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学校和科类 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丨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 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 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卷(共36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3题。 冬夜,陪我失眠的竟是俄罗斯电台的音乐。那个积雪上的民族仍无睡意,她在播放几世纪 来最经典的曲子,像一位(落落寡合/眉清目秀)的祖母,深情地怀念逝去的岁月。那曲子是标志 性的:辽阔、忧伤、苍远,帷幕般的(厚重/沉重)}…我总有被击中的感觉,脑子里会出现滴答 的电波和徐徐流动的油画 孤独的烧焦的橡树,缓缓匍匐的寂寞的队伍 这不是天籁,而是冻土上的招魂。是风、砂石、篝火、冰凿、纤索……激荡的声音:是硫 璜、枪刺、绞架、烈酒、风琴……混合的交响。我低低地抚摸这音乐。她来自生命深处的(爽 /清冷)和哀恸 隔着厚厚的寒幛,隔着刺不透的阴霾,我默默向着北方,向那股伟大 的气息致敬,向她苦难的历史和英勇的民间致敬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经典苍远 B.滴答匍匐 C.天籁硫璜 D.寒幛阴霾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落落寡合沉重清爽B.落落寡合厚重清冷 C.眉清目秀厚重清爽D.眉清目秀沉重清冷 3.在义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伏尔加河呜咽着整夜感动着一个不懂音乐的青年 B.呜咽的伏尔加河一个不懂音乐的青年被整夜感动着 C.伏尔加河呜咽着一个不懂音乐的青年被整夜感动着 D.呜咽的伏尔加河整夜感动着一个不懂音乐的青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台机器又没有多大的毛病,稍微一修理就可以继续使用,现在你却要大拆大卸,何必如此 大动干戈呢? B.当消费者和许多饭馆为“蒜你狠”叫苦不迭时,济宁金乡、菏泽巨野一带的储蒜商却因蒜价 高而弹冠相庆。 C.在这场篮球比赛中,他如影随形的防守极大地限制了对方主要得分手,他为球队最后的 获胜立下了汗马功劳
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学校和科类 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 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 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 I 卷(共 36 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l~3 题。 冬夜,陪我失眠的竟是俄罗斯电台的音乐。那个积雪上的民族仍无睡意,她在播放几世纪 来最经典..的曲子,像一位(落落寡合/眉清目秀)的祖母,深情地怀念逝去的岁月。那曲子是标志 性的:辽阔、忧伤、苍远..,帷幕般的(厚重/沉重)……我总有被击中的感觉,脑子里会出现滴答.. 的电波和徐徐流动的油画:_________,孤独的烧焦的橡树,缓缓匍匐..的寂寞的队伍…… 这不是天籁..,而是冻土上的招魂。是风、砂石、篝火、冰凿、纤索……激荡的声音;是硫 璜、枪刺、绞架、烈酒、风琴……混合的交响。我低低地抚摸这音乐。她来自生命深处的(清爽 /清冷)和哀恸,_______。隔着厚厚的寒幛..,隔着刺不透的阴霾..,我默默向着北方,向那股伟大 的气息致敬,向她苦难的历史和英勇的民间致敬。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经典 苍远 B.滴答 匍匐 C.天籁 硫璜 D.寒幛 阴霾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落落寡合 沉重 清爽 B.落落寡合 厚重 清冷 C.眉清目秀 厚重 清爽 D.眉清目秀 沉重 清冷 3.在义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伏尔加河呜咽着 整夜感动着一个不懂音乐的青年 B.呜咽的伏尔加河 一个不懂音乐的青年被整夜感动着 C.伏尔加河呜咽着 一个不懂音乐的青年被整夜感动着 D.呜咽的伏尔加河 整夜感动着一个不懂音乐的青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台机器又没有多大的毛病,稍微一修理就可以继续使用,现在你却要大拆大卸,何必如此 大动干戈 ....呢? B.当消费者和许多饭馆为“蒜你狠”叫苦不迭时,济宁金乡、菏泽巨野一带的储蒜商却因蒜价 高而弹冠相庆 ....。 C.在这场篮球比赛中,他如影随形 ....的防守极大地限制了对方主要得分手,他为球队最 后的 获胜立下了汗马功劳
D.这个钟鸣鼎食、米珠薪桂之家的围墙虽然很高、很厚,但这丝亳掩盖不了这个大家庭内 部的种种矛盾。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欧洲部分百万富翁外流澳洲等地的原因是当地紧张局势不断升温,经济持续低迷及大量 叙利亚难民涌入导致的。 B.由于电视剧《太阳的后裔》热播,使宋仲基和宋慧乔扮演的男女主角双双成为无数观众 心目中的新一代男神和女神 C.不少市民对普遍二孩生育政策持理性态度,一般会综合考虑生育二孩的前提条件和后期 影响 D.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13日得出确定性结论,寨卡病毒是导致小头症和其他几种胎 儿出生缺陷的原因和恶果。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思想之活跃、人之价值之重视、精神之摆脱束缚而趋于自由,乃文学自觉之前提。人有性 灵,自古而然,但魏晋以前往往湮灭于社会群体的状态之中,至此则超越社会群体的束缚而日 趋独立、觉醒,重视个体生命意识。时世动荡,战乱相仍,人命危浅,被时代所裹挟,无法把 握自己的生活与命运,直面惨淡的人生,也将目光内视,追求精神与心灵的自由与自足,乃使 士人认识到个体生命的可贵、处于动荡时世的艰危与无奈。因觉醒、自尊而使生命过得精彩, 服食求长生乃虚妄,纵情享乐为荒诞,如何超越限制而自致不朽?立德、立功,皆须依凭机遇和 位势,非由自我所能掌控,唯有立言则可凭借自身的努力而获致,遂为人所青睐。因而,觉醒 的个体生命意识,必然借助于文学艺术来表达。 文学自觉乃一个渐进的过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传神写 照,娱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日益积累了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从此,文学的表现内容扩 大,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内容的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 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的广泛的人生悲欢 离合。动荡社会中的民生百态,开始进入了建安、曹魏时代作家的视野,尽情展示时代乱离与 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汉代体物浏亮的大赋,难见个人情性,至此遂发生巨大 的变化,王粲《登楼赋》、祢衡《鹦鹉赋》向秀《思旧赋》以至其后的鲍照《芜城赋》、江淹《别 赋》《恨赋》、庾信《哀江南赋》等,旨在表现个人悲苦以及对他人悲慘遭遇的感同身受,日趋 多样和深切,即使实用文体,如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刘伶《酒德颂》 等,亦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就文学性而论,曹丕“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 而致”,旨在强调作家才情、生命体验的独特性。