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自主组材系列 诗歌鉴赏专题·类型 皖智·语文组整理2010.4 。写景类诗歌鉴赏方法 ()鉴赏方法:抓住意象,配合关键词 白高考范例解析 1.(2007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②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分析】抓住意象“农人”“南亩”,配合关键词“倾家”“事” 【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2.(2007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礻颉⑦之。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李前(草名),可食。② 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礻颉ε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 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概括描述。 【分析】抓住“芣苢”这个意象,配合诗中的动词和诗下的注释一一妇女采野菜,且是边采 边唱,那么所描绘的应该是一种欢快的劳动场景 【答案】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3.(2006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晓上空泠峡①王罔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 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 ①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1 二轮复习自主组材系列 诗歌鉴赏专题·类型 皖智·语文组 整理 2010.4 一。写景类诗歌鉴赏方法 ㈠鉴赏方法:抓住意象,配合关键词 ㈡高考范例解析: 1.(2007 全国卷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②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答: 【分析】抓住意象“农人”“南亩”,配合关键词“倾家”“事”。 【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2.(2007 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芣 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礻颉⑦之。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李前(草名),可食。② 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礻颉: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 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概括描述。 答: 【分析】抓住“芣苢”这个意象,配合诗中的动词和诗下的注释——妇女采野菜,且是边采 边唱,那么所描绘的应该是一种欢快的劳动场景。 【答案】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3.(2006 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 分) 晓上空泠峡① 王罔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 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 ①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答:
【分析】诗的前两句,我们应该抓住“南风”“驿亭”“空泠”三个意象,配合关键词“拂” “牵缆”“五更”(或诗题中的“晓”)“上”,就可以勾勒出画面 【答案】拂晓时分,猎猎南风欥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 而上 二。情感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分类:写情的诗一般可分为以景传情、以事传情和以物传情三种类型。 白具体分析 1.以景传情的:抓住意象特点,配合关键词,导出情感 ①1)(20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干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①“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分析】“水”的意象,在送别诗中,是用来象征情感的,“水送无穷树”,“水长”即“情 长”,表现的是惜别之情:“云埋山”是说云遮住了前路,喻指前途艰险阻隔,表现出为友 人担心,充满关切之情:水阔山高,使人产生前路茫茫之感慨 【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 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2005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②“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分析】抓住意象“露”“阶”“苔”,“露”的特点—一清冷,“阶”下生“苔”表明久 无人迹,只见风吹露水,滴落阶下,不见人来,可见幽静。当此之时,作者思念友人,孤独 寂寞之情流泻而出 【答案】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孤单、寂寞的情怀 3)(2006湖北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②这首诗的三、四两句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分析】意象:“日”、“寒鸦”、“水”。抓住其特点,配合关键词一一日已“晚”,提 供背景,点明时间:寒鸦“飞尽”都已归巢,诗人却独立江边还在遥望,进行对比;“水
2 【分析】诗的前两句,我们应该抓住“南风”“驿亭”“空泠”三个意象,配合关键词“拂” “牵缆”“五更”(或诗题中的“晓”)“上”,就可以勾勒出画面。 【答案】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 而上。 二。情感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㈠分类:写情的诗一般可分为以景传情、以事传情和以物传情三种类型。 ㈡具体分析: 1.以景传情的:抓住意象特点,配合关键词,导出情感 ⑴(2007 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①“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 【分析】“水”的意象,在送别诗中,是用来象征情感的,“水送无穷树”,“水长”即“情 长”,表现的是惜别之情;“云埋山”是说云遮住了前路,喻指前途艰险阻隔,表现出为友 人担心,充满关切之情;水阔山高,使人产生前路茫茫之感慨。 【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 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⑵(2005 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②“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分析】抓住意象“露”“阶”“苔”,“露”的特点——清冷,“阶”下生“苔”表明久 无人迹,只见风吹露水,滴落阶下,不见人来,可见幽静。当此之时,作者思念友人,孤独 寂寞之情流泻而出。 【答案】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孤单、寂寞的情怀。 ⑶(2006 湖北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②这首诗的三、四两句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 【分析】意象:“日”、“寒鸦”、“水”。抓住其特点,配合关键词——日已“晚”,提 供背景,点明时间;寒鸦“飞尽”都已归巢,诗人却独立江边还在遥望,进行对比;“水
