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世界地图》编制完成 (2003-10-2110:2445) 由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测绘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 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郝晓光博士主编的《系列世界地图》已于2000年4月至2002年4月在湖北省地 图院编制完成,并得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中国史学会会长金冲及教授等历史、地理、教育 测绘、地震、地质、极地、海洋、气象各专业十多位著名专家的推荐。郝晓光几年来一直为出版《系列世 界地图》而奔走 本报今天起发表有关《系列世界地图》的连续报道,以期引起关注和思考。—一编者 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郝晓光博士等继《纬线世界地图》于2001年8月在第20届国际制图大 会及国际地图展上发表和展出之后,又于2002年4月在湖北省地图院编制完成《系列世界地图》。《系 列世界地图》一套共四种,它作为一件完整的世界地图作品,以东、西、南、北四个视角,从经度、纬度 两种方向,全方位展现世界地理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地理关系。 2002年9月,《系列世界地图》在成都召开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2年学术年会上首次发表 2003年8月,《系列世界地图》在南非德班召开的第21届国际制图大会上再次发表。 郝晓光等指出:我国地处东、北半球,但是,我国现行的《世界地图》适用于表达中国与东半球的地理关 系,却不适用于表达中国与北半球的地理关系。为了准确和完整地表达中国与东、西、南、北半球的地理 关系,郝晓光博士等以一套世界地图作为一件完整的世界地图作品,提出了“双经双纬”编制《系列世界 地图》的设计方案,即:系列世界地图(东半球版)、系列世界地图(西半球版)为“经线世界地图” 系列世界地图(北半球版)、系列世界地图(南半球版)为“纬线世界地图” 2003年5月,郝晓光博士等在我国测绘类期刊《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3年第2期上 发表了题为“系列世界地图”的论文及全开版《系列世界地图》的彩色缩影。 系列世界地图(东半球版)”以东经150°为“中央经线”的世界地图,适用于表达中国与东半 球的地理关系,该图完整表达环太平洋地区的地理关系,也可称为“太平洋版世界地图”。“系列世界地 图(西半球版)”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的世界地图,适用于表达中国与西半球的地理关系,该图完 整表达环大西洋地区的地理关系,也可称为“大西洋版世界地图”。“系列世界地图(北半球版)”以北 纬60°为“中央纬线”的世界地图,适用于表达中国与北半球的地理关系,该图完整表达环北冰洋地区 的地理关系,也可称为“北冰洋版世界地图”。“系列世界地图(南半球版)”以南纬15°为“中央纬 线”的世界地图,适用于表达中国与南半球的地理关系,该图完整表达环南极洲地区的地理关系,也可称 为“南极洲版世界地图” 郝晓光等认为:中国既处于东半球、又处于北半球,既属于环太平洋地区、又属于环北冰洋地区。因 此,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地图应该是两张,一张是经线世界地图,即“东半球版世界地图”,它很好地表 达了环太平洋地区的地理关系:另一张是纬线世界地图,即“北半球版世界地图”,它很好地表达了环北 冰洋地区的地理关系。中国与周边的地理关系在这两张图上都得到了充分地表达。虽然“东半球版世界地 图”和“北半球版世界地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地图,也就是说,对我国来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 是,“西半球版世界地图”和“南半球版世界地图”对中国来说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和使用价值。 《系列世界地图》不仅可准确和完整地表达东、西、南、北半球的地理关系,还可表示不同的专题内 容。2003年6月,湖北省地图院副总工程师徐汉卿高工等在新创刊的测绘类期刊《地理空间信息》杂 志2003年第1期上,发表了题为《上的专题内容》的论文及四开版《系列世界地图》 在“系列世界地图(东半球版)”上,世界海洋的变形相对较小,适用于表达世界航海线。在“系列
《系列世界地图》编制完成 (2003-10-21 10:24:45) 由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测绘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 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郝晓光博士主编的《系列世界地图》已于2000年4月至2002年4月在湖北省地 图院编制完成,并得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中国史学会会长金冲及教授等历史、地理、教育、 测绘、地震、地质、极地、海洋、气象各专业十多位著名专家的推荐。郝晓光几年来一直为出版《系列世 界地图》而奔走。 本报今天起发表有关《系列世界地图》的连续报道,以期引起关注和思考。——编者 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郝晓光博士等继《纬线世界地图》于2001年8月在第20届国际制图大 会及国际地图展上发表和展出之后,又于2002年4月在湖北省地图院编制完成《系列世界地图》。《系 列世界地图》一套共四种,它作为一件完整的世界地图作品,以东、西、南、北四个视角,从经度、纬度 两种方向,全方位展现世界地理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地理关系。 