陆机“诗缘情而绮靡”,明确主张诗歌应基于 个人情感,而有“绮靡”之美。刘勰兼重“风骨”与“情采”,更是基于作家生命活力、体验、 才情:“立文之道”有形文、声文、情文,特别彰显语言之美:“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 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于情性、风物之描摹、表现无疑大有裨益 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审美追求,打破寓训勉于文学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定 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价值,也 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以自我的努力,达到 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而这正可以视为文学自觉的宣言。由此,文学自觉,乃是魏晋时 期的特殊文学现象,开启于建安时期,兴盛于曹魏、两晋,影响于南朝。因而,魏晋文学自觉 正是对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并且最终开启了唐代文学之雍容大雅和丰富多样,(选编 自2015年12月《光明日报》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以前,人的性灵完全消失于社会群体的状态之内,只是到了魏晋,才突然间彻底超 越束缚,实现了完全的独立觉醒。 B.十人之所以认识到个体生命的可贵是因为时世动荡,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而目光内视
D.这个钟鸣鼎食、米珠薪桂 ....之家的围墙虽然很高、很厚,但这丝毫掩盖不了这个大家 庭内 部的种种矛盾。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欧洲部分百万富翁外流澳洲等地的原因是当地紧张局势不断升温,经济持续低迷及 大量 叙利亚难民涌入导致的。 B.由于电视剧《太阳的后裔》热播,使宋仲基和宋慧乔扮演的男女主角双双成为无数 观众 心目中的新一代男神和女神。 C.不少市民对普遍二孩生育政策持理性态度,一般会综合考虑生育二孩的前提条件和 后期 影响。 D.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13 日得出确定性结论,寨卡病毒是导致小头症和其他几 种胎 儿出生缺陷的原因和恶果。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思想之活跃、人之价值之重视、精神之摆脱束缚而趋于自由,乃文学自觉之前提。人有性 灵,自古而然,但魏晋以前往往湮灭于社会群体的状态之中,至此则超越社会群体的束缚而日 趋独立、觉醒,重视个体生命意识。时世动荡,战乱相仍,人命危浅,被时代所裹挟,无法把 握自己的生活与命运,直面惨淡的人生,也将目光内视,追求精神与心灵的自由与自足,乃使 士人认识到个体生命的可贵、处于动荡时世的艰危与无奈。因觉醒、自尊而使生命过得精彩, 服食求长生乃虚妄,纵情享乐为荒诞,如何超越限制而自致不朽?立德、立功,皆须依凭机遇和 位势,非由自我所能掌控,唯有立言则可凭借自身的努力而获致,遂为人所青睐。因而,觉醒 的个体生命意识,必然借助于文学艺术来表达。 文学自觉乃一个渐进的过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传神写 照,娱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日益积累了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从此,文学的表现内容扩 大,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内容的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 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的广泛的人生悲欢 离合。动荡社会中的民生百态,开始进入了建安、曹魏时代作家的视野,尽情展示时代乱离与 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汉代体物浏亮的大赋,难见个人情性,至此遂发生巨大 的变化,王粲《登楼赋》、祢衡《鹦鹉赋》、向秀《思旧赋》以至其后的鲍照《芜城赋》、江淹《别 赋》《恨赋》、庾信《哀江南赋》等,旨在表现个人悲苦以及对他人悲惨遭遇的感同身受,日趋 多样和深切,即使实用文体,如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刘伶《酒德颂》 等,亦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就文学性而论,曹丕“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 而致”,旨在强调作家才情、生命体验的独特性。陆机“诗缘情而绮靡”,明确主张诗歌应基于 个人情感,而有“绮靡”之美。刘勰兼重“风骨”与“情采”,更是基于作家生命活力、体验、 才情;“立文之道”有形文、声文、情文,特别彰显语言之美;“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 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于情性、风物之描摹、表现无疑大有裨益。 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审美追求,打破寓训勉于文学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定 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价值,也 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以自我的努力,达到 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而这正可以视为文学自觉的宣言。由此,文学自觉,乃是魏晋时 期的特殊文学现象,开启于建安时期,兴盛于曹魏、两晋,影响于南朝。因而,魏晋文学自觉 正是对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并且最终开启了唐代文学之雍容大雅和丰富多样,(选编 自 2015 年 12 月《光明日报》)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以前,人的性灵完全消失于社会群体的状态之内,只是到了魏晋,才突然间彻 底超 越束缚,实现了完全的独立觉醒。 B.十人之所以认识到个体生命的可贵是因为时世动荡,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而目光内 视
