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与组织学》实验课 目录 实验课程简介 实验守则及要求 实验一上皮组织 实验二结缔组织 实验三肌组织 实验四神经组织 实验五运动系统 实验六消化系统 实验七呼吸系统 实验八心血管系统 实验九泌尿系统 实验十生殖系统 实验十一免疫系统 实验十二内分泌系统 前言 《人体解剖与组织学》实验课程简介 本实验课程的目的在于把理论课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实习标本互相印证,以加深和巩,固对理论部分的理解,并通 过实习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作风及基本技术操作,逐步达到独立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切片观察的能力,从而提 高独立思考和分析综合的水平, 实验守则及要求 一、实验前
《人体解剖与组织学》实验课 目 录 实验课程简介 实验守则及要求 实验一 上皮组织 实验二 结缔组织 实验三 肌组织 实验四 神经组织 实验五 运动系统 实验六 消化系统 实验七 呼吸系统 实验八 心血管系统 实验九 泌尿系统 实验十 生殖系统 实验十一 免疫系统 实验十二 内分泌系统 前言 《人体解剖与组织学》实验课程简介 本实验课程的目的在于把理论课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实习标本互相印证,以加深和巩固对理论部分的理解,并通 过实习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作风及基本技术操作,逐步达到独立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切片观察的能力,从而提 高独立思考和分析综合的水平。 实验守则及要求 一、 实验前:
1.复习好理论知识,预习实习指导,以便充分利用实验时间,提高效率 2,先检宣所使用的显微互动系统、显微镜和标本切片,是否可以正常使用、破损和缺失 二、实验时 1.要爱护显微镜及标本,损坏者要求及时报告,并给以赔偿。 2.固定座位,不得随意调动。实习桌少放物件,保持充分的工作空间, 三、实验后:将组织学切片放回原处,显微镜调最低亮度关机,关闭电脑,并将实验室整理干净 附: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拿显微镜时,不能用手随便提起,应以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保持镜身平正,轻拿轻放 2插上电源,打开显微镜开关,选择适当亮度。 3.观察时把低倍镜(10×接物镜)转到镜筒正下方,将切片至于载物台上,用标本移动器固定,一定要使盖玻片 向上,并将要观察之组织对准载物台圆孔的中央,将载物台移到上限。 4.双眼观察,调节接目镜,逆时针转动粗调节器,直至物象清晰为止。切忌不能将载物台从下向上移动调焦。 5.使用高倍镜时(40×接物镜),当低倍镜调清晰后,直接将高倍镜转换过来,用细调节器略加调节就可观察。 6显微镜观察完毕后,取下切片,将镜头叉开,镜筒降至最低位置,灯光亮度调至最低,关闭开关,拔出电源插 头。 7,镜头有灰尘附着时,绝不能用口吹或是用手擦,应以擦镜纸轻拭之,经常保持显微镜的清洁。 总之,要牢记观察显微镜切片标本的原则,载物台从上向下移动调焦,先用低倍镜观察标本全貌,选择典型,再用 高倍镜观察重点微细结构。 实验一上皮组织 一、实验目的 掌握各种被覆上皮的分布和结构特点 二、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 复习好理论知识,预习实习指导,以便充分利用实验时间,提高效率。 2. 先检查所使用的显微互动系统、显微镜和标本切片,是否可以正常使用、破损和缺失 二、 实验时: 1. 要爱护显微镜及标本,损坏者要求及时报告,并给以赔偿。 2. 固定座位,不得随意调动。实习桌少放物件,保持充分的工作空间。 三、 实验后:将组织学切片放回原处,显微镜调最低亮度关机,关闭电脑,并将实验室整理干净 附: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拿显微镜时,不能用手随便提起,应以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保持镜身平正,轻拿轻放。 