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22.72KB 文档页数:4
采用液相烧结Mo、Cu混合粉压坯的方法制取合金,分析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及组织。借助TEM,SEM组织观察以及电子探针成分(EDXA)分析表明:Mo-Cu合金的烧结由于Mo的溶解-析出,Mo晶粒表面有Mo、Cu不同比例含量的过渡层,该层中组织均匀细小。在润湿角为0°附近温度烧结合金性能最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71.95KB 文档页数:7
采用雾化喷射沉积成形技术制备了含10%(体积分数)Al2O3颗粒的18Ni(250)马氏体时效钢金属基复合材料.沉积坯件具有高致密度、增强颗粒均匀分布、无界面反应等组织特征.同基体合金相比,复合材料表现出加速时效行为.经热处理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接近基体材料,耐磨性明显提高.采用显微力学探针技术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时效行为,发现在Al2O3颗粒附近存在陡峭的弹性模量和硬度分布,是热错配应力造成的位错密度分布引起的析出相分布变化的结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0.76KB 文档页数:3
有关从铂、钯含量很低的合金基废催化剂对过程的定常监控和铂与钯含量的定量分析, 中回收铂族金属工艺的论文较少。本文是对从采用了光电比色法(中K-60-y)。对废催 HMMOTA--3 Kavag IIHCII-o.5和i化剂及其回收产品的全定量分析,采用了原子 0.5等四种合金基废催化剂回收铂族金属工艺吸收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54.57KB 文档页数:4
采用优先浮选铅、再活化浮选铜的工艺流程对某金精矿氰化尾渣铅、铜回收进行研究.闭路实验表明:石灰作抑制剂,乙硫氮(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和丁基黄药(丁基黄原酸钠)作捕收剂,通过\一粗两扫两精\流程,得到回收率为90.48%、品位为45.24%的合格铅精矿;以NP(铜、锌无机盐组合药剂)作铜活化剂,有机抑制剂FM抑制黄铁矿,Z-200(O-异丙基-N-乙基硫逐氨基甲酸酯)和丁铵黑药(二丁基二硫代磷酸铵)作捕收剂,采用\一粗两扫两精\流程,得到回收率为82.17%、品位为19.28%的合格铜精矿;金、银同时富集于铅精矿和铜精矿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8MB 文档页数:17
在铁基粉末冶金中,采取铁磷合金化,是改善和提高铁基粉末冶金制品的强度和韧性的有效方法之一。研究铁磷合金的组织与性能,对于制定铁磷合金的最佳工艺、获得更高的综合性能以及铁磷合金的推广应用,都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列举了不同成份的Fe-P二元系及Fe-P-C三元系合金所具有的优越性能,并以金相方法配合显微硬度的测定,着重研究了不同烧结及冷却条件下的组织和性能变化,并对强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17.46KB 文档页数:5
采用恒电流法在不同浓度的苯胺与1mol·L-1高氯酸的混合溶液中,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基底上制备了聚苯胺纳米线.系统研究了苯胺浓度、合成时间对其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SEM结果显示,在不同条件下制得的聚苯胺为线状,直径大约在100~500nm.采用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谱对聚苯胺纳米线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在3mol·L-1 NH4Cl和2mol·L-1 ZnCl2的混合溶液中恒电流充放电(电压范围-0.2~0.5V)的比容量最高可达746.7F·g-1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90.5KB 文档页数:6
仰泳是人体仰卧在水中进行游泳的一种姿势。 仰泳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有较长的历史,174年就有了关于仰泳技术的记载, 但是直到19世纪初,游仰泳时仍采用两臂同时向后划水,两腿做蛙泳的蹬水动 作,即现在的“反蛙泳”。自1902年出现爬泳技术后,由于爬泳技术合理和速 度快,就开始有人采用类似爬泳的两臂轮流向后划水的游法。但是直到1921年 才初步形成了现在的仰泳技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1.01KB 文档页数:4
将航空摄影测量中常用的照片解析方法,应用于软岩巷道模型试验的位移测量,证实了采用普通照像机且忽略非线性误差所得结果能够满足实验精度需要.该法对动态的和非接触的测量具有同样的应用前景.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软岩巷道变形破坏规律,对于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6.47KB 文档页数:4
通过采用氮气增氮的实验,研究了钢液的化学成分、冶炼温度、表面活性元素和吹氮流量对钢液增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中的合金元素尤其是Mn、Cr等元素能够增大钢液氮的溶解度;冶炼温度提高,钢液的增氮速率增大;钢中的氧对钢液的增氮有很大的阻碍;吹氮流量增大则钢液的增氮速率相应增大.同时对含氮不锈钢采用吹入氮气增氮工艺进行了探讨,为含氮不锈钢的生产提供了参考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44.19KB 文档页数:4
制备了Al2O3/Al-Cu和Al2O3/Al-Cu-Si原位复合材料,采用SEM观察显微组织,XRD分析物相,EDS分析相所含元素.初步结果表明,原位合金化和原位颗粒共同强化金属基体是可行的,合金元素Cu和Si出现在基体中,细小增强颗粒Al2O3呈弥散分布
首页上页456789101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