追求心灵自由的无奈。 C.立言为人青睐,是因为立德、立功需要借助机遇和位势,不是自己能掌控的,而立言则可以 凭借自身的努力而获致。 D.文学自觉使文学的表现内容得到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自然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广泛 的人生悲欢离合。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曹丕、陆机等人不同的文学观点、主张,恰恰体现出了魏晋时期文学性的明确与丰富。 B.魏晋时期的文学作品,个人情性突出,即使在实用文体中,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 C.刘勰基于作家生命活力、体验、才情,强调诗歌应基于个人情感,“风骨”与“情采”兼重 强调形文、声文、情文。 D.“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论断,说明曹丕认识到了文章对国家、社会的价值和对作者 自身声名的重要性。 8.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文学的自觉核心是思想的活跃、人之价值的实现、精神趋于自由,文学性雍容大雅 和丰富多彩 B.文学的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汉代大赋难见个人性情,进入建安 曹魏时期才发生了巨大变化 C.文学的自觉对魏晋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对情性和风物的描摹、表现都大有帮 助 D.“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就是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审美追求,承载社会责任,以自我 的努力达到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义言义,完成9~12题。 陈夷行,字周道,其先江左诸陈也,世客颍川。由进士第,擢累起居郎、史馆修撰。以 劳迁司封员外郎,凡再岁,以吏部郎中为翰林学士。太子在东宫,夷行兼侍读,五日一谒,为 太子讲说。数迁至工部侍郎。 开成二年,夷行进平章事。杨嗣复、李珏相次辅政,夷行介特,雅不与合,每议论天子前 往往语相侵短。夷行不能堪,辄引疾求去,文宗遣使者慰劳起之。会以王彦成为忠武节度使,史 孝章为邪宁节度使,议皆出嗣复。及夷行对延英殿,帝问:“除二镇当否?”对曰:“苟自圣择。无 不当者。”嗣复曰:“若用人尽出上意而当固善如小不称下家得嘿然?”夷行曰:“比奸臣数于权, 愿陛下无倒持太阿,以柄授人。”嗣复曰:“古者任则不疑,齐桓公器管仲于仇虏,岂有倒持虑邪?” 帝以其面相触,颇不悦。乐工尉迟璋授王府率,右拾遗窦洵直当衙论奏,杨嗣复嫌以细故,谓洵 直近名。夷行曰:“谏官当衙,正须论宰相得失,彼乐工安足言口?然亦不可置不用。”帝即徙璋光 州长史,以百缣赐洵直。 帝常怪天宝政事不善,问:“姚崇、宋碌二贤口时在否?”李珏曰:“姚亡而宋罢。”珏因推 言:“玄宗自谓未尝杀一无辜,而任李林甫,种夷数十族,不亦惑乎?”夷行曰:“陛下今亦宜戒 以权属人。”嗣复曰:“夷行失言,太宗易暴乱为仁义,用房玄龄十有六年,任魏征十有五年, 未尝失道。人主用忠良久益治,用邪佞一日多矣。”时用郭荣为坊州刺史,右拾遗宋邢论不可, 荣果坐赃败。帝欲赏邴,夷行曰:“谏官论事是其职,若一事善辄进官,恐后不免有私:”夷行 盖专诋嗣复。又素善郑覃,阴助其力,以排折朋党。……后口足疾乞身,罢为太子太保。卒, 赠为司徒。(《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六》,有删改) 【注】①嘿然:沉默无言的样子。②太阿:古宝剑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先江左诸陈也,世客颍 寄居,客居
追求心灵自由的无奈。 C.立言为人青睐,是因为立德、立功需要借助机遇和位势,不是自己能掌控的,而立言则可以 凭借自身的努力而获致。 D.文学自觉使文学的表现内容得到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自然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 广泛 的人生悲欢离合。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曹丕、陆机等人不同的文学观点、主张,恰恰体现出了魏晋时期文学性的明确与丰富。 B.魏晋时期的文学作品,个人情性突出,即使在实用文体中,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 C.刘勰基于作家生命活力、体验、才情,强调诗歌应基于个人情感,“风骨”与“情采”兼重, 强调形文、声文、情文。 D.“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论断,说明曹丕认识到了文章对国家、社会的价值和对作者 自身声名的重要性。 8.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文学的自觉核心是思想的活跃、人之价值的实现、精神趋于自由,文学性雍容 大雅 和丰富多彩。 B.文学的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汉代大赋难见个人性情,进入 建安、 曹魏时期才发生了巨大变化。 C.文学的自觉对魏晋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对情性和风物的描摹、表现都大 有帮 助。 D.“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就是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审美追求,承载社会责任,以自我 的努力达到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 三、(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义言义,完成 9~12 题。 陈夷行,字周道,其先江左诸陈也,世客.颍川。由进士第,擢累起居郎、史馆修撰。 以 劳迁司封员外郎,凡再岁,以吏部郎中为翰林学士。太子在东宫,夷行兼侍读,五日一谒,为 太子讲说。数迁至工部侍郎。 开成二年,夷行进平章事。杨嗣复、李珏相次辅政,夷行介特,雅.不与合,每议论天子前, 往往语相侵短。夷行不能堪,辄引疾求去,文宗遣使者慰劳起之。会以王彦成为忠武节度使,史 孝章为邪宁节度使,议皆出嗣复。及夷行对延英殿,帝问:“除二镇当否?”对曰:“苟自圣择。无 不当者。”嗣复曰:“若用人尽出上意而当固善如小不称下安得嘿然① ?”夷行曰:“比奸臣数干.权, 愿陛下无倒持太阿②,以柄授人。”嗣复曰:“古者任则不疑,齐桓公器管仲于仇虏,岂有倒持虑邪?” 帝以其面相触,颇不悦。乐工尉迟璋授王府率,右拾遗窦洵直当衙论奏,杨嗣复嫌以细故,谓洵 直近名。夷行曰:“谏官当衙,正须论宰相得失,彼乐工安足言□?然亦不可置不用。”帝即徙璋光 州长史,以百缣赐洵直。 帝常怪天宝政事不善,问:“姚崇、宋碌二贤□时在否?”李珏曰:“姚亡而宋罢。”珏因推 言:“玄宗自谓未尝杀一无辜,而任李林甫,种夷数十族,不亦惑乎?”夷行曰:“陛下今亦宜戒 以权属人。”嗣复曰:“夷行失言,太宗易暴乱为仁义,用房玄龄十有六年,任魏征十有五年, 未尝失道。人主用忠良久益治,用邪佞一日多矣。”时用郭荣为坊州刺史,右拾遗宋邧论不可, 荣果坐赃败。帝欲赏邧,夷行曰:“谏官论事是其职,若一事善辄进官,恐后不免有私:”夷行 盖专诋嗣复。又素善郑覃,阴.助其力,以排折朋党。……后□足疾乞身,罢为太子太保。卒, 赠为司徒。(《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六》,有删改) 【注】①嘿然:沉默无言的样子。②太阿:古宝剑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先江左诸陈也,世客.颍川 客:寄居,客居
