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导学案 【课前准备】 鹿邑三高张伟 1、了解作者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同 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的诗篇,对鼓舞革命战士和亿 万人民的战斗豪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 广阔的意境,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 2、介绍背景 娄山关:在贵州遵义北大娄山上,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由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 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毛泽东重获军事指挥权。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率领第一方面军离开遵义,挥师北征,四渡赤水,成就了他人生 中军事指挥上最得意的一笔。这首《娄山关》词写在二渡赤水后。红军二渡过赤水河, 回师黔北,集中主力进攻桐梓和娄山关以南的黔军,乘胜夺取遵义。娄山关是战斗最激 烈的地方。这次战役,先后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队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约三千人,取 得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就写在娄山关战斗胜利之后。 3、有关词的知识填空。 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又称曲子词 等,都能合乐歌唱。盛行于代。最初的词,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后来主 要是依调填词。曲牌的名称叫词牌,如“浪淘沙”、“水调歌头”、“沁园春”等。每 个曲牌名都限定了这首词的句数、字数、平仄、对偶及用韵等。 词一般分为上下两段,称上下阕或上下片,也有一阕或三阕的。从字数上看,又可分 为和 以下) (59-91字以下) (91字以上)。曲调(即词牌)和词的内容往往没有什么联系, 词牌指填词时所依的乐调。所以写词(也叫填词)时往往在标出词牌后再加上一个标题 例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 ,“长沙”是标明所吟咏的内容。(答案3、 诗余乐府长短句宋小令中调长调词 词牌名) 【课堂展示】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阅读诗歌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体会诗歌的感情。 3.思想目标: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二、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体会诗歌的感情。 2、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导学过程 (一)导入(略) 1、了解作者 2、介绍背景
1 《忆秦娥·娄山关》导学案 【 课前准备】 鹿邑三高 张伟 1、了解作者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同 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的诗篇,对鼓舞革命战士和亿 万人民的战斗豪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 广阔的意境,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 2、介绍背景 娄山关:在贵州遵义北大娄山上,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由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 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毛泽东重获军事指挥权。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率领第一方面军离开遵义,挥师北征,四渡赤水,成就了他人生 中军事指挥上最得意的一笔。这首《娄山关》词写在二渡赤水后。红军二渡过赤水河, 回师黔北,集中主力进攻桐梓和娄山关以南的黔军,乘胜夺取遵义。娄山关是战斗最激 烈的地方。这次战役,先后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队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约三千人,取 得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就写在娄山关战斗胜利之后。 3、有关词的知识填空。 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又称曲子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都能合乐歌唱。盛行于_____代。最初的词,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后来主 要是依调填词。曲牌的名称叫词牌,如“浪淘沙”、“水调歌头”、“沁园春”等。每 个曲牌名都限定了这首词的句数、字数、平仄、对偶及用韵等。 词一般分为上下两段,称上下阕或上下片,也有 一阕或三阕的。从字数上看,又可分 为 (59 字 以 下 ) 、 (59-91 字 以 下 ) 和 (91 字以上)。曲调(即词牌)和词的内容往往没有什么联系, 词牌指填词时所依的乐调。所以写词(也叫填词)时往往在标出词牌后再加上一个标题。 例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________,“长沙”是标明所吟咏的内容。(答案 3、 诗余 乐府 长短句 宋 小令 中调 长调词 词牌名) 【 课堂展示】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阅读诗歌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体会诗歌的感情。 3.思想目标: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二、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体会诗歌的感情。 2、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三、导学过程 (一)导入(略) 1、了解作者 2、介绍背景
