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631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9.68KB 文档页数:8
以S钢厂生产SPHC钢种的转炉-精炼工序为实例,采用热经济学分析方法中的经济分析法对其建立符号经济模型,构造成本平衡方程,并建立补充方程,进而对转炉-精炼工序进行热经济成本分析,得到了工序各股流的单价以及热经济学成本.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转炉-LF流程的精炼钢水热经济成本最低,为2243.12元·t-1,其次是转炉-CAS流程,为2259.92元·t-1,而转炉-RH流程的吨钢精炼钢水热经济学成本最高,为2270.16元·t-1.从节约能源和成本的角度,转炉-LF流程是SPHC钢种的合理生产流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2.69KB 文档页数:6
本文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出发,概要地总结了论证\最大功原理\的方法,进而讨论了热力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其基本思想是:分析热力学问题切不可忘了环境。由此得出了某些有意义的结论,澄清了在学习热力学过程中人们常产生的一些疑惑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82.45KB 文档页数:8
连续铸钢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建立,是连铸生产自动化的保证。为了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该系统的控制功能,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对连续铸钢凝固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尤其是二冷水控制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与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连续铸钢凝固传热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仿真算法的数学抉择、连续铸钢凝固传热过程计算机仿真软件包的主要内容及该软件包应用于实际的结果分析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30.37KB 文档页数:7
在分析放矿过程中矿岩移动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动体和固结体概念。建立了矿岩块体力学模型和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应用变分原理推导出块体运动轨迹和确定流动体形状,从理论上探讨放矿动力学过程取得了新的进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57.16KB 文档页数:8
按照相似理论的基本原则,设计和确定了用于工业试验煤氧枪的冷态试验模型。采用一维多普勒激光测速仪,测量了旋流流场的轴向速度分布,根据LDV测量值,建立了描述所给旋流场的数学模型。文中指出以余弦函数形式来逼近回流区域内的轴向速度,能获得较现有其它方式更满意的效果。文中还讨论了旋流流场的其它空气动力学问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75.73KB 文档页数:6
本文以某钢厂连铸机结晶器振动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集中参数混合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采用QR方法对系统模态参数-固有频率及振型作了数值求解计算,并采用系统仿真方法计算了机构的振动响应。为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利用有限元结构分析程序SAP6,通过建立机构动力有限元模型,对系统的模态参数作了进一步的分析计算。本文分析计算结果将为某钢厂现有连铸机结晶器振动频率的提高及设计新的高频振动机构提供重要依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4.16KB 文档页数:7
本文以各向同性、均匀介质、导热系数为常数的材料内的导热规律为依据,分别就导热系数为温度的函数、双层复合材料,各向异性材料等情形,推导了有效导热系数的数学表达式,并说明了它们的应用条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5.75KB 文档页数:4
作者将沥青基碳纤维作为增强纤维以不同比例(0~25%)加入到聚乙烯树脂中制成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这些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及耐热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碳纤维有显著的增强作用。随碳纤维比例的增大,该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及热变形温度均呈上升态势;而缺口冲击强度及击穿电压呈下降态势。碳纤维增强的结果将使该复合材料比聚乙烯有更宽的使用范围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56.02KB 文档页数:9
对含有不同碳、锰、硅的16Mn钢进行了控轧控冷实验,测定了各项力学性能,对其主要组织参量铁素体晶粒平均直径(dF)及珠光体百分数(Pe%)进行了定量金相分析,进行了各项力学性能对16Mn钢中各元素含量和二主要组织参量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获得控轧控冷16Mn钢各项力学性能与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参量之间定量关系的数字表达式。根据数学表达式所提供的信息,参照二组织参量对钢的化学成分和控轧控冷工艺参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探讨了控轧控冷16Mn钢的强韧化机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44.89KB 文档页数:8
本文根据机械零件疲劳破坏的基本性质所建立起来的疲劳强度频率分布与疲劳寿命频率分布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提出了一种疲劳试验方法,测定在给定疲劳寿命下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分布类型,从而便于进行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可靠性分析。而且这种试验方法具有试验周期短、成功率高的特点。通过对弹簧的疲劳试验,证明了这种可靠性疲劳试验方法是可靠的
首页上页60860961061161261361461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631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