B.夷行介特,雅不与合 雅:文雅 C.比奸臣数干权 干:干预,十涉 D.又素善郑覃,阴助其力 阴:暗地里 10.填人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彼乐工安足言囗 ②姚崇、宋臻二贤口时在否 ③后口足疾乞身 A.①者②于③以 B.①矣②于③则 C.①者②也③则 D.①矣②也③以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用人尽/出上意/而当固善/如小不称下/安得嘿然 B.若用人尽出上意/而当固善/如小不称/下安得嘿然 C.若用人尽出上意而当/固善/如小不称/下安得嘿然 D.若用人/尽出上意/而当固/善如小不称/下安得嘿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夷行中进士后,经过多次提拔,后来兼任了太子的侍读,每五天去拜见太子一次,为 其授书讲学。 B.陈夷行性情孤髙,与杨嗣复、李珏两人不合,议政时常常相互揭短,陈夷行受不了 称病请求离职。 ℃.对于提拔任用的尉迟璋和窦洵直,陈夷行力主进一步提拔尉迟璋,最终皇帝提拔尉迟璋 为光州长史。 D.皇上任用郭荣为坊州刺史,有拾遗宋邱上奏认为不合适,后来郭荣获罪,皇帝打算赏赐 宋郦,陈夷行不赞成 第卷(共11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者任则不疑,齐桓公器管仲于仇虏,岂有倒持虑邪?(5分 (2)玄宗自谓未尝杀一无辜,而任李林甫,种夷数十族,不亦惑乎?(5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秋日(其一) 秦观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注】①邗(han)沟:邗江。②菰蒲:水生植物 (1)诗中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秋”的特点的?(4分) (2)请从衬托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4分) 15.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雍也》中的“ 两句说到“立人”与“达人”,意思是实行仁, 在于推己及人 (2)李白《蜀道难》中的“ ”两句写出了无数壮士的牺牲才换来了栈道的 出现,这悲壮的来历让人难忘 (3)欧阳修《堞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中“ ”两句写了作者想留住春天 但落红无语还是依然飞去 五、(12分 16.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4分 阅读是为了和这个世界更好相处。阅读①为了逃避世界,②_为了更好地拥抱世界。在
B.夷行介特,雅.不与合 雅:文雅 C.比奸臣数干.权 干:干预,十涉 D.又素善郑覃,阴.助其力 阴:暗地里 10.填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彼乐工安足言□ ②姚崇、宋臻二贤□时在否 ③后□足疾乞身 A.①者 ②于 ③以 B.①矣 ②于 ③则 C.①者 ②也 ③则 D.①矣 ②也 ③以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用人尽/出上意/而当固善/如小不称下/安得嘿然 B.若用人尽出上意/而当固善/如小不称/下安得嘿然 C.若用人尽出上意而当/固善/如小不称/下安得嘿然 D.若用人/尽出上意/而当固/善如小不称/下安得嘿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夷行中进士后,经过多次提拔,后来兼任了太子的侍读,每五天去拜见太子一次, 为 其授书讲学。 B.陈夷行性情孤高,与杨嗣复、李珏两人不合,议政时常常相互揭短,陈夷行受不了。 就 称病请求离职。 C.对于提拔任用的尉迟璋和窦洵直,陈夷行力主进一步提拔尉迟璋,最终皇帝提拔尉 迟璋 为光州长史。 D.皇上任用郭荣为坊州刺史,有拾遗宋邱上奏认为不合适,后来郭荣获罪,皇帝打算 赏赐 宋郦,陈夷行不赞成。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古者任则不疑,齐桓公器管仲于仇虏,岂有倒持虑邪?(5 分) (2)玄宗自谓未尝杀一无辜,而任李林甫,种夷数十族,不亦惑乎?(5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 分) 秋日(其一) 秦观 霜落邗沟①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②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注】①邗(hán)沟:邗江。②菰蒲:水生植物。 (1)诗中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秋”的特点的?(4 分) (2)请从衬托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4 分) 15.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论语·雍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到“立人”与“达人”,意思是实行仁, 在于推己及人。 (2)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无数壮士的牺牲才换来了栈道的 出现,这悲壮的来历让人难忘。 (3)欧阳修《堞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作者想留住春天, 但落红无语还是依然飞去。 五、(12 分) 16.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4 分) 阅读是为了和这个世界更好相处。阅读 ① 为了逃避世界, ② 为了更好地拥抱世界。在
阅读中,我们③能与高尚人物的灵魂对话,更能见识到比眼前世界更深邃、更辽阔的另一个 世界。这个世界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④,包括历代典籍所营造的精神空间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儿童的可贵在于单纯,因为单纯而不以无知为耻,因为单纯而又无所忌讳,这两点正 是智慧的重要特征。相反,_①。偏见使人满足于一知半解,在自满自足中过日子,看不到自 己的无知。利欲使人顾虑重重,屈从社会上流行的意见,看不到事物的真相。一个人如果能保 持一颗童心,同时善于思考,就能避免可悲的结局,在成长过程中将单纯的慧心转变为一种成 熟的智慧。由此可见,②,它实际上就是一种达于成熟因而不会轻易失去的童心。 18.下图是漫画《浇树》,请写出构图要素及内容,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不超过60字。(4分) 空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陈四 汪曾祺 陈四是个瓦匠,外号“向大人” 我们那个城里,没有多少娱乐。除了听书,瞧戏,大家最有兴趣的便是看全,看迎神赛会, 我们那里叫做“迎会”。所迎的神是阴间能保佑境内黎民的一县之主一一城隍老爷。所谓“看 ”,实际上指的是看赛城隍。 我记得的赛城隍是在夏秋之交,阴历的七月半,正是大热的时候。那真是万人空巷,倾城 出观 我们那里的赛会和鲁迅先生所描写的绍兴的赛会不尽相同。前面并无所谓“塘报”。打头的 是“拜香的”。这都是为了父母生病到城隍庙许了愿的,“拜香”是还愿。后面:“挂香”的,这 也是还愿的。后面就是各种玩艺了:十番锣鼓音乐篷子,茶担子,花担子,舞龙。舞狮子…… 最后是高跷 迎会的玩艺到此就结束了。这些玩艺的班子,到了一些大店铺的门前,店铺就放鞭炮欢迎 他们就会停下来表演一会,或绕两个圈子 后面才真正是城隍老爷(叫城隍为“老爷”或“菩萨”都可以,随便的)自己的仪仗 前面是开道锣。后面是虎头牌。长方形的木牌,白漆,上画虎头,黑漆扁宋体黑字,大书 肃静”“回避”“保国佑民”。 最后是城隍老爷的“大驾”。八抬大轿,抬轿的都是全城最好的轿夫。他们踏着细步,稳稳 地走着。轿顶四面鹅黄色的流苏均匀地起伏摆动着。城隍老爷一张油白大脸,疏眉细眼,五绺 长须,蟒袍玉带,手里捧着一柄很大的折扇,端端地坐在轿子里:这时,人们的脸上都严肃起