(二)、作品欣赏 1、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初步把握诗歌感情。 2、学生读、背课文 3、赏读上阕 自读上阕,学生思考:从词中获得哪些信息?能联想出怎样的情景 西风雁叫、白霜晨月一一点明季节、时间,渲染苍凉沉郁的画面 马蹄、喇叭一一军队特有事物 碎一一杂沓、细碎一一行军之急、之速。(山路难行,侧面反映“雄关漫道”) 咽一一西风中时断时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染上词人的主观色彩(乐观者即使走在雨 里也有晴天的心情)。红军自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长征以来,打的多是败仗,湘江 役,损失更是惨重。这一次回军遵义,重攻娄关山,任务是极其艰巨的,红军能否取胜, 红军的命运如何?作为党的领袖,作为重新回到军事指挥岗位的毛泽东,心情是极其沉 重的。他深感任重而道远。通过这个“咽”字,既表现出红军斗争生活的艰苦卓绝,又 渲染了行军途中庄严肃穆的气氛 (3)赏读下阕 朗读下阕,学生思考:下阕表现娄山关战斗的哪一阶段?表达词人怎样的感情 从头越一一攻破险要,战斗胜利 真如铁一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让人联想,这里的“雄关”,虽首指娄山关,但又不 只指娄山关,还应该包括漫长的革命道路上有形无形的各个关口。如铁的雄关漫道反衬 红军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的自豪,反映遵义会议以来的变化。 如海一一多 “残阳如血”这个比喻是否形象?请你造一个比喻句,你把残阳比作什么?(引领学生 比较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感情、胸襟,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 胆识。) 投影显示 我们仍望着落照。通红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远山显出一层层深浅不同的紫色。浓处如酒, 淡处如梦。—一宗璞《废墟的召唤》 (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知识分子眼中的残阳,“浓处如酒,淡处如梦”,这是秀美。)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梦江南]唐·温庭筠 脉脉斜晖写出思妇的失望与愁怨,是缠绵悱恻的凄美。) 如血——色彩浓烈,气魄雄浑,与“苍山如海”共同构成凝重与雄浑的壮美。血色残阳 又让人联想到牺牲,象征革命的胜利需要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象征胜利是用 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两个比喻句寓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如海的苍山象征革命征途上还会遇到更多的关隘,面 临更多的困难。“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预示着未来斗争的艰辛和曲折。也只有经历血 雨腥风的战斗洗礼的军事指挥家,担负着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伟人,才有这样的人格与气 魄,才有这样的胸襟、这样的境界,能正视未来,能预见未来,在眼中呈现“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的壮美
2 (二)、作品欣赏 1、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初步把握诗歌感情。 2、学生读、背课文 3、赏读上阕 自读上阕,学生思考:从词中获得哪些信息?能联想出怎样的情景? 西风雁叫、白霜晨月——点明季节、时间,渲染苍凉沉郁的画面 马蹄、喇叭——军队特有事物 碎——杂沓、细碎——行军之急、之速。(山路难行,侧面反映“雄关漫道”) 咽——西风中时断时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染上词人的主观色彩(乐观者即使走在雨 里也有晴天的心情)。红军自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长征以来,打的多是败仗,湘江一 役,损失更是惨重。这一次回军遵义,重攻娄关山,任务是极其艰巨的,红军能否取胜, 红军的命运如何?作为党的领袖,作为重新回到军事指挥岗位的毛泽东,心情是极其沉 重的。他深感任重而道远。通过这个“咽”字,既表现出红军斗争生活的艰苦卓绝,又 渲染了行军途中庄严肃穆的气氛。 (3)赏读下阕 朗读下阕,学生思考:下阕表现娄山关战斗的哪一阶段?表达词人怎样的感情? 从头越——攻破险要,战斗胜利 真如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让人联想,这里的“雄关”,虽首指娄山关,但又不 只指娄山关,还应该包括漫长的革命道路上有形无形的各个关口。如铁的雄关漫道反衬 红军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的自豪,反映遵义会议以来的变化。 如海——多 “残阳如血”这个比喻是否形象?请你造一个比喻句,你把残阳比作什么?(引领学生 比较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感情、胸襟,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 胆识。) 投影显示 我们仍望着落照。通红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远山显出一层层深浅不同的紫色。浓处如酒, 淡处如梦。——宗璞《废墟的召唤》 (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知识分子眼中的残阳,“浓处如酒,淡处如梦”,这是秀美。)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 [梦江南]唐·温庭筠 (脉脉斜晖写出思妇的失望与愁怨,是缠绵悱恻的凄美。) 如血——色彩浓烈,气魄雄浑,与“苍山如海”共同构成凝重与雄浑的壮美。