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6)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37.5KB 文档页数:19
1、了解动态法测杨氏模量的原理。 2、掌握如何用外推法或近似法测量测试棒的固有频率。 3、掌握判别真假共振(即:是否是测试棒共振现象)基本方法。 4、能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正确表示实验结果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7.5KB 文档页数:9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数字电路实验箱的结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掌握TTL集成电路的使用规则。 3.掌握TTL集成与非门的逻辑功能和主要参数的测试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52.51KB 文档页数:5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镁合金上沉积铝膜,在高真空下对铝膜进行加热后处理.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膜层为纯铝多晶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铝膜晶粒细小.采用纳米压痕/划痕仪对铝膜的厚度、临界附着力、硬度和弹性模量进行了测试,并且用辉光放电光谱仪(GDS)测试了镁合金表面铝膜的成分和性能随薄膜深度的分布.结果表明,铝膜的厚度随后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其表面硬度和弹性模量高于镁合金基体并且随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铝膜与镁合金基体间存在一个过渡层,结合良好且表现出一定的弹塑性能,有利于镁合金表面的防护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5MB 文档页数:48
1.自动测试技术的发展; 2.GBIP总线的结构性能; 3.VXI总线的结构和器件分类; 4.智能仪器的结构以及虚拟仪器的结构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4.5KB 文档页数:40
当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完成之后,系统工作的 重点就从创造性思考的阶段转入具体的实践性 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程序设计、 系统测试、系统转换、维护与评价。 程序设计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达 到预期目的;系统测试是保证系统质量的关键 步骤;系统转换、维护与评价是使新系统按预 期目标政党运行,发现系统的不足及薄弱环节, 提出系统改进和完善建议的重要措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4.04KB 文档页数:7
通过低氧实验提出一种快速识别人体低氧状态的方法.通过搭建深层神经网络训练实验数据识别氧气体积分数(16%~21%)与人体可耐受极端低氧气体积分数(15.5%~16%)条件下光电容积脉搏波(photoplethysmography, PPG)信号, 获得人体生理状态的模式识别网络.经测试该网络的识别正确率可达92.8%.利用混淆矩阵及接受者操作性能(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 混淆矩阵的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全集识别正确率分别达到97.9%、94.8%、92.8%和96.3%, AUC (area under curve)值接近1, 认为该网络分类性能优良, 并且可在4 s内完成整个识别过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56.97KB 文档页数:5
通过纳米压痕和显微硬度等测试方法,基于纳米和微米两种尺度,分析研究了两种流化催化裂化(FCC)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并在实验室采用喷杯式流化磨损方法,考察了两种抗磨损性能差异较大的FCC催化剂的磨损规律.从压痕力学测试、微观形貌分析、磨损率评价和颗粒粒度分布等方面研究了两种FCC催化剂在气态流化床中的磨损机制,了解颗粒自身性质对其磨损行为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催化剂磨损的发展过程符合Gwyn磨损动力学方程,两种催化剂颗粒磨损规律的差别可由Gwyn方程的各参数来描述
文档格式:DOCX 文档大小:21.99KB 文档页数:6
1、课程性质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是材料学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讲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光学显微分析、X 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显 微分析、热分析、光谱分析等,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各种现代分析方法有一个初步的 认识,能够了解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过程、装备及应用,掌握相应的基本知识、基 本技能及必要的理论基础,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的学习及今后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 实的基础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4MB 文档页数:6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提拉法在不锈钢板上制备了含银的二氧化硅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膜层的组成,通过测试接触角研究了薄膜的亲水性,测试了薄膜对质量分数10%的FeCl3溶液的耐腐蚀性能,并对覆膜不锈钢的抗菌性和附着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可在不锈钢基板上制得含银的SiO2抗菌膜,经过10min氧化处理和5次提拉,并经热处理后,抗菌膜与不锈钢结合牢固,亲水性和耐蚀性提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达到100%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24.5KB 文档页数:29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审计”、“审计对象”、“审计职 能”、“审计分类”、“审计组织”、“审计目标”、“审计计划”、“审计 方法”、“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重要性”、“审计风险” “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审计报告”、“政府审 计”、“内部审计”、“计算机审计”等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基本理论:了 解审计产生发展的历程和审计产生的动因;熟悉收集审计证据的各种方法;在 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审计中的具体问 题,并能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首页上页456789101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