阅读中,我们 ③ 能与高尚人物的灵魂对话,更能见识到比眼前世界更深邃、更辽阔的另一个 世界。这个世界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 ④ 包括历代典籍所营造的精神空间。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儿童的可贵在于单纯,因为单纯而不以无知为耻,因为单纯而又无所忌讳,这两 点正 是智慧的重要特征。相反, ① 。偏见使人满足于一知半解,在自满自足中过日子,看不到自 己的无知。利欲使人顾虑重重,屈从社会上流行的意见,看不到事物的真相。一个人如果能保 持一颗童心,同时善于思考,就能避免可悲的结局,在成长过程中将单纯的慧心转变为一种成 熟的智慧。由此可见, ② ,它实际上就是一种达于成熟因而不会轻易失去的童心。 18.下图是漫画《浇树》,请写出构图要素及内容,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不超过 60 字。(4 分) 六、(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陈 四 汪曾祺 陈四是个瓦匠,外号“向大人”。 我们那个城里,没有多少娱乐。除了听书,瞧戏,大家最有兴趣的便是看全,看迎神赛会, ——我们那里叫做“迎会”。所迎的神是阴间能保佑境内黎民的一县之主——城隍老爷。所谓“看 会”,实际上指的是看赛城隍。 我记得的赛城隍是在夏秋之交,阴历的七月半,正是大热的时候。那真是万人空巷,倾城 出观。 我们那里的赛会和鲁迅先生所描写的绍兴的赛会不尽相同。前面并无所谓“塘报”。打头的 是“拜香的”。这都是为了父母生病到城隍庙许了愿的,“拜香”是还愿。后面:“挂香”的,这 也是还愿的。后面就是各种玩艺了:十番锣鼓音乐篷子,茶担子,花担子,舞龙。舞狮子…… 最后是高跷。 迎会的玩艺到此就结束了。这些玩艺的班子,到了一些大店铺的门前,店铺就放鞭炮欢迎。 他们就会停下来表演一会,或绕两个圈子。 后面才真正是城隍老爷(叫城隍为“老爷”或“菩萨”都可以,随便的)自己的仪仗。 前面是开道锣。后面是虎头牌。长方形的木牌,白漆,上画虎头,黑漆扁宋体黑字,大书 “肃静”“回避”“保国佑民”。 最后是城隍老爷的“大驾”。八抬大轿,抬轿的都是全城最好的轿夫。他们踏着细步,稳稳 地走着。轿顶四面鹅黄色的流苏均匀地起伏摆动着。城隍老爷一张油白大脸,疏眉细眼,五绺 长须,蟒袍玉带,手里捧着一柄很大的折扇,端端地坐在轿子里:这时,人们的脸上都严肃起
来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诚惶诚恐,不胜屏营待命之至 城隍老爷要在行宫(也是一座庙里)呆半天,到傍晚时才“回宫”。回宫时就只剩下少许人扛 着仪仗执事,抬着轿子,飞跑着从街上走过,没有人看了。 且说高跷。我见过几个地方的高跷,都不如我们那里的。我们那里的高跷,一是高,高至 丈二。踩高跷的中途休息,都是坐在人家的房檐口。我们县的踩高跷的都是瓦匠,无一例外。 瓦匠不怕高。二是能玩出许多花样 高跷队打头的是渔、樵、耕、读,就中以渔公、渔婆最逗。他们要矮身蹲在高跷上横步跳 来跳去做钓鱼撒网各种动作,重心很不好掌握。后面是几出戏文。戏文以《小上坟》最动人 小丑和旦角都要能踩“花梆子”碎步。这一岀是带唱的。唱的腔调是柳枝腔。当中有一出“贾 大老爷”。这贾大老爷不知是何许人,只是一个衙役在戏弄他,贾大老爷不时对着一个夜壶口喝 酒。他的颟顸( man han,糊涂而马虎总是引得看的人大笑。殿底的是“火烧向大人”。三个角色: 一个铁公鸡,一个张嘉祥,一个向大人。向大人名荣,是清末的大将,以镇压太平天国有功, 后死于任。看会的人是不管他究竟是谁的。也不论其是非功过,只是看扮演向大人的“演员” 的功夫。那是很难的。向大人要在高跷上瞠马,在高跷上坐轿,一一两只手抄在前面,“存”着 身子,两只脚两只跷)瞭一瞭地走。有点像戏台上“走矮子”。他还要能在高跷上做“探海”“射 雁”这些在平地上也不好做的高难动作,到了挨火烧的时候,还要左右躲闪,簸脑袋,甩胡须, 连连转圈。到了这时,两旁店铺里的看会人就会炸雷似的大声叫起“好”来。 擅长表演向大人的,只有陈四,别人都不如 到了会期,陈四除了在县城表演一回,还要到三垛去赶一场。县城到三垛,四十五里。陈 四不卸装,就登在高跷上沿着澄子河堤赶了去。赶到那里,准不误事。三垛的会,不见陈四的 影子,菩萨的大驾不起。 有一年,城里的会刚散,下了一阵雷暴雨,河堤上不好走,他一路赶去,差点没摔死。到 了三垛,已经误了。 三垛的会首乔三太爷抽了陈四一个嘴巴,还罚他当众跪了一炷香。 陈四气得大病了一场。他发誓从此再也不踩高跷。陈四还是当他的瓦匠。 到冬天,卖灯。冬天没有什么瓦匠活,我们那里的瓦匠冬天大都以糊纸灯为副业。到了灯 节前,摆摊售卖。陈四的灯摊就摆在保全堂廊檐下。他糊的灯很精致。荷花灯、绣球灯、兔子 灯。他糊的蛤蟆灯,绿背白腹,背上用白粉点出花点,四只爪子是活的,提在手里,来回划动 极其灵巧。我每年要买他一盏蛤蟆灯,接连买了好几年。(有删改) 19.小说的题目是“陈四”,却花费大量笔墨介绍“看赛城隍”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20.作者是怎样介绍“火烧向大人”的?请结合义本简要分析。(4分) 21.简要赏析陈四的形象特点。(4分) 22.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称得上是经典的乡土小说,让我们看到了作家的乡愁旧梦”,结合 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七、作文(60分)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60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作家应邀到一所中学演讲,演讲之后让学生写纸条提问题。一张纸条上写着:我很 生气,这个世界是不平等的,比如,我的爸爸为什么是一个农民?为什么我上学要走那么远的路, 我的同桌却坐着小汽车?为什么我只有一支笔,他却有那么大的一个铅笔盒?
来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诚惶诚恐,不胜屏营待命之至。 城隍老爷要在行宫(也是一座庙里)呆半天,到傍晚时才“回宫”。回宫时就只剩下少许人扛 着仪仗执事,抬着轿子,飞跑着从街上走过,没有人看了。 且说高跷。我见过几个地方的高跷,都不如我们那里的。我们那里的高跷,一是高,高至 丈二。踩高跷的中途休息,都是坐在人家的房檐口。我们县的踩高跷的都是瓦匠,无一例外。 瓦匠不怕高。二是能玩出许多花样。 高跷队打头的是渔、樵、耕、读,就中以渔公、渔婆最逗。他们要矮身蹲在高跷上横步跳 来跳去做钓鱼撒网各种动作,重心很不好掌握。后面是几出戏文。戏文以《小上坟》最动人。 小丑和旦角都要能踩“花梆子”碎步。这一出是带唱的。唱的腔调是柳枝腔。当中有一出“贾 大老爷”。这贾大老爷不知是何许人,只是一个衙役在戏弄他,贾大老爷不时对着一个夜壶口喝 酒。他的颟顸(mān hān,糊涂而马虎)总是引得看的人大笑。殿底的是“火烧向大人”。三个角色: 一个铁公鸡,一个张嘉祥,一个向大人。向大人名荣,是清末的大将,以镇压太平天国有功, 后死于任。看会的人是不管他究竟是谁的。也不论其是非功过,只是看扮演向大人的“演员” 的功夫。那是很难的。向大人要在高跷上蹚马,在高跷上坐轿,——两只手抄在前面,“存”着 身子,两只脚(两只跷)一蹽一蹽地走。有点像戏台上“走矮子”。他还要能在高跷上做“探海”“射 雁”这些在平地上也不好做的高难动作,到了挨火烧的时候,还要左右躲闪,簸脑袋,甩胡须, 连连转圈。到了这时,两旁店铺里的看会人就会炸雷似的大声叫起“好”来。 擅长表演向大人的,只有陈四,别人都不如。 到了会期,陈四除了在县城表演一回,还要到三垛去赶一场。县城到三垛,四十五里。陈 四不卸装,就登在高跷上沿着澄子河堤赶了去。赶到那里,准不误事。三垛的会,不见陈四的 影子,菩萨的大驾不起。 有一年,城里的会刚散,下了一阵雷暴雨,河堤上不好走,他一路赶去,差点没摔死。到 了三垛,已经误了。 三垛的会首乔三太爷抽了陈四一个嘴巴,还罚他当众跪了一炷香。 陈四气得大病了一场。他发誓从此再也不踩高跷。陈四还是当他的瓦匠。 到冬天,卖灯。冬天没有什么瓦匠活,我们那里的瓦匠冬天大都以糊纸灯为副业。到了灯 节前,摆摊售卖。陈四的灯摊就摆在保全堂廊檐下。他糊的灯很精致。荷花灯、绣球灯、兔子 灯。他糊的蛤蟆灯,绿背白腹,背上用白粉点出花点,四只爪子是活的,提在手里,来回划动, 极其灵巧。我每年要买他一盏蛤蟆灯,接连买了好几年。(有删改) 19.小说的题目是“陈四”,却花费大量笔墨介绍“看赛城隍”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20.作者是怎样介绍“火烧向大人”的?请结合义本简要分析。(4 分) 21.简要赏析陈四的形象特点。(4 分) 22.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称得上是经典的乡土小说,让我们看到了作家的乡愁旧梦”,结 合 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 七、作文(60 分)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60 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某作家应邀到一所中学演讲,演讲之后让学生写纸条提问题。一张纸条上写着: 我很 生气,这个世界是不平等的,比如,我的爸爸为什么是一个农民?为什么我上学要走那么远的路, 我的同桌却坐着小汽车?为什么我只有一支笔,他却有那么大的一个铅笔盒?