血色残阳 又让人联想到牺牲,象征革命的胜利需要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象征胜利是用 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两个比喻句寓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如海的苍山象征革命征途上还会遇到更多的关隘,面 临更多的困难。“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预示着未来斗争的艰辛和曲折。也只有经历血 雨腥风的战斗洗礼的军事指挥家,担负着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伟人,才有这样的人格与气 魄,才有这样的胸襟、这样的境界,能正视未来,能预见未来,在眼中呈现“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的壮美
展示交流 1、背课文展示 选择预习中的内容展示 【反思测评 1、归纳上下阙的内容 上阙:写霜晨行军的情形,渲染苍凉沉郁的气氛 下阙:写过娄三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2、通过这首词的学习,总结诗歌的特点,总结阅读诗歌的方法 (1)感情充沛(雄壮、顿挫、刚毅、肃穆、自豪) (2)意境优美(肃穆雄浑) (3)语言凝练(一字传神、寓意深刻) (4)内容跳跃(只选择一个片段或一个画面,给人联想、想象的空间) 【巩固拓展】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填空: ①这首词的词牌是,它跟词的 有关;词题是 ,它跟词的 有关 ②这首词中押韵的字是 。这种韵,在古代四声中属于 声韵 ③“霜晨月。霜晨月”“从头越。从头越”一一这种形式叫 ,其作用是 2、说说你对下面两组意象的理解 ①“马蹄”“喇叭” ②“苍山”“残阳”: ③这首词的基调有下面三种说法,选出正确答案,并说明理由。 A.悲凄B.悲壮C.雄壮 理由是 延伸拓展 阅读毛泽东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做以下各题。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九六五年五月
3 二、 展示交流 1、背课文展示 2、选择预习中的内容展示 【反思测评】 1、归纳上下阙的内容 上阙:写霜晨行军的情形,渲染苍凉沉郁的气氛 下阙:写过娄三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2、通过这首词的学习,总结诗歌的特点,总结阅读诗歌的方法: (1)感情充沛(雄壮、顿挫、刚毅、肃穆、自豪) (2)意境优美(肃穆雄浑) (3)语言凝练(一字传神、寓意深刻) (4)内容跳跃(只选择一个片段或一个画面,给人联想、想象的空间) 【巩固拓展】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填空: ①这首词的词牌是______,它跟词的_______有关;词题是_______,它跟词的________ 有关 ②这首词中押韵的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这种韵,在古代四声中属于________声韵。 ③“霜晨月。霜晨月”“从头越。从头越”——这种形式叫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2、说说你对下面两组意象的理解 ①“马蹄”“喇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苍山”“残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首词的基调有下面三种说法,选出正确答案,并说明理由。 A.悲凄 B.悲壮 C.雄壮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拓展 阅读毛泽东的《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做以下各题。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依次写出这首词押运的字 2、毛泽东出生于湖南,可这里说“千里来寻故地”,该怎样理解? 3、摘出这首词写景的句子,并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 谈谈你对“过了黄洋界(黄洋界,在井冈山西北,地势险要,是当年红军的五大哨口 之一)险处不须看”的理解 答 参考答案 二、1、①忆秦娥曲调娄山关内容 ②烈、月、咽、铁、越、血入 ③叠句强调某个意象 2、提示 ①悲壮的历程②也有象征意义③B或C 延伸拓展 1、山、颜、端、看、寰、间、还、攀 2、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过了38年重游,所以这么说。 3、①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②生气蓬勃,充满活力。 4、不仅是说黄洋界是井冈山的最险处,过了此处,其他地方就不用看了;也是说经过了 革命战火严峻考验的中国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是任何艰难险阻也吓不倒的
4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依次写出这首词押运的字。 答: 。 2、毛泽东出生于湖南,可这里说“千里来寻故地”,该怎样理解? 答: 3、摘出这首词写景的句子,并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 4、谈谈你对“过了黄洋界(黄洋界,在井冈山西北,地势险要,是当年红军的五大哨口 之一)险处不须看”的理解。 答: 参考答案 二、1、①忆秦娥 曲调 娄山关 内容 ②烈、月、咽、铁、越、血 入 ③叠句 强调某个意象 2、提示: ①悲壮的历程 ②也有象征意义 ③B 或 C 延伸拓展 1、山、颜、端、看、寰、间、还、攀 2、1927 年 10 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过了 38 年重游,所以这么说。 3、①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②生气蓬勃,充满活力。 4、不仅是说黄洋界是井冈山的最险处,过了此处,其他地方就不用看了;也是说经过了 革命战火严峻考验的中国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是任何艰难险阻也吓不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