2.插上电源,打开显微镜开关,选择适当亮度。 3.观察时把低倍镜(10×接物镜)转到镜筒正下方,将切片至于载物台上,用标本移动器固定,一定要使盖玻片 向上,并将要观察之组织对准载物台圆孔的中央,将载物台移到上限。 4.双眼观察,调节接目镜,逆时针转动粗调节器,直至物象清晰为止。切忌不能将载物台从下向上移动调焦。 5.使用高倍镜时(40×接物镜),当低倍镜调清晰后,直接将高倍镜转换过来,用细调节器略加调节就可观察。 6.显微镜观察完毕后,取下切片,将镜头叉开,镜筒降至最低位置,灯光亮度调至最低,关闭开关,拔出电源插 头。 7.镜头有灰尘附着时,绝不能用口吹或是用手擦,应以擦镜纸轻拭之。经常保持显微镜的清洁。 总之,要牢记观察显微镜切片标本的原则,载物台从上向下移动调焦,先用低倍镜观察标本全貌,选择典型,再用 高倍镜观察重点微细结构。 实验一 上皮组织 一、 实验目的 掌握各种被覆上皮的分布和结构特点 二、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组织学切片 三、实验内容: 组织学切片观察 (一)单层扁平上皮 染色:硝酸银 观察:(表面观) [低倍镜]细胞彼此之间呈锯齿状或波浪状互相嵌合 [高倍镜]细胞呈不规则形或多边形,细胞边缘着黑色,为相邻细胞之间的细胞间质。 (二)单层立方上皮 染色:HE 观察: [肉眼]标本呈长方形,实质性器官。 [低倍镜]肾髓质有大量肾小管、集合管的切面,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构成,找到圆形细胞 核排列整齐、分界清楚的集合管上皮,转高倍镜观察。 [高倍镜]管壁上皮细胞近似于立方形,胞质弱嗜酸性,核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央。 此种上皮还分布在何处? (三)单层柱状上皮 染色:HE 观察: [肉眼]切面为长条状,标本上一侧有指状突起的小肠腔面,在突起上还有更细小的突起叫 绒毛。 [低倍镜]绒毛的表面均有一层柱状上皮被复。在柱状上皮之间可看到散在空泡状圆形结构 (有的切面染成深蓝色)即为杯状细胞(腺细胞)。 [高倍镜]选择上皮排列整齐的部位进行观察。 1柱状上皮细胞:排列成一层,胞质着粉红色。细胞游离面有一薄层,呈暗红色的纵纹样 的膜状结构称为纹状缘。胞核位于细胞基底部,为椭圆形,染成蓝紫色,可见核仁
显微镜、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组织学切片 三、 实验内容: 组织学切片观察: (一) 单层扁平上皮 染色:硝酸银 观察:(表面观) [低倍镜]细胞彼此之间呈锯齿状或波浪状互相嵌合 [高倍镜]细胞呈不规则形或多边形,细胞边缘着黑色,为相邻细胞之间的细胞间质。 (二) 单层立方上皮 染色:HE 观察: [肉眼] 标本呈长方形,实质性器官。 [低倍镜]肾髓质有大量肾小管、集合管的切面,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构成,找到圆形细胞 核排列整齐、分界清楚的集合管上皮,转高倍镜观察。 [高倍镜]管壁上皮细胞近似于立方形,胞质弱嗜酸性,核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央。 此种上皮还分布在何处? (三) 单层柱状上皮 染色:HE 观察: [肉眼]切面为长条状,标本上一侧有指状突起的小肠腔面,在突起上还有更细小的突起叫 绒毛。 [低倍镜]绒毛的表面均有一层柱状上皮被复。在柱状上皮之间可看到散在空泡状圆形结构 (有的切面染成深蓝色)即为杯状细胞(腺细胞)。 [高倍镜]选择上皮排列整齐的部位进行观察。 1.柱状上皮细胞:排列成一层,胞质着粉红色。细胞游离面有一薄层,呈暗红色的纵纹样 的膜状结构称为纹状缘。胞核位于细胞基底部,为椭圆形,染成蓝紫色,可见核仁
