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第I卷(共24分 、课内文言文(每小题3分,共6分)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或师焉,或不焉。 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声音宏大) 其出人也远矣(超出) B.而闻者彰(听得清楚) 或师焉,或不焉(或者) C.假舟楫者(借助) 而耻学于师(羞耻) D.吾尝跛而望矣(抬起脚尖)君子不齿(提及) 二、成语、病句(每小题3分,共9分)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想当初他曾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如今情随事迁,他早已摆脱了自卑而变 得十分自信了。 B.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 静悄悄的 C.3月1日,法国枫丹臼露博物馆中国馆被盜,20件珍贵藏品丕胫而走。该 馆中保存着1860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掠的大量珍贵文物。 D.这名总统执政21年以来,饱受各种势力的威胁或攻击,真可谓八面受敌,但 他表示,只有在人民要求他离职时才会离职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青岛第一海水浴场曾是亚洲最大的海水浴场,这里环境秀丽,气候宜人,滩平坡 缓,沙质细软,作为海水浴场,非常适宜人们涵泳优游。 B.学习不可能二蹴而就,不循序渐进,不专心专意,不持之以恒,即使仅凭 时突击而取得了好成绩,也只不过是平地楼台而已 C.昨天晚上,那小偷可真够猖狂,李大伯一家就在客厅看电视,他竟然登堂入 室,把几个房间里的首饰和现金一扫而光。 D有的人生前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非,很少像秋白同志这样坦荡无私 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 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 B.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 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C.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 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山东省淄博市 2017-2018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时间 120 分钟 分值 120 分 第 I 卷(共 24 分) 一、课内文言文(每小题 3 分,共 6 分) 1.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輮以 为轮。 B.或师焉,或不焉。 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非加疾也(声音宏大) 其出人也远矣(超出) B.而闻者彰(听得清楚) 或师焉,或不焉(或者) C.假舟楫者(借助) 而耻学于师(羞耻) D.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 君子不齿(提及) 二、成语、病句(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想当初他曾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如今情随事迁,他早已摆脱了自卑而变 得十分自信了。 B.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 静悄悄的。 C.3 月 1 日,法国枫丹白露博物馆中国馆被盗,20 件珍贵藏品不胫而走。该 馆中保存着 1860 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掠的大量珍贵文物。 D.这名总统执政 21 年以来,饱受各种势力的威胁或攻击,真可谓八面受敌,但 他表示,只有在人民要求他离职时才会离职。 4.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岛第一海水浴场曾是亚洲最大的海水浴场,这里环境秀丽,气候宜人,滩平坡 缓,沙质细软,作为海水浴场,非常适宜人们涵泳优游。 B. 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循序渐进,不专心专意,不持之以恒,即使仅凭一 时突击而取得了好成绩,也只不过是平地楼台而已。 C.昨天晚上,那小偷可真够猖狂,李大伯一家就在客厅看电视,他竟然登堂入 室,把几个房间里的首饰和现金一扫而光。 D 有的人生前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非,很少像秋白同志这样坦荡无私、 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 占九成以上,为 271.6 万人。 