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13届高三复习阶段性检测(二模)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引擎(qing) 发酵(xiao) 滞纳金(zhi) 径通幽(qu) B、逆袭(xi) 角逐(jiao) 插娄子 (1ou) 瑕不掩瑜(yu) C、脖颈(jing) 烙印(lao) 钻牛角 uan 蒌靡不振(mi) D、推诿(wei) 缜密(zhen) 潜规则(qian) 操胜券(quan)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追溯 联袂 咏叹调 开源节流 B、更叠 嗔怪 贴标签 毋庸讳言 C、震撼 傲游 座右铭 钏灵毓秀 D、敕造 希冀 试金石 攻城掠地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合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戏剧种类繁多,除国粹京剧外,还有山东的吕剧、柳子戏、上海的沪剧、 越剧,河南的豫剧,安徽的黄梅戏等地方剧种。 B、2012年11月,新一届中央领导人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实现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C、宋瓷特殊的美质,汲取自儒道释等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音乐、舞蹈 戏曲、杂技……等艺术门类,皆可从陶瓷装饰画中觅得踪迹。 D、《红楼梦》开篇就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 味”?作者那种寻觅读者中之“知音”的意味呼之欲出。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过去三十年来始终代表华语电影最高水准的香港金像奖,如今已沦为“港片 式微”的最佳佐证,表明“香港制造”的旗帜正在慢慢蜕化。 B、凤凰古城收费后引起轩然大波,景区该不该收费,门票收入用来干什么,谁 从门票收入中得益,一时成为人们争论、质疑的焦点。 C、在本赛季的CBA总决赛中,山东队被广东队横扫,屈居亚军,但山东队的队 员们已经拼尽全力,广大球迷们不应求全责备他们表现 D、媒体报道,朝鲜公开宣布要准备第四次核试验,其危言危行已经严重影响到 了朝鱼半岛乃至整个东西来地区的和平局势。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郭川驾驶“青岛号”无动力帆船,经过137天的艰苦航行,创造了40英尺级 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环球航行第一人。 B、2013年,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座城市参与世界“地球一小 时”熄灯活动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共有127个城市加入该活动 C、人口老龄化,给“未富先老”的中国带来巨大考验和压力,健全和改善“积 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制度和服务体系刻不容缓
山东省淄博市 2013 届高三复习阶段性检测(二模)语 文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 I 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引擎(qing) 发酵(xiao) 滞纳金(zhi) 曲 径通幽(qu) B、逆袭(xi) 角逐(jiao) 插娄子 (lou) 瑕不掩瑜(yu) C、脖颈(jing) 烙印(lao) 钻牛角 (zuan) 蒌靡不振(mi) D、推诿(wei) 缜密(zhen) 潜规则(qian) 稳 操胜券(quan) 二、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追溯 联袂 咏叹调 开源节流 B、更叠 嗔怪 贴标签 毋庸讳言 C、震撼 傲游 座右铭 钏灵毓秀 D、敕造 希冀 试金石 攻城掠地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合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戏剧种类繁多,除国粹京剧外,还有山东的吕剧、柳子戏、上海的沪剧、 越剧,河南的豫剧,安徽的黄梅戏等地方剧种。 B、2012 年 11 月,新一届中央领导人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实现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C、宋瓷特殊的美质,汲取自儒道释等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音乐、舞蹈、 戏曲、杂技……等艺术门类,皆可从陶瓷装饰画中觅得踪迹。 D、《红楼梦》开篇就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 味”?作者那种寻觅读者中之“知音”的意味呼之欲出。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过去三十年来始终代表华语电影最高水准的香港金像奖,如今已沦为“港片 式微”的最佳佐证,表明“香港制造”的旗帜正在慢慢蜕化。 B、凤凰古城收费后引起轩然大波,景区该不该收费,门票收入用来干什么,谁 从门票收入中得益,一时成为人们争论、质疑的焦点。 C、在本赛季的 CBA 总决赛中,山东队被广东队横扫,屈居亚军,但山东队的队 员们已经拼尽全力,广大球迷们不应求全责备他们表现。 D、媒体报道,朝鲜公开宣布要准备第四次核试验,其危言危行已经严重影响到 了朝鱼半岛乃至整个东西来地区的和平局势。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郭川驾驶“青岛号”无动力帆船,经过 137 天的艰苦航行,创造了 40 英尺级 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环球航行第一人。 B、2013 年,全球超过 150 个国家和地区的 7000 多座城市参与世界“地球一小 时”熄灯活动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共有 127 个城市加入该活动。 C、人口老龄化,给“未富先老”的中国带来巨大考验和压力,健全和改善“积 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制度和服务体系刻不容缓
D、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 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书法的人文精神与价值取向 书法艺术是一种饱含人文精神的艺术,古人对书法的人文精神多有论述。柳公权 曰:“心正则笔正。”苏轼说:“古文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 贵也。”明末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古往今 来,强调书家的人格地位,书品即人品的人格主义的评价方法长期影响着书坛。 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各自有属于自己的美学内函与价值, 它不需要嫁接或附属于非原生态的环境来生存。但是,书法是一种标榜的艺术, 书法伤口在彰显艺术魅力的同时,书法家的人格、学识等因素也会凸现出来。所 以说书法是一种人文的艺术、人格的艺术也未免不可。 世上没有纯粹的艺术,尤其是书法这门必须承载汉字,并通过汉字以表达事项和 情感的艺术。那么,书家的作品,即使是书写他人原创的作品,首先也是经过书 家的人格认可,且注入了自己饱满的情感后才书写出来的,每幅作品都无疑会携 刻上自己的人格烙印。艺术家提供的产品必须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这就是艺 术家的良知与社会责任。艺术家为了能生产合格的产品,必须从精神的、道义的、 物质的、社会的、生活的多个方面进行投入、筛选、填充、调试,甚至是反复地 加工提炼,艺术的修炼必须是人格的修炼和人文领域诸多学科的学识与涵养。