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3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6.73KB 文档页数:4
介绍了一种新型β射线电离式气体流量计.该流量计基于标记分子法测气体流速,通过硬件模拟电路对所得微弱电流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经A/D转换输入计算机,由软件寻峰定时,实现对大管径高温气体流量的非接触测量.设计并制作了硬件电路,给出了详细的软件设计流程图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11KB 文档页数:26
炔烃:分子中含碳碳叁键的烃。通式为CnH2n-2 ,炔烃与碳原子数相同的环烯烃、二烯烃互为同分异构体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31KB 文档页数:19
一、二烯烃的分类 脂肪烃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烃称为二烯烃。根据两个双键的相对位置可把二烯烃分为三类: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83KB 文档页数:22
包括①凝胶电泳②细菌的转化和转染③核酸分子杂交④定点突变⑤PCR⑥RFLP⑦RAPD⑧DNA序列分析⑨目的基因的分离和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等技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26.61KB 文档页数:3
采用分子动力学和EAM(embeddedatommethod)势,模拟研究了热脉冲对金属铜从晶态到非晶态转变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热脉冲作用下,转变时体系平均温度高于平衡计算熔点,结构转变是过热熔化过程,系统不可能发生从晶态到非晶态非平衡转变.随着热脉冲频率的增大,转变所需热脉冲幅度减小,体系转变过热度降低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5.29KB 文档页数:4
利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对奥氏体中含合金元素γ-Fe晶胞的价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合金元素溶入γ-Fe晶胞后,其价电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Fe原子杂化态向较高杂阶迁移,其相结构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晶胞内形成了由强键组成的八面体结构,阻碍了原子的移动,使得γ-Fe晶胞在相变过程中产生\类拖曳效应\,提高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亦会延缓马氏体相变的进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5KB 文档页数:12
早在1834年,人们就从胡萝卜和植物叶上分别提取了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以 后又进一步发现,这些物质的颜色与它们的分子结构有关。而染料的分子结构与 颜色的关系则是在1856年珀金发明了第一个合成染料以后,才开始引起人们的注 意,并对有机物呈色的原因提出了各种理论。随着光谱科学的发展,人们不仅能 测出不同物质的吸收光谱图,而且还可通过吸收光谱来了解物质的结构,由此确 定:任何物质的颜色是由于其对可见光产生了选择性吸收的结果,染料的颜色与 结构的关系实质上就是染料分子对光的选择吸收特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4.5KB 文档页数:4
根据强紫外线辐射空气可产生臭氧的原理,将经紫外辐射后的空气通入热天平与煤粉发生燃烧反应,采用热分析方法研究臭氧对煤粉燃烧的影响.实验表明紫外辐射空气得到的少量臭氧使煤粉燃烧的失重和放热时间提前.对煤粉燃烧的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臭氧使煤粉燃烧反应的活化能降低.紫外线激发高温氧气产生氧原子的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氧分子越容易被紫外线激发为氧原子.提出了使用强紫外线辐射热风促进高炉喷煤燃烧的设想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4.51KB 文档页数:18
第四章萃取分离法 一、概述 1.定义——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水相与有机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过程,也称溶媒萃取。 2.特点——浓缩倍数和纯化倍数较高,可连续、多级操作,溶剂耗量大,对设备、安全要求高。 3.应用——生物小分子物质:抗生素、有机酸、氨基酸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19.52KB 文档页数:4
利用差热分析(DTA)及变温红外光谱技术测定了季戊四醇-氨基异丁基三醇(PETAM)二元体系的相图。研究表明,在该相图中存在两个低共熔点和一个转晶点,多元醇分子在低温时的有序和高温时的无序是影响二元体系不同相间互溶度的重要因素
首页上页67891011121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3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