这位作家看到这个纸条,马上想到了小说《简爱》中简爱的一句话:“你以为因为我穷,低 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站在上帝面前,我们是平等的。” 假如你是这位作家,你将如何同答那位同学的问题呢?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 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 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这位作家看到这个纸条,马上想到了小说《简爱》中简爱的一句话:“你以为因为我穷,低 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站在上帝面前,我们是平等的。” 假如你是这位作家,你将如何同答那位同学的问题呢?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 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 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法国著名雕塑家 罗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试题 语文参考谷案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C(“硫璜”应为“硫磺”。) 2.B(“落落寡合”表示孤高不凡,合得来的人很少,用它可以体现作者对俄罗斯的敬仰之 情,此处“眉清目秀”修饰“祖母”与语境不合:“厚重”有“又厚又重”之意,与“帷幕”更 搭配,也能体现曲子的特点,而“沉重”给人的感觉较为压抑,忧郁,此处与语境不符:“清爽” 指清新凉爽,不符合本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音乐感受,“清冷”指清爽而微寒:清凉寒冷,更能体 现作者对音乐独特的感受。) 3.D(根据上下文的句式特点和陈述对象可以确定答案。) 4.A(“大动干戈”原指发动战争,现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与句子语意符合 弹冠相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如影随形”是形容 两个人常在一起,关系十分亲密,此处误将其理解为防守严密,寸步不离。“米珠薪桂”的意思 是米和柴的价格像珍珠和桂木一样,形容物价贵得出奇。) 5.C(A.“原因是…导致的”句式杂糅。B.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可去掉“由于” 或“使”。D.搭配不当,可删除“和恶果”。)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6.A(“完全消失”过分绝对,而且应是“日趋独立”而非“突然”。) 7.C(把陆机与刘勰的观点混合在一起了。) 8.D(A项“思想的活跃、人之价值的实现、精神趋于自由”是文学自觉的前提而非核心, 同时“雍容大雅和丰富多彩”是唐代文学的表现。B项强调文学自觉对于文学的影响,非本文主 旨:C项强调文学自觉变化的过程,非本文主旨。) 、(每小题3分,共12分) 9.B(雅:素来) 10.A(①彼乐工安足言者②姚崇、宋璟二贤于时在否③后以足疾乞身) 11.C(若用人尽出上意而当,固善。如小不称,下安得嘿然?) 12.C(只提拔尉迟璋做王府率,窦洵直是右拾遗,不是提拔。陈夷行未主张提拔尉迟璋。 尉迟璋是徙官,不是提拔。) 参考译文 陈夷行,字周道,他的祖先为江左诸陈姓中的一支,世代客居颍川。陈夷行考中进士后, 多次被提拔担任了起居郎、史馆修撰。因其功劳升迁为司封员外郎,凡两年,凭吏部郎中做了 翰林学士。庄恪太子在东宫,陈夷行兼任了皇太子侍读,每五天去拜见太子一次,为太子太子 授书讲学。多次升官担任了工部侍郎。 开成二年(837),陈夷行以本官职位任同平章事。杨嗣复、李珏相继入朝辅政。陈夷行性情 孤高,素来不与他们合流,每次在皇帝面前议政,往往在言语上互相冒犯非难。陈夷行不能忍 受,就称说有病,请求离职,文宗派遣使者前去他家慰劳,继续任用。恰巧朝廷委任王彦威为 忠武节度使,史孝章为邠宁节度使,都是由杨嗣复一手筹划的。等到陈夷行在延英殿应答策问 时,文宗皇帝问陈夷行说:“日前委任的两个藩镇节度使,恰当吗?”陈夷行说:“如果是圣上 的选择,没有不恰当的。”杨嗣复说:“如果用人都是皇上的心意就恰当,当然人心都满意。如 果说这件事有办得失当的地方,臣下们怎么会没有意见?”陈夷行说:“近来奸臣多次干预朝政 希望陛下不可倒持太阿宝剑,授人以柄。”杨嗣复说:“古时任用了就不怀疑,齐桓公从仇虏中 起用管仲,难道有倒持太阿授人以柄的忧虑吗?”文宗对陈夷行的话感到不高兴。乐官尉迟璋 被授予王府率的职务,右拾遗窦洵直在官署内评论,杨嗣复嫌怨拿细小的事情来谈论,说窦洵 直追求名誉。陈夷行说:“谏官在衙署,正应该评论宰相得失,不该论乐官。但是已经评论,须 给予处置。”皇帝就委派尉迟璋任光州长史,赐给窦洵直绢一百匹 文宗皇帝曾经责怪天宝时期施政状况不好,问:“在天宝年间,姚崇、宋璟两位贤臣还在吗?
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C(“硫璜”应为“硫磺”。) 2.B(“落落寡合”表示孤高不凡,合得来的人很少,用它可以体现作者对俄罗斯的敬仰之 情,此处“眉清目秀”修饰“祖母”与语境不合;“厚重”有“又厚又重”之意,与“帷幕”更 搭配,也能体现曲子的特点,而“沉重”给人的感觉较为压抑,忧郁,此处与语境不符;“清爽” 指清新凉爽,不符合本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音乐感受,“清冷”指清爽而微寒;清凉寒冷,更能体 现作者对音乐独特的感受。) 3.D(根据上下文的句式特点和陈述对象可以确定答案。) 4.A(“大动干戈”原指发动战争,现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与句子语意符合; “弹冠相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如影随形”是形容 两个人常在一起,关系十分亲密,此处误将其理解为防守严密,寸步不离。“米珠薪桂”的意思 是米和柴的价格像珍珠和桂木一样,形容物价贵得出奇。) 5.C(A.“原因是……导致的”句式杂糅。 B.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可去掉“由于” 或“使”。D.搭配不当,可删除“和恶果”。)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6.A(“完全消失”过分绝对,而且应是“日趋独立”而非“突然”。) 7.C(把陆机与刘勰的观点混合在一起了。) 8.D(A 项“思想的活跃、人之价值的实现、精神趋于自由”是文学自觉的前提而非核心, 同时“雍容大雅和丰富多彩”是唐代文学的表现。B 项强调文学自觉对于文学的影响,非本文主 旨;C 项强调文学自觉变化的过程,非本文主旨。) 三、(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9.B(雅:素来) 10.A(①彼乐工安足言者②姚崇、宋璟二贤于时在否③后以足疾乞身) 11.C(若用人尽出上意而当,固善。如小不称,下安得嘿然?) 12.C(只提拔尉迟璋做王府率,窦洵直是右拾遗,不是提拔。陈夷行未主张提拔尉迟璋。 尉迟璋是徙官,不是提拔。) 参考译文: 陈夷行,字周道,他的祖先为江左诸陈姓中的一支,世代客居颍川。陈夷行考中进士后, 多次被提拔担任了起居郎、史馆修撰。因其功劳升迁为司封员外郎,凡两年,凭吏部郎中做了 翰林学士。庄恪太子在东宫,陈夷行兼任了皇太子侍读,每五天去拜见太子一次,为太子太子 授书讲学。多次升官担任了工部侍郎。 开成二年(837),陈夷行以本官职位任同平章事。杨嗣复、李珏相继入朝辅政。陈夷行性情 孤高,素来不与他们合流,每次在皇帝面前议政,往往在言语上互相冒犯非难。陈夷行不能忍 受,就称说有病,请求离职,文宗派遣使者前去他家慰劳,继续任用。恰巧朝廷委任王彦威为 忠武节度使,史孝章为邠宁节度使,都是由杨嗣复一手筹划的。等到陈夷行在延英殿应答策问 时,文宗皇帝问陈夷行说:“日前委任的两个藩镇节度使,恰当吗?” 陈夷行说:“如果是圣上 的选择,没有不恰当的。”杨嗣复说:“如果用人都是皇上的心意就恰当,当然人心都满意。如 果说这件事有办得失当的地方,臣下们怎么会没有意见?”陈夷行说:“近来奸臣多次干预朝政, 希望陛下不可倒持太阿宝剑,授人以柄。”杨嗣复说:“古时任用了就不怀疑,齐桓公从仇虏中 起用管仲,难道有倒持太阿授人以柄的忧虑吗?”文宗对陈夷行的话感到不高兴。乐官尉迟璋 被授予王府率的职务,右拾遗窦洵直在官署内评论,杨嗣复嫌怨拿细小的事情来谈论,说窦洵 直追求名誉。陈夷行说:“谏官在衙署,正应该评论宰相得失,不该论乐官。但是已经评论,须 给予处置。”皇帝就委派尉迟璋任光州长史,赐给窦洵直绢一百匹。 文宗皇帝曾经责怪天宝时期施政状况不好,问:“在天宝年间,姚崇、宋璟两位贤臣还在吗?