B.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 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C.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 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D.今年暑假,我市将举办第18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20名 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均是年级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 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期年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一夜 寄宿山寺。既明启笥,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至 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 亦已绝望。出门不远,闻丛薪杂草中寒率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 如获拱璧。息肩路隅,蛇亦顿止。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 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 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 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缘二青驯,故未遽 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 美饵,祝而纵之。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 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也?”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 已而委蛇并去。方意小青不还,俄而踽踽独来,径入笥卧。由此随在物色,迄无 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 二青在山中数年,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 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 始悟为二青。呼曰:“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日状。又以 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岀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 乃属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 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二蛇垂头,似相领 受。遽起,过处林木为之中分。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此后行人如常,不知 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圆。独怿俨然 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教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 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 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二青、小青情深意厚的一组是( ①既明启笥,二青亦渺②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③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 青无少异④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⑤小青径出,因与交首 吐舌,似相告语⑥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耍蛇人发现二青不见了之后,还是期待二青能够自己回来,因为以前也出现 过二青自己跑掉后又回来的情况 B.一般耍蛇人对蛇的要求很高,如果蛇太大太重了就要丢弃了,但因为这两条 蛇特别机灵驯服,所以耍蛇人舍不得丢弃它们。 C.二青在山中经常骚扰过路客人,耍蛇人听说后就让二青带走了小青,从此它 们不要再惊扰行人,消失在山林中
