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23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8.57KB 文档页数:98
1、了解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概念、分类以及具、了解体计算方法;2、理解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与种类;3、掌握加权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掌握加权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4、掌握加权平均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掌握加权平均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5、了解指数体系的含义,熟练掌握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指数的因素分析法;6、了解现实中一些重要经济指数的含义和编制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03MB 文档页数:32
PART ON填空问题 Q01_01001原胞中有P个原子。那么在晶体中有3支声学波和3p-3支光学 Q0101_002按结构划分,晶体可分为Z大晶系,共14布喇菲格子? Q01_01004面心立方原胞的体积为=a3;其第一布里渊区的体积为9*4(2)3 0101_005体心立方原胞的体积为g 第一布里渊区的体积为Ω*=2(2n)3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14MB 文档页数:45
一、选择题 1、某液体在一等径直管中稳态流动,若体积流量不变,管内径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假定管内的相对粗糙度不变,则 (1)层流时,流动阻力变为原来的CA.4倍B.8倍C.16倍D.32倍 (2)完全湍流(阻力平方区)时,流动阻力变为原来的D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9.98MB 文档页数:328
第一讲:回顾 从量子力学产生到双原子分子体系电子结构 第二讲:分子的对称性与群论基础 对称操作与对称元素 第三讲:分子的对称性与群论基础 群(GROUP)与分子点群(POINT GROUP) 第四讲:分子的对称性与群论基础 对称操作的矩阵表示 第五讲:分子的对称性与群论基础 群表示与不可约表示 第六讲:分子的对称性与群论基础 群论与量子力学 第七讲:多原子分子 分子轨道法与HMO 第十讲:多原子分子 金属配合物分子轨道理论 第五章:多原子分子 2.价键理论与杂化轨道 第五章:多原子分子 3.金属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3MB 文档页数:661
第一章 原子模型与旧量子论 第二章 量子力学基础 第三章 单电子原子 第四章 表象理论与矩阵形式的量子力学 第五章 微扰理论 第六章 多电子原子 第七章 双原子分子 第八章 分子光谱基ᴀ原理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07KB 文档页数:20
行政合法性原则与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的两大基本原则。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行 政合法性原则的行政行为,行政不当行为是违反行政合理性原则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 行政不当都是有瑕疵的行政行为。行政违法和行政不当是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前提和 根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14MB 文档页数:7
为减少制备硅酸钙板对矿物原浆资源的损耗和提高对固体废弃物的协同利用效果, 试验以电石渣-煤基固废胶凝体系为原料来研制高强度的纯固废硅酸钙板, 并通过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测试来分析硅酸钙板中生成的主要矿物成分及不同配比对硅酸钙板的强度变化关系.研究表明: 在水灰比为0.3的条件下, 使用电石渣完全替代水泥, 将粉煤灰和硅灰按1:1的质量比互掺调制所得的混合胶凝体系最终制得托贝莫来石型纯固废硅酸钙样板.在硅灰占原料的质量分数为0~10%范围内, 样板抗折强度随硅灰添量增加而升高, 硅灰添量为10%时样板达到最大抗折强度, 不同粒径的原料颗粒相互填充, 板内晶体与水化胶凝体相互咬合, 最终使得样板力学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样板的抗折强度随着NaOH添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 NaOH添加质量分数为4%时样板板面平滑, 强度达到最大值11.8 MPa, 该添量为NaOH的最佳添量, 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发现加入4% NaOH时对该胶凝体系的水化反应起到最佳激发作用, 且样板料坯的微观结构对其最终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 但不起决定性作用, 其中决定其最终强度的是板坯内水化胶凝体的数量、形态以及其相互间的联结方式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52MB 文档页数:79