作 为书家,恪守做人的原则,充分把握作品的思想与艺术性,这是必须要做到的 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分子应有的一种品格,一种情怀,是这个阶层的精神特征。 中国有传统文化所坚持的以社会为本位,以仁爱为中心,以修身、养心、齐家 治国、平天下为目的人文精神;西方有文艺复兴时期的以个性解放为目的,以自 由、平等、博爱为口号的人文精神。由此看来,人文当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 价值取向或者思维方式。书法是一门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高雅艺术,如果不强调 作品丰富的内涵,不提升其精神品质,一味的浮躁铺张,只能消耗书法的艺术生 命。眼下有人提出了书家“学者化”的口号,提倡加强书家人文素质和传统国学 的综合修养。有人说:“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不读书而能臻绝品者,未之 见也。”书法作为传统文化优秀的组成部分,古代文化人的一切活动,须臾不离 笔墨。文化人以儒、以道、以释、以诗词文章,以其人生的全部经历模练了书法, 书法也全息地映射了文化人的生存状态。有人这样说书法:“少年比才气,中年 比传统,晚年比学养。”一个“学养”,道出了文化底蕴的积淀,不唯需要熟读 经史,留心艺事,更需要长时间含涵体察。 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部人文精神史。作为 当代,多一些思想家的气质、学问家的渊博与专注、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 用关注文化国粹的热情来关注书法的发展,这是我们今天必须做到或者极力追求 的 6、关于“书法”的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是有着自身美学内涵与价值,不依附于非原生态的环境而独立生存的人 文艺术。 B、书法是承载着汉字,注入书法家的饱满情感,彰显出艺术魅力的一种纯粹艺 术
D、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 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书法的人文精神与价值取向 书法艺术是一种饱含人文精神的艺术,古人对书法的人文精神多有论述。柳公权 曰:“心正则笔正。”苏轼说:“古文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 贵也。”明末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古往今 来,强调书家的人格地位,书品即人品的人格主义的评价方法长期影响着书坛。 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各自有属于自己的美学内函与价值, 它不需要嫁接或附属于非原生态的环境来生存。但是,书法是一种标榜的艺术, 书法伤口在彰显艺术魅力的同时,书法家的人格、学识等因素也会凸现出来。所 以说书法是一种人文的艺术、人格的艺术也未免不可。 世上没有纯粹的艺术,尤其是书法这门必须承载汉字,并通过汉字以表达事项和 情感的艺术。那么,书家的作品,即使是书写他人原创的作品,首先也是经过书 家的人格认可,且注入了自己饱满的情感后才书写出来的,每幅作品都无疑会携 刻上自己的人格烙印。艺术家提供的产品必须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这就是艺 术家的良知与社会责任。艺术家为了能生产合格的产品,必须从精神的、道义的、 物质的、社会的、生活的多个方面进行投入、筛选、填充、调试,甚至是反复地 加工提炼,艺术的修炼必须是人格的修炼和人文领域诸多学科的学识与涵养。作 为书家,恪守做人的原则,充分把握作品的思想与艺术性,这是必须要做到的。 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分子应有的一种品格,一种情怀,是这个阶层的精神特征。 中国有传统文化所坚持的以社会为本位,以仁爱为中心,以修身、养心、齐家、 治国、平天下为目的人文精神;西方有文艺复兴时期的以个性解放为目的,以自 由、平等、博爱为口号的人文精神。由此看来,人文当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 价值取向或者思维方式。书法是一门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高雅艺术,如果不强调 作品丰富的内涵,不提升其精神品质,一味的浮躁铺张,只能消耗书法的艺术生 命。眼下有人提出了书家“学者化”的口号,提倡加强书家人文素质和传统国学 的综合修养。有人说:“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不读书而能臻绝品者,未之 见也。”书法作为传统文化优秀的组成部分,古代文化人的一切活动,须臾不离 笔墨。文化人以儒、以道、以释、以诗词文章,以其人生的全部经历模练了书法, 书法也全息地映射了文化人的生存状态。有人这样说书法:“少年比才气,中年 比传统,晚年比学养。”一个“学养”,道出了文化底蕴的积淀,不唯需要熟读 经史,留心艺事,更需要长时间含涵体察。 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部人文精神史。作为 当代,多一些思想家的气质、学问家的渊博与专注、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 用关注文化国粹的热情来关注书法的发展,这是我们今天必须做到或者极力追求 的。 6、关于“书法”的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是有着自身美学内涵与价值,不依附于非原生态的环境而独立生存的人 文艺术。 B、书法是承载着汉字,注入书法家的饱满情感,彰显出艺术魅力的一种纯粹艺 术
C、书法是通过汉字表达事项和情感,凸现着书法家人格和学识的淡泊名利的标 榜艺术。 D、书法是渗透着所有艺术家社会良知与责任感的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一门髙雅 艺术。 7、关于“书法的人文精神”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公权、苏轼等人关于“书品即人品”的人格主义评价,蕴含着浓厚的书法 人文精神 B、书法家从精神、道义等方面提炼作品并镌刻上自己的人格烙印,方能创作出 有人文精神的作品。 C、书法家加强文化底蕴的积淀,注得人生的含涵体察,其书法的人文精神就会 得到滋养。 D、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史就是以追求个性解放为目的一部分文 精神史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作为艺术家尤其是书法家,必须恪守做人的原则,进行艺术的修炼,提升自 己的人格和学识涵养 B、中国的人文精神以社会为本位,以仁爱为中心,是比西方追求个性解放的人 文精神层次更高的精神追求。 C、书法家以其人生的全部经历模铸书法,因此其作品也部分地映射了书法家的 生存状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字如其人”。 D、多一些思想家的气质、学问家的渊博与专注以及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去关注 书法的发展,是当代书法家今天唯一的价值追求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父咸秩,陕西大都督府司马。穆幼能属文,有至 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最之。从王昭素受《易》及《庄》、《老》书,尽究其 义。昭素谓曰:“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且语人曰:“李生异日必为 廊庙器 周显德初,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宋初,以殿中待御史选为洋州 通判。既至,剖决滞论,无留狱焉。移隘州通判,有司调郡租渝河南,穆以西州 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又坐举官,削前资。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 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 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左拾遗、知制诰。