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校园空间
教师库
在线阅读
知识问答
大学课件
高等教育资讯网
大学课件分类
:
基础课件
工程课件
经管课件
农业课件
医药课件
人文课件
其他课件
课件(包)
文库资源
点击切换搜索课件
文库搜索结果(243)
西南师范大学:《教学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课程论)辅导课程十六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7.01KB 文档页数:8
(三)经验的组织 1、历史上出现过四种不同的方式: (1)以文献为本位:中国从汉代至清代都以“ 五经”——《诗》、《书》、《易》、《礼》、 春秋》等历史文献为基本教材;宋儒认为“四 书”——《大学》、《中庸》、《论语》、《孟 子》是学习“五经”的阶梯,此后,“四书”也成为 基本教材;启蒙教材有《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等。西欧中世纪早期学校除七 艺以外,有些课目以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欧几里 德、托勒密等人的原著为基本教材
西南师范大学:《教学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课程论)辅导课程十七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3.51KB 文档页数:5
过程模式 英国著名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滕豪斯20世纪70年 代(L. Stenhouse)提出。代表著:《课程研究与编制导 论》。 基本思想:集中体现在其教育观和知识价值观上 。他反对目标模式把教育定位于促使学生行为变化的 这一基本假设,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理智和自主能力 的;反对把知识当作让人接受的固定信息,认为知识 是提供给思维的原材料。 课程的编制是研究、编制、评价合而为一的过程 。课程内容也不是确定不变的,必须实施的东西。教 师既是行动者,更是研究者
西南师范大学:《教学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课程论)辅导课程二十一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2.01KB 文档页数:16
(一)课程价值观的新取向 (1)课程研究中的科学主义价值取向(泰勒原理)向多元价值倾向的转变。(以彼得斯为代表的“内在价值论”,以威尔逊为代表的“兴趣价值论”,以怀特为代表的“主观价值论”,以巴罗为代表的“功用主义价值论” (2)课程内容价值取向的从知识本位到学习经验本位的转变。(从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讨论转为对什么活动最有价值的讨论)
西南师范大学:《教学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课程论)辅导课程三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3.51KB 文档页数:5
一、教学系统的宏观功能 (一)教学对社会的发展功能 (二)教学对个人的发展功能 二、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 (一)传播知识与发展智力 (二)形成技能和培养能力 (三)培养与发展个性
西南师范大学:《教学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课程论)辅导课程九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90.51KB 文档页数:50
一、教学原则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教学原理规律是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原理是对规律的说明和阐述;原则是对规律的反映,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人为制订的基本工作准则。 三、教学原则的意义
西南师范大学:《教学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课程论)辅导课程七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0.51KB 文档页数:40
所谓交往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为了交流有关认识性与情绪评价性的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学交往的特点 1、交往内容的明确目的性和系统性 2交往形式的多样性和网络性
西南师范大学:《教学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课程论)辅导课程四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1.01KB 文档页数:7
一、教学内容选择的主要取向 道德主义取向;百科全书取向;文化复演取向;形式训练取向;唯科学取向;经验取向;社会取向 二、教学内容选择的准则
西南师范大学:《教学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课程论)辅导课程二十二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7.51KB 文档页数:4
(五)我国课程改革的动向及趋势: 1、课程行政管理体制上开始打破“集权制”的绝对支配地位; 2、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大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3、不足:理论知识薄弱;课程价值观有待与国际接轨;把课程改革视为教材改革趋势:
西南师范大学:《教学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课程论)辅导课程十八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7.51KB 文档页数:4
实践模式 美国课程专家施瓦布(j.j.. Schwab)从1969年 发表《实践1:课程的语言》一文后,确立了课程 研究的“实践模式”。它主要针对传统的“理论的” 课程探究模式而提出的。基本思想: 指导学校教育改革的理论是“复数而非“单数”; 课程问题主要应解决“应该教什么”和“应该学 什么”的问题,因此,问题解决的方式应主要是实 践的推理,而非逻辑的推理;
西南师范大学:《教学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课程论)辅导课程十三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4.51KB 文档页数:4
(三)社会学基础 教育离不开为社会服务的基本职能,课程 也自然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因素制约 。用社会观论证课程设置的问题由来已久。 柏拉图的《理想国》就主要是以社会观论述 其教育思想的。理想国由三种不同等级的人组 成:哲学家、军人手工业者和农民。由此认为 应设置不同的课程和施行不同的教育
上页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热门关键字
频谱分析
趣味数学
软件系统设计
《基础数学》
钻井新技术
学与教的原理
食品技术原理
实验方法]
酶的分离
机械自动化
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
除尘
《古代文学》
《西医内科学》
组装与维修
文化产业概论
实验方法
施工组织管理
三宝
环境数学
多媒体编辑
产业]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运输经济学”
网络前景
图形创意设计
师+学院
设计程序
逻辑与思维
流机优化设计
基础物理学
基础计算机
汉语与写作
固体物理实验方法
公共计算机
工程机械理论与设计
泛函分析课件
点火
程序员
1d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4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