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877)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36.5KB 文档页数:11
第四章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原理 4-2在一定条件下,SO2催化制取SO3的反应式为: 2+02=2803 已知反应器入口处SO2的浓度是715%(摩尔分数,下同),出口物料中含SO20.48%,求 SO2的转化率 解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65KB 文档页数:8
C.4筛板塔精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板式精馏塔的结构和操作。 2.学习精馏塔总板效率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精馏过程的原理 将双组分溶液加热,使其部分气化,则气相中的易挥发组分的浓度高于原物系的浓度 (即在气相中提浓)。对于沸点相近的双组分溶液可以将液相再次部分气化,气相部分液 化。在板式塔内进行多级的上述过程,易挥发组分在气相中不断提浓,并在塔顶馏出;难 挥发组分在液相中不断提浓,并在塔底采出,从而使两组分得到纯化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34.5KB 文档页数:18
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 第一节概述 流体输送机械为流体提供能量的机械。 泵—输送液体机械; 风机或压缩机一气体输送机械。 第二节离心泵 2—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1.工作原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高速流体在涡 形通道截面逐渐增大,动能转变为静压能,液体 获得较高的压力,进入压出管。 2.气缚现象: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5KB 文档页数:3
一、浮选分离概述 1.在本世纪初用于精选矿石,已有70-8年历史,1959年 Sebba提出用于分析分离。 2.方法原理:在一定条件下,向试液吹入气体使生成表面带电荷的气泡,将欲分离组分吸在气泡的表面,浮到表面收集起来以达到分离的目的。 溶液必须加入浮选剂(表面活性剂) 3.特点: (1).设备简单,操作简便 (2).分离效果好,富集倍数高,可达104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59KB 文档页数:28
4.1概论 4.2离心分离原理 4.3离心技术分类 4.4管式离心机 4.5多室离心机(管式离心机的变形) 4.6碟式离心机 4.7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 4.8离心过滤 4.9离心设备的选择 4.10超速离心技术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75KB 文档页数:12
第八章萃取 1概述 8-1萃取概念及应用 我们以手工洗衣服为例,打完肥皂、揉搓后,如何将肥皂沫去除呢?用清水多次漂洗,这是人们熟知的过程。多次漂洗的过程即为化工中的液固萃取过程。如图8-1所示,漂洗次数越多,衣服与肥皂沫分离越完全,衣服越干净 图8-1的衣物漂洗过程为错流萃取过程。清水称作萃取剂,含沫水为萃取相,衣物和沫为萃余相。皂沫为溶质A。经验还告诉我们,每盆水揉搓的时间越长(即萃取越接近平衡),拧得越干(即萃取与萃余相相分离越彻底),所用漂洗次数越少(即错流级数越少)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79MB 文档页数:402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化学变化的规律。化学工作者善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制造万千性能迥异的化学材料,造福人类。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离不开化学家的辛勤劳动,色泽鲜艳的衣料需要化学印染棉花和羊毛的纺织都需经过化学处理,人工合成的化学纤维具有挺括、耐磨等优良性能。“民以食为天”,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不仅需要氮、磷、钾等基本化肥,还需要含铁、钼、铜、锌等微量元素的特殊化肥。植物的保护需要高效低毒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现代建筑所使用的钢材、水泥、油漆、塑料、玻璃等都是化工产品。制造一辆汽车需要上百种金属和化工原料。总之,现代化的科学文明和美好生活都不能缺少“化学”这块基石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36.5KB 文档页数:8
5化工过程的能量分析 5.1能量平衡方程 5.1.1能量守恒与转换 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是物质固有的特性。通常,能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系统蓄积的能量,如动能、势能和热力学能,它们都是系统状态的函数。另一类是过程中系统和环境传递的能量,常见有功和热量,它们就不是状态函数,而与过程有关。热量是因为温度差别引起的能量传递,而做功是由势差引起的能量传递。因此,热和功是两种本质不同且与过程传递方式有关的能量形式。 能量的形式不同,但是可以相互转化或传递,在转化或传递的过程中,能量的数量是守桓的,这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81MB 文档页数:133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建设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要求造就一支庞大的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队伍。因此,作为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院校应当把创造力的教育和培养贯穿于各门课程教学及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环节,更能贯穿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其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如何能适应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要求尤为重要。传统的大学实验教学,其内容是以验证前人知识为主的验证型实验,其方法是教师手把手地教,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今,大学实验教学改革中,普遍开设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型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教育的重要思路和做法。在“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必须通过的本科教学评优工作指标中就明确要求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型实验应占70%以上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1.08MB 文档页数:32
第二章气体吸收 第一节概述 2.1.1气体吸收过程 一、什么是吸收:气体吸收是用液体吸收剂吸收气体的单元操作。 二、吸收基本原理: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液体吸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从而将其中溶解度最大的组分分离出来。 三、吸收的特点:吸收是一种组分从气相传入夜相的单向扩散传质过程。 四、传质过程:借扩散进行物质传递的过程称为传质过程。除吸收外,蒸馏萃取吸收干燥等过程,也都属于传质过程。 五、解吸:吸收的逆过程,即从溶液中把吸收质脱出去的过程,称为解吸吸收剂
首页上页13813914014114214314414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87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