2杯状细胞:散在于柱状细胞之间,如高脚酒杯形状,细胞顶端膨大,底部细窄。在顶部 圆形部分染色浅(或深蓝色)似空泡状,这是因为杯形细胞产生的分泌颗粒,在制片过程中被 溶解破坏所致。细胞核被挤压在基部,呈倒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着色深。 (四)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染色:HE 观察: [肉眼]气管横断面呈椭圆形结构,被复腔面紫色薄层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低倍镜]在官腔之腔面,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游离面与基底面都很整齐,但核位置高低 不一致,密集着深色。 【高倍镜]上皮细胞密集排列成层,界限不清,大都是柱状细胞,表面有一排细而整齐的纤 毛,基底侧细胞核都属于其它类型细胞(梭形细胞、基底细胞)的胞核。由于这些核不在同一 平面上。因此显示几层排列的核,似乎是复层,实际上是单层上皮。 上皮细胞的基部与深层结缔组织相接处,有染成粉色均质膜状结构,成为基膜。 (五)复层扁平上皮 染色:HE 观察 [肉眼]食道的横断面,官腔面被覆有染色的上皮为复层扁平(鳞状)上皮。 [低倍镜]复层扁平上皮为多层细胞,各层细胞形态不一,其下方的结缔组织呈不规则的乳 头状突起。伸入上皮组织,因此上皮的基底面凹凸不平。 [高倍镜]上皮表层细胞呈扁平形、核亦扁平。上皮依此命名。中间部分细胞为不规则的多 角形、核圆。深层(基底)细胞呈单层矮柱状,核卵圆形,胞质中核外染色质多,故为深蓝 色。 (六)变移上皮 染色:HE 观察: 1.空虚时 [肉眼]标本呈矩形,腔面有着紫蓝色的薄层结构,为变移上皮所在处
2.杯状细胞:散在于柱状细胞之间,如高脚酒杯形状,细胞顶端膨大,底部细窄。在顶部 圆形部分染色浅(或深蓝色)似空泡状,这是因为杯形细胞产生的分泌颗粒,在制片过程中被 溶解破坏所致。细胞核被挤压在基部,呈倒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着色深。 (四)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染色:HE 观察: [肉眼]气管横断面呈椭圆形结构,被复腔面紫色薄层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低倍镜]在官腔之腔面,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游离面与基底面都很整齐,但核位置高低 不一致,密集着深色。 [高倍镜]上皮细胞密集排列成层,界限不清,大都是柱状细胞,表面有一排细而整齐的纤 毛,基底侧细胞核都属于其它类型细胞(梭形细胞、基底细胞)的胞核。由于这些核不在同一 平面上。因此显示几层排列的核,似乎是复层,实际上是单层上皮。 上皮细胞的基部与深层结缔组织相接处,有染成粉色均质膜状结构,成为基膜。 (五) 复层扁平上皮 染色:HE 观察: [肉眼]食道的横断面,官腔面被覆有染色的上皮为复层扁平(鳞状)上皮。 [低倍镜]复层扁平上皮为多层细胞,各层细胞形态不一,其下方的结缔组织呈不规则的乳 头状突起。伸入上皮组织,因此上皮的基底面凹凸不平。 [高倍镜]上皮表层细胞呈扁平形、核亦扁平。上皮依此命名。中间部分细胞为不规则的多 角形、核圆。深层(基底)细胞呈单层矮柱状,核卵圆形,胞质中核外染色质多,故为深蓝 色。 (六) 变移上皮 染色:HE 观察: 1.空虚时 [肉眼]标本呈矩形,腔面有着紫蓝色的薄层结构,为变移上皮所在处
[低倍镜]上皮细胞较厚,约7~8层,表层细胞大,嗜酸性较强,基底面较平坦 「高倍镜]细胞层数较多,表层细胞大,呈立方形,称盖细胞。盖细胞胞质丰富,核圆形 有的可见双核。中间数层细胞呈多边形或倒梨形。基层细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状 2.扩张时 [低倍镜]上皮细胞较薄,约2~3层。 [高倍镜]细胞层数明显减少,细胞趋于扁圆,基本没有倒梨形、立方形等。 四、思考题 1.通过观察切片,总结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 2.比较复层扁平上皮和变移上皮的结构特点 五、作业 绘制单层柱状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结构图 实验二结缔组织 一、实验目的 熟悉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的分布和结构特点 掌握各种血细胞的显微结构特点 掌握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弹性软骨的显微结构特点 二、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组织学切片 三、实验内容: 组织学切片观察 (一)疏松结缔组织装片 染色:整装铺片。活体注射胎盘蓝、伊红醛品红染色。 本标本是观察疏松结缔组织中主要是细胞和细胞间质成分,以及它们在自然状态下存在的形式。 观察: [低倍镜]选择肠系膜较薄的地方,可见到许多纤维与深染的细胞