D. 今年暑假,我市将举办第 18 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 20 名 男运动员和 16 名女运动员,均是年级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8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 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期年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一夜 寄宿山寺。既明启笥,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至 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 亦已绝望。出门不远,闻丛薪杂草中寒率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 如获拱璧。息肩路隅,蛇亦顿止。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 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 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 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缘二青驯,故未遽 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 美饵,祝而纵之。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 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也?”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 已而委蛇并去。方意小青不还,俄而踽踽独来,径入笥卧。由此随在物色,迄无 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 二青在山中数年,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 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 始悟为二青。呼曰:“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日状。又以 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 乃属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 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二蛇垂头,似相领 受。遽起,过处林木为之中分。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此后行人如常,不知 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圆。独怪俨然 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 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 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二青、小青情深意厚的一组是( ) ①既明启笥,二青亦渺 ②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③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 青无少异 ④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⑤小青径出,因与交首 吐舌,似相告语 ⑥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耍蛇人发现二青不见了之后,还是期待二青能够自己回来 ,因为以前也出现 过二青自己跑掉后又回来的情况。 B.一般耍蛇人对蛇的要求很高,如果蛇太大太重了就要丢弃了,但因为这两条 蛇特别机灵驯服,所以耍蛇人舍不得丢弃它们。 C.二青在山中经常骚扰过路客人,耍蛇人听说后就让二青带走了小青,从此它 们不要再惊扰行人,消失在山林中