五代以还,词令沿华靡 至穆而独用雅正,悉矫其弊。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太祖尝谓多逊:“李穆性仁 善,辞学之外无所豫。”对曰:“穆操行端正,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 也。”上曰:“诚如是,吾当用之。”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 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为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 济,今若此,有死而己。”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物 力雄富,恐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 要切。江南亦谓其言诚实。 太平兴国初,转左补阙。三年冬,加史馆修撰、判饱事,面赐金紫。四年,从征 太原还,拜中书舍人。预修《太祖实录》,赐衣带、银器、缯彩。七年,以与卢 多逊款狎,又为秦王送草原朝辞笏记,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
C、书法是通过汉字表达事项和情 感,凸现着书法家人格和学识的淡泊名利的标 榜艺术。 D、书法是渗透着所有艺术家社会良知与责任感的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一门高雅 艺术。 7、关于“书法的人文精神”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公权、苏轼等人关于“书品即人品”的人格主义评价,蕴含着浓厚的书法 人文精神。 B、书法家从精神、道义等方面提炼作品并镌刻上自己的人格烙印,方能创作出 有人文精神的作品。 C、书法家加强文化底蕴的积淀,注得人生的含涵体察,其书法的人文精神就会 得到滋养。 D、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史就是以追求个性解放为目的一部分文 精神史。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作为艺术家尤其是书法家,必须恪守做人的原则,进行艺术的修炼,提升自 己的人格和学识涵养。 B、中国的人文精神以社会为本位,以仁爱为中心,是比西方追求个性解放的人 文精神层次更高的精神追求。 C、书法家以其人生的全部 经历模铸书法,因此其作品也部分地映射了书法家的 生存状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字如其人”。 D、多一些思想家的气质、学问家的渊博与专注以及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去关 注 书法的发展,是当代书法家今天唯一的价值追求。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父咸秩,陕西大都督府司马。穆幼能属文,有至 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最之。从王昭素受《易》及《庄》、《老》书,尽究其 义。昭素谓曰:“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且语人曰:“李生异日必为 廊庙器。” 周显德初,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宋初,以殿中待御史选为洋州 通判。既至,剖决滞论,无留狱焉。移隘州通判,有司调郡租渝河南,穆以西州 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又坐举官,削前资。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 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 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左拾遗、知制诰。五代以还,词令沿华靡, 至穆而独用雅正,悉矫其弊。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太祖尝谓多逊:“李穆性仁 善,辞学之外无所豫。”对曰:“穆操行端正,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 也。”上曰:“诚如是,吾当用之。”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 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为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 济,今若此,有死而己。”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物 力雄富,恐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 要切。江南亦谓其言诚实。 太平兴国初,转左补阙。三年冬,加史馆修撰、判饱事,面赐金紫。四年,从征 太原还,拜中书舍人。预修《太祖实录》,赐衣带、银器、缯彩。七年,以与卢 多逊款狎,又为秦王送草原朝辞笏记,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
八年春,与宋白等同知贡举,及待上御崇政殿亲试等士,上悯其颜瘕瘁,即日复 拜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五月,召为翰林学士。六月,知开封府,剖判 精敏,奸滑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干以私,上益知其才。十一月, 擢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月余,丁母忧,未几,起复本官。穆三上表乞终制, 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九年正月,晨起将朝,风眩暴卒,年五十七。 穆自责授员外郎,复中书舍人,入翰林,参知政事,以至于卒,有及周岁。上闻 其死,器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韭斯人之不幸,乃 朕之不幸也。”赠工部尚书。(节选《宋史·列传二十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上 A、穆幼能属文,有至行 属:连缀,写作 B、煜辞以疾 辞:推辞,拒 绝 C、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 贻:赠送 D、擢拜左谏议大夫 擢:提拔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子所得皆精理 不知须臾之所学也 B、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 请以十五城为秦王寿 C、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 窃为大王不取也 D、穆国之良臣 句读之不知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穆“至行”的一组是 ①行路得遗物,以访主归之 ②李生异日为廊庙器 ③既至,剖决滞论,无留狱焉 ④三年冬,加史馆修撰、判馆事,面赐金紫 ⑤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 ⑥穆三上表乞终制,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 A、①②③ C、②④⑥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穆跟随王昭素尽心尽力地学习《易》及《庄》、《老》,王昭素认为李穆 学到了上述古籍的精理,将来必成大器。 B、李穆被免职后,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能同兄弟 起学习,感到淡泊舒畅 C、太祖认为李穆生性仁惠善良,人品学识好。李穆作为使者出使江南,言行得 体,很好地完成了使命。 D、李穆和母亲去世后,他回家为母亲守丧,服丧已满后官复原职,但李穆又上 奏章请求为母亲再守丧三年,皇上没有应允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穆以本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3分) (2)穆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4分) (3)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3分) 14、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8分)