[低倍镜]上皮细胞较厚,约7~8层,表层细胞大,嗜酸性较强,基底面较平坦。 [高倍镜]细胞层数较多,表层细胞大,呈立方形,称盖细胞。盖细胞胞质丰富,核圆形, 有的可见双核。 中间数层细胞呈多边形或倒梨形。基层细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状。 2.扩张时 [低倍镜] 上皮细胞较薄,约2~3层。 [高倍镜]细胞层数明显减少,细胞趋于扁圆,基本没有倒梨形、立方形等。 四、 思考题 1. 通过观察切片,总结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 2. 比较复层扁平上皮和变移上皮的结构特点 五、 作业 绘制单层柱状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结构图 实验二 结缔组织 一、 实验目的 熟悉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的分布和结构特点 掌握各种血细胞的显微结构特点 掌握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弹性软骨的显微结构特点 二、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组织学切片 三、 实验内容: 组织学切片观察: (一) 疏松结缔组织装片 染色:整装铺片。活体注射胎盘蓝、伊红-醛品红染色。 本标本是观察疏松结缔组织中主要是细胞和细胞间质成分,以及它们在自然状态下存在的形式。 观察: [低倍镜]选择肠系膜较薄的地方,可见到许多纤维与深染的细胞
纤维 1胶原纤维(白纤维):较多,染成粉红色伊红着色,较粗大,弯曲,有分支交织成网。 2弹性纤维(黄纤维):较少染成紫色,醛品红着色,细而直,有分支吻合成网。 [高倍镜]继续观察纤维形态,然后观察下述细胞: 1巨噬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多突,胞质染色浅,含有大小不等的呈蓝色台盘蓝颗粒, 借以了解细胞形态,胞核未染,没显示出。 2肥大细胞:圆或卵圆形,胞质中充满粗大紫色颗粒,分布均匀,大小相等。细胞核由于 未着色而是一白色发亮区域或不能看到 (二)致密结缔组织 显微镜观察:大量胶原纤维密集平行排列,细胞较少,分布于纤维之间,呈扁平状,有突起。 (三)脂肪组织 [低倍镜]脂肪组织被疏松结缔组织分割成许多小叶,小叶有成团的脂肪细胞。在制片过程 中,由于细胞的脂滴被酒精溶解,故细胞呈空泡状。在结缔组织有血管、神经断面。 [高倍镜]脂肪细胞。 (四)透明软骨 [肉眼]标本呈环形,其中可见淡篮色的“C”形结构,即透明软骨环。 [低倍镜]气管腔面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外为结缔组织,其中含有腺体,再往外可见透 明软骨环,包在软骨环周围的致密结缔组织即为软骨膜(perichondrium),分、外两层,外层 纤维多细胞少,内层则相反。 靠近软骨膜的软骨细胞(chondrocyte)较小,扁椭圆形,单个存在,靠近中央的变大、变 圆,常成群分布称同源细胞群(isogenous group)。软骨细胞生活状态充满软骨陷窝 (cartilage lacuna),切片中,软骨细胞皱缩,周围的腔隙,即部分软骨陷窝。基质中的胶原 原纤维,光镜下看不到,为什么?包在软骨陷窝周围的基质呈强嗜碱性,即软骨囊(cartilage capsule)。 [高倍镜]软骨细胞、软骨囊、同源细胞群和软骨膜。 (五)弹性软骨 [低倍镜]耳廓表面覆以皮肤,深面有染成长条状的弹性软骨