D.二青作为一条蛇尚且能够眷恋故人之情,听取主人的劝告,不再作恶,而很 多人却常常恩将仇报,竟然还不如蛇这种动物。 8.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 复投石焉 B.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 复投石焉 C.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 井复投石焉 D.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 井复投石焉 第II卷(共96分) 四、名句(每小题2分,共18分) 9.补写出《劝学》《师说》中的空缺部分。(18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用心躁也 (5)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⑦)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 (8)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出君子 善于利用各种客观条件的两句是“ (9)《师说》一文中表达出老师的功能与作用的句子是 五、翻译(每小题2分,共12分)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5)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6)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出自试卷中的文言文)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6分) 想租房子的女人 浦素芬
D.二青作为一条蛇尚且能够眷恋故人之情,听取主人的劝告,不再作恶,而很 多人却常常恩将仇报,竟然还不如蛇这种动物。 8.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 复投石焉 B. 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 复投石焉 C. 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 井复投石焉 D. 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 井复投石焉 第 II 卷(共 96 分) 四、名句 (每小题 2 分,共 18 分) 9.补写出《劝学》 《师说》中的空缺部分。(18 分) (1)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是而已。 (8)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出君子 善于利用各种客观条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师说》一文中表达出老师的功能与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翻译(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4)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5)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6)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出自试卷中的文言文)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16 分) 想租 房子的女人 浦素芬
(1)这是一所省属重点高中,校园气派非凡。学校领导深谙学生家长心理: 若能租住在校园里陪孩子就读,一定物超所值。于是学校独辟蹊径,广开财路 将本打算分配给教师的宿舍楼(也有人说老师们嫌房子结构不理想,不愿住,学 校已重新规划)先试探着简单装修了十几套,名曰“学生公寓楼”,出租给家长。 尽管房里空荡荡的,租金每月两千元髙得离谱,然而,消息一传出,要租房的家 长依然趋之若骛,十几套房子转眼间就被租光了。学校欣喜之余,急忙争分夺秒 继续装修剩余的楼房,再想租房的家长须提前预订。 (2)这是初冬的一个上午,北风呼呼地刮着。孩子们在上课,几个陪读的 家长聚在楼前晒太阳。陪读的人啊,心总像悬在半空中,闲时,都不愿待在屋里, 喜欢在一起聊聊天打发时间 (3)这时,来了一名脸膛黑红的中年妇女,她那没空打理的头发随便用发 夹一绾,身上穿着好像是捡来的哪个讲究女人淘汰的时装。她不住地东张西望。 谨慎的王医生轻声嘀咕:“太不像话了,是谁让拾废品的进大门的?”其他人也 纷纷耸鼻子皱眉头表示不满。租住在这儿的人多少都有点优越感:一是家境都比 较好,二是孩子都比较优秀。 (4)说话间那位中年妇女已来到大伙儿跟前,有点腼腆地说:“打搅你们 了,我想来看看你们这儿的房子。”她怎么可能租得起这儿的房子?大家都装作 没听见,懒得回答。顺带说一下,几乎每天都有几拨人来这里看房子,住在这儿 的人都有点烦不胜烦了。 (5)中年妇女不顾大家的怠慢,继续与大家搭讪。看到大家不屑一顾的神 色,她发誓一般说她一定要租这里的房子,只是来看看还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很 快就会和大家成为邻居。 (6)好心的朱奶奶试探地问她是自己独租还是与人合租,毕竟合租能省 些钱。没想到她毫不犹豫地说:“要租当然是独租。与人合租,还不如让孩子住 集体宿舍呢。”