这个意象取“绵延不尽”之意,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在送别诗中常用,如“孤帆 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水长”即“情长”。江水“悠悠”,就是表现诗人对友 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去,直到很晚。秋夜清冷,乌鸦都已归巢,唯余 江水悠悠。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思念之情 2.以事传情的(可能涉及到人物形象):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把握作者的情感 (1)(20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②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分析】题目中说,句句有怨,那么答题的时候就要句句分析,抓住关键词“岁岁”“朝朝” “三春白雪”“黄河”“黑山”,就能明了“征人”为什么怨了。 【答案】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②2)(2006年江苏卷)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阕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①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分析】抓住关键词“去年”“到家”“今年”“天涯”两相对比,诗人的情感不言自明。 【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3)(2007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仼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 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①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 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分析】题目中已经把关键词点明,举杯销愁,酒醒愁却更浓,所以用“咨嗟”一词,表现 了苦闷无法派遣。那么,是什么样的苦闷呢?诗中注释告诉我们当时苏轼在密州做地方官, 显然是贬谪在外,志不得申的苦闷。“休对”是说还是不要想那些了,“且将”是暂且将感 情寄托于新茶诗酒吧,诗人是想极力把苦闷忘却。 答案】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 遣的心情
3 这个意象取“绵延不尽”之意,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在送别诗中常用,如“孤帆 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水长”即“情长”。江水“悠悠”,就是表现诗人对友 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去,直到很晚。秋夜清冷,乌鸦都已归巢,唯余 江水悠悠。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思念之情。 2.以事传情的(可能涉及到人物形象):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把握作者的情感。 ⑴(2004 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②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分析】题目中说,句句有怨,那么答题的时候就要句句分析,抓住关键词“岁岁”“朝朝” “三春白雪”“黄河”“黑山”,就能明了“征人”为什么怨了。 【答案】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⑵(2006 年江苏卷)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①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分析】抓住关键词“去年”“到家”“今年”“天涯”两相对比,诗人的情感不言自明。 【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⑶(2007 全国卷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 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①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 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 【分析】题目中已经把关键词点明,举杯销愁,酒醒愁却更浓,所以用“咨嗟”一词,表现 了苦闷无法派遣。那么,是什么样的苦闷呢?诗中注释告诉我们当时苏轼在密州做地方官, 显然是贬谪在外,志不得申的苦闷。“休对”是说还是不要想那些了,“且将”是暂且将感 情寄托于新茶诗酒吧,诗人是想极力把苦闷忘却。 【答案】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 遣的心情
4)(207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②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答 【分析】王诗:一、二句中,我们抓住“独坐”“空堂”两词,就可明白诗人此时的孤寂 抓住“悲双鬓”一词,就可知诗人感慨岁月流逝的悲伤。三、四句是写景的,那我们就抓住 意象来分析,雨中果落,灯下虫鸣,氛围凄清,漫出哀伤之情。周诗:写的是夜间读书之事, 抓住“不知”这个关键词,不知室外景物变化,可见出诗人读书的专注和认真 【答案】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 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 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 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 3.以物传情的:抓住关键词或物的特点把握作者传达的感情。 (1)(2007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⑨。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②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前两句直抒胸臆,有老骥伏枥的气概。后三句中,我们应抓住有“狐兔”“思汝” 这些词,借人间尚有许多狐兔,思念鹰,言其欲像雄鹰搏击狐兔一样,消除恶人、小人,表 到了自己胸中的抱负志向 【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 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2)(2007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小斋即事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4 ⑷(2007 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 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②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 分) 答: 【分析】王诗:一、二句中,我们抓住“独坐”“空堂”两词,就可明白诗人此时的孤寂, 抓住“悲双鬓”一词,就可知诗人感慨岁月流逝的悲伤。三、四句是写景的,那我们就抓住 意象来分析,雨中果落,灯下虫鸣,氛围凄清,漫出哀伤之情。周诗:写的是夜间读书之事, 抓住“不知”这个关键词,不知室外景物变化,可见出诗人读书的专注和认真。 【答案】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 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 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 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 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 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 分) 3.以物传情的:抓住关键词或物的特点把握作者传达的感情。 ⑴(2007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H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②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分析】前两句直抒胸臆,有老骥伏枥的气概。后三句中,我们应抓住有“狐兔”“思汝” 这些词,借人间尚有许多狐兔,思念鹰,言其欲像雄鹰搏击狐兔一样,消除恶人、小人,表 到了自己胸中的抱负志向。 【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 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⑵(2007 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土,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 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②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分析】诗中表情达意采用了“琴”和“棋盘”两个物象,借以抒发感慨,所以明显是托物 言志。我们应抓住所写两物的特点“直”和“方”,配合关键词“世愈疏”、“万事妨”来 把握作者的情感。“物的特点”即“人的特点”,正是作者有这样的品质,才导致“世愈疏” 和“万事妨”的结局。 【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 正直:方一一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 只落得小斋住处,无关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 的情怀 (3)2007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晩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②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分析】苏诗我们应抓住“崇光”“恐”“照红妆”这些词,结合注释,可以看出诗人对盛 开的海棠花的喜爱。白诗我们应抓住“惆怅”“残”“借”这几个词,可以看出诗人对牡丹 花凋零的惋惜之情 【答案】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4.以景传情,以事传情,以物传情集合一体的 ()(2007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 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 此诗时将近十年。 ①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分析】抓住第一句中“十年”这个词,结合注释,可知抒写的是国破和家亡的悲痛。第二 句用“独立”强化这种悲痛。第三句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营 造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最后句借梅花的意象,表明自己的坚贞情怀