八年春,与宋白等同知贡举,及待上御崇政殿亲试等士,上悯其颜瘕瘁,即日复 拜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五月,召为翰林学士。六月,知开封府,剖判 精敏,奸滑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干以私,上益知其才。十一月, 擢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月余,丁母忧,未几,起复本官。穆三上表乞终制, 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九年正月,晨起将朝,风眩暴卒,年五十七。 穆自责授员外郎,复中书舍人,入翰林,参知政事,以至于卒,有及周岁。上闻 其死,器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非 斯人之不幸,乃 朕之不幸也。”赠工部尚书。(节选《宋史·列传二十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上 A、穆幼能属文,有至行 属:连缀,写作 B、煜辞以疾 辞:推辞,拒 绝 C、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 贻:赠送 D、擢拜左谏议大夫 擢:提拔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子所得皆精理 不知须臾之所学也 B、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 请以十五城为秦王寿 C、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 窃为大王不取也 D、穆国之良臣 句读之不知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穆“至行”的一组是 ①行路得遗物,以访主归之 ②李生异日为廊庙器 ③既至,剖决滞论,无留狱焉 ④三年冬,加史馆修撰、判馆事,面赐金紫 ⑤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 ⑥穆三上表乞 终制,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穆跟随王昭素尽心尽力地学习《易》及《庄》、《老》,王昭素认为李穆 学到了上述古籍的精理,将来必成大器。 B、李穆被免职后,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能同兄弟 一起学习,感到淡泊舒畅。 C、太祖认为李穆生性仁惠善良,人品学识好。李穆作为使者出使江南,言行得 体,很好地完成了使命。 D、李穆和母亲去世后,他回家为母亲守丧,服丧已满后官复原职,但李穆又上 奏章请求为母亲再守丧三年,皇上没有应允。 第 II 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穆以本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3 分) (2)穆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4 分) (3)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3 分) 14、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8 分)
鹧古天 东阳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捍午渐觉水沉销①。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悉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②。 【注】①香午:薰笼。水沉:一种香料,即沉香。香午渐觉水觉肖:借薰笼里的 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②碧玉梢:指马 菱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菱的华贵。 (1)词的三四句“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分外娇”写了怎样的景?表达了怎 样的情?(4分) (2)简要分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的表达技巧。(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论 语》) 举酒属客,诵明之 诗 (苏轼《赫壁赋》) (2) ,烟光凝而暮山 紫 (王勃《腾王阁序》)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李密 《陈情表》) (3)秦爱纷奢,人亦念 ,用之如泥沙? (杜 牧《阿房宫赋》) 雁过也,正伤 (李清照《声 声慢》) 鲜克有 (《诗经》) 亦余心之所善 (屈原 《离骚》) 五、(12分 16、根据语境,仿照下面的句式,补写出一个恰当的句子。(3分) 人生如湖泊里的涟漪,细小却不乏美丽动人:人生如绿叶上滚动的露珠,微小却 不乏晶莹 剔 17、根据下列材料,请概括杜鹃鸟让人惆怅、令人喜爱的原因。不超过50过。 (4分) 春末夏初,在田野漫步时,常常可以听到“布谷、布谷”的叫声,这种声音清脆 悠扬,悦耳动听。当听成“不如归去”时,又令人感到惆怅、忧伤。山民们都叫 它“布谷鸟”,实际就是杜鹃。相传它是望帝杜宇死后的化身,杜宇是历史潮流 上开明皇帝。他看到鳖相治水有功,百姓安居乐业,便主动让位。杜宇死后化作 杜鹃鸟,日夜啼叫,催祥降福,所以这种鸟十分令人喜爱 8、某校髙三(6)班要召开“我的梦·中国梦”的主题班会,请你以班会主持 人的身份,烈军属一段开场白。(5分 要求:(1)主题鲜明,将“我的梦·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2)符合班会主 持人的身份;(3)80字左右
鹧古天 东阳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捍午渐觉水沉销①。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悉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②。 【注】①香午:薰笼。水沉:一种香料,即沉香。香午渐觉水觉肖:借薰笼里的 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②碧玉梢:指马 菱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菱的华贵。 (1)词的三四句“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分外娇”写了怎样的景?表达了怎 样的情?(4 分) (2)简要分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的表达技巧。(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个小题)(6 分)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 (《论 语》) 举酒属客,诵明之 诗, 。 (苏轼《赫壁赋》) (2) ,烟光凝而暮山 紫。 (王勃《腾王阁序》)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 (李密 《陈情表》) (3)秦爱纷奢,人亦念 ,用之如泥沙? (杜 牧《阿房宫赋》) 雁过也,正伤 心, 。 (李清照《声 声慢》) (4) ,鲜克有 终。 (《诗经》) 亦余心之所善 兮, 。 (屈原 《离骚》) 五、(12 分) 16、根据语境,仿照下面的句式,补写出一个恰当的句子。(3 分) 人生如湖泊里的涟漪,细小却不乏美丽动人;人生如绿叶上滚动的露珠,微小却 不乏晶莹 剔 , 。 17、根据下列材料,请概括杜鹃鸟让人惆怅、令人喜爱的原因。不超过 50 过。 (4 分) 春末夏初,在田野漫步时,常常可以听到“布谷、布谷”的叫声,这种声音清脆 悠扬,悦耳动听。当听成“不如归去”时,又令人感到惆怅、忧伤。山民们都叫 它“布谷鸟”,实际就是杜鹃。相传它是望帝杜宇死后的化身,杜宇是历史潮流 上开明皇帝。他看到鳖相治水有功,百姓安居乐业,便主动让位。杜宇死后化作 杜鹃鸟,日夜啼叫,催祥降福,所以这种鸟十分令人喜爱。 18、某校高三(6)班要召开“我的梦·中国梦”的主题班会,请你以班会主持 人的身份,烈军属一段开场白。(5 分) 要求:(1)主题鲜明,将“我的梦·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2)符合班会主 持人的身份;(3)80 字左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问卜中华(节选) 余秋雨 八九九,深秋。离二十世纪只隔着三阵风,一场雪。 十九世纪最后几个月,北京城一片混乱。无能的朝廷、无知的流民、无状的列强, 打斗在肮脏的街道和胡同间。商店很少开业,居民很少出门,只有一些维持最低 生存需要的粮店和药店,还会闪动几个慌张的身影。据传说,那天,宣武门外的 达仁堂药店接到过一张药方,药方上有一味药叫“龙骨”,其实就是古代的龟甲 和兽骨,上面间或刻有一些奇怪的古文字。使用这张药方的病人,叫王懿荣。 王懿荣是个名人,当时京城顶级的古文学者,金石学家。他还是一个科技出身的 大官,授翰林,任南书记行走,国子监祭酒,主持着皇家最高学府。他对古代容 器上的铭文作过深入研究,因此,那天偶尔看到药包里没有磨碎的“龙骨”上的 古文字,立即产生敏感,不仅收购了达仁堂的全部“龙骨”,而且嘱人四处搜集, 很快就集中了一千五百余块有字甲骨。他收购时出钱大方,又多多益善,结果在 京城内外,“龙骨”也就从一种不重要的药材变成了很贵得的文物 在他之前,也有人听说过河南出土过有字骨版,以为是“古简”。王懿荣熟悉古 籍,又见到了实物,快速作出判断,眼前的这些有字甲骨,与《史记》中“五帝 三王”的论述有关。那就太令人兴奋了,遥远的“五帝三王”在中国历史上一直 缺少实证,而眼前出现的却是那个时候占卜用的卜辞,而且是实实在在一大堆! 占卜,就是询问天意。大事小事都问,最大的事,像战争的胜败、族群的凶云消 雾散、农业的收成,是朝廷史官们必须隆重占卜重。先取一块整修过的龟板,刻 上一句问话,例如,几天之后要和谁打伏,会赢吗?然后把龟板翻过来,在背面 用一块火炭烤出裂纹,根据裂纹的走向和长短寻找答案,并把答案刻上。等到打 完伏,再把结果刻上。 我们的祖先为了维持生存、繁衍后代,不知遇到过多少灾衲和挑战。现在,终于 可以听到他们向苍天的一句句问卜声了。问得单纯,问得具体,问得诚恳。问上 帝,问宗祖,上帝也就是宜祖。有祭礼,有巫祝,日月星辰,风霜雨雪,问天也 就是问地。 为什么三千多年前的声声问卜,会突然涌现于十九世纪最后一个深秋?为什么在 地下沉默了那么久的华夏老先人,会在这个时候咣当一声掷出自己当年的问卜甲 骨,而哗啦啦地流泻出这么一大堆 我想,一定是华夏先人强烈地感知到了,他们的后代正面临着可能导致万劫不复 的危难。 他们显然有点生气,掷出甲骨提醒生代:这是多少年的家业了,怎么会计外人糟 蹋成这样?_ 他们甚至恼怒了,掷出甲骨责斥后代:为何这么垂头丧气?至少也要问卜几次, 最后探询一下凶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六、(18 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问卜中华(节选) 余秋雨 一八九九,深秋。离二十世纪只隔着三阵风,一场雪。 十九世纪最后几个月,北京城一片混乱。无能的朝廷、无知的流民、无状的列强, 打斗在肮脏的街道和胡同间。商店很少开业,居民很少出门,只有一些维持最低 生存需要的粮店和药店,还会闪动几个慌张的身影。据传说,那天,宣武门外的 达仁堂药店接到过一张药方,药方上有一味药叫“龙骨”,其实就是古代的龟甲 和兽骨,上面间或刻有一些奇怪的古文字。使用这张药方的病人,叫王懿荣。 王懿荣是个名人,当时京城顶级的古文学者,金石学家。他还是一个科技出身的 大官,授翰林,任南书记行走,国子监祭酒,主持着皇家最高学府。他对古代容 器上的铭文作过深入研究,因此,那天偶尔看到药包里没有磨碎的“龙骨”上的 古文字,立即产生敏感,不仅收购了达仁堂的全部“龙骨”,而且嘱人四处搜集, 很快就集中了一千五百余块有字甲骨。他收购时出钱大方,又多多益善,结果在 京城内外,“龙骨”也就从一种不重要的药材变成了很贵得的文物。 在他之前,也有人听说过河南出土过有字骨版,以为是“古简”。王懿荣熟悉古 籍,又见到了实物,快速作出判断,眼前的这些有字甲骨,与《史记》中“五帝 三王”的论述有关。那就太令人兴奋了,遥远的“五帝三王”在中国历史上一直 缺少实证,而眼前出现的却是那个时候占卜用的卜辞,而且是实实在在一大堆! 占卜,就是询问天意。大事小事都问,最大的事,像战争的胜败、族群的凶云消 雾散、农业的收成,是朝廷史官们必须隆重占卜重。先取一块整修过的龟板,刻 上一句问话,例如,几天之后要和谁打伏,会赢吗?然后把龟板翻过来,在背面 用一块火炭烤出裂纹,根据裂纹的走向和长短寻找答案,并把答案刻上。等到打 完伏,再把结果刻上。 我们的祖先为了维持生存、繁衍后代,不知遇到过多少灾衲和挑战。现在,终于 可以听到他们向苍天的一句句问卜声了。问得单纯,问得具体,问得诚恳。问上 帝,问宗祖,上帝也就是宜祖。有祭礼,有巫祝,日月星辰,风霜雨雪,问天也 就是问地。 为什么三千多年前的声声问卜,会突然涌现于十九世纪最后一个深秋?为什么在 地下沉默了那么久的华夏老先人,会在这个时候咣当一声掷出自己当年的问卜甲 骨,而哗啦啦地流泻出这么一大堆? 我想,一定是华夏先人强烈地感知到了,他们的后代正面临着可能导致万劫不复 的危难。 他们显然有点生气,掷出甲骨提醒生代:这是多少年的家业了,怎么会让外人糟 蹋成这样? 他们甚至恼怒了,掷出甲骨责斥后代:为何这么垂头丧气?至少也要问卜几次, 最后探询一下凶吉!
王懿荣似乎有点听懂。他放下甲骨,站起身来。 门外要王懿荣关以后事情太多。 就在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半年之后,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一九00年八月十五日 早晨,王懿荣被告,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已经逃离北京。 王懿荣,这位大学者这时又担负着北京城的防卫职务。在中国历代关及民族安危 的战争中,开始总有不少武将在战斗,但到最后还在抵抗的,经常是文官,这是 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恐怕也与中华文化的气节传承有关。王懿荣又是这样,他觉 得首都都沦陷、朝廷兆亡,是自己的失职,尽管责任完全不在他。他知道越是在 这样的时刻自己越不应该离开职守,但又不能以中国首都防卫官员的身份束手就 擒,成为外国侵略者进一步证明他们胜利的道具。于是,唯一的选择是,在外侵 略者还滑来到眼前的这一刻,自杀殉国 我一直认为,王懿荣是真正的大丈夫,在国难当头的关口上成了民族英雄。他研 究的是金石,自己却成了中国文化中的铿锵的金石。他发现的“龙骨”,自己却 成了中华民族真正的“龙骨”。(有删改) 9、简要赏析文章第一段中画线句子(4分) 20、为什么是王懿荣而不是别人,最初发现了“龙骨”里的秘密?请结合文本简 要分析。(4分) 21、如何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1)他们显然有点生气,掷出甲骨提醒后代:这是多少年的家业了,怎么会让 外人糟蹋成这样? (2)他研究的是金石,自己却成了中国文化中的铿锵的金石。他发现的是“龙 骨”,自己却成了中华民族真正的“龙骨” 22、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何艺术特点?请结合文本痢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歌由心飞于淑珍 紫茵 听于淑珍唱歌已有30多年,同于淑珍聊天还是头一回。冬日的午后,我走进她 栖身京城的居室。和善的脸庞,银白的卷发,弯弯的笑眼,76岁的老人讲起话 来清甜甘润如少女一般。 老师不是一个,而是所有人” 从小工厂唱到大舞台,于淑珍说自己从未想过当歌唱家。上世纪50年代初,天 津歌舞剧院将这个爱唱歌、会唱哥伯小女工招进去,正是看中她的艺术潜质。 于淑珍靠着灵慧悟性,在舞台实践中摸索、进步、成长、成熟。上海音乐学院王 品素教授是才旦卓玛的恩师,曾给于淑珍上过课,发现并保护了她的美妙歌喉。 于淑珍说:“中国传统戏曲演唱有很多讲究、很多学问。所有人都可能成为我的 老师!”京剧、梆子,她学过、唱过,《少家滨》的阿床嫂,《杜鹃山》的柯湘, 响当当挂头牌的角儿。“小彩舞”骆玉笙讲话,于淑珍听得很用心,从民间说唱 艺术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歌唱艺术。将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民族民间音乐融会贯 通,就是于淑珍的“独门秘笈”。她歌喉纯美甜润,吐家亲切晓畅,行腔流丽柔 婉,风格清新淡雅。她最擅长演绎抒情性作品,注重把握地域特点和韵味。北方 的健朗舒放,南方的柔婉细腻,她总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作品的意境和内函。“高 如行云,低若流水;声从情发,歌由心飞”,人们褒扬称道。 “首唱作品非常多,传唱很有限” 从艺58年,于淑珍同施光南、吕远、唐柯、冯国林等作风家成功合作,经由她 首唱的作品己超过400首