看她那明显比同龄孩子的母亲老了好几岁的模样,朱奶奶十分同 情地劝阻她:“看你这么辛苦,也不瞒你,这儿租金是很贵的。”她笑了一下, 像是挺有经验地说:“这个钱不能省,孩子高考前几个月还是出来租房子住效果 比较好,我女儿当初就是提前住到外面的。”“什么?你还有一个孩子?”几个 人异口同声,心中飞快地掠过一个念头:她难怪这样,原来是个没有觉悟的超生 户。真是自讨苦吃。她开心地笑着说:“我是独女。政策允许,生了两个孩子 在这里读高三的是小二子,是个男孩。”斯文的江老师放下手中的杂志好奇地问 “那你的女儿呢?”她眉开眼笑,骄傲地说:“女儿四年前也是从这所学校考出 去的,在北京大学医学院本硕连读。”说到孩子的学业,大家一下子来了兴趣, “那你小二子在哪个班?”“在理科二班。”天哪,那个班可是经常代表学校参 加各类知识竞赛,是毕业班中的王牌。江老师的儿子也在那个班,她似乎有点不 相信,盯着那中年妇女问:“你家小二子叫什么名字?”“他叫季一鸣。”“你 就是季一鸣的妈妈?”“是呀。”季一鸣,学校光荣榜里经常张贴着他的名字和 照片,是一个英俊帅气、出类拔萃的小伙子。 (7)众人的态度缓和了许多一一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怎不令人惊羡? (8)王医生真诚地劝告她:“这儿租金是全城最高的一一你们种田多不容 易啊。实在要租房,再考虑考虑。附近民房很多,比这儿便宜多了。”她又爽朗 地笑了,轻描淡写地说:“没事的。我家包了几个大鱼塘,这几个钱算不了什么。” 然后,她仿佛看透了众人的心思,解释道:“鱼塘在海边,他爸照应不过来,我 必须帮着打点。你们看我,没干多少活儿,也被晒得黑不溜秋的。天冷了,很快
(1)这是一所省属重点高中,校园气派非凡。学校领导深谙学生家长心理: 若能租住在校园里陪孩子就读,一定物超所值。于是学校独辟蹊径,广开财路, 将本打算分配给教师的宿舍楼(也有人说老师们嫌房子结构不理想,不愿住,学 校已重新规划)先试探着简单装修了十几套,名曰“学生公寓楼”,出租给家长。 尽管房里空荡荡的,租金每月两千元高得离谱,然而,消息一传出,要租房的家 长依然趋之若骛,十几套房子转眼间就被租光了。学校欣喜之余,急忙争分夺秒 继续装修剩余的楼房,再想租房的家长须提前预订。 (2)这是初冬的一个上午,北风呼呼地刮着。孩子们在上课,几个陪读的 家长聚在楼前晒太阳。陪读的人啊,心总像悬在半空中,闲时,都不愿待在屋里, 喜欢在一起聊聊天打发时间。 (3)这时,来了一名脸膛黑红的中年妇女,她那没空打理的头发随便用发 夹一绾,身上穿着好像是捡来的哪个讲究女人淘汰的时装。她不住地东张西望。 谨慎的王医生轻声嘀咕:“太不像话了,是谁让拾废品的进大门的?”其他人也 纷纷耸鼻子皱眉头表示不满。租住在这儿的人多少都有点优越感:一是家境都比 较好,二是孩子都比较优秀。 (4)说话间那位中年妇女已来到大伙儿跟前,有点腼腆地说:“打搅你们 了,我想来看看你们这儿的房子。”她怎么可能租得起这儿的房子?大家都装作 没听见,懒得回答。顺带说一下,几乎每天都有几拨人来这里看房子,住在这儿 的人都有点烦不胜烦了。 (5)中年妇女不顾大家的怠慢,继续与大家搭讪。看到大家不屑一顾的神 色,她发誓一般说她一定要租这里的房子,只是来看看还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很 快就会和大家成为邻居。 (6)好心的朱奶奶试探地问她是自己独租还是与人合租,毕竟合租能省一 些钱。没想到她毫不犹豫地说:“要租当然是独租。与人合租,还不如让孩子住 集体宿舍呢。”看她那明显比同龄孩子的母亲老了好几岁的模样,朱奶奶十分同 情地劝阻她:“看你这么辛苦,也不瞒你,这儿租金是很贵的。”她笑了一下, 像是挺有经验地说:“这个钱不能省,孩子高考前几个月还是出来租房子住效果 比较好,我女儿当初就是提前住到外面的。”“什么?你还有一个孩子?”几个 人异口同声,心中飞快地掠过一个念头:她难怪这样,原来是个没有觉悟的超生 户。真是自讨苦吃。她开心地笑着说:“我是独女。政策允许,生了两个孩子。 在这里读高三的是小二子,是个男孩。”斯文的江老师放下手中的杂志好奇地问: “那你的女儿呢?”她眉开眼笑,骄傲地说:“女儿四年前也是从这所学校考出 去的,在北京大学医学院本硕连读。”说到孩子的学业,大家一下子来了兴趣, “那你小二子在哪个班?”“在理科二班。”天哪,那个班可是经常代表学校参 加各类知识竞赛,是毕业班中的王牌。江老师的儿子也在那个班,她似乎有点不 相信,盯着那中年妇女问:“你家小二子叫什么名字?”“他叫季一鸣。”“你 就是季一鸣的妈妈?”“是呀。”季一鸣,学校光荣榜里经常张贴着他的名字和 照片,是一个英俊帅气、出类拔萃的小伙子。 (7)众人的态度缓和了许多——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怎不令人惊羡? (8)王医生真诚地劝告她:“这儿租金是全城最高的——你们种田多不容 易啊。实在要租房,再考虑考虑。附近民房很多,比这儿便宜多了。”她又爽朗 地笑了,轻描淡写地说:“没事的。我家包了几个大鱼塘,这几个钱算不了什么。” 然后,她仿佛看透了众人的心思,解释道:“鱼塘在海边,他爸照应不过来,我 必须帮着打点。你们看我,没干多少活儿,也被晒得黑不溜秋的。天冷了,很快