李珏说:“姚崇已经去世而宋璟被免了职。”接着,李珏又说:“人君英明圣哲,始终如一极难。 玄宗曾说从未错杀一个无罪的人,可是任用的李林甫,毁灭诛杀几十族,不也是昏惑糊涂吗?” 陈夷行说:“陛下不可以将自己的权柄移交他人。”杨嗣复说:“陈夷行的话说错了,太宗改变暴 乱,实行仁政,重用房玄龄十六年、魏征十五年,又何曾违背道义呢?君主任用忠良时间长了 对治国有利,滥用邪辟奸佞之人一天也是多了。”当时任用郭荣为坊州刺史,右拾遗宋邢上奏 论评不合适。后来郭荣因贪赃获罪,文宗皇帝想赏赐宋邴,陈夷行说:“谏官奏论政事,是他本 身的职责。如若每奏论一件事就加授一个官职,恐怕以后不免有私情。”陈夷行所说的话,全 都是说杨嗣复擅自专断独揽大权。又平时结交郑覃,暗地里给他助力,来排挤朋党。……后来 因为足疾去世后,罢为太子太保,死后,封为司徒 四、(24分 13.(1)古时任用了就不怀疑,齐桓公从仇虏中起用管仲,难道有倒持太阿授人以柄的忧 虑吗?(“古者任则不疑”1分,后两句每句2分) (2)玄宗曾说从未错杀一个无罪的人,可是任用的李林甫,毁灭诛杀几十族,不也是昏惑 糊涂吗?(前三句每句1分,“不亦惑乎”2分) 14.(1)这首诗描写了邗沟附近的水乡夜色(1分),微霜已降、秋水方清、满天星斗、菰 蒲满地,特别是全诗由霜寒二字领起,不消点出“秋”字,而更突出了题意。(3分) (2)人声笑语以动衬静写出了夜色的朦胧、冷清、寂静。(2分)更衬托出诗人在寒霜冷清 的秋夜里的寂寞、孤独、愁苦。(2分 15.(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地崩山摧壮土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五、(12分) 16.①不是②而是③不仅(不但、既)④也(还、更)(每空1分) 17.①偏见和利欲是智慧的大敌(2分,只写出“偏见”“利欲”给1分)②智慧与童心 有着密切的联系(只写出“成熟的智慧”给1分,答“智慧就是童心加思考”得1分)(2分) 8.该图由小树、水管、绳子构成。水管流出的水柱被两道绳子捆在树上。(构图要素,2 分)寓意是想法很妤,采用的方式不对,没有达到目的。(捆绑水柱的方法是徒劳无益的,精 准做事不到位,没有达到目的:做事不精准,还差最后一公里;想法很好但难以实现,没有达 到目的)。(寓意2分) 六、(18分) 19.(1)(1)浓墨重彩地描写“看赛城隍”的过程,是为“向大人”扮演者陈四出场作充 分的铺垫与准备。(2)“看赛城隍”过程的介绍,丰富了文章内容,意在突出后文陈四的技艺高 超。(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先介绍角色分工,再介绍“向大人”历史渊源,然后重点介绍表演内容。通过动作(或 细节)描写表现“向大人”表演时的高难动作、技艺娴熟,最后用侧面描写,写了看会人的反 响,表现了向大人的技艺高超。(过程和内容得2分,表现手法得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合理 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21.(1)陈四是一个善于表演踩高跷扮“向大人”角色的、多才多艺的瓦匠形象。(2分) (2)敬业(或“守时”“讲信用”)。陈四无论在县城表演还是赶场表演都非常认真,受人欢 迎。(1分)(3)倔强而脾气大。因雨误了表演被会首处罚后,气得大病一场,发誓再也不踩高 跷。(1分)(4)糊纸灯的手艺高超。他糊的灯精致、灵巧、种类多,受人欢迎。(1分)(共4 分,第(1)点2分,(2)3)4)三点答出两点即可。只答出人物特点,不写具体内容最多给2分) 22.(1)“乡土小说”主要表现在作者对家乡不同于其他地方“看会”的详细介绍上,无论 形式还是内容,作者家乡的“看会”都有独特之处。如“和鲁迅先生所描写的绍兴的赛会不尽 相同”“我们县的踩高跷的都是瓦匠,无一例外”等。(2)通过对“看会”中“迎城隍老爷的 仪仗”“看踩高跷”等的详细介绍,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浓郁的传统文化习俗的喜爱。(3)通过 对陈四“摔伤被罚不再表演”的曲折的人生际遇以及家乡人情世故的记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
李珏说:“姚崇已经去世而宋璟被免了职。”接着,李珏又说:“人君英明圣哲,始终如一极难。 玄宗曾说从未错杀一个无罪的人,可是任用的李林甫,毁灭诛杀几十族,不也是昏惑糊涂吗?” 陈夷行说:“陛下不可以将自己的权柄移交他人。”杨嗣复说:“陈夷行的话说错了,太宗改变暴 乱,实行仁政,重用房玄龄十六年、魏征十五年,又何曾违背道义呢?君主任用忠良时间长了 对治国有利,滥用邪辟奸佞之人一天也是多了。” 当时任用郭荣为坊州刺史,右拾遗宋邧上奏 论评不合适。后来郭荣因贪赃获罪,文宗皇帝想赏赐宋邧,陈夷行说:“谏官奏论政事,是他本 身的职责。如若每奏论一件事就加授一个官职,恐怕以后不免有私情。” 陈夷行所说的话,全 都是说杨嗣复擅自专断独揽大权。又平时结交郑覃,暗地里给他助力,来排挤朋党。……后来 因为足疾去世后,罢为太子太保,死后,封为司徒。 四、(24 分) 13.(1)古时任用了就不怀疑,齐桓公从仇虏中起用管仲,难道有倒持太阿授人以柄的忧 虑吗?(“古者任则不疑”1 分,后两句每句 2 分) (2)玄宗曾说从未错杀一个无罪的人,可是任用的李林甫,毁灭诛杀几十族,不也是昏惑 糊涂吗?(前三句每句 1 分,“不亦惑乎”2 分) 14.(1)这首诗描写了邗沟附近的水乡夜色(1 分),微霜已降、秋水方清、满天星斗、菰 蒲满地,特别是全诗由霜寒二字领起,不消点出“秋”字,而更突出了题意。(3 分) (2)人声笑语以动衬静写出了夜色的朦胧、冷清、寂静。(2 分)更衬托出诗人在寒霜冷清 的秋夜里的寂寞、孤独、愁苦。(2 分) 15.(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五、(12 分) 16.①不是 ②而是 ③不仅(不但、既) ④也(还、更)(每空 1 分) 17.①偏见和利欲是智慧的大敌(2 分,只写出“偏见”“利欲”给 1 分) ② 智慧与童心 有着密切的联系(只写出“成熟的智慧”给 1 分,答“智慧就是童心加思考”得 1 分)(2 分) 18.该图由小树、水管、绳子构成。水管流出的水柱被两道绳子捆在树上。(构图要素,2 分) 寓意是想法很好,采用的方式不对,没有达到目的。(捆绑水柱的方法是徒劳无益的,精 准做事不到位,没有达到目的;做事不精准,还差最后一公里;想法很好但难以实现,没有达 到目的)。(寓意 2 分) 六、(18 分) 19.(1)(1)浓墨重彩地描写“看赛城隍”的过程,是为“向大人”扮演者陈四出场作充 分的铺垫与准备。(2)“看赛城隍”过程的介绍,丰富了文章内容,意在突出后文陈四的技艺高 超。(共 4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20.先介绍角色分工,再介绍“向大人”历史渊源,然后重点介绍表演内容。通过动作(或 细节)描写表现“向大人”表演时的高难动作、技艺娴熟,最后用侧面描写,写了看会人的反 响,表现了向大人的技艺高超。(过程和内容得 2 分,表现手法得 2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合理 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21.(1)陈四是一个善于表演踩高跷扮“向大人”角色的、多才多艺的瓦匠形象。(2 分) (2)敬业(或“守时”“ 讲信用”)。陈四无论在县城表演还是赶场表演都非常认真,受人欢 迎。(1 分)(3)倔强而脾气大。因雨误了表演被会首处罚后,气得大病一场,发誓再也不踩高 跷。(1 分)(4)糊纸灯的手艺高超。他糊的灯精致、灵巧、种类多,受人欢迎。(1 分)(共 4 分,第⑴点 2 分,⑵⑶⑷三点答出两点即可。只答出人物特点,不写具体内容最多给 2 分) 22.(1)“乡土小说”主要表现在作者对家乡不同于其他地方“看会”的详细介绍上,无论 形式还是内容,作者家乡的“看会”都有独特之处。如“和鲁迅先生所描写的绍兴的赛会不尽 相同”“我们县的踩高跷的都是瓦匠,无一例外”等。(2)通过对“看会”中“迎城隍老爷的 仪仗”“看踩高跷”等的详细介绍,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浓郁的传统文化习俗的喜爱。(3)通过 对陈四“摔伤被罚不再表演”的曲折的人生际遇以及家乡人情世故的记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
