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乐府诗集》南北朝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 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 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 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 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 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 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中心思想: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 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写法:详略得当 思考:1、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答: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第3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 写繁琐吗? 答:并不繁琐。①渲染战前紧张气氛,表明战事紧迫。②表现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 急切心情。③乐府诗常用的一种铺陈写法 3、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答: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 向往和平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4、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答:排比,渲染了木兰一家人团聚、欢乐的气氛,表现了木兰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 5、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山中杂诗吴均南北朝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作者简介】(469-520)南北朝梁代文学家。诗文清新秀逸,工于描山状水。时称“吴均体”。 中心思想:本诗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对偶 思考:这首诗写的是_黄昏的时候山中幽静的环境,写景采用了_拟人手法,描写了诗人 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变现了诗人恬静悠闲_的心情。最富有情趣的两句诗是:鸟向檐 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簋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je、j),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 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又 迁监察御史。开元二十五年奉命出塞,为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此后半官半隐居。外
◆木兰诗 《乐府诗集》南北朝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 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 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 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 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 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 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中心思想: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 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写法:详略得当 思考:1、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答: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第 3 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 写繁琐吗? 答:并不繁琐。①渲染战前紧张气氛,表明战事紧迫。②表现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 急切心情。③乐府诗常用的一种铺陈写法。 3、第 5 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答: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 向往和平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4、第 6 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答: 排比,渲染了木兰一家人团聚、欢乐的气氛,表现了木兰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 5、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山中杂诗 吴均 南北朝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作者简介】(469-520)南北朝梁代文学家。诗文清新秀逸,工于描山状水。时称“吴均体”。 中心思想: 本诗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 对偶 思考:这首诗写的是 黄昏 的时候山中幽静的环境,写景采用了 拟人 手法,描写了诗人 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变现了诗人 恬静悠闲 的心情。最富有情趣的两句诗是: 鸟向檐 上飞,云从窗里出。 ●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作者简介】王维(701 年-761 年),字摩诘(jié、jí),开元九年(721 年)中进士, 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又 迁监察御史。开元二十五年奉命出塞,为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此后半官半隐居。外
号“诗佛”。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 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 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 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 中心思想: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表现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思考 1、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 答:“幽篁”是指幽深的竹林。“长啸”长声呼啸 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 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 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中心思想:描写了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表达了诗人初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之情。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对偶 思考 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向是(C) A、第一句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第二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示秋夜 行船 B、第三、四句写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乍离故土,对故国故人恋 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C、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分别为峨眉山、平羌、清溪、渝州、重庆,构思精巧,不着痕迹 D、全诗抒写了对峨眉山月深沉而亲切的思念,流露出对家乡蜀地山水的热爱之情 2、点明了诗人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诗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 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中心思想:这首诗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闻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用典 思考 1、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 “飞”字,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两字形 象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作者简介】(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 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当时西
号“诗佛”。 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 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 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 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 中心思想: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表现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思考: 1、 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 答:“幽篁”是指幽深的竹林。“长啸”长声呼啸。 2、 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 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 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中心思想:描写了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表达了诗人初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之情。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 对偶 思考: 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向是( C ) A、第一句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第二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示秋夜 行船。 B、第三、四句写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乍离故土,对故国故人恋 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C、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分别为峨眉山、平羌、清溪、渝州、重庆,构思精巧,不着痕迹。 D、全诗抒写了对峨眉山月深沉而亲切的思念,流露出对家乡蜀地山水的热爱之情。 2、点明了诗人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诗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 州。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中心思想:这首诗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闻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 用典 思考: 1、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 “飞”字,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两字形 象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作者简介】(约 715 年—770 年)唐代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 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当时西