就清闲了,那时,我就可以来陪二子了。”原来她是个养鱼的。端庄白皙的宋会 计停下毛线活儿,十分体谅地说:“我在银行工作,与养鱼专业户打的交道很多, 这行挣钱多,但也特别辛苦,风险也大。”她竟不以为然地说:“问题不大,我 俩当初在大学里学的就是水产专业,也算是专业对口、熟门熟路吧。”啊呀,她 这个年龄的大学生可都是百中选一、货真价实的呀 (9)宋会计热情地起身为她让出自己的椅子,一向矜持的江老师特意从家 里给她端来了一杯开水。她和大家的关系融洽了,大家已把她当成了这个临时团 队一一来自全市各地的陪读大军中的一员了! (10)太阳升高了,天气比刚才暖和多了! (选自《小 小说选刊》2010年第8期) 11.请概括小说中季一鸣的妈妈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4分) 12.请对小说两个画线句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作简要分析。(4分) (1)这是初冬的一个上午,北风呼呼地刮着 (2)太阳升高了,天气比刚才暖和多了! 13.有人认为小说第一段是多余的,应该删除;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全文的有机组 合体,应该保留。请结合全文,从主旨和结构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4分 14.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通过季一鸣的妈妈租房的经历,深刻反映了当今社会人际关系从淡漠到 熟悉的过程,揭示了造成“陪读”这一畸形现象的社会原因。[来源:学&科&网 Z&X&X&K] B.小说主要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细腻地刻画了已租房的陪读家长对季一鸣的 妈妈接受的过程:先是不满,接着是同情、感叹和劝告,最后是热情相待、亲如 C.当季一鸣的妈妈听到王医生真诚建议她去租民房时,她表现出“轻描淡写” 的神态,这表现出她对金钱不屑一顾,同时也表现出她对其他陪读人的鄙视 D.小说运用层层深入、抽丝剥茧的手法和环环相扣而自然贴切的情节,将季 鸣的妈妈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小说标题看似朴实无华,其实平中见奇,制造了悬念,引人遐思,包含了耐 人寻味的丰富内涵。 七、作文(50分) 15.以“我多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就清闲了,那时,我就可以来陪二子了。”原来她是个养鱼的。端庄白皙的宋会 计停下毛线活儿,十分体谅地说:“我在银行工作,与养鱼专业户打的交道很多, 这行挣钱多,但也特别辛苦,风险也大。”她竟不以为然地说:“问题不大,我 俩当初在大学里学的就是水产专业,也算是专业对口、熟门熟路吧。”啊呀,她 这个年龄的大学生可都是百中选一、货真价实的呀。 (9)宋会计热情地起身为她让出自己的椅子,一向矜持的江老师特意从家 里给她端来了一杯开水。她和大家的关系融洽了,大家已把她当成了这个临时团 队——来自全市各地的陪读大军中的一员了! (10)太阳升高了,天气比刚才暖和多了! (选自《小 小说选刊》2010 年第 8 期) 11.请概括小说中季一鸣的妈妈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4 分) 12.请对小说两个画线句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作简要分析。(4 分) (1)这是初冬的一个上午,北风呼呼地刮着。 (2)太阳升高了,天气比刚才暖和多了! 13.有人认为小说第一段是多余的,应该删除;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全文的有机组 合体,应该保留。请结合全文,从主旨和结构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4 分) 14.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小说通过季一鸣的妈妈租房的经历,深刻反映了当今社会人际关系从淡漠到 熟悉的过程,揭示了造成“陪读”这一畸形现象的社会原因。[来源:学&科&网 Z&X&X&K] B.小说主要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细腻地刻画了已租房的陪读家长对季一鸣的 妈妈接受的过程:先是不满,接着是同情、感叹和劝告,最后是热情相待、亲如 一家。 C.当季一鸣的妈妈听到王医生真诚建议她去租民房时,她表现出“轻描淡写” 的神态,这表现出她对金钱不屑一顾,同时也表现出她对其他陪读人的鄙视。 D.小说运用层层深入、抽丝剥茧的手法和环环相扣而自然贴切的情节,将季一 鸣的妈妈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E. 小说标题看似朴实无华,其实平中见奇,制造了悬念,引人遐思,包含了耐 人寻味的丰富内涵。 七、作文(50 分) 15.以“我多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