5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 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②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 分) 答: 【分析】诗中表情达意采用了“琴”和“棋盘”两个物象,借以抒发感慨,所以明显是托物 言志。我们应抓住所写两物的特点“直”和“方”,配合关键词“世愈疏”、“万事妨”来 把握作者的情感。“物的特点”即“人的特点”,正是作者有这样的品质,才导致“世愈疏” 和“万事妨”的结局。 【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 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 只落得小斋住处,无关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 的情怀。 ⑶2007 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②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 【分析】苏诗我们应抓住“崇光”“恐”“照红妆”这些词,结合注释,可以看出诗人对盛 开的海棠花的喜爱。白诗我们应抓住“惆怅”“残”“惜”这几个词,可以看出诗人对牡丹 花凋零的惋惜之情。 【答案】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4.以景传情,以事传情,以物传情集合一体的 ⑴(2007 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 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 此诗时将近十年。 ①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 分) 【分析】抓住第一句中“十年”这个词,结合注释,可知抒写的是国破和家亡的悲痛。第二 句用“独立”强化这种悲痛。第三句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营 造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最后句借梅花的意象,表明自己的坚贞情怀
【答案】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 的情怀 2)(2007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昊融 四郊飞雪喑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②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分析】吴诗:“飞雪暗云”的景物描写配合“外边寒”的关键词,表面写宫外天气,实则 指人民生活困苦:“绿树碧槍”的景物描写,表明宫中生活的美好奢华,两相对比下,有力 的批判了统治者。李诗:以“华清宫”为媒介写历史,“君王游乐”不理朝政,导致“四海 兵”(战乱)讽刺了统治者的荒淫无道:“人已尽”和“惟有树长生”今昔对比,物是人非, 感慨兴衰更迭。 【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 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 三.炼字类(一般是考察“诗眼”)诗歌的鉴赏方法 ()基本信息 1.“诗眼”大概有三种类型 ①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词。如比如陆游《书愤》中颈联:“塞上长城空 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其中的“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 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读之令人扼腕,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一一抒写 悲愤之情 ②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或情趣性。一般为动词和形容词。如宋祁《木兰花》 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 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王国维赞之“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③能笼罩或点染全句、全联、全阕甚至全篇。如白居易的《长相思》上阕:“汴水流,泗水 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其中的“愁”字,就是全阕的诗眼。一个愁”字,词 意就陡然变化,山水含愁,万物齐悲,主人公的哀愁弥漫山水,充塞天地。一字点醒全片, 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2诗眼的作用:一般是突出景物特点、有利于情感表达、突出主旨等。 3.鉴赏方法:鉴赏古典诗歌的“诗眼”,首先要明确“诗眼”的含义;其次要放回原句中 描述,描述要抓住意象,配合关键词;最后就是体现的表达效果或主旨感情了 白高考例题解析 1.(2007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睛野望王维 6
6 【答案】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 的情怀。 ⑵(2007 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②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 答: 【分析】吴诗:“飞雪暗云”的景物描写配合“外边寒”的关键词,表面写宫外天气,实则 指人民生活困苦;“绿树碧檐”的景物描写,表明宫中生活的美好奢华,两相对比下,有力 的批判了统治者。李诗:以“华清宫”为媒介写历史,“君王游乐”不理朝政,导致“四海 兵”(战乱)讽刺了统治者的荒淫无道;“人已尽”和“惟有树长生”今昔对比,物是人非, 感慨兴衰更迭。 【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 分)第二首 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 分) 三.炼字类(一般是考察“诗眼”)诗歌的鉴赏方法 ㈠基本信息 1.“诗眼”大概有三种类型: ①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词。如比如陆游《书愤》中颈联:“塞上长城空 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其中的“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 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读之令人扼腕,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抒写 悲愤之情。 ②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或情趣性。一般为动词和形容词。如宋祁《木兰花》 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 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王国维赞之“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③能笼罩或点染全句、全联、全阕甚至全篇。如白居易的《长相思》上阕:“汴水流,泗水 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其中的“愁”字,就是全阕的诗眼。一个愁”字,词 意就陡然变化,山水含愁,万物齐悲,主人公的哀愁弥漫山水,充塞天地。一字点醒全片, 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2.诗眼的作用:一般是突出景物特点、有利于情感表达、突出主旨等。 3.鉴赏方法:鉴赏古典诗歌的“诗眼”,首先要明确“诗眼”的含义;其次要放回原句中 描述,描述要抓住意象,配合关键词;最后就是体现的表达效果或主旨感情了。 ㈡高考例题解析 1.