§10.1 氧化还原反应 §10.2 原电池和电动势 §10.3 可逆电池热力学 §10.4 电动势产生的原因 §10.5 电极电势 §10.6 电极电势的应用 §10.7 浓差电池 §10.8 电池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1MB 文档页数:60
11.1 醛和酮的命名 11.1.1 普通命名法 11.1.2 系统命名法 11.2 醛和酮的结构 11.3 醛和酮的制法 11.3.1醛和酮的工业合成 (1)低级伯醇和仲醇的催化脱氢 (2) 羰基合成 (3) 烷基苯的氧化 11.3.2 伯醇和仲醇的氧化 11.3.3 羧酸衍生物的还原 11.3.4 芳环的酰基化 11.4 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11.5 醛和酮的波谱性质 11.6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11.6.1 羰基的反应活性 11.6.2 羰基的亲核加成 (1) 与水加成 (2) 与醇加成 (3) 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 (4) 与氢氰酸的加成 (5) 与金属有机试剂的加成 (6) 与 Wittig 试剂加成 (7) 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缩合反应 11.6.3 α–氢原子的反应 (1) α–氢的酸性 (2) 卤化反应 (3) 缩合反应 (a)羟醛缩合 (b) Claison–Schmidt 缩合反应 (c) Perkin 反应 (d) Mannich 反应 11.6.4 氧化和还原 (1) 氧化反应 (a) 与Tollens 试剂的反应 (b) Fehling 试剂 (c)与强氧化剂的作用 (2) 还原反应 (a) 催化加氢 (b) 用金属氢化物还原 (c) Clemmensen 还原法 (d) Wolff–Kishner 反应 (3) Cannizzaro 反应(歧化反应) 11.7 α,β–不饱和醛、酮的特性 11.7.1 亲电加成 11.7.2 亲核加成 11.8 乙烯酮 卡宾 11.9 醌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91MB 文档页数:90
7.1 卤代烃的分类 7.1.1 卤代烷的分类 7.1.2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分类 7.2 卤代烃的命名 7.2.1 卤代烷的系统命名法 7.2.2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系统命名法 7.3 卤代烃的制法 7.3.1. 烃的卤化 7.3.2. 由不饱和烃制备 7.3.3 由醇制备 7.3.4 卤原子交换 7.3.5 偕(连)二卤代烷部分脱卤化氢 7.3.6 氯甲基化 7.3.7 由重氮盐制备 7.4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7.5 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7.5.1 亲核取代反应 (1) 水解反应 (2) 与醇钠作用 (3) 与 氰化钠作用 (4) 与氨作用 (5) 卤离子的交换反应 (6) 与硝酸银作用 7.5.2 消除反应 (1) 脱卤化氢 (2) 脱卤素 7.5.3 与金属反应 (1)与镁反应 (2)与锂反应 7.5.4 相转移催化反应 7.6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7.6.1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机理 7.6.2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机理 7.6.3 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邻基效应 7.7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7.7.1 烷基结构的影响 (1) 烷基结构对SN2反应的影响 (2) 烷基结构对SN1反应的影响 7.7.2 卤原子(离去基团)的影响 7.7.3亲核试剂的影响 7.7.4 溶剂的影响 7.8 消除反应的机理 7.8.1 双分子消除反应(E2)机理 7.8.2 单分子消除反应(E1)机理 7.9 消除反应的取向 7.10 影响消除反应的因素 7.10.1 烷基结构的影响 7.10.2 卤原子的影响 7.10.3 进攻试剂的影响 7.10.4 溶剂极性的影响 7.11 取代和消除反应的竞争 7.11.1 烷基结构的影响 7.11.2 进攻试剂的影响 7.11.3 溶剂的影响 7.11.4 反应温度的影响 7.12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化学性质 7.12.1 双键和苯环位置对卤原子活性的影响 7.12.2 乙烯型和苯基型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1) 亲核取代反应 (2)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3) 消除反应 (4) 与金属反应 (5) 烃基的反应 7.12.3 烯丙型和苄基型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1)亲核取代反应 (2) 消除反应 (3) 与金属镁反应
首页上页666768697071727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23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