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775)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4MB 文档页数:6
采用原位化学工艺制备了ZrO2/Cu纳米复合粉末,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纳米ZrO2/Cu复合材料.通过TEM观察发现,氧化锆呈单斜和四方两种晶型,不同晶体形态的氧化锆颗粒与铜基体之间具有不同的界面特征.通过Ansys分析软件对不同形态即不同晶型氧化锆与铜基体的界面进行应力模拟分析,结果发现单斜晶型氧化锆的尖端部位很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且比四方晶型氧化锆界面处更容易产生裂纹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81.46KB 文档页数:5
研究了O'-Siaion/BN和O'-Sialon/ZrO2复合材料抗熔融金属和保护法侵蚀.结果表明:O'-Sialon/BN复合材料抗钢水侵蚀的动力学分为两段控制:前期为界面化学反应控制,后期为扩散控制.O'-Sialon/ZrO2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保护渣侵蚀性能这是由于ZrO2在硅酸盐熔体中的溶解度较低,随着ZrO2的增加,抑制了O'-Sialon与CO,以及渣中其他组元的反应,从而提高了O'-Sialon抗渣的侵蚀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93.97KB 文档页数:5
利用电化学实验方法和纳米力学探针技术,通过测量载荷-位移关系曲线,研究了氢对不锈钢钝化膜纳米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氢含量的增加,不锈钢钝化膜的临界破裂载荷降低,位移偏移量减小,氢导致钝化膜的径向抗拉强度(应力)和弹性模量降低,钝化膜随氢含量的增加而逐渐软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7.1KB 文档页数:5
为了降低2024铝合金在海水中的缝隙腐蚀敏感性,采用浸泡和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等研究了氯化镧(LaCl3)对该铝合金缝隙腐蚀行为的影响,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缝隙试样内、外腐蚀产物膜的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当海水中LaCl3的质量浓度超过2.0 g·L-1以后,它能有效地减缓2024铝合金在海水中的缝隙腐蚀.这主要是因为LaCl3减缓了缝隙的阴极反应速率,降低了缝隙内、外的氧浓度差,且缝隙内、外生成的均匀致密的腐蚀产物膜降低了Cl-侵蚀性,这些因素抑制了缝隙的萌生与扩展,提高了2024铝合金在海水中的抗缝隙腐蚀能力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28.5KB 文档页数:41
电解 0.1 mol/L CuSO4 溶液 阴极反应(-):Cu2+ + 2e = Cu 阳极反应(+):2H2O = O2  + 4H+ +4e 电池反应:2Cu2+ + 2H2O = 2Cu + O2 + 4H+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3KB 文档页数:2
1.进行试样的采取、制备和分解应注意那些事项? 答:(1)试样的采取:要求所取的试样能反映整批物料的真实情况,即组成必须能代表全部 物料的平均组成。一般分为三种:A.气体试样的采取,取不同高度或不同区域的气体即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63.83KB 文档页数:5
以煅烧硅藻土和α-Fe2O3为原料,利用机械力化学法在湿法研磨体系中制备了煅烧硅藻土/α-Fe2O3复合粉体(简称CD/α-F).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遮盖力及吸油量测试表征了复合粉体的颗粒形貌和颜料性能,并利用X射线衍射和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了复合颗粒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机械力化学作用促使煅烧硅藻土与α-Fe2O3颗粒表面进一步羟基化,从而促进两者间发生羟基脱水缩合作用并形成了以弱作用力为连接键的Si…O…Fe形式的键合.在实验设定条件下制得了颜料性能与纯α-Fe2O3相近的核-壳型CD/α-F复合粉体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61KB 文档页数:10
——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尽管沉淀反应很多,但用于滴定的很少。 Why? (1)许多沉淀无固定组成或共沉淀很严重; (2)有的沉淀溶解度大,sp时反应不够完全; (3)有的沉淀反应速度慢、易形成过饱和溶液。 滴定三条件:定量、快、易确定ep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0.9KB 文档页数:4
LnCl3/MCl熔体中,库仑效应、Van der Waals效应和极化效应起着主导作用,导致溶液热力学性质相对理想溶液呈负偏差,并在xLnCL≈0.2处,形成最大有序,用扩展的似化学理论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这一特点.阐述了发展新热力学模型时应考虑到次近邻粒子及诸如空穴等似离子的作用,结合熔体结构研究,探讨熔体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0.98MB 文档页数:6
以等物质的量的高锰酸钾和乙酸锰为原料,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出弱结晶型α-MnO2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1.2V电压内,200mA·g-1电流密度下对对称型超级电容器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采用XRD法、循环伏安及交流阻抗法对充放电前后电极材料的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首次采用求斜率法对充放电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超级电容器表现出法拉第电容与双电层电容的双重特征;在循环过程中,电化学惰性物质Mn3O4生成,循环伏安图中氧化还原峰逐渐消失;充放电曲线的法拉第电容特征逐渐消失而接近双电层电容理想曲线;超级电容器的比容量、等效串联电阻发生了对应的变化,其最大电极比容量达到416F·g-1,经过近50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220F·g-1
首页上页247248249250251252253254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77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