(2007 全国卷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①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分析】找诗眼一般抓住动词和形容词。第三联突出景物特点的字应该是“明”和“出”。 放回到原句中描绘,“明”字突出“白水”在阳光下闪亮,波光粼粼的特点,“出”字写出 了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 【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 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 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200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分析】“穿”“数”都是动词。放回原句中描绘:诗人酒醒之后,林间“落叶”中穿行, 环境萧条冷落,传达出诗人孤独落寞的心绪:诗人一个人“闲坐”在林中“数”飞舞的萤火 虫,无人相伴,百无聊赖,显得非常苦闷 【答案】诗人于清秋日暮的溪亭散步,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在落 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 聊赖地“数”起了孤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3.(2006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分析】“敌”有对抗之意,放回原句描绘一一只有“空床”和“素秋”默默相对,烘托出 寂寥清冷的氛围。而“空床”又表明一个人独处的孤独寂寞,在清冷的“素秋”中,就倍显 出诗人凄凉心绪 【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 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 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 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①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 【分析】找诗眼一般抓住动词和形容词。第三联突出景物特点的字应该是“明”和“出”。 放回到原句中描绘,“明”字突出“白水”在阳光下闪亮,波光粼粼的特点,“出”字写出 了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 【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 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 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2007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 分) 答: 【分析】“穿”“数”都是动词。放回原句中描绘:诗人酒醒之后,林间“落叶”中穿行, 环境萧条冷落,传达出诗人孤独落寞的心绪;诗人一个人“闲坐”在林中“数”飞舞的萤火 虫,无人相伴,百无聊赖,显得非常苦闷。 【答案】诗人于清秋日暮的溪亭散步,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在落 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 聊赖地“数”起了孤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3.(2006 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 分)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 分) 答: 【分析】“敌”有对抗之意,放回原句描绘——只有“空床”和“素秋”默默相对,烘托出 寂寥清冷的氛围。而“空床”又表明一个人独处的孤独寂寞,在清冷的“素秋”中,就倍显 出诗人凄凉心绪。 【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 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 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 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表达技巧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基本信息 1.表达技巧包含三个方面: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①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②修辞手法:比拟(拟人和拟物)、比喻、对比、对偶、借代、夸张、双关、用典(引用 化用前人诗句)、通感 ③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正衬和反衬)、以乐景写哀情、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写静、 化动为静)、虚实结合、象征、抑扬(欲抑先扬和欲扬先抑)、声色结合(视觉十听觉) 2.鉴赏方法:解答这样的题型,先要点明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诗句具体的 分析这种手法,最后是它的表达效果或抒发的情感。 白高考例题解析 1.(2006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 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 色彩,并以“愁”字直接点明心绪,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2.(2007山东卷)阅读下面这乎清诗,回答问题(8分) 出关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成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ei),旌旗。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 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 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3.(2007浙江卷)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 南朝干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昌]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
8 四.表达技巧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㈠基本信息 1.表达技巧包含三个方面: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①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②修辞手法:比拟(拟人和拟物)、比喻、对比、对偶、借代、夸张、双关、用典(引用、 化用前人诗句)、通感。 ③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正衬和反衬)、以乐景写哀情、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写静、 化动为静)、虚实结合、象征、抑扬(欲抑先扬和欲扬先抑)、声色结合(视觉+听觉) 2.鉴赏方法:解答这样的题型,先要点明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诗句具体的 分析这种手法,最后是它的表达效果或抒发的情感。 ㈡高考例题解析 1.(2006 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 分)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 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 色彩,并以“愁”字直接点明心绪,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2.(2007 山东卷)阅读下面这乎清诗,回答问题(8 分)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 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 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3.(2007 浙江卷)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 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