王懿荣似乎有点听懂。他放下甲骨,站起身来。 门外要王懿荣关以后事情太多。 就在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半年之后,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一九 OO 年八月十五日 早晨,王懿荣被告,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已经逃离北京。 王懿荣,这位大学者这时又担负着北京城的防卫职务。在中国历代关及民族安危 的战争中,开始总有不少武将在战斗,但到最后还在抵抗的,经常是文官,这是 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恐怕也与中华文化的气节传承有关。王懿荣又是这样,他觉 得首都都沦陷、朝廷兆亡,是自己的失职,尽管责任完全不在他。他知道越是在 这样的时刻自己越不应该离开职守,但又不能以中国首都防卫官员的身份束手就 擒,成为外国侵略者进一步证明他们胜利的道具。于是,唯一的选择是,在外侵 略者还滑来到眼前的这一刻,自杀殉国。 我一直认为,王懿荣是真正的大丈夫,在国难当头的关口上成了民族英雄。他研 究的是金石,自己却成了中国文化中的铿锵的金石。他发现的“龙骨”,自己却 成了中华民族真正的“龙骨”。(有删改) 19、简要赏析文章第一段中画线句子(4 分) 20、为什么是王懿荣而不是别人,最初发现了“龙骨”里的秘密?请结合文本简 要分析。(4 分) 21、如何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 分) (1)他们显然有点生气,掷出甲骨提醒后代:这是多少年的家业了,怎么会让 外人糟蹋成这样? (2)他研究的是金石,自己却成了中国文化中的铿锵的金石。他发现的是“龙 骨”,自己却成了中华民族真正的“龙骨”。 22、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何艺术特点?请结合文本痢要分析。(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歌由心飞于淑珍 紫茵 听于淑珍唱歌已有 30 多年,同于淑珍聊天还是头一回。冬日的午后,我走进她 栖身京城的居室。和善的脸庞,银白的卷发,弯弯的笑眼,76 岁的老人讲起话 来清甜甘润如少女一般。 “老师不是一个,而是所有人” 从小工厂唱到大舞台,于淑珍说自己从未想过当歌唱家。上世纪 50 年代初,天 津歌舞剧院将这个爱唱歌、会唱哥伯小女工招进去,正是看中她的艺术潜质。 于淑珍靠着灵慧悟性,在舞台实践中摸索、进步、成长、成熟。上海音乐学院王 品素教授是才旦卓玛的恩师,曾给于淑珍上过课,发现并保护了她的美妙歌喉。 于淑珍说:“中国传统戏曲演唱有很多讲究、很多学问。所有人都可能成为我的 老师!”京剧、梆子,她学过、唱过,《少家滨》的阿床嫂,《杜鹃山》的柯湘, 响当当挂头牌的角儿。“小彩舞”骆玉笙讲话,于淑珍听得很用心,从民间说唱 艺术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歌唱艺术。将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民族民间音乐融会贯 通,就是于淑珍的“独门秘笈”。她歌喉纯美甜润,吐家亲切晓畅,行腔流丽柔 婉,风格清新淡雅。她最擅长演绎抒情性作品,注重把握地域特点和韵味。北方 的健朗舒放,南方的柔婉细腻,她总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作品的意境和内函。“高 如行云,低若流水;声从情发,歌由心飞”,人们褒扬称道。 “首唱作品非常多,传唱很有限” 从艺 58 年,于淑珍同施光南、吕远、唐柯、冯国林等作风家成功合作,经由她 首唱的作品已超过 400 首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已故音乐家施光南为于淑珍写了很多优秀的歌曲作品。“他 写完一首,就在钢琴上边弹边唱给我听。我再试唱给他听,直到大家都满意。” 《漓江谣》、《姑娘的爱情》……一向抒情柔婉的于淑珍,演唱河北梆子风格 的《七律·长征》另有一番硬朗与豪放。《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作曲家在云南采 风写的一首傣族音乐风格的歌曲。有人曾提出,优美抒情的歌曲不应有直白浅显 的语言,应将原作“一起走向啊,结婚登记处”改为“一起走向啊,那绿色的 雾 向温和的于淑珍,内心始终操守艺术标准与原则底线。无论什么场合, 她坚持按原词演唱,“我要尊重历史,尊重作者”。1980年2月16日,中央人 民广播电台“听众最喜欢的15首广播歌曲”揭晓,《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荣 谁前三。这首电影插曲为于淑珍带来最髙声誉,并首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 亚太地区音乐教材。歌唱家的精妙演绎,通过1984年CCⅣV春晚更加影响远播、 深入人心。“幸福的花儿”一开30多年了,于淑珍说:“我还有好多好听的歌 的儿,可不止这一首啊!”在中国文联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76岁的于淑珍 再次挥洒“阳光”,歌声依旧清润甘甜 “学生不可随便收,歌要继续唱” 功成名就的于淑珍,“从来没有感觉自己有多不起”,在她心里,是许多人的辛 苦换来了这一切。有些年轻人慕名而来登门拜师,她一概婉言相拒。“我不敢随 便收学生。一是自己没有正式进过音乐学院,学得不够厚实;二是怕她们徒有虚 名,不是真心学本事,举着‘我是于淑珍的学生’当招牌。”于淑珍不收私人学 生,但乐意去音乐学院开讲座,她喜欢和现在的年轻人说心里话:“同学们,千 万另只学一首歌,一定要多唱新作品,一定要有自己首唱、原唱的歌”。现在的 民族声乐演员,“共性多了些,个别就差了些。”她最爱听的一句话:一群人唱 歌,闭着眼睛就能听出来,这是于淑珍!“无论唱民歌还是通俗,都要唱出自己 的特点、自己的味道。一个毫无个性特征的人,一定不会在艺术上成功。” 一位“自学成才”的女高音歌唱家,古稀之年仍葆有艺术青春,难以可贵。现在 每逢演出,她仍保持着一个习惯,提岀穿好演岀服,独自静静地酝酿感情。“我 可不敢分神,最怕上台出错。”于淑珍将坚实的功底和超群的实力付诸频繁的舞 台实践,“只要观众接受,我就继续唱”。(选自2013年4月4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 19、简要赏析文章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20、于淑珍是如何达到“高如行云,低若流水;声从情发,歌由心飞”境界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2Ⅰ、为什么于淑珍最爱听“一群人唱歌,闭着眼睛就能听出来,这是于淑珍”这 句话?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原因。(4分) 22、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何艺术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七、(60分) 23、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文。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语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 片鲜明。 (2)以“影响”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已故音乐家施光南为于淑珍写了很多优秀的歌曲作品。“他 写完一首,就在钢琴上边弹边唱给我听。我再试唱给他听,直到大家都满意。” 《漓江谣》、《姑娘的爱情》………一向抒情柔婉的于淑珍,演唱河北梆子风格 的《七律·长征》另有一番硬朗与豪放。《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作曲家在云南采 风写的一首傣族音乐风格的歌曲。有人曾提出,优美抒情的歌曲不应有直白浅显 的语言,应将原作“一起走向啊,结婚登记处”改为“一起走向啊,那绿色的 雾”。一向温和的于淑珍,内心始终操守艺术标准与原则底线。无论什么场合, 她坚持按原词演唱,“我要尊重历史,尊重作者”。1980 年 2 月 16 日,中央人 民广播电台“听众最喜欢的 15 首广播歌曲”揭晓,《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荣 谁前三。这首电影插曲为于淑珍带来最高声誉,并首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 亚太地区音乐教材。歌唱家的精妙演绎,通过 1984 年 CCTV 春晚更加影响远播、 深入人心。“幸福的花儿”一开 30 多年了,于淑珍说:“我还有好多好听的歌 的儿,可不止这一首啊!”在中国文联 2013 年春节联欢晚会上,76 岁的于淑珍 再次挥洒“阳光”,歌声依旧清润甘甜。 “学生不可随便收,歌要继续唱” 功成名就的于淑珍,“从来没有感觉自己有多不起”,在她心里,是许多人的辛 苦换来了这一切。有些年轻人慕名而来登门拜师,她一概婉言相拒。“我不敢随 便收学生。一是自己没有正式进过音乐学院,学得不够厚实;二是怕她们徒有虚 名,不是真心学本事,举着‘我是于淑珍的学生’当招牌。”于淑珍不收私人学 生,但乐意去音乐学院开讲座,她喜欢和现在的年轻人说心里话:“同学们,千 万另只学一首歌,一定要多唱新作品,一定要有自己首唱、原唱的歌”。现在的 民族声乐演员,“共性多了些,个别就差了些。”她最爱听的一句话:一群人唱 歌,闭着眼睛就能听出来,这是于淑珍!“无论唱民歌还是通俗,都要唱出自己 的特点、自己的味道。一个毫无个性特征的人,一定不会在艺术上成功。” 一位“自学成才”的女高音歌唱家,古稀之年仍葆有艺术青春,难以可贵。现在 每逢演出,她仍保持着一个习惯,提出穿好演出服,独自静静地酝酿感情。“我 可不敢分神,最怕上台出错。”于淑珍将坚实的功底和超群的实力付诸频繁的舞 台实践,“只要观众接受,我就继续唱”。(选自 2013 年 4 月 4 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 19、简要赏析文章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4 分) 20、于淑珍是如何达到“高如行云,低若流水;声从情发,歌由心飞”境界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21、为什么于淑珍最爱听“一群人唱歌,闭着眼睛就能听出来,这是于淑珍”这 句话?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原因。(4 分) 22、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何艺术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七、(60 分) 23、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文。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语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 片鲜明。 (2)以“影响”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高三复习阶段性检测试题语文参考答案 、1.D(A.发酵jio;B.角je逐;C.脖颈geng 2.C(A.开源截流一一开源节流;B.更叠一一更迭;D.攻城掠地一一攻城略地) 3.B(A项“柳子戏”后的“顿号”改为“逗号”;C项“省略号”多余,应该 去掉;D项“问号”应该在“引号”里面) 4.B(质疑,提出疑问。A项“蜕化”:比喻腐化堕落,应该用“退化”,指事 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C项“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不能带 宾语。D项“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 5.A(B项“参与……熄灯活动”与“取得快速发展”句式杂糅:C项“健全和改 善”与“制度和服务体系搭配不当:D项主客体倒置,在“广大人民群众”后加 “来说”) 二、6.A(B项“纯粹艺术”说法错误;C项“淡泊名利”属于无中生有;D项 所有艺术家”说法错误) 7.D(D项“以追求个性解放为目的”的说法错误) 8.A(B项“中国人文精神高于西方人文精神”的说法无中生有;C项“部分地 映射”说法错误,应该是“全息映射”;D项“唯一的价值追求”文中无据 三、9.C(应为“遗留”) 10.A(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B介词,凭……身份/介词,用 C介词,表被动/动词,认为;D助词,“的”/助词,宾语提前标志。) 11.B(②是王昭素的话,不能体现“至行”。④是表彰李穆,不能体现“至行”) 12.D(服丧未满后官复原职,李穆又上奏章请求为母亲守丧到三年期满 四、13.(1)李穆以本州军粮不足为由,没有立刻听从命令,因此被免职。(关 键词“阙”“即”“坐”,3分) (2)李穆操守品行端方正直,处置大事不会因为贪生怕死改变节操,是仁善而 勇毅的人。(关键词““端直”临事”“易”,“判断句式”,4分) (3)不是这个人的不幸,是我的不幸啊。(关键词“非”“斯”“乃”,3分) 14.(1)三四句写了层层叠叠碧绿的青山、分外娇艳的鲜花,(2分)表达了 作者在劳顿旅途中见到碧山、娇花的喜悦之情。(2分) (2)使用了叠词、借代的表现手法。(2分)“历历”、“萧萧”运用叠词 生动描写出人马行进的状态,增加了语言韵味。“旌旗”运用借代手法,形象写 出了队伍过桥的情景。(2分) 15.(1)不知老之将至歌窈窕之章(2)潦水尽而寒潭清 无 以终余年
高三复习阶段性检测试题语文参考答案 一、1.D(A.发酵 jiào;B.角 jué 逐; C. 脖颈 gěng) 2. C(A.开源截流——开源节流;B.更叠——更迭;D.攻城掠地——攻城略地) 3. B(A 项“柳子戏”后的“顿号”改为“逗号”;C 项“省略号”多余,应该 去掉;D 项“问号”应该在“引号”里面) 4.B(质疑,提出疑问。A 项“蜕化”:比喻腐化堕落,应该用“退化”,指事 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C 项“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不能带 宾语。D 项“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 5.A(B 项“参与……熄灯活动”与“取得快速发展”句式杂糅;C 项“健全和改 善”与“制度和服务体系搭配不当;D 项主客体倒置,在“广大人民群众”后加 “来说”) 二、6. A(B 项“纯粹艺术”说法错误;C 项“淡 泊名利”属于无中生有;D 项 “所有艺术家”说法错误) 7. D(D 项“以追求个性解放为目的”的说法错误) 8. A(B 项“中国人文精神高于西方人文精神”的说法无中生有;C 项“部分地 映射”说法错误,应该是“全息映射”;D 项“唯一的价值追求”文中无据) 三、9. C(应为“遗留”) 10.A(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 B 介词,凭……身份/介词,用; C 介词,表被动/动词,认为;D 助词,“的”/助词,宾语提前标志。) 11.B(②是王昭素的话,不能体现“至行”。④是表彰李穆,不能体现“至行”) 12.D(服丧未满后官复原职,李穆又上奏章请求为母亲守丧到三年期满) 四、13.(1)李穆以本州军粮不足为由,没有立刻听从命令,因此被免职。(关 键词“阙”“即”“坐”,3 分) (2)李穆操守品行端方正直,处置大事不会因为贪生怕死改变节操,是仁善而 勇毅的人。(关键词““端直”临事”“易”,“判断句式”,4 分) (3)不是这个人的不幸,是我的不幸啊。(关键词“非”“斯”“ 乃”,3 分) 14.(1)三四句写了层层叠叠碧绿的青山、分外娇艳的鲜花,(2 分)表达了 作者在劳顿旅途中见到碧山、娇花的喜悦之情。(2 分) (2)使用了叠词、借代的表现手法。(2 分)“历历”、“萧萧”运用叠词, 生动描写出人马行进的状态,增加了语言韵味。“旌旗”运用借代手法,形象写 出了队伍过桥的情景。(2 分) 15.(1)不知老之将至 歌窈窕之章 (2)潦水尽而寒潭清 无 以终余年