纤维: 1.胶原纤维(白纤维):较多,染成粉红色伊红着色,较粗大,弯曲,有分支交织成网。 2.弹性纤维(黄纤维):较少染成紫色,醛品红着色,细而直,有分支吻合成网。 [高倍镜]继续观察纤维形态,然后观察下述细胞: 1.巨噬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多突,胞质染色浅,含有大小不等的呈蓝色台盘蓝颗粒, 借以了解细胞形态,胞核未染,没显示出。 2.肥大细胞:圆或卵圆形,胞质中充满粗大紫色颗粒,分布均匀,大小相等。细胞核由于 未着色而是一白色发亮区域或不能看到。 (二) 致密结缔组织 显微镜观察:大量胶原纤维密集平行排列,细胞较少,分布于纤维之间,呈扁平状,有突起。 (三) 脂肪组织 [低倍镜]脂肪组织被疏松结缔组织分割成许多小叶,小叶有成团的脂肪细胞。在制片过程 中,由于细胞的脂滴被酒精溶解,故细胞呈空泡状。在结缔组织有血管、神经断面。 [高倍镜]脂肪细胞。 (四) 透明软骨 [肉眼]标本呈环形,其中可见淡篮色的“C”形结构,即透明软骨环。 [低倍镜]气管腔面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外为结缔组织,其中含有腺体,再往外可见透 明软骨环,包在软骨环周围的致密结缔组织即为软骨膜(perichondrium),分、外两层,外层 纤维多细胞少,内层则相反。 靠近软骨膜的软骨细胞(chondrocyte)较小,扁椭圆形,单个存在,靠近中央的变大、变 圆,常成群分布称同源细胞群(isogenous group)。软骨细胞生活状态充满软骨陷窝 (cartilage lacuna),切片中,软骨细胞皱缩,周围的腔隙,即部分软骨陷窝。基质中的胶原 原纤维,光镜下看不到,为什么?包在软骨陷窝周围的基质呈强嗜碱性,即软骨囊(cartilage capsule)。 [高倍镜]软骨细胞、软骨囊、同源细胞群和软骨膜。 (五) 弹性软骨 [低倍镜]耳廓表面覆以皮肤,深面有染成长条状的弹性软骨
【高倍镜]软骨细胞核和软骨基质未被染色。弹性纤维着深棕色,交织成网,分布于基质 中。 (六)纤维软骨 [低倍镜]可见大量排列的胶原纤维束:软骨细胞较小而少,成行排列在纤维束之间,基质 弱嗜碱性。 [高倍镜]软骨细胞 (七)人血涂片 染色:瑞氏染色(伊红-美兰)甲醇固定 观察: [低倍镜]选择细胞均匀的地点,涂片上白细胞多被推向边缘。故观察时注意选择部位。 [高倍镜]分辨红细胞,各种白细胞,血小板。 1红细胞:数量多,为小而圆的无核细胞,染成粉红色。在涂片上多为正面观,由于红细 胞成双凹盘状,故细胞边缘染色比中央的深。 2.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数量最多的一种,占白细胞50-70%,胞质淡红色,有细而分布均 匀的中性颗粒,染成粉紫色,核多分叶。可为杆状或2-5叶以三叶最多,染成紫色。 3.嗜酸性粒细胞:比嗜中性白细胞稍大,占0.5-3%,较难找。胞质呈粉红色,含有粗大而 分布均匀的嗜酸性颗粒,染成红色。细胞核多为两叶。 4.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占0-1%,不易找到。胞质染成淡粉色,含有大小不等,分布 不均匀的嗜碱性颗粒,为深紫蓝色,充满胞质,常常遮盖胞核。胞核性状不规则或半月形,位 细胞中央。 5.淋巴细胞:较多占20-30%,体积大小不等,以小淋巴细胞为多,其体积似红细胞,大淋 巴细胞体积大。淋巴细胞胞核占胞体大部分,染色深,呈深紫色。胞质很少呈天蓝色围绕核的 周围。 6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细胞,数量较少占3-8%,核呈马蹄形成肾形,染色质较少, 故核染色较浅而比较明亮。胞质为浅蓝灰色,含噬天青颗粒,分散分布较少。 7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成群存在于红细胞之间。呈小的粉红色点状结构。 四、思考题
[高倍镜]软骨细胞核和软骨基质未被染色。弹性纤维着深棕色,交织成网,分布于基质 中。 (六) 纤维软骨 [低倍镜]可见大量排列的胶原纤维束;软骨细胞较小而少,成行排列在纤维束之间,基质 弱嗜碱性。 [高倍镜]软骨细胞 (七) 人血涂片 染色:瑞氏染色(伊红-美兰)甲醇固定 观察: [低倍镜]选择细胞均匀的地点,涂片上白细胞多被推向边缘。故观察时注意选择部位。 [高倍镜]分辨红细胞,各种白细胞,血小板。 1.红细胞:数量多,为小而圆的无核细胞,染成粉红色。在涂片上多为正面观,由于红细 胞成双凹盘状,故细胞边缘染色比中央的深。 2.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数量最多的一种,占白细胞50-70%,胞质淡红色,有细而分布均 匀的中性颗粒,染成粉紫色,核多分叶。