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20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25.72KB 文档页数:5
综合了Raibert和Craig提出的机器人位置/力的Hybrid Control及Yoshikawa提出的机器人动态混合控制算法的基本思想,针对作业环境及其力学扰动难以辨识及机构振动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机器人装配作业的PI自学习混合控制方法,并根据此方法实现了三自由度机器人的圆柱二维插入作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机器人的销孔装配作业并抑制或缓冲机构的振动现象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4MB 文档页数:8
参照标准HB5258-2000中的增重法对不同铈含量的Cr12铁素体不锈钢的抗高温氧化性能进行测试,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技术等实验手段进行氧化形貌观察和氧化物物相分析,并对氧化物的生成热力学进行了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氧化物的分析结果与热力学计算结果相吻合.在600℃、700℃及800℃较低温度时生成的氧化产物为具有尖晶石结构的M3O4型氧化物,具有良好的保护性,铈的添加可促进这种氧化膜的形成,降低氧化速率;在900℃时生成的氧化产物类型主要为M2O3型,保护性差,晶粒细的含铈钢初期氧化速率快,但是铈可改善氧化膜与基体的黏附性,在氧化后期阻止实验钢进一步的剧烈氧化.利用反应元素效应和晶粒尺寸效应可以较好地解释该氧化动力学机制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74.5KB 文档页数:30
• 一维情况下存在势能函数的条件 • 总能量、动能和势能的图示 • 平衡点的稳定性相图 • 碰撞中的能量转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01.04KB 文档页数:3
根据自动门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实际生产需求,通过工程力学分析,开发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自动门门区方案软件.它优化了设计过程,使用户在开放的数据库环境下进行设计,提高了效率及工程图质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3.61KB 文档页数:5
为了探讨齿轮弯曲疲劳寿命计算问题,将齿轮疲劳总寿命分为两个阶段,即疲劳裂纹萌生寿命和裂纹扩展寿命.通过ADAMS软件仿真实验齿轮的工作情况,使其接近真实状况,得到齿轮载荷谱.根据齿轮载荷谱,利用有限元ANSYS软件分析在齿轮齿根危险截面处的最大应力.采用断裂力学、雨流法和Miner疲劳损伤累积模型,对考虑动载荷情况下的齿轮弯曲疲劳寿命进行预测,推导了齿根裂纹萌生期和扩展期的疲劳寿命计算公式.在高频疲劳试验机上对算例齿轮进行了双齿脉动加载齿根弯曲疲劳寿命实验研究,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本文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7MB 文档页数:85
生态系统概述 4.1.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4.1.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基本结构 4.1.3 食物链和食物网 4.1.4 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 4.1.5 生态效率 4.1.6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1.7 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4.2.1 研究能量传递的热力学定律 4.2.2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 4.2.3 初级生产 4.2.4 次级生产 4.2.5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 4.2.6 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的概念及特点 物质循环的类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08.74KB 文档页数:4
用有限单元法数计算了黄土路基单点多次夯击过程,在算例中给出了邯长高速公路夯击过程中地基内各点的应力、位移变化规律,并将计算结果与强夯法施工现场的测试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模拟计算较好地反映了路基土体在强夯加固过程中的物理、力学参量的变化规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21.18KB 文档页数:6
借助热力学软件Thermo-Calc和ASPEX自动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低合金高强钢精炼过程渣-钢反应和钙处理对夹杂物改性行为的影响.通过提高炉渣碱度和w(CaO)/w(Al2O3)值以及降低炉渣氧化性等措施,钙处理前钢中Al2O3夹杂物转变为靠近1600℃液相区的CaO-MgO-Al2O3复合夹杂物和少量的MgO·Al2O3尖晶石.在渣-钢反应对Al2O3部分变性的基础上,钙线喂入量每炉由优化前的800 m减少到300 m仍能达到夹杂物改性的目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74MB 文档页数:6
研究了挤压温度和挤压比对Ti-6Al-4V钛合金挤压型材显微组织、织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挤压温度在相变点Tβ以上150~350℃、挤压比λ为25~85范围内时,型材动态再结晶均已完成,形成均匀的魏氏组织.型材的晶粒随挤压温度的降低和挤压比的提高而细化.型材织构在挤压比较低(λ=25)时强度较弱且为随机分布;当挤压比增加时,织构增强并有形成(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4.49KB 文档页数:4
通过煤自然发火实验和松散煤体粒度与氧化自燃性关系实验,推算出煤自燃过程中一些特性参数的计算公式.根据多孔介质流体力学、传质和传热学理论,建立了松散煤体漏风流流场、氧浓度场和温度场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建立了松散煤体自然发火的三维动态数学模型,分析了模型边界条件的确定方法,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对二维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
首页上页20921021121221321421521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20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