2002年9月,《系列世界地图》在成都召开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2年学术年会上首次发表。 2003年8月,《系列世界地图》在南非德班召开的第21届国际制图大会上再次发表。 郝晓光等指出:我国地处东、北半球,但是,我国现行的《世界地图》适用于表达中国与东半球的地理关 系,却不适用于表达中国与北半球的地理关系。为了准确和完整地表达中国与东、西、南、北半球的地理 关系,郝晓光博士等以一套世界地图作为一件完整的世界地图作品,提出了“双经双纬”编制《系列世界 地图》的设计方案,即:系列世界地图(东半球版)、系列世界地图(西半球版)为“经线世界地图”; 系列世界地图(北半球版)、系列世界地图(南半球版)为“纬线世界地图”。 2003年5月,郝晓光博士等在我国测绘类期刊《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3年第2期上, 发表了题为“系列世界地图”的论文及全开版《系列世界地图》的彩色缩影。 “系列世界地图(东半球版)”以东经150°为“中央经线”的世界地图,适用于表达中国与东半 球的地理关系,该图完整表达环太平洋地区的地理关系,也可称为“太平洋版世界地图”。“系列世界地 图(西半球版)”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的世界地图,适用于表达中国与西半球的地理关系,该图完 整表达环大西洋地区的地理关系,也可称为“大西洋版世界地图”。“系列世界地图(北半球版)”以北 纬60°为“中央纬线”的世界地图,适用于表达中国与北半球的地理关系,该图完整表达环北冰洋地区 的地理关系,也可称为“北冰洋版世界地图”。“系列世界地图(南半球版)”以南纬15°为“中央纬 线”的世界地图,适用于表达中国与南半球的地理关系,该图完整表达环南极洲地区的地理关系,也可称 为“南极洲版世界地图”。 郝晓光等认为:中国既处于东半球、又处于北半球,既属于环太平洋地区、又属于环北冰洋地区。因 此,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地图应该是两张,一张是经线世界地图,即“东半球版世界地图”,它很好地表 达了环太平洋地区的地理关系;另一张是纬线世界地图,即“北半球版世界地图”,它很好地表达了环北 冰洋地区的地理关系。中国与周边的地理关系在这两张图上都得到了充分地表达。虽然“东半球版世界地 图”和“北半球版世界地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地图,也就是说,对我国来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 是,“西半球版世界地图”和“南半球版世界地图”对中国来说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和使用价值。 《系列世界地图》不仅可准确和完整地表达东、西、南、北半球的地理关系,还可表示不同的专题内 容。2003年6月,湖北省地图院副总工程师徐汉卿高工等在新创刊的测绘类期刊《地理空间信息》杂 志2003年第1期上,发表了题为《<系列世界地图>上的专题内容》的论文及四开版《系列世界地图》 的彩色缩影。 在“系列世界地图(东半球版)”上,世界海洋的变形相对较小,适用于表达世界航海线。在“系列
世界地图(西半球版)”上,东经与西经对称排列,适用于表达世界标准时区分布。在“系列世界地图(北 半球版)”上,世界陆地的变形相对较小,适用于表达世界航空线:例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于2002 年9月27日开通了北京经北极直飞纽约的航线,这是北京飞往纽约中同类航线最短的一条航线,在“北 半球版世界地图”上可以直观标注这条“北极航线”,但在传统的《世界地图》上却无法直观标注这条“北 极航线”。在“系列世界地图(南半球版)”上,南极洲的变形较小,适用于表达各国在南极地区象征国 家主权和领土意识的南极考察站。 《系列世界地图》包含了我国现行的《世界地图》,不仅表达了“中国与周围地区的地理关系”、而 且表达了“中国与世界所有地区的地理关系”。 本记叙《系列世界地图》坎坷经历的《苹果里的五角星一一系列世界地图诞生纪实》已由光明日报 出版社出版,著名学者、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葛剑雄教授为其作序,他认为:“有必要将这本 书推荐给更多的读者,因为它的意义己经超出了世界地图本身”。他写到:“本书的主要部分是论述作者 研制新版世界地图的历史背景、科学原理、文化意义和具体过程,也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反映在这个过程中 的激烈争论,并全文收录了有关报道和反对者的批评意见。反对者都是地图专家或主管部门负责人,既 业又权威,但他们的意见却并非都是从地图和测绘本身出发的,这就相当耐人寻味
世界地图(西半球版)”上,东经与西经对称排列,适用于表达世界标准时区分布。在“系列世界地图(北 半球版)”上,世界陆地的变形相对较小,适用于表达世界航空线;例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于2002 年9月27日开通了北京经北极直飞纽约的航线,这是北京飞往纽约中同类航线最短的一条航线,在“北 半球版世界地图”上可以直观标注这条“北极航线”,但在传统的《世界地图》上却无法直观标注这条“北 极航线”。在“系列世界地图(南半球版)”上,南极洲的变形较小,适用于表达各国在南极地区象征国 家主权和领土意识的南极考察站。 《系列世界地图》包含了我国现行的《世界地图》,不仅表达了“中国与周围地区的地理关系”、而 且表达了“中国与世界所有地区的地理关系”。 一本记叙《系列世界地图》坎坷经历的《苹果里的五角星——系列世界地图诞生纪实》已由光明日报 出版社出版,著名学者、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葛剑雄教授为其作序,他认为:“有必要将这本 书推荐给更多的读者,因为它的意义已经超出了世界地图本身”。他写到:“本书的主要部分是论述作者 研制新版世界地图的历史背景、科学原理、文化意义和具体过程,也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反映在这个过程中 的激烈争论,并全文收录了有关报道和反对者的批评意见。反对者都是地图专家或主管部门负责人,既专 业又权威,但他们的意见却并非都是从地图和测绘本身出发的,这就相当耐人寻味