可为杆状或2-5叶以三叶最多,染成紫色。 3.嗜酸性粒细胞:比嗜中性白细胞稍大,占0.5-3%,较难找。胞质呈粉红色,含有粗大而 分布均匀的嗜酸性颗粒,染成红色。细胞核多为两叶。 4.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占0-1%,不易找到。胞质染成淡粉色,含有大小不等,分布 不均匀的嗜碱性颗粒,为深紫蓝色,充满胞质,常常遮盖胞核。胞核性状不规则或半月形,位 细胞中央。 5.淋巴细胞:较多占20-30%,体积大小不等,以小淋巴细胞为多,其体积似红细胞,大淋 巴细胞体积大。淋巴细胞胞核占胞体大部分,染色深,呈深紫色。胞质很少呈天蓝色围绕核的 周围。 6.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细胞,数量较少占3-8%,核呈马蹄形成肾形,染色质较少, 故核染色较浅而比较明亮。胞质为浅蓝灰色,含噬天青颗粒,分散分布较少。 7.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成群存在于红细胞之间。呈小的粉红色点状结构。 四、 思考题
1.通过观察切片,比校三种软骨的组织学结构特点的异同 2.如何在镜下区分三种有粒白细胞? 五、作业 绘制四种血细胞。 实验三肌组织 一、实验目的 掌握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分布和结构特点 二、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组织学切片 三、实验内容: 组织学切片观察 (一)骨胳肌 染色:H、E 观察 [肉眼]:标本上长条形为骨骼肌纵切面,椭圆形为骨骼肌横切面。 [低倍镜] 1纵切面:肌纤维呈长柱形,肌膜下有多个椭圆形或杆状的细胞核,蓝紫色,染色浅,核 仁明显。 2横切面:肌纤维聚合成束,肌束间为结缔组织包绕,称为肌束膜。 [高倍镜] 1.纵切面:在肌纤维中有肌原纤维为纵行排列的细丝。调节光线使视野稍暗后,可见明暗 相间的横纹。 2横切面:肌纤维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不能见到横纹,肌原纤维呈小点状,染成粉红 色,肌原纤维之间为胞质。细胞核位于肌纤维的周边,可见多个紫色的圆形核。 (二)心肌
1. 通过观察切片,比较三种软骨的组织学结构特点的异同 2. 如何在镜下区分三种有粒白细胞? 五、 作业 绘制四种血细胞。 实验三 肌组织 一、 实验目的 掌握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分布和结构特点 二、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组织学切片 三、 实验内容: 组织学切片观察: (一)骨骼肌 染色:H、E 观察: [肉眼]:标本上长条形为骨骼肌纵切面,椭圆形为骨骼肌横切面。 [低倍镜] 1.纵切面:肌纤维呈长柱形,肌膜下有多个椭圆形或杆状的细胞核,蓝紫色,染色浅,核 仁明显。 2.横切面:肌纤维聚合成束,肌束间为结缔组织包绕,称为肌束膜。 [高倍镜] 1.纵切面:在肌纤维中有肌原纤维为纵行排列的细丝。调节光线使视野稍暗后,可见明暗 相间的横纹。 2.横切面:肌纤维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不能见到横纹,肌原纤维呈小点状,染成粉红 色,肌原纤维之间为胞质。细胞核位于肌纤维的周边,可见多个紫色的圆形核。 (二)心肌
染色:H、E 观察: [高倍镜]纵切面:纵行的心肌纤维彼此平行,有分支相吻合成网,网眼间有结缔组织和丰 富的毛细血管。肌浆中肌原纤维纵行排列,其横纹不如骨骼肌明显:细胞核呈卵圆形,位于肌 纤维中央。使视野稍暗后,在心肌纤维每隔一定距离处,可见较深的阶梯样细线,为闰盘 (板)。 (三)平滑肌 染色:H、E 观察: [肉眼]有两块组织,薄者为膨胀的膀胱,厚着为收缩状态的膀胱。染为红色处为膀胱壁的 平滑肌。 [低倍镜]在移行上皮组织的下面,找到染成深红色的平滑肌组织。较附近的结缔组织为 红。由于膀胱内平滑肌组织数层分布,各层平滑肌纤维排列方向不同,故可见肌纤维的纵横节 面。 [高倍镜] 1平滑肌纤维纵切面:呈长梭形、胞质染成粉红色。胞核长杆状,位于肌纤维中央。肌纤 维之间有结缔组织。 2.平滑肌纤维横切面:呈大小不等的圆形,有的肌纤维内可见蓝紫色细胞核的横断面。大 多肌纤维只有粉红色的胞质。 四、思考题 试比较三种肌组织光镜结构的异同 五、作业 绘制骨骼肌、平滑肌的纵切面、横切面结构图 实验四神经组织 一、实验目的 熟悉脊髓横切面的显微结构特点