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 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 期的观察与体会 思考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欲从马上立功名的豪情 2、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龙钟泪不干”,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 平安”做铺垫 中心思想: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入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慰悬望的家人的典 型场面,表达了思乡之情。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 著称。 中心思想: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 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 和忧伤的情怀。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对偶衬托 1、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 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 2、请你赏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诗中以“幽草”“深树”写出环境的清幽寂静,而“生”和“鸣”两个字,又在静中透 出动感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 世尊称为“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 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 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中心思想: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 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写作特点:即事抒怀对偶 思考:1、这首诗前两句言昔日之盛(填写一个字),为下文做铺垫;后两句写今日之 衰—(填写一个字),抒发无穷感慨。 2、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 A、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过去盛世的眷怀
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 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 期的观察与体会。 思考: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欲从马上立功名的豪情。 2、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龙钟泪不干”,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 平安”做铺垫。 中心思想: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入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慰悬望的家人的典 型场面,表达了思乡之情。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 著称。 中心思想: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 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 和忧伤的情怀。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 对偶 衬托 思考: 1、 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 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 2、 请你赏析“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诗中以“幽草”“深树”写出环境的清幽寂静,而“生”和“鸣”两个字,又在静中透 出动感。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约 1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 世尊称为“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 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 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中心思想: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 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写 作特点:即事抒怀 对偶 思考:1、这首诗前两句言昔日之 盛 (填写一个字),为下文做铺垫;后两句写今日之 衰 (填写一个字),抒发无穷感慨。 2、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 ) A、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过去盛世的眷怀
B、后两句是对国家衰败,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C、“江南妤风景”这句诗运用了比喻手法,说明了国家的动荡衰败与人生的飘零流落。 D、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 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 ●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中心思想: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情景,表达了诗人恬静闲适心情和对 朋友的深厚情谊。 写作特点: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简练 思考 、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_,本诗寄托诗人失意淡泊情怀 ●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作者简介】(1170~1219年)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仕途不佳,自 言“官是三年满,身无一事忙”。 赏析: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与人约会而 久候不至,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寂寞无奈 的心情。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对偶 思考: 诗中用对句写景,富有时令与地方特色的诗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闲 敲棋子”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心情 ●论诗赵翼清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作者简介】(1727~1814)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论诗主“独创”,反摹拟。 中心思想:通过对诗人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顾,表达作者是个贵在创新的文学主张 写作特点:议论鲜明 思考 1、赵翼在《论诗》中主张是个创作贵在创新,每个时代都应有属于自己的诗人的诗句是: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为什么能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 从表面上看,这个结论反映了作者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 化,但实际上,这个结论已经超出了单纯论诗的范畴,具有了普遍的意义,它深刻地揭示了 个普遍的道理,每各时代都有各自的风流人物出现,历史就是这样在一代代人才辈出, 推陈出新中不断发展前进的
B、后两句是对国家衰败,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C、“江南好风景”这句诗运用了比喻手法,说明了国家的动荡衰败与人生的飘零流落。 D、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 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 ●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中心思想: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情景,表达了诗人恬静闲适心情和对 朋友的深厚情谊。 写作特点: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简练, 思考: 1、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 送别诗 ,本诗寄托诗人 失意淡泊 情怀。 ●约客 南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作者简介】(1170~1219 年)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仕途不佳,自 言“官是三年满,身无一事忙”。 赏析: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与人约会而 久候不至,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寂寞无奈 的心情。 写 作特点:借景抒情 对偶 思考: 诗中用对句写景,富有时令与地方特色的诗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闲 敲棋子”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 闲适恬淡 心情。 ●论诗 赵翼 清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作者简介】(1727~1814)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论诗主“独创”,反摹拟。 中心思想:通过对诗人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顾,表达作者是个贵在创新的文学主张。 写作特点:议论鲜明 思考: 1、 赵翼在《论诗》中主张是个创作贵在创新,每个时代都应有属于自己的诗人的诗句是: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为什么能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 从表面上看,这个结论反映了作者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 化,但实际上,这个结论已经超出了单纯论诗的范畴,具有了普遍的意义,它深刻地揭示了 一个普遍的道理,每各时代都有各自的风流人物出现,历史就是这样在一代代人才辈出 , 推陈出新中不断发展前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