月考答案 1.C2.D3.A4.B5.D6.B(①是表现大青和二青之间的情谊:③是表现小青的机灵 驯服;⑥耍蛇人说的话,不是直接表现) ID【解析】A,以前出现过的不是二青自己跑掉后的,而是耍蛇人有意为之;B, 耍蛇人是因为二青特别机灵驯服,所以舍不得丢弃二青:;C二青在山中经常骚扰 过路客人,耍蛇人是恰巧路过而不是听说后有意去做。8.A 10.翻译(6)二青衔着食物喂它,这情形就像主人礼让客人选餐一样。 【解析】关键词:,哺,让。 11:性格特点:①勤劳俭朴;身体健康。②学历髙,有真才实学;敢于冒风 险。③相夫教子,且教子有方。④为人随和,性格开朗。⑤胸有成竹,不盲从。 (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12.(1)点明了时间和天气的阴冷特点。(1分)烘托环境,为情节发展埋下 伏笔。暗示了人物的心理。(1分) (2)运用对比手法,点明天气的变化。(1分)渲染了气氛,也象征了人际关 系的缓和与融洽。(1分) 13.应该删除。①主旨:能更好地反映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的认知过程,表现了 对知识的尊重和社会的和谐,使小说主题更突出、更集中。②结构:使小说前后 呼应,故事情节更完整。 或答:应该保留。①主旨:增强了小说的批判性,使小说主题更深刻。小说 既批判了教育的不公平和产业化直接导致了“陪读”这一畸形现象的出现,同时 又批评了城乡差别导致了人际关系淡漠的现象。若删去,必将削弱小说的思想价 值。②结构:此段为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营构了小说的氛围。 放在小说开头,为后文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主旨2分,结构2分,共4分) 14.BC试题分析:B.主要是神态、语言、动作描写。C.“鄙视”错 文言文译文参考 东郡某人,靠耍蛇卖艺为生。这位耍蛇人曾养过两条很驯服的蛇,它们的皮 肤都是青色的。耍蛇人管那条大蛇叫大青,小蛇叫二青。二青的额头上长有红点, 尤其机灵驯服,盘旋起来,没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一年之后大青死掉了,耍蛇人 想找一条蛇来替补,但一直没遇到合适的对象。有天晚上,耍蛇人寄宿在一座山 寺中。天亮后,他打开箱笼一看,发现二青也不见了,蛇人后悔得要死。他到处 寻找,大声呼叫,一直不见二青的踪影。但是以前每次遇到林深草茂的地方,耍 蛇人常常要放二青出去,让它自由自在地活动一下,总是一会儿就自动回来。因 为这个缘故,希望它自动回来。他坐在寺中苦苦等待,太阳已爬得老高了,蛇人 也已经绝望了,可出寺门没几步路,听到错杂堆集的柴草中窸窸窣窣的声音,停 住脚步惊讶地看,原来是自家的二青爬过来了。耍蛇人非常高兴,好似得到了极 为珍贵的大玉器一般。他赶忙放下担子歇在路边,这时二青也立刻停下来了,看 它的后面有一条小蛇跟着。耍蛇人轻轻地抚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掉了哩。 这个小家伙是你介绍来的吗“他拿出食物喂二青,连小蛇一起喂。小蛇虽未离开 但瑟瑟地蜷缩着身子,不敢吃食物。二青衔着食物喂它,这情形就像主人礼让客 人一样。吃完食后,它便随二青进入箱笼。耍蛇人扛着箱笼回去,并开始驯教它 屈折盘旋,很快合乎要求,跟二青已无多大差别。耍蛇人于是叫它小青
月考答案 1.C2.D3.A4.B5.D6.B(①是表现大青和二青之间的情谊;③是表现小青的机灵 驯服;⑥耍蛇人说的话,不是直接表现) 7D【解析】A,以前出现过的不是二青自己跑掉后的,而是耍蛇人有意为之;B, 耍蛇人是因为二青特别机灵驯服,所以舍不得丢弃二青;C 二青在山中经常骚扰 过路客人,耍蛇人是恰巧路过而不是听说后有意去做。8.A 10.翻译(6)二青衔着食物喂它,这情形就像主人礼让客人选餐一样。 【解析】关键词:,哺,让。 11:性格特点:①勤劳俭朴;身体健康。②学历高,有真才实学;敢于冒风 险。③相夫教子,且教子有方。④为人随和,性格开朗。⑤胸有成竹,不盲从。 (每点 1 分,答出四点即可) 12.(1)点明了时间和天气的阴冷特点。(1 分)烘托环境,为情节发展埋下 伏笔。暗示了人物的心理。(1 分) (2)运用对比手法,点明天气的变化。(1 分)渲染了气氛,也象征了人际关 系的缓和与融洽。(1 分) 13.应该删除。①主旨:能更好地反映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的认知过程,表现了 对知识的尊重和社会的和谐,使小说主题更突出、更集中。②结构:使小说前后 呼应,故事情节更完整。 或答:应该保留。①主旨:增强了小说的批判性,使小说主题更深刻。小说 既批判了教育的不公平和产业化直接导致了“陪读”这一畸形现象的出现,同时 又批评了城乡差别导致了人际关系淡漠的现象。若删去,必将削弱小说的思想价 值。②结构:此段为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营构了小说的氛围。 放在小说开头,为后文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主旨 2 分,结构 2 分,共 4 分) 14. BC 试题分析:B. 主要是神态、语言、动作描写。C.“鄙视”错。 文言文译文参考: 东郡某人,靠耍蛇卖艺为生。这位耍蛇人曾养过两条很驯服的蛇,它们的皮 肤都是青色的。耍蛇人管那条大蛇叫大青,小蛇叫二青。二青的额头上长有红点, 尤其机灵驯服,盘旋起来,没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一年之后大青死掉了,耍蛇人 想找一条蛇来替补,但一直没遇到合适的对象。有天晚上,耍蛇人寄宿在一座山 寺中。天亮后,他打开箱笼一看,发现二青也不见了,蛇人后悔得要死。他到处 寻找,大声呼叫,一直不见二青的踪影。但是以前每次遇到林深草茂的地方,耍 蛇人常常要放二青出去,让它自由自在地活动一下,总是一会儿就自动回来。