染色:H、E 观察: [高倍镜]纵切面:纵行的心肌纤维彼此平行,有分支相吻合成网,网眼间有结缔组织和丰 富的毛细血管。肌浆中肌原纤维纵行排列,其横纹不如骨骼肌明显;细胞核呈卵圆形,位于肌 纤维中央。使视野稍暗后,在心肌纤维每隔一定距离处,可见较深的阶梯样细线,为闰盘 (板)。 (三)平滑肌 染色:H、E 观察: [肉眼]有两块组织,薄者为膨胀的膀胱,厚着为收缩状态的膀胱。染为红色处为膀胱壁的 平滑肌。 [低倍镜]在移行上皮组织的下面,找到染成深红色的平滑肌组织。较附近的结缔组织为 红。由于膀胱内平滑肌组织数层分布,各层平滑肌纤维排列方向不同,故可见肌纤维的纵横节 面。 [高倍镜] 1.平滑肌纤维纵切面:呈长梭形、胞质染成粉红色。胞核长杆状,位于肌纤维中央。肌纤 维之间有结缔组织。 2.平滑肌纤维横切面:呈大小不等的圆形,有的肌纤维内可见蓝紫色细胞核的横断面。大 多肌纤维只有粉红色的胞质。 四、 思考题 试比较三种肌组织光镜结构的异同 五、 作业 绘制骨骼肌、平滑肌的纵切面、横切面结构图。 实验四 神经组织 一、 实验目的 熟悉脊髓横切面的显微结构特点
熟悉有髓神经显微的显微结构特点 二、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组织学切片 三、实验内容: 组织学切片观察: (一)脊髓横切 染色:H、E 观察 [肉眼]:脊髓横断面呈扁圆形,在脊髓中央可看到呈H形,染色较暗得的部分为灰质,其 端较宽为脊髓前角,即在此处找运动细胞。 [低倍镜]先找到前角,可见许多散在神经细胞为前角运动细胞,体积较大,选择其中的结 构较完整的细胞用高倍镜观察。 [高倍镜]前角运动细胞,为多极神经元,有的细胞可见数个突起,由于断面不同,突起多 少不定,长短不一。 1胞体:较大,呈多角形。胞核大而圆,居中,核染色浅,核仁一个大而明显,染成红 色。 胞质中有散在蓝紫色不规则的小物块物质嗜碱性,称为尼氏体。在神经元周围,有许多小的圆形或椭 圆形的细胞核,而胞质不显,是神经胶质细胞, 2胞突:树突、轴突不易分清。树突量多内含尼氏体。轴突只有一个,自胞体伸出区域不 含尼氏体叫轴丘,见到轴丘方能确定为轴突。轴突不含尼氏体。 (二)有髓神经纤维纵横切 染色:H、E 观察: [肉眼]:长条形是神经的纵切面,圆形是神经横切面。 [低倍镜]:了解神经的组成,观察横切面。 1、神经外膜:包围在整个神经外面,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小血管和神经 2、神经束膜:由许多神经纤维与周围的结缔组织组成神经束,周围的结缔组织称束膜
熟悉有髓神经显微的显微结构特点 二、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组织学切片 三、 实验内容: 组织学切片观察: (一) 脊髓横切 染色:H、E 观察: [肉眼]:脊髓横断面呈扁圆形,在脊髓中央可看到呈H形,染色较暗得的部分为灰质,其一 端较宽为脊髓前角,即在此处找运动细胞。 [低倍镜]先找到前角,可见许多散在神经细胞为前角运动细胞,体积较大,选择其中的结 构较完整的细胞用高倍镜观察。 [高倍镜]前角运动细胞,为多极神经元,有的细胞可见数个突起,由于断面不同,突起多 少不定,长短不一。 1.胞体:较大,呈多角形。胞核大而圆,居中,核染色浅,核仁一个大而明显,染成红 色。 胞质中有散在蓝紫色不规则的小物块物质嗜碱性,称为尼氏体。在神经元周围,有许多小的圆形或椭 圆形的细胞核,而胞质不显,是神经胶质细胞。 2.胞突:树突、轴突不易分清。树突量多内含尼氏体。轴突只有一个,自胞体伸出区域不 含尼氏体叫轴丘,见到轴丘方能确定为轴突。轴突不含尼氏体。 (二) 有髓神经纤维纵横切 染色:H、E 观察: [肉眼]:长条形是神经的纵切面,圆形是神经横切面。 [低倍镜]:了解神经的组成,观察横切面。 1、神经外膜:包围在整个神经外面,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小血管和神经。 2、神经束膜:由许多神经纤维与周围的结缔组织组成神经束,周围的结缔组织称束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