,使正气散开,进针而不伤正气;右手将针刺入皮下后慢慢进入需要刺入的深 度,可以避免因快速进针刺伤肌肉筋骨引起的疼痛。 随咳进出针法: 窦汉卿在《针经指南·真言补泻法》中提出,无论补法或泻法,"令病人咳嗽一声",随咳将针刺入腠理。 该法目的在于用咳嗽移转患者对进针的注意力(紧张恐惧),减轻或消除毫针刺入皮肤时的疼痛。 二、单式针刺手法: 自宋代圆柱形针柄出现后,针刺手法得到迅速发展,出现很多简洁实用的单式针刺手法,如窦汉卿的手指十四法, 徐凤的下针十四法,杨继洲的十二字手法、下手八法等,现将上述单式针刺手法综合介绍如下: 1 揣法 2 爪法 3 切法 4 指持法 5 进法 6 循法 7 摄法 8 搓法 9 捻法 10 盘法 11 弹法 12 摇法 13 按法 14 提法 15 努法 16 退法 17 动法 18 留法 19 拔法 20 扪法 三、复式针刺手法: 1、明代徐凤在《金针赋》中提出"飞经走气"四法、"治病八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2、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其杨氏针法则以复式手法为主要内容。 四、透穴针刺手法: 1、透穴刺法的概念与特点 透穴刺法指一针刺二穴或一针刺多穴的刺法。其特点是用针少,刺激穴位多,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提高了针刺 的疗效。 2、透刺的方式与作用 透刺本经穴位 透刺表里经穴 透刺邻近经穴 透刺奇穴 透刺某部位 3、透穴的作用 一针刺激数穴,可以疏通本经、表里经脉、邻近经脉的经气,行气活血;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调理局部经气;加 强刺激,提高疗效。如列缺透太渊善治寒疾咳嗽,间使透支沟善治疟疾,头维沿皮透刺两额角善治眉棱骨痛及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