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 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答案】(1)燕子兴亡(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 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即化用前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 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直抒胸臆,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4.(2007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 简要说明。(4分) 【答案】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 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 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5.(2008南京二模)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鉴上人 唐?左偃 -从携手阻戈鋋①,屈指如今已十年。长记二林②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 冬夜听雨戏作 陆游 绕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忆在锦城歌吹海,七年夜雨不曾知。 注:①戈鋋,借指战争。②二林,庐山东林寺、西林寺的合称③本诗作于淳熙五年秋,这年 诗人54岁,他告别四川军旅生活,回到故乡绍兴 (2)这两首诗在写“听雨”的内容时,运用的手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指出?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相同之处:都用了虚写(想象)的手法。不同之处:左偃的诗纯虚写回忆中听雨的 清幽、温馨:陆游的诗由眼前雨景写起,先实后虚,虚实结合,兼用比喻和夸张 6.(2008南通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 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9 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 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 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 分) 答: 【答案】(1)燕子 兴亡(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 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即化用前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 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直抒胸臆,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4.(2007 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 简要说明。(4 分) 答: 【答案】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 分)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 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1 分)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 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 分) 5.(2008 南京二模)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鉴上人 唐? 左偃 一从携手阻戈鋋①,屈指如今已十年。长记二林②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 冬夜听雨戏作③ 陆游 绕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忆在锦城歌吹海,七年夜雨不曾知。 注:①戈鋋,借指战争。②二林,庐山东林寺、西林寺的合称③本诗作于淳熙五年秋,这年 诗人 54 岁,他告别四川军旅生活,回到故乡绍兴。 ⑵这两首诗在写“听雨”的内容时,运用的手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指出?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相同之处:都用了虚写(想象)的手法。不同之处:左偃的诗纯虚写回忆中听雨的 清幽、温馨;陆游的诗由眼前雨景写起,先实后虚,虚实结合,兼用比喻和夸张。 6.(2008 南通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 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 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1)请分析“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写景的特色及作用。 (2)词的下片层次清晰,角度有变,试作简要赏析。 【答案】(1)特色:对仗工整,槐叶浓绿,榴花火红,“窗暗”“眼明”渲染叶之绿,花之红 “绿”与“红”“暗”与“明”在色彩与光度上构成强烈对比,衬托了离别的伤感(即以乐 景写哀情)。(2)先写离别之时伊人蹙眉而歌,泪如雨倾的情状,后写分别后月色皎洁,江水 悠悠的情景。这样虚实结合,既拓展了本词的意境,又显得含蓄蕴藉,意味无穷 7.(2005年高考全国卷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宋刘放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 静态。三、四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子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 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美。诗既写出来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8.)(200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 凉州词注(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i)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 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9.(2007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 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 【答案】“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 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
10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 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⑴请分析“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写景的特色及作用。 答: ⑵词的下片层次清晰,角度有变,试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⑴特色:对仗工整,槐叶浓绿,榴花火红,“窗暗”“眼明”渲染叶之绿,花之红; “绿”与“红”“暗”与“明”在色彩与光度上构成强烈对比,衬托了离别的伤感(即以乐 景写哀情)。⑵先写离别之时伊人蹙眉而歌,泪如雨倾的情状,后写分别后月色皎洁,江水 悠悠的情景。这样虚实结合,既拓展了本词的意境,又显得含蓄蕴藉,意味无穷。 7.(2005 年高考全国卷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 【答案】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 静态。三、四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子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 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美。诗既写出来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8.)(2006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 凉州词注(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 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9.(2007 全国卷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 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 【答案】“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 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