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也表现了对故乡人的人文关怀。(共6分,每点2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酌情赋分) 七、作文(60分) 23.材料来源:(1)来自毕淑敏的散文《呐喊是必须的》:(2)选自罗丹名言。 评卷要求: (1)作文:立意是物质上人们是不平等的,但精神、人格上人们却是平等的。一类卷必须 涉及“平等”与“不平等”两者关系。光写一个方面不能进入一类卷 (2)作文:立意是要用心去发现司空见惯事物中的美。(或者用眼睛、用境界、用思想发 现美等)。一等卷必须涉及两个方面“司空见惯的事物”与“用心发现美”的关系。光写“美” 个方面不能进入一类卷。 (3)采取综合分等打分法打分。一等54-60分,二等48-53分,三等42-47分,四等36-41 分,五等35分以下。字数不够每缺少50字扣1分,没有标题扣2分。错别字错一个扣1分, 最多扣5分。 附: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请评卷时参考) 等 四等 (2016分) (1511分) (106分) (50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主题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中心不明确 内容20 内容充实 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基础等级 感情真实 符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不符合文体要求 表达20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字迹基本清楚字迹潦草难辨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个别语句有深意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发展等级特征20 有文采较有文采略显文采个别语句较精彩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显创意个别地方有深意 “内容项”评分补充说明 等:符合题意:凡是在材料内容及含义涉及范围内选题立意的;中心突出:凡是紧紧 围绕主题构思行文的:内容充实:凡是材料丰富,能够充分表现主题的:思想健康: 凡是思想倾向积极向上的:感情真挚:凡是行文合情入理的 二等:符合题意:凡是在材料内容及含义涉及范围内选题立意的;中心明确:凡是能 够围绕主题构思行文的:内容较充实:材料能基本表现主题:思想健康:凡是思想倾 向积极健康的:感情真实:凡是行文自然朴实,不造作 三等:基本符合题意:尚能把握材料含义,但行文中有所游离;中心基本明确:尚有 中心,但部分材料游离中心之外:内容单薄:虽有材料,但不足以表现主题:思想基 本健康:思想倾向基本符合道德规范。感情基本真实:行文有造作痕迹,总体尚自然。 四等:偏离题意:仅抓材料中枝节及其含义立意行文。中心不明确:没有一个明确的 主题。内容不当:所选材料不能表现主题。思想不健康:思想观点有悖于现行法律和 道德规范。感情虚假:行文矫揉造作
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也表现了对故乡人的人文关怀。(共 6 分,每点 2 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酌情赋分) 七、作文(60 分) 23.材料来源:(1)来自毕淑敏的散文《呐喊是必须的》;(2)选自罗丹名言。 评卷要求: (1)作文:立意是物质上人们是不平等的,但精神、人格上人们却是平等的。一类卷必须 涉及“平等”与“不平等”两者关系。光写一个方面不能进入一类卷。 (2)作文:立意是要用心去发现司空见惯事物中的美。(或者用眼睛、用境界、用思想发 现美等)。一等卷必须涉及两个方面“司空见惯的事物”与“用心发现美”的关系。光写“美” 一个方面不能进入一类卷。 (3)采取综合分等打分法打分。一等 54-60 分,二等 48-53 分,三等 42-47 分,四等 36-41 分,五等 35 分以下。字数不够每缺少 50 字扣 1 分,没有标题扣 2 分。 错别字错一个扣 1 分, 最多扣 5 分。 附: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请评卷时参考) 一等 (20~16 分) 二等 (15~11 分) 三等 (10~6 分) 四等 (5~0 分) 基础等级 内容 20 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主题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表达 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 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 20 分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显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显创意 个别地方有深意 “内容项”评分补充说明 一等 :符合题意:凡是在材料内容及含义涉及范围内选题立意的;中心突出:凡是紧紧 围绕主题构思行文的 ;内容充实:凡是材料丰富,能够充分表现主题的 ;思想健康: 凡是思想倾向积极向上的 ;感情真挚:凡是行文合情入理的 。 二等 :符合题意:凡是在材料内容及含义涉及范围内选题立意的 ;中心明确:凡是能 够围绕主题构思行文的 ;内容较充实:材料能基本表现主题 ;思想健康:凡是思想倾 向积极健康的 ;感情真实:凡是行文自然朴实,不造作 。 三等 :基本符合题意:尚能把握材料含义,但行文中有所游离 ;中心基本明确:尚有 中心,但部分材料游离中心之外 ;内容单薄:虽有材料,但不足以表现主题 ;思想基 本健康:思想倾向基本符合道德规范 。感情基本真实:行文有造作痕迹,总体尚自然。 四等 :偏离题意:仅抓材料中枝节及其含义立意行文 。中心不明确:没有一个明确的 主题 。内容不当:所选材料不能表现主题 。思想不健康:思想观点有悖于现行法律和 道德规范 。感情虚假:行文矫揉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