因 为这个缘故,希望它自动回来。他坐在寺中苦苦等待,太阳已爬得老高了,蛇人 也已经绝望了,可出寺门没几步路,听到错杂堆集的柴草中窸窸窣窣的声音,停 住脚步惊讶地看,原来是自家的二青爬过来了。耍蛇人非常高兴,好似得到了极 为珍贵的大玉器一般。他赶忙放下担子歇在路边,这时二青也立刻停下来了,看 它的后面有一条小蛇跟着。耍蛇人轻轻地抚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掉了哩。 这个小家伙是你介绍来的吗“他拿出食物喂二青,连小蛇一起喂。小蛇虽未离开, 但瑟瑟地蜷缩着身子,不敢吃食物。二青衔着食物喂它,这情形就像主人礼让客 人一样。吃完食后,它便随二青进入箱笼。耍蛇人扛着箱笼回去,并开始驯教它 屈折盘旋,很快合乎要求,跟二青已无多大差别。耍蛇人于是叫它小青
般耍蛇人耍蛇,蛇的身长一般以二尺长为标准,太大就太重,因为二青特 别驯服,所以耍蛇人没有立刻丢弃。这样又过去两三年光景,二青长到三尺多 长,一睡下就把笼子挤满了,耍蛇人于是决意放它回归大自然。有一天,他来到 淄邑东山间,用好东西喂二青吃,祝福完后便放二青出笼。二青已经离去,一会 又爬回来了,弯弯曲曲地盘在笼外,用头触笼子;笼中的小青也把笼子震得直动 耍蛇人突然醒悟说:“莫非你是要与小青告别吗“于是,他打开笼门,小青径直 爬出来,于是二青和小青便亲昵地交首吐舌,好像互相在说告别的话。不一会儿, 两条蛇曲曲弯弯一起走了。耍蛇人以为小青也不会回来了,但一会儿小青很快就 独自爬回来了,径直爬进笼里躺下。此后,耍蛇人时时处处物色好蛇,但一直没 有觅到。但小青渐渐长大,已不再适宜缠在身上献艺。 起先,二青在山中活动,过了几年后,它慢慢地发展到追逐过路人,因此, 过往旅客互相告诫,不敢走二青所在的那条路。有一天,耍蛇人正好经过这里。 突然一条大蛇猛地爬出来,耍蛇人非常害怕而没命地奔跑,那大蛇在后面更加紧 追不放,往后一看,已经将要追上了。但他观察它的头,发现上面有个非常明显 的红点时,他才醒悟过来,原来它是二青。耍蛇人放下担子,喊它:“二青!“大 蛇顿时停住了。它抬头看了耍蛇人很久,接着跣起身来绕在耍蛇人身上,就像以 前盘旋卖艺一样。它转而用头触箱笼。耍蛇人懂得它的意思,便打开笼子放出小 青。二青小青相见后,马上像饴糖一样地交缠在一起,很久才慢慢松开。耍蛇人 于是叮嘱小青说:“我早就想和你告别,今天你总算找到伴侣了。“又对二青说 “它本来就是你引荐来的,还是托你把它领走吧。我再嘱咐你一句话:深山大谷 里并不缺少食物,你以后不要再惊扰行人,(怕)以致遭到天神的谴责。“两条蛇 听了以后都低着头,好像是接受了他的劝告。突然,它们扬起头,往山中爬去。 它们所经过的地方,林木都为它们从中分开。耍蛇人站在那里目送它们,直到看 不见才离去。从此以后,行人又能照常安全地从这条山路经过,二青和小青不知 爬到什么地方去了。 异史氏曰:“蛇,蠢蠢的一个动物罢了,但有眷恋故人的心意,况且它听从 意见如同转动圆物那样简单。惟独奇怪衣冠整齐的人,凭借多年挽着手臂的交情 几代蒙受主人的恩惠,可是一旦换了主人,一转念就想落井下石了;再不然就投 以药石而悍然不顾,并且怒视而仇恨他们的人,不又在这蛇之下了吗
一般耍蛇人耍蛇,蛇的身长一般以二尺长为标准,太大就太重,因为二青特 别驯服,所以耍蛇人没有立刻丢弃。 这样又过去两三年光景,二青长到三尺多 长,一睡下就把笼子挤满了,耍蛇人于是决意放它回归大自然。有一天,他来到 淄邑东山间,用好东西喂二青吃,祝福完后便放二青出笼。二青已经离去,一会 又爬回来了,弯弯曲曲地盘在笼外,用头触笼子;笼中的小青也把笼子震得直动。 耍蛇人突然醒悟说:“莫非你是要与小青告别吗“于是,他打开笼门,小青径直 爬出来,于是二青和小青便亲昵地交首吐舌,好像互相在说告别的话。不一会儿, 两条蛇曲曲弯弯一起走了。耍蛇人以为小青也不会回来了,但一会儿小青很快就 独自爬回来了,径直爬进笼里躺下。此后,耍蛇人时时处处物色好蛇,但一直没 有觅到。但小青渐渐长大,已不再适宜缠在身上献艺。 起先,二青在山中活动,过了几年后,它慢慢地发展到追逐过路人,因此, 过往旅客互相告诫,不敢走二青所在的那条路。有一天,耍蛇人正好经过这里。 突然一条大蛇猛地爬出来,耍蛇人非常害怕而没命地奔跑,那大蛇在后面更加紧 追不放,往后一看,已经将要追上了。但他观察它的头,发现上面有个非常明显 的红点时,他才醒悟过来,原来它是二青。耍蛇人放下担子,喊它:“二青!“大 蛇顿时停住了。它抬头看了耍蛇人很久,接着跣起身来绕在耍蛇人身上,就像以 前盘旋卖艺一样。它转而用头触箱笼。耍蛇人懂得它的意思,便打开笼子放出小 青。二青小青相见后,马上像饴糖一样地交缠在一起,很久才慢慢松开。耍蛇人 于是叮嘱小青说:“我早就想和你告别,今天你总算找到伴侣了。“又对二青说: “它本来就是你引荐来的,还是托你把它领走吧。我再嘱咐你一句话:深山大谷 里并不缺少食物,你以后不要再惊扰行人,(怕)以致遭到天神的谴责。“两条蛇 听了以后都低着头,好像是接受了他的劝告。突然,它们扬起头,往山中爬去。 它们所经过的地方,林木都为它们从中分开。耍蛇人站在那里目送它们,直到看 不见才离去。从此以后,行人又能照常安全地从这条山路经过,二青和小青不知 爬到什么地方去了。 异史氏曰:“蛇,蠢蠢的一个动物罢了,但有眷恋故人的心意,况且它听从 意见如同转动圆物那样简单。惟独奇怪衣冠整齐的人,凭借多年挽着手臂的交情, 几代蒙受主人的恩惠,可是一旦换了主人,一转念就想落井下石了;再不然就投 以药石而悍然不顾,并且怒视而仇恨他们的人,不又在这蛇之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