(3)奈何取之尽锱铢 却是旧时相识(4)靡不有初 九死其犹未悔 五、16.答案示例:人生如枝头的丁香花,弱小却不乏沁人心脾。(3分) 17.答案示例:尽管“不如归去”的杜鹃叫声会引人惆怅,但传说它是杜宇化身 的能催祥降福的神鸟,因而令人喜爱。(只答出一个方面,得2分) 18.答案示例:千千万万个“我的梦”汇聚成一个“中国梦”,伟大“中国梦 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付出。请问同学们,如何通过实现你的梦来为中国梦 的实现助力?请畅所欲言!(能阐明“我的梦”与“中国梦”的关系,可得3 分;能引导启发同学发言,2分) 六、(一)19.这里用“风”“雪”的意象形象地说明二十世纪就要到来,(2分) 同时暗示民族灾难的发生。(2分) 20.(1)王懿荣是顶级的古文字学者,金石学家,深入研究过古代铭文。(2) 他熟悉古籍,能快速判断出有字甲骨与“五帝三王”的论述有关。(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21.(1)作者借古人之口表达了由于清廷腐败无能导致泱泱大国被列强欺凌的 愤慨之情。 (2)作者认为王懿荣不仅为中国文化做出重大贡献,而且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表达出作者对王懿荣的无限崇敬之情。(意思对即可) 22.答案要点:运用叙议结合的手法,记叙形象、议论深刻(结合文本分析) (2分)运用想象和联想手法,增强文章感染力(结合文本分析);(2分)大 量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行文富于变化(结合文本分析)。(其他 答案合理亦可 (二)19.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白描手法)勾勒出于淑珍的形象,突出了她讲 话声音好听清甜甘润如少女。(手法2分,内容2分) 20.(1)聪慧颖悟,有艺术潜质;(2)经过名师指导;(3)从传统戏曲和民 间艺术中汲取营养;(4)将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民族民间音乐融会贯通(5)注重 把握地域特点和韵味,恰如其分地表现作品。(1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21.于淑珍认为:唱出自己的特点、自己的味道、自己的个性在艺术上才会成功 (2分)从一群人中听出于淑珍,说明自己唱出了个性。(2分) 22.答案要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结合文本分析);(2分)运用小 标题,内容结构清晰(结合文本分析);(2分)大量运用修辞手法,语言生动 形象(结合文本分析)。(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参考译文: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县人。李穆的父亲咸秩,曾任陕西大都督 府司马。李穆年幼时就能写文章,有卓绝的品行。在路途拾到遗物,一定要寻访 到失主送还。跟随王昭素学习《易》及《庄》、《老》等书,尽力探究大义。王 昭素对李穆说“你所得到的都是精微的义理,常常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对人说: “李生将来能成为肩负朝廷重任的人。”王昭素还把自己所写的《易论》三十三 篇传授给他。 后周显德初年,李穆以进士身份担任郢州、汝州的从事,升任右拾遗。宋朝初年, 以殿中侍御史身份被选任为洋州通判。李穆到了洋州,处理积滞的案件,没有拖 延的诉讼案件。调任陕州通判,有关官吏要调用陕州租赋到河南时,李穆以本州 军粮不足为由,不听从命令,因此而被免职。又因为选拔官吏犯错误而被免除了 在前朝的职务。当时他的弟弟李肃担任博州从事,李穆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 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与兄弟共同学习,心志淡泊
(3)奈何取之尽锱铢 却是旧时相识(4)靡不有初 虽 九死其犹未悔 五、16.答案示例:人生如枝头的丁香花,弱小却不乏沁人心脾。(3 分) 17.答案示例:尽管“不如归去”的杜鹃叫声会引人惆怅,但传说它是杜宇化身 的能催祥降福的神鸟,因而令人喜爱。(只答出一个方面,得 2 分) 18.答案示例:千千万万个“我的梦”汇聚成一个“中国梦”,伟大“中国梦” 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付出。请问同学们,如何通过实现你的梦来为中国梦 的实现助力?请畅所欲言!(能阐明“我的梦”与“中国梦”的关系,可得 3 分;能引导启发同学发言,2 分) 六、(一)19.这里用“风”“雪”的意象形象地说明二十世纪就要到来,(2 分) 同时暗示民族灾难的发生。(2 分) 20.(1)王懿荣是顶级的古文字学者,金石学家,深入研究过古代铭文。(2) 他熟悉古籍,能快速判断出有字甲骨与“五帝三王”的论述有关。(每点 2 分, 意思对即可) 21.(1)作者借古人之口表达了由于清廷腐败无能导致泱泱大国被列强欺凌的 愤慨之情。 (2)作者认为王懿荣不仅为中国文化做出重大贡献,而且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表达出作者对王懿荣的无限崇敬之情。(意思对即可) 22.答案要点:运用叙议结合的手法,记叙形象、议论深刻(结合文本分析); (2 分)运用想象和联想手法,增强文章感染力(结合文本分析);(2 分)大 量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行文富于变化(结合文本分析)。(其他 答案合理亦可) (二)19.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白描手法)勾勒出于淑珍的形象,突出了她讲 话声音好听清甜甘润如少女。(手法 2 分,内容 2 分) 20.(1)聪慧颖悟,有艺术潜质;(2)经过名师指导;(3)从传统戏曲和民 间艺术中汲取营养;(4)将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民族民间音乐融会贯通(5)注重 把握地域特点和韵味,恰如其分地表现作品。(1 点 1 分,答出四点即可) 21.于淑珍认为:唱出自己的特点、自己的味道、自己的个性在艺术上才会成功。 (2 分)从一群人中听出于淑珍,说明自己唱出了个性。(2 分) 22.答案要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结合文本分析);(2 分)运用小 标题,内容结构清晰(结合文本分析);(2 分)大量运用修辞手法,语言生动 形象(结合文本分析)。(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参考译文: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县人。李穆的父亲咸秩,曾任陕西大都督 府司马。李穆年幼时就能写文章,有卓绝的品行。在路途拾到遗物,一定要寻访 到失主送还。跟随王昭素学习《易》及《庄》、《老》等书,尽力探究大义。王 昭素对李穆说“你所得到的都是精微的义理,常常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对人说: “李生将来能成为肩负朝廷重任的人。”王昭素还把自己所写的《易论》三十三 篇传授给他。 后周显德初年,李穆以进士身份担任郢州、汝州的从事,升任右拾遗。宋朝初年, 以殿中侍御史身份被选任为洋州通判。李穆到了洋州,处理积滞的案件,没有拖 延的诉讼案件。调任陕州通判,有关官吏要调用陕州租赋到河南时,李穆以本州 军粮不足为由,不听从命令,因此而被免职。又因为选拔官吏犯错误而被免除了 在前朝的职务。当时他的弟弟李肃担任博州从事,李穆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 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与兄弟共同学习,心志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